查文庫>教學設計> 關於長城教學設計

長城教學設計

關於長城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長城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長城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祟、峻”等8個生字,會寫“崇、旋”等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崇山峻嶺、盤旋”“智慧、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長城的氣勢和自豪感。

  3、瞭解長城的結構,體會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的特點,感悟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培養學生蒐集與處理相關資料資訊的能力,激發學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重點:

  瞭解長城的結構,體會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的特點。

  教學難點:

  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提前入文,蒐集整合資料;提前2~3天,讓學生感知課文,粗知內容。

  a.結合課文內容,引發學生廣泛蒐集長城的圖片、文字及影像資料。

  b、學生自主與學習夥伴研究資料,歸類整理資料。

  2、自學生字,初寫生字,並大致讀順課文。

  3、老師瞭解學生資料蒐集及相關學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單元主題: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1、圖片展示遺產風貌,激發學生的興趣。

  2、明確單元的學習目標:認真閱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達方法,蒐集與我國的“世界遺產”有關的資料。

  二、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揭題:據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員介紹,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見的建築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國的長城。長城以其雄姿和壯美,深深地吸引著中外遊客,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華夏兒女的驕傲,今天我們就和作者一起去遊覽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多媒體演示,激發閱讀興趣。板書課題《長城》,指導學生自豪與深情地讀課題。)

  三、初識長城

  1、有些同學曾經登過長城,有些同學在課前查了資料。那麼關於長城,你瞭解多少呢?請同學們介紹一下。

  2、讓我們開啟課本,深入地走進長城。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

  要求:把生字讀準,把課文讀通順。聲音響亮。

  3、交流感受:長城留給你什麼印象?(自由談)

  4、要想更深入地瞭解長城,我們先要過字詞關。

  5、指名接讀課文,隨機正音。

  6、全班齊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

  四、整體把握

  1、觀察長城彩圖,瞭解圖意,學會觀察方法。

  (1)這兩幅圖都有長城,我們應該先觀察哪一幅?為什麼?兩幅圖的觀察點在哪?

  (2)看遠景圖時應重點觀察什麼?你覺得長城看上去有什麼特點?再看近景圖:你能看出長城有什麼特點?

  2、說說剛才兩幅彩圖分別與文中哪些段落相對應。

  3、生討論:課文三、四自然段為何沒有圖片與之對應?後兩節分別寫了什麼?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長城》。

  2、出示長城彩圖,複習課文主要內容。

  二、精讀課文

  (一)遠看長城

  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3、這一自然段寫出了長城的什麼特點?你是如何體會出來的?“蜿蜒盤旋”是什麼意思?

  4、作者用什麼方法寫出了長城的長?

  把長城比喻成長龍,突出了長城的什麼特點?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列出數字“一萬三千里”對說明長城的長有何好處?

  5、指導朗讀

  (二)近看長城

  1、明確觀察點:這是在哪裡看長城?你從哪兒知道的?對應著課本上哪一幅插圖?

  2、請同學們自由讀第2自然段,看看這一段寫出了長城的什麼特點?

  3、長城的結構(設計)到底如何?

  4、指導朗讀。

  (三)由長城想到

  1、站在長城上作者想到了什麼?

  2、你從哪裡看出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1)“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同學們算算相當於多少個同學的重量?你從這體會到了什麼?

  (2)你能聯想到當時勞動人民修築長城的哪些情景?讀著這樣的文字,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3)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從“多少”、“才”你體會到了什麼?

  3、讓我們帶著自己的理解,讀讀第三自然段。

  (四)讚美長城

  1、教師小結:

  2、假如這時你站在長城上,你想對古代勞動人民說些什麼呢?

  3、“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指的是什麼?課文學到這裡,你明白作者為什麼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了嗎?

  4、朗讀最後兩段。

  三、寫話寄情

  1、出示領導人的題詞

  2、你也來學學這些名人,給長城寫幾句話。

  四、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完成練習冊。

  二次備課

  教學反思:

  《長城》一課的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長城,感受其宏偉氣魄與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民族自豪感。課文共四段,按遠看長城——近看長城——聯想古代勞動人民——讚美長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順序介紹。

  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在讓學生學習這兩個特點時,我嘗試先從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的長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一萬三千多里、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

  在學生看圖初步瞭解了課文後,我首先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提出:“為什麼說是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為什麼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蹟?”然後自讀課文探討問題,品味語言。比如體會“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個重點句,我課前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幫助學生理解“多少……才……”。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血汗和智慧。如:“數不清”、“兩三千斤重”(工程浩大);“沒有……沒有……”(裝置的簡陋);“無數……無數……”、“一步一步地”(條件艱苦)。多種形式反覆讀,引導學生體會無數古代勞動人民在修築長城時付出的血汗,在品詞悟句之後,給了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透過這厚厚的城磚,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從而產生情感共鳴,體會長城建築的不容易。在課的結尾,我透過引用名人在登上長城之後發出的感慨: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以色列前總統: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蹟。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傑作!”

  語文課離不開紮紮實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課堂中應該讓學生的語言與情感在一次次地提升中達到高潮,如在學習“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我抓住了“單看、數不清、兩三千斤重、沒有……沒有……、無數……無數……、一步一步地”等詞讓學生感受長城建築的不容易和勞動人民付出的無數血汗。雖然學生的情感有了,但總感覺讀和悟沒有深入,沒有層次性,感悟的方式還是比較單一的,學生情感的高潮沒有迸發。

關於長城教學設計2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及課文內容。

  3、收集關於長城和運河的有關資料,瞭解它們的的特點,激發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1、瞭解長城和運河的的特點。

  2、抓重點詞句反覆品讀,圖文結合並藉助相關的'補充資料深入感受“奇異景象”。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

  一、匯入1

  1、請看地圖,圖上有兩條線,一條從東到西,像巨龍,這是長城;一條從北到南,像綢帶,這是京杭運河,她們蔚為壯觀,堪稱“人間奇蹟”。 (師板書題目:長城和運河)

  2、生齊讀課題。

  二、交流蒐集的資訊

  1、誰去過長城?誰遊過運河?你們瞭解長城和運河嗎? (結合自己查詢的資料說說)

  2、在地圖上,我們看長城和運河只是一段線條,請同學們設想一下,如果你坐在飛機上,從長城和運河的上空去觀看,長城和運河又會是怎樣的一種景觀呢?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 1、自學課文。(出示要求)

  (1) 各自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詞句,結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其意思。

  (3)思考:

  作者是以什麼方式看長城和運河的,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來看?

  看到的長城和運河分別是什麼樣的?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指名逐個讀這些詞語。

  駕駛 連綿起伏 曲折蜿蜒 嘉峪關 譜寫

  不朽的詩篇 創造奇蹟 天堂杭州 綢帶 中華民族

  (2)指名說詞語的意思。

  連綿起伏: 這裡指長城像巨龍一樣連線不斷,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這裡比喻長城像巨龍一樣彎彎曲曲地爬行,生動地說明了長城彎彎曲曲,漫長延伸的樣兒。

  譜寫: 本文引申為編寫讚美的詩歌。

  不朽: 永不磨滅。本文指詩歌傳誦千古。

  創造: 本文指從無到有,艱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蹟: 奇異的景象。

  天堂: 這裡指美麗的杭州。

  (3) 這首詩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寫的是長城,第二部分寫的是運河。結合自己的讀書理解說說作者的觀察點及看到的長城和運河分別是什麼樣的?

  四、精讀課文,感受長城外在特點與內在精神

  1、賞詞析句體會“奇異”的外在表現——雄奇英姿:在作者的眼裡,長城是怎樣的?請畫出有關詞語。◆(出示1-6句)

  奇異:像巨龍穿行大地 連綿起伏 曲折蜿蜒(板書)

  (1)看圖理解上述詞語,體會用詞的精妙之處。

  巨龍:用了形象的比喻寫出長城的長。在這裡是說什麼像巨龍?為什麼說長城是巨龍呢?長城有多長?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全長6700公里,俗稱萬里長城。◆(出示長城示意圖、及嘉峪關和山海關的圖片)

  穿行:與“橫臥”一詞比較。長城像長龍一樣自西向東盤踞在崇山峻嶺之間。寫出了長城的矯健與壯麗,賦予長城以動感。

  (2)這些詞語寫出了長城的什麼特點:綿延萬里 曲折起伏 雄奇壯觀

  (3)選用文中和補充的詞語說一段話表現長城的特點。

  (4)朗讀體會“奇異”的外在表現——雄奇英姿:是啊,長城雄姿英發,宏偉壯麗,你看他——(引讀4句話)

  2、描述體會“奇異”的內在含義——“不朽的詩篇”:

  (1)在“我”眼裡,令人感到奇異的不僅僅是長城的雄姿,更是因為他凝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汗水和智慧。

  出示拓展內容,思考:你讀了這段文字之後你想說些什麼?

  ◆建造長城的條石,一塊有二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

  (能夠建造這樣宏偉的工程,這真是個——人間奇蹟。)看到這樣奇異的景象,你會有怎樣的表現?(驚歎、高歌)我們為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而驚歎。(教師引讀前兩句,學生跟讀後四句)

  (2)在這裡說 “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詩篇”是一種擬人手法。課文為什麼會說是不朽的詩篇呢?

  一段萬里長城,就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啊!早在春秋戰國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開始修築長城,直到秦始皇的時候,才修築了“萬里長城”後來,歷代皇帝都有修建,到了明朝,又修築了從山海關到嘉峪關的明長城,這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長城。

  歷代修築長城,都是為了保護一方平安。因此後來長城就成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同心同德的象徵,長城成了一種精神,成了一種文化。 成語“眾志成城” 說得就是這種精神;有俗語不到長城非好漢”說得就是這種文化。長城不朽的是在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是同心同德的凝聚力啊!

  讓我們用誦讀來弘揚這種精神 。齊讀第一部分,突出“不朽”。

  3、比較體會設問表達作用:書上說“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詩篇”,實際上這萬里長城是我們的祖先創造的,應該說是我們的祖先譜寫了不朽的詩篇,而這詩篇就是萬里長城。

  (◆出示:下面兩句話表達的意思一樣嗎?作者為什麼要用第一種表達方式呢?)

  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蹟?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創造了這人間奇蹟。

  (以設問的方式,激起讀者的思考,突出本文的中心,表達內心的情感)

  敬佩並自豪地朗讀最後兩句詩。

  五、總結學法,指導自學

  請同學們回想一下學習第一部分的經過,我們透過什麼方法體會長城“雄奇壯觀”的外在特點和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抓住中心詞“奇異”,透過看圖想象、朗讀體會、資料拓展等方式。)

  五、佈置課堂作業

  1、抄寫詞語

  2、用四字詞語寫一段表現長城外形特點的句子

  例:長城真是雄偉壯觀啊!他綿延萬里,曲折起伏,像一條巨龍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他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3、背誦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

  一、匯入

  我們的祖先創造的人間奇蹟,不只是長城,還有運河。這節課我們將透過小組學習的方式來自學課文的第二部分。

  二、師生共同討論學習內容和方式。(抓住“奇異”一詞體會運河的外在特點和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精神)

  1、在作者的眼裡,運河是怎樣的?畫出有關詞語。

  2、讀讀有關句子想想運河的樣子。

  3、觀看圖片 ,體會詞語含義。

  4、閱讀補充材料,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精神。

  三、小組學習1-2。

  討論交流1-2

  1、指讀有關描寫運河樣子的語句。要求透過朗讀表現出你對內容的理解。

  四、小組學習3

  ◆觀看圖片,思考:在這兒,說運河是一條長長的綢帶,你認為這樣的比喻好嗎?為什麼?(相似之處在於:扁,柔,有光澤等)

  討論交流3:(1)扁扁的,狹長的。全長1747千米自北向南流經四省二市: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天津、北京;連線: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出示圖)

  (2)柔:水波流動;

  (3)有光澤:閃光的綢帶,水清澈而閃著銀光。這是銀光閃閃,如果是早晨,太陽映照水中,那便是什麼?——金光閃閃)

  拓展積累:在漢語言中,有很多的組詞方式,像這樣的,詞尾重疊,表示一片或者是程度深,還有很多詞,讀一讀這些詞:

  銀光閃閃(abcc):

  微波粼粼、金光閃閃

  波濤滾滾、細雨濛濛

  涼風習習、烈日炎炎

  逃之夭夭、氣勢洶洶

  如果說長城給你的印象是雄偉壯觀,那麼運河給你的印象呢?(清秀柔和)

  指導讀詩句3-4。

  五、小組學習4

  ◆出示閱讀資料:

  “大江東去浪淘盡”由於地理的原因,我國的河流都是從西向東流,比如說長江、黃河,它實現了東西的運輸。可是沒有一條河流是南北流向的,這南北運輸可就不方便了。於是我們的祖先就想到開鑿一條運河,將五大水系貫通,實現南北的運輸流通。605年至610年,隋煬帝徵發幾百萬人,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這運河的開鑿,最早在春秋時,吳王就開鑿了運河(邗溝),距今2500多年,到了隨朝的時候,開通了從杭州至絡陽再到北京的運河,這運河比現在的運河還要長。

  我們現在的京杭大運河是元朝的時候修建的,他全長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一條人工運河,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縱貫南北,是我國第二條黃金水道。現在的這條京杭大運河不僅是黃金水道,而且還是我國即將動工的南水北調工程最主要的河道。

  讀了這段文字,你想說些什麼?能借用詩中的詞句來表達嗎?

  討論交流4:咱們的祖先不僅想到,而且做到了,創造了人間的又一個奇蹟。“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動人”,就是對祖先們這種創造力的高度概括。我們的祖先多麼有智慧和創造力,有創造力的民族是充滿希望的民族,你看今天,我們神六載人的成功,不正說明了這點嗎?

  指導朗讀詩歌5-8

  小結:是啊,這清秀柔美的運河就是一首動人的詩篇。

  ◆齊讀小詩:

  運河美是動人的,千餘年來,運河永不知累,一路流淌;

  運河美是動人的,是時間濃縮著美,是風雨凝聚著美,是文化沉積著美;

  運河的美是動人的,那是想象的美,是創造的美,是靈動的美。

  指導自豪地讀詩的第二部分

  六、總結昇華

  長城在中華大地上,從東到西,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運河,從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這一撇,從秦漢到現代,又經歷了多少蒼桑,有過多少淚水,但它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而這一捺,從隨唐起始,到今天,又有過多少靈動的創造,有過多少憧憬和希望。我們中華民族正是這樣一個充滿著希望和創造的民族,充滿著頑強和不屈的民族。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個大寫的‘人“字嗎?

  長城運河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歷史啊!在歷史的長河中,長城和運河譜寫著不朽和動人的詩篇,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魂!

  齊讀詩歌

  今天,我們乘著作者駕駛的飛機俯瞰了祖國的兩大奇蹟。祖國的奇蹟還有許多,如那一座座長江大橋、一幢幢高樓大廈、趕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衛星、令世人矚目的三峽工程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去創造新的奇蹟。

  八、佈置作業

  1、背誦第二部分。

  2、看圖上幾個四字詞語寫一段關於運河的話。

  3、蒐集資料:我們的祖先還創造了哪些人間奇蹟,分別說說它們的奇異景象。

  板書2 長城 和 運河

  奇異

  6700千米 1747千米

  像巨龍穿行 像綢帶飄落

  連綿起伏 銀光閃閃

  曲折蜿蜒 伸向天邊

  (雄奇壯觀) (清秀柔和)

  人間奇蹟

  古代勞動人民創造

  教材簡析:

  本文是一篇充滿強烈愛國情感的詩。詩歌極力頌揚長城、運河雄偉壯麗,歌頌了申華民族的勤勞智慧。詩歌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描寫的是長城與運河。每部分皆為八行,結構相同,一、二行與七、八行詩句相同,三~六行集中概括勾勒長城、運河的雄姿。

  詩歌每部分起始皆為:我駕駛著飛機航行在祖國的藍天,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在我的眼前。交代了觀察的獨特方位:廣裹的藍天,俯視祖國河山;描述了觀察的鮮活的圖?閡環?嬉煬跋螅?託腦媚俊4司?奇在何處,異在哪裡?接著,詩人用四行詩凝練、形象進行了刻畫。睹物思人,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詩人以設問的句式結束每段詩,充滿無比的民族自豪感。

  本詩語言優美,句式相同,形象生動。

關於長城教學設計3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出示媒體:長城、京杭大運河的圖片)師:小朋友,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2、師簡介,讓學生初步認識長城運河。

  3、師: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篇讚美長城運河的詩歌。出示課題:長城和運河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教師範讀,邊聽邊想:第一小節和第二小節分別向我們讚美了什麼?

  2、學生交流。

  3、學生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4、指名分節讀課文,正音。

  5、師:透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麼?學生自由談。

  三、研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節

  1、媒體出示。小組合作,學習生字組成的詞語“駕駛、壯麗、創造、中華民族”。

  (1)字音重點:“壯、創”,讀準翹舌音、三拼音。

  (2)字形重點“壯”:出示形近字“狀”進行比較區別。

  (3)詞義重點:壯麗(查字典初步理解,課文學習中進一步理解。)

  2、再讀第一節,想一想:我駕駛著飛機航行在祖國的藍天,看到了什麼?用曲線劃出有關的句子。

  3、出示句子:像巨龍穿行在大地,連綿起伏,曲折蜿蜒。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

  (1)做動作表演理解“穿行”。

  (2)出示句式:萬里長城像巨龍穿行在大地。

  (3)思考:作者為什麼把長城比作巨龍?(板書:像巨龍)

  (4)再看媒體,感受“連綿起伏,曲折蜿蜒”的含義。(讓學生初步感受到這不僅僅是形似,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高貴、尊榮的象徵,又是幸運和成功的標誌。長城更是中華民族“龍的傳人”的驕傲,激發民族自豪感。)

  (5)出示填空:萬里長城像巨龍穿行在大地,連綿起伏,曲折蜿蜒。這真是一幅壯麗的景象。(再次理解“壯麗”)

  (6)指導朗讀:“像巨龍穿行在大地,連綿起伏,曲折蜿蜒。”(語音前重後輕,語速前快後慢,讀出自豪的感情。)

  4、同桌共讀第一小節。

  5、男女生比賽讀,挑戰讀。

  6、師引讀:萬里長城萬里長,它有二千多年的悠久歷史,至今仍穿行在祖國大地上。她譜寫了——不朽的詩篇。(板書:不朽)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二)學習第二節

  過渡:長城譜寫了不朽的詩篇,運河又譜寫了怎樣的詩篇呢?

  自由讀第二節,學習生字組成的詞語:絲帶、首都、北京、天堂

  指名讀詞語。

  (2)出示實物“絲帶”,感受銀光閃閃。

  2、比一比,第二節和第一節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出示填空:京杭大運河像飄落在大地。

  (2)看圖體會“銀光閃閃、伸向天邊”。板書:像絲帶

  (3)師補充:運河就像我們的母親,在她的哺育下兩岸的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讓我們帶著對運河的感激之情讀課文的第二節。

  3、小組比賽讀第二節。

  4、找好朋友讀。

  5、師引讀:京杭大運河就像母親,關懷著天下百姓,澆灌著萬畝良田。她譜寫了——動人的詩篇。(板書:動人)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四、小結複習

  1、開火車讀生字詞語:駕駛、壯麗、中華民族、首都、北京、天堂

  2、寫字指導“壯”。(注意田字格中的位置,左窄右寬。)

  3、小結:長城、大運河是我們的祖先創造的人間奇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她們一剛一柔,譜寫了不朽、動人的詩篇,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拓展作業

  (一)拓展

  長城、大運河是我們的祖先創造的人間奇蹟,你還知道哪些也是我們祖先創造的人間奇蹟?(出示媒體:人間奇蹟)

  (二)作業

  1、抄寫課文中的生字、詞語。

  2、長城是我們的祖先創造的人間奇蹟,有興趣的同學到課外瞭解一下。

  附板書

  長城和運河

  不朽動人

  像巨龍像絲帶

  教學目標

  1、在語言環境中學習9個生字,積累有關詞語,會在田字格里寫5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熟讀這首詩歌。

  3、瞭解萬里長城和京杭大運河的特點,並能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4、知道萬里長城和大運河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激發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