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區域觀摩教學活動設計-相反國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區域觀摩教學活動設計-相反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重點區域:數學區
活動內容:相反國
活動目標:
1、能感知物體的相對性,逐步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2、幼兒能有秩序的進區域活動。
3、培養幼兒養成自覺取、放材料的習慣。
活動準備:
語言區:相反的詞語、布藝玩偶,與相反有關的圖片、有關相反的自制小書等。
數學區:比比誰更長、12生肖排序等。
益智區:種蘿蔔、磁鐵迷宮等。
美工區:凹凸的裝飾畫、小小設計師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帶幼兒做遊戲《相反的動作》,引起幼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教師講進區規則。
2、聽音樂拿卡進區域。
3、幼兒區域活動,教師巡視適時進行指導,並做好觀察記錄。
4、播放活動結束的音樂,幼兒整理區角。
三、結束部分
請個別幼兒分享自己的操作過程,重點是數學區幼兒分享。
活動反思:
我的活動主題是《相反國》重點區域是數學區。
本節活動的優點:
1.活動環節層層遞進,從認識到了解其作用,再到知道可以在哪些場景中使用這些人形符號。
2.幼兒在活動中參與性高,透過整節活動,幼兒在學習中游戲,遊戲中學習。不僅得到了更多知識經驗的積累,而且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的能力和溝通能力。
不足之處:
教師在隨機應變和正確引導的方面還稍有欠缺,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會加強這方面的.鍛鍊。
這節活動我運用的指導策略有以下幾點:
1、採用“遊戲”的方法,在區域活動匯入時,帶領幼兒們做了一個遊戲,引起幼兒對相反事物的興趣,有此引出在數學區裡,投放了許多關於相反的材料,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選擇數學區的材料,進行工作,用這種“遊戲”的方式,來吸引幼兒進入數學區活動,幫助幼兒發展形象思維,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在活動中確實有孩子進入數學區操作相關的材料,說明了這個方法還是比較有效的。
2、因為班級幼兒人數較多,我將數學區的部分材料延伸到室外的磁鐵牆上,為幼兒提供了更大的活動空間,以及更加豐富多樣的材料,讓幼兒在數學區裡更自由的選擇材料進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