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三年級《媽媽賬單》教學設計

三年級《媽媽賬單》教學設計

三年級《媽媽賬單》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媽媽賬單》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材分析:

  《媽媽的賬單》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小男孩彼得給媽媽開了一份賬單,索取他每天幫媽媽做事的報酬;當小彼得在他的餐盤旁看到他想要的報酬時,同時也看到了媽媽給他的一份賬單,這份賬單讓小彼得感受到了母愛的無私與無價,他慚愧地把索取來的報酬塞進了媽媽的口袋。課文切入角度獨特,把母愛的無聲、無私和無價表現得極為動人,意蘊深長,是一篇人文意義很強的教材。

  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力求體現“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的理念,理解感悟課文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已有經驗出發。教師組織引導時,參考學習提示,為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服務。主張“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活動。學生的閱讀能力只有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才能得到鍛鍊和提高”,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有所悟。

  設計意圖:

  “略讀課文的教學,應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教師要更加放手,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逐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而閱讀教學中的學法指導又不可能是機械地、獨立地灌輸,只能是自然地滲透。針對本課教學中的難點,主要嘗試採用引導學生聯絡生活體驗和拓展想象的方法進行突破,在教師的精講與點撥中滲透一些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自主讀悟的過程中得到鍛鍊和提高。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藉助拼音讀通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母愛的無私與無價,懂得主動幫父母做事。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藉助拼音讀通讀順課文,透過探討感悟,明確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文中的事例感受到人文教育,引導孩子做一個熱愛勞動、熱愛家庭、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媽媽給小彼得的那份賬單的含義,體會母愛的無私與無價。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一)同學們,有沒有見過賬單?(實物展示)

  (二)解釋“賬單”的概念。

  (三)今天我們將要看到一份不一樣的賬單——媽媽的賬單。(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一)重點字詞加拼音認讀。

  (二)去掉拼音,開火車檢查認讀。

  三、讀課前提示,明確學習目標。

  (一)請大家開啟書83頁,一起來讀一讀課前提示,邊讀邊思考:提出了哪些閱讀要求?

  (二)帶著第一個問題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1、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出示“索取報酬”、“如願以償”、“羞愧萬分”這三個詞語,讓學生試著連貫地講述主要內容。

  四、自讀自悟,研讀兩份賬單。

  (一)彙報兩份賬單的內容。

  (二)說說它們的不同點。

  1、內容不同:實實在在的雜事、付出的愛。

  2、時間不同:幾天之內、十年。

  3、報酬不同:明碼標價、0芬尼。

  (三)相機出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1、媽媽當時看到小彼得的賬單會做何感想?

  2、想想媽媽為什麼寫的都是“0芬尼”?

  3、小彼得看到媽媽的賬單是怎麼想的?

  (四)創設意境,體驗情感。

  1、媽媽選擇了同樣列出一份賬單給兒子,希望他有所領悟。那讓我們再次把目光聚集在媽媽的這份賬單之上,想一想,媽媽十年之中為小彼得做的僅僅只有這四項內容嗎?(學生自由想象回答)

  2、教師即興引導朗讀:

  小彼得,我來告訴你——

  為給他洗了十年的衣服0芬尼

  為給他買的玩具0芬尼

  為無數個夜晚為他蓋被子0芬尼

  為他一直有一個溫暖的家0芬尼

  ……

  五、誦讀,感悟“羞愧”。

  1、小彼得體會到媽媽的良苦用心了嗎?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2、教師示範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3、學生誦讀、感悟。

  4、你對小彼得有什麼評價?

  六、結合自身的感受談一談:你的媽媽是怎樣愛著你的?你又為媽媽做過什麼?

  七、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寫一段話給你的媽媽吧,把你對她的愛、感激、承諾、感恩……寫在裡面,當作是一份禮物是送給她們吧。

  板書:

  小彼得媽媽

  60芬尼0芬尼

  無價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