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馬說教學設計15篇

馬說教學設計

馬說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馬說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馬說教學設計1

  課文分析:《馬說》這篇文章採用託物寓意的寫法,通篇寫馬,實則寫人。以千里馬不遇伯樂喻賢才難遇明主,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針砭和控訴;希望統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文章對自己不著一字,憤懣不平之情和窮困潦倒之感卻充溢其中。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作者的思想,領會文章的寓意。

  3、瞭解作者及文體特徵。

  (二)過程與方法:

  1、加強朗讀訓練,訓練學生的文言語感,督促學生疏通詞句,翻譯課文,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體會本文託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認識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態,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恆,就能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

  二、重點、難點:

  (一)重點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體會本文託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伯樂與千里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間的關係。

  (二)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

  2、體會本文簡練、含蓄的語言特點。

  教學方法:

  1、自主學習法。

  2、誦讀品味法。

  3、創造性學習法。

  三、教學時數: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請看螢幕,螢幕上畫的是什麼?(馬),你們能列舉出有關馬的成語嗎?(學生列舉)那麼,我們把能日行千里的馬稱為什麼呢?(千里馬)同學們聽說過“伯樂相馬”的故事嗎?

  今天我們來學習《馬說》,相信在學完課文以後一定會讓你對伯樂和千里馬的關係有進一步的認識。(螢幕顯示課題)

  (二)作者及文體簡介

  1、作者簡介。

  2、寫作背景。

  (螢幕顯示)韓愈初登仕途時,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請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門被守門人擋在門外。儘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後相繼依附於節度使董晉和張建封幕下,鬱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當權,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作《馬說》,發出“伯樂不常有”的感嘆。

  3、文體簡介

  “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說”的語言通常簡潔明瞭,寓意深刻;寫法較靈活,跟現代的雜文大體相似,通常彩以小見大的辦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託物寓意”。“說”就是“談談”的意思,“馬說”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如:《愛蓮說》、《捕蛇者說》、《師說》就屬這一文體。

  (三)朗讀教學

  初讀課文,正音上口:教師配樂範讀全文(要求:明確讀音,停頓,語調);學生齊讀課文,瞭解全文大意。

  二讀課文,整體感知:以小組為單位,互讀課文,對照註釋,大膽提出疑難問題,做出標記,準備在課堂提問。

  (四)課文分析:

  1、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一自然段。學生就第一自然段不理解的地方提問,教師解答疑問。

  (2)解決重點字詞(螢幕顯示)。

  (3)請同學翻譯第一自然段,概括段意:說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4)思考鞏固:

  ①文章一開頭,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與“千里馬”之間的關係的?

  ②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會有怎樣悲慘的遭遇呢?

  (5)小結:文章一開篇就提出了“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的見解,這就說明了千里馬對伯樂的依賴關係,即伯樂對千里馬有決定的作用。

  因為除伯樂以外沒有人能識別千里馬,既然如此,千里馬的命運就決定於是否有伯樂來發現它了,而實際的情形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所以千里馬的悲慘命運簡直就具有必然性了。

  不少的千里馬不僅找不到一個一般水平的牧馬人,而且“祗辱於奴隸人之手”,受盡無知小人的氣,更令人悲憤的是,這些寶馬竟然成雙成對地死於槽櫪之間,其遭遇之不幸,結局之慘痛,真非筆墨所能形容,從字裡行間可見作者的痛惜之情。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男同學朗讀第二自然段,以競賽的方式解決難字詞。

  (2)請同學翻譯第二自然段,思考鞏固:

  ①“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②“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③作者是怎樣對“食馬者”的無知發出強烈的譴責的?

  (3)概括段意:提示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

  (4)小結:這一自然段,作者著力刻畫了“食馬者”與千里馬之間的矛盾,

  作者先從千里馬的食量說起“一食或盡粟一石”,這是誇張的說法,但這正突出千里馬的食量大大超過普通馬,而這一點決非是那些“食馬者”所能知道的,他們只是按照普通馬的食量來餵養它,所以千里馬“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作者最後發出“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對“食馬者”的無知的憤怒譴責的感情發展到高潮。

  3、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女同學朗讀第三自然段,請同學提出疑問,其它同學幫助解決。

  (2)點明幾個重要的字詞的解釋:策、道、材、通、臨、其、邪。

  (4)請同學翻譯這一自然段。

  (5)思考鞏固:

  ①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馬者”的“不知馬”的?

  ②哪句表現“食馬者”以“知馬者”的身份嘆息的?

  ③文中哪句點明瞭全文的主旨?

  (6)概括段意:對執策者的“不知馬”進行辛辣的嘲諷。

  (7)小結:作者先用揭露矛盾的方法刻畫執策者的形象,把“真無馬”與“真。

  不知馬”對照起來,生動地提示了執策者的愚蠢和荒唐,最後又以“其真不知馬也”結住全文,更有力地表達了作者的痛切之感。

  5、歸納一詞多義及通假字現象(螢幕顯示)

  (五)推究文理。

  1、齊讀課文

  2、理解文章結構:本文雖短,結構卻十分精巧。

  作者先從正面提出問題:“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然後筆鋒一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從反面展開議論,千里馬和伯樂的依賴關係是如此密切,而伯樂卻不常有,千里馬被終身埋沒的命運也就不可避免了。

  接下去,自然就寫到千里馬被埋沒的遭遇,其才美不得外現的原因,對無知的“食馬者”發出強烈的譴責,進行了辛辣的嘲諷。

  最後又對食馬者的無知進行痛斥,歸結出“其真不知馬也!”這一貫穿全文的中心。(螢幕顯示版書)

  3、理解文章的深層寓意

  提問:作者所說的“食馬者”、“伯樂”、“千里馬”僅僅指傳說中的人和物嗎?

  明確:不是,“千里馬”比喻人才;“伯樂”比喻慧眼識才者;“食馬者”比喻愚妄無知的統治者。文章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揭露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的現象,表達作者強烈的憤慨和深沉的痛惜之情。(螢幕顯示版書)

  (六)品味意境

  1、文章連用了十一個“不”字,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明確:表達了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強烈不滿和譴責。

  2、第一自然段都以“也”字作結,這三個“也”字所表達的語氣是否相同?

  明確:第一個“也”流露出無限痛惜之情;第二個“也”表達了作者的憤怒譴責;第三個“也”是對“食馬者”的深刻諷刺。

  (七)擴充套件延伸

  有人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的觀念是片面的,不能把發現千里馬的希望寄託在伯樂身上。伯樂難道就一定是公正、無私的嗎?如果你是千里馬,你會怎麼做?(同學們自由討論、發言)

  (八)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學習了本篇課文,請你給韓愈寫一封信,談談你學完本文的感受。

馬說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積累課下文言詞語,重點掌握以下詞語的含義和用法:然後、而、雖、之、以、食、是、見、等、安、策、臨、其。

  (2)瞭解“說”的文體特點。

  2、過程與方法

  (1)藉助工具書和課文註釋,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覆誦讀,達到熟讀成誦。

  (2)感受千里馬的不幸遭遇,理解課文的深刻含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封建社會埋沒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導學生認識當今社會重視人才的優越條件,努力學習,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材。

  重、難點:

  1、重點:學習和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背誦課文。

  2、難點:體會本文“託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伯樂和千里馬的關係。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讀準下列字音,教師課上檢查。

  2、閱讀課文,查字典,查資料,看課文註釋翻譯全文。

  二、匯入

  1、作家、作品簡介。

  韓愈(768—842),字退子,南陽(現河南南陽縣)人,唐代著名文學字。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韓氏先人原是昌黎(今屬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稱昌黎韓愈,世稱韓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文集》。他多次被貶官降職,很受壓抑,他的散文創作實踐也體現了這種精神。他是我國文學史上傑出的散文家之一。

  韓愈所處的中唐時期,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激烈,許多中下層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都懷才不遇。韓愈本人遭遇也是這樣,因此他對埋沒人才不但不滿,而且加以揭露和抨擊。本文便是他這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2、導語。

  本文以“千里馬”為題,透過千里馬的命運,闡述了封建社會中大量人才得不到賞識這一現象,表述了作者的個人見解。那麼,到底怎樣將千里馬的命運與人才的命運相聯絡呢?

  今天我們來學習《馬說》(板書)。

  3、解題。

  《馬說》是篇借物比喻的雜文,屬論說文體。本文是作者《雜說四首》中的第四首,“馬說”這個標題,是後人加的。“說”就是“談談”的意思,比“論”隨便些。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4、簡介伯樂相馬的故事。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樂名陽。據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面對它淌眼淚,並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雲宵。這是它感激伯樂瞭解並且體貼它啊。

  三、正課

  教師範讀全文,要求學生注意難字的讀音。

  學生讀課文,並且討論理解全文大意。

  1、學習課文第1段。

  (1)學習課文第1段。

  (2)教師補充講解詞義。

  伯樂善於相馬的“相”字怎麼解釋?

  明確字義:察看,仔細地看。

  “相馬”就是仔細審視、察驗馬的優劣。

  駢:並。駢死:並死,成雙成對地死、一個接著一個地死。

  槽,是放飼料的食槽;櫪,是繫馬、拴馬的馬棚、馬廄,這兩個字合起來可以不分開解釋,用槽櫪借指馬食宿的整個環境,既養馬的處所。

  介詞“於”,可作“在”字講。介詞“以”,可以作“因為”講。

  (3)學生逐句讀、譯。

  (4)教師歸納講析。

  提問:世上到底是先有馬還是先有對馬的認識?

  明確:先有馬,再有對馬的認識。就一般的馬來說,應該是這樣的情況。然而對千里馬來說,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從普通的馬群中識別出來,只是一般對待,發揮不出它的特長來,那就等於它不是千里馬,就沒有千里馬。在這裡,識馬就成為前提了。所以作者劈頭就提出:“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連詞“然後”,表示兩件事情的聯絡,後面續前事而起,沒有前事就沒有後事。

  世上先要有會相馬的伯樂,然後才能發現千里馬。第二句從反面承接上文,轉入論述;本來千里馬是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是經常有的,表明千里馬多伯樂少。第三句的“奴隸人”並非指奴隸,而是指地位低下不識好馬的養馬人。因為沒有人識得好馬,即使有了好馬,也只是交到他們手中一般地對待。“稱”:著名、著稱、出名。句末“也”字表示陳述語氣。全句說:因此即使有了好馬,也只能在無知的養馬人手裡遭受屈辱,直到相繼死在馬廄裡。可見由於沒有伯樂,千里馬只落得個平庸地默默無聞地死去的不幸遭遇。

  第1段大意:無識馬者則名馬無名。

  齊讀第1段。

  2、學習課文第2段。

  (1)朗讀第2段。

  (2)正音、析義。

  外見( ):見同“現”。

  是:此,這。

  且:副詞,猶,尚且。

  安:疑問副詞,怎麼。

  (3)逐句讀、譯。

  (4)教師歸納、講析:

  一天能跑千里的馬,一頓有時會吃光一石小米。是說因為馬才能、本領特殊,所以食量也特殊。由於沒有識馬的人,只由餵馬的將它一般地餵養,便顯示不出它的特殊本領來。“而”字是連詞,表示順接,聯絡“不知”和“食(喂)”兩個動作。不懂得它一天能跑上千裡而一般地餵它。“也”字表陳述語氣,“是馬也”,“也”字表句中語氣的停頓。“且欲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應譯作:而且想要跟普通馬一樣尚且不可能達到,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提問:跟常馬一樣都達不到,豈不是千里馬不如常馬了嗎?

  明確:通常數量的餵養,常馬吃飽了而千里馬沒有吃飽;沒吃飽的當然比不上吃飽的,本領自然發揮不出來。這正是說明,於千里馬餵養不得法,便無法顯示它的本領。

  第2段大意:無識馬者則千里馬無法日行千里。

  (5)齊讀第2段。

  3、學習課文第3段。

  (1)朗讀第3段。

  (2)學生讀、譯第3段。

  (3)歸納、講析:

  提問:“策之”、“食之”、“鳴之”是什麼句式?

  明確:排比句式。總括不識馬者不按照千里馬的特性來對待它。

  問:這裡的三個“之”字,用法是否一樣。

  明確:前兩個“之”,代詞,指千里馬,分別作動詞“策”(驅使)、“食”(喂)的賓語。第三個“之”卻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調節音節的作用,如同我們在第一冊中讀到的“久之”的“之”一樣。(見蒲松齡的《狼》)這裡“鳴”是(馬)鳴,而不是鳴(馬)。句式整齊而又靈活富於變化。

  “執策”的“策”:馬鞭子,名詞。

  “臨之”:面對著它(千里馬)。

  三個“馬”字,都是指千里馬。

  “其……其……”:道……,那……;難道真的是沒有千里馬嗎?那是真正不識得千里馬呀!

  第一個“其”同“豈”,第二個“其”作“那”講。末一個“也”字,表感嘆語氣。

  全段綜述不識馬者的表現,活畫出不識馬者昏庸無知而又妄言天下無馬的醜態,歸結到要害是不知馬。呼應了前文,證明了不是沒有千里馬,而是沒有伯樂。

  第3段大意:妄言無千里馬,恰是不識千里馬者。

  (4)齊讀第3段。

  4、討論:

  (1)文中千里馬指的是什麼?明確:比喻人才。

  (2)伯樂指的是什麼?明確:比喻識人才的人。

  (3)歸納:本文就是透過千里馬和伯樂,隱喻人才和識人才的人的。

  四、小結

  1、文言詞語。

  2、文章主旨

  本文圍繞著有馬還是沒有馬的問題反覆論述,慨嘆世無伯樂致使千里馬陷於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沒人才,並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心情。

  讀了本文受到什麼教育?

  明確:閱讀本文的現實教育意義:讀了本文能認識到舊社會、封建統治者埋沒、扼殺人才的可惡,深感生在今天新社會的幸福。我們應當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鍊自己,使自己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有用之才。

  3、寫作特點

  本文以物作為比喻,通篇說馬,通篇喻人。先從千里馬與伯樂的關係落筆,鮮明地提出了“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接著以名馬的不幸遭遇說明有千里馬沒有伯樂還是等於沒有千里馬。再以餵馬的不得法進一步論證了論點,沒有伯樂就沒有千里馬。最後用排比句有力地概述了不知馬者的表現,歸結到實質是不識馬這個要害上來。不識馬才會妄說無馬,識馬就有馬。文章反覆論述,層層深入,短小精悍,波瀾曲折,耐人尋味。

  五、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一、二、三題

  2、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馬說教學設計3

  知識教學點

  1、掌握重點文言實詞虛詞,能夠疏通文意。

  2、瞭解作者,理解託物寓意的寫法,體會作者的情感。

  能力訓練點

  1、反覆誦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句讀、注意節奏。

  2、訓練學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

  情感滲透點:

  背誦課文。學會推銷自己,展示才能,樹立正確的人才觀,為社會做貢獻。

  教學過程

  一、匯入。介紹作者、文體

  1、以伯樂相馬匯入。(幻燈片展示)同學們知道“伯樂相馬”的故事嗎?(教師簡單講故事)

  2、作者介紹。古往今來寫馬的文章中,以韓愈的《馬說》最為著名。韓愈:字退之……(幻燈片)

  3、文體介紹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看法,寫法靈活,奇巧而言辨,與現代雜文大體相似

  幻燈片展示

  二、朗讀時刻(讀準字音,讀出句讀,讀準節奏,讀得流暢,讀懂情感)

  1、學生讀,找出錯誤,結合意思簡單講(先展示要注意的字音,給學生兩分鐘時間按照課下注釋注音,點學生讀課文,有錯誤的地方大家喊停,講解後換人讀)

  祗駢槽櫪一食或盡粟一石邪通耶食馬者(幻燈片顯示注音)

  2、學生初讀,領會課文內容,讀出情感。

  三、疏通文意

  學生自己按課下注釋嘗試翻譯,遇到問題就提出來,先看有沒有程度較高的同學能幫助解決,若沒有,則老師講解

  處理完字詞後,給兩分鐘時間重新梳理課文。然後翻譯

  翻譯採用分組翻譯,課堂展示的方式,提高課堂實效。

  完成後,教師評價,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完成課堂檢測。

  可能遇到的字詞障礙

  馬之千里者(馬中能日行千里的,之,定語後置的標誌)是馬也(是,這也,表判斷)才美(才華和美好的素質)鳴之(之,語助詞,延長音節同《狼》久之)其

  四、連結寫作背景,思讀品讀課文。

  1、“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分別比喻什麼?

  2、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來寄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本文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結合文中具體句子進行說明。

  明確學生組內討論課堂展示分享後,教師幻燈片展示。

  五、古為今用

  質疑:“千里馬的命運”在現實生活中是否存在嗎?請同學們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

  六、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

  3、請你運用託物寓意的手法,選擇一個事物,表達自己的某種感情。

  七、板書設計

  千里馬人才

  伯樂能識人才的統治者(賢明的君主)

  食馬者愚妄淺薄、不識人才的統治者

  託物寓意

  表達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心情。

馬說教學設計4

  一、說教材

  《馬說》採用了託物寓意的寫法,論述的是識別和選拔人才的問題,但通篇無一字談到人才。作者將人才比做千里馬,將愚妄淺薄的統治者比做食馬者,集中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抒發了懷才不遇、

  有志難申的知識分子的憤懣與不平之情,對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統治階級進行了嘲諷和鞭撻,巧妙地發揮了針砭時弊的作用。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和中考複習的需要,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熟練背誦,準確默寫課文;積累文學常識及重點文言詞句;理解課文內容、主旨及寫作手法;反覆練習,提升能力。

  2、過程與方法:自主學習,教師點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在當今社會能夠充分展示自己,實現人生價值。

  三、說重點

  掌握重點的字詞以及文章內容。

  四、說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主旨及寫作手法;

【馬說教學設計15篇】相關文章:

11-17

02-27

11-11

09-23

11-18

03-02

12-23

12-23

12-06

02-20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