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人教版小學語文《風箏》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風箏》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人教版小學語文《風箏》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的主旨。

  〖能力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借鑑本文在鋪陳誤會和衝突中寫親情的方法。

  2、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目標

  學習魯迅嚴於自省、知錯必改的情操與美德。

  〖情感目標

  1、感受文中濃濃的同胞手足之情。

  2、學會解讀愛,選擇恰當的方式表達愛。

  【重點難點】

  〖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味兄弟間濃濃的親情。

  〖難點

  1、學習魯迅的自我解剖精神,體味兄弟間濃濃的親情。

  2、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主旨。

  【教學方法】

  點撥法與討論法相結合。

  【教學思路】

  從情感角度切入,讓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從而帶動對全篇的深入研讀和領悟。以嘗試探究感悟學習語文為拎動點,以珍愛親情為制高點,以靈性、悟性的獨特理解為延伸點,注重個性的張揚,讓學生主動愉快的學習。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受文中濃濃的同胞手足之情;

  2、學習魯迅嚴於自省、知錯必改的情操與美德;

  3、學會解讀愛,選擇恰當的方式表達愛。

  〖教學程式

  一、匯入新課

  導語設計:開始今天的學習之前,老師先作個調查:咱們班上有多少同學愛吃煮雞蛋?(部分同學舉起了手)很好,因為雞蛋有較高的營養價值。那有沒有自己不喜歡吃但爸爸媽媽堅持讓你吃的情況?(請生談,與之對話)你那時侯是什麼感受?你和爸爸媽媽發生爭執了嗎?現在來看,爸爸媽媽這樣做是什麼用意?想對他們說點什麼?要是你的爸爸媽媽現在就在窗外聽到你的心聲該多好啊!是的,生活裡,在溫馨和美中有親情,在矛盾衝突中也親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魯迅先生在《風箏》這個故事中所流露出來的濃濃親情。揭示課題。(多媒體顯示)

  二、作者、作品簡介(先由學生介紹,然後多媒體顯示。)

  三、整體感知

  1、請生快速閱讀課文,完成任務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文章說的是魯迅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小兄弟弄這種不出息的粗暴。待到明白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他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徑,簡直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雖然事隔久遠,他還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他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2、思考探究,完成任務二:梳理文章主要資訊。(提示學生:運用第二課《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學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⑴ 探究事情經過,瞭解人物思想。

  (多媒體顯示──人物:弟弟;“我”)

  ① 對於風箏,小兄弟和“我”有著哪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非常喜歡;十分嫌惡(多媒體顯示)

  課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表明?為什麼哥哥認為放風箏是沒有出息的,他認為做什麼是有出息的?我們請少年魯迅來回答一下。(提示:文字和插圖)

  ② 不同的態度會導致不同的行動,由於弟弟非常喜歡風箏,他後來就怎麼來著?對於弟弟做這種“沒出息孩子的玩藝”,哥哥又是怎麼對付的?請分別用一個短語概括。(多媒體顯示:偷偷製作;怒極撕毀)。

  找出“我”和弟弟不同的動作、神態描寫,齊讀,探索人物內心。

  ③ 對於這種行為,成年魯迅是怎麼看的?他認為自己錯了嗎?“虐殺”一詞怎樣理解?“精神的虐殺”是什麼意思?

  學生齊讀第5自然段。

  ④ 看來少年魯迅的確犯了錯,君子知錯則改,魯迅想到用什麼方法改正錯誤了嗎?他是怎麼做的?結果怎樣?(多媒體顯示:全然忘卻。)

  ⑤ 雖然弟弟全然忘卻了,但是魯迅先生就因此而原諒自己了嗎?他的心情怎樣?(多媒體顯示:一直沉重。)

  引導學生學習魯迅嚴於自省的精神。

  ⑵ 任務三:課文裡有好幾處地方都寫到了“悲哀”,找出來品讀一下。

  明確:家庭是社會的一個細胞,家人衝突的深處,往往包含著深刻的社會的和時代的內容。

  四、課外延伸

  “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魯迅將在當時的社會和時代背景下所犯的錯誤,稱為“精神的虐殺”,可是現實生活中,爸爸媽媽和老師卻不准我們上網咖玩遊戲,難道他們也是在對我們進行精神的虐殺嗎?

  模擬中央電視臺“大家看法”節目,請生針對這一事件,談談對爸爸媽媽及老師的做法的看法,對遊戲的看法。

  引導學生正確看待遊戲,把握好遊戲的“度”;學會理解家長與老師的“愛之深,望之切”。

  六、課堂小結(出示多媒體)

  引導學生學會解讀愛、選擇恰當的方式表達愛。

  情境設計:還記得剛上課時老師作的調查嗎?其實,雞蛋的.故事也真實地發生在老師身上過。小時候,身體瘦弱的我也常常在媽媽的怒吼聲中和雞毛撣子下被逼著吃雞蛋,作為女兒,我不得不和著眼淚嚥下雞蛋,但在心裡卻始終不能理解媽媽的用意,因此吃雞蛋對我來說是一件痛苦至極的事情。結婚後,逼著我吃煮雞蛋的任務從媽媽那兒傳到了丈夫手中,我常常以各種藉口來逃避吃雞蛋的苦差,對此,丈夫也常嘆無可奈何。直到我和丈夫共同閱讀了魯迅先生的《風箏》,事情才有了轉機。丈夫改變了苦苦“相逼”的方式,選擇美化雞蛋的外表和創設溫馨的情境來誘使我吃雞蛋;我呢,也因吃出了雞蛋裡“愛”的這種佐料而喜歡上了它的味道。

  如果現在你要讓我詮釋幸福的含義,我就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幸福,就是一輩子有人逼著你吃煮雞蛋。

  同學們,經過今天的學習,聽過老師的故事,相信你也有好些心靈的感悟吧,那麼你也不妨像老師這樣,對愛自己的家人、老師、朋友多一些理解,並試著為他們作一些改變,好嗎?

  七、佈置作業(多媒體顯示)

  1、探究活動設計:四人小組合作探究本文的寫作意圖,推選一位小組長作好組員的發言記錄。

  2、寫作活動設計:第二自然段用“楊柳”、“山桃”、“風箏”勾勒出溫和的春日,要求學生學習其“選擇有代表性的事物表現寫作物件”的寫法,在夏、秋、冬季中選擇一個季節,寫一段話。(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