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陶藝教學反思

陶藝教學反思

陶藝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陶藝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陶藝教學反思1

  陶藝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枝瑰寶,早於世界二千多年,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本課從我國陶瓷發展史著手,介紹了陶與瓷的不同,及由此延伸形成相關的各個種類。內容圖文並茂,便於理解,有利於學生聯絡生活,貼近課程內容與目標。

  教學目標

  一、學習陶藝的發展史,理解其在不同時代的特點及功能作用。

  二、透過欣賞陶藝作品,能談談自己對陶藝的認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作熱情。

  三、學習陶藝製作過程與方法,能借助學習工具,以胚,搓,揉,擠,壓,貼上等法制作陶藝習作。

  四、 透過對本課的學習,增加學生對我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認識,培養其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

  對本課的教學,首先製造神秘氣氛,我課前有意拿個紫沙壺喝茶,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而我也不急與給出答案,而是接著帶領大家去參觀學校附近的民間陶罐廠,到了那裡答案豁然開朗,但大家求知慾更加高漲,問師付,問老師,似乎有問不完的話題。這都為學生後來收集資料,欣賞和理解課本陶藝作品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學生動手方面,由於有了現場親歷和欣賞理解,再加上陶藝較為貼近學生生活,農村孩子大多都玩過泥巴,所以都能利用剛教的和剛見的方法制作陶藝習作;陶壺作品是他們最親近的物體,做的人也就多,基本能以拉胚方法學著做;但也有不少同學奇想連篇,做出了許多怪異造型,由於本次作業只有個大方向,不給具體要求,所以只要是健康向上的,我都予以鼓勵,而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這種氛圍中盡情發揮其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作為教師只在旁邊作些技術性指導和啟發性引導作用;及時發現優秀習作,對落後學生也多鼓勵和積極評價,整個課堂氣氛學生都沉浸在一種自由,民主和愉悅的氣氛中完成習作。因而這節課取得滿意的課堂實效。

陶藝教學反思2

  剛講完學校的公開課,就有一些老師對我說“這節陶藝課上的真不錯,學生的作品太豐富了,太精美了!”“我用手機拍了十多張學生的作品……” 是呀!學生在這節課上的表現的確出色,許多作品都出乎我的預料,更沒想到會受到聽課老師的廣泛好評。課下我進行了認真反思。

  一、依據《課程標準》。我將本節課的內容透過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利用想象中的求異變化,外形借用,打開了學生想象的思維。

  二、多媒體的運用。尤其是採用三星堆青銅器等課件的展示和講解,學生有了更直觀的感受,激發了他們創作和想象的靈感。

  三、小學生都喜歡玩泥巴,也是這節課成功的因素。我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給他們創設了求異中有變化,借鑑中有創新,創設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寬鬆環境,使學生真正做到了全身心的投入。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知不覺的調動起自己所有的積極性,每個人的想象力、創造力毫無保留的發揮到了極至。在製作過程中,沒有絲毫的倦意。與其說是學習陶藝倒不如說是學生的娛樂享受,可見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而老師也只能是一個參與者、引導者、組織者。

  再細想一下,不喜歡學習繪畫的學生是常見的,而不喜歡玩泥巴的學生又有幾個呢?在江蘇漸江一帶的小學裡,專門開設有陶泥課,建立專用教室,有專職教師。()那裡的學生可以在“玩”中享受成功的快感,極大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和創造。而我們平頂山的學生,沒有那樣的幸運,有的教材中沒有陶藝課,有的教材中有兩三節陶藝課,而教師又沒有條件上好它。我想我們更應該關注陶藝課。中國是陶瓷的發源地,在陶泥的製作過程中,最能鍛鍊學生的就是空間感、立體感和手腦的.協調能力。與繪畫和其它手工不同,陶泥更側重立體展現和空間的表現,有教強的真實性並且容易上手,做出的作品,可彩繪、可燒製,作為自己的藝術品儲存下來。它是小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空間感、手腦協調能力和耐心、細心等品質培養的良好途徑。因此,我更想呼籲我市的中小學要積極關注這一課程的開展,多為學生創造條件上好陶藝課。

陶藝教學反思3

  在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能依賴有限的教學資源把美術知識和圖片資料傳授給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是及其有限的。而在網路環境下進行美術教學,可以藉助網上大量的教學資源來豐富美術教學內容。在教學《陶藝》(一)這一課時,教師課前佈置學生觀察生活中有趣的陶瓷藝術,多途徑收集圖片、光碟、實物等資料,教師則查閱相關網頁,下載有關罐和壺的教學資訊資料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在網上進行欣賞。這樣的教學對教師來說縮短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對學生來說,豐富了欣賞內容,增加了欣賞興趣,培養了欣賞能力,激發了創作慾望。同時,在教學中教師以罐和壺的知識引導學生在網上進行研討,這就更大大擴容了教學資訊量,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了學生對所獲取資訊的交往能力。

陶藝教學反思4

  針對學生實際有機地將基礎陶藝教育與現實生活與現代審美需求、新的理念結合起來。在教學實踐中,學校美術教師積極動腦筋、想辦法,固陋就簡,用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效益;在教學活動中還以學生為本,立足於提高學生動手、動腦能力,拓展思維廣度,以學生在審美中提高創新意識與創造力,學會鑑賞他人作品。同時,因時因地因人、因個性特長施以教導,形成了嚴謹又和諧的獨特教風和學風。玩泥巴,是每一個農村孩子都經歷過的事,他們在幼年的時候就用自己的雙手製作一些自己喜愛的物品,對泥土有特殊的感情,所以泥塑課是同學們最喜歡的課。

  現狀分析

  1、學校校園環境優美,建築精緻典雅,校園內部格局合理、精緻,教育教學裝置齊全先進(專職教師進行專業指導,並配有專門的陶藝教室與燒製間)。

  2、學校領導支援,藝術組思想統一,教師群體年富力強,有幹勁。

  3、家長、教師、學生普遍支援和參與。學生非常關心學校陶藝特色的建立,渴望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陶藝的技法與創新能力的提高。

  4、陶藝教學改革初見成效:

  (1)“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題教學”研究也初顯規模,孩子總喜歡錶現自己,讓別人關注自己。針對這一點,每過一段時間我組織他們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談談自己製作的感受和對別人作品的評價,這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表達能力有好處。

  (2)繼續探索陶藝小班化與興趣小組、特長生教學的建設。我校藝術課程的開發和實踐,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質,豐富了校園文化。在“泥塑教學”為切入點,以“美術教學”為突破口,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辦學思想指導下,各年級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極大地提高我校課堂教學效率。

  (3)嘗試選編合適的陶藝聽說、閱讀教材,因材施教。如果說課內學科教學是育人的主要陣地,那麼,課外泥塑課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廣闊天地。

  (4)在陶藝小班化與興趣小組、特長生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在初一、初二年級嘗試陶藝走班分層教學探索。

陶藝教學反思5

  我國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國。中國的陶瓷藝術源遠流長,在世界上素有"瓷國"之稱。中國是陶瓷發祥地,英語"CHINA"一詞,一種解釋是"中國",另一種解釋就是"瓷器",由此可見中國瓷器在世界上的影響和地位。陶藝教育發展的空間是廣闊的,它是一種立體的造型、三維空間的塑造。學校中陶藝教育的開展不僅在於實現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和藝術修養的形成和發展,而且還是教育方針的要求,學校素質教育的需要。

  陶藝教育課程的嘗試,是順應當前經濟發展和社會改革的需要,其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能力,從而達成與美術教育的目的相一致。讓學生透過陶藝教育的學習來表現自己的情趣,展現自己的個性,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自我滿足,自我實現。同時,也為繼承弘揚民族文化瑰寶,重振中國陶瓷雄風打下紮實良好的基礎。

  陶藝能陶冶學生情操,是開展素質教育的一種好形式

  陶藝作為創造文明的一種文化藝術科學,它反映了人們的一種意識、思想和觀念。談到陶藝,總有一種神秘而遠古的氣息震撼著我們。在它的周圍有著一層迷人高雅的光環籠罩著,讓人欣賞而不敢親近。其實這只是一種誤解,從小孩玩泥的天性開始,就已顯示了陶藝的樂趣與人類心靈情操培養的自然關係。陶藝作為一種文化藝術門類,對學生素質的教育、培養、提高有著積極的潛在功能。“修身養性‘早已為古人珍重,“陶冶情操”正是陶藝精神的體現,它獨有的魅力正是開展素質教育一種獨特而有效的方式。

  陶藝可以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培養學生愛美,包括感受美、理解美、鑑賞美和表現美,這一切都需要審美意識的支撐。但這不是人人都等同的,在開展陶藝教育教學中,發現透過創造陶藝形態的過程中,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首先,是在欣賞陶瓷作品(圖片、錄影、實物)中,發展了學生感受泥塑工藝和現實美的能力。透過介紹一個個作品的含義、造型中,學生明白了"為什麼美,美在哪裡"。而泥塑的作品的直觀性、形象性對低年級學生來講是特別適合的,當他們看了陶盆上的魚形圖案,被一個個純樸生動的形象感染,體會到了什麼是裝飾美,紅黑分明的色差,讓學生體會了色彩搭配的巧妙,得到一種特定的感受。其次在雙手製作的過程中,學

陶藝教學反思6

  本節教學內容在於讓學生初步瞭解陶藝相關知識,透過欣賞,瞭解古代、現代陶藝作品的不同功用、審美,知道陶藝製作的不同材料工具和一般製作工序,並重點學習陶藝手工成型方法,並選擇合適的技法,讓學生動手製作一件陶藝作品。

  本節課師生配合相當默契,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由於製陶場地的限制,學生用的泥只是彩泥和橡皮泥而已,因此學生的作業大都數選擇了捏塑成型法和泥條成型法,值得慶幸的是學生作業稚拙、可愛、生動。完成了我的目標:讓孩子走進自然,感受生命的意義、泥土的芳香,體驗創造的成功感、表達自我情感的一種全新的教育內容;同時嘗試透過陶藝活動激發學生對美的敏感性,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興趣和積極性;將陶藝與其他領域自然地、有機地聯絡融合在一起,促進學生全面和諧而富有個性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