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減8、7”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十幾減8、7”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最近學習了十幾減8、7的減法,因為有了十幾減9的基礎,學生能較快地掌握計算方法,雖然計算速度和正確率還不那麼理想,但學生的思維表達卻有了大大的提升。反思這一課的教學,我有以下三點收穫和啟思。
一、注重演算法多樣化,讓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
透過之前“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兩種20以內退位減的計算方法,在這節課上我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計算,而且還要讓他們去表述自己的想法。基礎好的.學生多喜歡“做減想加”的方法;對於佔大部分的中等學生來說,8,7加幾這方面的知識還不能熟能生巧,想起來也是磕磕絆絆,速度自然慢正確率也不會很高,我就重點指導了“破十法”;當然還有一部分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分步減”的方法去計算;少數基礎較差的學生,我是允許他們用“數的方法”去減,但是還是努力讓他們試著接受其它的方法。畢竟學生的接受能力是有個別差異的,我們要讓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二、“全面出擊”與“重點指導”相輔相成
新課改計算很注重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數學方法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是否“合適”與“不合適”,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我們不能主觀覺得哪一種方法比較好,就過分強調或限制。“想加算減”有利於知識的結構化;“數的方法”很“笨拙”,但對於沒轍的孩子管用;“破十法”易於理解,知識點相對獨立;“分步減”有的孩子喜歡。教學時,我們在鼓勵學生選擇喜歡的方法的同時還是要注重計算方法的最佳化,只不過不能要求他們每一種方法都掌握,方法太多也會讓他們陷入“無所適從”的腦空白狀態。
三、多種形式,趣味練習
方法再多,還需要到實踐中去應用。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計算是相對枯燥的內容,退位減又是計算的一個難點,因此,我們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興趣,讓學生想學、樂學。如: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小猴子過橋”,走一步,算一道題,要是哪個學生算錯了,小猴子就會掉進河裡,學生對於這樣的練習就會興致很高……
俗話說:熟能生巧。相信多多練習,學生一定能在實踐中學會最佳化方法,口算速度也會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