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大班語言優質課教案《快睡吧 小田鼠》

大班語言優質課教案《快睡吧 小田鼠》

大班語言優質課教案《快睡吧 小田鼠》

  作為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語言優質課教案《快睡吧 小田鼠》,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材分析

  《快睡吧,小田鼠》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作者採用詼諧滑稽的筆調誇張的描寫小田鼠如何磨磨蹭蹭,不肯睡覺的,一連串具有捉狹性的睡前行為,會使孩子提起閱讀的興趣,針對我班幼兒的認知水平,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磨蹭,拖拉的行為習慣,而本故事中主人公也有這樣的習慣,閱讀這樣的作品時幼兒會將小田鼠當作自己拖拉行的象徵形象,展開回憶、聯想和心靈共鳴,是一篇蘊涵著深刻哲理的好教材。同時,在該童話故事中還蘊涵著多領域的.價值,體現了活動的多元化與整合。

  二、活動方案及修改意見

  大班:快睡吧小田鼠(第一研)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發現小田鼠各種可笑的拖拉行為。

  2.結合生活經驗,想出各種幫助小田鼠改掉拖拉習慣的辦法。

  活動準備:

  1.小田鼠、田鼠爸爸、田鼠媽媽手偶各一個。

  2.幼兒用書:《快睡吧,小田鼠》。

  3.語言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教師演示手偶,講述故事《快睡吧,小田鼠》。

  教師:這是誰?晚上,它會做什麼?

  (二)教師透過提問幫助幼兒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教師:故事裡有誰?晚上該睡覺了,可小田鼠還不肯睡覺,他做了些什麼?

  教師:你覺得小田鼠有個什麼壞習慣?小田鼠的爸爸、媽媽開心嗎?

  (三)引導幼兒看圖閱讀故事,並圍繞故事內容進行討論。

  組織幼兒討論。

  教師:晚上,小田鼠拖拖拉拉地不肯上床睡覺,都做了些什麼?

  教師:睡覺前,小田鼠還要吃東西,小田鼠真的肚子餓了嗎?

  教師:它應該怎樣做,爸爸媽媽才不會生氣?

  (四)播放語言磁帶,再次欣賞故事。

  (五)透過談論"拖拉",引導幼兒談談自己的習慣。

  教師:小朋友,你有拖拉的習慣嗎?表現在什麼地方?

  教師:今後你想怎樣做?

  2.鼓勵幼兒大膽交流,相互學習。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語言區中提供相關頭飾、圖片、繪本,讓幼兒邊看邊講,並在熟悉的基礎上節能型表演故事,進一步對故事內容讓理解。

  第一次討論意見:

  (優點略)

  建議:

  1.可以讓幼兒在進行自主閱讀,教師給予充分的鼓勵。

  2.活動的環節設計還可以稍加調整,重點調整放在講述一方面。

  3.在活動中,應充分給孩子機會,讓孩子們自己找到問題,並解決問題。

  大班:快睡吧小田鼠(第二研)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發現小田鼠各種可笑的拖拉行為。

  2.結合生活經驗,想出各種幫助小田鼠改掉拖拉習慣的辦法。

  3.改變拖拉習慣,學會自我管理。

  活動準備:

  1.小田鼠、田鼠爸爸、田鼠媽媽手偶各一個。

  2.幼兒用書:《快睡吧,小田鼠》。

  3.語言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教師演示手偶,講述故事《快睡吧,小田鼠》。

  1.匯入故事。

  教師:晚上,天黑了,爸爸、媽媽會讓小朋友做什麼?

  2.出示手偶小田鼠。

  教師:這是誰?晚上,它會做什麼?

  (二)教師透過提問幫助幼兒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教師:故事裡有誰?晚上該睡覺了,可小田鼠還不肯睡覺,他做了些什麼?

  教師:你覺得小田鼠有個什麼壞習慣?小田鼠的爸爸、媽媽開心嗎?

  (三)引導幼兒看圖閱讀故事,並圍繞故事內容進行討論。

  1.幼兒翻閱幼兒用書並講述故事。

  2.組織幼兒討論。

  教師:晚上,小田鼠拖拖拉拉地不肯上床睡覺,都做了些什麼?它真的需要做這些事嗎?

  教師:睡覺前,小田鼠還要吃東西,小田鼠真的肚子餓了嗎?

  教師:它應該怎樣做,爸爸媽媽才不會生氣?誰來幫幫小田鼠?

  (四)播放語言磁帶,再次欣賞故事。

  (五)透過談論"拖拉",引導幼兒談談自己的習慣。

  教師:小朋友,你有拖拉的習慣嗎?表現在什麼地方?

  教師:今後你想怎樣做?

  2.鼓勵幼兒大膽交流,相互學習。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語言區中提供相關頭飾、圖片、繪本,讓幼兒邊看邊講,並在熟悉的基礎上節能型表演故事,進一步對故事內容讓理解。

  第二次討論意見:

  (優點略)

  建議:

  1.活動過程日益完美,活動組織自然流暢,活動效果有一定提高。

  2.教師提問比較到位,問題富有針對性。

  3.教師講述故事的速度適中,表情生動,深受幼兒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