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教案>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語文教案(9篇)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語文教案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語文教案(9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瞭解羅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並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2.學習報告文學的文體特徵,進一步理解課文主題。

  3.培養學生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4.聯絡現實,思考關注環境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瞭解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並歸納變化的原因。

  2.瞭解環境遭受破壞的深層原因,以及從中吸取的教訓。

  教學難點:

  使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請學生指出羅布泊的所在地。(大螢幕出示新疆地圖)羅布泊是西北地區一個曾經非常美麗的仙湖,是一個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可現在那裡變成了充滿神秘色彩的沙漠,我國科學家彭家木、探險家餘純順先後在那裡失蹤、遇難。(出示幻燈片)仙湖為什麼變成令人恐怖的沙漠?今天,我們就走進羅布泊,聽聽她的訴說。(大螢幕上出示課題)

  二、簡介作家、作品:

  作者吳崗,是我國當代著名的報告文學家。《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他的佳作,被評為20xx年中國最佳報告文學。

  三、快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思考:

  1、課文所描述的羅布泊過去是什麼樣子,現在又變成什麼樣子?

  羅布泊過去是廣闊、美麗、充滿生機的湖泊,周邊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是生命的綠洲,被稱作仙湖。現在則變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楊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怖。(找學生讀課本相關段落,然後出示幻燈片,同時播放音樂)

  2.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變化的原因:一是20世紀20年代塔里木河曾經人為改道,導致下游乾旱缺水;二是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各種需求也跟著相應增加。耕地需要水,採礦需要水,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這樣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於把塔里木河抽乾了。羅布泊斷水,生態環境徹底破壞,沙漠迅速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羅布泊消失了。(出示幻燈片,然後齊讀相關段落)

  3.造成這些悲劇發生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深層次原因:人們不懂得自然規律,不懂生態平衡,只圖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頭腦裡沒有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出示幻燈片)

  4. 從羅布泊消逝的深層次原因中應該吸取的教訓是什麼?

  應該吸取的教訓是:開發要克服盲目性,認識自然規律,認識生態平衡,發展經濟同時要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出示幻燈片)

  5.同樣的悲劇還有那些?

  還有:青海湖湖水下降,陸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縮小,有乾涸之勢。

  (出示幻燈片)

  6.討論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表達了:作者對羅布泊的痛惜之情。

  四、探究學習:

  從體裁看是一篇報告文學,它兼有新聞和文學兩種特點。新聞要求真實;文學要求形象性、抒情性。(出示幻燈片)下面我們就來探究學習是怎樣把羅布泊的今昔情景寫得歷歷在目,把羅布泊消逝的原因說得明明白白的,為什麼能使讀者對羅布泊的消失痛惜不已。

  1.體味真實性。

  文章列舉資料、敘述事實真實可信。

  如:《漢書 西域傳》記載了……

  另據史書記載……

  2.感受形象性。

  (1)對比手法

  集中表現在對羅布泊今昔情況進行對比。作者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鮮明而具體的描寫,顯示了巨大的反差,使讀者產生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2)擬人手法

  如寫胡楊林,“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賦予胡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盪,為人類自身盲目破壞生態環境而痛惜不已。如替換為“一棵棵胡楊樹,只剩下奇形怪狀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如寫羅布泊“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裡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同樣賦予羅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如果替換為“站在羅布泊的邊緣,你會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那就遜色多了。

  (3)排比

  如“四盲”:遺憾之情,譴責之意呼之欲出。

  3、體會抒情性

  A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直抒內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羅布泊的慘狀,強化了生態被破壞的悲劇。)

  B這出悲劇的製造者又是人!(一針見血地指出羅布泊的消失是人為地破壞生態的惡果,具有強烈的譴責意味,指責悲劇製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C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發出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聲,表達了強烈的環保意識、憂患意識)

  五、延伸拓展:

  1、課文最後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瀕臨乾涸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

  (多年來的濫砍濫伐、損壞植被,導致土地荒漠化日益嚴重。目前,我國荒漠化土地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充套件,這相當於每年損失一箇中等規模的縣。目前約有359萬平方公頃農田,495萬公頃草地,20xx多公里的鐵路以及許多城鎮、工礦和水庫受到荒漠化威脅。我國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損失已高達540億元。)

  2、作為中學生,面對環保問題,我們現在或將來能做些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六、教師小結:

  地球是我們人類共有的家園。家是一個溫馨的字眼,是靈魂的棲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沒有了,那我們還能剩下什麼?請看看我們的雙手,是創造,還是毀滅?請看看我們的雙眼,是熱切的盼望,還是無助與茫然?讓理性迴歸吧,我們有理由相信:天會變得更藍,樹會變得更綠,水會變得更清……(出示幻燈片)

  七、佈置作業:

  課後蒐集有關環境問題的資料,試寫一封公開信,呼籲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的惡化。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培養概括能力。

  2、掌握羅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預習,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2、CAI課件演示法、討論法、點撥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把握文章感情,理解本文表示憂患意識和痛惜之情。

  2、探究生態環境遭破壞的深沉原因,汲取歷史教訓,愛護生態環境,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

  【一】教學重點、難點及教學法突破重 點:

  ①瞭解報告文學的特點。

  ②理解本文運用對比、擬人、列資料等方法表現詣的寫作方法。

  ③體會課文的基本理念(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

  難 點:

  ①培養學生科學理性和人文關懷。

  ②感受並體會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二】教學突破

  課文全篇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痛惜之情,為了表達這種感情,作者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引導學生對對比、擬人、客觀資料的分析、體會、從而整體把握該篇文章內容。

  【三】教具準備:自制CAI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課前播放歌曲《神奇的九寨》(配有九寨風光圖片),聽到這首非常熟悉的歌曲,想必大家早已神遊於以高原湖泊眾多、瀑布雄偉壯觀、植物景觀奇妙的人間仙境——九寨溝。其實,除了這個美麗的地方外,今天教師也準備帶領大家去另一個人間天堂。

  二、對比中震憾

  1、說美景猜測風光無限是何方。 我這兒有幾張他的倩照,請先欣賞,看後告訴大家你看到的是一幅什麼景象?

  總結:剛才大家看到的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更是人間仙湖。

  2、訴慘狀聯想。 我這兒還有幾張更為美妙的獨特的圖片,也讓你們開開眼。看後問:你們看到的又是什麼景象?(播放CAI課件:今日羅布泊圖片) 總結: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沒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0攝氏度。天空中沒有一隻鳥,沒有任何飛鳥敢於穿越,它是一個神秘而又令人恐怖的地方。

  3、解包袱這是同一地方——羅布泊,書中尋找天堂與地獄的景象,富有感情的朗讀。(講析對比,列數學和生動的說明) 剛才我們看到的兩組圖片,一組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一組是大漠沙若浪,寂寞無人家。一邊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一邊是戈壁灘,狂風捲,鳥不拉屎馬不前。

  你們可曾想,這天壤之別的兩處景,竟是同一地方——那就是神秘的羅布泊。(板書:羅布泊) 請同學們翻開12課,分別從文中找出羅布泊青春亮麗和恐怖淒涼景象的句子。(學生自由勾畫並朗讀) 齊讀文段(投影顯示文段)過渡:美景不在,慘狀不堪目睹,文中準確的數字同樣震撼人心,請從文中找出體現今昔變化的資料,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語文教案3

  一、教材的內容

  本文的作者根據歷史資料,調查研究和實地考察,懷著極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報告羅布泊的今昔,寫出羅布泊這一曾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湖,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之要衝而聞名於世的仙湖,由昔日的牛馬成群、綠樹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變成今天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的悲劇的原因,告訴人們羅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來人為造成的悲劇,從而呼籲人們樹立環保意識,搞好生態保護,否則,這樣的悲劇將繼續上演。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報告文學的特徵;瞭解羅布泊消失的原因,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運用設問,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運用課文的理念,聯絡現實,思考關注環境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德育目標: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關注生態問題。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瞭解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並歸納變化的原因,理解造成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明確我們在西部開發中該吸取那些教訓。

  2、難點:探究造成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總結教訓。品味課文,揣摩語言,體味其真實性、形象性、抒情性。

  四、教學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方法:

  1、文獻法:課前收集並整理有關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資料,相互交流,增強對課文的感性認識。

  2、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各個環節,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體驗法:要求學生展示想象,暢想表達。

  4、對比法:透過對比得出結論。

  六、教學設計:

  (一)教學要點:想象美麗荒漠之景;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思路;探究原因,吸取教訓;主題思想,品味課文;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二)教具準備:

  多媒體

  (三)教學步驟:

  1、導語設計:同學們,現在的羅布泊是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灘,而以前的羅布泊是綠樹環繞、牛馬成群、鳥雀翻飛。為什麼發生如此大的變故?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

  提問:課文題目《羅布泊,消逝的仙湖》給我們提供了哪些必要的資訊呢?針對題目,你想提出哪些問題?(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圈點勾畫,篩選關鍵語句,概括文意,歸納要點。目的:激發學生興趣,誘發學生積極思考。)

  3、合作探究:

  透過多媒體對比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今昔的變化,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昔日的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是一個什麼樣的景象,近日的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是一個什麼樣的景象。讓學生探討羅布泊消逝及青海湖、月牙泉環境惡化的原因是什麼?應吸取怎樣的教訓?對西部大開發應提出哪些忠告?

  4、主題思想:

  本文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是什麼?(方法:學生討論作答。目的:體會作者感情,匯入“保護環境”這一話題)

  5、品讀課文:

  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要求學生找出體現報告文學真實性和文學性的句子。(教師提示: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報告兼有文學、新聞兩種特點,新聞要求真實性,文學要求形象性、抒情性。方法:請同學們自由選擇句子評析。)

  6、總結課文並板書:

  總結:地球是我們人類共有的家園,我們應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地球,我們應遵循自然規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持生態平衡,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7、佈置作業:

  (1)課堂作業:影印試題。〔有關環保方面的內容〕

  (2)課外作業:擬一則保護環境的廣告語。

  七、教學後記:

  透過課前認真的預習,課堂師生共同探討,課後習題的鞏固,達到了教學相長的效果,學生思維活躍積極發表言論,明白了當今的環保問題是一個令人憂患的問題,應樹立環保意識,制止生態惡化,努力建設綠色家園。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語文教案4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蒐集資料和篩選資訊的能力。

  2.感受並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3.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對比和引用資料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教學過程

  自主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蕭瑟(se4)和煦(xu4)乾涸(he2)吞嘍(shi4)裸索(luo3)戈壁灘(ge1)無垠(yin1)邊緣(yuan2)

  2.解釋下列詞語。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和煦:溫暖。

  乾涸:河道、池塘等沒有水了。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戈壁:蒙古人稱沙漠地區,這種地區盡是沙子和石塊,地面上缺水,植物較少。

  滄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顆穀粒。無限:遼闊無邊。

  邊緣:沿邊的部分。

  3、導語

  探究質疑

  快速閱讀全文,思考以下問題。

  <1>羅布泊為什麼被稱為“仙湖”?描繪一下這“仙湖”的景色。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

  <3>本文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痛惜之情,為羅布泊生態之惡化而痛苦,為人們索取之盲目而痛惜

  合作探究:

  1、自由閱讀課文,畫出文中你認為最精彩的句子,點評其好在哪裡。(至少2例)

  2、設問:本文主要運用了哪些方法使文章讓人讀後感到真實可信?

  作者運用了各種表現手法,一是拿羅布泊過去的繁華與現在的破敗對比;二是運用擬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訴說引起人內心的震動。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複習資料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張騫qiān蕭瑟s庇b護乾涸h吞噬sh裸luǒ露鷺鷥l sī

  2.用恰當的詞語填空。

  (1)在遙遠的過去,那裡卻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

  (2)站在羅布泊邊緣,會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裡已脫盡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膚筋骨。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據《西域水道記》記載,20世紀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豐盈,碧波盪漾,岸邊胡楊叢生,林木茁壯。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羅布泊,消逝的仙湖》節選自《善待家園——中國地質災害憂思錄》,作者吳剛。

  2.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下定義、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本文主要運用了列數字說明方法。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反思

  今天按照學校整體工作的安排,我講了一節公開課,內容是八年級語文第三單元的“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我是這樣匯入的: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題目叫,首先,我們從文章的題目入手,我提出幾個問題大家來思考:

  1、“消逝”為什麼不用“消失”?

  2、“仙湖”的“仙”在這裡如何理解?

  3、大家體會文章題目中流露出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同學們,進行討論很清楚的從文章的題目中可以獲得到資訊是:一個美麗的湖泊消逝了,表達的是一種惋惜,痛惜,譴責……之情。

  接著我分別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昨天羅布泊的美麗,今日羅布泊的荒涼,並配以畫面讓學生用解說的形式朗讀,並指導學生在讀的時候,注重自己的情感表達。

  讀昨日的羅布泊時,“牛馬成群,綠樹環繞,河流清澈”讓同學們體會到愉悅、高興、自豪……。

  讀今日的羅布泊時“沒有一棵草,一條溪,不見一隻鳥”讓大家體會到那種痛苦和無奈。

  很自然的引入了情感教育: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來愛護我們身邊的一切。

  以上是本節課的構思,上完這節課我覺得有如下收穫:

  1、分析一篇文章從文章的題目入手,方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減輕學生的閱讀壓力。特別是比較長的文章,如果讓學生在讀之前不及時的從文章的題目中捕捉到正確的資訊,不利於學生對整篇文章的感知。

  2、語文課堂上要重視朗讀的訓練。新課改中體現了教師要精講,對於學生來說,我們需要的是有效的課堂活動,我認為初中階段語文學科來說最有效的課堂活動,就是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文中精美的句子,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讀中提升自己的閱讀欣賞能力。

  不足的地方:

  1、我覺得學生回答問題非常踴躍,可是我對如何安排學生髮言做的不好,學生的發言顯的有些亂,重複發言多。

  2、文中留給學生拓展的時間少,比如:我們應該如何做,做一個環保人士,讓大家找,我想:對同學們本身就是一種教育,這個時間有點短。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蒐集資料和篩選資訊的能力;

  2.感受並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3.學習對比和引用資料的方法;

  4.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教學設計:

  1.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各個環節,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2.課前預習,提出並整理發現的問題;動手查詢資料;帶著問題和資料走進教室;

  3.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中提高學生對文章的解讀能力;透視文章的寫作軌跡,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4.結合研討與練習:

  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麼?拓展思維,暢想表達。

  教學內容設計:

  一、課前預習

  1.閱讀課文,瞭解文章的寫作思路。

  2.完成讀──讀,寫──寫。

  3.查詢並蒐集有關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等的資料。

  4.在閱讀和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將發現的問題整理到學習筆記上。

  二、課堂教學內容

  第一板塊:羅布泊消逝的原因

  1.導人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的羅布泊,曾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河,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衝而聞名於世。昔日的羅布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水清澈的生命綠洲,而今卻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灘。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劇?

  2.展示學生收集的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資料、圖片。

  圖片1:西北地區地圖,指導學生查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克拉瑪干沙漠、塔里木河、羅布泊的地理位置。

  圖片2:茫茫大戈壁龜裂大地

  圖片3:青海湖月牙泉。

  3.再讀課文,在文中劃出闡述羅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4.問題的答案。

  問題主要出在近30年時間裡。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各種需求也跟著增加。耕地需要水,採礦需要水,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築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自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於把塔里木河抽乾了。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幹湖。羅布泊乾涸以後,周邊生態環境馬上惡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羅布泊消失了。

  第二板塊: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1.找一位學生讀課文的最後三段。(要求讀出感情)

  2.組織學習思考、回答問題: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樣的悲劇?(訓練複述能力)

  (2)作者引用了具體資料,告訴人們同樣的悲劇仍在繼續,呼籲人類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引導學生把資料整理出來並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討論

  討論後明確:作者充滿了憂患意識。

  4.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直接表達作者憂患意識的句子。

  5.學生齊讀。

  第三板塊:學習作比較的方法

  1.組織學生討論:

  (1)作者採用這種對比手法有什麼作用?

  (2)課文中還有類似的對比嗎?請找出來。

  2.教師小結第-2題。

  (1)過去的羅布泊:在船的不遠處幾隻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著.....

  現在的羅布泊: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樹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裡已脫盡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膚筋骨。

  (2)明確擬人的修辭手法。

  (3)強烈的對比效果。

  (4)再次感受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第四板塊:世紀老人的述說

  1.展示108歲高齡的羅布老人熱合曼的圖片。

  2.暢想表達:如果我是世紀老人,我該如何講述羅布泊的百年滄桑?

  提示:

  1.我與羅布泊同齡,共百歲。

  2.我的成長史就是羅布泊的坎坷史。

  3.從出生~20歲(從斯文·赫定發現仙湖,想像要豐富、擬人化、有情調。)

  從20歲~60歲(扣兩次改道、四盲危害,重點講人類對羅布泊的破壞。)

  從60歲~lOO歲(扣我的少年、青年時代的美好記憶,尋找回來的世界,思念、牽掛、魂牽夢繞的'故鄉山水。展開聯想,懇求上蒼再賜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羅布泊養育了我,後一百年,我要回報羅布泊。)

  三、課後拓展學習

  課文最後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瀕臨乾涸的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試寫一封公開信,呼籲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的惡化。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語文教案6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蒐集資料和篩選資訊的能力。

  2、感受並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3、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對比和引用資料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蕭瑟(sè)和煦(xù)乾涸(hé)吞嘍(shì)裸索(luǒ)戈壁灘(gē)無垠(yín)邊緣(yuán)

  2、解釋下列詞語: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和煦:溫暖。

  乾涸:河道、池塘等沒有水了。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戈壁:蒙古人稱沙漠地區,這種地區盡是沙子和石塊,地面上缺水,植物較少。

  滄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顆穀粒。

  無限:遼闊無邊。

  邊緣:沿邊的部分。

  二、導人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的羅布泊,曾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河,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衝而聞名於世。昔日的羅布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水清澈的生命綠洲,而今卻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灘,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劇?

  實物投影展示學生收集的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資料、圖片。

  圖片1:西北地區地圖;指導學生查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克拉瑪干沙漠、塔里木河、羅布泊的地理位置。

  圖片2:“茫茫大戈壁”“龜裂大地”。

  圖片3:“青海湖”“月牙泉”。

  資料投影:“昔日碧波盪漾,如今舉國荒涼羅布泊變故誰能評說”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從文中找出自己發現的問題,並記在學習筆記本上。

  四、學習課文內容

  1、提問:在文中劃出闡述羅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明確:

  問題主要出在近30年時間裡。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各種需求也跟著增加。耕地需要水,採礦需要水,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築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於把塔里木河抽乾了。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幹湖。羅布泊乾涸以後,周邊生態環境馬上惡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羅布泊消失了。

  2、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⑴找一位學生讀課文的最後三段。(要求讀出感情)

  ⑵組織學習思考、回答問題:

  ①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樣的悲劇?(訓練複述能力)

  ②作者引用了具體資料,告訴人們同樣的悲劇仍在繼續,呼籲人類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引導學生把資料整理出來並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直接表達作者憂患意識的句子。

  學生討論交流,進一步明確作者充滿了憂患意識。

  3、學習對比的寫法:

  組織學生討論:

  ⑴作者採用這種對比手法有什麼作用?

  ⑵課文中還有類似的對比嗎?請找出來。

  明確:

  過去的羅布泊:“在船的不遠處幾隻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著……”

  現在的羅布泊:“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樹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裡已脫盡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膚筋骨。”

  五、探究活動

  1、提問:

  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麼?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⑴我與羅布泊同齡,共百歲。

  ⑵我的成長史就是羅布泊的坎坷史。

  ⑶從出生~20歲(從斯文赫定發現仙湖,想像要豐富、擬人化、有情調)

  從20歲~60歲(扣兩次改道、“四盲”危害,重點講人類對羅布泊的破壞)

  從60歲~100歲(扣我的少年、青年時代的美好記憶,尋找回來的世界,思念、牽掛、魂牽夢繞的故鄉山水。展開聯想,懇求上蒼再賜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羅布泊養育了我,後一百年,我要回報羅布泊)

  六、拓展學習

  課文最後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瀕臨乾涸的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試寫一封公開信,呼籲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的惡化。

  七、小結

  這篇課文是從一篇報告文學中節選下來的。羅布泊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還曾經是一片美麗的仙湖,但現在卻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無數的生命。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狀況?作者透過翔實的資料說明,人對自然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這一悲劇主要原因。課文最後,作者發出了拯救生態環境的呼籲。

  課文全篇充滿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痛惜之情,為羅布泊生態之惡化而痛苦,為人們索取之盲目而痛惜。為了表達這種感情,作者運用了各種表現手法,一是拿羅布泊過去的繁華與現在的破敗對比;二是運用擬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訴說引起人內心的震動,如“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裡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一句所描寫的羅布泊的慘狀,實在讓人痛心疾首;三是運用資料客觀說明。這些在教學中都要引導學生仔細體會。

  八、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二。

  2、選用課時作業最佳化設計。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語文教案7

  教材分析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課本第三單元中的第二課,它是報告文學家吳剛的佳作,被評為20xx年度中國最佳報告文學。作者以飽含憂思的筆調,描述了羅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羅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強烈的呼聲,警醒世人,要樹立環保意識,搞好生態保護。

  本文是歷史教訓的總結,報告水資源的濫用怎樣破壞了生態環境,今天學習這篇文章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以前車之鑑昭示西部大開發應注意的一個戰略重點,就是必須抓好生態環境建設。

  學情分析

  從整體來看,學生好的習慣(課堂聽講,記筆記,發言提問)正在逐步養成,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也有了明顯的轉變,語文的綜合能力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較大的提高。

  但由於學生所處環境的閉塞,對外界認識較少,課外知識的積累也有限。加上現在根據課改的精神對教學目標進行的調整,注重考察學生理解、運用能力,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而,課外的延伸和拓展需要教師做好充足的準備,便於教學的開展。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蕭瑟、和煦、吞噬、裸露”的讀音、字形、詞義並學會運用。

  2、瞭解報告文學的文體特徵。

  3、瞭解羅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設問、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篩選資訊、概括要點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揣摩語言,體會課文語言的真實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強語感,豐富語言積累。

  3、運用課文理念,聯絡現實,思考關注環境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關注生態問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瞭解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並歸納變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深層原因,明確我們在西部開發中該吸取那些教訓。

  教學難點

  1、品讀課文,揣摩語言,體味其真實性、形象性、抒情性。

  2、探究造成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總結教訓。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匯入新課及題解。

  第二環節:閱讀指導

  第三環節:課堂小結

  第四環節:佈置作業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語文教案8

  一:匯入

  屏顯“泊”,看到這個字你眼前浮現出怎樣的畫面?停泊或者水泊,都是和水有關。有一個地方叫羅布泊,它有一個美麗的稱號,叫仙湖。可這個仙湖消逝了,不復存在。

  看到這個題目,我們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個問號,你有哪些問題要問?

  二:仙湖尋蹤

  大家的提問,也正是我們想知道的。松滋實驗初中網站社會永珍欄目特派我們八八班全體同學深入調查此事。

  首先我們羅布泊的過去有個初步的瞭解。

  羅布泊:羅布泊在若羌縣境東北部,曾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湖,海拔780米。面積約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衝而著稱於世,其水源是塔里木河,或因塔里木河流量減少,周圍沙漠化嚴重,到20世紀還有1000多平方公里,在20世紀中後期迅速退化,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完全乾涸。

  說實在話說我搜遍網路也沒有找到羅布泊過去水波盈盈的圖片,但兩位名人卻實實在在告訴我們羅布泊曾經的輝煌。讀7、8自然段

  1、從他們提供的資料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羅布泊?

  2、文章沒有具體描繪羅布泊的熱鬧與繁華,引用史書和資料有何用意?

  3、美麗的羅布泊在20世紀初的時候還有1000多平方公里,松滋市1433平方公里,相當於我們整個松滋市,這麼大的水域卻消逝了?為什麼是消逝不是消失呢?

  三:現場連線

  這麼大的水域永遠消失,很是讓我們痛心,實驗初中特派的65名記者已到達了羅布泊現場做實地考察,站在羅布泊裸露的胸膛上,你們看到了一些什麼?,請同學們認真閱讀描寫現在的羅布泊的段落,邊讀邊圈點勾畫,邊概括邊整理。

  好,我們現在開始連線前方記者。現場連線

  A,不死的胡楊死了,擬人手法,讀出痛惜之情。你讀的很動人作者寫得也很動人,文章動人的原因在哪裡?

  B,大地裸露著,分析擬人手法,讀出痛苦無奈。

  C,氣溫高達70度,不見一隻飛鳥,沒有任何飛禽敢穿越。讀出荒涼之感

  師生齊讀24自然段。

  四:深度調查

  聽完你們的彙報,格外沉痛乃至窒息。短短30年,羅布泊由仙湖變荒漠,由生命綠洲變死亡之海,由天堂變地獄。變化如此之快,如此之大,原因何在?請65位記者進一步做深度調查。

  1.四盲。盲目什麼意識?具體資料?盲目四個盲目疊加有什麼作用?

  2.羅布泊永遠的消失了,製造這一悲劇的是誰?(人)。這時你們能歸結出羅布泊消逝的原因嗎?

  3.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小結調查結果:此時我們明白了是人的盲目發展人的急功近利人的目光短淺自以為人的貪婪造成了這一悲劇。

  4.一個“又”字說明什麼?二生讀。

  五:警鐘長鳴

  羅布泊在哭泣,可悲劇還在繼續上演,青海湖月牙泉在慢慢消逝,這兩個地方或許離我們有些遙遠。我們身邊的悲劇也在不斷上演。

  在本文中,作者以強烈的呼籲結束課文,相信這呼籲也是所有有責任感有良知心中的呼籲!請看大螢幕,在橫線處填寫恰當內容。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救救

  齊讀二遍

  結語:社會的快速發展必然會給自然帶來傷害,只是希望人類在在發展的同時能少一些盲目,遵循自然規律,保護生態平衡。人與自然是完美相融,而不是彼此傷害。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語文教案9

  學習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瞭解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並歸納變化的原因,理解造成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明確我們該吸取那些教訓。

  教學流程

  1.讀課文,勾畫文中描寫羅布泊美麗的句子,進行整理,加入自己的想象,寫一段文字:《美麗的羅布泊》。可以是文,可以是詩。

  2.讀課文,畫出文中描寫羅布泊現狀的句子,進行整理,並加入自己的想象,寫一段文字:《恐怖的羅布泊》。

  (以上兩項,可以分男女來寫,女生寫第一項,男生寫第二項,比一比,誰寫得最好。作為預習來完成。)

  3.用樓蘭古國事的故匯入課文。

  4.展示預習成果,學生點評。

  5.談談兩者對照的感受。想一想文章的題目為什麼用“消逝”而不用“消失”?

  6.誰之過?(這個環節重點研讀課文12——13段,品讀字詞和句子,分析羅布泊消逝的直接原因和深層原因。)

  7.文章是寫羅布泊,為什麼還寫到了青海湖和月牙泉?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你周圍的,你聽說過的。

  8.面對這種現狀,作者的心情怎樣?

  9.找出文中表達作者這種“痛苦而沉重”的心情的句子進行品讀。

  10.讀課文的最後一段: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這是什麼句式,應該怎麼讀?)

  11.指令碼展示:假如你是羅布泊,你想說什麼?假如你是羅布泊已經枯死的胡楊林,你想說什麼?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你想說什麼?假如…… 你還可以就是一位中學生,給人類寫一封公開信,呼籲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