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的簡介及她的詩歌藝術風格
1、生平:
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6月6日生,福建泉州人,當代女詩人。1971年開始寫詩,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福建文學》圍繞她的詩作展開關於“朦朧詩”的討論,當時爭議很大,影響頗廣。1980年到福建省文聯創作室工作。現為中國作家協會福建分會理事。主要作品有:詩集《雙桅船》(獲全國優秀新詩二等獎)、《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她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獲1979~1980年全國青年優秀詩歌獎。
2、舒婷詩歌的藝術風格:
舒婷擅長表現人的情感的曲折和複雜性。她抒發的情感,常常不是單一的。其中,包含著因時代、社會和個人生活等影響、制約而產生的多種複雜因素的糾結。這種感情衝突,有時表現為理想的.執著追求與實現的艱難之間的矛盾;有時表現為意識到的歷史責任與是否有力量承擔的矛盾;有時則表現為“自我”二重性的衝突。《中秋夜》中,詩中講話人堅定表示:“道路已經選擇,/沒有薔薇花,/並不曾後悔過。”歷史責任感排除了對“花朝月夕”的流連和眷戀。然而,感情和心理上的矛盾並沒有消失,以至靠這種理性的自覺,也難以抑制:“要有堅實的肩膀,/能靠上疲倦的頭;/需要有一雙手,/來支援最沉重的時刻。/儘管明白,/生命應當完全獻出去,/留多少給自己/就有多少憂愁。”不過,她的複雜的心理矛盾所產生的憂傷,是明亮的憂傷。這是由於這種情感,是建立在“人類善良天性”的信任上,是為“理想的太陽”所照耀的。
舒婷的詩歌藝術,有一個變化過程:從感情直接傾瀉,到逐漸重視用具體詩歌意象,來凝定激盪奔流的情感。她早期的詩,表達上缺乏節制,有些比喻,有些形象,也有陳舊感。但在捕捉、傳達曲折、變化的情感的細微之處上,卻充分表現了她的敏感和細緻。她常常運用假設、讓步、轉折的句式,來凸現這種感情的複雜。八十年代以後,在詩的凝練、意象的獨創性和豐富的內涵等方面的追求上,都取得明顯的成績。在《惠安女子》、《神女峰》等詩中,更純熟地表現了從客觀生活中提煉詩歌意象的方法,並繼續運用她的以特殊句式表達複雜感情的手段,使她的詩中獨有的既憂傷痛苦,又美麗光輝,同時也有些許沉思的激情,得到更有含蓄性的展現。
舒婷長於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捉複雜細緻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情感的複雜、豐富性常常透過假設、讓步等特殊句式表現得曲折盡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們漠視的常規現象中發現尖銳深刻的詩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並把這種發現寫得既富有思辯力量,又楚楚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