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紅樓書緣散文

紅樓書緣散文

紅樓書緣散文

  上高中二年級時,我家搬過一次家。新房是三大間房,沒有客廳和飯廳,不過,吃飯可以在三間房共通的過道里進行。其中,南北相鄰的兩間房,中間隔牆上有一個大方孔,那是為通透而設計的;其實有礙觀瞻。在房屋裝修時,有人家將方孔做成金魚缸。我家搬進去時,將方孔裝上橫木板,做成一個簡易書櫃。我記得,這個書櫃裡曾經擺放過一套《紅樓夢》。

  這套《紅樓夢》是人民文學版,紅色書面壓膜裝,花多少錢、怎麼買的都忘記了。後來,因為上卷書的書脊粘膠乾硬斷裂,我就不喜歡了。正好有一個同學來家玩,好像很豔羨我有《紅樓夢》,於是我慨然相贈。再後來,我家又搬了一次,對那套房子裡的事記得不多,在有限的記憶中,《紅樓夢》的來與去仍記得。

  隨著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的重複播放,我又動心想購買一套《紅樓夢》書籍。那年代,書籍的印行不像現在這麼先進,好像還是人工排版,而且也極少多家出版社同時發行同類的書籍,不像後來。終於,我在華中理工大學(後來的華中科技大學)新華書店,購得一套人民文學版的《紅樓夢》,九元八角,當時是很昂貴的,因為我的月薪只幾十元而已。這套書也是紅色封面壓膜裝,書中有彩色插圖,旦宅的手筆。

  我很喜歡這套書,看過多遍,其中在第一卷本上,我學古人,做了許多眉批。買這套書時,是又一次的搬家之後。新房較小,其中一間房的牆壁上“摳了一個壁櫥”,我們又如法炮製,橫上木板,改作書櫥。這時,我買的書已經很多了,小小壁櫥擱不下,書桌、床頭、竹製書架到處都是。只不過,這套《紅樓夢》總是很穩妥地放在壁櫥裡,儲存一直都很好。

  書讀多了,覺得書籍的印行與裝幀,都應該跟書籍的內容相搭配。比如說,古人的書,就應該是豎版繁體字,封面素淨脫俗,以達到“並茂”的效果。因為存了這個心,我就開始留意,盼望能買到一套豎版繁體字的《紅樓夢》。所謂蒼天不負有心人,我後來終於買得一套繁體豎版的《紅樓夢》,上海古籍出版社,世稱“三評本”,也就是有三個研究《紅樓夢》的專家,他們的批註連同原文一塊印行。

  這套書一共四大本,幾十元錢,灰藍的封面,白描的插圖,原文字型大,批註文字略小,是上線的書,不是壓膜膠粘的,書看過之後,書脊便會凹進去,成弧形,卻絕不會斷裂。該書的裝幀我是很滿意的`,只可惜,“三評本”中原文與人民文學版的《紅樓夢》多有出入,而且批註僅是“一家之言”,不具科學性,也是一個遺憾,若要作研究引用《紅樓夢》原文,它便不可取。這套書是在武漢一個叫街道口新華書店裡購買的,買書的情景已然淡忘了。

  電視臺百家講壇上,著名作家劉心武,將他多年“揭秘紅樓夢”的成果,通俗講解,來龍去脈,甚是吸引人。那時候我便想,若是劉心武能重寫八十回後的故事就好。果然,劉心武拿出了他的《紅樓夢》。先是單行本八十回後真故事,後又是全套“劉心武紅樓夢”發行。

  單行本“八十回後真故事”我第一時間購買,通讀了一遍。因為事先聽過劉心武的講座,所以這本真故事給我的收穫不大。全套的劉心武紅樓夢也就冷淡了,不買了。這本“八十回後真故事”,我是在武漢光谷書城購買的,書的紙質一般,封面還行,因是補遺之舉,因此也不大看好它,現在連出版社都想不起來。

  從我買第一套《紅樓夢》的不足二十歲,到買“八十回後真故事”的四十五歲,前後二十多年。《紅樓夢》是一部不朽的小說,任何讚譽它都當得起。當初買書的華中理工大學,已改名為華中科技大學,大學內的新華書店是一棟五十年代的建築,紅瓦紅牆,有一些故舊之感。

  書店在二樓,寬闊的樓梯上去後分左右兩區,書店在右邊,左邊是理髮店。店內營業面積不是很大,卻是老國營書店的規制,有書卷氣。文學書籍就擺在正對大門的那面牆上,外國文學在左,中國文學在右。後來這裡用作“教工活動中心”,書店遷出去了。街道口新華書店仍在原址,只不過一樓出租,二樓以上才是書店營業區,已經沒有書卷氣,滿目只有商品。

  從前的書店像書房,有書卷氣息、有油墨香,現在不同了,在書店裡,只有作為商品的書本,看了使人怕生。武漢光谷書城“升級”之後,一半面積賣家電,暫存的一半勉強過得去,不知能殘喘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