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勸學>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14篇)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14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孫權勸學》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篇1

  【教材依據】

  《孫權勸學》選自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本單元是按"名人事蹟"板塊來編排的,共五篇文章,《孫權勸學》處在本單元的最後一課。這些文章人文內涵豐富,都各自有側重地寫出了名人的品格、氣質和生活道路。本文在延續前面四課展現名人風采的同時,也有一些新的變化。

  【指導思想及設計理念】

  20xx版課程標準對文言文學習的要求是: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另外,課程標準對朗讀還專門做了規定:讓學生在朗讀中透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基於這一目標要求,結合我校“自-精-合-練-測”的教學模式和學生實際,本課教學方案計設強調透過加強朗誦訓練、體味人物對話等方式來讓學生理解課文大意,並積累閱讀淺易文言文的一般知識和方法,從而實現本課教學目標。

  【教材分析】

  《孫權勸學》是選自《資治通鑑》的一篇小短文,透過寫孫權勸導呂蒙學習及呂蒙接受勸告認真學習後發生的變化,點明瞭學習對於健全人格的作用,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很有教育意義。由於課文篇幅短小,剪裁精當,敘事簡練,以人物的對話為主,人物的語言神態惟妙惟肖,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深得學生喜愛。

  【學情分析】

  進入初中以來,學生已學過幾篇短小的文言文,對一些文言句式、語感和朗讀方法有了初步的認識。同時,七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對寫人記事的文章比較熟悉,容易把握課文內容,加之七年級的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有很強的求知慾,對有故事情節的短小課文很容易接受,教師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只給予方法技巧上的點撥指導就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文言實詞、虛詞的意思及用法,積累成語“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刮目相待”等。

  2、過程與方法:反覆吟誦,準確斷句,體會人物對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特徵。

  3、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課文主旨,聯絡生活領悟學無止境、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2、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教學難點】

  美讀課文,理解魯肅與呂蒙的對話,體味這段話的情味。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合作交流法、朗讀法、比較閱讀法等。

  【教學準備】

  1、發動學生課前收集與本文有關的資料及圖片,培養學生圍繞主題收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2、準備導學案,明確“自-精-合-練-測”教學流程中各環節的要求,方便學生學習及積累。

  3、製作多媒體課件,創設有利於學生輕鬆學習的環境。

  【課 型】新授課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譯讀課文,理解文意;

  四、思讀課文,感悟主旨;

  五、體驗反思,延伸訓練;

  六、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具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學生講述“白衣渡江”的故事,教師引導,引出呂蒙人物介紹,結合前面學過的課文《傷仲永》一文的啟示,引出學習使人成才的道理,引入本文。

  (板書課題)

  1、 講述“白衣渡江”的故事。

  2、 結合課前準備的資料,介紹呂蒙及其經歷。

  透過講述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瞭解文中人物及其事蹟,為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做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結合導學案)

  1、《資治通鑑》及文中人物簡介。

  2、教師範讀課文。

  3、學生朗讀,互評。讀準字音、停頓、節奏、表情,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幻燈顯示文言文朗讀三部曲:讀準字音、讀通文意、讀好停頓和句讀。

  4、自由朗讀、齊讀。

  5、結合記敘文六要素

  簡潔概括故事主要內容。

  1、 學生結合註釋,交流自主學習成果。

  2、 學生回顧文言文朗讀方法,朗讀、互相評價。

  3、 用一句話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①文言文教學,教師的朗讀起到引領示範作用;②注重學法指導,培養學生文言文的朗讀習慣;③簡潔概括主要內容,有利於整體把握文意,為譯讀課文做鋪墊;④學生評價調動學生積極性。

  三、譯讀課文,理解文意。

  1、自由朗讀課文,根據課下注釋,逐句理解課文大意,口頭翻譯。完成導學案“自主學習”部分。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當塗掌事

  蒙辭以軍中多務

  治經為博士邪

  但當涉獵

  見往事耳

  卿今者才略

  即更刮目相看

  非復吳下阿蒙

  (2)古代稱呼表示的含義。

  卿、孤、博士、阿、大兄

  (3)解釋古今異義詞。

  博士、往事、過

  (4)翻譯句子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小組合作,討論交流不理解的字、詞、句。

  3、全班交流釋疑:討論交流各小組存在的疑問。

  4、自主學習、小組交流成果展示:學生在講臺上口頭講解課文翻譯,並解釋加點字詞。學生質疑、評價,教師點撥、評價。(幻燈出示原文,並給重點字詞加點)

  1、 自由朗讀,口頭翻譯課文,帶著問題自主學習。

  2、 四人小組交流釋疑。

  3、 展示學習成果,相互交流,指正。

  ①以學生的“學”為主,結合導學案,儘量讓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來完成學習任務;②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大膽質疑精神;③

  學生展示,鞏固新知,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④夯實文言文基礎。

  四、思讀課文,

  感悟主旨。

  輕聲朗讀,思考:

  1、本文講了怎樣一個故事,照例子填空。

  孫權(勸)學-呂蒙( )學-魯肅( )學

  2、孫權為何要勸呂蒙學習?請從原文中找出這些語句並說說他是如何勸呂蒙學習的。

  3、勸說效果怎麼樣?從文中找依據,並分析。

  4、為什麼有這樣的效果?試從勸說的語言及人物性格特點分析原因,並完成板書設計:

  孫權()學:對部下既 ,又能循循善誘,耐心教導,好學。

  呂蒙()學:有軍人的坦誠豪爽,也 ;學有所成。

  魯肅()學: 才, 才,對朋友的進步由衷的 。

  5、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說話者的語氣,體會人物的心理。

  6、用簡潔的語言歸納本文主旨。

  1、誦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

  2、結合文字思考問題,感知人物形象,並在相應的句子旁作註解。

  3、全班交流學習成果,分析人物性格徵,理解課文主旨,領悟學無止境、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4、分角色朗讀,在相互評價和鼓勵中體會人物對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①在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透過思讀課文、交流等方式,理清文章層次。②讓學生深切體會到三個人物的口吻、語氣與神態,進一步領會與感悟:讀書學習的重要性。

  五、體驗反思、延伸訓練。

  幻燈顯示問題:

  1、有兩則成語典故涉及到本文,你知道是哪兩則成語嗎?請解釋成語的意思並造句。

  2、學過本文之後,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麼啟示?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結合《傷仲永》一文深入引導,使學生深切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性。

  3、假如咱們班有一名同學產生厭學情緒,如有以下不良行為:作業不按時完成,不專心聽講,擠出時間看漫畫書,沉迷網路等現象,你是他(她)的好朋友,你該怎麼勸他(她)?請寫在導學案上。

  4、學生展示交流勸說詞。

  1、 學生談啟示,並可結合課前蒐集的有關學習的名言警句來談。

  2、 運用本課所學所感,寫下真誠的勸語,學習人物真誠、善勸的特點和現身說法的勸說技巧,力求勸說效果達到最佳。

  3、相互交流,深刻感悟學無止境、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①鞏固課內知識,並學以致用;②透過寫“勸說詞”訓練,體現了“聽、說、讀、寫”相結合的教學理念,也激發學生進一步領會:讀書學習的重要性;③延伸拓展,透過比較《孫權勸學》和《傷仲永》,談啟示,深化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六、課堂總結,

  佈置作業。

  1、教師小結:本文透過孫權勸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出息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有益於人的完善和發展的道理。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的古人也說過“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讓我們以方仲永為鑑,以呂蒙為榜樣,用知識武裝自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2、課後作業:蒐集古人苦讀的故事,並結合學習本節課的啟示,寫一篇讀後感。

  1、 和老師一起總結本節課的收穫,體會主旨。

  2、 準備完成課後作業。

  此環節設計使學生不僅在課內受到情感薰陶,深刻認識讀書學習的重要性,並主動讀書學習,而且體現了“聽、說、讀、寫”相結合的教學理念。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治通鑑》

  才學尚淺

  ↓

  孫權勸學——呂蒙就學:刻苦學習——魯肅贊學

  ↓

  學有所成

  學習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

  【教學反思】:

  《孫權勸學》是一篇文言文自讀課文,故事性很強。這篇文言文課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圍繞著兩條線展開:一是朗讀課文,理解積累文言詞彙,透過教師範讀、學生自由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把握人物形象;透過自主合作學習方法掌握文言知識。二是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聯絡生活領悟學無止境、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從教學的實施過程看,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處:

  成功之處:

  1、教學設計能緊扣教學目標,體現新課改理念。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參與面廣,參與度高。

  2、善於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匯入環節,透過“白衣渡江”的故事匯入,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為課文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在“體驗反思”環節中,透過寫“勸說詞”並交流的訓練,既體現了“聽、說、讀、寫”相結合的教學理念,又進一步深化了學生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3、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課文理解並不難,疏通理解時,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提出疑難詞句,學生與老師一同解答,這樣便於因材施教,發現並解決學生學習中的難點,也能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疏通課文時,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對著幕布上的句子進行翻譯,有利於糾正學生對著翻譯書的習慣,有利於培養即席說話的能力,結合語境整體理解句子與表達能力,培養文言語感。

  4、朗讀一直貫穿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開展了以教師範讀,教師點名讀,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以讀帶講的效果很好,而且能讀出了人物的語氣語調。

  5、能對學生及時地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把方仲永和呂蒙進行對比,使學生在對比中進行反思。

  不足之處:

  1、基礎知識的學習用時較長。由於學生學習基礎的把握不夠,以至於在譯讀這一環節所花時間過多。

  2、分析文章內容時,對學生的能力估計過低,不敢放手讓他們去探索去嘗試,總是試圖教學設計一個個框框把他們圈住,希望他們按照我的思路去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最後到達我的預定目標。這對於學生創新意識、自主能力的培養是極大的障礙。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 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詞語及句子。

  2. 品讀文字,分析人物形象。

  學習重點:

  1. 積累文言字詞,朗讀課文。

  2. 品讀對話,分析人物形象。

  學習難點:

  聯絡生活,領悟讀書有益於人發展的道理。

  學習過程:

  課前語文活動:交流對三國人物的瞭解和認識。

  一、 匯入新課:人不怕落後,怕的是落後了還不思進取。當一個人有了進取的雄心和勤奮踏實的態度時,他就能夠超越原來的自我,成為一個嶄新的人。三國時吳國的呂蒙就是這樣一個勇於進取的人。

  二、 明確學習目標

  三、 展示預習情況:

  ①文學常識

  ②注音

  ③詞語解釋

  四、 品讀文言文(文言朗讀三部曲)

  一讀:讀準字音,讀出停頓

  ①薦讀,其餘同學糾錯。

  ②聽讀,也可以小聲跟讀,注意生僻字、通假字、多音字的讀音及停頓。

  ③仿讀,注意字音和停頓。

  ④齊讀。

  二讀:讀懂文意

  ①提示翻譯方法。

  ②自讀翻譯,小組討論。

  ③反饋問題,共同解決。

  ④複述故事情節,概括思想內容。

  三讀:讀出語氣

  ①品讀人物語言(討論: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出文中不同人物的語言?),分析人物形象。

  ②分角色朗讀。

  五、 反思提升。

  天才少年方仲永與呂蒙相比:一是幼年不使學,毫無所成;一是年長好學,學有所成,這不同的變化,給了你哪些啟示?

  六、 課堂小結。

  七、作業。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

  蒙辭以軍中多務。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即更刮目相待

  2.翻譯句子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翻譯課文。

  2.熟練的朗讀課文,最好達到背誦。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教學重難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4.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方法:朗讀法,教授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同學們,平時你不學習或不做作業時,你家人都會怎麼做呢?(學生回答)你們家裡人都會苦口婆心的勸你們“還不趕緊做作業啊”,“作業不做,學習不學將來就沒有好工作”。而在三國時期,也有這麼一位大將,他曾經追隨周瑜打破曹操於赤壁,曾經為孫權立下赫赫戰功,他就是呂蒙。孫權十分的信任他,可他有一壞毛病,就是不愛學習。今天孫權又來勸說他學習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怎麼勸說的,勸成功了沒有。

  二、整體感知

  1.大聲朗讀課文,概述故事情節。

  故事情節: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終於學有所成,得到魯肅的賞識。

  2.簡要概括這篇課文的發展。

  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

  三、研讀課文

  1.孫權勸學。

  ①要求學生找出來文中的句子。

  孫權一勸——“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孫權二勸——“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②請同學朗讀,對照註解翻譯重點字詞與整個句子。

  你現在當權掌事,不可以不學習!”

  “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傳授經學的學官嗎?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瞭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忙,比得上我嗎?我常常讀書,自認為很有好處。”治經:研究儒家經典;博士:專掌傳授經學的學官;涉獵:粗略的閱讀;往事:歷史。

  ③揣摩孫權勸說的語氣。

  一勸:語重心長的,威嚴的。

  二勸:語重心長,但又有點生氣,卻還是委婉。

  ④勸學的結果。

  蒙辭以軍中多務——蒙乃始就學

  2.魯肅贊學。

  ①呂蒙學成了嗎?你是從哪知道的?

  魯肅——“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你如今的才幹謀略,不再是過去吳縣的阿蒙了!)

  呂蒙——“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對於有抱負的人,分別了數日後,就應當用新的眼光看待,長兄為什麼認清事物這麼晚呢!)

  ②你怎麼理解魯肅“遂拜蒙母”的行為?

  一是側面烘托呂蒙學有所成,二也表現了魯肅惜才、愛才。

  ③學習成語。

  吳下阿蒙:即當年在吳縣時的阿蒙,或說是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後泛指缺少學識和文才的人。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指別人已有顯著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來看待。

  3.分角色朗讀。

  ①全班試分角色朗讀。

  ②模仿表演。

  請四位同學分角色扮演孫權、呂蒙與魯肅,旁白。然後進行對話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語氣,體會說話時人物的心境。

  ③師生點評。

  ④以四個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朗讀。

  四、拓展延伸

  1.呂蒙從不學到學的這個過程,給了你什麼樣的啟發?(結合課文內容多角度理解)

  從孫權:當你勸說別人的時候要有耐心

  從呂蒙:讀書的重要性,要虛心的接受別人的好意見,懂得不斷改變自己進步

  從魯肅: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別人,要有禮貌重視朋友。

  2.比較《孫權勸學》和《傷仲永》,談談兩文內容、寫法上的異同。

  從內容上看,都與學習有關,卻恰好一正一反,一是年長好學,學有所成,一是年幼不學,毫無所成,從不同方面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呂蒙接受孫權勸說“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有了驚人的長進,使魯肅不得不“刮目相待”。而方仲永幼年聰慧過人,卻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學”,而“泯然眾人”。

  從寫法上看,《孫權勸學》一文,以對話為主,言簡意豐。《傷仲永》敘議結合,借事說理。

  五、作業

  1.結合頁下注釋,鞏固背誦重要文言實詞和虛詞。

  2.背誦全文。

  六、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治通鑑》

  孫權一勸又勸

  呂蒙辭學就學

  魯肅大驚結友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瞭解《資治通鑑》的有關常識。

  2、積累文言詞彙、文中的成語,理解文意。

  3、正確朗讀全文,讀出人物語言的身份、情態,分析人物性格。(重點、難點)

  4、領悟學習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情感啟動

  1、匯入新課

  很多偉大的領袖都強調過學習的重要性,列寧說:“學習學習再學習。”毛澤東主席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都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早在三國時期有位偉人也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那就是吳國國君孫權。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孫權勸學》,體會讀書學習的重要性。(板書:《孫權勸學》《資治通鑑》)

  2、預習指導

  (1)掌握本文有關文學常識。

  (2)正確朗讀全文,嘗試讀出人物語言的身份情態。

  (3)識記本文涉及的兩個成語的現代含義。

  (4)根據書下注釋嘗試翻譯全文。

  預習檢測:

  (1)文學常識填空:本文選自《》,是()

  (時期)傑出的()家和()家()主持編纂的一部()體通史,記載了從()到()共()年間的史事。書名是當時皇帝宋神宗定的,宋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鑑》,即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

  (2)解釋成語含義:

  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

  搶答,按組加分,糾錯加分。

  二、解題生疑

  根據題目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1)孫權是誰?

  (2)勸誰學習?

  (3)為什麼勸?

  (4)勸學結果如何?

  三、讀文求解

  1、學生齊讀文章,尋找答案。

  (1)吳國國君

  (2)呂蒙

  (3)卿今當塗掌事,讀書大有所益

  (4)呂蒙進步驚人。

  搶答,按組加分,糾錯加分。

  2、再讀釋義。

  (自由朗讀文章,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口述)、評價)(自學3分鐘,小組合作2分鐘)

  (1)敘述性語言:譯文

  (2)孫權:譯文

  (3)呂蒙:譯文

  (4)魯肅:譯文

  四、三讀析人

  1、怎樣分析人物形象?(刻畫人物的方法)

  2、分析文中人物語言展示人物什麼身份、性格、心理。評價的同學有感情的朗讀該人物語言(自由朗讀文章,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板書、評價)(自學3分鐘,小組合作2分鐘)

  (1)孫權:身份();性格();心理()。

  (2)呂蒙:身份();性格();心理()。

  (3)魯肅:身份();性格();心理()。

  五、求異思辯

  如果孫權勸學無效,呂蒙不學習,結局會怎樣?(展開你的想象運用簡短的話語進行說明)

  六、學以致用

  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穫或啟示。(用一句話說明)

  七、班長總評

  學科班長總評

  八、教學反思

  課堂實踐後發現的問題:

  1、學生對於文學常識的審題過於倉促,導致很多同學都沒有完整的回答出本題答案,在下次的授課中,應先給學生10秒鐘的審題時間,之後再進行搶答。

  2、據題生疑中學生又提出了新的有價值的問題“怎樣勸的”,也應該給予確定。

  3、朗讀由原來的三讀:初讀理解大意;再讀釋義;三讀析人;增加到四讀深入理解,設定在人物分析之後,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讀課文。

  4、人物分析,學生板書的答案書寫不是很規範,無條理,所以改用表格的形式,更加明晰。

  5、題目《孫權勸學》既交代了人物也交代了本文情節,呂蒙就學和魯肅鑑學亦是如此。所以在講解人物形象時同時也交代了文章情節。

  6、文章情節有詳有略,由此應該引到文章寫作手法的講解。

  7、課文翻譯中本文有三個語氣詞需要注意強調“邪、耳、乎”。

  8、學案設計的各個環節對學生學習的指導不夠明確,應當加強。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篇5

  預習

  ◎你知道“吳下阿蒙”和“刮目相看”的意思嗎?這兩個成語就出自本文。參考註釋,大致讀懂課文,瞭解文章所講的故事。

  ◎朗讀課文,注意讀出文中人物說話的語氣。

  ………………………………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

  1.節選自《資治通鑑》卷六十六(中華書局1956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孫權(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資治通鑑》,北宋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陝州夏縣(今屬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2.呂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東南)人,東漢末孫權手下將領。

  3.卿:古代君對臣的愛稱。朋友、夫婦間也以“卿”為愛稱。

  4.當塗:當道,當權。

  5.辭:推託。

  6.務,事務。

  7.孤:古時候王侯的自稱。

  8.治經:研究儒家經典。經,指《易》《書》《詩》《禮》《春秋》等書。

  9.博士: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10.邪:Yé,語氣詞,後寫作“耶”。

  11.但:只,只是。

  12.涉獵:粗略地閱讀。

  13.見往事:瞭解歷史。見,瞭解。往事,指歷史。

  14.及:等到。

  15.過:經過。

  16.尋陽:古縣名,治現在今湖北黃梅西南。

  17.今者:如今,現在。

  18.才略:才幹和謀略。

  19.非復:不再是。

  20.吳下:指吳縣,今江蘇蘇州。

  21.阿蒙:呂蒙的小名。阿,名詞詞頭。

  22.更:重新。

  23大兄:長兄,這裡是對朋友輩的敬稱。

  24.見事:知曉事情。

  ◎思考探究

  一朗讀課文,理解大意。說說孫權為什麼要勸呂蒙學習,又是怎樣說服呂蒙的。

  二課文是怎樣表現呂蒙學識進步的?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麼啟示?

  三誦讀下列句子,體會加點詞所表示的語氣。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積累拓展

  四文言文中的稱謂語非常豐富,有自稱,有他稱(除一般他稱,又有愛稱,敬稱等)。說說下列句中加點的稱謂語分別屬於哪種情況。課外再蒐集一些。

  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2.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3.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4.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五參考下面的提示,把課文翻譯為現代漢語。

  翻譯提示:

  留——國號、年號、地名、書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現代漢語雙音詞替換古代漢語單音詞;

  調——調整語序,使其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

  補——補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刪——刪去無實在意義的詞,不譯。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通讀懂課文。

  2、體會人物感情,領會課文內容。

  3、懂得讀書可以改變人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匯入:今天我們將和大家一起學習一個很勵志、很有教育意義的故事,相信大家讀了以後一定受益匪淺。板書課題。看題目,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一個字或詞?匯入。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指名學生讀,學生糾正讀音。

  教師讀課文,學生感知課文內容。

  三、再讀課文,讀懂大意。

  1、結合註釋,獨立完成課文的翻譯,記下不能解決詞句。

  2、小組合作,交流翻譯情況,有理解不一致如果不能形成統一的意見,作好記錄,交給大家解決。

  3、提交小組內不能解決的詞句,書寫在黑板上。大家解決,教師作必要的點撥。

  古文翻譯五字法:留、補、替、調、刪

  四、理解內容,讀出語氣。

  1、孫權是怎麼勸的?勸的結果如何?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關心肯定,必要性)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責備)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驕傲、自得)

  總結勸說方法:“首先說……,在呂蒙推辭後接著說……”這樣的方式。

  2、勸的結果如何?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驚訝、誇讚)

  側面描寫及作用。

  著意寫物件的周圍事物,或以物襯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藉助他人來刻畫此人,使描繪的物件更為鮮明,更為突出。

  分角色朗讀。

  五、品讀課文,讀出深意。

  《資治通鑑》(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1019-和他的助手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鉅著。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實。在這部書裡,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

  你從不同的人物角度,你得到什麼啟示?

  孫權的角度——

  呂蒙的角度——

  魯肅的角度——

  六、總結背誦

  1、本文有哪些人稱代詞:

  2、有兩個成語出自本文:這兩個成語現在是什麼意思?

  結束語:冰心說: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禮記》

  書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誇美紹斯

  同學們,讓我們與書同行,打好人生的底色。讓我們與博覽同行,豐富開拓視野。腹有詩書自氣華,最是書香能致遠;問渠那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河水來。祝孩子們在讀書的海洋中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瞭解有關《資治通鑑》的文學常識;掌握文中常用文言詞語並理解課文大致的意思;理解故事所闡明的道理。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概括、表達等方面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能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正確斷句和停頓;透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的

  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徵。藉助於多媒體和各種參考資料,引導學生朗讀、表演、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懂得“開卷有益”,讀書有益於人的完善和發展的道理。

  教學重點:

  品味魯肅、呂蒙對話,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學難點:

  聯絡生活實際,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由《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敗走麥城”引入,介紹孫權、呂蒙、魯肅,讓學生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激發閱讀的興趣。(可以讓學生先介紹,老師再補充)

  二、介紹《資治通鑑》和司馬光。

  提問:你在預習中對作者和《資治通鑑》瞭解多少,由學生先介紹,不完整老師再補充。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三、讀文感知。

  聽錄音範讀,學生齊讀課文,老師提示學生結合註釋讀準字音,注意朗讀停頓、節奏。

  正音。教師出示投影片。

  卿(qīng)豈(qǐ)涉獵(shè)邪(yé)孰(shú)遂(suì)

  四、疏通文意。

  1、學生在課下藉助工具書自瀆課文,對字詞自讀質疑。

  2、指導學生分組譯文,標識重點字詞。

  (讓學生先交流,然後以小組為單位回答。)

  歸納總結:

  重點字詞:當塗:當道,當權豈:難道但:只見:知道往事:歷史

  涉獵:瀏覽群書,不作深入研究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幹或謀略

  語氣詞的運用: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邪”相當於“耶”,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耳”:罷了,語氣助詞,表示肯定語氣。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乎”表感嘆語氣,相當於“啊”。

  古今異義:

  a、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博士:古義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

  b、但當涉獵但:古義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

  c、見往事耳見:古義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

  d、既更刮目相待更:古義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

  3、指明翻譯。

  請一個同學翻譯全文。其他同學認真聽。指出翻譯不恰當的地方和翻譯得精彩的地方。

  (教師適時加予指導、評價)

  五、分角色朗讀,編課本劇,深入課文。

  朗讀要求:

  能充分體現出文中人物對話時的口吻、神態、心理和情味。

  表演要求:

  a、能拋開課本,在原有內容的基礎上再加工進行表演。

  b、再現了當時的場景,演繹了一段白話《孫權勸學》。

  再次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反問句,表反問,隱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意味。)

  (3)“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務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句,要選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學生朗讀、表演完,要及時加以總結、評價。)

  六、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直到會背誦

  2、完成課後練習一、二。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上節課的作業。

  二、學生朗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目的是什麼?(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呂蒙的學習效果呢?(議論)

  4、魯肅與呂蒙交談以後有何舉動?(結友)

  提問:孫權是怎樣勸勉呂蒙讀書學習的?

  勸堅定有力不急不惱推心置腹現身說法循循善誘

  提問:孫權勸說的效果怎麼樣?

  魯肅大驚呂蒙自信

  找出兩個詞來概括呂蒙的變化: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提問:這兩個詞現在已經演變成兩個成語,是什麼意思呢?解釋並造句

  吳下阿蒙: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後泛指缺少學識、文才的人,比喻才識尚淺。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提問: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麼特點?

  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為甚;“就學”、“結友’則一筆帶過。

  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透過“議論”之後用魯肅的驚歎,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

  ③情節以人物對話為主。

  三、分小組討論問題。

  1.本文是怎樣表現人物性格的?

  2.為什麼“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魯肅為什麼與呂蒙“結友”?

  4.學習本文對你有什麼啟發?學生聯絡實際談啟發。

  討論後明確

  1.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味。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2.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3.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

  4.從呂蒙變化的角度談

  (1)讀書學習非常重要。

  (2)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

  (3)一個人即使基礎差,只要端正態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學到東西,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辦事能力。

  (4)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

  (5)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讀書對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也可以從孫權、魯肅的角度談,作為領導者怎樣對待下屬,讓下屬接受自己的建議等等。

  讓學生各抒己見,合理即可。老師適時加予點撥、引導、總結。

  四、分析人物形象。(以小組為單位討論)

  孫權:關心下屬,循循善誘。

  呂蒙:勤奮好學,自信。

  魯肅:慧眼識人,敬才愛才。

  五、體驗反思。

  昔日吳下阿蒙,經過發奮努力,讓同僚刮目相看,說到這我們不禁想到第一單元學的一篇文章《傷仲永》,讀完這兩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聯絡你的生活體驗談談你的看法。

  方仲永——不學習,天才變為庸才。

  呂蒙——接受建議,勤奮好學,一介武夫變為智勇雙全的將帥。

  透過對比,可見學習是多麼的重要啊!

  六、拓展延伸。

  1、請說說你還知道的古代有關勸學的故事或名篇。(荀子《勸學》)

  2、古今中外,許多仁人志士都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你收集有關學習的名言有哪些?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書到用時方恨少。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七、總結全文。

  本文透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讀書有益於人的完善和發展的道理。文章以對話為主,用不多的幾句話,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進而瞭解人物的形象。這是一篇關於勸學和學習的文章。如果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能夠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那就是我們學習本文最大的收穫。

  八、佈置作業。

  1、完成《學案》。

  2、課外閱讀《三國演義》。

  許麗欣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涉及的重點文言詞的含義。

  2.在朗讀的基礎上,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正確翻譯課文;理解文意,品味人物對話,評說人物特點。

  3.領悟開卷有益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並積累文中涉及的文言詞語及兩個成語,把握文意。

  2.難點:品味人物對話並據此評說人物形象的特點。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方法與準備

  1.方法:自讀法、質疑文題法、討論法等。

  2.準備:課件。

  教學步驟

  一)創設懸念,匯入新課

  同學們,在中國古代,曾有這樣一個故事: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大家知道這個故事嗎?知道這位小英雄是誰嗎?對,他就是司馬光,司馬光不僅是一位機智勇敢的好夥伴,也是一位學識淵博的文學家、史學家,在他的著名書籍《資治通鑑》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三國時期,吳國孫權手下有一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英勇善戰,曾隨周瑜大破曹軍於赤壁,後又佔領荊州,在麥城生擒關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戰功,深受吳王孫權常識。但他年青時不愛讀書,斗大的字不認識幾個,孫權多次勸他學習,他總是找各種藉口推辭,還說自己一介武夫,只要會領兵打仗就行了,這不,孫權又來勸學了,這次結果如何呢?咱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範讀課文,正音斷句

  1.師範讀,生聽讀,注意正音斷句

  (老師先把課文朗讀一遍,請大家聽清字音,明確停頓)

  (同學們想不想向老師一樣將課文流利地背誦出來呀?其實這並不難,只要我們把這遍文章的字音讀準了,停頓讀清了,文意讀明白了,再加上反覆誦讀,同學們就一定會比老師背誦得更好,大家有沒有信心?下面就讓我們從第一步讀準字音,讀出停頓開始。)

  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結合課本上的註釋,讀準字音,讀出停頓。開始,生自由讀文。

  2.生試讀(其它同學認真聽,並在讀音的停頓方面給予評價),生評議,師隨機糾正。

  三)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1.藉助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讀譯課文,圈點勾畫疑問之處,(先自已獨立思考,邊讀邊譯。後交小組討論,最後提交全班交流)小組討論解決或師生全班共同解決。

  四)演讀課文,感知內容

  1.演讀課文,模仿並感受人物對話中的語氣、神態、心理,評說人物形象特點。(板書:對話 善勸 肯學 敬才)

  (讀準字音,讀出停頓,讀懂文意,這是學習古文的基礎,而要真正要將古文吟誦出來,還需要讀出文章的語氣、語調,把握不同人物在不同情景下的不同的語氣,對於不同的文章,我們讀出語氣的方法是不同的,)下面請同學們找出孫權與呂蒙對話兩句話,結合標點和人物身份,討論一下孫權的這三句話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言為心聲,我們透過孫權對呂蒙這一番既嚴厲又包含關懷的苦口婆心的勸告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孫權這個人有什麼特點?)

  試著按照前面的方法,對魯肅和呂蒙的對話也揣測一下,想想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呢?

  從他們的對話中可以看出魯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呂蒙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五)賽讀課文,探究質疑

  1.賽讀,嘗試背誦

  2、與《傷仲永》比較閱讀,找出異同點)

  本文選自《資治通鑑》,司馬光編寫的目的在於能給後人一些啟示,裡面的很多人,很多事對於我們做人做事都是很有啟迪的,王安石先生也曾寫過一篇關於學習的文章叫《傷仲永》,同是寫學習,兩篇文章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什麼不同呢?請同學們大膽地議議,說說。

  六)拓展延伸,佈置作業(選做)

  1.課下蒐集與學習有關的名言、故事,第二天交流。

  3. 以《方仲永巧遇呂子明》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

  最後老師想送給大家一句話:“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希望大家在知識的海洋裡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⑴、瞭解司馬光和《資治通鑑》。

  ⑵、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瞭解文言語氣詞所表示的不同語氣。 ⑶、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

  (二)過程與方法:

  ⑴、反覆朗讀課文,能用現代漢語正確翻譯課文。 ⑵、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二、教學重點:

  ⑴、品味孫權、魯肅、呂蒙對話中表現的人物形象特點。 ⑵、理解“開卷有益”的主旨。

  三、教學難點:

  ⑴、體會文中三位人物對話的情味有何不同。

  ⑵、聯絡生活實際,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四、教學方法: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及表演法等。

  五、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完成課前預習。

  六、教學時間: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點選課件,播放蘇軾詩詞《赤壁懷古》創設教學情境,匯入課題)教師口述:《資治通鑑》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三國時期,吳國孫權手下有一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英勇善戰,曾隨周瑜大破曹軍於赤壁,後又佔領荊州,在麥城生擒關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戰功,深受吳王孫權常識。但他年青時不愛讀書,斗大的字不認識幾個,孫權多次勸他學習,他總是找各種藉口推辭,還說自己一介武夫,只要會領兵打戰就行了,這不,孫權又來勸學了,這次結果如何呢?

  (目的:透過教師口述相關故事,以此來激發學生對歷史人物的關注,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孫權勸學》一文。(教師點選課件顯示課題並板書《孫權勸學》)

  (目的:引起學生特別注意,瞭解學習課題,圍繞課題展開學習)

  【二】、把握人物,深化主題

  (點選課件,瞭解學習目的,顯示作者及作品簡介,以及文中三個重要歷史人物及簡介)

  1、司馬光及《資治通鑑》簡介(見課件圖片)

  2、三個重要歷史人物及簡介:孫權、呂蒙、魯肅(見課件圖片)

  (目的:讓學生對本課中的重要人物有一個初步瞭解,便於進一步理解課文)

  【三】、把握節奏,多層朗讀

  (點選課件,顯示教學目標:多層次朗讀及相關教學要求)

  1課件顯示如下:

  1、教師範讀:要求學生注意文中人物對話語氣和文中的停頓,從而體會人物的心理。

  2、朗讀步驟:

  ⑴、讀準字音

  ⑵、讀出句意、讀出節奏⑶、大聲朗讀

  ⑷、讀出感情(分角色)⑸、背誦全文

  要求讀準字音節奏。

  3、展示課件、顯示朗讀節奏、全班齊讀。

  (目的:以讀理意,既透過多層次的朗讀,讓學生進一步地理解課文)

  【四】、品讀文章,理解文意

  (點選課件,顯示教學目標:⑴、參考註釋,疏通課文,作出批註,劃出讀不懂的句子。

  ⑵、質疑,共同討論)

  1.以小組為單位,瞭解故事大意,小組內拿不準的字或者句子做上記號,待會提交全班解決。

  2.學生提出疑問,全班內解決。(目的:透過討論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一):用課件輔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片斷一:男生一簡述其意義片斷二:女生二簡述其意義

  (二):點選課件顯示文章重難點詞及詞義,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意思。 【五】、品析揣摩,感知內容

  1、學生齊讀課文,理出文章思路。

  (點選課件顯示圖片,引導學生把握文章思路:

  圖片一:孫權勸學圖片:呂蒙就學圖片三:魯肅贊學)

  2、點選課件顯示問題:找一找:《孫權勸學》是一個著名的勸學故事。題目中最關鍵的詞是“勸”。請找出孫權“勸”呂蒙學習的語句;再請結合孫權的身份,要讀出怎樣的語氣?

  3、課件顯示相關語句及注意的語氣:(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反問句,強調並不是要呂蒙研究儒家經典,當專享經學傳授的學官,而是有別的目的。

  (3)、“卿言多務,孰若孤?”

  反問句,否定呂蒙推辭的理由,要重讀強調。(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句,要讀出驚訝不解的語氣。(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明確:孫權的話是認真

  2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係;蒙、肅皆為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4、模仿表演,體驗反思(教師強調學生要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請三位同學分角色扮演孫權、呂蒙與魯肅,然後進行對話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語氣,體會說話時人物的心境,演完後學生作點評。

  注:男生一:扮孫權。男生二:扮呂蒙。男生三扮魯肅。作者的話全體學生朗讀。

  (目的:激發學生參與學習興趣,檢驗學生對文中人物角色的準確把握)

  5、再現故事、品析人物(課件顯示)圖片一:孫權勸學圖片二:呂蒙就學

  圖片三:魯肅贊學(目的:透過豐富多彩的圖片,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

  6、結合本文人物對話分析人物各有什麼特點?(學生討論,教師總結)(課件顯示)

  孫權:對部下既嚴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誘,耐心教導。好學。(勸)呂蒙:知錯能改,謙虛好學,有軍人的坦誠豪爽。(好)魯肅:敬才愛才,豪爽而不失風度,對朋友的進步十分高興。(贊)

  【六】、合作探究,互動釋疑:(課件顯示)問題一:孫權是如何勸告呂蒙的?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孫權用現身說法,更使勸告有理。

  問題二:孫權勸呂蒙學習的原因和目的是什麼?呂蒙推辭的理由是什麼?(教學中要求學生用文中原句回答,便於準確地掌握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原因:“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目的:“但當涉獵,見往事耳。”理由:“蒙辭以軍中多務。”問題三:魯肅為什麼與呂蒙結友?原因: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愛才敬才,二人又情投意合。

  寫此事作用:從側面表現了孫權勸學的結果和呂蒙才略的驚人增長。問題四:提問:為什麼"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問題五: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麼特點? a、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為甚;“就學”、“結友”則一筆帶過。 b、正面寫“勸學”經過,透過“議論”之後用魯肅的驚歎,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

  c、情節以人物對話為主。

  【七】、對比閱讀、能力拓展(課件顯示)將本文和《傷仲永》聯絡,你有何收穫?(可從內容、寫作手法,啟示等方面來談。)

  【八】、拓展延伸、情感昇華(課件顯示)

  學了這篇文章,文中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3(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引導)(課件顯示、引導參考)①、開卷有益: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增長才幹。 ②、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

  ③、不能總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 ④、不能找藉口輕言放棄。

  【九】、總結全文(課件顯示)

  本文透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最終由“吳下阿蒙”變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學習本文後,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希望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讓好書伴大家健康快樂的成長。

  【十】、能力展現:

  1、背誦全文。(要求學生能熟讀與熟背本文,享受成功的快樂。)

  2、詞語積累:

  請解釋“刮目相待”“吳下阿蒙”並造句。

  【十一】、板書設計:

  孫權

  勸

  呂蒙

  贊

  魯肅愛才

  坦誠

  愛才關愛部下

  豪爽

  敬才善勸

  知過能改

  文人雅士好學

  有禮

  【十二】、課後反思:

  文言文的朗讀至關重要,尤其是以對話描寫為主的文章,更要加強對人物語氣、情感的把握。這和現代文朗讀相比難度更大,學生透過認真訓練,也能夠很好的進入角色。透過朗讀對人物角色和文章主題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達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目的。

  同時,在教學的第個環節中,教師都應該充分信任學生,鼓勵和發動學生,積極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精神。如在角色的分配上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在組織演示階段,可以讓每個學生或者每組代表提出意見或建議。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新課程理念。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瞭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養成勤學的觀念和習慣。

  2、掌握文中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能正確翻譯一些語句。

  3、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揣摩領會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揣摩體會人物的對話。

  【教學難點】: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教學方法】:可透過學生討論、教師點撥的方法來疏通人物對話的意思,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揣摩領會人物形象。

  【教學時數】: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匯入(先播放歌曲《歷史地天空》)

  一提起三國,我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串串熟悉的名字,他們猶如璀璨的明星閃耀在歷史的天空中,今天我們要說的故事就與其中的三個人物有關,他們是孫權、呂蒙、魯肅。話說孫權手下有一員名將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為此很擔心,有一天,孫權親自來找呂蒙給他做思想工作,勸他好好讀書,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發憤苦讀,最終是才略大增,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孫權勸學。

  二.孫權究竟怎樣個勸法呢?我們來了解一下文章

  1.先聽錄音,聽的時候注意掌握字、詞的讀音。

  2.抽學生朗讀,教師及時指導,特別強調重音、停頓等朗讀技巧。

  3.學生齊讀課文。要求學生在朗讀時思考:文中寫了幾個人物,寫了幾組對話。學生回答後教師補充有關孫權、魯肅的介紹,並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三組人物對話。

  三.品讀人物對話,分析人物形象。

  學生分組討論以下問題

  文中人物對話的意思,翻譯重點句子並解釋重要詞語。

  文中人物對話的語氣,心理、神態。

  文中人物形象。

  1、學生討論完畢後,以“提問”形式,落實文言實詞、虛詞和重點語句的大意。板書重要字詞,疏導理解,並歸納文言文翻譯五字法

  留:國號、年號、地名、人名、官名、書名。

  替:用現代漢語詞替換古代文言詞語

  調:調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現代漢語的說法

  刪:刪去沒有實在意義的詞

  補:補充省去的成分。

  2、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體會人物對話的口吻,心理、神態。

  3、分析人物形象(學生先回答,教師總結歸納)

  孫權:對部下要求嚴格,善於作思想工作,是一位不僅能識才,更善於培養人才的明君。

  呂蒙:性格直爽,機敏精幹,有幽默感而又虎虎生風的將才。

  魯肅:愛惜人才、尊重人才的長者。

  ④.分角色朗讀課

  ⑤.簡要概括本文故事情節。

  板書: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結友而別

  四、學了這篇文章,文中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對你有什麼啟示。(學生回答後教師進行總結)

  勸人要講究策略

  要善於聽取別人意見

  要愛才,但不能忌才

  開卷有益

  不要找藉口輕言放棄

  在任何時候學習都不晚

  五、當你的一個同學因貪玩不肯好好學習,你試著勸說他勤學,你應該怎麼說?(學生自由回答後,教師總結)。

  總結: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進行了勸學,如果把這些勸學的理由歸結起來那就是學習很重要,其實讀書對每一個人都很重要,還記得方仲永嗎?因不學習從神通而蛻變為凡人,而呂蒙因學習成為一代名將。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學習數學使人精密,物理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所以衷心的希望我們的同學從現在開始熱愛讀書,與書為伴。

  六、贈言:

  1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2知識改變命運

  七、請同學們在課後收集勤學、勸學方面的故事,並在班上交流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有關《資治通鑑》的文學常識。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

  (二)、過程和方法

  1、能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正確斷句和停頓。

  2、透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徵。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生能夠懂得學無止境,學有益於人的完善和發展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並能讀出人物不同的語氣語調。

  2、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教學難點

  聯絡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同學們讀過《三國演義》嗎?話說三國鼎立之時,孫權雄霸一方,其手下一員名將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曾隨周瑜大破曹操於赤壁,後又打敗關羽,佔領荊州,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你可知道,他斗大的字不識幾個,你知道“吳下阿蒙”和“刮目相看”這兩個成語的來歷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孫權勸學》,共同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說到“勸學”,想必同學們一定知道讀書的重要性,那麼就請同學們展示一下你所知道的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吧。

  教師舉例: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自古聖賢,盛德大業,未有不由學而成者也。——黃宗羲

  聰明在於學習,天才在於積累。——華羅庚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學則殆。——陳獨秀

  同學們課外蒐集了這麼多的名言警句,相信大家對讀書已有了很深的認識,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司馬光與《資治通鑑》

  二、司馬光與《資治通鑑》

  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哪位同學來介紹一下相關資料?

  教師強調: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鑑》,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

  三、讀課文,理解文意

  1自讀質疑:學生藉助工具書自讀課文,將其中疑難提出,小組間討論解決,或提出來共同解決。

  2、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不可不學!”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2)卿言多務,孰若孤?(現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如在眼前。

  (3)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絡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麼?(感嘆句,一句可見魯肅當時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使魯肅既吃驚,又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5)“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三日”形容時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乎”表感嘆語氣,相當於“啊”。是呂蒙對魯肅讚歎的巧妙接應,並不是埋怨魯肅,而是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為自得的神態,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

  四、合作探究,互動釋疑

  1質疑、釋疑

  把全班同學分成六個小組,小組內設計問題,挑戰另一小組,每組提問兩個問題,不得重複。

  下面是學生可能提到的問題:

  (1)課文寫了一個什麼故事?

  (2)讀了課文你喜歡誰?

  (3)誰是課文描述的主要人物?文中描述人物最精彩的部分在哪裡?

  (4)孫權究竟是如何勸說呂蒙的呢?

  (5)文中為什麼要寫魯肅?

  (6)魯肅為什麼會對呂蒙“刮目相待”?

  2設疑搶答

  檢查同學們的學習情況

  梳理課文內容(用原文回答)

  (1)孫權勸學的原因是:

  (2)呂蒙推辭的理由是:

  (3)孫權論述讀書的重要性:

  (4)呂蒙就學,魯肅稱讚呂蒙:

  (5)呂蒙因學而才略大有長進的句子是:

  (6)表明呂蒙自己自信心的語句是:

  五、拓展延伸

  是讀書改變了呂蒙的命運,是善於接受別人正確規勸的態度決定了呂蒙的成功,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名人讀書的故事?請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毛澤東冬天讀書的時候,為了禦寒,經常邊吃生辣椒,邊手拿書本讀書;戰國蘇秦錐刺股;西漢孫敬頭懸樑;西漢匡衡鑿壁偷光;晉,車胤囊螢讀書;晉,孫康映雪讀書。)

  六、總結、反思

  語文學習重在積累和運用,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學海無涯。而智出學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地豐富我們的語言寶庫,攀登學習的高峰,暢遊知識的海洋。

  本文的學習,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希望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讓好書伴大家健康快樂地成長。本課上到這兒,相信每個人都收穫不小,願這些美麗的收穫,伴隨著你走過青春歲月,讓你的青春年華一路美麗!

  七、作業設計

  我們學過《方仲永》,大家一定還記得那個天才少年,方仲永與呂蒙相比,恰恰相反,一是幼年不學,毫無所成,一是年長好學,學有所成,請同學們大膽設想一下,假如有一天方仲永巧遇呂蒙,他們會演繹出怎樣的一段故事呢?請以《方仲永巧遇呂蒙》為題,展開想象,寫篇作文,文體、字數不限。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治通鑑》

  孫權――――勸學

  呂蒙――――就學

  魯肅――――贊學

  知識改變命運,態度決定成敗

  附:教學反思

  《孫權勸學》是一篇自讀課文,故事性很強。這篇文言文課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從施教過程看,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處。

  成功的地方有:

  1、使用課件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影片朗讀對於學生句讀能力的提高也有裨益,同時課堂理解的重點,透過媒體展示,一目瞭然。節省了不少時間,有利於知識的拓展。

  2、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課文理解並不難,疏通理解時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提出疑難詞句,學生與老師一同解答,這樣便於因材施教,發現並解決學生學習中的難點,也能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疏通課文時,讓學生利用註釋,對著螢幕上的句子進行翻譯,有利於糾正學生對著書翻譯的習慣,有利於培養即席說話的能力,結合語境整體理解句子的能力,培養文言語感。

  3、引導遷移,適度拓展。不僅是對文言詞句知識的掌握,平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絡舊知,總結歸納,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對那些有生命力的文言詞語的積累(成語)也重在運用。對出自本文的兩個成語“吳下阿蒙”“刮目相看”,不僅讓學生知道意思,還幫助學生學會運用。本課在教學的最後設計了拓展延伸的環節:你收集到哪些關於名人讀書的故事?學生的收集不多,教師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讓學生看。希望能對班級裡那些缺乏讀書意識與習慣的學生有所啟示。

  不足之處:

  1、重視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尤其是文言詞語、句子翻譯,但文言詞語的解釋有點多。建議只抓住幾個重點詞語與句式即可。大部分詞語學生學過,即便有遺忘,在翻譯時不會再來解決,可節省時間,而不必個個點到。

  2、分析文章內容時,問題設計有點多,想面面兼顧,又很難兼顧,如本文的行文線索、本文的主旨、本文寫人的方法等,還應該根據當堂課教學的重點,進行適當的調整。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篇12

  文言文教學一向費時費力而在檢查學習效果時又往往不盡人意。所以常有不少人產生為難情緒,甚至少數學生厭學文言文。我對此也深感苦惱。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中央電視臺《東方小故事》,深受啟發,其中那些形象的小故事讓人過目難忘。這不正是形象大於理性的體現嗎?因而我把它用於教學中,嘗試者把抽象的枯燥的講解融於直觀的故事演繹中,以加深學生的印象,以期達到更好的記憶效果 。下面以教學《孫權勸學》為例作探討:

  《孫權勸學》一文篇幅短小、文字簡約,且以對話為主,簡短的對答中,突出了人物的心理與性格。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初步接觸文言文的初一學生,一定讓他們熟讀成誦,再借助註釋,課文的意思也就容易理解。本文的故事性強,可以採用講故事的方式,先講故事,再啟發指導學生閱讀分析。 因此整個教學活動分成兩大塊:前期是以學生髮現並解決問題、教師點撥為主的自學活動;後期是以學生形象的表演為主兼以朗讀、評議的鞏固階段。前期重在知識的輸入、學習與吸收,訓練其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後者重在知識的輸出,展示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及其語言表演等綜合能力。

  【教學目的】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重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難點】

  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媒體】

  投影片

  【教學步驟】

  【課前預習】

  1、閱讀課文,,看註釋試翻譯課文;

  2、查詢資料,瞭解作家作品。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

  (司馬光的故事)

  二、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開卷有益這個成語是說讀書對人們大有益處。本文講了一個有關讀書的故事。三國時,孫權手下的名將呂蒙大字不識幾個。孫權勸他,你現在當權,不可以不讀書。呂蒙聽了孫權的勸告,開始學習,後來果然大有長進。

  三、檢查預習

  1、學生結合註解翻譯全文,瞭解故事內容

  2、學生介紹、教師補充文章作者及文中的歷史人物。

  ⑴ 司馬光,宋代歷史學家、文學家。

  故事:① 砸缸,表現其聰明、機智。

  ② 圓枕,表現其勤奮、惜時。

  總結:正因為有這兩點,司馬光才創作了《資治通鑑》這一輔佐君王治理天下的歷史鉅著。

  ⑵ 文中的歷史人物:

  孫權,東吳國君,少年英主形象

  呂蒙,權之大將

  魯肅,孫權的謀士,著名的大臣

  四、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自學活動

  1、《孫權勸學》是一個著名的勸學故事。題目中最關鍵的詞是勸。請找出孫權勸呂蒙學習的語句。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揭示學習的必要性)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學習的目的、方法)

  卿言多務,孰若孤?(忙,不是理由。委婉的批評。)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現身說法,讀書的益處。)

  總結:作為一代英主,勸學於部下,本身就包含了他對呂蒙的器重、期望、關心和愛護。況且他句句中肯,字字真誠。

  2、再找出勸的結果:

  蒙乃始就學。(呂蒙聽勸求學的行動,表現他知過能改、坦誠豪爽的武將風度。)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魯肅情不自禁的驚歎,表現他為朋友的進步而高興的豪爽和儒雅的風度。)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呂蒙學而大有長進後的得意對答。)

  總結:呂蒙由一員不愛學習的武將到憤而求學並學得卓有成效,以致連見多識廣、學識淵博的魯肅都驚歎不 已,結友拜別。可見孫勸之善勸。全文圍繞孫權勸學組織材料,詳略得當、性格鮮明、中心突出、語言簡練。寫作上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典範。

  五、在重點學習、反覆朗讀上面七個句子之後,學生根據課下注釋閱讀全文,貫通文意。思考這個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的改變,按劇幕、場劃分的原則可以分為幾幕?怎麼安排?

  第一幕 (地點)孫權的宮中 (人物)孫權與呂蒙

  第二幕 (地點)呂蒙軍帳中 (人物)呂蒙與魯肅

  把故事分作兩幕,分四個小組來表演。

  1、第一輪 用現代漢語來演繹這個故事,要把對人物的理解(包括他們的表情、心理、動作)都想象出來。共表演兩次。

  2、第二輪 用文言文句式來表演,注意人物的語氣。共表演兩次。

  在學生一輪一輪的表演中,可以看到他們對課文的理解、自身的想象力及表演才能,也可發現他們在古代文化方面知識的欠缺,及時補充、學習。其中結友而別時,他們有的握手,有的作揖,有的鞠躬,引起大家陣陣的笑聲,至今猶在耳邊。

  六、體驗反思

  笑聲中課就要結束了。想一想,魯肅為什麼要與呂蒙結友?這個故事給我們以怎樣的思索?

  有的同學說:讀書長知識,有見識。

  有的說:讀書可找到好朋友。

  有的說:腹有詩書氣自華。

  總結:讀書學習在一個人的發展和完善中起重要的作用。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思維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學使人善辯。這也是司馬光記述這個故事的目的所在。

  七、最後,齊聲誦讀,試背全文

  八、佈置作業

  1、課後練習一、二、三。

  2、寫寫這篇文章給你的啟示。

  附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國家大事,不能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多推辭。孫權說:我哪裡要你攻讀經書成為博士呢!只不過應當刎覽一些書籍,瞭解過去的歷史。你說事多,比我如何?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補益。呂蒙從此開始讀書。等到適逢魯肅到尋陽,跟呂蒙議論事情,大吃了一驚說:你現在的才略,不是過去的吳下阿蒙啊!呂蒙說:士人離別三天,就應當去掉老眼光來看待,你怎麼發現情況這麼近呢?魯肅於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成朋友才告別。

  【教學反思】

  透過這次教學活動,我深刻地認識到了活動或者教學遊戲在學習過程中的意義。它不僅可以讓我們牢固地記住這個故事而且還調動了大多數同學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我想,這樣的教學形式對於故事性較強、較形象的文言敘事短篇或許有一定的啟示性。但是,當堂的即興表演,對於上課思想集中、程度較好的學生能記住故事大意和文言句式,表演起用語自如,效果較好;而那些基礎較弱的同學則只能記住故事的大意而對於文言句式就顯得有些吃力。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背誦課文,領會文章給人的啟示。

  (2)瞭解作者、作品及相關資料。

  (3)透過學生自編自演課本劇,揣摩文中言簡意豐、生動傳神的對話描寫,品味文章用對話來刻畫人物、剪裁內容的表達效果。

  (4)對比閱讀,比較《孫權勸學》和《傷仲永》的異同,逐步提高閱讀能力。

  2、過程和方法:

  自主、參與、合作、探究。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理解刻苦治學、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於國於己都意義重大的道理,從而勉勵同學們重視學習,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教學難點】

  1、美讀課文,力求聲情並茂,讀出人物個性,讀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魯肅與呂蒙的對話,體味這段話的情味。

  【教學設想】

  1、朗讀法。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如教師範讀、學生練讀、分角色朗讀等。在反覆的朗讀過程中,理解文意,體味對話,最終實現美讀課文的目的。

  2、表演法。學生自編課本劇,進行表演。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表現能力。

  3、比較閱讀法。延伸拓展,透過比較《孫權勸學》和《傷仲永》,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4、作探究針對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可透過合作,共同探討解答。

  5、參與教學,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

  【教學資源的開發】

  1、發動學生課前收集與本文有關的資料及圖片。

  2、鼓勵學生對課本進行重新加工,改編成課本劇,並進行表演。

  3、創設開心的學習氛圍:以比賽的方式進行文言知識的學習和記憶。

  4、教師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有利於學生輕鬆學習的環境。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我有個學生,他總是不肯下功夫學習,我勸他應該好好學習,他說自己的事很多,況且又不想當學者,不學也罷。我很想好好跟他講講道理,可又不知該怎麼說,大家看看我應對他說些什麼呢?師:東漢時,吳國的國君孫權也遇到這種情況,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麼做的?學生回答引入正課。

  二、展示與交流。

  文學常識專家組展示自己在課前收集到的與本文有關的文學知識。

  三、感知與理解

  1、朗讀課文,準確認讀。配樂朗誦;學生有感情集體朗誦。讀準字音、讀出感情。

  2、譯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字詞專家組講解重點詞語、句子並板書。其他學生結成四人小組,參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字詞,翻譯課文。

  (2)競賽:讓學生快樂學習、享受學習。

  規則:全班分為男生組和女生組,底分各為100分,競賽分為三輪進行。第一輪:翻譯課文。男生組和女生組各選一名代表,口頭翻譯課文。把課文分為兩層,從開頭到“蒙乃使就學”為一層,剩下的為第二層。男女生代表各翻譯一層,錯一處扣5分,師生共同評議。

  第二輪:認讀課文。教師多媒體顯示去掉標點符號的課文,由女生組和男生組各讀一層,錯一處扣10分,師生共同評議。

  第三輪:文言知識大會戰。多媒體顯示題目,由各組指定對方的同學來回答。答對得10分,答錯扣10分。(題目見課件)

  1、解釋加點的詞語

  卿今當塗掌事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卿今當塗掌事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蒙辭以軍務及魯肅過尋陽

  蒙乃始就學見往事耳

  2、辨析古今異義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3、辨析一詞多義

  卿今當塗掌事蒙乃始就學

  但當涉獵指物作詩立就

  4、翻譯下列句子

  a、蒙辭以軍中多務

  b、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c、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d、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e、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f、卿言多務,孰若孤?

  3、思讀課文,請質疑專家組同學提出問題,全班討論解決。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準備好以下問題:

  1)提問:孫權如何以現身說法,勸呂蒙學習?

  討論並歸納:"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2)提問:呂蒙讀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透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討論並歸納:"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透過魯肅所見所語來寫。

  3)提問:為什麼"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討論並歸納: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4)提問:孫權如何以現身說法,勸呂蒙學習?

  討論並歸納:"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5)提問:呂蒙讀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透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討論並歸納:"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透過魯肅所見所語來寫。

  6)提問:為什麼"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討論並歸納: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4、演讀課文。

  1)學生演出課本劇,同學們共同評議。

  2)欣賞動畫短片,體會人物的對話的語氣和心理。

  3)揣摩說話者的語氣,體會人物的心理。

  四、反思與探究:

  1、學與不學,使呂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今天學習《孫權勸學》是為了什麼呢?難道說只是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嗎?知道了這個故事,作為跨世紀的一代人,你從中得到什麼啟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說說?

  2、很多同學都談到了學習的重要性,那麼古人在學習上還有哪些說法值得借鑑?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關鍵字詞及重要的文學常識,積累成語,翻譯課文

  2、理解文章內容,背誦課文,理解文章主旨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語言,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引導學生明白後天學習的重大作用,勉勵學生重視讀書,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背誦

  2、在學習的過程中懂得“人生需要在學習中不斷進步”的道理

  3、學習透過品評人物語言分析人物性格

  教學方法

  朗讀法:根據本文以對話為主的特點,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包括自由朗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

  自讀法:本文是自讀課文,要求學生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提高自讀的能力

  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司馬光砸缸

  二、介紹《資治通鑑》和司馬光。

  《資治通鑑》我國最大一部管理學典籍。《資治通鑑》,簡稱“通鑑”,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開始,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徵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3年。它是中國最詳盡的編年體史書,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有“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世之得失”之稱。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北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鎮東北)人,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自幼嗜學,尤喜《春秋左氏傳》。

  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司馬光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永興軍。次年,判西京御史臺,居洛陽十五年,專門從事《資治通鑑》的編撰。哲宗即位,還朝任職。元豐八年(1085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黨,廢止新法。數月後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著作收在《司馬文正公集》中。

  三、關於孫權和呂蒙(課下註解)

  四、讀課文(教師範讀、學生齊讀)

  五、字詞疏通

  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點字詞和字詞疑點。

  1、每個小組至少提出3個重點字詞,並解釋詞義。

  2、提出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字詞疑難點。

  ——給學生2分鐘的交流時間,然後,以小組為單位回答。

  A、成語:

  【刮目相待(看)】指別人已有顯著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來看待。

  【吳下阿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B、重要文言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歸類。

  實詞

  (1)當塗———當權,當道(2)辭———推託(3)孤———古時王侯自稱

  (4)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間的愛稱

  (5)見———瞭解(6)往事———歷史

  (7)孰———疑問代詞“誰”(8)及———到了……的時候

  (9)過———經過、到

  (10)更———重新(11)見事———認清事物

  (12)拜———拜見(13)治經:研究儒家經典

  (14)大兄——即長兄,這裡是對同輩年長者的稱呼

  虛詞

  (1)豈———反問副詞“難道”(2)但———只,只是

  (3)乃、遂———於是,就(4)大———副詞,非常

  (5)即———副詞,就(6)何———疑問副詞,怎麼

  通假字

  ①卿今當塗掌事(“塗”通“途”)你現在掌握軍國大事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問語氣,相當於“嗎”)我難道想讓你成為一個研究經書的博學之人嗎?

  古今異義

  ①孤古義:古代王侯的自稱。今義:“孤單”“孤苦”。

  ②博士古義: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官。今義:學位最高一級。

  ③但古義:只。今義:轉折連詞。

  ④往事古義:歷史今義:以往的事情

  一詞多義

  乃:乃不知有漢(竟)蒙乃始就學(才)

  見:見漁人(看見)見往事耳(知道)

  特殊句式

  蒙辭以軍中多務(倒裝句———狀語後置)

  3、請一個同學翻譯全文。其他同學認真聽。注出翻譯不恰當的地方和翻譯得精彩的地方。(教師總的指導)

  六、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出文中人物的感情、語調)

  七、揣摩人物語言、形象

  我們學了很多描寫人物的方法(外貌、語言、動作、神態)。那麼,在這篇課文中,主要採取了什麼描寫方法呢?

  ——對話。我們知道對話是人講的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語氣、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神態。請我們同學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朗讀,一個人扮演一個角色。試著把握課文中人物的感情、語調。

  請幾個小組來讀一讀,互相交流。

  歸納:“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雙重否定,語氣堅決,對呂蒙的厚望和嚴格要求

  “蒙辭以軍中多務”不想學,藉口推託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不悅,責備)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現身說法,有不悅,責備,更是語重心長。讓呂蒙心服口服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十分驚奇,又情不自禁的發出讚歎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呂蒙為自己的進步感到自豪,更有一種書中多閱歷,胸中有壑的自信

  小結:孫權——平易近人,對部下要求嚴格,有居高臨下的王者權威

  呂蒙——善於接受別人的正確建議,使自己得以提高,頗有幽默感

  魯肅——忠厚長者,對呂蒙的進步毫不掩飾的誇讚;講禮節,“拜蒙母”。

  八、快速背誦競賽

  九、課堂小結

  這是的一篇關於勸學和學習的文章。我想我們大家要反問一下自己:我是一個好學的人嗎?我正在用學習完善、發展自己嗎?如果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能夠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那麼我們最重要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司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十、板書設計

  勸學————不學(懇切)吳下阿蒙

  又勸————就學(關心)刮目相看

  論議————結友(驚讚)

  十一、教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