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浣溪沙> 浣溪沙晏殊朗誦

浣溪沙晏殊朗誦

浣溪沙晏殊朗誦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

  浣溪沙

  宋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②。

  [作者簡介]

  晏殊(991-1055)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字同叔。北宋撫州臨川(今屬江西)文港鄉(今屬進賢縣)人,北宋前期著名詞人。晏殊自幼聰明,七歲能文,被稱為“神童”,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遷太常寺奉禮郎、光祿寺丞、尚書戶部員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學士、左庶子,仁宗即位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加給事中,進禮部侍郎,拜樞密使、參加政事加尚書左丞,慶曆中拜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歷任要職,更兼提拔後進,如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皆出其門。他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有《珠玉詞》一百三十餘首,風格含蓄宛麗。其代表作為《浣溪沙》、《蝶戀花》、《踏莎行》、《破陣子》、《鵲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千古傳誦的名句。他亦工詩善文,原有詩文二百四十卷,現存不多,大都以典雅華麗見長。生平詳見《宋史》卷三一一。有胡亦堂輯《晏元獻遺文》一卷。他的詞作很有成就,雖然內容上不過是歌兒侍女、風花雪月的,而且充滿了富貴氣息,但表現手法很含蓄,用詞造句工穩,意境優美高雅,風格蘊藉綺靡。

  [註釋]

  ①《浣溪沙》,詞牌名。浣:音(huàn)

  ②香徑:散發著花香的小路。

  舊亭臺:昔日的亭臺樓閣。

  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譯文]

  我填上一曲新詞,倒上一杯美酒,這時的天氣,與去年相同。當夕陽西下,何時才能迴轉?令人無可奈

  何,看見花兒又殘落了;似曾相識,春燕又飛回。美好的事物無法挽留,只不過是似曾相識而已,想到這些

  令人感傷。我獨自在小徑裡徘徊,感覺很傷感。

  [賞析]

  這首詞抒寫光陰流逝的感傷。詞人以有限的生命來體察無窮的宇宙,把人生放到時空這一廣大範疇中來進行思考,於是,這首詞便具有某種厚重的哲理韻味了。上片三句貌似淡淡寫來,其中卻蘊涵著時間永恆而人生短暫的深長嘆惋。下片透過最有特徵的具體事物和生活細節來深化上片勾畫的`意境:“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是人們心中所有但卻是筆底所無的一種“詩意”的感受。“花落去”與“燕歸來”每交替一次,便過了一年,而人生正是在這無窮的交替之中逐漸衰老直至死亡。晏殊雖然位極人臣,但是他無法挽回流逝的時光,只能“無可奈何”地看著歲月的腳步匆匆離去。宦海風波中,晏殊也免不了有沉浮得失。在官場平庸無聊的應酬中,敏感的詩人當然會時時痛切地感受到生命的無意義消耗。這就是詞人在舒適生活環境中也不能避免的“閒愁”,是擺脫不了的一種淡淡的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