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必備】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小學數學教案

【必備】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3頁例5、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5題,思考題。一個數除以小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透過自主探索,理解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口算、筆算相應的小數除以小數。

  2、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轉化“轉化”,培養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例5情境圖。

  你瞭解了什麼資訊?

  根據這些資訊你可以想到哪些問題?

  媽媽買雞蛋用去7.98元。買雞蛋多少千克?應怎樣列式?

  你是根據什麼列式的?(總價÷單價=數量)

  7.98÷4.2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小數除法算式有什麼不同?

  2、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共同來研究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板書課題:一個數除以小數。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5。

  2、小組討論:你們打算怎樣計算7.98÷4.2?比比看,哪個小組的同學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3、學生活動,巡視指導。

  4、分組彙報。

  (1)把7.98元和4.2元都轉化成單位是角的數,79.8角÷42角,再計算。

  把7.98元和4.2元轉化成角,其實就是把被除數和除數都乘了幾?

  (2)把7.98和4.2都乘10,就轉化成79.8÷42,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我們已經學過了。

  79.8÷42的商與原來7.98÷4.2的商相等嗎?根據是什麼?

  5、。

  我們想的這兩種方法其實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把除數4.2轉化成整數,因為我們已經學過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它問題都可以解決了。

  6、出示豎式。

  你能看懂這個豎式嗎?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應該先劃去哪個數的小數點?劃去4.2的小數點變成42,小數點其實是向什麼方向移動了幾位?

  7.98的小數點為什麼也要劃去,並且在9後面點上小數點呢?

  指出:也就是被除數和除數的小數點同時向右移動一位,商不變。

  7、獨立完成計算,集體核對。

  說說商中小數點的位置是如何確定的?(對齊被除數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

  8、歸納方法。

  在小組中說說怎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乘法?

  (先劃去除數的小數點,將除數轉化成整數,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了幾位,被除數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再按照一個數除以整數的方法計算。)

  9、驗證結果。

  怎樣驗證這個結果是否正確呢?(用1.9×4.2看看是否等於7.98)

  學生驗證方法的正確性。

  10、完成練一練第1題。

  獨立填寫。

  0.3到3,小數點向右移動了幾位?被除數呢?

  11、完成練一練第2題。

  指名板演。

  說說是怎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七第1題。

  2.6÷0.2可以轉化成什麼?

  指出:口算一個數除數小數,也要把它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2、完成練習十七第2題。

  計算正確嗎?錯誤的原因是什麼?

  3、完成練習十七第3題。

  獨立計算,再比較。

  從上往下看,商是怎樣變化的?變化的原因是什麼?你發現什麼了規律?

  4、完成練習十七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計算,集體評講。

  5、完成練習十七第5題。

  讀題,理解題意。

  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6、完成思考題。

  (1)如果用電正好是100千瓦時,則應付電費0.52×100=52元。

  (2)小明家實際付了64.6元,說明用電量超過100千瓦時。

  就必須先求出超出的用電量是多少:

  64.6-0.52×100=12.6元

  (3)根據超出用電量的錢數÷單價=超出的千瓦時。

  12.6÷0.6=21千瓦時

  (4)再求出總千瓦時:21+100=121千瓦時

  四、課堂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又收穫了哪些新知識?能說說怎樣計算一個數除以小數嗎?感覺今天自己的表現如何?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一、揭示課題

  二、複習筆算

  1、做複習第1題。

  (1)做第一組加法題。指名兩人板演,其餘在練習本上計算。提問:筆算加法要怎樣算?

  (2)做第二組減法題。指名兩人板演,其餘做在練習本上。

  (3)提問:筆算減法要怎樣算?

  (4)小結:筆算加法和減法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2、做複習第2題第一行,三位學生板演,其餘學生把三道題做在自己的本子上。

  3、下列題對不對,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765246942356003

  +235+1183-607-235

  4、做複習題第3題裡的第一組題

  三、複習加減法的驗算

  1、做複習題第4題,指名兩人板演。

  2、引導學生小結:加法和減法怎樣驗算、

  四、小結

  這節課複習了什麼?筆算加法和減法各要怎樣算?加減法的口算和筆算都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五、作業:複習第2題餘下的六道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時、分的知識,初步養成遵守時間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2、在實際情境中,認識時、分,初步體會時、分的實際意義。

  3、結合生活實際認識鐘錶,能準確地讀出、寫出鐘面上的時刻。

  教學重點:

  認識鐘錶,準確讀寫鐘面上的時刻。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準備:

  課件、鐘面,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師出示主題圖:我們贏了。

  引導學生描述這一情境,並滲透愛國主義的教育。

  師:你會認這個時間嗎?“你知道有關時間和鐘錶的哪些知識?

  二、問題探究

  1、在學生說的基礎上邊總結,邊引導學生觀察鐘面,認識時針、分針、秒針,及12個大格、60個小格。

  2、播放課件。讓學生了解1時、1分的時間概念。以及時分間的聯絡。

  3、藉助鐘面撥一撥,說一說,初步瞭解時、分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三、體驗感悟

  認讀鐘面上的時刻

  ①認讀整時。通過幾組整時的圖片的認讀,引導學生總結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向數字幾就是幾時整。

  ②、認讀幾時幾分。(播放課件)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區分時針、分針。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多;分針走了幾個小格,就是幾分。合起來是幾時幾分。

  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幫助指導。

  ③、兩種記時方法

  師先把學生認出的時間用漢字記時法寫在黑板上,再問:你還有不同的記時方法嗎?

  注意:幾個較難的時刻記錄

  9:05、10:00、8:12等。

  四、實踐應用

  鞏固,並結合生活實際提高應用意識。

  1、CAI出示:P65—1、

  先讓學生觀察圖意,認讀時間,並說出小朋友在做什麼。

  滲透按時作息的教育。

  2、P65—2、找朋友遊戲。

  教師講清遊戲規則,並指導學生怎樣表達,宣佈遊戲開始。

  指導學生小組活動

  小組同學一人撥鐘面,其他人說時間,或寫時間,再輪換角色。

  教師設疑

  有幾種情況,如

  分針指向6,時針指向8;

  分針指向12,時針指在兩數之間。……

  五、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六、佈置作業

  一課一練P44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使學生在購物中熟練運用小數加減法,進一步體驗所學知識與生活的關係。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星期天三(2)班學生去爬山,途中有4位學生每人買了一瓶汽水(還有其他同學也買了汽水),店門口掛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每3個空瓶可換一瓶汽水?。這4位學生最多可喝多少瓶汽水?

  二、主動探究,小組交流

  請你們想盡一切辦法使他們儘可能多地喝到汽水,可以獨立研究、也可以小組討論、也可以和聽課老師一起研究完成。(下面開始研究)

  彙報:(請一生)你是願意上來寫呢?還是把你的想法說出來?但有一個原則要讓其他同學和聽課老師明白你的思路。

  第一次換:4個空瓶÷3=1瓶汽水……1個空瓶

  是5瓶嗎?你們同意嗎?還有沒有更多的?當第一次換後,喝光以後還有幾個空瓶?(2個)這2個空瓶有沒有辦法再換?

  第二次換:(2個空瓶+借來1個空瓶)÷3=1瓶汽水

  然後再還給別人1個空瓶。

  4+1+1=6(瓶)

  2.如果途中有10位學生每人買了一瓶汽水,?每3個空瓶可換一瓶汽水?。這10位學生最多可喝多少瓶汽水?

  第一次換:10個空瓶÷3=3瓶汽水……1個空瓶

  第二次換:4個空瓶÷3=1瓶汽水……1個空瓶

  第三次換:(2個空瓶+借來的1個空瓶)÷3=1(瓶汽水)

  10+3+1+1=15(瓶)

  三、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現什麼規律?這個規律是否正確,我們來驗證一下。

  今天來了多少位同學?(30位)

  3.如果30位同學每人買一瓶,每3個空瓶可換一瓶汽水,最多可以喝幾瓶?

  4.如果5位同學每人買一瓶,每3個空瓶可換一瓶汽水,最多可以喝幾瓶?7位同學每人買1瓶,每3個空瓶可換一瓶汽水,最多可以喝幾瓶?

  四、小結

  活動後記:

  本活動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非常感興趣,積極參與整個活動過程,活動效果較好。

  節約能源

  一、活動目標:

  1、透過調查,瞭解家庭用水和用電的情況,掌握水費和電費的計算方法。

  2、透過查詢資料、計算和資料的比較,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3、透過課外瞭解和課堂教學,滲透節約能源的思想,重點是節約水能源和電能源的重要性。

  4、培養學生的數感,讓學生感知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教學準備

  家庭用水、用電調查表,多媒體課件,計算器等。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水、電、陽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它們都是能源,你還知道哪些能源?(天然氣、風能、核能、水、電……)

  2、在剛才列舉的能源中,與我們的生活最密切的有哪些?(水和電)

  3、簡要說說水和電的作用。

  (二)小組合作交流,製作統計圖表

  1、課前,每個同學都已經調查了自己家裡的用水用電情況,現在請把你所完成的家庭用水用電調查表展示出來,大家互相交流調查結果,並說說你是怎樣調查的。

  2、學生交流、彙報,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調查表加以展示並評價。

  3、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將本組同學每家一年的用水量、用電量和水費電費進行統計整理。(一組用電腦演示,其他在下面完成)

  三、根據統計圖進行相關的計算,說感受

  1、為了看得更直觀,我們來看看有關水的'統計圖。

  說明:藍色的資料是一年的用水量,紅色的是一年的水費。

  問:你從這張統計圖上了解到哪些資訊?(學生自由說)

  2、那麼你們能計算出這幾個同學家年平均用水量嗎?(學生用計算器算)

  我們以它為平均值,算算全校1000戶家庭一年用多少水?

  那麼全市有多少家庭你知道嗎?一年要用多少水?

  板書:水:戶平均年用水量……

  全校平均年用水量……

  全市平均年用水量……

  3、我市的用水量這麼大,而目前水能源的現狀你瞭解嗎?

  媒體展示:寧波市各主要水庫圖片和它們的年蓄水量統計圖,與剛才所計算的年平均用水量進行對比,並計算目前我市的缺水量。這還僅僅是我們寧波市,如果是浙江省乃至全中國,又會怎麼樣呢?(媒體展示缺水地區嚴重的水危機等相關圖片和文字資料。)

  4、提問:看了這些圖片和資料後,你們有什麼感想?

  (從相關的圖片與數字中讓學生深切感受到我們現在用水量非常之大,簡直是入不敷出,水資源嚴重短缺,形勢非常嚴峻!強調:如果我們再不節約用水,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將是我們自己的眼淚,這決不是危言聳聽。用水的情況是這樣,用電的情況又將是怎樣的呢?其實我們現在的用電量也是很大的,請各小組同學課外去算一算。生成課題:我們要節約能源)

  四、聯絡生活實際,交流節約能源(水電)的方法

  1、師:目前,水能源、電能源已嚴重短缺,可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卻依然有許多浪費水能源和電能源的現象。現在請你們把課前蒐集到的生活中浪費水電的現象,向大家進行披露。(投影儀展示相關的圖片、文字。)

  2、看到這些觸目驚心的現象,你們有什麼想法?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3、透過計算,認識節約能源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小事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

  師:你們瞭解這一滴水的重要性嗎?讓我們一起來看:

  出示一滴水的資料,請算出一天、一個月、一年可以節約多少水?

  節約的這些水有什麼作用呢?

  (對家庭來說就是節約了錢,算算共節約了多少錢;對國家來說節約的水可供x人生活x天。)

  4、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節約能源?你們有什麼節約用水用電的金點子嗎?(先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後反饋。)

  5、對於電來說,要求我們合理地使用電,不要做不必要的浪費。

  五、課堂總結,寫倡議書

  1、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水能源和電能源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時感受到了節約水電的緊迫性。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節約水電從我做起吧。

  2、寫倡議書。

  小組合作,寫一份倡議書,向全校同學發出?節約能源?的倡議。

  活動後記:

  本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對活動內容感興趣,課堂氣氛活躍,活動效果好。

  與眾不同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使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解題靈活性。

  2、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創新精神。

  3、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4、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觀念。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切成長方體的蘿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趣味匯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嘛!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數學問題,簡單的一件事、一個事物都可以聯想到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

  比如:教師伸出右手的食指,讓學生觀察。

  提問:?看到它,你想到什麼??

  學生自由說,指名回答。

  師:?同學們,聽了剛才同學的回答,你發現什麼??

  引導學生說出:每個人的想法都與別人不一樣。

  師:?你能不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

  多讓學生髮表意見,最後統一取名為?與眾不同?。(板書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眾不同’。?

  二、滲透學法,開發聯想:

  教師出示:

  1、2、4、5、11這五個數,哪一個數與眾不同?

  師:?誰與眾不同?哪些地方與眾不同?並說說你是從什麼角度來分析的?請各組的同學想想後,再討論。看看哪組同學想得最多??

  學生討論。小組派代表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有選擇地板書。

  根據板書引導學生說出解答這道題時所用的學習方法: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師:?這種學習方法在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時的應用可廣呢!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解決一些問題。?

  三、應用

  出示多媒體課件:有兩盤一樣重的蘋果,元旦那天,哥哥和妹妹每人吃一盤,哥哥吃了-,妹妹吃了-千克。哥哥說:?我剩下的蘋果比你多。?妹妹說:?我剩下的蘋果比你多。?兩人爭論不休,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幫幫他們呢?

  師:請各小組的同學先討論解決的辦法,然後動手做。

  學生討論後,指名彙報結果,教師有選擇地板演。

  師:我們剛才用這種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其實,它還可以用來解決立體圖形的分割問題。

  出示:把一個長方體切成兩塊,表面積增加多少平方釐米?

  引導學生藉助實物操作,想出不同做法。

  四、小結:學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教師組織談感受。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透過簡單的事例,使學生理解三張餅的最佳烙餅方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滲透解決問題最優的意識。

  (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能從解決問題的多種中尋找出最優,初步體會最佳化的,形成最佳化的意識。

  教學難點: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最優,形成最佳化的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準備

  課件、圓片等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揭示課題

  師:請大家猜猜老師的平時業餘愛好有哪些?(出示老師在廚房裡烙餅的情境)

  師:廚房裡會有什麼數學問題呢?引出:“每次只能烙兩張餅,兩面都要烙,每面3分鐘。”

  師:根據以上資訊請同學們獨立思考如何烙一張餅?兩張餅?各需要多長時間?

  設計意圖從簡單入手,透過烙一張與兩張餅的時間對比,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在同時能夠烙兩張餅的鍋裡,一次烙一張餅在時間上是顯得多麼的浪費,為下一個環節“三張餅“的最最佳化探究作好鋪墊。

  (二)探究新知

  1.實踐操作,探求策略

  (1)探究雙數餅

  師:“烙1張餅要用多少時間呢?”

  生:6分鐘。

  師:“烙2張餅最少要用多少時間呢?怎樣烙?”

  生:“還是6分鐘。把兩個餅一起放進鍋裡,先烙正面,再烙反面。”

  師:“如果烙4張餅最少要用多少分鐘?怎樣烙?”

  生1:先烙2張,用6分鐘,再烙兩張,6分鐘,兩個6分鐘共12分鐘。

  生2:烙1次用3分鐘,4張餅共8個面,每次兩個面,共烙4次,4×3=12分“6張呢?8張呢?請你思考一下,把你的方法在表1裡寫一寫。交流方法。

  :當餅的個數是雙數時,怎麼計算時間?所需時間與烙2個餅所需時間有什麼關係?

  教師:“剛才我們都是每次烙兩個餅,前兩個餅的兩面都烙熟後,再烙後兩個餅。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詞“同時”“節省時間”,滲透最佳化的。透過老儀仗兵讓學生進行比較,明白“同時烙兩張”會“節省時間”,從而初步感知“最佳化的”。

  (2)探究單數餅

  師:“現在要烙3張餅,最少要用多少時間呢?怎樣烙?”

  預設

  如有學生提出反對意見:“不對!烙3個餅不應該是12分鐘,只要9分鐘。”

  師:“你為什麼認為只要9分鐘?”

  生:“如果像他這樣烙,在烙第三個餅的時候,鍋的一半位置是空著的,這不浪費了時間嗎?我把前兩個餅烙熟一面後,馬上換上第三個繼續烙;然後將取出的那一個放回鍋裡和第三個一起烙另一面。鍋就不會有空位,所以只要9分鐘。”

  ①合作探究

  師:“你們聽明白他的意思了嗎?這種方法是不是行得通呢?大家動手試一下吧!為便於操作,建議各小組在試驗中給每個餅編號、並記錄烙餅步驟及所需時間。”

  (如沒有學生想出這種最佳的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後彙報。)

  ②交流彙報,請一個小組上臺用“餅”演示。

  ③用課件:

  第一次:烙1、2號餅的正面,用3分鐘。

  第二次:把2號餅暫時取出,把3號餅放入,烙1號餅的反面和3號餅的正面,又用3分鐘。第三次:取出1號餅,放入2號餅,烙2、3號餅的反面,用3分鐘。

  一共用9分鐘。

  載入中...

  師:這種烙法為什麼會節省時間呢?

  我們注意了充分利用鍋,不讓它有空的時候,所以節省了時間,今天我們研究的就是怎樣合理安排時間,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如何儘快地烙三張餅,是本節課的難點。這裡透過讓學生自己去動手試一試,烙一烙,說一說的方法,讓學生認識到儘量不讓鍋空著才是最優。使學生在實踐中感悟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與方法的合理性。

  ④探究單數餅計算時間方法

  師:“那麼烙5個餅你打算怎麼烙?先烙幾張?再烙幾張?最少要用多少時間呢?

  生:先烙2張用6分鐘,再烙3張用9分鐘,一共15分鐘。

  師:烙7個餅呢?……”自己試著寫一寫,同桌互相說一說。

  交流彙報。

  師:“當餅的個數是單數時,所需時間有什麼規律?怎麼烙?”

  預設

  生1:“只有烙1個餅時鍋才空著一部分,而烙兩個以上的餅都有可透過合理安排始終不讓鍋裡出現空位。所以每增加一個餅,時間只增加3分鐘。”

  生2:“實際上烙2張也好,3張也好,都是為了使這口鍋在烙餅時一直不會有空位。”

  師:為了能節省時間,我們要最大限度的利用時間和空間。

  設計意圖以兩三個餅的最最佳化方法為基礎,拓展“4、5、6、7“甚至更多的最最佳化,這裡完全放手讓學生去研究發現規律,進一步體現了學習的

  (四)

  今天我們學習了怎樣合理安排時間,說說學習感受。

  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我們要善於思考,找到最好的方法,提高做事的效率。

  設計意圖此環節中“今天你有什麼收穫嗎?”這個問題的提出,主要是想培養學生、歸納的意識和習慣,提高學好數學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