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合集七篇

小學數學教案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合集七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頁的例1和做一做,練習一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教具準備

  教師將教科書第1頁的複習中的表格寫在小黑板上.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複習整數乘法的意義.

  教師:我們已經學過整數的乘法,同學們還記得整數乘法的意義是什麼嗎?讓兩個學生說一說整數乘法的意義.

  教師: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是什麼?(因數、因數、積)

  2.複習整數乘法中因數變化引起積變化的規律.

  教師出示小黑板的複習題.讓一名學生在小黑板上做,其他學生開啟教科書,在書上自己獨立做.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訂正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比較:

  第2欄與第1欄比較,因數有什麼變化?積有什麼變化?(第2欄與第1欄相比,第一個因數擴大了10倍,第二個因數沒變,積也擴大了10倍.)

  第3欄與第1欄比較,因數有什麼變化?積有什麼變化?(第3欄與第1欄相比,第一個因數擴大了100倍,第二個因數沒變,積也擴大了100倍.)

  第4欄與第1欄比較又怎樣呢?(第一個因數擴大了1000倍,第二個因數沒變,積也擴大了1000倍.)

  我們現在再倒過來觀察,第3欄與第4欄比較有什麼變化?(第一個因數縮小了10倍,第二個因數沒變,積也縮小了10倍.)

  那麼,第2欄、第3欄與第4欄比較呢?(第一個因數分別縮小了100倍、1000倍,第二個因數沒變,積也分別縮小了100倍、1000倍.)

  根據上面的觀察、比較,我們能得出什麼結論呢?可以讓學生適當討論,從而得出: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10倍、100倍、1000倍積也擴大(或縮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師:這個規律非常重要,對我們以後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同學們一定要很好地掌握.

  二、新課

  1.教學小數乘整數的意義(例1的前半部分).

  教師出示例1.

  教師:想一想,這道題可以怎樣解答,該怎樣列算式?多讓幾名學生回答,教師把學生的列式寫在黑板上.(如果學生中沒有列出乘法算式,教師可以藉助加法算式啟發學生想:加法中的各個加數有什麼特點?還能用別的方法計算嗎?怎樣列式?引導學生列出乘法算式.)

  學生列出算式以後,著重讓列出乘法算式的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13.55表示什麼意思?(5個13.5)

  還表示什麼?(求13.5的5倍是多少.)

  教師:過去我們學習的是整數乘整數,今天我們列的乘法算式是小數乘整數.同學們想一想,小數乘整數的意義同整數乘法的意義比較相同不相同?(相同)

  讓兩名學生說一說小數乘整數的意義.教師板書:小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2.教學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例1的後半部分).

  教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小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那麼該怎樣計算呢?想一想,能不能把這些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呢?

  教師:我們先複習一下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讓兩個學生說一說.

  教師:小數乘法可以依照整數乘法用豎式進行計算.

  教師板書:13 . 5

  5

  教師:如果把這個式子變成整數乘法,就要去掉小數點,那麼這個式子變成了什麼?(1355)教師在小數乘法的豎式右邊寫出整數乘法的豎式:

  13 . 5135

  55

  讓學生說一說整數乘法應該怎樣計算.教師在整數乘法下面寫出積(675).

  13 . 5135

  55

  675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

  13.5變成135相當於小數點怎樣移動,因數擴大了多少倍?(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因數擴大了10倍.)教師依照教科書例題的形式,用彩色粉筆畫出從13.5到135的箭頭,並在箭頭上標明擴大10倍.

  另一個因數變化了沒有?(沒有)

  一個因數擴大了10倍,另一個因數沒有變化,那麼新的積與原來的積相比發生了什麼變化?(積比原來擴大了10倍)

  那麼,要得到原來的積就要把新的積怎麼樣?(縮小10倍.)教師用彩色粉筆畫出從675到小數乘法豎式積的箭頭,並在箭頭上標明縮小10倍.

  要把675縮小10倍,就要把小數點怎樣移動?(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

  13.55的積應該是多少?(67.5)

  教師在小數乘法豎式下面積的位置上板書:67.5

  教師:買5米花布要用多少元?(67.5元)教師在橫式上寫出得數,註明單位名稱,板書答案.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一下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使學生明確:先把小數看作整數,小數擴大10倍,這樣乘出來的積也擴大1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要把乘出來的積再縮小10倍.

  3.基本練習.

  做教科書第84頁下面的做一做.

  教師:這道題該怎樣列式?(9.7614)

  同學們能根據例題的方法計算出這道題的得數嗎?讓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瞭解全班學生掌握的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

  集體訂正時,讓兩名學習好的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特別要讓學生比較一下這道題與例題的異同.(這道題因數有兩位小數,都是小數乘整數.)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積的小數位數與因數的小數位數應該一樣.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一的第1題.

  指名讓學生說一說每個乘法算式的意義.可有意識地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說,並按照下面的問題順序回答:讀算式;說出是什麼數乘什麼數;算式的意義是什麼?

  2.做練習一的第2題.

  教師說明題目要求,學生獨立列式.集體訂正時,讓學生再說一說小數乘整數的意義.

  3.做練習一的第3題的前兩道小題.

  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集體訂正時,可讓計算有錯誤的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使他們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以提醒全班學生注意不要犯類似的錯誤.

  四、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例題與練習中因數的小數位數的不同情況,總結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小數乘整數,先按照整數乘法法則算出積,再看被乘數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五、作業

  練習一的第3題的後四道題,第4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使學生在購物中熟練運用小數加減法,進一步體驗所學知識與生活的關係。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星期天三(2)班學生去爬山,途中有4位學生每人買了一瓶汽水(還有其他同學也買了汽水),店門口掛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每3個空瓶可換一瓶汽水?。這4位學生最多可喝多少瓶汽水?

  二、主動探究,小組交流

  請你們想盡一切辦法使他們儘可能多地喝到汽水,可以獨立研究、也可以小組討論、也可以和聽課老師一起研究完成。(下面開始研究)

  彙報:(請一生)你是願意上來寫呢?還是把你的想法說出來?但有一個原則要讓其他同學和聽課老師明白你的思路。

  第一次換:4個空瓶÷3=1瓶汽水……1個空瓶

  是5瓶嗎?你們同意嗎?還有沒有更多的?當第一次換後,喝光以後還有幾個空瓶?(2個)這2個空瓶有沒有辦法再換?

  第二次換:(2個空瓶+借來1個空瓶)÷3=1瓶汽水

  然後再還給別人1個空瓶。

  4+1+1=6(瓶)

  2.如果途中有10位學生每人買了一瓶汽水,?每3個空瓶可換一瓶汽水?。這10位學生最多可喝多少瓶汽水?

  第一次換:10個空瓶÷3=3瓶汽水……1個空瓶

  第二次換:4個空瓶÷3=1瓶汽水……1個空瓶

  第三次換:(2個空瓶+借來的1個空瓶)÷3=1(瓶汽水)

  10+3+1+1=15(瓶)

  三、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現什麼規律?這個規律是否正確,我們來驗證一下。

  今天來了多少位同學?(30位)

  3.如果30位同學每人買一瓶,每3個空瓶可換一瓶汽水,最多可以喝幾瓶?

  4.如果5位同學每人買一瓶,每3個空瓶可換一瓶汽水,最多可以喝幾瓶?7位同學每人買1瓶,每3個空瓶可換一瓶汽水,最多可以喝幾瓶?

  四、小結

  活動後記:

  本活動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非常感興趣,積極參與整個活動過程,活動效果較好。

  節約能源

  一、活動目標:

  1、透過調查,瞭解家庭用水和用電的情況,掌握水費和電費的計算方法。

  2、透過查詢資料、計算和資料的比較,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3、透過課外瞭解和課堂教學,滲透節約能源的思想,重點是節約水能源和電能源的重要性。

  4、培養學生的數感,讓學生感知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教學準備

  家庭用水、用電調查表,多媒體課件,計算器等。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水、電、陽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它們都是能源,你還知道哪些能源?(天然氣、風能、核能、水、電……)

  2、在剛才列舉的能源中,與我們的生活最密切的有哪些?(水和電)

  3、簡要說說水和電的作用。

  (二)小組合作交流,製作統計圖表

  1、課前,每個同學都已經調查了自己家裡的用水用電情況,現在請把你所完成的家庭用水用電調查表展示出來,大家互相交流調查結果,並說說你是怎樣調查的。

  2、學生交流、彙報,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調查表加以展示並評價。

  3、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將本組同學每家一年的用水量、用電量和水費電費進行統計整理。(一組用電腦演示,其他在下面完成)

  三、根據統計圖進行相關的計算,說感受

  1、為了看得更直觀,我們來看看有關水的統計圖。

  說明:藍色的資料是一年的用水量,紅色的是一年的水費。

  問:你從這張統計圖上了解到哪些資訊?(學生自由說)

  2、那麼你們能計算出這幾個同學家年平均用水量嗎?(學生用計算器算)

  我們以它為平均值,算算全校1000戶家庭一年用多少水?

  那麼全市有多少家庭你知道嗎?一年要用多少水?

  板書:水:戶平均年用水量……

  全校平均年用水量……

  全市平均年用水量……

  3、我市的用水量這麼大,而目前水能源的現狀你瞭解嗎?

  媒體展示:寧波市各主要水庫圖片和它們的年蓄水量統計圖,與剛才所計算的年平均用水量進行對比,並計算目前我市的缺水量。這還僅僅是我們寧波市,如果是浙江省乃至全中國,又會怎麼樣呢?(媒體展示缺水地區嚴重的水危機等相關圖片和文字資料。)

  4、提問:看了這些圖片和資料後,你們有什麼感想?

  (從相關的圖片與數字中讓學生深切感受到我們現在用水量非常之大,簡直是入不敷出,水資源嚴重短缺,形勢非常嚴峻!強調:如果我們再不節約用水,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將是我們自己的眼淚,這決不是危言聳聽。用水的情況是這樣,用電的情況又將是怎樣的呢?其實我們現在的用電量也是很大的,請各小組同學課外去算一算。生成課題:我們要節約能源)

  四、聯絡生活實際,交流節約能源(水電)的方法

  1、師:目前,水能源、電能源已嚴重短缺,可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卻依然有許多浪費水能源和電能源的現象。現在請你們把課前蒐集到的生活中浪費水電的現象,向大家進行披露。(投影儀展示相關的圖片、文字。)

  2、看到這些觸目驚心的現象,你們有什麼想法?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3、透過計算,認識節約能源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小事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

  師:你們瞭解這一滴水的重要性嗎?讓我們一起來看:

  出示一滴水的資料,請算出一天、一個月、一年可以節約多少水?

  節約的這些水有什麼作用呢?

  (對家庭來說就是節約了錢,算算共節約了多少錢;對國家來說節約的水可供x人生活x天。)

  4、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節約能源?你們有什麼節約用水用電的金點子嗎?(先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後反饋。)

  5、對於電來說,要求我們合理地使用電,不要做不必要的浪費。

  五、課堂總結,寫倡議書

  1、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水能源和電能源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時感受到了節約水電的緊迫性。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節約水電從我做起吧。

  2、寫倡議書。

  小組合作,寫一份倡議書,向全校同學發出?節約能源?的倡議。

  活動後記:

  本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對活動內容感興趣,課堂氣氛活躍,活動效果好。

  與眾不同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使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解題靈活性。

  2、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創新精神。

  3、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4、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觀念。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切成長方體的蘿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趣味匯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嘛!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數學問題,簡單的一件事、一個事物都可以聯想到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

  比如:教師伸出右手的食指,讓學生觀察。

  提問:?看到它,你想到什麼??

  學生自由說,指名回答。

  師:?同學們,聽了剛才同學的回答,你發現什麼??

  引導學生說出:每個人的想法都與別人不一樣。

  師:?你能不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

  多讓學生髮表意見,最後統一取名為?與眾不同?。(板書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眾不同’。?

  二、滲透學法,開發聯想:

  教師出示:

  1、2、4、5、11這五個數,哪一個數與眾不同?

  師:?誰與眾不同?哪些地方與眾不同?並說說你是從什麼角度來分析的?請各組的同學想想後,再討論。看看哪組同學想得最多??

  學生討論。小組派代表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有選擇地板書。

  根據板書引導學生說出解答這道題時所用的學習方法: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師:?這種學習方法在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時的應用可廣呢!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解決一些問題。?

  三、應用

  出示多媒體課件:有兩盤一樣重的蘋果,元旦那天,哥哥和妹妹每人吃一盤,哥哥吃了-,妹妹吃了-千克。哥哥說:?我剩下的蘋果比你多。?妹妹說:?我剩下的蘋果比你多。?兩人爭論不休,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幫幫他們呢?

  師:請各小組的同學先討論解決的辦法,然後動手做。

  學生討論後,指名彙報結果,教師有選擇地板演。

  師:我們剛才用這種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其實,它還可以用來解決立體圖形的分割問題。

  出示:把一個長方體切成兩塊,表面積增加多少平方釐米?

  引導學生藉助實物操作,想出不同做法。

  四、小結:學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教師組織談感受。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能根據方向與距離確定兩地的相對位置,描述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具體路線。

  2、 能正確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地說出來去某個地方所走的路線,能與實際生活聯絡起來進行學習。

  3、 養成尊敬老人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學會看簡單地圖上的路線圖。

  教學難點:

  能用準確的語言描述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具體路線。

  教學設計:

  (一)、情境創設:

  師:首先請大家唱首歌:《讓座》。

  師:剛才我們唱的這首歌講的是什麼:叔叔給我們讓座我們可以說是愛護兒童也就是愛幼的行為。那我們給婆婆讓座是什麼行為呢? 預設 (生:尊敬老人。)

  師:對!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那我問問大家:重陽節這天, 小紅、小明和小剛三個好朋友約好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板書:看望老人)但三個小夥伴不認識路,他們手中只有一副地圖,這可難住了三個小夥伴。大家能幫幫他們嗎?老師把三個小夥伴去敬老院的路線圖帶來了。(課件出示主題圖)看看你能從圖中看懂什麼?

  (二)、探索新知:

  1、觀察路線圖,學會從中獲取資訊。

  說一說,在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資訊?

  你知道圖上的符號表示什麼意思?那些數又表示什麼?圖中的每一小段表示什麼呢?

  2、解決問題:

  小紅現在要去敬老院,她應該怎樣走?敬老院與郵局都在小紅家的西邊,怎麼區分敬老院與郵局的不同位置呢?你能用準確的語言描述嗎?

  請你說一說小明怎樣走才能到敬老院?小剛呢?

  ①

  請你思考後與你的同桌說一說“三個小朋友分別從自己家出發,怎樣走才能到敬老院?”

  出示課本第62面的“填一填”:三個小朋友分別從自己家出發。

  小紅向( )走( )米到敬老院;

  小明向( )走( )米,再向( )走( )米到敬老院;

  小剛向( )走( )米,再向( )走( )米到敬老院。

  ②學生看圖試著完成,再小組交流,說一說為什麼這樣填。

  ③集體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答案演示課件,驗證結果、加深印象

  你知道誰家離敬老院最近?誰家離敬老院最遠?為什麼?

  如果三個小朋友看望老人後,他們怎麼走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三個小夥伴回到家後各自去做自己的事。小剛要去郵局,小紅和小明要去書店,他們又應該怎樣走呢?在小組內交流交流。

  (三)、鞏固練習:

  1、幫三個小夥伴解決了問題,現在我們再幫城建局的叔叔們一個忙好嗎?

  在商場的東面 60米的地方建一個遊樂場,請用三角符號標出她的位置。在商場的西面20米的地方建一個停車場,請用圓形標出它的位置。如果你是設計師,你還想建什麼?建在什麼地方?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說一說。

  2、有一天,三個小動物聽說一個地方藏有寶貝,它們決定去尋寶,誰能說一說它們的尋寶路線,並算一算誰家離的最近?(參看課本的尋寶圖)

  3、小兔送信:

  小兔要給4只小動物送信,你能說說它的送信線路嗎?(學生獨立思考,並在書上標出自己設計的路線,藉助實物投影儀,讓學生展示結果邊說自己設計的路線,邊用彩筆演示過程)

  送完信後小兔回到家一共走了多少米?

  小兔送信有幾條路線?走哪條最近?

  4、剛才你們在路線圖中能夠很好的分辨東南西北,那請你看一看現在你所在的教室,你能告訴我哪是東、南、西、北、嗎?(複習教室中的方向)

  ①你能說一說,從你的座位,怎樣走可以走出教室?(同桌互相說一說,然後學生邊說邊演示)

  ②從教室出發,怎樣走可以走到辦公室?

  (四)、課後總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你認為自己在本節課的表現怎麼樣?你還想說些什麼?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在觀察年曆卡的活動中,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個月,分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記住一年中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知道一年有365天 或366天。

  2.在年曆上查詢、交流一些有紀念意義的日子,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接受思想教育。

  3.透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開展觀察、操作、遊戲、計算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教學難點:

  發現並掌握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回憶一下,之前我們學過哪些時間單位?(時、分、秒)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較長的時間單位,認識年、月、日。(板書課題)

  先了解一下年、月、日的由來。

  (人們根據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的現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據月亮繞地球公轉,形成月的概念,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產生的四季交替現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二、找找圈圈,認識年曆

  1.師:認識時分秒要看鐘表,認識年月日要看什麼呢?(年曆)

  這是一張20xx年的年曆,(課件圈出老師自己的生日)課件上圈出的這個日子,對老師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大家來猜一猜,這一天可能是老師的什麼日子?是幾月幾日?

  2.生在年曆卡上找到自己的生日,圈一圈。

  你的生日是哪一天能告訴大家嗎?指名說。

  同桌互相說說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你能在書上的年曆卡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嗎?開啟數學書P17,圈一圈。

  誰能從大螢幕上找出自己的生日,說一說你是怎麼找的。

  師:1到12這些大的數字表示什麼意思?每個月裡的數字呢?

  3.師:知道祖國母親的生日是哪一天嗎?指名說一說,找一找。

  師:你還知道哪些節日?先說一說什麼節日是幾月幾日,再找一找。

  教師可適當進行思想教育。

  4.小結:記錄我們每個人的生日、值得紀念的重大事件的日子,都需要用到年、月、日等時間單位。

  三、探究發現,學習大、小月。

  1.觀察各年年曆,獲得年月日的知識。

  師:觀察書上的年曆卡,你發現了什麼?同桌討論。

  學生回答12個月時,師引導:年曆卡是哪一年的?一年有幾個月?每年都有12個月。(板書:一年有12個月。)

  學生回答每月的天數時,師引導:每個月的天數都一樣嗎?(板書:31天、30天、28天)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老師也非常喜歡愛動腦筋的你們。

  2.整理每月天數,認識大小月。

  師:我們把每個月的.天數來整理一下吧。填寫表格。

  一起來把整理的結果說一下。集體交流,師把表格填完整。

  師:誰再來看著表格說一說一年有多少個月?

  師:觀察表格,每個月最多有多少天?31天的有哪幾個月?30天呢?還有呢?

  課件出示:(31天)1、3、5、7、8、10、12(月)

  (30天)4、6、9、11(月)

  2月

  師: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課件: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課件:小月)。還有一個2月有28天,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誰再來說說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板書同課件)

  請大家給表格裡的大月塗上黃色,小月塗上藍色。

  是這樣塗的嗎?數一數大月、小月各有多少個?

  師:2月為什麼不塗?

  一年中有多少個大月,多少個小月?還有1個二月。總共是12個月。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材簡析】

  百分數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非常廣泛,它源於分數,又有別於一般分數。在教學百分數意義時,要從例項出發,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生活中去學習百分數。透過比較得出百分數的概念,即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要特別注意的是百分數只表示兩個數相比的一種聯絡,不表示一個數值。百分數的後面不能帶單位表示一個具體的量。這就是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區別,所以百分數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學中,要注意孕含百分數應用題的基本思想,可透過讓學生分析一些百分數表示誰與誰比,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並抓住一些有說服力的資料和統計資料,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課前談話。

  同學們,昨天看新聞了嗎?誰能給大家釋出一條體育新聞。(生:第十二屆亞運會於昨天在日本廣島結束,中國隊共獲得137枚金牌,名列第一。)對,中國的體育健兒在賽場上頑強拼博,為國贏得了榮譽。(注:上課當天為第十二屆亞運會結束的第二天,1994年10月17日。)

  亞運會結束後,通常要對各國獲得金牌的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有的製成統計表,有的繪成統計圖,請同學們看這樣一張圖。

  第十二屆亞運會金牌分佈情況統計圖

  1994年10月

  像這樣的圖,同學們見過嗎?(見過)圖中的數叫做百分數,你們見過百分數嗎?(見過)在哪裡見過?(生:在報紙上看見過;在包裝盒上看見過;在爸爸單位的辦公室裡看見過;在像老師給我們看的這樣圖上見過)

  揭示:在生產、工作和生活中,進行調查統計、分析比較時,經常要用到百分數。

  2、匯入:為什麼經常要用到百分數,用百分數有什麼好處?什麼叫做百分數呢?今天我們學習百分數。(板書課題)

  [針對學生對體育比賽很感興趣的特點,課上先讓學生髮布一條體育新聞,立即吸引了學生。再出示第十二屆亞運會金牌分佈情況統計圖,讓學生觀察圖中的百分數,引導說出在哪裡看過百分數,並提出共同探求什麼叫做百分數,學生非常樂意,並且興趣盎然。聯絡生活實際,巧妙地匯入新課。]

  二、引導探索,揭示特徵

  (一)教學百分數的意義

  1、引導學生自學教科書上第128頁的例題。

  思考:

  (1)例題中為了比較什麼,通常用百分數進行比較的?

  (2)用百分數比較有什麼好處?

  (3)什麼叫百分數?

  讓學生自學課本後,同座同學議論思考題。

  [喚起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慾望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索百分數的意義。]

  2、集體討論,揭示意義。

  (1)例題中為了比較什麼,是用百分數進行比較的?(三好學生所佔比率的大小)

  (2)在這裡,比率這兩個字怎樣理解?(三好學生人數佔學生人數的百分之幾)

  (3)六年級三好學生人數所佔的比率是多少呢?是怎麼得到的?五年級呢?學生回答的同時,板書成下表:

  年級三好學生人數學生人數

  六年級17100

  五年級30200=

  (4)用百分數表示三好學生所佔比率的大小,有什麼好處?(學生回答後板書:分母相同,便於比較。)哪個年級三好學生所佔的比率大?

  (5)用百分數進行比較,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後,能約分的要不要約分?(揭示:百分數是分母是100的分數。)

  (6)表格中,兩個百分數的下面一格應填寫什麼?(學生回答後板書:三好學生人數佔學生人數的百分之幾。)

  (7)什麼叫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例題中應把什麼人數看成一個數,什麼人數看成另一個數?誰能說一說表格中的百分之十七和百分之十五表示的意義?

  (8)百分數的概念中提到了幾個數?(兩個數)百分數表示它們之間的一種什麼聯絡?(倍數聯絡)

  3、舉例辨析,揭示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絡和區別。

  出示:(1)雞的只數是鴨的;

  (2)繩長是鐵絲長的;

  (3)一堆煤重噸。

  師生討論:

  (1)這三句話中的三個分數,哪個是百分數?為什麼?

  (2)噸為什麼不是百分數?

  (3)這三個數都是分數,而前兩個才是百分數。誰能說出百分數和分數之間的聯絡和區別?

  學生回答後出示下表:

  分數百分數

  意義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聯絡,也可以表示某個具體數量只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聯絡

  從而得出百分數是一種特殊的分數,它只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聯絡,百分數後面通常不帶單位名稱。百分數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師生討論,初步建立概念後,再透過分數和百分數的辨析比較,進一步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認識百分數只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聯絡,幫助學生理清新舊知識間的聯絡和區別]

  (二)教學百分數的寫法和讀法

  1.為了區別於分數和便於書寫,百分數通常不寫成分數形式,而是採用百分號%來表示。教師示範百分號的寫法後,讓學生板演,進行書寫練習,並讓學生比較哪一個寫得最好看。

  2.教師示範書寫百分數,引導學生寫黑板上和上例中的百分數。

  3.教學讀法。指出百分數只讀作百分之幾,而不讀成一百分之幾,齊讀百分數。

  (三)揭示百分數的特徵

  百分數是特殊的分數,它特殊在哪裡呢?引導學生說出百分數的特徵:

  1、分母相同,便於比較;

  2、只表示倍數聯絡;

  3、採用百分號%表示。

  三、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讀出百分數,然後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先讓學生自由地讀練習三十第1題中的百分數。讀後提問:

  (1)1%是最小的百分數嗎?這組百分數中還有比1%小的百分數嗎?(0.5%)

  (2)百分數的分子有的是小數,有的是整數,有的大於分母,有的小於分母,這是為什麼呢?(指出:百分數固定分母是100,也就是把比較的標準平均分成了100份,相比較的量就可能是這樣0.5份、1份、121.7份、300份等)

  2、教師投影出示下圖,

  (1)用百分數表示圖中的陰影部分。

  教師先用紅色畫上8格,讓學生用百分數表示出來,並說出8%的含義。然後用藍色畫出32格,讓學生用百分數表示後提問:你還能看出一個百分數嗎?(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是正方形面積的40%;圖中空白部分的面積是正方形面積的60%)

  (2)用陰影表示百分數。

  借用上圖,讓學生用陰影部分表示出65%和100%。然後讓學生獨立練習練習三十的第3題。

  [學生根據老師畫出陰影部分的大小,寫出百分數後,並沒有因而而滿足,而是啟發學生說出8%和32%的具體含義,啟發學生緊扣百分數意義說出含義,將百分數概念變得形象具體。啟發學生回答:在圖中,還能看出一個百分數嗎?打開了學生的思路,也滲透了百分數相加減的思想方法,為學習百分數應用題提供感性材料。]

  3、口答。

  先讓學生寫出10個百分號,學生動筆書寫的過程中,教師突然叫停筆。然後要求學生用帶有百分數的句子回答已經寫好的個數。(如一學生寫好3個百分號,則回答:已經寫好的個數佔要寫個數的30%,或完成任務的30%。)

  4、選擇練習。

  出示一組百分數。

  6%3.9%120%98%100%

  (1)提問;這一組百分數中,哪個最大?哪個最小?哪兩個最接近?

  (2)選擇合適的百分數填空。

  (1)今天的課上,由於學生們認真聽講,學會同學的人數佔全班人數的()。(100%)

  (2)大同小學學生每月的零花錢佔學校買圖書錢數的50%。開展節約活動後,只佔()。(3.9%或6%)

  (3)小汽車的速度是卡車速度的()。(120%)

  (4)由於全班同學互相幫助,共同提高,這個單元考試的及格率必定能達到()。(100%)

  5、讀出下面的句子,並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1)我國的耕地面積約佔世界的5%。

  (2)我國的人口約佔世界的20%。

  (3)人腦的重量約是人體重量的2%-3%。

  (4)一本書已看了40%。

  (5)自行車廠上半年完成生產計劃的60%。

  提問:

  (1)第一、二句話中的百分數表示誰與誰比?把這兩句話聯絡起來看,我國用只佔世界5%的耕地,解決了佔世界20%人口的溫飽問題,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小事。如果我國人口有所控制,如我國的人口只佔世界的15%,甚至更少,那麼,人民的生死水平將會怎樣?(提高)我國的經濟建立的速度將會怎樣?(更快)

  (2)一本書已看了40%,說明還剩百分之幾沒有看?(60%)已看了40%,是不是必定看了40頁?如果是看了40頁,這本書有多少頁?如果這本書有200頁,已看了多少頁?如果有300頁呢?如果有1000頁呢?

  (3)自行車廠上半年完成生產計劃的60%,如果下半年也完成計劃的60%,這樣,全年的計劃完成了嗎?是正好完成,還是超額完成?超額了百分之幾?(20%)你是怎麼算出來的?(60%+60%-100%=20%)

  [學生讀出含有百分數的句子後,教師提出一組問題,引導思考,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意義,拓寬學生思維的空間,為學習新知識打好基礎,做好孕伏]

  6、再出示第十二屆亞運會金牌分佈情況統計圖,讓學生讀出圖中的百分數,並說出表示的意義。

  [亞運金牌統計圖的再次出現,讓學生說圖中百分數的意義,鞏固深化了新知識的學習,在一節課中,由設疑到答疑,前後呼應,便於學生領悟其所以然,做到結構完整。]

  四、課堂作業

  教科書練習三十第4、5題。

  五、課堂小結

  六、遊戲

  請這節課學會的同學舉手,(全班56人都舉起了手)誰能用百分數說一句話,說明現在同學們舉手的情況。(這節課學會的人數佔全班人數的100%)現在四個組的人數同樣多,如果其中一組同學舉手,舉手的人數可用什麼百分數表示?(25%)它表示的意義是什麼?兩組同學舉手呢?三組呢?

  教師在黑板上寫一個大大的百分數:25%,說:這個百分數表示第一次離場的同學人數佔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第一次可以走多少人?(一個組同學的人數14人)老師讓第一組同學先離場。接著,又板書一個25%,提問:這個百分數表示第二次離場的同學人數佔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又可以走多少人?又讓第二組同學離場。還剩下兩組同學,提問:老師再寫一個什麼百分數,大家都可以離場?(50%)這個50%表示誰是誰的50%?學生回答後,一起離場。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材第68~69頁例及練習十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透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估算、筆算方法進行回顧和整理,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計算的熟練程度,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教學教科書第68頁

  出示哥倫布豎雞蛋的故事,讓學生讀一讀故事內容,再請學生說一說這一篇故事主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提問:這篇文章大約有多少字?你想用什麼辦法解決?(以四人為一小組討論)

  彙報:(1)一個字一個字地數,就能數出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個字,但如果文章長的話,就不太適用。

  (2)先數每行有多少個字,一共有幾行,就可以。

  教師:兩種方法第二種比較適用,現在我們就採用第二種方法,算一算文章大約有多少個字?

  學生動手操作:

  (1)每行最多有22個字,但有許多行的字數都比22少,估算每行大約20個字左右,本篇文章共有13行,所以列式為20×13=260,這篇文章大約用260個字。

  提問:20×13你是怎樣口算的?

  (2)每行最多有22個字,一共13行,列式:22×13。

  提問:兩位數乘兩位數,列豎式怎樣算?

  二、完成教科書第69頁練習十七的第1題。

  學生口算後教師講評。

  提問:整十整百數乘數十數應該怎樣算呢?

  三、完成教科書第69頁練習十七的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教師講評。

  提問: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筆算時還應注意哪些問題。

  四、解決問題

  完成教科書練習十七的第3、4題。

  透過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分析,列式解答,對於學生的列式,要提問:為什麼這樣列式?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知識技能

  熟練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及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並運用它們進行有關的論證和計算.

  2.數學思考

  (1)透過學習懂得如何正確使用性質、判定,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2)透過學習過程中題目的變式訓練,發展一題多變的能力,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解決問題

  (1)透過歸納、整理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及判定,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發展收集、整理、總結、概括等方面能力.

  (2)透過題型的變換,感受學數學的樂趣.

  4.情感態度

  (1)在整理知識點的過程中培養獨立思考習慣,提高歸納總結能力.

  (2)經歷合作探究的過程,培養我們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

  【學習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及判定定理,並能熟練運用.

  2.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與判定的綜合運用,以及幾何推理方法的應用.

  課前延伸

  1.回顧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及判定.

  2.在ABCD中,,則____°

  3.已知ABCD的周長為30cm,,則____cm.

  4.ABCD中,AC、BD相交於點O,,則的周長為_______,的面積為_______,ABCD的面積為_______.

  5.已知四邊形ABCD中,AB∥DC,則可以新增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使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6.在下列給出的條件中,不能判定四邊形ABCD為平行四邊形的是()

  A.AB平行且等於CDB.

  C.D.(O為AC、BD的交點)

  課內探究

  一.學生自主探究題1:如圖,在中,是邊的中點,分別是及其延長線上的點,.

  (1)求證:.

  (2)請連結,試判斷四邊形是何種特殊四邊形,並說明理由.

  二.學生自主探究題2: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AD∥BC,OE=OF,OA=OC.

  求證: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聰明的你一定能把本題結論改為開放性問題,並作出正確解答.

  三.小組合作探究題:如圖,是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上的點,.請你猜想:與有怎樣的位置關係和數量關係?並對你的猜想加以證明.

  猜想:

  證明:

  四.當場訓練反饋題:如圖,D、E在三角形ABC的邊BC上,F、G分別在AC、AB邊上,DF與EG互相平分,且DF∥AB,EG∥AC.

  求證:BD=DE=EC.

  課後提升

  如圖,在ABCD中,AE=CF,M、N分別ED、FB的中點.

  求證:四邊形ENFM是平行四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