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班數學教案彙總6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辨認出鐘錶上的整點、半點。
2、知道時針、分針及其表示時間的關係。
3、幫助幼兒理解鐘錶的功能,培養幼兒從小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樂趣卡:認識鐘錶
2、聲音:鐘錶的秒針
3、塗色:鐘錶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興趣教師壓低聲音:請小朋友安靜,仔細聽,這是什麼聲音?
播放鐘錶的聲音,請幼兒聽。
二、觀察活動
1、出示鐘錶
(1)觀察一下鐘面上都有什麼?
(2)鐘面上有多少數字?這12個數字是怎麼排列的?
(3)比比看,兩根針什麼地方不一樣?短短粗粗的這根針我們叫它時針,長長細細的這根針我們叫它分針。
三、實踐操作
1、教師演示課件,幼兒說出時間。3-65認識鐘錶請幼兒觀察後說出是幾點。1點,4點,8點.課件:3-64認識鐘錶4點,2點,7點,10點。
2、教師操作,讓幼兒理解並掌握分針、時針與數字的關係。
(1)觀察時間為12點鐘表請小朋友看一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字上?仔細看!把分針撥1圈,時針有什麼變化?
(2)教師再次操作,讓幼兒觀察分針和時針的變化。
小結:當分針走1圈,時針走一個數字,這就是一小時。
四、認識整點、半點,尋找和發現他們之間的規律
1、看看12點、1點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小結:當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
2、對比時間為12點半、1點半鐘表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小結:當時針指在兩個數字中間,分針指在6上,就是半點。
3、課件:3-69認識鐘錶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總結出:分針指6,時針前面的數字是幾,就是幾點半。
五、幫助幼兒理解鐘錶的功能,培養幼兒愛惜時間的好習慣。
1、你們家裡有鐘錶嗎?你還在什麼地方看見過鐘錶?為什麼那麼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鐘錶呢?
2、總結:鐘錶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在是什麼時間了,應該幹什麼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小朋友認識了鍾,就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了。時間離開我們就不會回來了,小朋友,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愛惜時間,你們記住了嗎?
活動反思:
活動中,為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我採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利用課件教學,知識的呈現與幼兒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幼兒在保持興趣的同時更直觀、更主動地掌握知識。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的目標是讓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科學教學應該是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從事科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活動中,我首先用舒緩的音樂形成輕鬆的活動氣氛,在認識時鐘環節,我為幼兒準備足夠多的材料,並說明時鐘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用性和普遍性,使幼兒充分感受時鐘就在身邊的生活中,認識時鐘對學習、生活有很大幫助,從而產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本次活動的不足在於,自己在環境創設方面有所忽略,在環境創設中,教師應投放一些可操作的玩具鐘錶,或者一些FLASH遊戲為幼兒創造良好的環境。無論是教師預設還是幼兒生成,任何活動都有一個目標,環境就是為了目標的順利實現而服務的,它潛移默化地促使幼兒根據其原有經驗做出判斷。為幼兒提供觀察、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
在今後的教育活動中我會吸取更多的經驗和教訓,爭取做到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逐漸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沒有"可以用"0"來表示,它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義,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中"0"的探究興趣。
2、瞭解"0"在自然數列中的排列位置及不同的實際意義。
3、充分認識到數字和生活息息相關,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活動準備:
1、8個小瓶,分別放入數量為7、6、5、4、3、2、1的糖果,第8個小瓶內不放糖果。
2、有關"0"的實物和圖片若干(溫度計、尺、門牌號、比分牌、信封等)。
3、0--9的數字卡片。
4、數字操作卡片人手一份,膠水棒。
活動過程:
一、遊戲"數糖果",初步認識數字"0"
1、出示小瓶(共8個),請幼兒依次揭開瓶蓋,數一數瓶裡有幾顆糖果?用數字幾來表示?
2、最後一個瓶裡什麼東西都沒有,可以用"0"表示。("0"可以表示沒有)
3、出示"0"的數字卡片,說說"0"像什麼?指導幼兒用正確的方法寫"0"。
二、探究"0"表示的不同意義
1、啟發幼兒思考:在什麼情況下,什麼沒有了,要用"0"來表示?(幼兒舉例)
2、我們還在什麼地方見到過數字"0"?
3、出示相應實物及圖片,幫助幼兒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尺上的"0"表示起點。
(2)溫度計上的"0"表示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的界限。
(3)比分牌上的"0"表示沒有得分,0:0表示平局。
(4)門牌號、車牌號、郵政編碼上的"0"是一種編號。
三、數字排隊
1、請幼兒將數字1--9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
2、出示"0","0"該排在什麼地方?
提問:
①"0"為什麼應該排在"1"的前面?
②"0"在什麼情況下比這些數字中的任何一個都要大,即"1"和"0"組合,就是10,比9大,依此類推。
③如果"1"後面的"0"越來越多,這個數會越來越怎麼樣?
四、操作"0"(數字1、2、0)
1、有很多數字朋友都想讓自己變得更大,可以找誰幫忙?(0)
2、變魔術:最大和最小。
現在,我們找一找,在0 的幫助下,怎麼樣才能變出最大的數?怎麼樣才能變出最小的數呢?(幼兒操作)
總結:剛才的遊戲告訴我們"0"的位置非常重要。在數字中,"0"的位置不同,它表示的數量也不同。
五、活動結束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孩子們在戶外觀察秋天的景色時,對大樹的外形特徵產生了興趣,榮寅宸與毛堅在討論小花園裡的雪松有多高、有多粗?尤陽與王浩在爭論雪松和谷樹誰長得高?誰長的粗? 為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從他們的興趣出發,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測量,所以設計了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各種材料、各種方法測量樹,知道樹幹有高矮、粗細等。
2、初步學習測量及記錄的方法。
環境創設:
1、戶外。
2、長短繩子、各種尺(長短直尺、捲尺、三角尺)、記錄紙、筆、竹竿等,地上畫有刻度線。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用目測的方法觀察樹,用語言簡單表述出樹的不同。
1、小花園裡的樹真多,你知道他們的名字嗎?
2、這些樹長得一樣嗎?怎麼不一樣?
二、組織幼兒開展討論,尋找測量樹幹粗細的方法。
1、剛才小朋友說樹幹有粗細,哪棵粗?哪棵細?你是怎麼知道的?(目測)
2、有沒有辦法知道××到底有多少粗?××有多少細呢?幼兒討論:用手環抱、尺量、繩子量……
三、幼兒自由選擇各種材料測量雪松後交流:
1、粗細:
(1)、用什麼材料測量?有多少粗(在記錄紙上記錄)?什麼方法測量的?
(2)、(選擇用繩子測量的)怎樣知道測出來的數字是多少?
(3)、為什麼測量出的粗細不一樣?(有的測底部、有的測中部)
2、高矮:
(1)、小花園裡哪棵樹最高?·有多高?你怎麼知道?(目測:用尺無法測量高度時可目測)·怎麼記錄?
(2)、瓜子黃楊樹長得高不高?怎麼測?(直接測量)
(3)、龍柏長得不高不矮,有什麼方法測量?·用鋼皮捲尺直接測量;·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後竹竿放地上用尺量。
四、小小樹醫生
1、醫生每年都要給小朋友體檢,量量身高和胸圍。現在請你們來做樹醫生,給這些樹檢查身體。幼兒每人選擇一棵樹進行高矮、粗細的測量,並把數字記錄在記錄表上。
2、互相交流記錄結果。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目標 1、透過軸承各個零件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引導幼兒理解單、雙數的實際意義。
2、幼兒在不斷操作嘗試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3、發展幼兒對數的辨別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
準備: 各種型號的軸承若干,鋼球零件若干,記錄紙
過程: 1、匯入:教師出示數字寶寶,3、7、6告訴幼兒數字寶寶想和我們大家玩找朋友的遊戲,遊戲要求請與數字同等數量的幼兒玩找朋友遊戲,大家唱完歌曲之後要兩兩小朋友擁抱在一起。讓幼兒去發現規律,3、7個小朋友兩兩小朋友擁抱總有一個單的,6個小朋友兩兩擁抱就都可以找到好朋友。
2、引出班級的鋼球寶寶也想和數字寶寶們玩這個找朋友的遊戲,請幼兒幫忙。
教師講述操作方法:拿與數字相等的鋼球寶寶,讓他們兩兩找好朋友,都找到好朋友的在記錄紙上用一種方法記錄,有一個沒有找到好朋友的用另外一種方法記錄。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教師操作點評,讓幼兒先說鋼球寶寶兩兩找好朋友都找到好朋友所對應的數字寶寶是雙數,然後讓幼兒說兩兩找好朋友總有一個找不到好朋友所對應的數字寶寶是單數。在講評時教師刻意把10以內的雙數和單數分開來擺放,同時引出單雙數的概念:像這種數字寶寶所對應的事物兩兩找好朋友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數字我們給它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就叫雙數,像這種數字寶寶所對應的事物兩兩找好朋友總有一個是單著的我們就叫它單數。
5、在幼兒認識了單雙數,瞭解了單雙數的基礎上,讓幼兒找找代表不同數量軸承的數字寶寶是單數還是雙數,並找找身體以及教室內上的單雙數,並讓幼兒一一進行驗證,在驗證的過程中讓幼兒更進一步瞭解單雙數的意義。
6、讓幼兒從凳子下拿出準備好的數字卡片,讓幼兒說說自己拿的數字寶寶是幾?是單數還是雙數?如果幼兒錯了,教師可以當場與其他幼兒一起進行驗證。
7、與幼兒玩反應遊戲,在進行單雙數練習的同時鍛鍊幼兒的反應能力。
8、讓幼兒自己總結10以內那些數是單數,那些是雙數。
9、結束:師:你們知道10以內的單雙數,那我們班小朋友的數量是單數還是雙數你們知道嗎?讓幼兒先猜測,然後讓幼兒在區角活動時運用老師教的驗證單雙數的方法去驗證一下。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一、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即將進入小學,在他們的筆盒裡有鉛筆、橡皮、尺等文具,其中鉛筆、橡皮是孩子們經常使用的文具,直尺卻使用的較少。直尺有什麼用?怎樣使用直尺?小學生為什麼要用直尺?是幼兒感興趣而又疑惑的問題。設計此活動目的在於擴充套件幼兒對直尺的認識,激發幼兒自己去探索,尋求,解決疑問,從而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滿足幼兒渴求學習的願望。
二、活動目標:
1、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尺子,瞭解其用途,發現其區別,進而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
2、初步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培養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3、幼兒能積極的參與活動,並感受到和同伴一起探索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尺子,並瞭解尺的名稱,特點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長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捲尺等。)
2、幼兒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種長度:10釐米、20釐米、30釐米。)
3、操場上畫一條寬為120釐米的“小河”。
四、活動過程:
1、認識各種各樣的尺子。
(1)分組討論交流。
請幼兒將自己收集到的尺子在小組介紹。要求說出是誰幫助收集的,在什麼地方收集的,叫什麼尺子,有什麼特點和用途。
(2)集中交流。
請小組推薦,介紹比較有趣、特殊的尺子。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麼樣的尺子,各有什麼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點。
(1)分組討論。
提問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這麼多的尺子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麼不同?
(2)集中討論。
個別幼兒發言,其他幼兒補充。
(3)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
3、找出尺子的共同點。
(1)提問引發思考:尺子有這麼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2)引導幼兒歸納提升: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4、測量活動。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①請幼兒拿出自己的尺子,嘗試測量桌子的長度。(以各自的尺為單位測量。)
②請幼兒說說是怎樣測量的。
③引導幼兒小結測量長度的方法:測量時尺子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接著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也不能多計,最後的測量結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測量操場上“小河”的寬度(120釐米寬)。
①幼兒用自己的尺子測量,老師將幼兒測量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可讓幼兒反覆測量,確認後再記錄。)
②集中觀察記錄表,看看小河有多寬,讓幼兒思考,提出問題。
③集中討論:為什麼小河的寬度會出現三種不同的數字?
④引導幼兒小結:尺子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果也不同。
⑤分別請量出三種不同結果的幼兒說出自己的尺子上刻度最大的數字(表示尺子的長度),教師幫助測算出小河的寬度(120釐米)。
五、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回答問題的同時,感受到數學活動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六、活動延伸:
1、在活動中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
2、舉辦“各種各樣的尺子”博覽會。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我們應"引導幼兒結合和利用生活經驗,感受科學給生活帶來的便利,萌發對科學的興趣"。 在本節活動中,我透過生活經驗引導幼兒瞭解"鄰居",透過鄰居引出相鄰數。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幫助幼兒用數學的思維理解10以內數的相鄰數,發展幼兒思維能力。並鼓勵幼兒參與活動,用遊戲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探索過程和探索結果,透過活動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相鄰數,知道找10以內數的相鄰數的方法。
2.透過遊戲活動能夠找出10以內數的相鄰數3.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使幼兒在活動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1-10的數字卡片、PPT課件。
2.學具準備:裝有1-10的數字卡片的紙箱。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在美麗的森林王國裡,住著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城裡裡有一座漂亮的城堡,住著三個動物好朋友,你們猜一猜,它們會是誰呢?
2.(播放PPT)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們到底是誰呢?
3.小朋友都知道它們是誰(小狗、小兔子和小猴子)也知道了小動物的鄰居是誰了,那請你們找出你們自己的鄰居是誰?
二、認識相鄰數。
1.透過找小動物、小朋友的鄰居,潛移默化嘗試找"數字寶寶"的鄰居。(出示PPT數字寶寶)2.舉例:找3、7的"鄰居"。
透過舉例讓幼兒知道一個數的相鄰數就是比它小1和大1的數。
3、唱《找朋友》兒歌,讓幼兒找相鄰數。
三、做遊戲找"鄰居"
1.遊戲一:摸彩票找"鄰居"其中一名幼兒在一個裝有2-9的數字的箱子裡摸,摸出一個數字卡片,並大聲說出它的相鄰數,正確的即可獲獎。用不同方式繼續找相鄰數。
2.遊戲二:填表格找"鄰居"發給每位幼兒一張表冊,請寫出中間數字的"鄰居"。
四、活動小結
今天我們幫數字寶寶找到了鄰居,知道了什麼是相鄰數(就是比它大1和比它小1的數就是它的相鄰數)。數字寶寶們非常開心,小朋友們開心嗎?今天小朋友們表現的真棒!回家後考考自己的爸爸媽媽,看看他們知道相鄰數嗎?小朋友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