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三年級數學《毫米的認識》教案集錦15篇

三年級數學《毫米的認識》教案

三年級數學《毫米的認識》教案集錦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數學《毫米的認識》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數學《毫米的認識》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觀念。

  2、能力目標:知道1釐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 。

  3、情感目標:幫助大家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形成表象,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二、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觀念。

  三、教學難點:

  幫助大家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形成表象,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問學生以前學過什麼長度單位?(板書:釐米cm、米m、千米km)

  (1)用手比劃1米大約有多長?(貼1米的長度條)

  (2)那1釐米大約有多長?在測量較小物體的長度或較短的距離時常用釐米作單位(貼1釐米的長度條)

  如果我們要量更小的物體的長度或更短的距離,該用什麼作長度單位呢?我們今天要學習一種比釐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板書:毫米mm)

  (二)新課。

  1、毫米。

  (1)獨立探索:讓學生觀察尺子。

  師:尺子上的刻度有什麼長度單位?除了釐米外,還有什麼刻度? 找到1毫米的長度。

  (2)生活中發現:找找生活中我們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1毫米?(學生找,要求說的有理有據。)記住1毫米厚度的感覺。

  (3)鞏固加深:那2毫米有多長?用手指比劃。那 3mm?5mm?8mm?10mm呢?(板書1釐米=10毫米)

  (4)進率:1釐米之間有10個小格,一格代表1毫米,10個1毫米是1釐米。

  (5)質疑:問那我們課本中的一頁紙大約有1毫米麼?(要求說的有理有據),估一估,大約幾張紙才是1mm厚?

  (6)學以致用:大家估一估,回形針大約有幾毫米?量一量?注意事項?(同桌為組)

  (7)做一做習題:

  今天的降雨量約是5毫米。 ( )

  小結:我們學習了釐米、米,為何還要學習毫米?我們學習了毫米這個長度單位,有什麼用處?(ppt)

  2、分米。

  (1)引入:大家猜猜有沒有一個比米小又比釐米大的長度單位?(引出分米dm,板書)

  (2)探索:我們知道了1釐米=10毫米,1米=100釐米,那釐米和分米之間有什麼關係?(黑板演示)。

  用手比劃,記住1dm長度的感覺。(2個手指一跨大約為1dm)。

  問大家米和分米之間有什麼關係?你是怎麼知道的?(黑板演示)

  (3)找找教室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1分米?(開關盒 印臺盒的長邊)

  再次加深,那你們的手臂大約幾分米?(方法:用已知探求未知)

  (4)做一做習題。

  總結:手指記憶法。

  板書設計:

  五指記憶法。

三年級數學《毫米的認識》教案2

  第三單元 測量

  第1課時 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比劃、測量等學習活動,明確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使他們初步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並能掌握毫米與釐米間的關係,進行簡單的換算。

  2、藉助具體的測量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展估測意識。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學會與他人合作,從而獲得積極的學習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建立較為準確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釐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米尺;學生準備書、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幣、一張銀行簽帳金融卡、小棒等。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複習米和釐米,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米和1釐米各有多長。

  2、估計數學書的寬和厚大約是多少,動手測量驗證。

  3、組織交流測量結果,引出毫米產生的意義。

  4、揭示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來表示。設疑:關於毫米,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學生思考、交流)

  ②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重點探討“1毫米”有多長,請學生在尺上相互指指,從哪裡到哪裡是1毫米。再請持有不同意見的同學向全班彙報、交流。

  揭示: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們把尺子用放大鏡放大,把1釐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邊介紹邊用課件演示)

  然後,請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長。

  ③思考:現在你覺得毫米與釐米之間有什麼關係?

  1釐米=10毫米

  ④請學生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教師準備1分硬幣、電話卡和銀行簽帳金融卡,請學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對“1毫米”的體驗。)

  ⑤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毫米有多長,並談談自己的感受。

  ⑥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單位。(學生舉例,教師提供一些資料)

  ⑦學生填寫數學書的厚和寬並反饋。

  2、畫線段。(3釐米7毫米長的線段。)

  提問:用直尺畫線段時需要注意什麼?如何畫出3釐米7毫米長的線段?

  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畫法:

  A、利用刻度尺先畫出3釐米的線段,再接著畫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輸出37毫米(3釐米=30毫米),然後畫線段。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引導,注意線段從“0”刻度開始畫和不從“0”刻度開始畫的畫法區別。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1、學生根據本課的新內容完成“做一做”第1、2題。

  第1題讓學生根據圖示讀出刻度尺所測量的物體長度。明確先1釐米1釐米地鼠,不滿1釐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數,這樣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學生讀數,再指名彙報。

  第2題讓學生先估算,再測量,然後集體訂正,指名說說理由。

  2、完成“練習五”第2題。

  以毫米為單位測量出每條邊的長度,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請你用手勢表示1毫米大約有多長。

  米不是最大的長度單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們有興趣,希望你們到書中或網上查檢視。

三年級數學《毫米的認識》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2、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於實踐又應用於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在建立長度觀念時,對毫米、釐米、分米、米之間的關係,比較它們之間的關係。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米尺;直尺、一分硬幣、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你們猜一猜,老師的身高是多少?

  學生猜完後教師說明:老師的身高是1米68釐米。

  師:米和釐米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兩個長度單位,請大家用手勢比劃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米作單位?

  師:請大家再用手勢表示一下,1釐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釐米作單位?

  師:我們每天上課都要用到數學1號本,你們知道數學課本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釐米嗎?自己量一量。

  生:1號本的長比17釐米多,比18釐米少,它的寬比13釐米多,比14釐米少。

  師:1號本的寬比13釐米多,比14釐米少,那究竟有多長呢?

  要想比較準確地量出1號本的寬,就要用一個比釐米小的長度單位——毫米來量。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毫米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觀察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

  (1)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起直尺認真觀察:直尺上除了釐米刻度線以外,還有刻度線嗎?

  (還有一些小刻度線,這些小刻度線把1釐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師指出:直尺上的1釐米中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2)看大螢幕上放大的直尺圖。

  提問:從0刻度到刻度1是幾釐米?

  教師讓學生用筆尖指著直尺上的小格數一數,在刻度0到刻度1之間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從刻度1到刻度2是幾釐米?數一數,在刻度3到刻度4之間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這就是說,1釐米中間有多少個小格?

  得出:1釐米=10毫米

  (3)教師讓學生量一量1分硬幣的厚度,看夠不夠1毫米。

  量完後教師說明: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師生共同用手勢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地夾住1分硬幣,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幣抽出來,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間有一條小縫,它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

  教師指出:銀行卡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10張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4)教師讓學生量一量數學課本的厚度大約是幾毫米?

  (5)說一說,測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

  (6)小組合作,每位組員挑一樣身邊的實物,量一量它的長度。彙報。

  (7)共同完成書P22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麼數的)。

  2、認識分米。

  (1)引入分米。

  ①動手操作:用學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課桌寬是多少?(當學生用“米”做單位量時,課桌寬不夠1米,用“釐米”做單位時,一一地量很麻煩。)

  ②獨立探索:你感覺用一個多長的長度單位量課桌的寬比較合適?

  ③彙報交流,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有一個比釐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

  ④教師說明:像量課桌這樣的物體長度時用米、釐米或毫米做單位都不合適,我們要創造一個新的長度單位。

  ⑤互相討論:這個單位規定為多少合適?學生討論(得出以“10釐米”為一個單位比較好)彙報並說明理由;從而引出“分米”。”dm”(板書,把課題補充全:分米的認識)

  (2)問:1分米等於多少釐米?(板書:1分米=10釐米)

  用手勢表示出1分米的長度,表示出2分米的長度。

  (3)學生用直尺量1米長的繩子,每1分米做一個記號,問: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4)練習質疑。

  討論完成:書P23下面部分。

  三、利用知識,解決問題

  1、書P23做一做

  2、在()裡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蠟筆長6()跳繩長2()課桌高7()

  粉筆長75()鋼筆長14()小明的身高是140()

  一塊橡皮厚12()旗杆高9()

  四、全課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五、佈置作業

  (1)同桌互量從手腕到中指底部有多長?

  (2)在作業本上畫出1毫米、1釐米、1分米長的線段。

  (3)拿一瓣蒜頭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盤子裡。先看看它幾天後發芽,再記錄發芽一週內蒜葉的生長情況。

三年級數學《毫米的認識》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1釐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釐米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釐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形成表象,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並應用概念正確表示物體的長度.

  教具學具準備

  學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匯入:我們學過長度單位米、釐米,也會用米和釐米測量長度,請同學們測量一下教學教科書封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2.學生操作,測量後彙報:

  書的封面長20釐米多,不到21釐米.

  書的封面寬14釐米多,不到15釐米.

  3.繼續測量書的厚度,學生彙報:書的厚度不到1釐米.

  4.教師概括:同學們測量得到長20釐米多,不到21釐米;寬14釐米多,不到15釐米;厚不到1釐米,20釐米多,多多少?不到15釐米,差多少?不到1釐米,那是多少? 20釐米多,不到15釐米,不是一個準確的長度,是否能用米、釐米那樣的長度單位表示呢?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教學例1.

  (1)啟發學生觀察測量得到的20釐米多,14釐米多,不到1釐米,從尺子上看,你們發現了什麼?互相議論一下.

  學生回答:有許多小格;

  長是20釐米還多7個小格;

  寬是14釐米還多5個小格;

  厚是8個小格.

  (2)教師講述:這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比1釐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請同學們數一數,1釐米中間(從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從2~3、5~6、9~10等每一釐米長中又發現了什麼?互相交流一下.

  (3)教師演示課件毫米和分米的認識.

  (4)請同學們想一想,1釐米和10毫米之間有什麼關係?可以互相議論一下.

  總結歸納:1釐米=10毫米(繼續演示課件毫米和分米的認識)

  (5)藉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①老師表示1毫米的長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學生將1分硬幣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夾住,抽去硬幣,觀察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理解1毫米的長度觀念.

  ③用手勢表示1毫米、1釐米

  (6)測量(分組操作並填空)

  ①量一量一分硬幣的厚度,看夠不夠1毫米.

  ②量一量數學課本的厚度,大約是____毫米.

  ③

  2.認識分米.教學例2.

  (1)引導學生在尺子上指出10釐米的長度,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1分米.說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

  (2)數一數1分米中有多少個1釐米?(繼續演示課件毫米和分米的認識)

  有了認識毫米的思路,認識分米,啟發學生思維,自己學會認識分米的長度單位.

  (3)藉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勢表示,進一步認識分米.

  將米、分米、釐米、毫米4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

  3.利用米尺,分組討論.

  1米有多少分米?1米、1分米、1釐米之間有多少關係?

  總結歸納:1米=10分米 1分米=10釐米(板書)

  4.量出3分米長的帶子給大家看.

  三、全課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認識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隨堂練習

  1.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並用手勢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間有什麼關係?

  3.同桌互相量一量鉛筆的長度.

  4.判斷下面敘述是否正確?

  蠟筆長6毫米.

  跳繩長2釐米.

  課桌高7米.

  粉筆長75分米.

  佈置作業

  5米=()分米 40釐米=()分米

  2分米=()釐米70毫米=()釐米

三年級數學《毫米的認識》教案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 52~53 頁例 1、例 2,第 54 頁的“想想做做” 。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觀察、測量、交流等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 長度觀念。

  2.使學生在實際測量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和測量工具,會測量一些物體或線 段的長度,積累一些測量和估計的經驗,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

  3.使學生體會認識成都單位是實際生活中計量長度的需要,感受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 價值,增強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以及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一份米長和一毫米厚的物品若干件。

  學生每人準備一把直尺,一枚 5 角硬幣;每個小組準備一把米尺。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匯入新課

  1.提問:誰能知道,教室的門大約有多高?要知道教室的門有多高,可以用什麼作單 位來測量呢?1 米有多長?1 釐米呢?用手比劃比劃。

  2.說明:米和釐米都是我們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兩個新的長度單 位 分米和毫米。 (板書課題)

  二、實踐操作 認識新知

  (一)認識分米

  1.量一量。 出示一個長大約 20 釐米、 寬大約 10 釐米的文具盒。 用直尺量出文具盒的長邊和短邊的 長。明確:這個文具盒的長大約是 20 釐米,寬大約是 10 釐米。 指出:像 10 釐米、20 釐米這樣的長度還可以用新的長度單位“分米”來表示,10 釐米 是 1 分米,20 釐米是 2 分米。分米是比釐米大的長度單位,可以用字母“dm”表示。 (板書:分米 dm) 追問:這個文具盒的長大約是幾分米?寬呢?

  2.認一認。

  讓學生拿出直尺,按照 10 釐米是 1 分米,在直尺上找出 1 分米的長度,看看有多長。 提問:從直尺上看,1 分米是幾釐米? 指出:從直尺上可以看出,1 分米正好是 10 釐米,也就是說,1 分米等於 10 釐米。 (板書:1 分米=10 釐米) 提問:你能用手比劃出 1 分米有多長嗎?先試一試,再與同學交流。

  3.畫一畫。

  讓學生用直尺畫一條長 1 分米的線段。 反饋:你是怎樣畫的?請同桌學生互相檢查一下,再看看 1 分米的線段有多長。

  4.找一找。

  反饋:找找身邊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 1 分米,同桌互相說一說。 組織全班交流,進一步感受 1 分米的實際長度。

  5.數一數。

  讓各小組的同學輪流在米尺上數一數,看 1 米有幾分米。 (板書:1 米=10 分米)

  (二)認識毫米。

  1.量一量。

  同桌合作量一量數學書的厚度有幾釐米,並和同學交流。 提問:數學書的厚度不到 1 釐米,要表示它的具體厚度,怎麼辦?你有什麼想法? 指出:表示不到 1 釐米的長度,就需要認識比釐米更小的長度單位。大家在直尺上數一 數,課本的厚度有幾個小格。 指出:直尺上 1 釐米中間 1 個小格的長度是 1 毫米。 (板書:毫米)這是我們今天要認 識的另一個長度單位,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現在請大家觀察直尺,並在直尺上指 一指 1 毫米,看看 1 毫米有多長? 學生活動後,組織交流,明確:直尺上每一個小格的長度都是 1 毫米。

  2.數一數。

  讓學生用筆尖指著直尺上的小格數一數 1 釐米裡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1 釐米等於幾毫米?(板書:1 釐米=10 毫米)

  3.看一看。

  出示一些厚度大約是 1 毫米的物品(如,5 角硬幣、身份證等) ,說明它們的厚度大約 都是 1 毫米。然後讓學生在數學書上輸出 10 張紙,量一量它的厚度大約是多少,再讓同桌 學生互相比劃 1 毫米的長。 提問:測量吶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指出:毫米是比較小的長度單位,量比較短的物體一般用毫米作單位。

  三、課堂練習 鞏固提升

  1.做“想想做做”第 1 題。

  讓學生看圖,同桌互相說一說各是多少毫米。 提問:你是怎樣知道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各是幾毫米的? 再問:你認為怎樣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2. 做“想想做做”第 2 題。

  出示三角形圖,讓學生指一指三角形的邊,說一說怎樣測量三角形每條邊的長度。 學生獨立完成測量和填空,並交流測量的結果,以及自己的發現。 出示平行四邊形圖,讓學生獨立完成測量和填空,並組織反饋。 提問:透過測量平行四邊形四條邊的長,你有什麼發現?

  3. 做“想想做做”第 3 題。

  完成測量後,讓學生說說課桌和板凳的高各接近幾分米,餅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4.做“想想做做”第 4 題。

  讓學生分別估計數學書和講臺的寬, 說一說估計的結果, 以及為什麼估計數學書的寬要 用釐米作單位,而估計講臺的寬要用分米作單位。 讓學生分別測量數學書和講臺的寬,並記錄測量的結果。

  提問:數學書的寬正好是整釐米數嗎?比 18 釐米多幾毫米?可以怎樣表示? 再問:講臺的寬正好是整分米數嗎?可以怎樣表示? 比較:請同學們比較估計和測量的結果,想一想是估計的結果準確一些,還是測量的結 果準確一些。

  提出:估計時,一般不需要得到十分準確的結果,可以用大約是多少來表示,而測量得 到的結果是比較準確的,可以用幾釐米幾毫米或者幾分米幾釐米這樣的形式來表示。

  4. 閱讀“你知道嗎” ,並進行交流。

  四、反思交流 總結收穫(略)

三年級數學《毫米的認識》教案6

  整體感知:

  長度計量單位,特別是用毫米測量比較小的物體長度,主要透過直觀和操作,幫助學生建立 1 毫米的長度觀念,分米雖然不常用,但對學生加深對長度單位間的十進關係認識是有幫助的。因為長度單位是抽象的,靠教師很難使學生建立長度觀念。這就需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教學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等手段,增加學習興趣,體會成功的喜悅。藉助手勢,幫助學生形成表象,讓學生在課堂多活動、多操作。同時要抓住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絡,使學生了解知識間的橫向聯絡,在學習過程中,透過練習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教學目標:

  (一)知識點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 1 釐米10 毫米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釐米

  (二)能力點

  1.能正確運用毫米、分米表示長度。

  2.能用手勢表示 1 毫米、1 分米。

  (三)德育點

  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 1 釐米10 毫米,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釐米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長度觀念,形成表象,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並應用概念正確表示物體的長度。

  教具、學具準備: 學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匯入:我們學過長度單位米、釐米,也會用米和釐米測量長度,請同學們測量一下教學教科書封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2.學生操作,測量後彙報

  書的封面長 20 釐米多,不到 21 釐米。 書的封面寬 14 釐米多,不到 15 釐米。

  3.繼續測量書的厚度,學生彙報:書的厚度不到 1 釐米。

  4.教師概括:同學們測量得到長 20 釐米多,不到 21 釐米;寬 14 釐米多,不到 15釐米;厚不到 1 釐米,20 釐米多,多多少?不到 15 釐米,差多少?不到 1 釐米,那是多少?20 釐米多,不到 15 釐米,不是一個準確的長度,是否能用米、釐米那樣的長度單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層次進行鋪墊,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也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毫米,教學例 1。

  1.啟發學生觀察測量得到的 20 釐米多,14 釐米多,不到 1 釐米,從尺子上看,你們發現了什麼?互相議論一下。 學生回答:有許多小格; 長是 20 釐米還多 7 個小格; 寬是 14 釐米還多 5 個小格; 厚是 8 個小格。

  2.教師講述:這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比 1 釐米小,它的名字叫 1 毫米。請同學們數一數,1 釐米中間從 0 到 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從 2~3、5~6、9~10 等每一釐米長中又發現了什麼?互相交流一下。學生在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透過認真觀察、交流,從而知道每一釐米長度內都有 10 個小格,都是 10 毫米。 3教師板書:1 釐米 10 毫米

  3.請同學們想一想,1 釐米和 10 毫米之間有什麼關係?可以互相議論一下。

  總結歸納:1 釐米10 毫米板書: 1 釐米10 毫米是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自己感知的,學生感到高興。這也體現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自己學會知識。

  4.藉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①老師表示 1 毫米的長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學生將 1 分硬幣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夾住,抽去硬幣,觀察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理解 1 毫米的長度觀念。

  ③用手勢表示 1 毫米、1 釐米 藉助形象直觀的手勢表示抽象的概念,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於學生加深理解概念。 6測量分組操作並填書 做一做66 頁 透過直觀——操作——總結——手勢——測量,使學生的認識逐步加深,在直觀——表象一一抽象的思維過程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1 毫米。教師在新知識的傳授中,透過引導、點撥,充分發揮學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學生都處於積極的思維之中。

  (二)認識分米。教學例 2。

  1.引導學生在尺子上指出 10 釐米的長度,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 1 分米。說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

  2.數一數 1 分米中有多少個 1 釐米?板書 有了認識毫米的思路,認識分米,啟發學生思維,自己學會認識分米的長度單位。

  3.藉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勢表示,進一步認識分米。 將米、分米、釐米、毫米 4 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 將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時也區別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

  (三)利用米尺,分組討論。

  1米有多少分米? 1 米、1 分米、1 釐米之間有多少關係?

  總結歸納: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釐米板書 4.測量,做一做67 頁 分米的認識思路與毫米的認識基本相同,教學過程可以簡化,提高教學效率。透過兩次認識,掌握 4 種長度單位,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鞏固發展

  鞏固發展是在學生學習了新知,並進行了反饋練習,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的綜合鞏固練習,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練習主要在課內進行,透過多種形式,多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因材施教,面向全體,以提高學習質量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並用手勢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間有什麼關係?

  3.同桌互相量一量鉛筆的長度。

  4.練習十七第 1 題。分組練習

  5.判斷下面敘述是否正確? 蠟筆長 6 毫米。 跳繩長 2 釐米。 課桌高 7 米。 粉筆長 75 分米。

  三、全課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認識了毫米、分米,知道 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釐米,1 釐米10毫米。

三年級數學《毫米的認識》教案7

  教學內容:

  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釐米 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3、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並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估測方法。

  教具準備:

  情景圖(課件),照片,蠟筆,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創設讓學生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寬和厚的情境,在測量中發現它們的長度都不是整釐米。從中提出問題:要想精確地表示出測量結果,而測量的長度又不是整釐米時怎麼辦呢?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估測數學書的長、寬、厚的長度。 師:請同學們觀察數學書的長、寬、厚,並估一估大約有多長,然後把估測的結果填入下表?

  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採用小組(建議4人小組為宜)合作的形式,分別估計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為了確保人人參與,可選專人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教師事先準備好,每組發一張)的“估計”一欄中(見下表)。

  (2)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反饋時,學生選擇性的估計課本長、寬、厚,其他同學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進行補充。將學生估計的結果板書在黑板上,提出問題:誰估計的結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課本的長、寬、厚,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2)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測量的結果,並由此引出毫米。 長:不到21釐米、差2個小格。 寬:不到15釐米、差2個小格。 厚:不到1釐米、只有6個小格。小結:當測果不是整釐米時,我們可以用毫米表示。位於釐米間的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認識學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長。

  (2)讓學生看尺子,數一數1 釐米長度有幾個小格,然後彙報小結1釐米裡面有多少個1毫米。

  (3).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後再比一比1釐米和1毫米,你發現了什麼

  生1、把1釐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個小格,長是1毫米。1釐米=10毫米

  生2:從學生尺中,我能發現毫米與釐米的關係,1釐米=10毫米。 4、認識釐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思考:現在你覺得毫米與釐米之間有什麼關係? 學生彙報交流 1釐米=10毫米 板出:1釐米=10毫米 5、舉例說明1毫米的長度

  手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療保險卡等 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 完成數學課本第3頁的做一做。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一、第二題。

  3、找出自己周圍物品,並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又長了什麼本領?

三年級數學《毫米的認識》教案8

  教學目標

  1、透過使學生經歷猜測、探索、驗證的過程來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1米=10分米。

  2、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於實踐又應用於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在建立長度觀念時,對毫米、釐米、分米、米之間的關係易混淆,故教學時應講清它們之間的關係,比較它們的長短,使學生能正確、深刻地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投影儀(或掛板)、米尺;學生準備直尺一把、一枚一分硬幣、一枚一元硬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播放課件:毫米和分米的認識——快樂學堂——由浙江大學網路資訊系統有限公司提供

  由學生測量的結果引入毫米。或者由下面的遊戲引入。

  測量遊戲:同學們,你們每組桌上有一個籃子,籃子裡有幾種東西(“一元硬幣、一分硬幣”各一枚、一張紙條、一塊橡皮),請你們看看分別是什麼?誰能用尺子準確測量出它們的長度或厚度?(小組合作)然後小組彙報。

  猜測:一元硬幣的厚度。測量一枚1元硬幣或1分硬幣的厚度為什麼不能用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呢?(學生自由發言)

  一枚1元硬幣(1分硬幣)的厚度用米或釐米做單位都不合適,這時我們就要用到比釐米更小的新的長度單位——毫米。(板書:毫米)

  二、探索新知

  1.認識毫米。

  繼續播放課件:毫米和分米的認識——快樂學堂——由浙江大學網路資訊系統有限公司提供

  觀察自己的直尺,你有什麼新發現?(同桌交流)

  彙報交流:1釐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用兩支筆的筆尖指著,一毫米一毫米地數1釐米中有多少個1毫米?

  直尺上除了釐米刻度外還有更小的格。一釐米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1釐米裡面有10個1毫米。

  (板書:1釐米=10毫米)。

  你身邊什麼物體的實際長度接近1毫米?

  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5毫米、10毫米的長度。

  練習:

  量出一枚1分硬幣的厚度。

  填一填:

  2.認識分米。

  (1)引入分米。

  動手操作:用學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課桌寬是多少?(當學生用“米”做單位量時,課桌寬不夠1米,用“釐米”做單位時,一一測量很麻煩。)

  獨立探索:你感覺用一個多長的長度單位量課桌的寬比較合適?

  彙報交流,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有一個比釐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

  像量課桌這樣的物體長度時用米、釐米或毫米做單位都不合適,我們就要創造一個新的長度單位。

  ⑤互相討論:這個單位規定為多長合適?學生討論(得出以“10釐米”為一個單位比較好)彙報並說明理由;從而引出“分米”。(板書,把課題補充全:分米的認識)

  (2)問:1分米等於多少釐米?(板書:1分米=10釐米)。

  用手勢表示出1分米的長度,表示出2分米的長度。

  (3)學生用直尺量1米長的繩子,每1分米作一個記號,問: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4)練習

  與同桌互量從手腕到指尖有多長?

  三、利用知識,解決問題

  繼續播放課件:毫米和分米的認識——練習區——由浙江大學網路資訊系統有限公司提供

  1.量出數學教科書的寬是幾分米幾釐米幾毫米?(1分米4釐米4毫米)

  2.在()裡填上合適的單位(投影或掛板出示)。

  一把米尺的長是1(),一把米尺的長是10(),一把米尺的長是100()

  一個墨水瓶高約1(),教室的門高約是2(),寬約是1()

  四、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我們用什麼方法可以即直觀又準確地記住它們之間的關係呢?

  五、板書設計:

  1、毫米、分米的認識

  2、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1米=10分米

三年級數學《毫米的認識》教案9

  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②引導學生探索米、分米、釐米、毫米間的聯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知道分米、毫米這二個長度單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釐米、1釐米=10毫米。

  教學教法:

  1.直觀教學法。教學時利用直尺,觀看分米、毫米標準的長度,觀察1毫米、1分米的長度,在腦中建立表象,並讓學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長度幫助學生感悟用心體會。

  2.練習法。學生鞏固知識和形成各種學習技能需要反覆的練習,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在教學認識分米、毫米時,讓學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為參照物。

  教學學法:

  1.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和培養學生操作能力。在建立觀念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際的應用能力。

  2.學會與人合作養成良好習慣。在估計測量中,由於毫米相對較小,容易出錯,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分工完成,在課堂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回憶學過的二個長度單位是什麼?比劃一下1米長度和1釐米的長度嗎?

  二、教學新知

  1、認識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請你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裡到哪裡是1毫米?用手比劃一下。

  師提問:生活哪些物體的長或厚約為1毫米?

  3、學習釐米與毫米的關係追問:透過剛才比劃和觀察,你發現什麼?

  毫米是相對較小的長度單位,透過觀察你發現。

  (1)釐米與毫米有什麼關係?得出1釐米=10毫米。師:拿出數學書,讓學生觀察其厚度,你覺得數學是多厚?

  (2)分米的認識

  ①分米

  出示一條10釐米長的小棒,讓學生估,引出這條是10釐米。

  師:這也是一個長度單位,你知道它是什麼呢。預計學生能知這是1

  分米。(板書1分米=10釐米)

  師: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

  畫後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讓學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長約1分米的物體,來幫助學生建立觀念。

  ②分米與米的關係

  師:2分米長約是多少,用手比劃一下?4分米?10分米?

  師:你發現什麼?引導學生髮現1米=10分米。

  3.長度單位的系統化和展望

  談話:同學們透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又認識了長度單位的二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請你把它們與原來學習過的米、釐米一起,排排隊,從大到小排好?引導學生髮現:相鄰單位的進率都是10。

  三、鞏固練習

  鞏固練習是形成技能不可缺少的環節,這節課我安排的練習題

  都與幾何測量、幾何直覺直接相關,符合當前課改精神。

  四、課堂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麼?你知道了什麼?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及時反饋。引導學生對本節課所收穫的資訊進行和篩選和整理,完善知識結構,並及時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

三年級數學《毫米的認識》教案10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分米=10釐米、1米=10分米、1釐米=10毫米的關係。

  2、 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度量物體的長度,並且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並學會估測,提高估測能力;

  3、 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學重點: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熟悉所學過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正確使用長度單位。

  教學、具準備:課件 直尺 硬幣 米尺 正方體盒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以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引出新課。

  二、教學新課

  (一)、認識毫米

  1、1毫米到底有多長呢?你們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的長度,你能找出來嗎?請大家試著找一找。

  教師小結:直尺上1釐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2、毫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1釐米=10毫米)

  3、用手勢表示出一毫米的長度。

  4、估測數學書的厚度。

  5、練習

  (二)、認識分米

  1、分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1分米=10釐米)。

  2、找出1分米的.長度

  3、米和分米的關係。(1米=10分米)。

  4、同桌交流,用分米說一句話。

  5、剪一分米長的吸管。

  6、比劃一分米的長度。

  7、估測課桌的高度,並交流方法。

  三、練習

  1、遊戲:給物體選擇合適的單位

  2、辨一辨數學日記。

  四、小結

  五、課外活動。

  (查一查):米、分米、釐米、毫米國際上採用什麼樣的符號表示?

三年級數學《毫米的認識》教案11

  教材與學生學習起點分析:

  本課《分米和毫米》是小學數學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測量的第一課時。全單元內容分二部分編排,先教學分米和毫米的認識,再教學千米的認識。在此之前學生在一年級下冊已經認識了米,釐米這兩個長度單位,知道了它們之間的關係,1米=100釐米,頭腦中也建立了1米,1釐米有多長的表象。

  學生對測量的方法已經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測量的能力。對毫米和分米雖沒有正式的接觸,但在生活中對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由於生活中學生缺乏測量物體長度的經驗,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這兩個長度單位,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表象較難建立。

  教學目標:

  1、在觀察、猜想、驗證等實踐活動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的進率。

  2、藉助硬幣厚度、吸管感受1毫米、1分米的長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運用已有長度單位的模型表象,合理估計實際物體的相關長度。

  3、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大膽猜想積極驗證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在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透過體驗活動,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認識,正確建立表象。

  教學難點:

  掌握各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換算。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靈活應用合適單位估計並測量物品的長度。 五、教學準備: 學生(尺子、硬幣或遊戲卡、一根10釐米長的吸管、6釐米3毫米的牙籤、兩人一根米尺);教師(課件、米尺、實物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一)複習舊知

  1、小朋友們還記得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已經認識了哪兩個長度單位?

  2、關於米和釐米你還記得哪些相關的知識?

  (二)匯入新課並質疑

  估一估,再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教室黑板的長是4( )。 一支鉛筆的長是18( )。 一張光碟的厚度是( )。

  引導學生思考:仔細觀察這張光碟,它的厚度有沒有1釐米呢?那聰明的小朋友一定在想有沒有比釐米更小一點的長度單位呢? 對,有一個比釐米更小一點的長度單位,那就是毫米(板書),今天我們就要學習這個新的長度單位(引出毫米的認識。) 質疑:關於毫米的認識,你想知道什麼問題呢? 問題1:1毫米有多長? 問題2:1釐米有多少毫米?

三年級數學《毫米的認識》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透過估計、測量、討論交流等活動,使學生明確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知道毫米與釐米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使學生在操作中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明晰測量的步驟與方法。

  3、使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釐米=10毫米;會簡單的換算,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結合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觀念。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釐米=10毫米;會簡單的換算;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教學難點:

  體念1毫米的實際長度,形成直觀表象。

  教學準備:

  1分硬幣、各種卡、學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境圖,光碟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新

  1、我們以前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2、你能用身體中的尺表示嗎?

  3、他們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二、毫米的產生

  1、估一估

  師:【課件1、出示課本書圖】請同學們拿出數學書估一估我們數學書的長、寬、厚大約是多少釐米?

  生:自由發言

  師:誰來說說你估計的是多少?

  生:......

  師:誰估計的結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生:用尺子量。

  2、量一量

  師:現在請同學們拿出尺子在小組內進行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分別是多少釐米?把測量的結果記錄在卡紙上。

  生:測量並彙報交流

  師:誰來說說,你們哪一組測量的結果。

  生:數學書的寬不到18釐米,厚不到1釐米或6毫米等

  師:數學書的寬和厚度能不能用整釐米數表示呢?

  生:不能

  師:歸納,當我們在測量數學書的寬或厚度不是整釐米時,要想量的更精確些,我們通常用毫米作單位【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三、合作探究,認識毫米

  1、初步認識1毫米

  (1)直尺直觀演示

  師:毫米可以用字母mm來表示。關於毫米,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

  師:你認為1毫米有多長?能用手比劃一下嗎?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究竟有多長嗎?【課件】

  生:同桌兩人互相指出尺子上1毫米有多長。(尺子中的1小格也就是1釐米中)

  師:那也就是說尺子上任意一小格的長度都是1毫米,3小格呢?,5小格呢?1毫米到底有多長,你能用手比劃下,看看有什麼感受。【課件顯示】

  (2)動手實踐

  師:不好比劃吧?我來教給大家一個好辦法。拿出尺子,用手捏住,然後捏尺子的兩個手指保持不動,把卡尺子抽出來。這時,我們兩指間的這道縫大約就是1毫米。

  生:學生體念

  (3)生活中的1毫米

  師:孩子們,在生活中見過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1分的硬幣、直尺、公交卡的厚度等。)

  師:那也就是說在生活中測量哪些物品的長度或厚度一般用“毫米”作單位比較合適呢?(很短的或很薄的)

  師:在生活中你在哪裡見過用毫米作單位的物品?【課件生活中用毫米作單位】

  2、探究毫米與釐米之間的關係

  (1)數一數

  師:我們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麼在1釐米中究竟有這樣的幾毫米呢?請在自己的尺上選擇任意的1釐米數一數。先自己數,然後指給同桌看。

  師:有發現了嗎?(指名:1釐米裡有10毫米)你是從數字幾數到幾的?大家數出來的結果怎樣?(再指一兩位)是不是每1釐米中都有10毫米呢?老師也來選1釐米,咱們一起數好嗎?【課件顯示】

  師:那也就是說(1釐米正好=10毫米【師板書:1釐米=10毫米】(齊讀一遍)

  師:那2釐米是多少毫米?4釐米呢?

  生:2釐米=20毫米,3釐米=30毫米

  師:那1釐米6毫米=()毫米呢?

  生:16毫米

  師:你能在直尺上找出長16毫米嗎?

  (2)量一量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毫米,知道1釐米=10毫米,你能用毫米的知識解決問題嗎?(能)請同學們開啟書的22頁拿出尺子量一量的第1、2題的線段各有多長。

  四、課堂練習

  師:我們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有米、釐米、毫米,你能用這些長度單位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能)那好,請同學們看大螢幕。

  1、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一枝鉛筆的長約18( ) (5)一枝粉筆長75( )

  (2)一分硬幣的厚度約1( ) (6)小芳家到學校距離為200( )

  (3)教室的長約8( ) (7)一把鑰匙的長45( )

  (4)玲玲的身高為125( ) (8)練習本的厚約3( )

  2、判斷,請在對的後面打“√”,錯的後面打“×”。

  床長2釐米()

  牙刷長約13毫米()

  小樹高3分米()

  老師的講桌高9分米()

  小明的身高130cm()

  橡皮的長約30釐米()

  3、量一量完成練習五的第2題

  4、拓展《小馬虎的日記》

  20xx年5月30日星期五天氣:晴

  早上,我們坐在長約8毫米的教室裡,等著老師來上課、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毫米的認識”,老師來了後發給每個人1枚厚度約是1釐米的1分硬幣、我估計了一下老師手裡拿的粉筆的長度約為7米5毫米,我手裡剛開始用的鉛筆長度約為15毫米,我估計鉛筆盒的高度大約為20釐米、老師讓我們量一量橡皮的長度,約為8毫米、

  五、課堂小結

  時間過得很快,一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在這節課中你有什麼收穫?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認識了幾個長度單位?你能給他們排排隊嗎?米--釐米--毫米。(板書)米不是最大的長度單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們有興趣,還可到書中或網上查檢視。

  六、板書設計

  毫米的認識

  米釐米毫米

  1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三年級數學《毫米的認識》教案13

  一、鋪墊孕伏

  1.匯入:我們學過長度單位米、釐米,也會用米和釐米測量長度,請同學們測量一下教學教科書封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2.學生操作,測量後彙報:

  書的封面長20釐米多,不到21釐米。

  書的封面寬14釐米多,不到15釐米。

  3.繼續測量書的厚度,學生彙報:書的厚度不到1釐米。

  4.教師概括:同學們測量得到長20釐米多,不到21釐米;寬14釐米多,不到15釐米;厚不到1釐米,20釐米多,多多少?不到15釐米,差多少?不到1釐米,那是多少?20釐米多,不到15釐米,不是一個準確的長度,是否能用米、釐米那樣的長度單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層次進行鋪墊,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也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教學例1。

  (1)啟發學生觀察測量得到的20釐米多,14釐米多,不到1釐米,從尺子上看,你們發現了什麼?互相議論一下。

  學生回答:有許多小格;

  長是20釐米還多7個小格;

  寬是14釐米還多5個小格;

  厚是8個小格。

  (2)教師講述:這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比1釐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請同學們數一數,1釐米中間(從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從2~3、5~6、9~10等每一釐米長中又發現了什麼?互相交流一下。學生在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透過認真觀察、交流,從而知道每一釐米長度內都有10個小格,都是10毫米。

  (3)教師板書:1釐米10毫米

  (4)請同學們想一想,1釐米和10毫米之間有什麼關係?可以互相議論一下。

  總結歸納:1釐米=10毫米板書:=

  [1釐米=10毫米 是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自己感知的,學生感到高興。這也體現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自己學會知識。]

  (5)藉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①老師表示1毫米的長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學生將1分硬幣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夾住,抽去硬幣,觀察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理解1毫米的長度觀念。

  ③用手勢表示1毫米、1釐米

  藉助形象直觀的手勢表示抽象的概念,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於學生加深理解概念。

  (6)測量(分組操作並填書)

  做一做(66頁)

  透過直觀操作總結手勢測量,使學生的認識逐步加深,在直觀表象抽象的思維過程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1毫米。教師在新知識的傳授中,透過引導、點撥,充分發揮學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學生都處於積極的思維之中。

  2.認識分米。教學例2。

  (1)引導學生在尺子上指出10釐米的長度,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1分米。說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

  (2)數一數1分米中有多少個1釐米?(板書)

  有了認識毫米的思路,認識分米,啟發學生思維,自己學會認識分米的長度單位。

  (3)藉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勢表示,進一步認識分米。

  將米、分米、釐米、毫米4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

  將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時也區別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

  3.利用米尺,分組討論。

  1米有多少分米?

  1米、1分米、1釐米之間有多少關係?

  總結歸納:1米=10分米

  1分米=10釐米(板書)

  4.測量,做一做(67頁)

  分米的認識思路與毫米的認識基本相同,教學過程可以簡化,提高教學效率。透過兩次認識,掌握4種長度單位,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鞏固發展

  鞏固發展是在學生學習了新知,並進行了反饋練習,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的綜合鞏固練習,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練習主要在課內進行,透過多種形式,多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因材施教,面向全體,以提高學習質量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備註

  1.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並用手勢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間有什麼關係?

  3.同桌互相量一量鉛筆的長度。

  4.練習十七 第1題。(分組練習)

  5.判斷下面敘述是否正確?

  蠟筆長6毫米。

  課桌高7米。

  粉筆長75分米。

  四、全課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認識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五、佈置作業:練習十七 第2題,填在書上。

  六、板書設計

  毫米分米的認識

  例1 例2

  1釐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釐米

三年級數學《毫米的認識》教案14

  教學目標:

  ⑴讓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產生的意義,認識長度單位毫米,能夠用毫米作為單位進行測量.

  ⑵讓學生透過觀察,操作,比較,猜想,驗證等學習數學活動,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感知毫米和釐米的關係,體會到毫米在生活的用處很廣.

  重難點: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能夠用毫米作為單位進行測量.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

  1分硬幣,各類卡,光碟.

  學具準備:

  每人一把直尺.

  教學預設

  一, 創設情景,設疑匯入

  1, 請同學們觀察老師手中的兩本書,猜猜哪本厚 (出示4毫米和5毫米厚的書)(學生猜,老師不加斷定)

  2,哪位同學能想個好辦法又快又有根據地正確判斷出哪本厚那本薄 (可以平放在桌上比一比)

  追問:如果不用這種比較的辦法,你還能想出更科學的辦法來比較這兩本書的厚薄嗎 (可以用尺量)

  3,用尺量就要用到長度單位,我們已經學過哪些 (米,釐米)

  讓學生比劃1米,1釐米

  師:這本書厚有1米嗎 有1釐米嗎 那怎麼辦

  4,對,我們就需要一個比釐米更小的長度單位,那就是------毫米.我們今天一起來探索研究-----毫米的認識(揭示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 自主探索,發現新知

  環節一:1毫米的建立

  1,實際上,毫米並不難找,它就藏在我們的尺子上,只要細心,就會找到它.

  請同學們觀察尺子,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學生交流)

  師: 直尺上1釐米中間還有很多的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板書:1毫米)

  2,在自己的尺上找到1毫米,用筆尖指給你的同桌看看.

  3, 1毫米的長度給你什麼感受 (短,小,細)

  4,畫1毫米.先估計畫,再用尺子量後重畫一次

  5,尺子上1毫米是這麼長,我們身邊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或寬度,大約是1毫米呢

  6,請你用手勢來比劃一下1毫米.

  教師介紹並示範:也可以借用厚度大約是1毫米的硬幣,先用拇指和食指夾住1角硬幣,再輕輕將硬幣抽出,看拇指和食指間的空隙有多大,就是1毫米有多長.同桌互相比劃1毫米,看誰比劃的準確

  環節二:認識幾毫米

  我們已經知道1小格就是1毫米,那麼這樣的2小格呢 3小格呢 5小格呢 你是怎麼知道的

  小結:幾小格就是幾毫米.

  環節三:毫米與釐米的聯絡

  繼續觀察尺子,你還發現了什麼

  學生交流(我數的是1和2中間或5和6中間有幾毫米)

  師:從同學們剛才的交流中你發現了什麼或得出了一個什麼規律 出示:1釐米=10毫米

  齊讀,往返各一遍

  數學遊戲----考考你(口答)

  2至3釐米之間有幾毫米

  6至7釐米之間有幾毫米

  9至10釐米之間有幾毫米

  3至5釐米之間有幾毫米 怎麼想的

  環節四:;回顧課前,用毫米量

  知道了毫米這個單位,就用它來量一量吧.(量課前的兩本書)

  量前先思考:測量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 尺子放在哪個位置測量會更準確呢 (在投影儀上演示,課件再演示.) 一般0刻度線對一端,刻度再看另一端.把本子捏緊再量.

  三,回顧總結,加深理解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小結:測量生活中很短或很薄的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的長度不是整釐米數時,可以用毫米來表示.1釐米=10毫米

  四,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

  第3題環形針的長2釐米7毫米師:你是怎麼看的

  2,練習第一題指名答

  3,練習第二題投影反饋

  五,聯絡生活,趣味練習

  到現在為止我們都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 從大到小應該(米,釐米,毫米)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要用到這些長度單位.這四兄弟啊誰都說自己的本領大,,這不,它們都搶著在小馬虎的日記表現自己呢.讓我們一起來瞧一瞧.

三年級數學《毫米的認識》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會用毫米、分米作單位量。

  2、能力訓練點:

  透過直觀演示和學生自己操作,注意培養觀察、分析、綜合、動手、遷移、推理創造等能力。

  3、德育滲透點:

  啟迪學生主人公意識,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透過教學,初步滲透由量變到質變的辨證思維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使學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長度概念,理解單位間的進率;

  2、難點:用毫米和分米作單位準確測量。

  三、教具、學具準備:

  1分硬幣、米尺、紙條(待量)、電腦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提問:請同學們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我們學過的哪些長度單位?(米、釐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2、提問:我們在表示什麼物體的長度時用米作單位?舉例說說。什麼物體用釐米呢?為什麼?

  3、出示1分硬幣,它的正面是什麼形狀?(圓形)請你來量量這個圓形最寬的地方大約是幾釐米?誰來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夠不夠1釐米?

  4、引出課題,看來光有米和釐米這兩個長度單位還不夠用,我們在量比較短的物體或需要量得比較精確時還需要一個更小的單位,誰知道是什麼?(可能有學生能回答出毫米)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毫米。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

  (1)電腦出示米尺放大圖。

  提問:你能找到1毫米嗎?請認識的幾名同學上臺給大家指指看。引導學生說出釐米中間的每1小格就是1毫米。

  (2)初步感知:

  這幅圖上的每1毫米都是放大的,實際的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同桌互相看看。

  (3)用1分硬幣幫助建立毫米概念:

  拿出1分硬幣,把1分硬幣的厚度對準尺子上的1小格,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說出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四人小組討論:怎樣測量比較準確?學生回答出步驟,說不全可互相補充。師強調:硬幣與尺子一定要垂直。先把硬幣捏在指間,再把硬幣慢慢從指間抽出,指名說說指間留下的小縫大約有多寬?再把硬幣塞回去檢查一下。把硬幣再次抽出,同桌互相看看,說說這條小縫的寬約是多少?

  (4)小組活動:

  數一數每一釐米有多少毫米?提問:你發現了什麼?得出:1釐米=10毫米,還能怎麼說?(10毫米=1釐米)(板書:1釐米=10毫米)

  (5)畫一畫:在紙上畫出1毫米有多長。最後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

  (6)電腦出圖,看米尺填數。在紙上完成,指名回答。

  (7)完成60頁3題,看圖說出別針和釘子的長度。

  (8)量數學書的厚度,指名彙報,說說產生誤差的原因。(書紙厚度不同)強調:量時從尺子的0刻度線量起。

  2、認識分米:

  (1)提問:量數學書的長度時用毫米作單位合適嗎?為什麼?如果有一個比釐米再大一些、比米再小一些的單位就好了,讓學生猜一猜有沒有?如果有知道的,可以請同學告訴大家。

  (2)小組活動:量指定紙條的長度(10釐米),師說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第二位新朋友分米,1分米就是10釐米。讓學生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多長,用手比比,說說1分米是幾釐米,再閉上眼睛想一想。(板書:1分米釐米)

  (3)提問:請你用1分米紙條與米尺比比,猜猜1米里有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4)畫一畫:在練習本上1分米長的線段。

  (三)鞏固練習。

  1、量一量綵帶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填上合適的單位。

  床長2( ) 桌子高( ) 從家到學校500( )

  橡皮長30( ) 文具盒厚4( ) 樓房高30( )

  小組活動:藉助繩子作工具,量出杯子側面一週的長度。師巡視,指名彙報方法。

  2、電腦出圖:小螞蟻爬房頂(三角形邊長分別為1米5分米,90釐米,9分米),一共走了多長?

  (四)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板書設計:

  毫米 分米

  1米=10分米=100釐米

  1分米=10釐米

  1釐米=1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