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高二生物說課稿可選 新版高中生物說課稿

高二生物說課稿可選 新版高中生物說課稿

高二生物說課稿可選 新版高中生物說課稿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說課稿可選 新版高中生物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高二生物說課稿可選 新版高中生物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地位、作用

  本節教學以第六章《遺傳變異》中的遺傳學為基礎,從宏現上對生物界的進化作一個廣度上學習,並且為第八章中種群內容的學習設下伏筆,是為形成正確的生物進化觀,建立協調統一的唯物辯證觀提供了素材。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勇於脫舊創新的科學精神,因此學好這節課就顯得更為重要。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中課程目標,教材內容以及學生實際情況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①瞭解現代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並解釋生物適應性,多樣性和生物進化。②理解種群、種群基因庫、基因頻率的概念,以及掌握基因頻率的測定方法、計算方法。

  能力方面:①瞭解自然選擇學說以及對學說的評價,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思維能力。②解釋生物界的現象,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正確認識自然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③基因頻率的計算,掌握運用具體科學方法的能力。

  思想方面:透過學習以達爾文自然選擇為中心的現代生物進化論,對學生進行進化、適應的生命科學觀點教育,同時滲透生命物質不斷變化發展,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辯證唯物主義基本觀點教育。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方法,開展科學素質教育。

  3.說重點

  ①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該學說在初中已有接觸,但學生對生物界完整的進化程序善欠系統性的理解,再加上學說本身理論性強,要求學生理解理論並要用理論解釋現象存在一定的難度。②種群的基因頻率。基因頻率是在掌握了基因庫的基礎上從數學的範疇角度對基因作分析和歸納,從而使生物界的進化具體內容(表現)上升到理論實質的高度。即生物進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過程。可以說,能否正確理解基因頻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生物進化論的實質性理解。

  4.說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

  教法:根據教材知識及學生實際情況,為能傳授知識,又培養能力發揮雙重作用。本節課主要採取以啟發式教學原則為基礎,適當地加以講授法、討論法、自學閱讀法、綜合分析法等。

  學法:為啟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掌握知識發展思維的同時,著重讓學生深入理解,並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生物進化觀。在學法指導上我採用知識遷移法,邏輯推理分析方法等。

  三、說教學用具

  教育錄影片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先闡述生物進化的原因,早在19世紀,生物學家們就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理論,並提出初中階段學生已接觸過的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是人們普遍接受的進化論。後讓學生觀看課前製作的教育錄相——森林中兩種生物間的生活狀況包括繁殖,撕殺,死亡以及幾百年來的進化等,引導學生用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解釋所觀看到的現象。這樣,可以使學生從感性上認識生物的生存以及生物的進化,從理性角度運用學說分析、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以及解釋生物多樣性和適應性。同時,讓學生運用第六章中所學的相關知識嘗試從遺傳的角度分析生物的進化過程,引導做如下的歸納:

  生存鬥爭

  大量繁殖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自然選擇

  遺傳和變異微小有利變異的逐代積累?新型別生物接著闡明達爾文時代科學發展水平具有侷限性,學生對達爾文學說有一個全面正確的瞭解,從而突出現代生物進化論的理論與達爾文進化論相比所體現的“現代性”。

  第二部分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

  1.舉例引入:

  “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鯉魚是一個種群”,“一片草地所有的蒲公英是一個種群”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充分理解種群的含義,有助於對種群的基因庫以及基因頻率的清晰認識,也是學生真正理解掌握生物進化實質的必要條件。因此對種群概念的理解,我做如下的安排:

  第一步:讓學生去分析引入的兩個例子,試著讓學生去總結出構成種群的幾個要素(①一定區域,②全部③一種或一類生物)

  第二步:教師舉幾個關於種群的例子,讓學生依據自己的總結來判斷對錯,教師並給以及時的肯定或否定。

  第三步:師生總結歸納構成種群的三要素:

  2.教師設疑:

  種群內部的生物之間是處以怎樣的關係?→引導學生得出:可進行繁殖→以溫故之新為出發點,讓學生回憶基因和基因型,為下面學習基因頻率做好鋪墊,引導學生從基因的角度思考:種群在進化過程中即傳種接代中基因的傳遞有什麼特徵?→師生共同歸納①基因傳遞具穩定性→引出種群基因庫的概念及穩定性。②基因傳遞存在變異性→基因庫的可發展性

  3.拋磚引玉:

  教師明確闡述基因庫的可發展性,就使得基因庫中存在一個出現頻率的問題,引入基因頻率。學生閱讀相關內容,要求學生學會測定基因頻率的科學方法和計算方法。之後讓學生討論:一對等位基因的基因頻率之間有什麼數量關係?以便學生能從資料分析的角度,更好的理解課文中提到的基因頻率變化就是指種群中某一個等位基因的頻率的'變化,從而讓學生將基因頻率的改變昇華到一個更高的知識層面——基因頻率的改變導致種群基因庫的變遷,歸納出生物進化的實質生於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第三部分:複習鞏固,學以致用課堂完成課本第69頁

  一、填空題1;

  二、判斷題:1,2,3,三、選擇題:1佈置作業

  五、板書設計

  第七章生物的進化

  第一節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簡介

  一、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以自然選擇學說為基礎)

  生存鬥爭

  大量繁殖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自然選擇

  遺傳和變異微小有利變異的逐代積累新型別生物

  二、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

  1.種群:生活在同一地點的同種生物的一群個體。

  2.種群基因庫:一個種群的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3.基因頻率:某種基因在某個種群中出現的比例。

  測定方法:抽樣調查法

  計算方法:如抽取個體100個,AA、Aa、aa個別分別為30,60,10則A基因頻率=(30×2+60×1)/100×2=60% a基因頻率=(60×1+10×2)/100×2=40%歸納:生物進化的過程實質上是種群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過程

高二生物說課稿可選 新版高中生物說課稿2

  一、教材背景分析

  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第四章第二節“種群數量的變化”本課是在學生了解了種群數量特徵的基礎上,進一步介入數學知識,用建立數學模型的方法描述,解釋和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建立數學模型對於幫助學生理解自然事物的數量特徵和數量變化規律具有重要意義(能力方面)。

  高二學生已經具備了相對較強的探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生物科學素養。從知識方面來說初步具備了與數學模型相關的數學知識儲備,學生的生活體驗也足以理解種群數量變化。所以,這堂課的學習,學生自己將種群數量變化的生物學問題歸結成為數學問題,進而嘗試應用建模成果去解決身邊的問題。

  二、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我對課標的理解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了教學目標,解釋種群的數量變動。

  知識目標:嘗試建立數學模型,解釋種群的數量變動。

  能力目標:能夠正確使用顯微鏡,血球計數器對酵母計數;嘗試利用數學模型解釋當地的環境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注人類活動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重點和難點:

  重點:嘗試建構種群增長的數學模型,並據此解釋種群數量的變化。

  難點:建構種群增長的數學模型。

  三、教學過程分析

  (一)教法與學法

  教法: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了“三疑三探”的授課模式來完成所定的三維目標,同時採用多媒體教學為輔的手段。充分調動學生以自主學習為主,培養學生交流,合作能力,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法:自學、合作、探究

  (二)教學過程

  設疑自探:

  首先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在課前以預習題案為依據進行預習,總結自探提綱,教師歸納、總結自探提綱,並給有貢獻的小組加分並鼓勵,此節歸納自探提綱4點:

  1、說明建構種群增長模型的方法,及其步驟?

  2、種群的數量是怎樣變化的?

  3、什麼是環境容納量?

  4、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有哪些?

  解疑合探:

  在完成設疑自探的基礎上,各小組學生圍繞自探提綱,進行解疑合探,在學科組長的安排下有序盡心,對難點進行探討整理,達成共識並進行展示,展示結束後,按分工逐題進行評價,教師強調補充,歸納,教師利用評分榜計分,尤其對提出不同見解的其他學生要雙倍加分。經過此過程基本完成教材中主幹知識(完成“J”、“S”型曲線及相關知識)

  質疑再探:

  給予學生反思時間。啟發學生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我採用了學生直接質疑,全班學生爭相解答,對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直接解答,或引導學生課下帶著興趣探究。

  運用拓展:

  為了檢驗教學效果,鞏固知識,我結合本節重點、難點和易混點等知識內容出示背景材料引導學生遍題,在此環節中對及時編題,搶答者加分鼓勵。

  四、全課總結:

  學科組長對此節課進行評價,評價出本節課的展示之星,評價之星,質疑之星及諾貝爾小組。

  五、教學反思

  “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盡最大努力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更好的完成知識遷移,在教學過程中一定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