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說課稿(精選7篇)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說課稿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說課稿(精選7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部編版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說課稿(精選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人教版新課標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三單元第十二課《聽聽,秋的聲音》。

  2.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首現代詩,是略讀課文。作者抓住秋天裡大自然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讚美了秋天。

  拿到教材後,老師把握編輯意圖,加強整合的意識,落實教材要求。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從秋天所特有的聲音中,體味秋天獨特的風情。詩歌語言精練優美,富有韻味。

  3.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本課的設計讓學生在聽中想象,說中積累,讀中感悟,寫中運用。力求在各項實踐活動中,學生語文能力得到整體提高。

  根據本單元的訓練專案,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和教材重點,在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從課文的思想內容出發,依據本單元的重點訓練專案,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4.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

  3).仿照詩歌的形式,續寫詩文。

  教學重點是:從秋天的音響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

  教學難點是: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意,仿照詩歌的形式,說一說,寫一寫。

  二、說學情

  秋天,對廣東的孩子來說是不太明顯的,所以就要激發學生受及相關資料的積極性。三年級的孩子有豐富的想象能力,所以,讓學生在在合作中探究,在想像中創新,在朗讀中悟情,在感悟中積累,關注動態生成的課堂,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就成了這堂課的設計依據。學生初次接觸現代詩,教學的重點和關鍵都落在了朗讀上,要樹立“朗讀第一位”的教學觀,老師的精彩範讀往往可以促進學生朗讀慾望的產生,形成學習的動力。生本班的孩子,認知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是比較強的,比較喜歡閱讀,喜歡講自己的所思、所得與大家交流、分享,所以,這節課他們應該會給我們一個驚喜。

  三、說教法

  (一)、情境創設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透過網路技術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朗讀感悟法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陶冶情操。《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文文字優美,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因此,在教學中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再透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

  (三)、合作學習法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教學時把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機結合起來,變傳統的師生單向交流為師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增大了課堂資訊量,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增強合作意識,並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力口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四)、自主探究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在讓學生上網瀏覽、自由研讀、蒐集資訊、摘錄彙報等環節無不滲透著自主探究這種教法、學法。

  (五)、“直觀教學”法

  透過投影、錄音的配合使用,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四、說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學生可採用“說一說,讀一讀,寫一寫”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說”自己所收集的資料,自己所感受的秋天。“讀”文中的重點詞句。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習詩歌的很好方式。在對詩歌的音節美的感受中,詩歌的內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體驗。所以教學時,可以採用範讀、賽讀等多種方式,加強朗讀的訓練和指導。“寫”透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在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能力,陶冶情操。

  五、說教學過程

  一、展示資料(創設秋天的情境)

  老師展示課件,學生看圖說課前收集的與秋天相關的詞、句、古詩或文章。

  (這樣是講課外所得引入課堂,使課內、外相結合。)

  二、欣賞朗讀,感受詩情。

  1、學生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的認讀(做遊戲)

  3、老師範讀(配樂、課件展示)

  4、小組內自讀

  5、感知內容:師:你在詩中聽到了哪些聲音?

  生:落葉、昆蟲、大雁、秋風的聲音。

  6.選讀。

  [教學略讀課文時,應著重讓學生運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自讀自悟。]

  師:找出你喜歡的聲音,多讀幾遍,想想你為什麼喜歡?

  師:把最喜歡的部分,和同桌一起欣賞。

  學生互相交流感受。

  師:用欣賞性的語氣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認真邊聽邊想:他讀得怎麼樣?

  指名讀後組織其他學生自由評議。

  7、想像說話

  出示秋景圖片及句子:

  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話音,黃葉說:“_______”

  學生各抒己見,根據自己的想象的內容填空,然後表演。(提示學生注意表情和動作)

  [朗讀和想象表演可以結合在一起進行,學生喜歡哪段就讀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讀,也可以用想象表演來促讀。]

  8、美讀。

  過渡:(配樂,深情地)在這美麗的秋天裡,落葉離開了樹媽媽的.懷抱,小蟋蟀唱起了離別歌,大雁飛往南方過冬去了。稻田裡一片金黃,稻子壓彎了腰,高粱漲紅了臉……

  秋天的一切是多麼美好啊,讓我們把這美好的一切讀出來吧!

  老師播放音樂,學生配音試讀。

  師:誰有自信能讀出秋天的美好。

  指名朗讀,學生大膽展示。

  師: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秋的美好吧!

  全班配樂朗讀

  9、[透過多種形式的讀,學生在讀中思,讀中議、讀中練、讀中悟,讀中品,讀中評;在讀中領悟到詞句表達的精妙,體會到詩中濃濃的秋情,想象到秋天景象的美好;在讀中學會了自主、合作、探究。

  三、感受秋天

  聽聽,走進秋,走進這遼闊的音樂廳,你好好地去感受秋天

  (學生髮散說,師引導到詩歌的形式,為寫打下基礎。用

  聽聽,秋的聲音……

  看看,秋的美景……

  聞聞,秋的味道……

  這樣方式來說。)

  四、四人小組合作,寫詩,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組合作寫的詩,有感情地朗讀給同學聽,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來。(引導孩子用心去觀察秋天、感受秋天。現學現用,在閱讀感悟文字中學習它的表達方式。)

  板書:

  12聽聽,秋的聲音

  聽聽,秋的聲音……

  看看,秋的色彩……

  聞聞,秋的味道……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說課稿2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聽聽,秋的聲音》一課。現在分四個版塊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聽聽,秋的聲音》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三單元的一首現代詩,是略讀課文。作者抓住秋天裡大自然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讚美了秋天。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從秋天所特有的聲音中,體味秋天獨特的風情。詩歌語言精練優美,富有韻味。學生初步接觸詩歌,主要目的是透過學生的學習,使他們走進詩的世界,感受詩的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根據《大綱》對小學三年級的教學目標,結合本課的教材特點,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實際,以及教學目標必須具有可操作性,易檢測的要求,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能和同學們交流讀後的體會。

  3.仿照詩歌內容,補寫幾句詩文。

  教學重點:

  邊讀邊想,從秋天的音響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能交流體會,學寫詩歌。

  教學難點:

  學寫詩歌

  教學時間: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各種聲響(如風聲、雨聲、落葉聲、蛐蛐聲等)的錄音帶。

  2.配套的課文朗讀磁帶。

  3.旋律優美的輕音樂磁帶。

  二、說教法和學法:

  在本組教學中,同學們已經學過《風箏》、《秋天的雨》等文章,逐步感受了秋天的無窮樂趣。上課伊始,老師再次帶領學生欣賞了優美樂曲《秋之聲》,走入秋天的美好境界。爾後,老師提出一起去聽聽秋的聲音,大家更是興趣盎然。

  教法:本課的教案設計著力體現“以聽促講,以講促讀”的教學特色,注重教給學生學會讀懂詩歌的學習方法。透過靜聽各種聲音,調動學生說的慾望。

  學法:三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識字能力,但他們的思維仍以直觀、形象為主,永續性差,教學時要注意動靜搭配,有張有弛,要充分運用幻燈、錄音等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三、說教序:

  (一)遊戲匯入,展開想象

  1.遊戲匯入:同學們,自然界中有許多美妙的聲音,你們想欣賞一下嗎?下面我們做一個聽錄音猜聲音的遊戲,請大家閉上眼睛靜靜地聽,然後說一說你聽到了哪些聲音。(播放聲響錄音帶)

  2.展開想象:聽著這些美妙的聲音,你腦海裡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再次播放聲響錄音帶,引導學生想象並交流。

  3.有一位詩人在秋天裡聽到許多美妙的聲音,就寫下了這麼一首詩,你們想聽聽嗎?

  (揭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配樂範讀課文。

  2.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3.指名學生讀,喜歡讀哪一節就讀哪一節。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三)品讀想象,體會交流

  1.品讀第1—3節,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節,邊讀邊展開想象: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讓學生從看到的、聽到的這些方面來想象)。

  2.指名學生進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畫面描述得美一點。

  3.學生評議並補充畫面,把畫面說生動、說形象。

  4.帶著這種美好的感情朗讀自己喜歡的一節。

  5.加動作讀自己喜歡的一節。

  (四)仿寫詩歌,積澱語言

  1.教師有感情地配樂誦讀第4—5節。

  2.讀後引述:聽聽,秋的聲音還有許多許多,讓我們一起走近每一片葉,每一朵花……去聽聽他們的聲音,並仿照課文第1、2節或第3節的樣子,也來作一段詩,好嗎?

  3.播放聲響錄音帶,說一說你聽到哪種聲音最美。

  4.學生自由作詩,在小組交流,幾個小夥伴可以合作一首詩。

  5.選派代表誦讀,給學生配上音樂。

  (五)品讀體會,昇華情感

  1.指名誦讀最後一節。

  2.交流:從這一節你感受到了什麼?

  3.帶著這種情感齊讀最後一節。

  (六)誦讀回味,表現情感

  1.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可以一個人誦讀,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誦讀。可以邊誦讀邊加上動作。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合作誦讀自己編的詩。

  (七)作業:自編一首詩。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設計是文章的脈絡,它清晰地展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課文的精華。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說課稿3

  一、背景分析

  《聽聽,秋的聲音》是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7課的課文,是一首現代詩,也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以大自然中秋的聲音為視角,透過充滿童趣、富有想象的詩歌語言,讚美了美好的秋天。全文分“言傳的聲音”“意會的聲音”兩部分來描寫。黃葉、蟋蟀、大雁、田野是大自然中發出聲音的物象,道別、告別、叮嚀、歌吟是發出聲音的內容,都傳遞著對秋的情感,聲音是表達這些情感的媒介、手段。當充分感受對秋的這份獨特的情感時,一切盡在不言中,意會的聲音便在“每一片葉子裡”,“每一朵小花上”,“每一滴汗水裡”,“每一顆綻開的穀粒裡”,在每一個學生的心中迴響。

  本課是一首詩歌,又是一篇略讀課文,因為面對的是三年級的學生,因此,我在教學時沒有講對內容的理解與評析,而是體現詩歌特點,幫助學生想象畫面,讀出詩歌的童趣,讀出詩歌的韻味。基於此,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以想象為手段,將學生帶入秋的世界感受秋的美好,激發學生對秋天的讚美、不捨之情。

  2.模仿詩歌,提供句式,透過聲音的形式,來表達對秋天的獨特的情感。

  其中,模仿詩歌形式,提供句式,透過聲音的形式來表達對秋天的獨特的情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

  二、教法、學法

  本文的核心是作者對秋的情感,表現形式是大自然中秋的聲音。本文有時一篇現代詩歌,因此我採用“想象畫面,朗讀課文”的教學形式,透過“創設情境,走進秋天——朗讀想象,尋找秋天——模仿寫話,分享秋天”三個教學板塊,帶領學生走進文字,在走出文字,層層遞進。圍繞“聽(想象)——讀(想象)——說(想象)——寫(想象)”這一語文基本技能的培養展開教學,將想象貫穿整堂課,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又不失童趣。

  三、教學過程

  主要分了三個教學板塊:

  (一)創設情境,走進秋天

  1.遊戲匯入

  自然界中許多美妙的聲音,同學們,你們想欣賞一下嗎?下面請大家閉上眼睛靜靜地聽,然後說一說你聽到了哪些聲音。(播放四段聲音依次是:風吹樹林的聲音、風聲、蟋蟀的叫聲和雨聲。)

  2.展開想象

  同學們說得真好,聽到這些美妙的聲音,你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把你的想法說出來。

  3.匯入新課

  有一位詩人聽到這些美妙的秋天的聲音,就寫了這樣一首詩,你們想聽一聽嗎?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12課《聽聽,秋的聲音》。

  設計意圖:透過聽不同的聲音,可以激起學生的興趣,也可以使學生對於聲音有個更具體的瞭解,從而對聽聽秋天的聲音課文有大致的印象。

  (二)朗讀想象,尋找秋天

  1.老師配音示範朗讀,讀完讓學生學著老師的樣子讀讀課文,並出示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課文中具體寫了幾種秋天裡的聲音。讀完之後引導學生歸納四種秋天的聲音(黃葉道別、蟋蟀告別、大雁叮嚀、田野歌吟)。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讀中尋找秋的聲音,既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還鍛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讀中感受秋的聲音,感受秋的美好,激起學生對秋天的喜愛。

  2.品讀想象,體會交流

  品讀各小節,交流各自腦海中的畫面以及各種聲音都在訴說著什麼。(三)模仿寫話,分享秋天

  要求學生先讀後寫,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課文的語言與大自然的聲音交相輝映,必能引起學生豐富的想象;學生的想象都帶著自己的獨特感受,這種感受是老師指導學生朗讀的鑰匙。每一位同學的想象不同,感受就不同,表達能力不同,效果就不同。

  (四)課堂小結

  在學生的朗讀中結束課文,使學生再次感受秋天你的美好。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說課稿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邊讀邊想象,從秋天獨有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麗。

  3、仿照詩歌的形式,自己寫幾句詩文。

  【過程與方法】

  1、透過老師範讀、學生自由讀、互讀等形式加強朗讀的訓練指導,讀出秋天美的感情。

  2、結合多媒體教學的畫面顯示,形象感知,體會秋韻。

  3、制導學生細心觀察,大膽想象,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試著寫詩文,互相交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品味詩歌,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感知和對美的欣賞能力,在續寫詩文中獲得創作的快樂。

  【教學的重點】

  1、品味詩歌語言的精練優美,並試著編寫幾局詩文。

  2、從秋天的音響中,勾畫秋天美好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中濃濃的秋情。

  【課前準備】

  教學課件,課前佈置學生觀察秋天來了四周的變化和留意你聽到的是什麼聲音。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秋天來了,誰觀察過我們西樵四周的環境有什麼變化?(指名說)對,秋天不僅有豐富的色彩,還有美妙的聲音,不信,讓我們來做一個遊戲,走進聲音的世界,靜靜地聽,然後說說你聽到了什麼意思?看誰的耳朵最靈。

  (課件播出幾種聲音,生猜)

  2、再次聽聲音,想象一下是怎樣一幅情景。(指名說)

  3、課件播放畫面。

  4、你還想聽聽更多有關秋的聲音嗎?一位偉大的詩人,他把美妙的聲音編成了一首詩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5、指名讀課題,問:你為什麼要這樣讀?

  二、初讀課文,幫助正音

  1、讀略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說說略讀提示中教我們怎樣學習詩歌。(指名)

  2、自由朗讀詩歌,畫出生字詞,多讀幾遍。

  3、師檢查生的識字情況:

  ⑴自由練習;

  ⑵小老師教讀;

  ⑶指名讀;

  ⑷會讀的站起來讀。

  4、找6人讀詩歌,每人讀一節,幫助正音。

  三、再讀課文,瞭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思:想想讀中你聽到什麼聲音?(板:黃葉、蟋蟀、大雁、秋風)

  2、把喜歡的聲音的那一節自由多讀幾遍。

  3、生把喜歡的那節指名讀,生評,說說該怎樣讀?為什麼要這樣讀?(多種形式讀:師範讀、男女讀、小組讀、願意的站起來讀)

  4、聽了他的朗讀,你彷彿看到什麼?

  5、學了這幾節,你體會到什麼,有什麼感受?

  6、把三節美美地讀一讀。

  7、聽聽,走近秋,走進這遼闊的音樂廳,你好好地聽秋的聲音、你還能聽到哪些聲音?(指名說)

  8、秋的聲音,在……(引生讀第5節)

  9、仿詩歌,自編詩歌。

  10、導讀第6節,你感受到什麼?我們應該怎樣讀這一節?(齊讀)

  四、總結,並佈置作業

  秋天,從遠處匆匆地來,向遠處匆匆地走,回去就讓我們把這美妙的秋的聲音讀給家長聽,也把自己編的這收詩歌寫下來,好把秋記在心中。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說課稿5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能和同學們交流讀後的體會。

  3、仿照詩歌內容,補寫幾句詩文。

  【課前準備】

  1、各種聲響(如風聲、雨聲、落葉聲、蛐蛐聲等)的錄音帶。

  2、配套的課文朗讀磁帶。

  3、旋律優美的輕音樂磁帶。

  【教學設計】

  一、遊戲匯入,展開想象

  1、遊戲匯入:自然界中有許多美妙的聲音,同學們,你們想欣賞一下嗎?下面我們做一個聽錄音猜聲音的遊戲,請大家閉上眼睛靜靜地聽,然後說一說你聽到了哪些聲音。(播放聲響錄音帶)

  2、展開想象:聽著這些美妙的聲音,你腦海裡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再次播放聲響錄音帶,引導學生想象並交流。

  3、有一位詩人在秋天裡聽到許多美妙的聲音,就寫下了這麼一首詩,你們想聽聽嗎?(揭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配樂範讀課文。

  2、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3、指名學生讀,喜歡讀哪一節就讀哪一節。營造樂讀氛圍,激勵學生多人次朗讀,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三、品讀想象,體會交流

  1、品讀第1~3節,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節,邊讀邊展開想象: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讓學生從看到的、聽到的這些方面來想象)。

  2、指名學生進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畫面描述得美一點。

  3、學生評議並補充畫面,把畫面說生動、說形象。

  4、帶著這種美好的感情朗讀自己喜歡的一節。

  四、仿寫詩歌,積澱語言

  1、教師有感情地配樂誦讀第4~5節。

  2、讀後引述:聽聽,秋的聲音還有許多許多,讓我們一起走近每一片葉,每一朵花……去聽聽他們的聲音,並仿照課文第1、2節或第3節的樣子,也來作一段詩,好嗎?

  3、播放聲響錄音帶,說一說你聽到哪種聲音最美。

  4、學生自由作詩,在小組交流,幾個小夥伴可以合作一首詩。

  5、選派代表誦讀,給學生配上音樂。

  五、品讀體會,昇華情感

  1、指名誦讀最後一節。

  2、交流:從這一節感受到了什麼?

  3、帶著這種情感齊讀最後一節。

  六、誦讀回味,表現情感

  1、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可以一個人誦讀,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誦讀。可以邊誦讀邊加上動作。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合作誦讀自己編的詩。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說課稿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能夠運用聯絡生活實際、課文內容以及對比辨析、近義互解等方法理解文中“道別、叮嚀、歌韻、歌吟”等詞語的意思。

  3.瞭解課文中描述的秋天的聲音,邊讀邊想象,感受秋天的聲韻美、景色美,激發熱愛秋天的情感。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邊讀邊想象,感受秋天的特色,表達對秋天的喜愛。

  教學難點:

  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詩歌中的新詞,邊讀邊想象,感受秋天的美。

  教法:情境誦讀法、遷移引導法。

  學法:對比練習法、閱讀想象法。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自讀課文

  課時安排: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綿綿幾場雨下過,我們已經走進了秋天。有人說,秋天是個值得全身心去感受的季節。你是用什麼方式去感受秋天的?

  (指名學生髮言,從視覺、聽覺、感覺等不同角度去了解秋天。)

  是啊,有人喜歡看秋天,看它的五彩斑斕。今天,讓我們來聽秋天,聽秋的聲音。

  (板書課題)

  誰來讀讀?(指導朗讀,讀出停頓,讀出靜心,讀出陶醉,讀出號召。)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首詩,讀好它就是最美的語文課。

  二、學習新課:

  1.自己讀一讀,注意帶拼音的生字,做到正確、流利。

  2.同桌互讀,每人一節,檢查是否做到了正確、流利。

  3.檢測朗讀:

  (1)指名分節朗讀。

  (2)詞語認讀檢測。

  4.分節朗讀,讀出節奏:

  出示第一、二節:

  老師也想來讀,請你仔細聽,這樣讀好嗎?

  (老師範讀第一節,學生點評,指導學生讀好象聲詞,讀出秋天的幽靜。學生練讀第二節。)

  知道老師為什麼把這兩節放在一起讀嗎?

  (引導學生髮現詩節語句結構的相似性,第一節寫秋風吹樹葉,第二節寫蟋蟀鳴叫。)

  當你找到了規律,就可以把它讀得很好。現在請你在詩中找一找,還有類似的語句嗎?

  (引導學生髮現第三節、第五節、第六節中的近似語句,指導讀出節奏和情感。)

  (1)一排排大雁追上白雲,撒下一陣暖暖的叮嚀;

  一陣陣秋風掠過田野,送來一片豐收的歌吟。

  (指導讀好“暖暖的叮嚀”“掠過”“歌吟”。)

  (2)秋的聲音,在每一片葉子裡,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裡,在每一顆飽滿的穀粒裡。

  (指導讀出排比句的起伏變化。)

  (3)聽聽,秋的聲音,從遠方匆匆地來,向遠方匆匆地去。

  聽聽,我們去聽秋的聲音。

  (指導讀好“遠方”“匆匆”。)

  還有一節,誰能來試著讀讀?其他同學聽聽他是怎麼讀的。

  再出示:聽聽,走進秋,走進這遼闊透明的音樂廳,你好好好地去聽——秋的聲音。

  5.想象朗讀,讀出趣味:

  聽著大家的朗讀,我彷彿也走進了作者眼中的秋天裡。

  (1)出示第一、二節:老師讀,學生閉上眼睛聽聽,你能看到那幅畫嗎?

  (引導學生想象秋風吹黃葉、蟋蟀擦翅的場景,補充語言訓練:黃葉會說什麼?蟋蟀會唱什麼?)

  (2)我們把詩歌變成了圖畫,你能把圖畫變成詩歌嗎?

  (出示秋雨圖和詩歌架構,讓學生嘗試填空式表達。)

  (3)出示第三小節,你聽到了什麼聲音?你能用這樣的句子再來說說嗎?

  (嘗試用不同的句式表達聽到的雨聲。)

  (4)試著自己讀讀,還能讀出一幅怎樣的畫面來?和同桌說一說。

  (5)組織全班交流,讓秋天的美麗個性化呈現。

  6.一詠三嘆,讀好結尾:

  出示:聽聽,秋的聲音,從遠方匆匆地來,向遠方匆匆地去。

  聽聽,我們去聽秋的聲音。

  (聲音漸小,秋去秋來。)

  三、小結:

  聽聽,秋的聲音——看看,秋的風景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聽聽秋的聲音說課稿7

  本課是一首現代詩,是略讀課文。作者抓住秋天裡大自然的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讚美了秋天。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從秋天所特有的聲音中,體味秋天獨特的風情。詩歌語言精練優美,富有韻味。

  透過對前幾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已瞭解了秋天裡人們對家鄉、對友人的懷念,孩子在秋天感受到的美,秋天裡具體的景物,這些都為他們理解這首現代詩打下了基礎,雖然詩歌語言精練,跳躍性強,但是相信理解起來並不難,不過學生對秋天聲音的直觀感受不強,還需要老師的引導。

  課前安排學生蒐集各種與秋天有關的聲音,如風聲、雨聲、落葉聲、蛐蛐聲等。老師準備一些與秋聲有關的錄音帶,適合作課文朗誦背景的音樂以及相關課件。教學時,應著重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領悟到詞句表達的精妙,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知識與技能

  1、會認9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展開想象,從大自然的各種聲音中體會秋天的活力。

  3、能自主運用學過的方法理解“叮嚀”“歌吟”等詞語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能和同學交流讀後的體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重點

  1、會認9個生字。

  2、從大自然的各種聲音中體會秋天的活力。

  難點

  能自主運用學過的方法理解“叮嚀”“歌吟”等詞語的意思。

  教師:準備課文朗讀磁帶及各種聲響(如風聲、雨聲、落葉聲)的錄音帶,旋律優美的輕音樂磁帶,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

  1課時

  一、享受音樂,展開想象

  1、秋天不僅有豐富的色彩,還有美妙的聲音,請大家閉上眼睛,聽音樂,邊聽邊想象畫面。

  2、小組內交流感受: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指名說)

  3、有一位詩人在秋天裡也聽到了許多美妙的聲音,並寫下了一首詩,你們想聽聽嗎?(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配樂,出示課件)教師範讀課文。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3、做遊戲,檢查生字的朗讀情況。

  4、小組內互讀,相互糾正。(教師巡視指導)

  5、感知內容:課文中寫了秋天的哪些聲音?(師相機板書:黃葉聲、蟋蟀聲、大雁聲、秋風聲。)

  三、自主學習,交流感悟

  1、小組合作學習第1~4節,完成自主學習卡。

  出示自主學習卡:

  內容

  閱讀思考:詩歌中寫了秋天的哪些聲音?你想象出什麼樣的畫面?

  聲音

  畫面

  第一小節

  第二小節

  第三小節

  第四小節

  2、交流彙報。

  (1)語言訓練:仿照第一句的形式將詩歌內容換個表達形式。

  ①秋的聲音,是黃葉道別的話音。

  ②秋的聲音,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秋的聲音,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秋的聲音,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象出了什麼樣的畫面?指名說,其他學生補充,相機理解“叮嚀”“歌吟”的意思。

  (3)指導朗讀:把喜歡的小節自由多讀幾遍。

  (4)分小組交流,你還聽到了秋天的哪些聲音?可選擇一種,仿照課文第1~4節的形式說一說。

  3、自主學習第5、6節。

  (1)自由讀這兩節,想一想這次你聽到了什麼聲音?(無聲的)

  (2)透過對這兩節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3)學生自由談理解體會。(師重點點撥: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表現了秋天裡大自然到處都有秋的聲音。而與前面不同的是,這裡是不能聽到的聲音。)

  (4)生把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互相評價。

  (5)學了這兩節詩,你的感受與學習前面4節時有什麼不同?(前面感覺秋天的聲音豐富,悅耳動聽,而此時覺得秋天又是靜謐的,讓人感到溫馨。)

  4、指名說說學了整首詩後你對秋天的感受。

  5、帶著這種感受自由朗讀詩歌。

  四、誦讀回味

  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可以一個人誦讀,也可以小組成員一起合作誦讀,邊誦讀邊加上動作。

  聽聽,秋的聲音

  本文是一首語言簡潔優美,富有韻味的現代詩,作者以獨特的視角描寫了秋天的景物,讚美了秋天。雖然詩中描寫的景物很普通,很常見,但由於視角獨特語言精練,再加上學生年齡、思維的限制必定有一些只可意會不能言傳的美蘊含其中,為此我藉助多媒體來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理解、感悟,課堂氛圍活躍,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