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初中語文《散步》說課稿模板(通用5篇)

初中語文《散步》說課稿

初中語文《散步》說課稿模板(通用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語文《散步》說課稿模板(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語文《散步》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文章寫的是:莫懷戚先生一家三代四口去散步,強壯的兒子背起年邁的母親,年輕的媽媽揹著胖胖的兒子,走在陽光下,走在田野上,走在春光裡。

  這幅溫馨親情圖,讓美國漢學家柯爾特先生大為讚賞:“敬老愛幼是中國文化的精髓!”

  莫先生這篇精美散文,也引領我們在親情、人性、生命的原野上作了一次愉悅而高尚的心靈散步……

  本文選取家庭幸福小事表達濃濃親情,以小見大地彰顯了尊老愛幼的美德,很好地落實了人文要求。

  “新課標”強調審美體驗,注重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散步》正符合青少年成長的需要。對於小學生來說,尚未確立正確的家庭倫理準則,有點自我中心,親情觀念比較淡薄,讀《散步》就是接受一次心靈洗禮,能喚醒生活的體驗、啟用塵封的記憶、開啟關閉的心智、放飛禁錮的情思,獲得對生命意義的認識。所以,教材地位不可忽視。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品味課文清新優美的語言。

  3、理解最後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透過本課的學習,感知文中蘊含的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培養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三、教學重、難點

  1、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感悟親情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2、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美。

  3、理解具有象徵意義的最後一句話。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1、新課程改革倡導從課堂走向社會,從課本走向生活,與社會家庭相溝通。因此本節課創設“親情互動”的情景,提供一個學生、家長互相傾訴的平臺。

  2、以活動為載體,透過搶答的形式,寓樂於教,達到學生願意學、樂中學的效果。

  (二)學法

  先讓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然後引導學生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探究主旨,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深入思索,反覆咀嚼,品味文章的語言美。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在學習時,我認為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激發情趣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絡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蒐集資料,瞭解作者

  莫懷戚:1951年出生,漢族。筆名周平安、章大明。當代作家。重慶作協副主席。1966年初中畢業,到四川內江插隊。1982年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現為重慶師範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新聞系副主任、教授。1980年開始文學創作。其中篇小說《詩禮人家》曾獲“四川文學”獎。著有《莫懷戚中短篇小說選》。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①檢查生字詞。②教師可配樂範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③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1、識記下列生字

  熬(áo)、嫩(nèn)芽、分歧(qí)、水波粼粼(lín)

  2、聽課文錄音、搶答下列問題

  故事發生的時間:初春

  故事中人物:我、我的妻子、我的母親、我的兒子

  故事的起因:一起到野外散步

  事情的經過:因為走大路、走小路發生分歧

  文章的主題:尊老愛幼

  ★研讀課文,探究主旨

  討論:

  (1)在散步中發生了什麼事?在解決分歧時,我的感覺是什麼?

  (2)分歧最終是怎樣解決的?

  (3)從散步這一小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這一家人怎樣的關係?

  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然後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課文中的四個人物:“我”、我的妻子、我的母親、我的兒子,你最喜歡誰?為什麼?

  ★語言賞析,美點尋蹤

  1、用你喜歡的方式朗讀,從文章中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精彩的地方。

  2、採用句式:“我喜歡的是......因為它美在(寫出了)......”談談你喜歡的理由。(八人小組合作探究,一名學生擔任組長做好記錄)

  精彩語句

  (1)寫景的句子

  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裡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

  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描寫:那裡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

  (2)傳情的句子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便去拿外套(寫母子二人的情態,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寫母子關係,母親明理,兒子孝順)

  (3)對稱的句式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請同學們以“母愛是---父愛是---”為內容,試用對稱句說話。

  例:母愛是讓你心煩卻又離不開的嘮叨,父愛是你做錯事情時嚴厲的訓斥。

  ★課文總結,感情昇華

  文章透過敘述一家三代人在田野散步的情形,描繪出一家人濃濃的親情。頌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突出了中年人在生活中的責任重大。

  附:板書設計

  《散步》莫懷戚

  情趣盎然“我”勸母親散步,全家一起散步

  走大路(我)尊老

  含義豐富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

  走小路(母親)愛幼

  言在意外“我”決定委屈兒子

  母親卻依從了兒子

  “我”和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

  ★課後作業——親情互動

  回家後,請同學們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把你的真實感受和父母的真實反映寫下來。

  初中語文《散步》說課稿2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散步》。

  對於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麼,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散步》選自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六課,本篇課文是一篇敘事類的散文,話題選取貼近生活的小事——散步,以小見大地引發了作者生命的感慨,抒發了一種交織在母子、父子、祖孫三代之間濃濃的親情。學生學習此文,能夠學會文中的關鍵字詞,感受語言美,並體會到濃濃的親情。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興趣,也有自己的閱讀和學習方法,但是他們的概括和歸納的能力較弱,具化形象思維佔主導,本文是一篇生活故事類的散文,以小見大的手法和豐富的人物形象是學生們理解的難點,因此,需要教師根據具體學情制定教學策略。

  三、說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識記文章中的關鍵字詞,品詞析句。

  2.透過朗誦法和小組討論的方式,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學習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

  3.體會濃濃的親情,懂得應該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哲理。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透過朗誦法和小組討論的方式,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學習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體會濃濃的親情,懂得應該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哲理。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於此,我將引導學生採用以下的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朗誦法;討論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好的匯入未成曲調先有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學生了解這節課所要學習的課題和內容,還要形成閱讀期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將透過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匯入新課:家是一個溫馨的詞彙,是溫暖的港灣,更是幸福的搖籃。他給了我們無盡的關懷和溫情。親情並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表現在生活中的點滴,比如:散步。大家有和家人散步的經歷嗎?你們有何感受呢?(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下面就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和家人散一散步。順勢引出課題——《散步》。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透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瞭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容,瞭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

  首先,根據課前預習,出聲誦讀課文,播放音訊,圈點勾畫出關鍵字詞。

  其次,再讀文章,談一談你對於文章主要內容的瞭解。

  明確:本文透過全家三輩四口人一次的散步經歷,以小見大地引發了作者生命的感慨,抒發了一種交織在母子、父子、祖孫三代之間濃濃的親情。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透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1.文中展現了一家四口人的人物形象,你最喜歡哪一位呢?說一下理由?

  明確:(1)喜歡文中的作者——有責任感,孝敬老人,懂得疼愛妻兒;

  (2)喜歡母親——雖然自己腿腳不靈便但寧願受累選擇了大路,說明她有愛,和藹;

  (3)喜歡文中孩子——聰明,可愛;

  (4)喜歡妻子——溫柔賢惠。無論選誰,這裡面都有著濃濃的親情。

  2.請你談談本文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

  明確:這篇散文頌揚了我國人民尊老愛幼、友愛意識、責任意識的傳統美德,但是文章只選取一個普通家庭的一次散步小事來寫,從小的角度入手,貌似很不起眼,但卻表現了一個重大的主題——責任與愛。這種小事情表現大主題的方法就是“以小見大”。

  3.透過作者為我們展現的散步,你悟出了什麼人生道理?

  明確:莫懷戚這篇散文裡的人文精神和民族傳統,不僅僅在於寫中年人的家庭責任,更是在寫整個民族程序中起到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精神。只要有親情在,只要有愛在,只要多盡一些責任,我們的生命就是幸福的,生活就是美好的。

  透過以上三個串聯的問題,層層遞進地引導學生解決了文章重難點,既學會了知識,掌握了能力還有了深刻的情感體會。

  (四)拓展延伸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我將這樣拓展延伸:安排學生思考:家庭生活中的許多小事,如過生日、家長會、購物、旅遊等,都體現了濃濃的親情,時常也會掀起一些浪花,湧起一些波瀾。請擷取生活中的一朵浪花,說說你感受到的至愛親情。明確: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實際感受,談談真實感受就可以了。

  (五)小結作業

  閱讀教學應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所以小結至關重要。師生共同總結本課重難點,教師提問學生對於本課的學習收穫。

  課後作業是課堂知識的鞏固和延伸,因此,我的作業設計為:學生在課下,認真觀察生活中體現親情的一件小事,把它記錄下來,上課與同學分享。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容的濃縮。透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體現這一點:

  初中語文《散步》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散步》。

  相傳,孔鯉跑到父親孔子的墳前說:“你子不如我子。”然後又在兒子孔汲面前說:“你父不如我父。”課件作為中間一代人孔鯉的沉重感與責任感。這與《散步》中的“我”不無相似之處。莫懷戚先生所寫的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散步》是義務教育課程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它不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時互敬互愛、融洽和睦的畫卷,更為我們譜寫了一曲尊老愛幼的頌歌。字裡行間流淌著沉澱在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摯愛親情,滲透著肩負重任的中年人對於生活的高度使命感。相信隨著作者一家人散步過後,我們每一位朋友都會陶然沉醉與家的溫馨和美之中,也會浸潤在血濃於水的暖暖親情裡,更會加倍珍惜我們生命歷程中的每一個落日和朝陽。《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散步》講述了一家祖孫三代四口人在春天的效野散步時發生的故事,透過這家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的生活畫面,表現了作者的家庭倫理理想:尊老愛幼,在凸顯一個“孝”字的同時,表達了中年人對家庭神聖的責任感、使命感。

  2、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此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①知識和能力目標:準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親情,體味濃重的情意。

  ②過程和方法目標:揣摩詞句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③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①品味文章的語言,體會濃濃的親情。

  ②透過朗讀體會文中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③培養尊老愛幼的美德。

  教學難點:

  ①理解“我對生活的使命感”。

  ②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所具有的象徵意義。

  二、學情分析

  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比較接近,學生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七年級的學生對文筆優美華麗的文章容易認同、喜歡,對文辭沖淡而意蘊深沉的文章卻缺乏深入理解、反覆品味的意識和能力,因此,本文的教學應著力引導學生品味文章樸實文字下豐富的意蘊,能夠透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自己的感悟。

  大多數七年級學生在家裡沐浴著長輩的關愛,他們知道這份愛卻體會不深刻,更少有學生能自覺的回報這份愛,所以,聯絡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品味文章字裡行間流淌的親情,感悟其中的“孝”字就更為重要。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以教師為主導,運用點撥法,引導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品味語言,運用課內外結合的方法,引進學生的生活體驗,實現“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同時,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教學情景,對教材進行拓展延伸,給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表達的慾望。

  2、學法:我選用朗讀法,將朗讀作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進入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反覆吟誦,最終用朗讀表達出自己對作品的感悟,對親情的感悟。

  四、說教學程式

  (一)欣賞音樂,匯入新課

  1、播放歌曲《讓愛住我家》

  2、導語

  家是愛的港灣,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滿溢親情的濃漿,縱然是一次極平常的散步,也能讓人體會溫馨的親情。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孫三代的相親相愛、和和美美

  【設計意圖:這樣匯入使學生在一個個“愛”的鏡頭中受到感染。】

  3、作者簡介

  莫懷戚:1951年出生,男,漢族。筆名周平安、章大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重慶人。1982年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現為重慶師範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1994年獲全國莊重文文學獎,散文《散步》和《家園落日》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示範朗讀。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文章內容。

  3、檢查生字詞:嫩芽;霎時;分歧;拆散;水波粼粼;熬過

  4、檢查閱讀效果:搶答以下問題。(課件出示)

  ①文中描寫了哪些人物?(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②文中散步是在什麼季節?(初春)④散步是在什麼地點?(田野)⑤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分歧)

  【設計意圖:初步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幫助學生簡單梳理、把握內容的要點,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為下面合作探究打好基礎。】

  (三)合作探究

  想一想:

  1、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分歧”呢?

  2、“我”作出了什麼樣的決定?最後按我的決定做了嗎?

  3、為什麼說“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4、從文中的字裡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探究,透過交流合作,教師適時啟發,最終讓學生挖掘出課文主旨、體會文章的人性美。】

  (四)品味語言

  找一找:找出課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並說說它們的作用。

  1、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

  2、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

  【設計意圖:設計這一環節是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拓展延伸

  議一議:

  晚飯後,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在你手中,你該怎麼辦?

  (六)課堂小調查

  課堂提問:

  1、你們的父母都記得你的生日嗎?

  2、你能準確地說出爸爸媽媽的生日嗎?

  3、你在爸媽生日時,為他們獻上過生日祝福嗎?

  (七)課堂小結

  學了這篇文章,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後讓我們一起欣賞歌曲《常回家看看》,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

  【設計意圖:音樂最能撞擊人們的心靈,設計此環節的目的透過感受自己從家中得到的溫暖和愛,使學生對親情的理解得到昇華。】

  (八)佈置作業

  看到別人一家人溫馨和諧、互敬互愛,想必我們感情之弦也有所觸動,有千言萬語想對親人訴說。請以“親情”為主題,寫一段50字以內的溫馨語句,寫在賀卡上送給你的親人,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五、說板書

  板書設計的原則是既要簡潔、形象、直觀,又要體現教學內容的要點,突出教學重點難點。

  初中語文《散步》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莫懷戚的《散步》,這篇課文出自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這一單元的主題是“人生體驗。”編者意在透過本單元的編寫讓學生了解文學家的崇高境界,學習他們磊落坦蕩的胸懷,從而倍加珍惜生命歷程中的每一個落日和朝陽。我也想透過本課的傳授,讓學生從文章中汲取心靈甘露,重新審視自己的親情體驗,也讓他們能夠在以後的生活中更加了解“情”的真諦所在。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定

  1、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人物形象美。這一學習目標是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及圍繞“人生體驗”這個主題確定的。

  2、鍛鍊發現美的眼力,學會欣賞美。這一目標的確立旨在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之美的感悟,對情感意境之美的神會。

  3、在薰陶感染中受到思想教育,這一目標是語文人文性的具體體現,是昇華學生情感價值觀的過程。

  教學重點:課文理解,美點尋蹤。理解課文和美點尋蹤是學生認知由淺入深的昇華,也是培養學生情感態度的一個寄託體,抓住了這個重點,學生就會覺得此課受益匪淺。

  教學難點:難點:理解“我”對生活的使命感。這一難點確

  立的依據是學生涉世不深,對人生體驗的還不夠深刻

  三、說教法

  在教師有效的指導下,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語言。教師可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擴大教學容量,並且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形象、直觀,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

  四、說學法

  葉聖陶說過:“教法的根本是學法,為此,我將用以下兩種方法來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1、朗讀法

  2、合作、探究、討論鑑賞。

  透過教師的讀、學生的自讀、品讀等方式把學生帶入文字境界,再透過合作探究、討論鑑賞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維,從而完滿完成本課任務。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運用鋼琴曲的優美旋律去撞擊學生心靈,營造一種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同時適時匯入,讓學生在美的愉悅感受中走進這篇哲而美的散文佳作。

  (二)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這個大的環節中又包含以下幾個小的環節

  1、教師配樂範讀這個設計沿襲導語而來,同時又是承接下邊各個環節。因為學生既在教師範讀中暢遊了思緒,又解決了一些疑難字詞。在這一環節結束,再設定問題,讓學生說出應重點掌握的字詞,這樣,在對佳作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又完成了基礎知識的掌握。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教師設定問題,解決問題。問題的設定是這樣的。

  課文中寫了那些人?要求用不同的表述來介紹。這個問題的設定正是學生深入課文後的不同感受體驗。

  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這個問題考察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情況。

  根據文中語句分析出誰是這個家庭真正的決策者?

  這個問題是讓學生更加深入研讀文章的一個環節,學生所找答案必然圍繞“我”如何解決散步分歧展開。這樣學生解決這個問題後,教師再點處這就是中年人的責任,本文所設難點不攻自破。一個完美的結局點染了尊老愛幼這個不置可否的主題。到此為止,學生已經感受到了是濃濃的愛撐起了家庭的一方晴空。從而鋪設了學生人生體驗的橋樑。教師順勢倒入下一環節。即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以小組為單位,談談發生在自家的充滿親情的平凡而感人的小事。學生會再此環節中暢所欲言,交流親情體驗,加深對文字的解讀,昇華自己的情感價值觀。

  第三個大的環節品讀課文美點尋蹤

  在這個環節中,將激趣----學法點撥------品讀------交流相融合,並且向學生出示了何謂美點尋蹤,這樣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對文章進行賞讀,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四個環節

  讓學生把這一節課的收穫談出來,老師給了一個提示例句,同學仿說,各抒己見,表達真情實感。

  第五個環節作業寫一篇日記,題目《記錄點滴真情》

  最後一個環節小結

  在總結過程中點撥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再把本課主題進一步拓展,讓學生珍愛自己的親人,珍愛自己的生命。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

  出示板書

  希望各位領導和老師多多批評和指正。

  初中語文《散步》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散步》一文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八年級第二學期第五單元的一篇散文。它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而神聚”地體現了一家人之間濃濃親情,唱出了一曲尊老愛幼的讚歌,讓人體驗到“生活之美”。

  二、目標分析:

  本單元課文的學習,要讓學生能夠整體把握內容,用心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人生的大問題。另外,在學習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習朗讀能力的培養。《課標》對第四學段的朗讀要求是:正確、流利、有感情。針對以上分析,我對本節課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學習優美語言。

  2、培養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情感。

  教學重點:

  1、學習優美語言。

  2、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情感。

  三、說教法

  1、啟發談話,以情動人。

  2、授之以漁,合作學習。

  3、交流對話,開放學習。

  4、連結生活,震撼心靈。

  5、媒體輔助,增色課堂。

  四、說教學程式: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設計瞭如下步驟:

  1、情境導課:這裡用多媒體放歌曲《我愛我家》,然後,我隨著音樂的節奏說出家庭生活中的細節。給學習奠定了學習本文的感情基調,同時,又使學生在課前自然地回想起自己家庭生活中的細節,這又為後面的教學鋪好了道路。

  2、學法指導: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本節課一開始,我便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閱讀(掃清文字障礙);理解(瞭解課文內容);品味(體會精彩語言);延伸(談談你的感悟)。]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的放矢。

  3、朗讀指導:我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後談談自己認為怎樣才能把這篇文章讀好,學生回答出最基本的之後,我接著提醒學生一些朗讀的技巧。然後由學生自由表演讀。

  4、交流對話,瞭解內容,在學生前面閱讀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進行談話,讓學生說出課文內容,並將用媒體展示。

  5、合作探究,品體語言美: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進行美點大尋蹤,找出自己認為好的名子並進行分析,在合作與品味中挖掘尊老的內涵。

  6、連結生活,接受靈魂的洗禮。

  散步之美就在於以小見大,以家庭生活的細節反映出尊老愛幼的社會美德。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接受靈魂的洗禮。所以,課到這裡,教師又一次的和學生進行談話,使學生回想自己的家庭生活細節,從而達到情感的共鳴。

  五、說板書設計與作業佈置:

  1、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與其說是知識教授課,不如說是學習方法的傳授課,故在板書設計上首先是學習方法,接著是課文內容的分析,我將本文的主要人物概括為幼小的生命、成熟的生命、衰老的生命並用箭頭表示出他們之間的關係,最後對本文的思想感情進行了歸納。

  2、作業佈置

  本節課的作業分三類:

  1、口頭作業:求學生進一步朗讀本文,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2、書面作業:是對學生本節課所學新知(對稱句的特點及作用)的加強與鞏固。

  3、實踐作業:學了本節課,尊老愛幼不能只停在口頭上,因此,我設計了實踐作業,看公益廣告“媽媽洗腳”並給自己的親人洗一腳寫出自己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