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15篇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美術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1

  一.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中國民間玩具》一課屬於“欣賞評述”的學習領域。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物件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對玩具總是有著濃厚的興趣、很深的感情。

  中國民間玩具源遠流長,分佈地域廣闊,花色品種繁多,製作材料龐雜,功能多樣。由於它是各民族、各地區之間相互借鑑與傳承的共性藝術,並與民生民俗共存,因而具有穩定的傳統式樣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各種玩具充斥市場的今天,更應讓孩子們瞭解和接觸中國民間藝術,激發孩子們對民間藝術的興趣,提高孩子們的藝術鑑賞力和民族自豪感。

  2、教學目標:

  結合小學一年級兒童的學齡特點,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課件)

  認知目標:初步欣賞和接觸一些民間玩具,重點了解民間玩具布老虎的造型和材質、色彩特徵。

  能力目標: 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布老虎的創作表現。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中國民間美術的興趣和熱愛祖國民間藝術、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難點: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課件)

  教學重點是:透過欣賞中國民間玩具,感受中國民間玩具的藝術美,在民間玩具布老虎的製作活動中感受美術創作活動的快樂。

  教學難點是:如何利用已學的知識,用紙和廢舊材料仿製布老虎。

  二. 說教法學法

  1、教法:

  新的課程標準提倡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倡學生自主的學習方法。本課內容豐富、新奇,如果方法得當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此,在教學設計時我做了以下三點思考和嘗試:

  (1)、課的形式,一般的欣賞課都以看、析為主,較為枯燥,不符合低年級孩子的特點,而本課我們研究的又是玩具,既然是玩具就要讓他們玩起來,所以我選擇用“玩”做為主線貫穿本課,以玩開始在玩中結束,讓孩子們在玩中樂,在玩中看,在玩中賞,在玩中學,在玩中做……讓他們既能感受到傳統的民間藝術獨特魅力,又不覺得遠離自己的遊戲生活。

  (2)、民間玩具種類繁多,選擇一個怎樣的切入點去分析呢,再三思考後我選擇了布老虎。老虎是孩子們熟悉的動物,而布老虎極具裝飾性的色彩也和兒童繪畫用色單純、鮮明、強烈的內在特製相通,極易引起兒童的認同感。

  (3)、欣賞探究的主要方法是分析,而分析的最好方法就是參與,本課設計中我利用了“異質同構”的藝術觀點,讓孩子利用紙和廢舊材料參與制作布老虎,發展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加深他們對布老虎的感性認識。

  2、學法:

  針對小學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他們學習的主要方式不是坐而靜聽,而是在特定的學習情境中透過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去了解、探究、掌握。

  透過在教室內佈置各種民間玩具,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各類民間玩具,並有計劃的引導學生操作玩耍各種民間玩具,創設良好的認知情景,逐漸引領學生步入民間藝術的殿堂,讓他們始終在快樂的遊戲中感受民間玩具的無窮魅力。隨著遊戲的深入,同學們的熱情又轉向玩具的製作上,這時教師與學生共同利用廢舊材料,引導、支援他們大膽創作,設計出不同的布老虎玩具。對低年級學生而言,動作就是思維,他們在動作中學習。如果缺少了動手的機會,就不可能有真正有效的學習,這是現代兒童心理發展理論所明示的。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始終注意自己是引導者、支持者的身份,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同學們保持著很高的熱情與興趣,大大激發了孩子們創作慾望和成就感,真正感受到民間藝術的魅力。

  3、教學準備:

  學生:

  1、瞭解長輩們的玩具,蒐集民間玩具實物。

  2、用於創作表現的美術材料和工具。

  教師:

  1.有關民間玩具的圖片、實物。

  2.課件《中國民間玩具》。

  3.範圖,影印各種造型的虎頭圖片若干。

  三.教學過程(課件)

  為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一)情景匯入:

  1、 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室裡放置一些容易找到的民間玩具,我在教學一開始,讓學生挑選一個玩一玩。

  2、請學生邊玩邊介紹,你最喜歡的玩具特徵。

  3、這些土玩具和你的那些遙控玩具電動玩具有什麼不一樣?發現民間玩具的材質豐富,鄉土氣息濃郁的特點。

  4、這些玩具是你的爸爸媽媽甚至爺爺奶奶小時侯玩的玩具,他們小的時候生活條件沒有現在好,買不起也買不到這些高科技的玩具,所以人們便用自然界中各種材料製作各式各樣的土製玩具。這些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就是民間玩具。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本環節就是讓學生在愉快的遊戲中,從玩“土玩具”開始進入本課的教學情景。心理學家認為,積極的情緒對認知具有動力功能。愉快時感知比較敏銳,記憶比較牢固,思維比較活躍。這就要求美術教師必須十分重視創設良好的審美氛圍。】

  (二) 主題漫談:

  介紹:我國的民間玩具歷史非常悠久,早在50萬年前的原始社會,就已經有了具有玩具功能的實物,過去人們稱之為“耍貨”、“玩藝兒”。

  你看,那些生活在田間地頭的人們,勞動之餘, 興致所至,信手拈來幾根麥秸,可編織出一隻形象逼真的螳螂;一根針,幾根線,一小塊布可以縫製成令人愛不釋手的布老虎;一塊一錢不值的冰涼的泥巴,可以很快地捏成一個栩栩如生的娃娃;一團面、一塊糖稀可以做出神態各異的人物和動物。一件件淳厚、樸實的藝術品,透過他們靈巧的雙手創造出來, 那可真是妙不可言。(邊介紹邊欣賞各種民間玩具的圖片)。

  【設計意圖::本環節教師富有情感的解說詞引導學生從圖片中感受中國民間玩具的博大精深。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下所獲得的感受是全面的,其深刻程度也是傳統教學所不及的。當悠揚的民樂音樂和欣賞畫面同時出現,聽覺和視覺的共同衝擊,同學們的感受更加直觀,情感得到了昇華。】

  (三)重點探究:

  1、剛才我們看到的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間玩具。在我們的桌子上也有一些這樣的民間玩具,拿起來看看!

  這些玩具是用什麼材料製作而成的?讓學生自己在觀察中自主將民間玩具從材料上進行分類(泥、布、竹木、紙、金屬、食品、陶瓷和綜合玩具)

  (出示投影附一:民間玩具的分類。)

  2、下面我們重點研究一下,在民間流傳極廣,深受人們喜愛的——布老虎。(板書—布老虎)

  (1)這些布老虎造型很特別吧!那麼它跟我們平時見到的真實的的老虎有什麼區別呢?教師出示兩幅虎頭圖片,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布老虎的造型特點:簡潔、誇張

  (2)再出示塗好顏色的布老虎,讓學正感受到它的用色特點:色彩豔麗。

  其實,這些可愛的布老虎大都是那些農村的老奶奶坐在自家的炕頭上縫製出來的,他們大多數從來就沒有看過真實的老虎,也不知道真的老虎究竟長什麼樣,就憑著自己的想象大膽的創造出來的。

  3、看,她們的創造多奇妙、多美麗啊!你喜歡哪一隻,請學生上臺操作點選放大播布老虎的圖片,並加以評述。

  4、你們講得真好,真聰明,相信你們也一定能創造出各式各樣的布老虎,那就讓我們來做一做布老虎。

  【設計意圖:本環節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只有學生主體主動積極參與才能調動學生自身的創造潛能。欣賞活動必須依賴學生主體的直接參與,才能激發學生欣賞的情意、獲得深刻的體驗。教師過多、過細的講解,既不利於學生對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於學生欣賞能力的養成,所以本環節設計成了可互動的圖片播放,並請學生自己自己操作點選、自己分析講解,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效率。】

  (四)嘗試表現:

  1、選擇自己喜歡的虎頭,進行上色練習。(事先影印好不同造型的虎頭供學生選擇)注意:色彩要豔麗,對比要強烈。

  2、和老師一起做一隻立體的布老虎。

  看,老師這還有一個立體的。(出示老師製作的布老虎實物,吸引學生的注意。)你知道它是怎麼做出來的?是仿造布老虎的造型用紙和廢舊易拉罐製做的。

  【邊示範邊講解:】用大的紙做它的身體,先把紙橫著對摺,用剪刀在左右兩邊分別剪出兩條腿,線條要流暢。在剪開線內貼雙面膠從頭貼到尾對準粘在一拉罐上,再加上尾巴,尾巴可以折、可以卷……最後,剪下布老虎的頭並粘上。這樣一隻可愛的仿製布老虎就做好了,你們也趕緊動手吧!

  【設計意圖::本環節就利用了"異質同構"的藝術特點,讓孩子利用紙和廢舊材料參與制作布老虎,儘管佔用了一部分課堂時間,卻增加了教學的功效。簡易、樸質、便捷是大多數民間美術作品的特點,學生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有能力操作實踐的。在實踐過程中,實際上是加深學生理解,協助實現教學目的的。】

  (五) 展示遊戲(3分鐘)

  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玩一玩自己製作的布老虎。(在《兩隻老虎》的音樂中進行音樂遊戲。

  【設計意圖::讓學生品嚐到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積極參與成功後的喜悅,提升課堂氣氛。】

  (六)課後拓展

  1、其實布老虎除了可以供人玩耍還有其它的寓意呢?你知道嗎? ( 教師介紹:在民間傳統觀念中,布老虎是勇敢、強壯、健康的象徵,老虎能驅邪,能讓孩子們無災無病,健康成長。難怪大家這麼喜歡它呢!)

  2、看……人們還把它做成了鞋、包、枕頭……看老師也做了一些,有小鬧鐘、儲蓄罐,還可以做筆筒……

  【設計意圖::本課的最後環節,就是引導學生投入到更廣闊的視野中去發掘民間玩具布老虎的魅力。教育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此環節的設計也是將民間玩具進一步引入學生的日常生活。】

  四.板書設計:

  (課件) 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三部分:

  課題:中國民間玩具

  副課題: ——布老虎

  造型特點展示圖和用色特點展示區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一)課題傳遞的資訊

  1、螞蟻搬家是孩子們喜歡的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因此我認為,教學的過程就應該是師生一起愉快地、娓娓地述說她的過程。

  2、這個故事體現了螞蟻團結、協作的精神,寓意深刻。因此教學環節的設定應充分考慮德育的暗示作用,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學習活動的方式採用小組或集體合作為宜。

  (二)教材引發的思考

  1、本課是一節表現性繪畫課,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誇張地表現。

  2、學習螞蟻的造型表現方法是本課的一個知識點,其中包括螞蟻的外形、結構特徵及動態的表現。

  3、創設好情境,能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描繪出生動、有趣的螞蟻搬家的情景。

  4、教學評價側重於對學生美術活動表現的評價,如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認知水平、交流表達能力等。

  (三)教材的把握與處理

  1、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認識、瞭解螞蟻的外形特徵,運用繪畫形式進行創造表現。情意目標:樹立集體意識,培養學生相互友愛、團結協作的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2、教學重點本課的重點是指導學生開展“螞蟻搬家”的集體美術創作活動。教學透過組織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有關螞蟻搬家的活動來突出重點。

  3、教學難點本課的難點是啟發學生把想象的“螞蟻搬家”情景用繪畫語言大膽地表現出來。教學透過創設情境,組織遊戲表演進行螞蟻搬家的行為模擬,同時展開學習討論來實現難點的突破。

  二、本課教法與學法:

  (一)本課較多地透過教師的演示(比如錄影、動畫、音樂等),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比較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

  (二)談話與討論法結合。教師提出富於思考的問題,由學生展開討論,得出結論。

  (三)透過一些實踐、表演活動,如扮角色活動,讓學生以體驗、表現的學習方法進行合作交流。

  三、本課的教學設計本課的教學設計強調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營造寬鬆自由,熱烈緊湊的教學氛圍,可以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中去感受、去體驗。引導學生在掌握螞蟻的造型表現方法的基礎上,鼓勵他們大膽想象,誇張地表現螞蟻搬家的情景。本課從課題到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以及學習活動的方式等都考慮德育的暗示作用,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樹立集體意識,培養團結、友愛、協作的精神。全課透過觀察比較——討論指導——遊戲表現——賞評啟示四大教學環節實施教學。

  四、教學過程

  (1)觀察比較:瞭解螞蟻的外形與結構。

  教學的第一環節,首先用親切、簡短的師生交談,激發學生對動物世界的探究興趣。接著看螞蟻的錄影,使學生對螞蟻的形體特徵有所瞭解,在觀察的過程中讓學生說一說,然後畫一畫,描述、記錄螞蟻的長相。學生透過這些活動積累了對螞蟻的一點感性認識,進而利用形象直觀的CAI課件,與自己感受的“活螞蟻”進行對比,理性、科學地認識螞蟻的外形與結構,糾正一些錯誤的認識。

  (2)討論指導:學習螞蟻動態的表現。

  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學習討論,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透過師生有聲有色的範畫,指導學生學習螞蟻動態的表現。

  (3)遊戲表現:展開螞蟻搬家情節的大膽想象與表現。

  組織孩子們開展集體遊戲和表演活動,模擬螞蟻搬家的情景,同時引導他們大膽地想象與表現螞蟻搬家的情景,讓學生的'體驗有情趣,美術課堂生機勃勃。用集體合作的方式開展美術創作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感受相互合作的愉悅。

  4)賞評啟示:注重對學生美術活動表現的評價。

  賞評啟示環節由教師引導學生主要從合作是否融洽,想象、表現是否大膽等方面進行自評和互評,並透過集體欣賞的方式自由交流,引發思考,從螞蟻搬家的故事裡得到啟示與教育。

  五、本課主要的教學理念

  (一)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以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錄影、電影、動畫、遊戲、表演、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螞蟻形象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表現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在文化情境中學習美術

  透過動畫、音樂、表演等設定螞蟻搬家的情境,整個教學就象在講述一個動聽的童話故事,學生在一種愉悅的文化情境中學習美術。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3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湘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一年級下冊第十一課《綵球滾滾》。

  一、教學理念:

  1、樂學有路趣為徑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應營造一個“樂學”的活動氛圍,使學生沉浸其中,活躍思維,想象豐富,記憶增強,使課堂成為學生自由揮灑的天地,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創作的慾望。

  2、主體歸位是創新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已成共識。《美術課程標準》更是把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擺在了重要地位。因此教學中,應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努力為每個學生提供五彩繽紛的舞臺,儘可能多給學生提供參與,

  成功的機會,以使每個學生的智慧得以發掘。創新精神是現代社會成員最重要的心理品質之一,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勇於嘗試。

  二、教材分析與研究:

  本課是一節綜合性的美術活動課,是利用身邊的舊報紙、彩紙製作成綵球後進行拋投、拼擺、堆積等有趣的遊戲。學習活動的展開首先以個體製作綵球為基礎,在透過集體遊戲體驗立體造型和組合造型的樂趣與愉悅。

  第一課時已經團搓製作好一個接近圓形的報紙球。第二課時我將重點放在裝飾美化第一節課製作的報紙球上,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誇張地表現。

  為了能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自主發現、探索、學習,我將活動貫穿整個學習過程,這對學生的興趣、情感、技能的培養很有益,會深受學生的喜愛。因此,我的擬定的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運用撕貼或繪畫方法,將報紙球美化製作成綵球。

  2、以“綵球”為媒介,進行拋投、拼擺、堆疊等遊戲活動,以體驗相互協作的樂趣。

  3、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會審美和體現美。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裝飾美化綵球,培養求異思維。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包括相關圖片、情境設定、製作方法演示、學生作業音樂等)

  2、教師示範用工具材料(彩色紙,剪刀,雙面膠)

  3、範品(用各種材料製作的綵球)

  4、教室中間放一塊斜板。

  5、紙和盒做的籃框、小鼓。

  三、教法特色

  1、用活動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本節課我設定了10個活動環節,將這些活動貫穿整個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自主發現、探索、學習。

  2、將評價貫穿在活動中。

  活動性很強的美術課很難組織評價,教師往往會弱化、忽略評價,如果評價運用得不當,也不會有好的效果。我安排了一個自由活動的過程,讓學生在創作過程中自由交流,

  可以拿自己的球找同伴一起在佈置的活動場地玩一玩。在這個交流過程中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審美水平,能使自己的作品完成的更好。最後在師生一起集體交流,獲得整體評價

  3、擊鼓組織教學

  在活動性很強的美術課中如何很好進行組織教學是一個難點,為此,我進行了這樣一個新的嘗試,用擊鼓的不同節奏來組織學生。這樣既能節省時間,又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4、引導學生拓展思維,突破重點難點

  本節課重點難點是裝飾美化綵球,培養求異思維。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擊鼓傳球的遊戲,以及課件演示生活中的球形物體以及在熟悉的生活中球形物體的運用。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拓展思維,設計出各種有特色的綵球,突破教學的難點。

  四、學法特色——自主探究

  教學工作中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於它的工作物件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動個體。一年級的學生好動,對事物充滿新奇,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積極地進行自主學習,

  自主評價,充分調動手眼腦等多種器官協同合作,促進個體探索性、創造性的學習,從而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五、教學過程

  由8個活動貫穿而成,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1、活動一:做實驗——瞭解球形物體最容易滾動的常識

  教師準備橙子、不規則石頭、墨水盒、飯盆蓋,請一名同學上臺將這幾樣東西在一塊斜板上滾一滾,其他的同學觀察。透過全體同學的參與,迅速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自己做實驗瞭解球形的東西最容易滾動滾動的常識。

  2、活動二:“擊鼓傳球”遊戲——說說生活中的球形物

  為了活躍思維,我設計了“擊鼓傳球”這樣一個遊戲,請一名同學上臺擊鼓,老師和同學一起傳球,鼓聲停,球落在誰的手裡就請他說一種球形物體,透過全班同學的積極參與,學生的思維很快就活躍起來了,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3、活動三:找球——在玩耍中欣賞範作

  鼓聲響起,學生下位尋找教師課前藏在教室內的範作,隨著鼓聲慢下來,慢慢回到座位上。

  4、課件出示球形物體在生活中的運用。

  5、活動一:示範——解決製作中的困難

  6、活動一:自由玩——交流,在玩的過程中欣賞作品(老師提供籃球框等道具)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美術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的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斷髮展的重要環節。美術課程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美術教育的主渠道,

  美術教師作為學生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如何在新的課程改革教學活動中,合理、有效的運用評價,讓全體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成為有健全人格,有創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如果讓學生全部停下來進行整體評價,

  不僅老師很難組織,浪費很多時間,而且阻礙學生的活動熱情,很大一部分同學都不願意停下手中正在創作的作品或是正玩得起勁的活動。

  使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促進發展,而絕不是簡單進行優劣高下的區分。除了基本的檢查和固有的選拔、篩選功能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反饋調節功能;展示激勵功能;反思總結功能;積極導向的功能。

  我安排了一個自由活動的過程,讓學生在創作過程中自由交流,可以拿自己的球找同伴一起在佈置的活動場地玩一玩。學生們在和別人交流之後又回來再裝飾自己的作品。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審美水平,能使自己的作品完成的更好。

  7、活動一:拼擺成型——造型活動

  我的說課完了,謝謝大家!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4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節創作課。教材上有一幅國慶節夜晚放煙花的圖片和四幅兒童創作畫,這四幅兒童創作畫是學生用不同線材來表現的,採用了蠟筆繪畫、毛線貼上和剪貼等形式進行創作的。本課透過引導學生回憶放煙花的情形,引領學生嘗試運用各種材料來表現煙花,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過年過節時,放煙花是一種很重要的娛樂慶祝方式,也是小朋友最喜歡的娛樂活動。隨著科技的發展,煙花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形狀和色彩也越來越美麗。在教學時透過啟發學生回憶和欣賞放煙花是的場景,知道煙花的造型,並透過各種材料表現出來。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會表達自己的感受,表達對美好事物的嚮往。

  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孩子已經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教材,對不同的材料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掌握,他們思維活躍,想象豐富,喜歡用自己的想法表現事物。煙花是孩子經常見到的,與孩子的生活非常接近,所以只要教師引導得當,就會讓孩子把他們豐富、奇特的想象力透過動手錶達出來。

  設計思路:

  1、欣賞“煙花”;

  2、認識“煙花”;

  3、感受“煙花”;

  4、創作“煙花”;

  5、評比“煙花”。

  教學目標:

  xxxx

  知識目標:

  瞭解煙花的形狀,學習用不同的線材表現煙花。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材料的能力和想象力。

  情感目標:

  教育學生能安全使用工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教學重點:

  能運用多種材料表現形狀各異的煙花。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設計表現不同形狀的煙花。

  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樣性。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透過情景、課件、演示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透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教學過程:

  一、煙花的認識、理解。

  1、播放一段有關煙花的課件、範畫,教師提出問題:煙花的形狀變化萬千,但它們有一定的相同點,請同學們找出。

  學生分組討論並總結出:煙花從中間向外放射。

  2、教師提出問題:觀察、說說它們的形狀像什麼,並請幾個學生上臺畫出自己的感受。再請學生對所畫的煙花進行評價。

  二、掌握、創作煙花。

  1、煙花的形狀豐富多變,要如何變?教師在學生畫的煙花上進行再創作,有的點加粗、有的線加長、有的線彎曲,線一多一密就成了面,讓學生領悟點線面的大小、長短、粗細等可以讓煙花的形狀發生各種變化。

  2、學生都瞭解煙花的顏色是五顏六色的,在夜空中閃閃發光,把夜色裝扮得十分漂亮。

  教師提出問題:你們有什麼好方法創作出造型別致、色彩鮮麗的煙花?

  學生分組討論,提出不同的設計方法:有各種動物造型的煙花、有太陽、月亮、星星等造型的煙花。

  三、利用不同材料進行造型遊戲。

  1、欣賞書中範畫,請學生找出用不同材料製作的各種煙花。

  2、教師演示方法與步驟掌握創作技巧。

  3、每兩個人合作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設計的煙花與眾不同,可畫或用其他材料製作一幅《閃光的煙花》。

  四、學生進行造型遊戲。

  教師積極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學生作業展示、評價。

  激發學生主動參與作業講評,用簡短的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六、小結:

  知識體系的構建過程是不受時空制約的,美術課教學同樣不應侷限在40分鐘之內。我們應該注意到,學生在課後生活實踐中,在有意無意地積累著生活經驗,而這些經驗本身對其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有著巨大的作用。這就是知識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課件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5

  教學目標:

  1、採用揉、捏、粘、壓等技法進行簡單的浮雕造型創作。

  2、培養創新精神和耐心細緻的工作態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

採用泥塑的方法表現太陽的臉和光芒。

  教學難點:

太陽五官及光芒的多種造型及富於個性的色彩變化。

  教學準備:

彩泥及附帶工具。

  教學過程:

  一、上節課作業簡單回顧。

  二、出示泥塑作品《美麗的太陽》。

  1、學生分析作品的表現方法,製作方法。

  2、教師出示課件中關於揉、捏,搓、粘、壓等方法的圖象。

  3、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練習製作的動作。

  4、出示更多的泥塑作品,讓學生欣賞。引發思考,提高學習的效率。學習泥塑的基本方法,為接下來的造型表現作鋪墊。引導學生探究,發現。

  三、佈置學生製作泥塑太陽。體驗造型藝術的樂趣,啟發學生個性發展,自主學習。

  四、小結,評價。(把製作好的作品佈置在底版上,學生互相觀摹。)

  展示自然界的太陽,生活中的和神話中的太陽。感受成功的喜悅。拓展學習領域,豐富學生知識。

  執教時間:3月6日——3月9日

  札記:

  在美術課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創作帶來的樂趣,同時豐富他們的藝術經驗,加深他們對藝術的喜好和熱愛。在本課中我利用課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透過比較性的欣賞教學,有利於學生對畫家及其作品表現風格的理解,並從大師作品中遷移到學生的繪畫裡,拉近創作距離,更利於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6

  《繞繞塗塗》是專為一年級學生而設的線條練習課,目的是訓練手的表達能力,控制能力與眼的觀察能力,它使孩子們空間的,動作的體驗與平面的模擬的描繪緊密的結合,巧妙的轉換,使兒童充分感受到線與形的關係,這一課首先讓孩子們回憶生活中熟悉的物體形狀,然後用線條表現形,激發學生對不同形體事物的感受,掌握繞塗的方法...

  《繞繞塗塗》

  是專為一年級學生而設的線條練習課,目的是訓練手的表達能力,控制能力與眼的觀察能力,它使孩子們空間的,動作的體驗與平面的模擬的描繪緊密的結合,巧妙的轉換,使兒童充分感受到線與形的關係,這一課首先讓孩子們回憶生活中熟悉的物體形狀,然後用線條表現形,激發學生對不同形體事物的感受,掌握繞塗的方法,表達出自己對形體的理解。根據以上要求,我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 .啟發學生感受和認識物體的形狀.

  2.大膽用線塗繞出物體的形狀.

  3.體驗塗繞的樂趣,激發繪畫熱情.

  為了讓學生從小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讓孩子從小學會觀察,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

  積極運用線條進行作業,引導孩子仔細觀察線條畫的特點,繞的方法.

  為了讓孩子們能夠畫出具有特點的作品,我設計的教學重點是:

  大膽落筆,逐漸形成自己對物體形的感受能力。

  教學環節:

  我設計從觀察------記憶------想象這一過程

  1. 我在講臺上用繞的方法繞出了蝴蝶和蜻蜓,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提醒大家,我們小朋友也有一雙巧巧手,能不能以線條的形式表現一幅作品?

  2. 我拿出實物-----菠蘿讓學生觀察,並在黑板上用塗繞的方法將菠蘿畫出來,讓學生去觀察,去發現.

  3. 再次出示一些實物,並聯想到生活中一些其他的物體讓生動手繞一繞,塗一塗.並根據不同的學生分層次佈置作業.

  評價小結:

  在評價小結時,我採取鼓勵表揚的方式方法,關注不同層次的孩子,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就感,讓孩子們體驗到繪畫的樂趣.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7

  一、說教材

  本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七課的學習內容《紙風鈴》,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本課透過有趣的紙杯吊飾的設計製作,讓學生在看一看、想一想、畫一畫、做-做中進行製作活動;使學生在動腦,動手中進行學習活動,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激發了學生的設計製作熱情。透過拼貼遊戲的方法簡化複雜的造型過程,讓低年級的學生能更好地進行造型設計。組織學生"物以致用"美化教室,培養學生審美情趣。

  在美術的課堂上,作為一名美術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做的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美的心靈,在美育的同時成功地滲透德育,讓美育之花與德育之花同開不敗!紙風鈴漂亮的外觀,悅耳的鈴聲都給人以美的享受,把親手製作的風鈴用於裝飾或送給朋友親人,讓他們一起分享這種美,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悅。

  二、說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風鈴的外觀、造型特點及作用,培養孩子熱於觀察,細心觀察的習慣

  2.能夠根據收集到的物品進行合理想象,用新增、裁減、組合等方式設計製作成風鈴,培養孩子製作的樂趣和能力。

  3.用剪(撕)貼、繪畫等方式來美化風鈴,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提高孩子的審美情操。

  三.教學重難點:

  1.瞭解風鈴的製作方法和表現形式。

  2.製作形式新穎的小掛飾,激發學生美化生活。

  四.說教法:

  情境創設法,觀察發現法,體驗教學法,評價法,啟發引導法

  五.說學法:

  強調感受、體驗和遊戲性,組織學生用觀察-體驗,遊戲-感知,比較-領悟,總結-歸納等自主活動體驗的學習方式。

  六.說教學準備:

  1.教具:風鈴、紙杯、細繩、小鈴鐺、彩色卡紙、剪子、膠水、鐵絲、針

  2.學具:紙杯、彩色卡紙、顏料筆、剪子、膠水

  七、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欣賞風鈴

  1.”丁鈴鈴,丁鈴鈴“教師在桌下搖動鈴鐺,發出悅耳的聲音。

  問:孩子們,猜猜這是什麼?點題板書:第7課:紙風鈴

  “搖呀搖,晃呀晃,鈴兒隨風在歌唱……”,老師唱著兒歌拿出一串精美的紙風鈴在空中搖動,發出銳耳的鈴聲,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和觀察力.

  2.設定問題:孩子們喜歡風鈴嗎?來,誇誇這個手工製作的風鈴.(設計理念:透過聞其聲觀其形讓學生獲得感官上的美的享受,自然而然地對風鈴產生一種探究的慾望,創作的衝動)

  (二).瞭解風鈴,裝飾風鈴

  1.手拿風鈴引課:王老師這兒呀,就是自己製作的風鈴,你能說出它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嗎?這麼美麗的風鈴可以分為哪幾部分呢?學生觀察,自由暢述,主要有三部分組成,分別是:紙杯,鈴繩,鈴舌.

  2.教師出示一些裝飾好的不同圖案的紙杯,孩子們拿出自己帶的紙杯對照,設定疑問:觀察一下你們的紙杯跟老師的有什麼不一樣?它們是怎麼裝飾打扮的?

  (老師你的紙杯比我們的漂亮,有美麗的畫兒,還有鮮豔的顏色,不同臉部表情的變化.有的用彩筆描畫,有的用彩紙貼圖,還有的修剪塗色穿線來美化……)

  3.誰能說出老師是怎樣製作這個紙風鈴的?學生思考,指名說製作過程,教師板書:(貼)

  @、先把單個的紙杯進行美化:用畫畫、剪貼等方式。

  @、再用綵線把紙杯穿起來。

  @、給紙杯下面添上小掛飾(鈴舌)。

  4.將美化好的紙杯發給四個小組,小組之間自由組合成一串風鈴

  教師引導發現問題,指導解決問題:在穿紙杯的過程中,會遇到紙杯滑落的困難,你有什麼可行的辦法?這一環節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培養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用打結,雙面膠貼,牙籤固定等方法)

  (設計理念:透過觀察不同圖案的紙杯以及對製作材料和製作方法的分析,讓學生初步感知風鈴的式樣和構造,從而為下一步的製作打下基礎)

  (三)、製作風鈴,美化風鈴

  1、分小組製作:4人為一組,每人制作一個美觀的紙杯掛飾,再穿孔打結組合成一串。

  2、設制獎勵制:一個速度組,一個優秀組,一個創意組(三個小組的優勝者分別送一個漂亮的鈴舌作為獎勵,新穎富有創意的作品在班上展示).

  3.學生組合成一個完整的風鈴,組合成功再獎勵一個鈴舌(注重引導學生將小組中的每一串風鈴進行組合,引領孩子們用鐵絲等堅硬的物體讓每一串風鈴固定併發出優美的聲音.)(設計理念:透過小組合作與組際競賽等方式調動學生全員參與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會動手操作,並在合作與交流中體驗創作的樂趣)

  (四)、展示評價,成品欣賞

  1.將做好的風鈴做展示

  2.成立評委組,讓孩子們來評一評誰做的精美,裝飾得漂亮

  3.成品欣賞

  設定兩個德育問題:如此環保又美觀的紙風鈴,你最想送給誰?掛在什麼地方?讓我們的孩子學會感恩,成長為一位懂得感恩、會報恩的人。(設計理念:透過成品的展示與師生的情感交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並懂得與他人分享喜悅分享美好)

  (五)作業超市,掛風鈴,送祝福

  1.把這節課製作的風鈴送給關心疼愛你的人,受你愛戴尊敬的人,並附上你的祝福語.

  2.與家長合作製作一個漂亮的有聲音的風鈴掛在你喜歡的地方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8

  一、 教材分析

  《神氣的小廚師》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十六課的內容。 這是一節綜合造型表現課,教材中針對兒童心理特點,選擇兒童喜歡的食物為題材,貼近學生生活,以學生的現實活動和社會實踐為基礎,把美術和生活有機聯絡,從不同角度體驗美術的樂趣,增強學習美術的信心。

  二、 設計理念:

  這個過程讓學生主動參於學習,自主發現問題,並在實際動手中尋求知識點,找到學習方法,體驗學習樂趣。教師只起到一個輔助和引導作用,把課堂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索和研究問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製作食物讓學生體驗藝術創作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受。同時引導學生用丟棄的廢舊材料和橡皮泥來進行製作,讓他們從中知道很多東西可以迴圈利用的。

  2、過程與方法:透過欣賞圖片讓學生自主,探究食物的基本形態和製作方法。感受各種材料特性,進入“神氣的小廚師”的角色,探討巧妙運用各種材料把自己喜愛的食物表現出來

  3、知識與技能:利用各種材料的特點製作自己喜歡的事物。感受食品藝術之美,學習欣賞食品的方法。培養學生熱愛勞動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1.學會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如紙和橡皮泥等)做出多種多樣的事物。

  難點:2.創新使用材料,製作方法精細。

  五、 教學方法:欣賞法、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練習法

  六、教師準備:課件、製作作品

  七、教學過程

  一)、欣賞觀察,激發興趣

  名 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的要點。”美術是形象藝術,它的美存在於美術作品的形象中。沒有形象的美術就談不上 美術。用眼睛觀察是感知理解美術的前提條件。培養學生真正會觀察,讓學生有一雙懂欣賞的眼睛,使其終身受益,這是美術教學必須重視的任務。所以我透過喜歡 吃的美食激發學生興趣,在分類大綱裡有三張關於事物的圖片讓學生回答選擇,從而瞭解美食的簡單分類透過美食來引出廚師再有影片中的廚師做菜的樣子,讓學生感受廚師的神氣,從而引出課題神氣的小廚師

  二)、瞭解生活中的食物

  在 欣賞生活中的食物時,讓學生了解食物的分類還讓他們說說的其特點和顏色,使學生更容易記住各種的結構特徵,教師在這一環節起到引導作用。“好表揚”是小學 生的重要心理特點,表揚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進步的喜悅,從中得到心理的滿足,從而產生積極的情感。所以學生找出哪種食物對應哪種型別時我會給於表揚,讓學 生一種愉快、自傲的情感體驗。

  三)、欣賞演示

  這一步驟我用了示範性欣賞的方法,讓學生直觀的欣賞教師做的“食物”,學生看到老師各種食物,自己就有想做食物的衝動。由於小學生認知能力、表達能力的限制,在美術作品的欣賞中有時需要教師一步步的引導,透過分析、交流、感受等過程來解決問題,並達到欣賞作品的目的才能更深入的理解作品。所以在本環節讓他們欣賞的同時說說老師做的“食物”是用什麼材料什麼方法做的,讓學生透過觀賞了解制作“食物”的選材和製作方法,接下來再讓學生看我製作過程的步驟,並透過欣賞比較瞭解整齊打擺放才是美。讓他們在製作過程中不僅做的像而且要擺放美觀。

  四)、學生創作

  “興 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讓他們帶上廚師帽來做美食,更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製作法是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鞏固和完 善的知識、技能。學生在學習了樹的知識後,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創作,並鼓勵學生大膽的創作。學生製作時播放輕鬆的音樂,調節課堂氣氛。

  五) 、評價

  人類的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由於學生在比例方面的感知有差別,而且整體把握形態的能力較弱。評價學生的作品應該因人而異,更多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

  在此環節我用了比 較欣賞,目的是為了找出作品之間相同或相異之處以促進對欣賞物件的理解。比較欣賞由於對欣賞物件相關方面的比較,而使欣賞本身具有特別的新意和深度,在具 體教學時,假如能充分利用比較欣賞法,引導學生對作品的內容、形式、技巧乃至風格等方面進行縱橫交叉比較,則比空洞的分析、講解和說教更為生動,更易使學 生得到啟發,從而使其加深理解,激發學習主動性。

  六) 、拓展

  透過這一環節讓學生了解,其實我們除了用彩紙還可以用很多廢舊材料來做食物,出示海綿泡沫塑膠做的食品讓學生觀賞,課後同學們可以用其他廢舊材料來做些你喜歡的食物。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內容,謝謝。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9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鳥找家》,是小學美術第一冊第8課,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課堂評價,四個方面來對這堂課進行設計。

  一、 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根據教材提供的故事情境,畫出一幅小鳥找家的過程的兒童想象畫。

  2、知識點的作用:

  (1)、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同步發展

  (2)、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友愛互助的思想

  3、教學目標:

  (1)、能根據特定情境進行簡單推理,促進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同步發展,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2)、運用繪畫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在美術活動中體現關愛他人、友愛互助的思想。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靈活思考、判斷推理

  難點:能將思考的結果透過繪畫形式表現出來

  5、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6、課時:一課時

  7、教室佈置:將課桌拼成四個小組

  二、教法與學法分析:

  1、 教法分析:

  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實踐操作為主線”的教學思想,根據一年級的心理特徵。我採用故事創造情境的匯入方法,先利用CAI課件來匯入教學,讓學生看動畫製作的故事,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生的思維帶入到故事中來。然後,讓學生分析討論,大膽設想,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把學生的思維帶入到今天這堂課要完成的任務中來。接著利用課件,步步深入,讓學生的邏輯思維慢慢轉向形象思維,並讓學生模仿和感受。最後,欣賞教材上的範畫,讓其認識表現形式的多種方法,感受繪畫的風格,並進行選擇。

  2、 學法分析:

  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以學為主體,做到學與練相結合。讓學生激發情感,然後大膽想象,分組討論,說出自己的觀點,再透過欣賞加深理解,在繪畫過程中,積極思考,大膽創造,及時提問,領悟繪畫過程中的難點和重點。

  三、 教學過程

  1、 用故事創造情境匯入:

  在美麗的大森林裡,住著小鳥和鳥媽媽,一天,天氣晴朗,小鳥告別了媽媽到森林深處去玩,它東瞧瞧,西看看,可新鮮啦,不知不覺太陽已經落山了,她告別了蝴蝶,準備回家,可是,這時,天已經黑了,小鳥找不到回家的路,急得嗚的哭了起來,小朋友,你能幫小鳥找到自己的家嗎?

  2、 分析討論

  (1)、問:小鳥為什麼找不到家了?(因為天黑了)那麼怎樣才能使森林亮起來呢?小鳥的朋友會用什麼辦法幫助她回家呢?

  (2)、學生討論,並舉手回答,說說自己的點子

  (3)、根據學生的想象,老師示範或用課件出示發光物,如:手電、螢火蟲、星星、月亮、汽車燈、燈籠……

  (4)、問:小鳥是在森林迷路的,那麼怎麼表現森林呢?(要畫出樹和草)。光線應該怎麼表現呢?(教師示範)

  3、欣賞感受

  讓學生開啟教材,欣賞學生作業,讓其認識表現這幅畫的多種形式

  4、學生作業

  (1)、教師提出作業要求,不能完全臨摹書上學生作業,要求畫面交代小鳥的形象,環境和發光物以及光線

  (2)、教師巡視,及時發現問題

  四、課堂評價

  b) 自評、互評為主。

  c) 教師評價時,把學生的優秀作業在黑板上展示出來。

  d) 引導學生要愛護動物,學會幫助和關心他人,面對困難正確對待,從小培養自我保護意識。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10

  一、教材分析:

  《報紙變花衣》為“多彩的生活”這一單元劃上了圓滿句號。教學內容是利用報紙製作裝飾“衣服”。從而在瞭解服飾基本結構特點的基礎上,掌握如何利用報紙易碎、易折、易撕、易貼的特點,進行巧妙地設計製作與美化。它突破了傳統的衣服選材,在出其不意中體現了編寫者創意,變廢為寶、方便易學。同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製作的材料、方法上拓展思路。

  二、學情分析:

  多數孩子擁有初步的立體制作經驗,經常喜歡折飛機、折小鳥……,但僅僅停留於小型的紙的翻折。而如今要做成一件大衣服,並要穿在身上卻是少有的,很可能是頭一回。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會產生神秘感,激發其探究事物的好奇心、創作欲。

  出於年齡,在具體制作中可能缺乏宏觀的把握,整體的設計。但他們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能夠大膽想象、大膽嘗試,富有表現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家庭成員的基本特徵,巧用廢紙盒、空瓶子製作人物形象,並運用多種彩紙等材料裝飾美化。

  2、過程與方法:掌握不同人物形象的表現方法,並能透過實踐學會變廢為寶的本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活動中,激發學生深入觀察瞭解人物特徵的興趣,發現與同學合作的樂趣,體會父母的關愛,感受家庭的溫暖。

  四、教法探析:

  1、走進孩子、引發共鳴。以孩子普遍喜愛的時裝小模特玩具“巴比娃娃”做匯入,會倍感驚喜和親切。很容易引發情感上的共鳴,並透過服裝表演的遊戲,激發學生對服飾的關注和興趣,為新授打下基礎。

  2、演示點撥,激發聯想。教師出示報紙,演示披在肩上,引導學生觀察聯想:看看,像什麼?多像披肩啊!你們還能讓它進一步變成什麼?一下子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豐富聯想,開啟思維的閘門。

  3、師生合作,教學相長。鼓勵學生自告奮勇當“模特”,然後與學生一起進行量體裁衣,探討如何用報紙製作成衣的技法,透過現場讓模特穿在身上,體驗合作的快樂,成功的喜悅。在合作中圍繞重點、難點進行必要的提示,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點撥引導裝飾美化的方法,如引導學生給衣服做加減法。如“減”裁剪領口、袖子等,“加”新增口袋、腰帶、花紋等,用形象化的“加加減減”使學生易記易學易掌握。開展“金點子”交流活動,進一步思考討論用報紙美化裝飾的各種方法、技巧,如卷、撕、折……。體驗報紙衣服的獨特美感。

  五、學法指導:

  1、嘗試設計、討論交流。開展“小小服裝設計師”目標活動,每位學生用簡筆畫形式嘗試設計描繪出服裝的樣式裁剪圖。然後互動交流各自初步的設計方案,從中相互提出改進和完善的意見。進而開展“金點子”交流活動,思考討論如何將平面的報紙製作成立體衣服,如何用報紙進行美化裝飾。使得學生在嘗試中啟用主觀能動性,激發創造的潛能,獲得親身的體驗;在討論交流中促進思維的碰撞,智慧的昇華。

  2、小組合作、優勢互補。在具體進行製作時,結合作業特點,確立以4人為一個小組共同合作完成一項作品的形式。一人做模特,其餘的一起合作動手製作,使報紙變花衣。有利於大家圍繞實現的目標,團結協作、群策群力,在出謀劃策中體現個人的聰明才智,發揮集體的優勢。

  3、活動表演、體驗快樂。學生完成作品後,每組推薦一位服裝模特上臺展示或結合服裝的特點進行角色表演。學生在創設的服裝設計表演賽的情景活動中,各盡其才、各顯其能。並進行互評,由小組代表介紹作品的構思與成功的體驗。這樣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了成長的平臺,即感受成功,體驗快樂,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4、多元評價、課外拓展。採用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等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結果作出綜合評定。最後拓展思考:除了報紙還可用哪些材料製作?鼓勵課後從材料上開發新途徑,製作新型服飾。發散思維,拓展提高,體現對課堂教學的引申。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11

  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的海洋知識。

  2.會用畫出的各種海洋生物等裝飾環境。

  3.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瞭解、認識海洋,想象表現它們。對海洋的認識、理解。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播放一段有關海底的小x和圖片

  問: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段小故事發生在哪裡嗎?

  (海洋……)

  你們還知道海洋中有什麼嗎?

  (珊瑚、水草……)

  2、在海洋中有數不清的生物。它們有大還有那麼小的,輕便、千變萬化。

  3、今天我們就來表現想象海洋生物。

  4、板書課題,引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1、認識、瞭解海洋生物。

  A、小朋友,你們知道海洋生物有那些摸樣嗎?

  (課件出示海洋生物圖片)

  (課件顯現宇宙中星球執行圖)

  B、根據課件圖讓學生認識海洋中奇妙的生物。

  2、啟發聯想:

  A小朋友,你們知道地球上有什麼嗎?

  (山、海、河流、陸地……)

  出示地球儀,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含義,不同的線條代表不同的含義。你知道那些是屬於海洋的呢?為什麼?

  B海洋中有很多生物,我們用肉眼是看不清它們的,小朋友,我們現在來想象一下,在你的心中,奇妙的生物會是什麼樣的呢?

  (指導學生討論、談自己的看法。)

  3、如何表現:

  A出示一畫面,假如這是我們的海洋。

  B畫上我們心中想象的海洋生物。

  C課件出示範品,指導學生欣賞各種漂亮的想象海洋生物。

  4、海洋的點綴:

  A、我們的海洋這麼美,如果再配上珊瑚水草等等那就更美了。

  B、課件欣賞作品

  美國藝術家的作品,是得到海洋的啟發而創作的。

  三、學生活動,畫出自己想象中海洋生物的摸樣。

  教學後記:學生對海底世界有很大的好奇心,注意力很集中,能開動腦筋想象,因此草稿畫得還不錯。

  第二課時

  一、學生說說上堂課的學習內容給你什麼收穫,談談體會。

  二、小組活動,互相說說自己想象中的海洋

  三、學生活動,把畫畫完整

  四、小觀摩活動,學生下位互相交流,互相交流自己想象,體會樂趣。

  五、總結,推薦學生上臺說說你是怎樣畫出自己的海洋生物的

  各小組相互欣賞各組的作業,以達到互相學習的目的。

  共同評選出哪一組的作業最有創意。

  鼓勵學生多想象,創作更多有趣的物品。

  教學後記:學生畫出來的作品很富想象力,效果不錯。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12

  一、教學理念:

  本課選取紙張會“變魔術”的趣味性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撕一撕、貼一貼、畫一畫的活動中進行平面造型,貼近一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學生以偶然得到的紙塊形狀進行想象,以一個十分感性的題材融合了一個理性的思考,使起始年級的學生從遊戲活動中獲得啟發,培養了想象與創造能力。本課圍繞“撕出來的形狀像什麼呢?”展示教學內容。一是將紙塊隨意撕一撕,根據撕出的兩塊紙塊引導學生想象。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合作、想象與創造能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瞭解、掌握撕紙、想象的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撕紙、想象創作。

  三、教學重點:

  先撕紙後想象再添畫。

  四、教學難點:

  根據撕出的紙塊形狀特點進行巧妙的想象、添畫。

  五、教學過程:

  1。撕紙添畫

  1)今天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做“跟我學”的遊戲,好嗎?(音樂同步)

  師:請你跟我這樣做。生:我就跟你這樣做!

  2)教師示範帶領學生第一次作業。

  ①坐姿②拿出袋子裡的小紙③撕仔細觀察老師怎麼是撕?學生跟著撕,然後放好。老師將紙撕成兩塊,我們拿出其中的一塊,大家看看像什麼(變化位置)?(揭題)

  生:像什麼……④帖(強調帖的位置)教師添畫(靴子)。老師添畫了幾筆變出了靴子,你會嗎?如果你有其他想法,你也可以把它變成其他東西。下面我們想好後貼好,添畫!看看誰最聰明。表揚學的快又好的學生,並獎勵。(實物投影儀展示)

  2)剛才我們變了一張,還剩下一張像什麼呢?

  生:……(教師變化位置的擺放讓學生聯想)老師這裡的收集一些圖片,你看看和它有什麼聯絡,哪些比較像。(圖片欣賞)你看它像什麼?除了這些你還能想出其他的嗎?哪位小朋友剛上臺來變一變!

  師:你準備把它變成什麼呢?你先怎麼做?擺擺,再貼(提醒貼的位置並提示注意膠水怎麼貼)畫!講評作品。小朋友你們能用最快的速度添畫出與眾不同的形象來!(講評強調創意)總結把撕出的兩張紙變成兩個不同的東西!

  2。欣賞

  3)看到小朋友玩得這麼開心,機器貓也帶著它的絕活來到我們課堂上了。注意看機器貓是怎麼“變”的。(演示課件。)

  ①機器貓拿出其中的一塊紙塊,把它撕成三張,(手示範怎麼撕成三張的)添畫成蜻蜓;把另一塊紙塊也變成了蜻蜓,猜猜貓把最後一張變成什麼……。變成不同的三支蜻蜓。一張三塊紙片變成不同的蜻蜓!

  ②風景(三座小山,山上還有小樹小草)(跟山有聯絡的景物)看著是什麼?美嗎?美在什麼地方?(山裡畫了什麼,山的外畫了什麼)

  ③鱷魚(深色紙上用淺色裝飾)(動態、造型誇張,突出它們的兇猛)這是誰啊,為什麼用白色呢?你喜歡嗎?為什麼?你從那裡看出他兇狠的?(眼睛爪子嘴巴)鱷魚的身體是黑色的,能用黑筆畫嗎?它合起來是一張紙。

  ④汽車(不僅可以在形狀的外面裝飾,還可以用蠟筆在裡面裝飾)火車(豎向連線)看什麼來東西來了,你最喜歡哪一輛,為什麼?你看汽車畫的多細緻阿,它用什麼材料畫的?

  ⑤亭子(橫向連線)

  ⑥車子你發現了什麼?和前面的有什麼不同?豎

  無論機器貓把紙撕成幾片,它每一片都用上了,而且都能把它變成同一類東西,你們說它厲害嗎?好,剛才機器貓給我們帶來了這麼好的作品。你們想不想也給它帶上幾張回去讓它欣賞呢?。師:下面你們想和機器貓比比誰聰明嗎?螢幕上的圖片看看能給你啟示嗎?

  3。學生作業

  將紙隨意撕一撕,將不同的紙塊想象成相同或不同主題內容進行添畫。

  4。評講學生作品(學生互評)

  《像什麼呢》說課

  本課是小學一年級美術課第一冊中14課《像什麼呢》,從兒童的心理發展上來分析,一年級的學生心理特徵屬於意願性,其認知水平屬於平面知覺的直觀動作思維。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中,讓學生從撕各種基本形開始,由淺入深地激發想象添畫熟悉的形象,讓他們積極思考,相互討論、交流,從單個形象到組合形象,再到整幅拼貼。總之,教學中,讓學生的興趣和信心永遠高與作品的難度。這樣,學生才會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走向探究的高地。

  教材選取紙張會“變魔術”的趣味性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撕一撕、貼一貼、畫一畫的活動中進行平面造型,貼近一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學生以偶然得到的紙塊形狀進行想象,以一個十分感性的題材融合了一個理性的思考,使起始年級的學生從遊戲活動中獲得啟發,培養了想象與創造能力。

  教材以三個版塊,圍繞“撕出來的形狀像什麼呢?”展示三個教學內容。一是將紙隨意撕開,選擇其中的一塊進行想象“像什麼呢?”,然後進行新增完成。二是將紙隨意撕開,把所有的紙塊全部利用起來,想象成同一主題。三是巧妙運用廢舊紙張,採用多種撕法,利用所有紙塊形狀進行多種想象,創新形象。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先撕紙,後想象,再添畫。教學難點是根據撕出紙塊的形狀特點進行巧妙的想象、添畫。

  在課堂上,有的學生在撕紙過程中會將紙撕得粉碎,這樣難以想象成新形象。因此我課前控制好紙的大小,課堂上則要求學生撕幾塊。有的學生為了求新,在添畫過程中會出現以畫為主而不考慮紙塊形狀,所以我會要求學生想象得要合理巧妙。同時,在作業過程中,有的學生做成“撕紙貼畫“,這時我會及時糾錯,隨時點撥。

  總之本課程的全過程就是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一個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意識。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13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美術學科課本(實驗本第一冊)》我的新夥伴單元中的一課,課題是《我喜歡的顏色》。這是一節準備課,對於學習美術來說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一年級小朋友在幼兒園中已經接觸過許多顏色,也已用顏色畫過畫,但對於顏色的正確名稱以及塗色的方法還較為欠缺,本教材正起到了一個承前啟後的過渡作用,為以後的畫畫作鋪墊。

  二、教學目標:

  認知:認識各種顏色,能說出顏色的名稱,初步瞭解顏色的不同寓意

  操作:學習塗色的方法並能嘗試用色彩來表現事物

  情感:透過練習,體會色彩能表現事物、情感的這一特點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年級的學生對於色彩都不陌生,但對於色彩的正確名稱和不同寓意可能不瞭解,因此我把這一點作為本課的重點,本課的另一個重點就是學會塗色的方法——平塗和拼塗,要求學生塗色均勻。本課的難點是要讓他們透過學習嘗試用色彩來表現事物。

  四、教學物件:

  這是一群剛從幼兒園上來的小朋友,由於幼兒園都普及了美術教育,因此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繪畫基礎,包括對色彩的認識,本課是對他們所學知識的一個鞏固和延伸。

  五、教法與手段:

  以學生為本,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因此我運用了課堂討論法,透過欣賞讓學生相互交流、啟發、討論、激發創作靈感,使他們始終處於主動地位,從而讓他們自覺、主動地研究、探索。

  其次,我還用到了興趣教學法、嘗試教學法等來輔助完成教學。

  六、教學過程設計:

  首先,媒體出示一條五彩斑斕的彩虹橋,請你看一看哪些是你認識的顏色,把它說給小組中的其他小朋友聽,並說一說你喜歡什麼顏色。然後告訴學生今天的課題就是《我喜歡的顏色》,出示課題。接著師生一起來認識顏色,同時教師對學生說出的顏色名稱進行確認和糾正,特別是被學生預設為桔色的橙色,讓學生了解到規範的名稱。

  下一個環節是教授塗色的方法,問學生能用這些豐富的顏色在這些白紙上塗色,你用什麼方法塗顏色,怎樣塗才能均勻?讓學生帶著問題看老師的示範,一邊示範,一邊教師用形象的語言解說,如平塗就像刷油漆,要順著一個方向。隨後進行的是塗色練習,要求在只片上進行塗色練習,可以用單色也可用多種顏色。在學生的練習中,教師可進行個別輔導。在結束練習後,展示學生的作品並進行一定的分析。

  然後,進入到另一個環節,那就是了解色彩的不同寓意,在這裡我藉助了媒體。出現色塊,問學生看到了這些顏色你想到了什麼?再出現圖片,從而總結

  紅色——熱烈、溫暖綠色——自然、清新黃色——豐收

  蘭色——寧靜白色——純潔、寒冷紫色——神秘黑色——莊重

  最後是一個拓展部分,讓學生了解可以透過色塊來表現事物和情感。這一環節是透過遊戲的方式進行,媒體出示幾個不同的色塊,讓學生猜一猜他代表了什麼,如春、夏、秋、冬等,透過遊戲讓學生體驗色彩能表現事物、情感的這一特點,從而讓學生對色彩產生濃厚的興趣。

  兒童美術是兒童身體發展水平、知覺能力、情感態度、智力程度和生活經驗的自然產物,在兒童發展過程中只是一種“階段性”的成果。因此,美術教師的教學宗旨是以培養學生各種能力和陶冶情操為主,瞭解兒童、尊重兒童。我在設計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以發展學生個性為出發點,運用媒體有效的實施愉快教學,讓學生肯學、樂學,主動地學。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14

  教學目標:感知活動和情感美的表達活動,引導兒童“觀賞自然和美術作品的形與色,用簡短話語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重點難點:欣賞飛行作品,體驗美的樂趣感知自然中的色彩、花紋、形狀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創設自然環境:樹林,草叢,花叢,池塘……

  設問:小朋友在尋找什麼?

  2、創設由地面到天空的情境。一年級美術教案

  設問:你發現了什麼?二、板書課題。一年級美術教案

  二、講授新課

  1、觀察與思考,集體回答……

  2、小組議論:飛行的鳥,自由自在,天空一望無際,還可以看到地面上美麗的風景。

  3、思考與自由發言:

  我認為天空有些什麼?什麼是“美”?什麼是“妙”?

  設定懸念,吸引學習興趣。

  重點引導對形與色的注意。

  教師不作結論。轉入下一個環

  4、課堂發展

  1)、觀察比較不同地域天的鳥望圖

  設問:你能尋找哪幾種不同的色彩

  2)、設問:除了美麗的天空,還能看到什麼?

  3)、導賞大師與兒童作品。

  設問:上述圖片中那些地方使你產生“可愛、生動、神奇、驚喜、美麗、奇怪”的感覺?

  藝術家創造了那些會飛的形象呢?

  5)、思考想像:用片語描述科技手段帶來哪些衝擊力強的視覺感受。

  (太空、航空業的發展)

  6)、動手錶達:怎樣學習畫家表現會飛的形象呢?

  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提出見解,教師不作任何裁判。

  引導學生抓住自己感興趣的細節,說出並畫出自己飛行的夢想。

  8)各組組長組織反思評價:可以自由選擇其中集體進行評價。

  自評,他評鼓勵、自信

  教學後記:學生的想象力比較豐富,但表現起來就不是那麼理想了。

  第二課時

  一、學生說說上堂課的學習內容給你什麼收穫,談談體會。

  二、小組活動,互相說說自己飛行的夢想

  三、學生活動,把畫添畫完整,實現自己的飛行的夢。

  四、小觀摩活動,學生下位互相交流,互相交流自己的夢想,體會樂趣。

  五、總結,推薦學生上臺說說你是怎樣畫出自己的飛行夢想的。

  鼓勵學生多想象,創作更多有趣的物品。

  教學後記:學生畫完之後,不願開口來表達,不夠大膽。

一年級美術說課稿15

  一、說學生

  一年級學生已經能由實際觀察、比較,認識了生活中的形(點、線、面的變化)、色(色彩搭配)之美。他們已不侷限於用繪畫形式來表現,教師恰到好處地用其他方式來啟發學生,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二、說背景

  本課聯絡生活,針對“廢物利用”的瞭解,並付諸於行動,試想生活中其它廢品的利用價值,是否可進行裝飾,美化生活,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其次,能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往,共同討論,嘗試合作,增強學生之間的團結互助的合作意識,增進友誼。再次,本課是學科內容滲透,本教學過程其實就是撕、貼、畫操作的過程,此過程有利於學生對其他操作性學科產生興趣,形成探究心理並能積極主動地投入於其他的學習與生活中。

  三、說教材

  由於新教材對教學目標做了進一步的詳化,分為“體驗與發現”、“實踐與創作”、“欣賞與評議”三個方面,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充分考慮了低、中、高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以適應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的愉悅。

  四、說思路

  本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對撕出的紙的色彩、形狀進行創新聯想,並在撕、貼、描繪的過程中掌握點、線、面的不同變化與造型創作的內在聯絡,從而認識美術形式的多樣化。其次,引發學生對各種材料的功能、用途的探究心理,併產生創新構思,達到“萬物為我用”的遷移效能。

  創作的靈感與技能必須由學生在自主嘗試、體驗中才能獲得,教師的隨機示範、點撥、講解,幫助學生產生創新構思,在操作中以小組合作共同創作為形式。有主題性地進行撕、貼、畫。

  無規律的撕紙,學生興趣濃厚,但在組織貼上上往往“沒主意”,因此我在進行“感受不同形狀的碎紙”這一教學環節,使學生產生靈感體驗。如一張“葉子形狀”的碎紙可以是一朵花的葉子,也可以是一朵花的其中一片花瓣,也可以是動物的身體等,可有意識的撕,也可以從無意識撕出的碎紙中去聯想。

  要形成撕的技巧,不能單憑學生隨意的撕,依次,我在教學時適當的引導學生撕基本形。如:三角形、圓形、方形……讓學生在體驗與比較中自主發現撕的技巧,同時又可引發學生髮現撕出的圖形與概念中的圖形的不同。

  作業評價採用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總評等多種形式,為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每位學生參加作業點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提高今後的美術作業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