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幼兒園中班語言實踐說課稿

幼兒園中班語言實踐說課稿

幼兒園中班語言實踐說課稿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實踐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中班語言實踐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動物的傘》是一首充滿童趣的詩歌,詩歌語言質樸、清新,重複性的結構形式朗朗上口。能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便於記憶和仿編。中班幼兒已經具備了用較完整的語言來講述自己所見所聞的能力,同時在詩歌的學習中往往又對具有一定挑戰性的仿編活動非常感興趣。針對這一特點,在活動中我以自制的課件為主要教學手段,將詩歌內容以生動的畫面直觀地展示在幼兒面前,引導幼兒細緻觀察,大膽講述,努力為每個幼兒提供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的機會,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

  二、活動目標

  1 、理解詩歌“動物的傘”,學習“… …是… …的傘”的句式,並有表情地朗誦。

  2 、根據提供的圖片,運用句式替換的方法仿編詩歌。

  3 、能大膽說出自己仿編的詩句,體驗仿編詩歌的樂趣。

  三、活動重點和難點

  活動重點是理解詩歌,學習“… …是… …的傘”的句式;

  難點是運用“… …是… …的傘”的句式仿編詩歌。

  四、活動準備

  1 、PPT課件。

  2 、小動物圖示人手一張,森林下雨背景圖4幅。

  五、教法和學法

  《綱要》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因此,在活動中我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以幼兒為主體,運用課件演示法、啟發提問法、遊戲法等組織教學,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六、活動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我設計了看一看一說一說一學一學一玩一玩四個教學環節。

  (一)看一看,匯入激趣。

  通過出示富有美感又具動感的畫面,把幼兒的聽覺與視覺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引發幼兒的興趣。

  螢幕出示樹林的圖片,告訴幼兒“今天要帶你們到樹林裡去玩。”把幼兒帶入詩的意境中。接著,播放雨聲,提問:“聽!樹林裡怎樣了?" “哦,下雨了!”隨即動感的雨點從天而降。

  (二)說一說,學習詩歌。

  在這一環節中我選取了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小動物,即小鳥、螞蟻、青蛙,請幼兒為這些小動物找到合適的傘,從而掌握這首詩歌的內容。

  1 、為小鳥找一把合適的傘

  透過兩個問題的巧妙設計,學習“… …是… …的傘”的句式。

  問題一:“下雨了,小鳥要趕快找到傘,不然就要淋溼了,那什麼是小鳥的傘呢?”螢幕同時出示小鳥及背景圖片。這個問題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激活了幼兒的思維。待幼兒回答後,螢幕顯示動態的小鳥找到大樹當作傘。

  問題二:“這是一棵什麼樣的大樹?”幼兒可以根據自己在畫面上看到的大樹形象,選擇合適的形容詞來描述,答案是多樣性的,也為接下來的仿編環節做好了鋪墊。接著我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幫助幼兒梳理並提煉詩歌句式:高高的大樹是小鳥的傘。為了避免幼兒反覆學習的枯燥,我適時地提醒幼兒用動作表現,也可以兩兩合作,一個當成高高的大樹,一個做小鳥,在表演的同時朗誦詩句,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也更好地幫助幼兒理解記憶詩句。

  2 、為螞蟻和青蛙找一把合適的傘

  ( 1)針對詩歌較平行的特點,螢幕同時出現螞蟻和青蛙及相應的背景圖片,請幼兒任意選擇其中的一個或者兩個小動物為他們找傘,並按照“高高的大樹是小鳥的傘”這一句式結構進行講述。

  幼兒已有了前一部分的經驗,一定會樂意觀察和講述。預計難點會出現在對蘑菇和荷葉的描述上,所以我會根據孩子講述的情況,組織其他孩子根據色彩鮮豔形象生動的畫面所呈現的資訊,及時調動自己的已有經驗,集思廣益,一起突破難點。

  ( 2)當幼兒找到合適的傘後,螢幕分別顯示螞蟻找到蘑菇當作傘、青蛙找到荷葉當傘。

  ( 3)師幼共同梳理並提煉詩歌句式:“漂亮的蘑菇是螞蟻的傘。”“圓圓的荷葉是青蛙的傘”。

  這一環節在整個活動中是至關重要的,它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坡度。一來及時利用幼兒習得的經驗,進行較小範圍的仿編。二來也為接下來的自主仿編環節做好了準備。

  3 、嘗試為詩歌取名字,並完整且有表情地朗誦。

  螢幕顯示小鳥、螞蟻和青蛙躲雨的圖片,請幼兒嘗試為詩歌取名。在圖片直觀形象的提示下,知道詩歌名字《動物的傘》 。同時,插入一個Flash動畫,動態的影片一下吸引幼兒的注意,幼兒邊欣賞課件,邊聽老師完整的有表情地朗誦詩歌。到此,幼兒已對這首詩歌大致掌握,於是,請幼兒跟隨課件和老師一起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三)學一學,仿編詩歌。

  這一環節在於啟發幼兒對詩歌有新的拓展和學習。

  1 、出示蝸牛、蝴蝶、毛毛蟲、蜜蜂、螃蟹和森林背景圖片,並提問:“小鳥、螞蟻、青蛙都有了傘,可是雨越下越大,蝸牛、蝴蝶、毛毛蟲、蜜蜂、螃蟹還沒有找到傘,請你幫它們找一把合適的傘。”

  2 、幼兒為小動物找傘並交流,每說到一個小動物螢幕就相應顯示為此動物找到的傘。

  這一環節我採用的是直觀教學法,引導幼兒觀察畫面進行自由仿編。畫面是豐富的,所以答案也是多樣的。只要孩子們能用合適的形容詞和詩歌中的句式來講述自己的創編,都會得到大家的肯定。加上教師的簡單調整,有效地突破了難點。

  3 、將幼兒仿編的詩句組合成一首完整的詩歌,在畫面的提示下,集體有表情地朗誦。

  (四)玩一玩,遊戲《幫動物找傘》 。

  1 、準備4幅森林下雨背景圖和人手一張小動物圖示。提出遊戲的要求:還有很多動物沒有找到傘,請幼兒幫助它們找到一把合適的傘,貼在背景圖上。並用詩歌中的句子說說“怎樣的什麼是誰的傘。”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重點指導幼兒用“… …是· ·一的傘”的句式仿編詩歌。

  2 、展示幼兒幫助小動物找到的傘,請一組幼兒上前仿編成一首完整的詩歌,並根據各自所代表的小動物邊動作邊朗誦。

  這一環節給幼兒提供了自由表達及與同伴交流合作表現的機會。使幼兒在邊玩邊學中鞏固了學習的知識,培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及同伴間相互關心、幫助、合作的情感。

  縱觀以上的活動過程,我以課件貫穿始終,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理解和學習了詩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有效地解決了活動的重難點,且讓幼兒在生動形象的情境中體驗到了語言活動的快樂。活動遵循幼兒語言教育新理念,融生活經驗、現代科技、情感表達為一體,充分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精神實質,達到玩中學的目的。

幼兒園中班語言實踐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幼兒園《指南》中明確指出:“活動選材要符合幼兒現實發展的需要,又要有利於長遠發展,既要貼近幼兒生活,又有助於擴充套件幼兒生活經驗”,活動內容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有機聯絡、相互滲透。而《綱要》中指出,社會活動要“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並理解基本的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從事幼教工作幾年以來,一直聽到教育界“注重以幼兒為本”“注重個性發展”的聲音,同事之間也經常會為“放養好”還是“圈養好”爭論不休,我在實踐中遇到的最大困惑是:在教育過程中,如何把握自主與秩序的度?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大班孩子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規則意識,也會說“謙讓”“輪流”“一個接一個”“要有秩序”之類的詞語,但在具體情況中,自我中心意識的本能還是會讓他們不自覺地做出一些爭搶、擁擠的行為。因此我選擇了本次活動課《我們不擁擠》。

  本次的教育教學活動,就是結合幼兒平時的生活經驗來開展的有意義的教育活動,從而進一步體現《指南》中提出的將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二、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活動目標貫穿於一個教育活動的始終,對活動起主導作用,它既是活動的起點又是終點。為此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個方面將本次的活動目標定位於:

  1、在問題情境中充分感知“秩序”的重要性。

  2、合作探索瓶中取球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聯絡生活實際,增強規則意識,自覺維護秩序生活的美好。

  根據活動目標和幼兒實際情況,我把重點定位於:在問題情境中充分感知“秩序”的重要性。難點:合作探索瓶中取球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活動能更好地開展,我做了充分的準備:

  多媒體課件,倒計時器,投影儀擁擠的情景,有序的情景,警報聲。

  三、說教法、學法

  《綱要》中提出:要為幼兒創設一個寬鬆、自由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而教師在活動中應成為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我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了以下教法:

  1、遊戲情境法:透過玩“瓶中取球”的遊戲引出活動,提高幼兒的興趣。

  2、自主討論探索法:透過“瓶中取球”的三次實際操作,讓幼兒更進一步感受遵守秩序的重要性。

  提問法。結合幾次瓶中取球的實踐過程,讓幼兒將生活經驗和所見聯絡起來解決重難點。

  比較法。活動中安排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兩組影片案例:小朋友擠成一團滑滑梯,人們擁擠著上車;小朋友排隊滑滑梯,人們有序乘車,透過兩組影片的播放,讓孩子在場景比較中將自主構建的規則意識進一步強化,同時能聯絡自己的日常行為進行反思,以此指導後面的演習行為,這也是社會性教育生活化的必然途徑。

  四、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針對教學目標,結合幼兒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首次比賽:分析失敗的原因

  1、出示裝有綵球的塑膠瓶,介紹比賽方法和規則。

  2、幼兒自選裝有綵球的塑膠瓶分成五組進行操作。

  3、記錄比賽成績。

  4、分析失敗原因:你們遇到什麼困難了?球為什麼堵在瓶口?

  5、討論解決辦法:怎樣讓球不擠在瓶口?

  6、總結拉球方法:四個人不能同時拉球,要一個一個地往外拉。

  二、再次比賽:構建取球的規則

  1、幼兒分組嘗試一個一個地拉球。

  2、記錄比賽結果。

  3、分析取球少的原因:為什麼一個一個拉球之後,一分鐘內取得球還這樣少?

  師生共同總結:拉球時不能著急,要看清楚球的顏色和拉繩的位置,等上面的球出來後,才能拉下面的球,這樣一個接一個,速度才能變快。

  4、請一個小組上來演示拉球過程,幼兒觀察分析:怎樣才能拉得又快又多呢?

  5、總結拉球兒歌:先拉上球,再拉下球,你先我後不著急,團結協作快又多。

  三、第三次比賽:體驗規則的重要

  1、提醒幼兒遵守取球規則,自主練習合作方法。

  2、分組比賽,記錄比賽結果。

  3、比較三次比賽結果,進一步感悟遵守規則,互相配合的重要性。

  四、聯絡生活,感知擁擠危害

  1、觀看錄影(1):人們擁擠著上車,小朋友擠成一團滑滑梯。

  師:他們做得對嗎?這樣做會怎麼樣?

  小結:生活中如果像這樣人人擁擠,沒有秩序,既不文明也不安全,會帶來很多危險呢!

  2、觀看錄影(2):人們有秩序的乘車,小朋友排隊滑滑梯。

  師:他們是怎麼做的?這樣做會怎麼樣?

  小結:他們沒有擁擠,一個接著一個乘車、滑滑梯,文明又安全!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像他們一樣,處處遵守秩序。

  五、模擬演習,練習緊急撤離

  1、講訴四川大地震中桑棗中學全體學生順利逃生的故事。

  2、講解“地震撤離演習”的方法。

  師:當警報聲響起時,我們要冷靜、有序地撤離。

  3、師生共同拼搭“安全通道”,練習有序地緊急疏散撤離。

  (幼兒將小椅子拼搭成一條長長的通道,在警報聲中一個跟著一個從通道里有序撤離)

  以上是我對大班社會活動《我們不擁擠》這一活動的設計思路及粗淺認識,我想一節好的社會活動課應該符合社會領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的教育原則。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薰陶下,不斷探索,不斷成長。其中有許多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本次的說課內容完畢,謝謝大家!

幼兒園中班語言實踐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我們都知道,目前正是夏季,天氣非常炎熱,有許多好吃的冷飲和水果。幼兒愛吃零食,一會吃這個,一會吃那個,使腸胃得不到休息,影響了身體的健康。然而幼兒只顧於貪涼,為了防暑降溫,但有時忽略了講衛生,有的水果沒洗乾淨或者沒剝皮。夏天蒼蠅,蚊子多,它們都是傳播病菌的害蟲,因此,有必要使幼兒形成對夏天的冷飲及水果食用有個正確的認識,那就是夏天不要亂吃東西。吃冷飲要有所節制,還有瓜果要洗乾淨再吃,要講究衛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我認為選擇教材要有一定的季節性,必要性,就如〈〈綱要〉〉所說,"既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目標定為:

  (1)知道夏天到了,應注意衛生,瓜果要洗乾淨再吃。

  (2)夏天天氣炎熱,吃冷飲能有所節制,不亂吃東西。

  二、說教法。

  《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鼓勵幼兒大膽探索與表達,讓師幼形成一種平行的,雙向,相互支援的合作關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採枯燥的說教會讓幼兒厭煩,靈活的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會讓幼兒感到這節活動課有意思,願意學,積極的去接受知識,讓幼兒和教師互動,成為活動的主體。這樣達到的效果比幼兒被動的接受更容易掌握知識,也能更好的應用到教學過程中。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談話法:根據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透過問答或交談,豐富知識。

  2、直觀形象法:先聽錄音再看圖片,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透過小動物的對話,讓幼兒理解意境的美,突破重點。

  3、角色遊戲法:根據《綱要》精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注重活動過程,而不是結果,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認識,鍛鍊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

  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演一演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對活動內容產生興趣。

  2、體驗法:

  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春雨有更深刻的瞭解,我採用此法,在說說演演中引導幼兒體驗,理解小動物的對話,始終體現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四,說教學程式:

  1、激發興趣:興趣是人們積極,主動地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幼兒探求知識的動力,它會使幼兒產生學習需要,是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首先以歌表演《豬八戒吃西瓜》引題提問談話:請小朋友想一想現在是什麼季節啊?你們在這個季節都喜歡吃甚麼啊?

  2、出示課間,依次出示夏天各種好吃的水果和冷飲。

  3、繼續提問,"這麼多好吃的水果,喜歡吃嗎?可是吃水果前應該怎麼辦?那雪糕如果吃多了會怎麼樣啊?"讓幼兒回答剛才的問題,鼓勵幼兒積極回答,教師小結。出示課件,請幼兒配合畫面再次欣賞。

  4、品嚐交流

  為了滿足幼兒嘴饞等特點,我還特意安排幼兒品嚐水果這個環節,讓幼兒親身體驗,先把水果洗乾淨,然後由老師剝皮,給每個幼兒分著品嚐,及時教育幼兒要洗乾淨剝皮再吃。教育幼兒講衛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以上是我對《不亂吃東西》這一活動的設計思路及粗淺認識,其中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幼兒園中班語言實踐說課稿4

  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大班禮儀教學活動《爭做文明小市民》,下面,我將從設計思路,教學準備,教育方法,活動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我的理解和認識。

  一、說設計思路:

  文明禮儀是展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也是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現,更是衡量一個地區,一座城市綜合水平的重要標尺。《幼兒園工作綱要》明確指出,我們要擴充套件幼兒對社會生活環境的認識;知道對錯,能按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行動;激發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為了促進幼兒學習文明禮儀,增強自身素質,做一個文明小市民,我將透過適當的語言引導,遊戲競賽,繪畫表現等方式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促進其符合目的性的發展,所以設計了這節禮儀活動課《爭做文明小市民》。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點,對活動起導向作用。《綱要》社會領域提出:教師教學目標要以社會領域目標為指導,結合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來確定。因此,我認為,在整個活動中要以幼兒自主參與活動為主,教師在整個活動中起一個引導和支援的作用,和孩子們一起活動,一起感受,下面我將從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提出本次活動的目標。

  (1)情感上: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2)能力上:積極參與遊戲活動,大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3)認知上:提高對社會公德的判辨能力,萌發做文明市民的美好願望。

  (4)重難點:根據目標,把如何做一個文明的小市民設為重點。我把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萌發做文明市民的美好願望設為難點。

  三、說活動準備:

  結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因地制宜的選擇材料,我做了一下兩方面的準備:

  物質準備:ppt課件,水彩筆,白紙,對錯牌,記錄板,小紅花。這些都是為了更直觀的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幫助幼兒理解活動過程。

  知識的準備:幼兒對我們生活的城市有一定的瞭解,對有一些禮儀也有一定的認識。

  四、說教法,學法:

  《綱要》中強調,幼兒是中心,整個教育活動要以幼兒的學習興趣特點,尤其是幼兒已有經驗來進行,在活動中教師要作為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來參與整個活動,根據本班的幼兒特點,我分別運用了提問法,直觀演示法,遊戲競賽法。

  (1)說教法

  1、提問法:教師根據幼兒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提問幼兒,並引導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作出回答。我的提問並不需要單一的答案,而是改成開放式的提問如:"你覺得家鄉美嗎?哪裡美?看完影片後你有什麼感受?等類似開放式的問話,這樣,既可以啟發幼兒的思維能力,也能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多給予他們說的空間。

  2、課件演示法:配合談話,把影片呈示給幼兒,來表現家鄉的美麗,既激發了幼兒的觀察力,又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多給予他們看的空間。

  3、遊戲競賽法:遊戲應該是我們幼兒園的主要活動,結合大班的特點,我設計了遊戲競賽環節,不僅能增加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多給他們玩的空間。

  (2)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以幼兒為主題,圍繞主題,突出重點,抓準難點,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全面發展,也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本次活動我採用了談話法,遊戲競賽法,練習法。

  1、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談話,可以發展幼兒的思維,傾聽能,口語表達能力。

  2、遊戲競賽法:陶行知老先生曾經說過:"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正是體現了綱要的精神。具體遊戲是根據手上的對錯牌判斷圖片中人的行為正確與否。

  3、練習法:這裡指的是繪畫表現,以進一步理解和鞏固已有的知識、觀念,並培養相應的技能技巧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五、說活動過程:

  活動中圍繞目標,動靜交替,多種教育形式相結合的過程:

  (一) 談話,匯入活動。

  需要過渡, 提問:我們的家鄉叫什麼名字?你們覺得家鄉美嗎?哪裡美?(這樣直接匯入,引起幼兒興趣。)

  (二) 觀看影片,啟發幼兒說出感想。

  1、教師播放影片,幼兒欣賞。

  2、提問:片中有哪些景點,你還知道哪些景點?看完影片後你有什麼感想?

  3、教師小結城市的美景。(讓孩子直觀欣賞,初步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三) 觀察本地市民行為圖片,引導幼兒分辨是非。

  1、提問:看了影片,圖片,我和你們一樣,都覺得我們生活的城市變得越來越美,那你們知道為什麼會越來越美嗎?

  2、過渡語:城市的美麗和我們每一個都分不開,只有我們每個人都熱愛這座城市,愛護我們的環境衛生,做一個文明的好市民,才能使我們生活的城市變得越來越美。

  平時,我見過不少這裡的市民,我把他們的行為拍了下來,請你們來當評判員,看看他們做的對不對?

  3、展示ppt,幼兒討論,分組,並進行分組舉牌比賽。

  4、總結出文明市民的標準。(守法,講衛生,愛護公物,舉止文明,幫助他人,健康生活···)(透過分組遊戲競賽的方式,對社會公德有一定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並總結出爭當文明市民的標準。)

  (四) 學做一名好市民。

  1、討論:如何做爭當文明小市民。

  2、那我們把剛才說的畫下來,貼到我們的作業欄,提醒別人也要做文明的市民!(孩子們把自己所想的在紙上表現出來,對之前的活動有一個鞏固,也有一定的拓展。)

  六、說活動的評價和反思

  本此活動,我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發展特點來設計的。活動中的亮點就是:我遵循了《綱要》中"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原則和精神,滿足了孩子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當然,文明禮儀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養成的,社會公德也不是一節課可以學會的,這需要我們老師,家長,整個社會,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希望教師多設計這樣的活動課程,讓每個孩子在學習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

幼兒園中班語言實踐說課稿5

  一、說活動教材

  “綱要”中指出,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瞭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為。 “垃圾回家”是“綠色家園”主題活動中的一個內容。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美麗的花壇旁邊有人們丟棄的果皮,隨手亂扔紙巾。這種現象潛移默化地影響下一代對待生活的態度。幼兒期的生活還處在他律的階段,他們並不懂得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別人這樣做,他們也會這樣做。作為老師應該讓幼兒或得正確的情感體驗,要讓幼兒明白不文明行為對我們的社會、生活所造成的危害,要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關心、愛護周圍的環境,關注自身的生存空間,養成講衛生、愛清潔、愛護環境的好習慣,使他們在內化的過程中成為良好行為習慣的宣傳者、執行者,並將良好的習慣泛化到周圍人身上,從中找到快樂。選擇“垃圾回家”作為教材,使幼兒瞭解我們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以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讓幼兒在丟棄時能做到分類投放,真正做到讓垃圾“回家”,萌發幼兒愛護生存環境的情感,從小幫助幼兒樹立環保意識。

  二、說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本次活動的立意旨在要求幼兒從自身做起,從日常生活點滴小事做起,並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將環保意識提升為一種生活習慣,特制訂以下活動目標:

  ①幫助幼兒瞭解垃圾的來源,認識其危害,並能區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及有害垃圾。

  ②養成不亂丟棄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③引導幼兒願意為維護環境衛生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活動重點:幫助幼兒區分垃圾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和有害垃圾。

  3、活動難點:是為環保宣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說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事先收集一些廢舊材料,教學課件、教學錄象2段(整潔和髒亂的小區環境)

  2、知識準備:請幼兒觀察居住小區環境及周圍的環境,和父母一起討論收集有關生活中的垃圾及相關圖片。

  四、說活動流程

  環節一:瞭解垃圾的來源。

  採用播放錄影(整潔美麗的小區,家園又髒又亂的小區的景象),提問討論

  你們喜歡哪個小區?為什麼?垃圾從哪裡來?垃圾有什麼危害?

  環節二:瞭解垃圾的分類及處理。

  播放教學軟體:垃圾的分類與處理

  垃圾可以分成幾類?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們該怎麼做?

  環節三:送垃圾回家遊戲

  親身嘗試,將實物垃圾送到環保垃圾筒內。

  “你們認識這個垃圾筒嗎?為什麼他們有不同的顏色?“可回收是什麼顏色?不可回收是什麼顏色?有害垃圾是什麼顏色?你們能將他們送回家嗎?

  環節四:設計環保標誌

  結合自身說說我們該如何保護環境,引出設計“環保標誌”

  “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們該做些什麼?”

  延伸活動:收集廢舊材料,投放在活動區中,實現了空間、時間上的開放式教學,具體內容如下:

  五、說活動特色

  1、生活理念的教育。此次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設計理念來源於生活,透過垃圾引出環保,從生活中小事體現環保這件大事,以小見大,激起幼兒關注生存的環境,樹立環保意識,並在動手、動腦、動口的活動中,獲得了無窮樂趣,也懂得環保從身邊點滴做起這個道理。

  2、先進的視聽教育手段。多媒體技術將圖、文、聲音、像為一體,形象、生動展現環境汙染帶來的危害。

  3、可持續發展理念。一次活動只是一個開始,是其他教育活動的引子。透過本次活動,使幼兒更多地關注我們生存的空間、生存的環境,這是本次教育的潛在效應。體現了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幼兒園中班語言實踐說課稿6

  各位評委老師: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中班語言活動《快樂的果園》,下面我將從以下幾點開始說起。

  一、說設計意圖

  這是一首散文詩,寫是的果園裡一年四季都有朋友:梨樹、桃樹、蘋果樹,還有受小朋友們喜愛的小蜜蜂、小鳥、小兔等,果園有了這些朋友所以很快樂。此次教學活動就是要讓小朋友感受果園的快樂,也感受朋友間帶來的快樂。因此,活動以動靜結合的方式,讓小朋友們去理解和感受。

  二、說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者起著導向作用。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喜歡欣賞文學作品,理解作品內容,感受文學作品的美,具體地說,就是要培養幼兒愛聽、愛看、愛講、愛表演兒童文學作品,能理解並複述簡短的句子。”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的特點及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將目標定為:

  1、欣賞散文詩,並理解散文詩的內容,初步瞭解一年四季果樹的變化。

  2、能大膽地講述和表演,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3、感受豐收和朋友間帶來的快樂。

  三、說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要讓幼兒理解散文詩的內容,會複述簡單的`詞語、句子,感受果園的快樂。

  難點是讓幼兒瞭解一年四季果樹的變化。

  四、說活動準

  其實像這樣的散文詩教學,應該採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這樣可以讓靜態的、呆板的畫面變成動態的、生動的情景。但是由於水平和時間上的問題,我沒有采用多媒體手段,但是也盡力去做好每一個準備工作。先給幼兒創設一個有果園的環境,裡面有梨樹、桃樹、蘋果樹,配好一首節奏歡快的《快樂小舞曲》音樂歌帶,還做了散文詩中出現過的小動物的頭飾,準備好幼兒表演採摘豐收果實的人們要用的籃子。應該說,這些準備可以讓活動開展得生動一些,好讓小朋友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幼兒園中班語言實踐說課稿7

  一、說設計意圖

  今天我給大家展示的是幼兒園社會領域課程《交通規則我知道》。此活動來源於幼兒的日常生活。我們都知道,交通安全無比重要,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安全意識淡薄,沒有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所以增加交通安全知識是必要的。幾次帶幼兒外出活動,儘管老師多次強調注意交通安全,可總會有幼兒在路上東張西望、追追打打。一到橫穿馬路時,很多幼兒駐足不定,不知所措。面對這些即將升入小學,但還缺乏遵守交通規則意識,也不知具體要遵守哪些交通規則的幼兒,我覺得很有必要讓幼兒瞭解、認識交通規則,萌發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加強自我保護,提高危險防範能力,讓孩子真正地走進社會這個大家庭。這也符合新《綱要》所提到的"選擇的教育內容既貼進幼兒的生活,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為所有在園幼兒的健康成長服務。"同時也符合《綱要》中"應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誌和文字元號的興趣"。標誌以其形象性、直觀性、知識性、實用性等特點運用廣泛,併為幼兒理解接受,讓幼兒掌握生活中常見的標誌的內容含義,有著極其重要的教育意義。為此我選擇並設計了這個活動。

  二、根據我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及社會經驗,我設計了一下幾點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及實際情況,此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嘗試瞭解各種不同的交通標誌圖,能用完整、流暢的語言正確表達它們各自的作用;

  2、幼兒的觀察力、思維力及口語表達能力在活動中得到提高;

  3、體驗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其中活動難點是解讀交通標誌圖。活動重點是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覺地遵守交通規則。

  三、說活動準備

  豐富的教學用具及裝置,能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抽象到形象。為了使本次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富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我做了如下準備。

  1、教師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交通標誌圖"的資訊圖片。

  2、立體的交通標誌(停車標誌、紅綠燈、左右轉彎標誌),"十字路口"場景佈置。

  3、教師事先與一位交警取得聯絡。

  4、多媒體課件:

  (1)喧鬧的馬路;

  (2)正確的交通行為與錯誤的交通行為畫面(內容有:紅燈車停,行人過馬路走斑馬線;行人靠左走;在馬路上追車奔跑;在馬路上玩耍、拍球等;過馬路跨越護欄;行人走天橋。)

  (3)配樂兒歌。

  四、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本活動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電教演示法:以多媒體課件再現生活情境,能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活動生動活潑、直觀;

  2、提示法:在活動中教師適當的提出問題,有助於幼兒思維,啟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的知識和發展智力;

  3、交流討論法:在活動中適當的讓交流討論,有助於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

  4、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寓教育於遊戲之中。

  五、說學法

  整個活動,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升化了情感,本活動我採用了"觀察法、猜測法、講述法、遊戲體驗法"引導幼兒透過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玩一玩,使活動變得豐富,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六、說活動過程

  要想使活動目標順利實現,要想活動的重難點得於突破,那就要取決於活動過程的開展。本次活動將以"遵守交通規則"為話題,以"設定懸念,觀看交通安全事故影片"為切入點,透過"討論交流、瞭解標誌"、"交警指導、遵守交通"、"欣賞兒歌、歸納小結""模仿遊戲、體驗生活"四個主要環節,提高孩子獨立在馬路上行走的安全意識,學習保護自己。

  第一環節:我以"蘭蘭的爸爸去幼兒園的路上發生了可怕的事情"設定懸念引導孩子觀看交通事故影片,直觀地再現了生活情景,很快將孩子們的注意力集中到該活動中來。緊接著提出"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故?""馬路上為什麼要有紅綠燈?"等問題,啟發幼兒積極思考,討論交流。透過交警解答,充分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形成了生生互動,師幼兒互動合作學習機制。為下環節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第二環節:解讀交通標誌圖、瞭解標誌的作用,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所在。標誌是社會生活環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符號,與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引導幼兒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有著重要的意義。"在車輛穿梭的馬路上,除了紅綠燈這個交通標誌外,你還看見過什麼交通標誌?"引發幼兒持續探究、學習的願望。建構主義理論提示我們,在教學中,要幫助孩子利用情景、協商、對話等環境要素,發揮孩子的主動性、積極性,為此,我透過展示師幼共同收集的各種交通標誌圖,讓孩子在"標誌"情景中,與標誌零距離接觸。透過看、聽、找,幫助幼兒認識常用的交通標誌,引導幼兒用完整、流暢的語言正確表達它們各自的作用。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幼兒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支持者。

  第三環節:交警指導、遵守交通。在這一部分,透過以交警考考幼兒的形式,引導幼兒判斷分析課件中所出示的常見的交通行為畫面,幫助幼兒瞭解哪些是正確的交通行為,哪些是不正確的交通行為,掌握正確的行走方法。活動中,交警的參與,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高漲起來,而交警及時適當的應答和肯定,形成了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

  第四環節:欣賞兒歌,歸納小結。這是一個過渡環節,目的是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兒歌聲中,進一步掌握過馬路的正確方法。兒歌內容簡單,朗朗上口,句子工整、押韻,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很快就記住了過馬路的正確方法,讓孩子緊張的注意力得到暫時的蔬緩,為下一個遊戲環節作鋪墊。

  第五環節:模仿遊戲、體驗生活。這是本次活動的高潮部分,也是本次活動動靜交替原則的體現。透過上面幾個環節的學習,孩子們對常見的交通標誌及其作用有了初步的瞭解。為了讓孩子們的知識、能力遷移到日常生活中,體現教育寓生活、遊戲之中。我組織孩子們和交警玩"過馬路"的遊戲,透過交警的指揮,交通標誌的提示,形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安全意識,提高保護自己的能力。

  七、說延伸活動:

  幼兒的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需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因此

  1、課後教師可將交通標誌圖放入語言區,讓有興趣的幼兒繼續探索。

  2、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充分利用適當時機對幼兒進行遵守交通規則的練習和教育。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八、說亮點:

  整個活動,有三大亮點。

  第一、注重了教育的整合性。在活動當中,我整合了社會、健康、語言等領域的內容,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有機結合,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知識、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第二、活動設計體現了幼兒的認知特點,從設定懸念,再現生活情景入手,由易到難,層層深入。活動過程體現了師幼互動、生生互動以及動靜交替的原則。

  第三、活動中我採用"請進來"的辦法,把交通警察請進課堂,給孩子們講交通知識,和孩子們一起玩遊戲。活動中因為有交警的參與,幼兒學習興趣很高,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體現了活動的開放性和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