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八篇

語文說課稿

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八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說課稿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兩個偏旁。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透過朗讀感受華山的雄偉壯麗,並能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含義。

  教學準備:課件,字卡,田字格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同學們,你去過紫金山嗎?今天,老師想再帶領大家來認識一座山,它的名字叫“華山”。(板書,齊讀)這個“華”字是個多音字。(板書)

  2、你們去過華山嗎?那我們就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圖片,簡要介紹)華山在我國的陝西省,它又高又險,被稱為“奇險天下第一山”,登華山的路只有一條,而且曲折難走。

  3、古時候,7歲的寇準登上了華山,還寫了一首詩,題目就叫做“詠華山”。(板書,齊讀)這首詩,大家都會讀嗎?試一試吧!(齊誦古詩)

  二、學習課文

  (一)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詞,指名讀,分行帶讀

  3、再次自讀課文 ,邊讀邊想,你從文中知道了什麼。

  (二)分段學習

  1、你們覺得華山怎麼樣?(高、美麗等等)板書:高

  2、是呀!課件出示:華山真高。(指名讀)

  3、華山的最高峰有2160.5米,而我們熟悉的紫金山只有448米,就是說,要5座紫金山加起來才能和華山相比。或者說,要600多層樓才有華山那麼高。課件出示:華山真高哇!(再指名讀)

  4、華山這麼高,爬到山頂容易嗎?你能不能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來讀一讀?(理解“艱難”)。(指名讀詞、句子)

  5、雖然難爬,但華山頂上卻是別有一番景色,我們來看一看吧!教師配樂範讀三、四兩句,學生閉上眼睛想象。

  6、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麼?(相機板書:藍天、山、太陽、白雲)

  7、自由讀這兩句話,邊讀邊想想藍天、山、太陽、白雲在哪兒?課件出示: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太陽顯得那麼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雲。

  8、(指名讀,指名說它們的位置)相機在黑板上畫上簡筆畫:在頭上、在腳下、那麼近、山腰間。

  9、看到的小朋友來讀讀這句話。(可以做動作)

  10、你們讀得真好!老師比原來更喜愛這這雄偉的華山啦!我想要讚美它一下!師朗讀第一節。

  11、你們也能學著老師的樣子來讚美華山嗎?課件出示:啊!華山真高哇!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太陽顯得那麼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雲。(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12、站在華山頂上,小寇準和我們一樣感受到了華山的雄偉、高大,他的心情十分激動,已經--情不自禁了。(出示詞卡,指名讀)

  13、小寇準情不自禁地吟誦起這首詩。

  課件出示: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齊讀

  14、你讀懂了那一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其實課文裡就藏著這首詩的意思,你能找出來嗎?

  15、配樂朗誦詩歌,加上動作。

  16、寇準用短短几句詩就寫出了華山的高和美,怪不得先生“連連點頭稱讚”。誰能學著先生的樣子來誇誇他?

  17、7歲的寇準已經能寫這樣的好詩了,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嗎?

  18、再次配樂朗誦詩歌。

  19、小朋友們,課文學到這兒,你們對華山最深的印象是什麼?你們喜歡華山嗎?(通讀全文)

  三、學習生字

  1、小寇準的詩得到了先生的讚揚,小朋友們,你們想和他一樣嗎?那麼,老師要看看今天哪個小朋友寫字時最認真,姿勢擺得最端正,老師也會對你連連點頭稱讚的。

  2、看與、齊、稱三個字的筆順。

  3、這三個字,你用什麼好方法可以很好的記住它們?

  4、師範寫,提醒學生注意關鍵筆畫。

  5、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強調寫字姿勢。

  《詠華山》說課稿

  一、說教材:

  《詠華山》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閱讀課文,是蘇教版小語教材採用的一種古詩教學的新課程——“文包詩”。課文敘述了寇準跟先生登華山時詠詩讚華山的事,描繪了華山的雄偉壯麗,也讚揚了寇準的聰明才華。

  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文章妙在作者先點孩子隨同先生登山,末點孩子姓名和年齡,重點放在登山吟詩上,以此表現少年寇準的才華出眾。課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無論寫爬山還是寫山頂景觀,都緊扣一句話:“華山真高啊!”課文以講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古詩,並提供了與詩緊密相關的背景知識、創作本詩時的具體情境和作者情況。課文配有情境圖,再現了華山壯麗的景色,是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課文和古詩,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本文篇幅較短,內容孩子之前也有過接觸,所以想嘗試用一課時上完,部分生字的書寫留到寫字課進行。

  二、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物件是一年級學生,孩子年齡小,本身的登上經驗也很少,所以無法想象登上高山後的感受。再加上我班學生調皮的較多,上課注意力堅持不長久,易走神,所以教學時我採用了圖片、畫簡筆畫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認識,針對新大綱對一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的和難點:

  1、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兩個偏旁。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透過朗讀感受華山的雄偉壯麗,並能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含義

  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含義。四、說教法、學法:

  四、教法學法:

  (一)創設情境

  用多媒體、情境圖等手段再現華山的壯麗景色,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情緒和濃厚興趣,從而使學生對華山有一個比較鮮明的感性認識。

  (二)讀中感悟

  語感的形成重要途徑就是讀,因此在本課中引導他們在讀中自悟,自己悟出課文中蘊含的情感、道理,讀為主,並以情導讀,將語言文字還原成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透過重點句子的朗讀,要求學生理解華山是十分高大的。這部分內容是教學的重點,為此,在教學這幾句話時,應充分發揮多謀體計算機的輔助教學功能,直觀、形象,動態地展現畫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藉助具體的畫面,更深層地理解語言文字。讓靜態的文字動態化,讓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透過簡筆畫的展示,有意突出“那麼近、都在自己的腳下,山腰間”這些詞語,讓學生說說對這些詞的理解。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同時,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三)自主參與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語文課程標準》實施的一個新理念。在閱讀華山風光的課文時,讓學生透過讀、找、議、悟,體現華山的高而美,理解詩句的意思。

  (四)生字教學

  在教學生字時,應培養學生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我想讓學生自己說說怎樣記住這些字,它的筆順應該怎樣,凡是學生能說、能講、能懂的,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解決筆順和部首時,利用動態演示,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突出一個高字,配以簡筆畫,理清課文脈絡。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課文記敘了1935年紅軍長征期間,四川省蒼溪海外縣兒童團員們沿著紅軍走過的路,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機警地躲過野獸的襲擊,頑強地戰勝了病痛的折磨,歷時3個月,行程1000多千米,克服了種種因難,終於趕上了紅軍大部隊的事蹟,表現了後代從小有志氣、有毅力、不怕困難的革命精神。

  課文背景離現實的學生生活有些遙遠,所以很有必要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從而引導學生再去理解當時環境下的兒童團員們的行為,從而對那種精神有學生自己的理解。

  課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段(1、2段),寫兒童團員們因下鄉宣傳,回來時紅軍大部隊已經開走,他們就沿著紅軍走過的路,趕大部隊去。

  第二段(3~6段),寫兒童團員們為了趕大部隊,跋山涉水,風餐露宿,頑強、樂觀地戰勝種種困難。

  第三段(7段),寫兒童團員們趕上了紅軍大部隊,婦女部長讚揚他們是革命的好後代,是黨教育出來的英雄少年。

  (二)、說設計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學會9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會在具體的語境中熟練運用“春意盎然”、“心急如焚”、“跋山涉水”等詞語。

  2、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透過感受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詞句,體會兒童團員們有志氣、有毅力、勇於面對困難的精神,並能做到感情朗讀。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敘事的順序,並找到富有感情的詞句,體會其中的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能反映兒童團員有志氣、有毅力、勇於面對困難的語句,體會詞句蘊含著的感情色彩。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鋪墊

  1、師簡介:在中國的革命史上,曾有一個這樣的事件——1934年到1936年,中國百萬工農紅軍主力為了躲避敵人的圍捕,過草地、爬雪山,歷經千辛萬苦,行走兩萬五千裡,這就是長征。今天,我們要來認識的是在長征的過程中,一群兒童團員們的故事。

  2、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

  1、初讀課文,要求:(1)自由大聲讀,讀通、讀準(2)想一想,課文主要描寫了誰?

  2、初讀感知

  (1)課文主要描寫了誰幹什麼?把課題也說進去

  課文描寫了一群紅小鬼們(兒童團員)沿著紅軍走過的路趕大部隊。

  解決:紅小鬼

  (2)可以把課文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分一下段嗎?

  分段並概括段落大意,訓練概括能力,指名答。

  (3)二讀課文,自由讀。讀準、讀好。

  指名分段讀課文。

  三、重點突破,學習第二段。

  1、“春意盎然”與“心急如焚”的對比,進行體會。

  (1)師引:孩子們離開大部隊已經半個多月,於是他們決心沿著紅軍走過的路前進。雖然四月的川北,春意盎然,但是孩子們——(生)心急如焚,只顧趕路。

  板書:心急如焚

  (2)你從哪讀出了他們的“心急如焚”?

  從“春意盎然”的環境與孩子們的行為進行對比,理解對比的寫作方法。板書:春意盎然

  (3)朗讀指導:注意對比的部分朗讀上的變化。

  2、出示問題:他們在沿著紅軍走過的路前進時,遇見了哪些困難呢?(自學:默讀為主,劃一劃,標一標)

  3、交流:(板書)

  累——壯膽睡大廟

  怕——緊挨靠著坐

  餓——吃供品饅頭

  四、小結、作業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說說紅小鬼們在前進時遇到了什麼困難?

  二、研讀第二段,體會詞句的感情色彩

  1、最使你感動的哪一點?請再讀一讀課文第二段

  2、交流,說明理由,感情朗讀:

  (1)夜宿神廟:著重體會環境的烘托作用

  ①說神廟可怕,理解“愈發”、“聳立”、“齜牙咧嘴”、“凶神惡煞”

  ②用自己的話說說神廟可怕

  ③談談自己的感受,或質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會

  ④感情朗讀

  (2)朝食供品:體會以苦為樂的樂觀精神

  用換詞法領會“嚼”字的妙用

  分角色朗讀

  (3)點拔:進行困難描述時,都是先描寫遇見了什麼困難,再寫紅小鬼們是如何克服的,詞句間透露出紅小鬼們可貴的精神品質。

  (4)感情朗讀:指名任選3~6的一節進行朗讀

  三、交流昇華,完善人物品質

  引語:他們的困難就這些嗎?還會有哪些?他們又是怎樣克服的?

  指名答,引出第七自然段第一句

  板書:跋山涉水 風餐露宿 機警 頑強

  1、他們可能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呢?(自由交流、討論)

  2、指名說一說,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先說遇到了什麼困難,再說紅小鬼們是如何解決的。說的過程中注意語句通順、用詞準確、有層次。

  3、寫一寫:把剛才的段落寫下來。

  4、學到這裡,你有什麼話想對這些兒童團員們說的?

  聯絡婦女部長的話:有志氣、有毅力……

  聯絡“歷時3個月,行程1000千米”

  四、解讀課題

  師引:認識了這樣一群兒童團員,讓我們再來讀一下這個課題:沿著紅軍走的路

  你能說說孩子們是沿著紅軍走的是什麼路呢?

  (現實中的路——紅軍的精神)

  五、朗讀訓練、作業

語文說課稿 篇3

  發現

  取—趣 幹—趕 方—仿 子—字,袋一代 活一舌 題一頁 張一弓

  秋 禾--火 秒 禾--少 燈 火--丁 炒 火--少

  會認

  字(zì) 代(dài) 舌(shé) 頁(yè) 弓(gōng) 秒(miǎo) 炒(chǎo)

  日積月累

  會讀:

  奇怪 聰明 活潑 冰涼 可口 準備 趕快 觀看 包圍 堆積

  花花綠綠 乾乾淨淨 高高興興

  背背

  小鳥

  小烏,小鳥,你輕輕地跳,我栽的小樹,它還太小太小。

  小鳥、小烏,你輕輕地跳,可愛的小樹,它還在睡覺。

  小鳥你輕輕地跳啊,再輕一點兒,好不好,跳來跳去的小鳥。

  口語交際

  我們身邊的垃圾

  1垃圾是從哪裡來的?跟同學們交流一下你的發現。

  2怎麼處理生活垃圾呢?說說你的想法。

  3小組合作.把你們的想法畫一畫。

  夏天就要到了。夏天裡,會發生—哪些有趣的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雨說》是一曲動人心絃的愛之歌。它採用擬人的藝術表現手法,讓“雨”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喃喃細語,傾訴真情,使人感受到“雨”這位愛的使者親切溫柔的形象。在詩人筆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賦予生命的靈性,成為一種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覺得親切可愛,活潑歡快,充滿情趣。在教學這首擬人化的詩時,我們應該在朗讀詩歌的基礎上,結合課文註釋,用心體味,揣摩詩句,體驗詩人蘊含的真情,達到背誦這首情詩的目的。

  (一)《雨說》的敘述主腳是“雨”,它象徵著為大地帶來春天,為兒童帶來歡笑的愛的使者。注意體會這首詩的擬人化的藝術表現手法,以及“雨”的形象的象徵意味。

  (二)這首詩清新明朗,節奏歡快,融典雅的詩句與活潑的口語於一體,特別適合於朗誦。要引導學生加強朗讀,理解詩意,體會詩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建議配樂朗讀。

  (三)指導學生朗讀,要注意把握語氣語調,很好地表現“雨”的形象。這首詩長句比較多既要讀的連貫,也要在恰當的地方停頓,並掌握好句中的重音。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感受詩歌的節奏和韻律,品味詩歌的語言;展開聯想和想象,與詩人感情進行溝通;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過程與方法:朗讀詩歌,整體感知;品味詩歌,理解感情;展開想象與聯想,與詩人進行感情溝通。

  情感、態度價值觀:朗讀這首詩,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

  品味詩歌語言,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展開聯想和想象,與詩人感情進行溝通;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四、說教法

  透過指導學生反覆誦讀,從語言入手,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把握詩中的意象,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發揮其主體作用,鑑賞詩歌,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五、說學法

  學生透過預習和朗讀的練習,充分把握每一次朗讀的機會,整體上把握詩歌的內容,透過學生的自主的探究閱讀,自主合作,來解決課文中的'問題。

  六、說教學過程:

  (1)、匯入:請同學們說說寫雨的詩詞歌賦。完畢後,請同學們仔細品味過雨(大多同學回答沒有)在特殊的背景下,詩人鄭愁予就送給了我們一首《雨說》,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首優美的詩。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再請一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其他學生邊聽邊就語調、語速、語氣、重音、停連等作標記,感受全詩洋溢著的音樂美。

  (3)、細讀全詩,理解品味

  1、雨“說”了什麼話?主要表達了什麼意思?

  2、副標題為什麼取做“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體會詩言志)

  對於第一個問題,同學們在整體把握全文的基礎上能夠回答出來。對於第二個問題,同學們要在討論的基礎上總結而出,教師點撥背景

  (4)、品味詩歌語言,探究詩歌語言特色

  (1)詩歌是作者用豐富的感情、鮮明的節奏、和諧精練的語言以描繪象,反映生活的文學樣式。

  對於語言的品位,是把握詩歌內蘊,與詩人感情進行溝通的基礎。這首詩採用了擬人手法,讓“雨”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喃喃細語,使人感受到“雨”這位愛的使者親切溫柔的形象。“雨”在詩人的筆下,被賦予生命的靈性,成為一種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不僅如此,對詩中對詩中其他事物都做了擬人化的生動描寫;俯拾皆是。這首詩是獻給兒童的,全詩出色的擬人化表現手法,使這首詩具有親切感人、活潑歡快、充滿情趣的風格,它切合兒童的心理,能打動孩子們稚嫩的童心。

  (2)有感情的背誦全詩

  學生在自由背誦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互背,推薦有感情同學領背、齊背,達到共同背誦下來的目的。

  (3)意境拓展

  聽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朗誦,比較兩首詩在選用意象、語言風格方面的異同。教案《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雨說》說課稿一》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本課為“少年心事”單元中的一篇精彩的自讀文章,生動而貼切的描述了“我們”在四合院中快樂的遊戲生活,描述了“我們”為了實現願望而千辛萬苦的蒐集糖紙,最後受表姑欺騙,希望破滅後的絕望和悲憤,表現出孩子們的活潑、純真與執著,也充分表現出大人的欺騙對孩子造成的深深傷害。此外,鐵凝的小說常以普通人的普通生活為表現物件,透過平凡的日常事物的描寫,來揭示人物的心靈世界,並藉助人物心靈深處的觸動傳達具有時代特徵的情緒。文中細膩的語言是值得體悟和學習的,用時一課時。

  二、說學情。

  對於初一的學生,他們已經初步打好一定的預習和概括文字的能力。但仍然對語言的感悟非常重要。因為,語感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核心,而文字解讀的過程,應該是指導學生從整體到區域性探究情感,習得語感的過程,也是語文綜合能力培養和語文素養提升的過程。《一千張糖紙》貼近學生的生活,可以透過初讀、圈劃關鍵語句,理清文脈思路;透過細讀品味,感受具體語言所蘊涵的情感,也就走進了文字。關鍵是尊重這個年級學生的閱讀心理和閱讀起點,給學生閱讀思考和探討交流的時空。

  三、說教法學法。

  1、討論法。對於文中的疑問和主旨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培養學生質疑和閱讀能力。

  2、朗讀法。文中一些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的語句值得多次品讀,在朗讀中悟出感受。

  3、圈劃法。培養學生透過字句來深入體會作者意圖,真正達到閱讀體驗。

  四、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透過多次有感情地朗讀掌握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並能在圈劃中體會到人物的情感變化。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討論、朗讀和圈劃中能夠讀準字音,加深對線索的認識,瞭解在敘事中夾雜議論和抒情的寫作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學習中能夠調動個體體驗,在討論中體悟誠信、童心的可貴。

  教學重點:根據線索把握人物前後情感變化經過和原因。

  教學難點:透過語句研讀真正能夠體悟到誠信、童心的可貴。

  五、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

  在六年級的時候,某一同學的週記裡記錄了這麼一件事。有一次散步時碰到一個盲人行乞者,他央求爸爸給一塊錢送給那個乞丐。他爸爸不肯,說那都是騙人的。但是他堅持,後來爸爸勉強給了一元錢。結果返回時看見剛才那個盲人行乞者站了起來,不用任何工具走到馬路對面坐下繼續行乞。對此,他被爸爸奚落了一頓。

  我們就是在這樣的童年往事中一天天成長,漸漸懂得了對與錯,是與非。人們常說“少年不識愁滋味”,可是我們的煩惱和心事又有誰知呢?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一千張糖紙》同樣也是發生在作者童年的一件往事,而這件往事給她帶來了怎樣的感觸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的心路歷程去看一看。

  (二)檢查預習

  1、檢查預習,簡要了解作者。

  2、分工朗讀全文,掃清字詞和方言文化障礙。

  設計意圖:一個好的預習是閱讀的開始。

  (三)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1、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給文章重新擬定一個題目,並簡要說說理由。

  預設:欺騙記童年一件事飄散……

  師恰當點評

  設計意圖:考察對文字的整體感知,同時也在提煉語言方面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2、根據“一千張糖紙”線索,理清文章脈絡。(生回答,師適時板書)

  (把握故事情節,加深對線索的掌握。)

  設計意圖:深入研讀之前瞭解故事經歷,有助於後面的把握主旨。

  (四)深入研讀,把握文章主旨。

  1、透過圈劃、品讀、討論文中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來體會“我”前後情感變化。

  (透過前後對比,體會在敘事中夾雜抒情和議論的寫作方法,深入把握文章主旨)

  重點品讀句子:

  “我初次體味到大人們常說的累,就是胸膛裡那顆心的突然加重吧。”

  “畢竟,這個逗著我們玩得人是我的表姑啊。”

  設計意圖:教學目標之一是瞭解敘事中夾抒情,透過研讀具體的描寫心理活動的句子來深入把握主旨,為下一步打好基礎。

  2、一起齊讀最後三段,思考這三段能否刪去?為什麼?

  形式:學生小組討論。

  設計意圖:考察議論的寫作手法對於一篇文章有著“點睛”的作用。同時,學生小組小組討論,注重學生自身的學習體驗,加深主旨瞭解。

  3、思考在之前的課文中有哪些成人的做法和表姑有些相近?——《陳太丘與友期》

  設計意圖:拓展,視時間而定。

  (五)教師小結。

  童心純真,不可許以美麗的謊言;童心至善,不可滲以成人的譎詐;童心唯美,不可蒙以世俗的塵埃。

  (六)作業佈置

  必做題:“孩子是不可以欺騙的“,你認為表姑的話是欺騙嗎?你對錶姑的做法有何看法?寫一段文字說說你的看法。(字數200字左右)

  選做題:

  寫一篇350字左右的一件頗有感觸的小故事,以抒情或議論文字結尾。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解讀教材:(即說教材)

  第一課時重點掃除閱讀障礙,讀準讀通,整體感知文字“美”

  教學目標:

  1.透過閱讀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從而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目的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在讀、說寫等拓展性的言語實踐中,發展語言。

  4.理解感情…….

  二.理念指引(即說教法、說學法)

  為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法為:突破重點,擊破難點,宜將情境教學法貫穿教學始終,並輔以重點詞句突破,圖文結合,反覆誦讀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課標要求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指導和學法指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中高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因此,與上述教法相配合,要引導學生掌握:“讀思議讀”的學習方法,透過讀(範讀、默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透過思,即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認真思考,從深層次上進一步認識課文內容和寫作方法;透過議,進行資訊反饋和交流,檢驗讀和思的效果;再透過反覆誦讀(個別讀,男女生讀,小組分句,段讀)使感情進一步昇華,進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領會,達到提高興趣的效果。

  1.情境創設:著名小學語文教學專家李吉林大力提倡情境教學,即是以生動形象的場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把教師的語言和情感,教學內容及課堂氣氛作為一個廣闊的心理場,作用於學生的意識,達到學生主動學習和整體、和諧發展的目的,其特點是形真、情深、意遠。

  2.自主品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3.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語文課堂應是一個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是一個寬鬆而又和諧的課堂,作為引領者的教師和作為學習主人的學生都應積極主動地參與、投入,是謂“教學相長”。在本節課中,師生、生生都很大程度地進行了互動.

  設計思路:

  以“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個目標為綱,尊重文字的價值取向,從學生對劉的“求賢若渴”等的體驗中提煉出“誠”這條主線,在初讀課文中發現成,在反覆朗讀中感悟成,表達成,透過引入《出師表》這一拓展資料,讓學生感悟豬這一人所後來回味到留的成,最後讓學生與劉對話,從而來讚美成,昇華成。

  設計理念:《三顧茅廬》是一則歷史故事,講述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讚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依據“向全體學生開放,向學生的思維開放,向學生的情感開放,向學生的未來開放”的教學理念,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培養創新意識為抓手,打破歷史故事“情節分析+人物特點”的教學模式,將其設計成先讀再編後演的開放性語文教學,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課文進行全身心的感受,讓學生的個性在生動活潑、自由開放的學習中飛揚。

  三.教學設想(即說教學程度)

  研究教法和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式,則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過渡語}以求達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學生學有所獲,我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以及我班學生的實際水平,將本課劃分成 6 個環節:

  一、緊扣“誠意”,質疑導讀

  1、題質疑,初知大意出示課題,引導學生質疑。

  2、重點質疑,讀中感悟

  教師小結:理解人物形象,不僅可以從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入手分析,還可以從環境描寫、人物之間的彼此襯托等方面來理解。這一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讀讀議議,保護學生的獨特見解,真正做到向全體學生開放,向學生的思維開放。

  3、賞讀複述,內化語言

  (設計點評:教師運用開放性的閱讀教學,長文短教,不僅避免了煩瑣的情節分析,更重要的是在學習中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五、說板書。

  這次的板書我要求學生自己填寫,已達到創新。{自填板書,別具一格}

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美麗的丹頂鶴》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材中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寫了丹頂鶴的美麗外形及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徙習性。本文文字優美,將丹頂鶴寫得栩栩如生,彷彿呼之欲出,引起讀者對丹頂鶴的喜愛,適合朗讀、欣賞。文章將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滲透于丹頂鶴的描繪介紹之中,有利於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自覺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

  課文篇幅不長,層次清楚,內容生動,語言通俗易懂,識字寫字量適中,本課教學重點為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和寫字。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丹頂鶴對它們並不陌生,在動畫片中,連環畫中,動物世界中見得不少,但對文字的感悟有一定難度,對課文形象、思想、情感的自我感受、體驗,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二、說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根據新課程標準對二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緯度,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部首“ 虎字頭、單耳刀” 兩個偏旁,瞭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嵌、引吭高歌、展翅飛翔”等。

  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圖文對照來展開合理想象,感受丹頂鶴的外形美和姿態美。

  3、透過學習,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喜愛閱讀,在樂讀中懂得丹頂鶴是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初步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三、說教法

  1.創設情境。根據兒童的認知規律,結合教材特點,用圖畫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喚起學生對丹頂鶴美麗的色彩、體形、姿態的感悟,與課文內容產生共鳴,從而使他們如臨其境,極大地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以至其能聯絡生活,入情入境,盡情發揮想像,釋放自己的情感。

  2.自主探究。《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主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識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採用多種形式,放手讓學生自主識字。在朗讀中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自讀自悟,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發現問題、體悟感情,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朗讀感悟。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詞彙,陶冶情操。《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文語言優美生動,適合朗讀欣賞,因此在教學中應用較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透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再透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同時對學生的朗讀要進行適時合理的評價,激發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四、說教學程式

  (一)看圖匯入,直奔主題

  出示丹頂鶴圖片,讓學生說說這些鳥的頭頂是什麼顏色的?紅色又稱“丹”,紅色的頂叫“丹頂”,所以這種鳥叫——丹頂鶴。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丹頂鶴的有關知識,瞭解他們的學情,檢查他們的預習情況,接著引出課題,並讓孩子們提出疑問,提高他們讀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檢查自學情況。

  初讀課文,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大意。接著進行自學檢查,分節指名朗讀,檢查學生是否把字音讀準、課文讀通,在檢查的過程中相機正音。

  接著讓學生交流初讀課文後的感受,讀懂了什麼?哪些地方沒有讀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解疑。詞義等簡單的問題引導學生合作解決,涉及課文理解的重要問題,設定懸念,放到品讀課文時解決。

  (三)創設情景,品讀課文。

  第二、三自然段中有四句話具體寫了丹頂鶴的色彩美、形體美、姿態美。這也是全文的重點和難點。可以分為以下三個環節進行教學。

  第一個環節:讓學生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丹頂鶴美在哪兒?《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學生充分自讀感悟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思考與大家進行彙報討論。在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體驗課文用詞的準確和語言的優美。這部分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三點:1、引導學生理解丹頂鶴的色彩美。羽毛是潔白的,脖子和翅膀邊兒是黑的,頭頂是紅色的,引導學生想象,丹頂鶴就像是一位穿著潔白婚紗、頭戴紅寶石的高貴的的公主,激發學生對丹頂鶴的喜愛。2、體會用詞的準確、優美。如比較“翅膀是黑的”與“翅膀邊兒是黑的”,讓學生知道丹頂鶴色彩搭配得恰到好處,翅膀邊兒的一圈黑色就像是花邊,起著點綴的作用,如果把“邊兒”一詞漏掉了,丹頂鶴的美麗就要打折扣了。再如比較描寫頭頂紅色的兩句話:第一句它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怪不得人們都叫它丹頂鶴。第二句她的頭頂是鮮紅的,怪不得人們都叫它丹頂鶴。透過句子的比較著重理解“鮮紅鮮紅的”,引導學生感受丹頂鶴鮮紅、富有光澤,理解比喻句在句子表達中的作用,進而體會丹頂鶴的高貴、美麗。3、指導朗讀,積累語言。

  閱讀教學中,讀書、思考、議論是重要手段。讀是前提,思是基礎,議論是深化。以上環節力求做到這一點。而且,語言及詞彙的積累應該成為學生的主動行為,從低年級開始,教師要有意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積累意識,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中掌握一般的積累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積累能力和興趣。

  第二個環節: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讓學生繼續在自讀的過程中感悟丹頂鶴美在哪兒?這部分教學抓住幾點:1、理解丹頂鶴的體形美。“三長”部分可引導學生做動作幫助理解,體味丹頂鶴體形修長,招人喜愛,再透過圖片進一步感受。2、姿態美。這部分是重點更是難點,教學時讓學生讀準句子後,出示詞語“引吭高歌”、“展翅飛翔”。然後讓學生在課文插圖中找找哪幾丹頂鶴在引吭高歌,哪幾只在展翅飛翔。接著出示大量圖片,在音樂聲中帶領學生一起欣賞引吭高歌和展翅飛翔的各種姿態,讓學生感受到不管什麼姿態的丹頂鶴都那麼美麗動人,理解“無論--------還---------,”“高雅”。高雅這個詞語很抽象,學生必須透過對丹頂鶴引吭高歌、展翅飛翔的情態的體驗來感悟,所以,在這裡我應該充分藉助電教媒體等輔助手段再現丹頂鶴動態的美,並讓學生做出“展翅飛翔”的動作,從而讓學生悟出“高雅”一詞的豐富的內涵。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再次引導學生朗讀體會。

  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元素,特別是低年級的課堂,學生的情緒很容易被調動起來。在整個讀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圍繞學習目標來讀、來感悟。每一個讀的環節都是先啟發學生自讀彙報,教師點撥激勵後再讀,個別讀後再引導齊讀,並注意調動全體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從自讀體會,到齊讀感悟、從感知到理解到內化,指導學生由讀懂到讀出感情,一步一步實施目標,教師主導作用在訓練過程中都得到了較好的發揮。

  第三個環節:對姿態美的拓展延伸。出示幾張丹頂鶴其他姿態的圖片,如:水中捕食、翩翩起舞、悠閒散步、捕食幼鳥等,讓學生仿造課文用“無論——還是——”說話,既進行了說話訓練,又進一步體會了丹頂鶴的姿態美。

  第四個環節:讓學生讀讀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瞭解丹頂鶴是一種侯鳥,每年春、夏、秋在第一故鄉黑龍江的扎龍自然保護區生活,冬天來臨就全家飛往南方江蘇鹽城的自然保護區生活。通過錄像,讓學生感受丹頂鶴在第二故鄉的生活,從而理解無憂無慮的意思,理解丹頂鶴的珍貴和人們對鳥類的保護。有時間的話可以放一下《一個真實的故事》的歌曲和動畫,讓學生了解人們為了保護丹頂鶴甚至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四)知識拓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應拓展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開闊視野,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補充知識,丹頂鶴還被人們稱作仙鶴,知道為什麼嗎?對呀,傳說神仙太乙真人就是乘鶴而來,乘鶴而去。另外仙鶴還是一種長壽鳥,松鶴延年這個詞就是祝福人們健康長壽。

  (五)佈置作業。

  發給學生一張丹頂鶴的圖片,讓學生根據第二段的描寫給丹頂鶴圖顏色,圖好後給自己的爸爸媽媽介紹介紹美麗的丹頂鶴。一是鞏固知識,二是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有4部分內容,本節課是第一課時,只學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是4個聲母,配有一幅郊外遊玩的情境圖。圖中提示了4個聲母的音和形。

  2.教學目標

  正確認讀聲母b、p、m、f,讀準音,認清形,能正確書寫。

  如果課堂上還有時間,就再加一點內容,學一部分“b p m f”四個聲母與單韻母“a、o、i、u”的拼法。

  3.教學重難點

  正確認讀聲母b、p、m、f,讀準音,認清形,能正確書寫。

  二、說學生

  學生剛入學,對新環境的生活感到新鮮好奇,又因為環境的改變與學習方式的變化有些許不適。漢語拼音的學習內容本來有點枯燥,加上孩子年紀小,活潑好動,個性十足,所以,應儘可能的透過各種有趣的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增強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讓孩子們在玩中學,樂中學。同時,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匯入

  透過之前的學習,我們認識了6個單韻母寶寶,2個聲母,3個整體認讀音節,你們還記得它們嗎?

  齊讀加了聲調的6個單韻母和3個整體認讀音節。

  (二)精講點撥,啟迪思維

  透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掌握本節課的內容。

  1.找一找,說一說

  2.認一認,比一比

  3.讀一讀,教一教

  4.描一描,寫一寫

  (1)教師在四線三格里範寫b p m f,邊示範邊講解要點。

  (2)學生在書上描紅,再在後面接著寫一個。

  (3)在拼音本上漂亮地寫,一個字母寫一行。

  5.誇一誇,獎一獎

  表揚這節課上紀律好、學得好的孩子,獎勵小紅旗。

  簡單的教學設計,樸素的教育理念,望孩子們在課堂上擁有實實在在的拼讀時間和練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