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有關說課稿範文集合七篇

說課稿

有關說課稿範文集合七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綱要中指出:提高幼兒語言交往的積極性、發展語言能力。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提供普通話的語言環境,幫助幼兒熟悉、聽懂並學說普通話。《秋天果實多》是一篇看圖講述。

  中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在秋景迷人的季節裡,孩子們運用自己的觀察發現秋天來了果園和田園的變化。在他們平時的觀察中,逐步體驗到秋天是果園和田園果子成熟的季節。有了這樣的生活經驗,為本次的活動做了很好的鋪墊。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幾點目標:

  1,知道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幼兒學習用恰當的詞句描述秋天的果實。

  2,幼兒能用恰當的詞句講述動物遠果子的情形。

  為了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我也做了相應的準備:

  幼兒在成人的幫助下帶到街上看看水果和田裡的果實,便於教師瞭解幼兒的知識儲備,做活動前的準備。

  二、說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活動除了教師以飽滿的情緒感染孩子,以啟發式的提問引導孩子,還採取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

  1、啟發提問法:幼兒的思維活動需要教師的啟用,因此教師的提問要具有啟發性,引起幼兒的思考,培養思維的發散性和邏輯性。

  2、直觀法:透過自制的動物頭飾,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引起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便於幼兒理解和記憶。本次活動運用了談話法、講解演示法、等教學方法。

  3、遊戲法:遊戲法是萬法之首,遊戲更是孩子們所喜歡的。在活動中親自做動作用語言描述,就能達到幼兒理解、鞏固的目的。

  三、說學法:

  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幼兒對喜歡吃的水果,他們學習的正是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在活動中我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在看看、想想、說說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透過觀察法讓幼兒運用感官積極參與活動,討論法是幼兒最喜歡的方法,幼兒可以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

  四、說活動過程:

  (一)、集體交流

  1、談話:現在是什麼季節?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現在是秋天的?

  2、啟發幼兒簡潔的語言描述秋天的特徵。

  (二)、練習說話

  1、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上的情景。

  2、提出要求:“秋天有哪些果實成熟了?”請幼兒用好聽的詞句說出果實的顏色、形狀、大小和味道。

  3、出示實物,啟發幼兒用恰當的詞句描述,如:又紅又大的蘋果,甜甜的香蕉又大又甜南瓜等。

  4、幼兒描述的詞好句引導全班幼兒學習。

  (三)、鼓勵幼兒講述“秋天的果園”

  (四)、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

  1、提問:圖中有哪些動物?它們在幹什麼?它們是怎樣運果子回家的。

  2、讓幼兒運用恰當的動詞(如抱、背、馱、頂、挑、推等),講述動物們運果子的情景。

  3、請幼兒上臺表演,讓幼兒們能理解記憶抱、抬、馱、頂等動詞表達的不同意義。

  (五)、遊戲:運果子。

  1、說明遊戲的名稱、玩法及規則。老師邊戴頭飾邊說出某個動物的名稱後,幼兒看圖立即說出該動物運果子的動作,熟悉遊戲後要求幼兒邊說動詞邊做動作。

  2、教師與幼兒一起遊戲。

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馬的世界》,內容選自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是一次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階段目標中將“綜合性學習”單列,這是語文課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和一大亮點。綜合性學習目的是為了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絡,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下面,我從教學理念、目標;教學內容、過程;教法、學法;教學評價四方面闡釋我的教學活動設計。

  說教學理念、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要求具有學習內容豐富性、學習方法多樣性、學習過程實踐性、學習領域開放性、學習目標綜合性和多向性的特點。綜合性學習要求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使學生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積極合作,樂於探究,使他們在廣闊的空間裡學習語文、用語文、全面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突出了語文學科與相關學科的聯絡,強調學習語文,也在學習其他學科;學習其他學科,也在學習語文。第六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與本單元的閱讀教學內容是互相聯絡的。本單元要求學生在理解學習內容的基礎上,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做到觀點明確,言之有理。根據以上要求,我制定了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1.正確積累一定數量有關馬的成語和俗語。2.瞭解有關馬的故事、音樂、繪畫等常識。3.透過“馬的世界”的探討,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論辯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1.透過學生蒐集有關馬的資料活動的開展,學習從事一般課題研究的方法,培養學生從多角度研究問題的意識,提高學生課題研究的能力。2.敢於針對有關馬的熱點問題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3.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資料,共享學習資源。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透過活動的開展,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瞭解有關文化知識,提高人文素養。進一步認識馬與人類的親密關係,培養學生關愛動物的情感。2.從馬的精神價值領域體會馬帶給人類的精神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培養學生從多角度研究問題的意識。

  難點:從人與馬的關係中去體驗馬的精神價值。

  我試圖利用這次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給學生以後研究問題和發展語文能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任何探討和研究都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因此在這次活動中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識馬

  學生對於馬或許早已瞭解,但是學生的瞭解難免不會全面。所以這一環節就透過 1.學生先說說自己瞭解的馬。2.教師利用多媒體和朗讀介紹展示馬。3.學生再說說現在自己瞭解了多少馬的知識。三個步驟力求學生對馬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這也是研究馬的基礎。

  二、說馬

  這一環節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蒐集的資料,提煉了四個學生感興趣的話題:1.關於馬的成語和俗語。2.關於馬的故事。3.關於馬的歌曲和繪畫。4.關於馬的其他話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課前的準備和自己的興趣自主的選擇任何一個話題進行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後,每個小組選出代表來展示本組的學習成果。這就體現了綜合性學習要求具有學習內容豐富性、學習方法多樣性、學習過程實踐性、學習領域開放性、學習目標綜合性和多向性的特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三、議馬

  秦始皇統一六國,馬之功居其半,兵馬俑可為一證;唐太宗連年征伐,所驅策者六駿,貞觀之治,六駿有其功。到了當今時代,天上有飛機,地上有火車、汽車,農田有拖拉機、收割機。現代戰爭中,各種武器也都用最堅硬的鋼鐵和最先進的電子技術來裝備。馬已經不可避免地從交通線、從戰場上“退役”了。這必然會引發學生的思考:1.馬的前途和命運會怎樣?馬會走向滅絕嗎?2.馬的價值思考:現在說來,馬的精神價值和實用價值哪個大一些?

  綜合性學習《馬的世界》只是一個載體,怎樣讓學生透過這個載體的學習來引發他們從事一般課題研究的方法,培養他們從多角度研究問題的意識,提高他們課題研究的能力呢?在課堂拓展延伸活動中可設計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談談透過本次活動的開展,自己學到了哪些研究問題的方法?以此來指導學生進行課題研究並激發學生主動積極探索的精神。

  說活動內容、過程

  本次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學生利用報紙、電視、網路、圖書等媒體蒐集有關馬的成語、俗語、故事、音樂、繪畫等資料。有選擇性的將資料予以分類,確定自己喜歡的話題。(時間為二週;具體操作略)

  第二階段:課堂展示活動。(一課時)

  教學過程

  馬的世界

  一、 匯入活動

  1.談話匯入。由學生屬馬說起,教師祝學生:“在學習上:一馬當先、馬不停蹄、快馬加鞭、天馬行空、馬到成功。”(意圖:教師用帶有“馬”字的成語與學生進行交流,建立起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教學。)

  2.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馬的世界》。在“馬的世界”裡:開啟記憶的閘門;奔湧千年的情感;洋溢起馬的知識、馬的歷史、馬的藝術、馬的文學、與馬共舞。(用CAI 出示課題:馬的世界)

  二、識馬

  1.師生交流各自心中對“馬”的初步認識。(意圖:檢查學生課前準備情況;課前學習成果的初步彙報。)

  2.播放CAI課件,學生看畫面,聽老師朗讀馬的相關知識並回答有關問題。(意圖:傾聽習慣的培養;提煉資訊能力的培養。)

  三、說馬

  依據學生對“馬”的資料收集情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興趣愛好,以小組為單位由四個不同的角度來探討“馬”。交流、展示、合作學習,資源和成果共享。(教師巡視學生小組活動,相機指導。)(意圖: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書寫能力培養;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互相合作學習習慣的培養。)

  四、議馬

  1.馬的未來命運會怎樣。(意圖: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獨到的見解;鼓勵學生之間有意義的論辯。)

  2.馬的價值思考。(意圖:提高人文素養。進一步認識馬與人類的親密關係,培養學生關愛動物的情感;從馬的精神價值領域體會馬帶給人類的精神體驗。)

  五、延伸性學習

  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難度不一的延伸性課後作業,由學生依據自己能力有選擇的完成。(意圖:體現語文課堂評價的多元性;讓學生依自己所長進行作業;加深語文學科和其他相關學科的綜合。)

  六、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識馬、看馬、聽馬、說馬、議馬、評馬。在馬的世界裡遨遊,我們與馬結下了深情厚意,我們與馬情深深、意濃濃。

  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多多留心、細心觀察,處處留心皆學問。去開創自己的天空吧。

  說教法、學法

  綜合性學習要求具有學習內容豐富性、學習方法多樣性、學習過程實踐性、學習領域開放性、學習目標綜合性和多向性的特點。綜合性學習要求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使學生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積極合作,樂於探究,使他們在廣闊的空間裡學習語文、用語文、全面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語文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總體發展、課本知識與生活體驗的緊密聯絡。

  所以,我把本次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的教法制定為:輔助、引導、點撥、拓展。

  學法制定為: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在活動中提高聽說讀寫能力。

  3.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互相評價、互相激勵、共同提高

  說教學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評價,評價手段不是量化評價;評價目的不是甄別和選拔;評價方式不是單一的教師評價,還應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評價的著眼點不是學習結果而是學習的過程;強調的不單是學會,還要會學。所以,本次活動的評價設計主要考慮了以下方面:

  1.學生是否積極的透過課外閱讀和蒐集資料來探究問題?

  2.學生是否主動的發現問題?

  3.學生是否根據佔有的資料形成自己的觀點?

  4.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合作能力如何?

  5.學生運用語文能力如何?

  在活動的評價過程中,教師應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關心和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以學生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鼓勵學生互相評價、互相激勵、共同提高。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是學生在已掌握了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計算之後的繼續學習,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除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同時也為以後學習四則混合運算及小數除法打下重要基礎。本節課教學的例3是在前面學習例1和例2,掌握了除數是整十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之後的知識延伸,要求學生掌握除數接近整十數的兩位數除法的試商、調商過程,為後面學習例4例5例6打下基礎。

  二、學生分析: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已經掌握了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透過前面例1例2的學習,對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也有了一定的接觸,學生能利用這些知識進行正遷移,但他們對於試商這一概念的理解仍還有一定難度。

  三、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參照《課標》,根據對教材及學生學情的分析,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能夠運用“四舍”、“五入”的試商方法,正確地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觀察、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在合作學習、自主探索中,促進學生學習數學並應用數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

  教學重點: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時,用四捨五入法進行試商

  教學難點: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時,調商的過程。

  四、教法和學法分析:

  為了能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我力圖教學觀念的轉變,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還課堂給學生。學生在老師的不斷引領下,從被動接受學習變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學習,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自己想辦法解決,並能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合作完成;讓學生親自體會學知識的過程。

  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總體思路是:情景匯入,引出新課——自主探究,學習新知——概括總結,形成技能——練習鞏固,拓展增高——教學小結,結束課堂。

  (一)複習匯入,引出新課

  1、( )裡最大能填幾?(板書:( )裡最大能填幾?並寫一兩個不等式)

  20×( )<85 60×( ) <206 40×( ) <316

  90×( ) <643 70×( ) <165 30×( ) <282

  設計意圖:為試商打下基礎

  2、昨天我們學習了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對於這樣的題,你會做嗎?133÷20=(請生到黑板上完成。)

  設計意圖:透過複習上節課所學《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正遷移主動、自主地學習新知識。

  (二)主動探究,學習新知。

  1、出示情景圖,你能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嗎?從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中精選出下面兩個問題:

  (1)王老師有84元錢,買《作文選》21元/本,能買多少本?

  (2)王老師帶了196元錢,買磁帶39元/盒,又能買多少盒?還剩多少元?

  接下來,引導學生列出84÷21和196÷39兩個算式,問學生會計算嗎?想學嗎?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板書:84÷21= 196÷39=)

  2、教學84÷21:

  (1)我讓學生觀察84÷21與133÷20,除數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利用四捨五入法將除數看成近似數20。(板書: ————除數看成整十數20(四舍))

  (2)引導學生分組討論:觀察被除數與除數的特徵,你認為應該商幾?動手算一算,你的商合適嗎?如果商大了怎麼辦?小了呢?

  (3)引導全班學生一起完成計算。

  3、教學196÷39

  (1)讓學生應用前面計算84÷21的方法,帶著三個問題試一試能否自己獨立完成:

  A、除數39應看成哪個整十數來試商?

  B、你覺得應該商幾?

  C、你的商合適嗎?如果商大了怎麼辦?小了呢?

  (2)根據學生獨立完成的情況再次帶著前面這三個問題分組討論,小組內解決自己獨立完成時遇到的不能解決的問題,並試著說一說除數接近整十數的兩位數除法一般的計算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將新自參與到小組討論中,進行分組指導。

  (3)小組彙報討論結果,完成計算:

  A、將除數39看成40來試商;(板書: ———除數看成整十數40(五入))

  B、把除數看成整十數來試商,如果商大了,就改小一個數再試商,如果商小了就改大一個數再試商,直到商合適為止。這裡需要各小組相互補充和教師根據實際情況的適時引導來形成這樣一個結論。

  (三)概括總結,形成技能

  根據前面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結果,在這一環節,我將及時概括總結,得出結論: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需要應用四捨五入法取把接近整十數的除數看成一個整十數來試商,如果商大了,就改小一個數再試商,如果商小了就改大一個數再試商,直到商合適為止。(板書:除數→整十數 試商 大→改小 小→改大)

  透過總結,形成結論,有利於學生計算技能的形成,同時引導學生完成教材中練習部分,讓學生進一步形成計算技能。

  (四)練習鞏固,拓展提高:

  力求練習的多樣性,全面性。我主要出示了一下幾種題型:

  1、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直接說出下面除法算式中的除數應該看成幾進行試商?

  64÷22 350÷58 444÷79 249÷31

  這是進行基礎性的訓練,讓學生再次體驗此計算方法,保證絕大部分學生吃得了。

  2、算一算。

  69÷23= 185÷38=

  這是今天的主題,著重訓練。

  3、生活智多星

  (1)一共有200棵樹苗,每行種28棵,一共可以種幾行?還剩幾棵?

  (2)學校一共展示了336件昆蟲標本,每塊展板放49件,可以放滿幾塊展板?

  4、智力挑戰題

  279÷3□=□ 商最大是( ),商最小是( )

  3、4;兩題是練習提高,保證優生吃得飽。

  (五)教學小結,結束課堂:

  這一環節,我將提問: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學到了哪些本領呢?透過師生之間的親密交談,再次引領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在輕鬆愉悅中結束課堂。

  總之, 本節課的教學,我以新課標的理念為指導,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法去組織教學過程,使教法與學法和諧統一,輕鬆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極大地最佳化課堂教學,構建了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數學課堂。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4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計算機的硬體系統。本課選自初中一年級資訊科技的第一章第七課。下面就我在實施本課時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思路進行簡單地闡述:

  一、教材分析及處理

  1.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使用

  這節課是初中資訊科技教材第一章第七課的內容,在教材中這一課叫“計算機的硬體系統”,教學物件為初中一年級學生。本課針對初中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對計算機的硬體進行了簡單介紹,學生透過對計算機感性的認識,使學生知道計算機硬體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瞭解計算機的工作原理,為學生學習後續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本著以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能力水平為宗旨。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

  瞭解計算機由哪些硬體組成(五大功能部件),簡單瞭解其功能,並能對各種硬體進行識別;瞭解計算機的工作原理。

  ②.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動手實踐的能力以及總結歸納的能力。

  ③.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勇於探索未知世界,積極主動學習的思想,樹立將來為祖國的科技發展做出貢獻的`信心。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計算機硬體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

  確定依據:根據初一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初中階段資訊科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是對計算機產生感性認識,當給出硬體實物或圖片學生能指出名稱,所以作為教學重點。

  難點:

  學生對計算機的工作原理的瞭解

  確定依據:理論比較抽象,不好理解

  二、教法闡述

  計算機硬體是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裝置,對於新事物的認識,關鍵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物件迅速產生親近感。基於本課內容的特點,本課主要採取“談話法”、“講授法”、“演示法”、“自學指導法”等教學方法。注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變被動為主動獲取,力促課堂教學在生動有趣,愉悅的氣氛中展開。

  三、學法指導

  資訊科技是操作性比較強,而且是一門發展中的學科,我們的教學目的不是僅僅教會學生某一些操作,某幾種軟體的使用,而是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以適應不斷髮展變化的資訊社會。本課透過自主探索,協作交流等方式,進行有效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教學準備

  硬體環境:有40+臺機器的機房 多媒體

  軟體環境: windows20xx作業系統,多媒體教學軟體一套,自制導課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要想讓學生更好地瞭解計算機的硬體組成,教師簡單枯燥的講述,學生是不能深刻體會的,我設計了“介紹自己的一位好朋友”這樣的環節,請一名同學介紹一下他的好朋友,在學生介紹後,我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你們想不想和它認識一下?”出示課題:常見的微型計算機。

  設計意圖:將計算機以“認識新朋友”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對學習物件迅速產生親近感,課堂教學在愉悅的氣氛中展開。

  (二)、認一認

  1.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你能叫上你朋友的名字,我們的新朋友——計算機各部分的名稱叫什麼?你知道嗎?請兩名同學回答一下。學生一般情況下只會說出看得見,的裝置(鍵盤,滑鼠,顯示器,主機)。教師小結:一套常見的微型計算機,從外觀看,它是由顯示器,主機,鍵盤和滑鼠組成的。我們把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裝置稱為計算機的硬體。

  設計意圖:先由學生說,再由老師總結,使學生掌握知識更準確。

  2.問題二“主機裡面的部件也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那算不算計算機的硬體裝置?” “是” 出示計算機主機內部及外部構造圖。提示各部名稱讓學生對號入座,並說出其功能。教師小結: 給出圖示(圖示如下),指出計算機五大功能部件的各組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習方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運用圖示更直觀。

  (三)、比一比

  “將人的耳朵比作計算機的輸入裝置,將口和手比作輸出裝置,將大腦比作運算器,控制器和儲存器,說一說做一道算術題上述各部分是如何協調一致工作的?”從而引導學生說出計算機的工作原理。教師小結:敘述計算機的工作原理,並指出此工作原理是由馮·諾依曼(計算機之父)提出的,即馮·諾依曼原理。

  設計意圖:計算機的工作原理很抽象,比一比,使學生更易接受。

  (四)、小結

  教師對本節課內容及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總結。

  (五)、作業

  佈置作業:要求同學把大顯身手中的兩個題目解答出來,寫在作業本上,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進行鞏固。

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課標教材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九單元中的《推理》,下面我將從說目標,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 說目標

  本課是我制定的教學目標為:

  1、透過形式多樣的猜測活動,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經驗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的推理經驗。

  2、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4、體會數學思想方法在生活中作用,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我確定此目標的依據有四點

  (1)是基於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課程標準》在總體目標的“數學思考”中做如下要求讓學生在“參與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綜合實踐”等教學活動中,發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清晰地表達中單想法。

  (2)是基於對教材的認識。《推理》是一節有趣的活動課,也是一節邏輯思維訓練的起始課。本節課主要要求孩子們能根據提供的資訊,進行判斷,推理,得出結論,使學生初步接觸和運用排除法,滲透數學的思想方法,初步培養學生有序地,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從而鍛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是基於對學情的認識。二年級的學生由於他們的年齡特點,具有較高的學習熱情,喜歡做遊戲,喜歡與他人合作,同事也具備了一些簡單的推理能力。基於以上分析,我將本課設計成猜一猜的遊戲課,讓學生透過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推理遊戲,感受簡單的推理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的推理經驗。

  據此,我講學習重點確定為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能用分析推理的方法解決問題。我將教學難點確定為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 說教法

  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教學活動,再具體情景中初步認識物件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根據教學內容特點,我採用情景創設法、談話引導法、講練結合法等。在教學中,我注重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推理和生活情景緊密的聯絡起來,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教學來源於生活。”談話引導法幫助學生理清思考過程中每一個判斷的理由和依據,使得思考過程變得清晰而有條理。這樣教學有助於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不能依賴死記硬背,而應以理解為基礎,並在知識的應用中不斷鞏固和深化,所以我運用了講練結合法。

  三、 說學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傳授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因為方法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本節課我的學法指導是獨立思考,討論交流。因為課標中說:“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中,透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數學思想。”在討論交流中理解每一個判斷的理由和依據,從而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四、 說教學過程

  恰當的目標,科學的方法,關鍵落實於教學的過程。本節課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下面我把每個環節的意圖闡述一下。

  第一個環節: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利用當地旅遊資源,初步感知含有兩個條件的推理本質,不是()就是()。透過食物的直觀演示,讓學生對這個推理過程不僅一目瞭然,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知做好鋪墊。

  第二個環節: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主動探究理解解決問題的策略,學會從眾多的資訊中選擇關鍵的資訊推理出某種結論,重點掌握用連線法輔助推理。

  第三個環節: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夾練夾趣的應用環節,思維訓練層層深入。由此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推理的過程,理解推理的含義,同時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 的意識及語言表達能力。

  最後一個環節:透過概括,使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

  說板書設計:

  《課標》中說:“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必要的板書有利於實現學生的思維與教學過程的同步,有助於學生更好的把握數學教學內容的脈絡。”

  我在板書設計時呈現了用連線法輔助推理,把推理的方法與課堂小結相呼應。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本節是中圖版八年級地理下冊的開篇,從教材內容看,是以亞洲為案例的大洲自然環境的描述,內容的編排上體現了區域自然地理的框架,由“世界上最大的洲”、“地形起伏大河流眾多”、“氣候複雜多樣”三部分構成。教材透過地圖、圖片和資料,闡述了亞洲的自然環境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的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料並補充相應的圖片,引導學生髮現亞洲獨特的自然環境特點及各要素的相互關係,建立形象、直觀的印象。這節內容在初中地理知識結構體系中也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不僅要將上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具體地理區域學習中,而且也為學生繼續學習後面的相關地區和國家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技巧。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

  初中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著迅速發展。從年齡特點來看,初中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抓住學生特點,積極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生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夠利用地形圖說出亞洲地形的特點,知道亞洲河流的流向特點;

  2.能夠推測地形與河流之間的關係;

  3.能基本掌握分析某一大洲的自然環境的基本方法。

  【過程與方法】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圖和地形解剖面圖及相關資料的能力,學會總結歸納亞洲地形和河流特點;

  透過參與觀察,分析,討論,競賽等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團結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培養學生的自豪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內容,學生情況的分析,本課的教學重難點設定如下:亞洲地形特點、河流特點以及地形與河流的關係,會讀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

  五、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學法如下:

  教法:地圖法、小組合作法、實驗法、比較法、角色扮演法、情境創設法、探究法、案例法等。

  1.地圖法:對這節教材內容比較抽象,可以充分利用課本中插圖,將其製成富有動感的色彩鮮豔的畫面。將繁雜的地理事物變成簡單直觀的影象,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透過地圖設計一些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清新舊知識的線索,有助於構建新的知識體系。這符合建構主義的教學觀。

  2.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方法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又能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且能夠面向全體學生。

  3.情景設定法

  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主線,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問題情景,激起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學法:讀圖法、自學法、歸納總結法、合作探究法、實驗法、角色扮演法、練習法等。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採用諺語匯入:本節課,我先請大家來看這樣一句話:“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我們經常看到的一句諺語,那麼,有沒有同學幫我們解釋一下,這句話的含義是怎樣的呢?

  這其中就包含了兩項構成我們非常重要的兩個地理要素:一個是地形、一個是河流。

  設計意圖:採用大家熟悉的名言俗語,能夠拉近地理課堂與生活之間的聯絡,激發學生學習地理學科的興趣。匯入結束後從地理學角度提出本課重要的兩項要素,把匯入和本課內容緊密掛鉤。

  (二)新課教學

  1.亞洲地形特點

  首先給學生呈現“亞洲地形圖”,並且給學生介紹分層設色地形圖判讀技巧。

  分層設色地形圖,它是一種用不同顏色來代表不同的海拔高低,用以展示地球表面五種基本型別的地圖。(高原、平原、盆地、山地和丘陵)人們又把某一地區具體的地形叫做地形區。

  設計意圖:給學生講解該類地圖判讀技巧,為後面學生讀圖掃清障礙。

  【活動一:知地形】

  ①讀“亞洲的地形”圖,在三分鐘內對照圖例查詢以下地形區,讀取海拔資訊,並嘗試記憶它們在亞洲所處的位置。(高原: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山地:東西伯利亞山地,喜馬拉雅山脈及其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②請大家一會根據老師的提示,我讀出一個地形區,大家舉手搶答,第一舉手的同學,將代表該地形區的“名稱條”和“高度條”標在大家右側的地形圖上,我們看看哪些同學記得最準,標的最快。用珠穆朗瑪的和死海的高差來講解地勢的概念。

  設計意圖:教師透過給出兩個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牽引下進行學習和討論,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

  【活動二】“說見聞”

  創設問題情境“說見聞”。前後四位同學為一小組,按照如下分工完成活動:組號為單號的按照情境1進行,雙號的按照情境2進行。請每一位同學記清楚自己的分工。創設如下兩個情景:

  情境1:你們小組自北向南沿80°E經線在亞洲陸地上旅行;

  情境2:你們小組從西到東沿30°N緯線在亞洲陸地上旅行。

  一路上你們會依次經過哪些地形區?它們海拔多少?請討論後用流暢的語言與同學們分享你們在這條線上對地勢變化的感受。

  現在老師給大家呈現兩幅非常熟悉的地形剖面圖,而且他們就是沿著80°E和30°N作的亞洲地形剖面圖。

  教師總結:亞洲地勢特點:

  轉折:那麼現在請大家回憶,老師剛才的那句話“水往低處流”,地形特點已經得出來了,那你此時認為亞洲的地形會對他的河流產生怎麼樣的影響呢?

  設計意圖:與匯入“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相呼應,前後呼應使課堂為一個有機整體,課堂更具有生命力。同時提出疑問,讓學生思考,為後面學習亞洲河流的特點奠定基礎。

  2.亞洲河流特點

  【活動三】“識河流”

  ①讀“亞洲的地形”圖,在圖中描畫出以下四組河流,觀察並總結其流向特點。

  a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北冰洋)自南向北流

  b黑龍江,黃河,長江,湄公河;(太平洋)自西向東

  c恆河,印度河;(印度河)自北向南

  d錫爾河,阿姆河; 自東向西

  教師總結:

  總結地形與河流的關係:

  【活動四】“識湖泊”

  呈現“亞洲的湖泊分佈圖”和“死海”“貝加爾湖”的景觀圖,學生看圖交流。

  亞洲湖泊眾多,在溼潤氣候區多為淡水湖,在乾燥氣候區多為鹹水湖。

  亞洲湖泊之最: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裡海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湖泊;

  死海是世界上鹽度最大的鹹水湖。

  設計意圖:提供湖泊的圖片,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學科的興趣,同時也可以拓寬學生的地理視野。

  (三)拓展+作業

  拓展:分析某一大洲的自然環境,我們的思路應該是怎麼樣的?

  ①分析某大洲自然環境特徵的方法:

  ②讀圖、文等資料瞭解自然環境中地形、河流等的概況;

  ③能總結該大洲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的特點;

  ④綜合分析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

  設計意圖:透過前面的學生,讓學生歸納出探究某一地區自然環境的方法思路,能夠提升學生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和學會知識的遷移。

  作業:

  北美洲的地形和河流分別有什麼特點?兩者的相互關係又是怎樣呢?

  設計意圖:利用前面總結的方法,學習另外一個地區,學會知識的遷移的能力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四)小結昇華

  採用談話的方式進行小結:分析了亞洲的地形特點、河流特點,老師希望大家在之後的學習過程中,既能認識到水往低處流在亞洲的體現和原因,也能真正做到人往高處走,不斷的攀登,永不停息。

  設計意圖:小結部分與匯入前後呼應,同時在課堂結束知識讓學生的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得以昇華。

  七、板書設計

  這種結構式的板書設計可使知識條理更加清晰,層析更加分明,重難點更加突出,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系統和完整。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61頁“小數點移動”。

  2、本節課教材分析:

  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這一內容的學習,是在已經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小數的性質和小數大小比較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習這一規律既是小數乘除法計算的理論依據,又是複名數與小數相互改寫的重要基礎。透過學習,有助於培養學生用聯絡變化的觀點來認識事物,並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3、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小數點移動的方法。

  2)使學生探索出小數點向左、向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3)透過觀察、概括,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4、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教學重點:探索並歸納出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的規律,和比較熟練地判斷隨著小數點位置的變化,引起這個小數的大小有什麼變化。

  教學難點:如何發現這個規律和當移動小數點時,小數位數不夠怎麼處理的情況。

  教學關鍵:則是啟發學生透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發現並歸納出這一變化規律。

  5、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卡片

  二、說教法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學生認知活動的規律,學生實際水平狀況,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我在本節課以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為主,採用情境教學法,先透過小數點自我介紹這一情境感知並進行猜想,再透過從故事中提取數學問題,自己總結歸納出小數點移動的變化規律,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驗證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時在課堂上多鼓勵學生,尤其注重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精神。注重現代教學技術和直觀教具的使用。老師準備教學電腦課件。

  三、說學法

  本節課學習適於學生展開觀察、猜想、比較、交流、討論、歸納等教學活動,為了更好的指導學法,我採用小組合作形式、自我探究、闖關等形式組織教學。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去發現,體驗創造獲取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在活動中迸發知慧的火花。

  四、教學過程設計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已定的教學目標。我安排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環節;1創設情景,激趣引入,——2操作感知,探究規律——3多層訓練,鞏固規律——4自我檢測,反饋評價——5課堂總結,故事昇華等。

  1、創設情景,激趣引入。

  (1)首先,我給學生播放動畫小數點的自我介紹讓他們明白小數點在小數中的重要性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慾望。從而引出本節課教學內容:“小數點位置移動的奧秘”,(2)以孫悟空招收徒弟為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接著以聽“孫悟空棒打妖怪”故事,同時出示4幅圖片設定懸念,從故事中得到哪些數學資訊,小數點移動與金箍棒的長短有什麼關係?培養學生認真聽故事的良好習慣。(3)我讓學生猜想一下,小數點向右移動,小數的大小會引起什麼變化呢?鼓勵學生大敢猜想,使學生對探究規律產生濃厚的興趣,再次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2、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是一節課的關鍵環節。為了分散難點,我安排三個層次:(1)給學生明確的探究指向:0.09米與0.009米相比,小數點向哪邊移動?移動了幾位?小數的大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小組合作,自主探究0.9米、9米與0.009米相比,小數點的移動情況與小數大小的變化情況。讓學生說出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這個數就擴大到原來的10倍,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這個數就擴大到原來的100倍,小數點向右移動三位,這個數就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等等。 (有了上一環節的教學,學生對問題的探究方向十分明瞭,這時可考慮到提問的廣度。)(3)既然知道了小數點向右移動的規律,那你會聯想到什麼?小數點向左移動又有什麼規律呢?讓學生自己設疑,想到了小數點也可以向左移動,而移動的位置與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情況完全放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自主探究得出“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這個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10,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這個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100,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這個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1000,等等。(有了前面規律的認識,這一環節學生能比較快速的解決問題。)在這節課,我讓孩子們不同的思維火花得以閃現,再透過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互教互學互長。

  3、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我以孫悟空招收徒弟為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所學知識得以鞏固。這一環節,我採用的是我會填,我真行——我會辨,我真棒——我會說,我真牛這樣的多層練習,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

  4、自我檢測,反饋評價。讓學生及時檢測自己一節課的收穫,查漏補缺。

  5、課堂總結,故事昇華。

  我以總結孫悟空招收的徒弟,將課堂推向高潮,再以《小數點的悲劇》這一故事警誡學生要認真對待學習、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

  6、說板書設計:

  板書:

  小數點位置移動的奧秘

  原數 小數點 原數

  縮小到 左移 . 右移 擴大到

  1/10 一位 10倍

  1/100 兩位 100倍

  1/1000 三位 1000倍

  ……

  位不夠 0補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