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說課稿4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詩人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一組七首絕句,這是其六,也是最著名的一首。這首寫景小詩別具情趣,小路上花團錦簇,花下的枝條被壓得垂下來,花瓣之上是流連忘返的彩蝶,恰恰啼鳴的黃鶯,它們活潑自在的神態,給人一種輕鬆愉悅的感覺。
對正常學生來說,結合他們的生活體驗,很容易能夠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但對盲生來說,缺乏視覺感受使他們對春天的感受間接而模糊,影響了他們對詩文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意思,能進入詩人描繪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悅的心情。
在教學目標當中,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想象詩歌描繪的情景,體會詩歌中蘊涵的詩人的情感是教學的重點。全詩語言充滿了口語化色彩,讀起來令人感到非常親切,所以理解意思不難,難的是盲生由於失去了視覺這樣一個主要的觀察途徑,就使得他們對景色的理解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所以本課的教學難點是:進入詩歌所描繪的蜂飛蝶舞的春天生機盎然的意境,有感情的誦讀。為突破教學難點,課前先後三次帶領盲生到校園裡觸控春天,感受春天,重點觀察不同花期、不同品種的花兒,為課堂上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另外製作了課件,課件中的圖片和音樂為低視力學生和全盲學生營造優美的、古色古香的氛圍,達到輔助教學的目的。
三、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設計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
(一)、導語引入
用優美的音樂和語言,娓娓道來,達到這個環節的目的——未入詩句先入境。
(二)、理解詩意,品讀想象
在這個環節中分成了三個小部分:
1、自學古詩,理解詩意。這首詩內容相對來講比較容易,所以透過學生自學和交流討論,再加上老師的點撥指導,就可以了。
2、品讀語言,想象畫面。這個部分主要抓住詩中的重點詞句進行分析理解,再結合學生觸控春天的經驗感受練習說話、指導朗讀,從而達到了解詩歌描寫的是怎樣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目的。
3、指導吟誦,理解意境。透過聽男女聲朗讀、自由練讀、老師引讀、個人配樂讀等方式,感受詩歌的意境。
(三)、拓展閱讀,體會感悟
出示兩首不同角度描寫春天的詩歌,拓展視野,讓學生體會感悟。
(四)、回顧感受,佈置作業
透過影片回顧自己在觀察春天時的感受,將這首詩歌改寫成一篇小散文。作業的設計,同樣也體現了盲學生對這首詩的獨特理解和對春天的感受。
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鶴群翔空》。《鶴群翔空》是魯教版初中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作者是日本的江口渙。本單元的六篇課文都是寫動物的佳作。閱讀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發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而卻可以引發對人與動物關係的深入思考。《鶴群翔空》是一篇富有詩情畫意的優美散文,作者用優美生動的筆觸細緻的描寫了所觀察到的鶴群翔空的全過程,透過三個畫面:鶴群翔空圖、鶴鷹激戰圖、救助傷鶴圖,表現了鶴的團結合作、勇敢無畏和友愛互助的精神。學習這篇課文,既能讓學生欣賞到優美生動的語言,又能得到深刻的精神啟迪。所以,我把本文的學習目標定位為以下三個:
1、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課文生動細膩的語言,體會其中的美感。
3、從鶴群之戰的壯烈場面中,學習鶴群團結奮戰、友愛互助的精神。
其中,目標2、3是學習本文的重點,2是難點。這是因為,初一學生的理性思維還比較弱,對於優美的語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於作者遣詞之準確,修辭之貼切,缺乏細緻入微、鞭辟入裡的切己體驗。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發揮點撥啟發的作用,於文字的緊要處,學生思維的淺薄處加以引導,使之思維向深處開掘、美處提升,從而達到語言領悟和精神陶冶的雙豐收。而生本教育的理念又告訴我們,學生是天然的學習者,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一定要高度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透過有效的活動,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鑑於此,我準備採用讓學生自主學習、讀議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在合作討論中彼此啟發,開拓思路,把握中心。品味語言時,讓學生反覆品讀,充分發揮想象力,透過具體詞句的品析,運用詞語替換等方法來感受鶴群飛翔的壯麗、鶴鷹激戰的壯烈、群鶴救傷的壯美,讓學生更好的欣賞文字的優美,感悟鶴群精神的崇高,作者思想感情之強烈。以下是我的教學流程設計:
一、課前預習作業佈置:
1、讀課文,畫出生字,做好積累。
2、多讀幾遍課文,熟悉生字,整體瞭解課文的內容。用一句話來表述課文所寫的內容。
3、找出作者所描寫的三幅畫面,勾畫出相關的句子,初步體味文句的優美,以及所體現出的鶴群的精神之美。
4、蒐集有關鶴的成語、俗語、故事,圖片,增加文化積累。
二、預習作業展示交流(13分鐘)
小組內先用3分鐘的時間對預習作業展開交流,查漏補缺,鞏固預習成果。然後,教師分別抽取一個小組重點展示詞語積累、課文內容、優美句子、成語、故事,各組交流其間互相補充評議完善。
三、學習板塊一:我是小小畫家(10分鐘)。
透過這個活動板塊,讓學生找出自己所喜歡的畫面,給這個畫面起上一個簡潔優美的名字,然後,說說假如讓自己來話這幅畫面,自己會重點著眼於文中的哪些詞句來表現鶴群的精神。教師引導學生注意找到作者所運用的修辭和準確的詞語。細細的加以品味。比如鶴群“擰成一團拼命向蒼鷹撲去。在陽光下,鶴的雙翅奮力搏擊”這兩句中的“擰”“撲”“搏擊” 等詞,表現出鶴群的勇敢無畏精神。如果換成“組”“飛”“扇動”等詞可不可以。透過換詞讓學生體會原文用詞之妙。再如,形象生動的比喻如:寫鶴群“宛如暴風中飛轉的雲堆迅速形成漩渦狀,上下左右飛舞”,如果換成“好像輕風吹送下緩緩飄移的大片雲朵”行不行。
各小組先展開討論,拿出整體性的意見,然後小組派代表發言。
四、學習板塊二:我是小小朗誦家(10分鐘)。
透過這一活動板塊,要求學生將文中自己所找到的優美生動的語言透過深情的朗誦來深切的表達文字的內涵之美。教師要做好示範。比如鶴鷹激戰的一段,教師要指導學生讀出悲情壯美的感情、昂揚激烈的語調,抑揚頓挫的節奏。
各小組內推舉一名朗誦水平高的學生朗讀,師生共評。
五、學習板塊三:我是小小評論家(10分鐘)。
鶴群所表現出的團結友愛,勇敢無畏的精神令我們肅然起敬。難道,我們不應該好好的向鶴群學習嗎?這個環節,要引導學生從實際經驗出發,從人類、民族、集體、個人的不同角度說說學習這篇課文後的體會,深化學習的成果。既要從反面舉例,也要從正面舉例,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辯證的分析,不要走極端。如正面例子可以舉第四單元課文中為不連累同伴慷慨赴死的奧茨,劉連滿;為救落水者英勇犧牲的感動中國人物孟祥斌、獻愛心不留名的微塵團隊等。以幫助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觀,初步培養良好的社會責任感。
小組內先展開討論,然後推選出一名學生擔任本組評論員,發表演說。
六、 板書設計成圖,教師總結反饋(2分鐘)
我的板書設計是:以一隻凌空翱翔的鶴的簡圖形象作為基本構圖(課前可以請美術課代表事先畫在黑板上),徑直向前伸出的頭頸部代表的是它們勇敢無畏的精神,兩隻奮力扇動的翅膀分別代表的是它們團結協作、友愛互助的精神。將重點文字分別標註在相應的位置。這樣一幅形象的板書設計既可以有效地涵蓋文章的內容和主旨,同時又能以其高度的形象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產生深刻難忘的印象。
七、作業反饋
完成一份手抄報式的作業。欄目設定有:好詞積累、佳句賞析、鶴的成語、鶴的故事、詩歌賞析、讀書感悟等。
總之,教學這一課,我的總體想法是充分體現生本教育的理念,高度尊重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以小組合作交流為學習的基礎,以有趣且有效的教學活動形式,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的悟感和情感。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比的應用--按比例分配》是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第十一冊第三單元最後一個內容,這部分內容含兩個例題,安排3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的是其中第1課時。
按比例分配問題是比的一種應用,即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是“平均分”問題的發展,它在實際生活工作中有廣泛的應用,學習它能使學生深刻的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最後又服務於生活的辨正關係。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與分數的聯絡,已掌握簡單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數量關係的基礎上,把比的知識應用於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一個課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題方法,不僅能有效地解決生活、工作中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也為以後學習“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礎。
按比例分配問題大致有三種解法,教材是採用先把比轉化成份數,再轉化成分數,使題目成為分數乘法應用題,然後按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方法來解答。這樣安排使得學生容易接受,不僅加深對前面分數應用題的理解,還有利於加強知識間的聯絡。這裡把比轉化成了份數後,也可以把題目轉化為歸一應用題,運用歸一應用題的解題方法解答,所以,教學中可以補充歸一解答,以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教材注意聯絡生活工作實際匯入例題,使學生從中體會按比例分配問題的現實意義,並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
(二)、學情分析
對於按比例分配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曾經遇到過,甚至解決過,每個學生都有一定體悟和經驗,但是對於這種分配方法沒有總結和比較過,沒有一個系統的思維方式。透過今天的學習,將學生的無序思維有序化、數學化、系統化,總結並內化成學生的一個鞏固的規範的分配方法。
(三)目標定位 根據學生生活經驗、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我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第一知識方面:在自主探索學習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現實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點,溝通比與分數之間的聯絡找到解決方法,能正確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
第二能力方面:能夠透過對分配問題的現實考察,提出不同於以前平均分的、更合理的分配方案,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情感方面: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關注培養學生主動的探索意識、靈活的思維品質過程中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
(四)、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比例分配問題的現實意義和特徵,探索並掌握解決方法,能正確解決相關現實問題。
難點:把比轉化分數或成份,再使題目轉化為分數應用題或歸一應用題。
(五)、教具學具
若干練習本,錄音機,小黑板
二、說教學過程:
鑑於本課的教學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情況,預設如下4部分展開學習。
(一)、聯絡生活,方法求變
1、 根據學生的座位安排,找到人數相同的兩小組,根據總人數拿出同數的練習本,明確要分兩個小組,問:每個小組各得幾本?
2、 再找到人數不相同的兩小組,根據總人數拿出同數的練習本,明確要分兩個小組,問:每個小組各得幾本?
3、 引導學生理解第一種情況是平均分,第二種情況再平均分的話倒不合理了。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熟悉的學習過程中的分練習本事件,理解兩種不同的分配方法。指出在我們日常生活學習中,常常有許多不應該平均分的情況,由此匯入新課,這樣安排匯入有利於學生把握問題的發展變化與延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交流探索、掌握方法
1、體會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播放一個故事:中秋節小猴和小豬做月餅去賣,他們一共賣得80元,小猴和小豬做月餅的個數比是5 :3,他們準備分錢時,小豬說要把80元平均分成兩份,他拿40元。引導學生討論思考能不能按照小豬的方法來分錢?
[設計意圖:透過故事激趣,引導學生說說不應該平均分的理由,使學生的思考焦點聚到5:3上,理解80元要按勞分配才公平。由此體會到按比例分配的情況就在自己身邊。]
2、教學例2,探索方法、掌握方法:
(1) 藉助提問:那麼你認為應該怎樣分錢才合理?你來分一分。引導學生小組內討論並整理結果。理解兩人一共做了5+3=8份,80元是這8份的總收入,小猴做了這8份中的5份,也就是5/8,它的收入是80元的5/8,小豬做了這8份中的3份,也就是3/8,它的收入是80元的3/8。老師即時板書計算過程,幫助學生直觀看到算式,邊進行思考比較。
(2) 讓學生思考這個分配結果對不對,引導學生檢驗是否符合已知條件,透過檢驗方法的交流反饋,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並鞏固了剛才的分配方法是正確的。
(3) 向學生中徵詢不同的思考方法解決方法。肯定學生提出的把80元先按總份數平均分,再取不同和份數來計算方法也是正確的。
(4) 出示例2,讓學生自主審題解決。然後在學生的反饋說明中讓學生清楚例2實際是把總人數按5:4進行分配,請學生總結列式計算的方法。
[設計意圖: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一般學生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所以在教學中可以靈活地依據學生提出的方法調換教學順序。用份數歸一的方法相對來更容易理解,而從份數再轉化成分數能夠很好的表現出兩人與總數之間的相互關係,前者與後後者有聯絡,也是學生需要掌握的兩種不同思路,安排學生的小組討論方式能使學生在一開始就暢所欲言,把幾種不同思路比較和聯絡起來,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掌握方法,並注意培養學生的檢驗能力。]
3、教學例3,提升方法,鞏固方法
(1) 回到一開始兩組分練習本上,共11本,一組5人,一組6人怎麼分合理?要求學生能列式計算。讓學生理解練習本是按人數來分,人數的比就是5:6,再根據得出的比來按比例分配。邀請學生板演,進行集體評析,請學生總結方法。(2) 自學書本的例3 ,老師可巡視傾聽學生的反映和存在的疑問。自學反饋時讓學生弄清分配的是什麼,要按照什麼來分配,理解三個班級分配就和兩個部分分配一樣,只要找到正確的比,從而明確三個班級的人數比就是42:45:44。請學生說清三個班各自是佔了總份數里的幾份,三個班分得的圖書各佔圖書總數的幾分之幾。最後讓學生把書上的算式補充完整。(3) 根據學生的觀察,讓學生自由說說對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認識,總結一般是已知什麼,求什麼? (4) 質疑問難:學習後,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培養學生大膽發問的好習慣。[設計意圖:出示學生嘗試題後,學生肯定會產生興趣,這時提升問題難度,題目沒有明確的比,班級數擴到三個班級,學生只要能找到正確的比,說清三個班各自是佔了總份數里的幾份,三個班分得的圖書各佔圖書總數的幾分之幾就能正確解答問題了。透過讓學生從課本中拓展知識,再各抒己見,總結反映出各人學習的收穫,發揮學生之間互補作用,這樣訓練學生的歸納能力,讓學生有一個自我評價的機會。]
(三)、多層訓練,形成技能。
1、分解性練習。我準備先從比向分數的轉化著手,分散難點,促使知識結構的內化。例如已知某班男女學生人數的比是3:4,男生佔全班人數的( ),女生佔全班人數的( )。2、對應性練習。3、編題練習。
按排60頁的第3題看圖編題,後列式計算。目的是培養學生觀察力,使學生能聯絡自已的生活實際,從圖中抓住主要的資料資訊,從而也就全面掌握了按比例分配問題的特徵和解決的關鍵。[設計意圖: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環節,我設計的練習力求做到從易到難,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新舊知識融洽恰當,有利於數學知識的領會、掌握、鞏固和發展,並能初步形成解決此類問題的能力。]
三、教法和學法
以上只是我對本課教學過程的預設,但是推廣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於我們的課堂教學。實際教學過程中將盡可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提供現實情景和活躍的情趣,貼近學生的思維調動區,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說課稿 篇4
一.活動意圖
《漂漂亮亮迎新年》是重慶市幼兒活動發展課程教材編寫組編著的《幼兒活動發展課程方案》數學領域第五個主題“分一分,排一排”中的一個典型學習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關於數學領域的目標有這樣一點: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排序作為幼兒量概念裡面的重要內容,有助於幼兒抽象數概念的形成。在活動區中,他們經常會把貝殼按各種各樣的順序擺放,有的幼兒能夠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擺放,但絕大多數在擺放中都會存在一些問題,總有一些地方的擺放失去了規律,而在這其中更多的問題又體現在一開始都是按照一定的規律擺放,但越到後面,擺放就亂。在日常的教學中,我時常尋找這樣的教育時機對幼兒進行排序方面的引導,比如在前期分類活動中,我會將請幼兒將操作材料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排列,並將這些材料投入到活動區中,滿足幼兒分類和排序的各種需求。在這樣的關注指導下,幼兒的排序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礎,為了提升幼兒按規律排序的能力,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漂漂亮亮迎新年》,有效抓取新年這一時間特徵,有機地將數學序列知識融入幼兒的遊戲活動中。透過裝扮幼兒園迎接新年這一主題,發展幼兒對序列的認知和理解。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活動目標
小班幼兒透過嘗試錯誤完成排序對應活動,而中班幼兒開始嘗試真正的排序活動,他們開始對比較多的物體進行排列。4歲的幼兒最早進行長短排序是,他們往往只注意到小棍的一頭的順序,而不顧小棍另一頭是否對齊,忽視長度進行排序。而在按一定規律進行重複排序的活動中,幼兒常常能夠在開始環節進行按規律排序,但當序列更長的時候,他們常常不能遵守一開始的規律。
基於以上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參考《綱要》中所提出的數學領域活動目標,本活動目標如下:
活動目標:
(1)喜歡排序活動,體驗數學操作遊戲的快樂。
(2)能夠發現物品的排列序列規律ABB、AAB和ABA,並接著往後排和補缺、改錯。
(3)嘗試自創序列規律,並講出小動物和自己所做的彩旗裡面所隱含的規律。(會不會有難度)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發現序列規律並接著往後排、補缺、改錯。
難點:嘗試自創序列規律。
制定重難點的依據是:我班幼兒在認知方面的特點,即中班幼兒理解水平有限,對發現和理解隱含在彩旗中的規律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幼兒充分觀察、操作體驗製作彩旗,在操作中去不斷改進自己的思維。在幼兒具有了大量的操作感知經驗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自創序列,激發幼兒的創造性。
四.活動準備
1.經驗:幼兒有按照ABAB,AABB模式接著往後迴圈排的經驗。
2.教具:彩色旗幟6根。(每根都按照自身的規律做完兩組,留下第三組為空白。彩色旗幟頂端有各種小動物,旗幟藏在一個長長的紙袋子裡(保證教具出示的神秘性,吸引幼兒的注意))
3.學具:每名幼兒三角形小旗16面(小旗有兩種顏色),紙條一根,膠水一瓶。
五.說教法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情境法和提問法。
1.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示範,引導幼兒理解三個序列規律。活動將抽象的序列規律用顏色來表徵,排除了物體大小、形狀等特徵的干擾,用大小一樣,顏色不同的三角形小旗來表示。幼兒能夠直接從感官去區分,比較容易實現。
2.情景法:創設一定的情景,讓幼兒在情景中學習。活動首先借助於新年這樣的一個主題,結合班級的環境佈置來引入。在展開環節以動物王國迎新年佈置環境來吸引幼兒的興趣,我會請小朋友尋找動物王國裡都有哪些動物。在自主操作環節,又以園長媽媽請小朋友們做有秘密的旗幟來佈置幼兒園為情景,激發幼兒的動手熱情。
3.提問法:提問注意了針對性。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較難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比如,在讓幼兒講出鳥兒所做的彩旗裡面的規律時,我會請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來回答,因為這個規律是上一次活動的'學習內容。而在發現小兔製作的彩旗裡面的規律時,因為其難度較高,所以我會請能力較強的幼兒來回答。
六.說學法指導
中班幼兒處於模仿學習的階段,因此在本活動採用了觀察法、發現法和操作法。
觀察法是幼兒透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透過觀看彩旗獲得印象,並從顏色區分中尋找其中所蘊含的規律。
在幼兒仔細觀察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幼兒去發現彩旗裡所蘊含的秘密,使幼兒能夠較為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活動中來。不僅調動感官系統,也調動起大腦進行思考。小鳥兒的旗幟中的規律是兩個紅的,兩個藍的。小羊的旗幟中的規律是兩個紅的,一個藍的。小熊的旗幟中的規律是一個紅的,兩個藍的。而小兔的旗幟中的規律是一個紅的,一個藍的,一個紅的。
操作法是幼兒在活動中透過操作操作材料而獲得發展的一種方法。中班幼兒的思維仍然處於直覺行動思維階段,他們的思維不能完全脫離於具體事物或動作,需要有事物和動作的輔助來幫助他們進行思考。數學活動特別需要幼兒開動腦筋思考,所以操作法在數學活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活動中幼兒透過觀察、思考發現規律,並藉助擺小旗這一操作活動來檢測自己的思考,也在操作的過程中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思考。幼兒在活動中先按照各個小動物的已經完成的旗幟進行擺放,然後再幫助小動物把沒有擺完的接著往下拜,這樣一來,幼兒在重現小動物已經擺好的旗幟的操作中積累了經驗,然後再憑藉這樣的經驗接著往下襬。
七.活動設計
(一)參觀動物王國。匯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以參觀動物王國引入話題,讓幼兒說說動物王國裡都有哪些動物。創設一個情景,吸引幼兒進入情景並在情景中進入遊戲活動。
(二)觀察和操作:漂亮的彩旗。引導幼兒發現旗幟中的秘密,並按照一定的規律接著往下做。
小動物們最近都忙碌地佈置裝飾他們的動物王國,他們做了很多漂亮的旗幟,而且每個旗幟裡面都有一個秘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都有哪些動物,他們做了什麼樣的旗幟,他們的旗幟裡面又有什麼秘密。
1.教師出示小鳥兒製作的漂亮旗幟,引導幼兒發現旗幟中隱藏的規律:AABB。這個排列規律實質是兩種不同的物品交叉排列,只是每種物品的數量不是1,而是2,而且這個規律也是上一次活動中的內容,因此幼兒比較容易發現並說出其中的規律。
教師提問:
(1)你發現小鳥兒的旗幟是怎麼排的?誰來說一說?(幼兒透過觀察去發現其中所蘊含的規律。)
(2)小鳥兒的旗幟還沒有做完,請你幫他把後面沒有做完的給擺出來。(發現規律後,讓幼兒透過幫助小鳥兒完成旗幟的製作這一動手操作來檢驗自己的觀察發現是否正確。幼兒是否學會變得可見,而教師也可透過觀察幼兒的操作及時瞭解幼兒是否已經發現了AABB的規律。)
2.教師出示小羊製作的旗幟,引導幼兒發現旗幟中隱藏的規律:AAB。這個排列規律和下面一個排列規律(ABB)較之上一個有一定的難度,雖然序列內的物體數目只有三個,可三個裡面只有兩種物體,兩種物體的數量還不一樣多,但序列與序列之間的界限比較清晰,幼兒透過一定的努力也能夠達到目標。
教師提問及操作要求:
(1)你發現小羊帶來的旗幟怎麼排的?誰來說一說?
(2)小羊的旗幟還沒有做完,小羊請小朋友們幫它把旗幟做完。
3.教師出示小熊製作的旗幟,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旗幟中所隱藏的規律:ABB。
教師提問及操作要求:
(1)誰來說一說小熊的旗幟是怎麼排的?
(2)小熊想要考考小朋友們,看看你們會不會做這樣漂亮而且有秘密的旗幟,所以他留下了一部分沒有完成。看看哪個能幹的小朋友能夠把小熊的旗幟接著做完。
4.教師出示小兔製作的旗幟,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旗幟中所隱藏的規律:ABA。(這個序列是本次活動中最難的一個序列,因為兩個序列之間的界限並不十分清晰,需要幼兒仔細觀察和操作來發現它。所以將這個序列放在最後,在幼兒有了前面的序列經驗基礎上,幼兒能夠透過經驗遷移來發現這個規律。)
教師提問及操作要求:
(1)誰來說一說小兔的旗幟是怎麼排的?
(2)小兔聽說XX班的小朋友最喜歡與別人合作玩遊戲了,所以它和要你們一起來做完這根彩旗,你們願意把後面的接著做完嗎?
(三)遊戲:小小偵探。引導幼兒尋找其中的錯誤地方和補上漏掉的地方。
1.教師出示小貓做的旗幟,引導幼兒根據旗幟中所蘊含的規律發現漏掉是什麼顏色的小旗。
教師指導語:小狗也做了一個旗幟,他準備把它掛起來,可突然發現小旗掉了一面。小狗不知道掉了什麼顏色的旗幟,請小朋友們幫幫他看一看,他掉了什麼顏色的小旗?
2.教師出示小貓做的旗幟,引導幼兒根據旗幟中所蘊含的規律發現錯誤的地方。
教師指導語:小貓做旗幟的時候不專心,三心二意的,結果把旗幟給做錯了,小朋友們,你們發現小貓的旗幟哪裡做錯了嗎?
(四)裝扮我們的幼兒園。引導幼兒自己嘗試按一定的規律做一面彩旗。
教師指導語:園長媽媽也想請小朋友們為幼兒園做一些漂亮的彩旗,她希望你做的彩旗裡面有一個秘密,如果你的秘密跟剛才小動物們做的彩旗裡面的秘密不一樣,那就最好了。
幼兒選取操作材料,自己嘗試做旗幟,教師觀察指導,提醒幼兒自己的旗幟裡面一定要有秘密。活動後將幼兒做的旗幟佈置在主題牆中展示分享。
在本次活動中,我堅持了“幼兒的學習是在情景中,遊戲中實現的”和“做中學”這樣的理念。因此在活動一開始我就創設了一個參觀動物王國的情景,吸引幼兒來參與,並以不同的理由來讓幼兒幫助小動物接著往下排。數學活動的抽象性、邏輯性較強,但中班幼兒的思維仍帶有行動思維的特點,因此數學活動特別需要幼兒透過在大量的操作感知中來完成,所以在接著往後排的環節中,我特意讓幼兒先把小動物已經擺放好了的旗幟透過自己的擺放重現出來,在重現的過程中,促使幼兒去感知,發現其中的規律。並透過接著往下襬的活動來驗證自己的發現。以上是我對活動的設計和思考,期望能完成教學目標,達到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