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三篇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三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課選自清華版《資訊科技 小學版 智慧機器人》教材第1單元第4課中的內容,是在學生能初步靈活運用“直行”模組、“轉向”模組、“多次迴圈”模組、“顯示”模組編寫程式,並初步瞭解引數作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學會在模擬環境中根據需要進行顯示軌跡的設定。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學生不僅學習資訊科技,同時也擴充套件他們的社會知識,培養他們資訊素養、資訊的收集與處理能力。

  2、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學習成績可能有差距,天才學生和一般學生及後進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的不同會對教學效果有影響,所以考慮適當的分層教學。

  3、教學目標的確立

  知識與技能:

  1.學會用“控制模組庫”中的“多次迴圈”模組編寫程式,讓機器人畫圖。

  2.學會在模擬環境中根據需要進行顯示軌跡的設定。

  3.掌握畫正多邊形的規律和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在除錯程式完成對機器人控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使用任務驅動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教會學生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動手實踐的能力,鼓勵學生創新。

  2.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3.激發學生對機器人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4、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在模擬環境中根據需要進行顯示軌跡的設定。

  教學難點:畫正多邊形的規律和方法。

  二、教學方法

  1、任務驅動法

  2、協作學習法

  3、分層教學法

  4、賞識教育法

  三、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應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探究為特徵的探究性學習模式,以此來實現讓課堂活動起來,讓學生動起來,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的目的。以學生為中心,學習者在教師創設的情境、協作與會話等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當前所學的知識進行建構並用其所學解決實際問題。在這種模式中,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和運用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指導者與組織者,意義建構的促進者和幫助者;資訊所攜帶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物件。本課嘗試引導學生置身於開放的資訊化資源環境中,透過親身體驗,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研究,積極主動地去獲取、整理、創造性地加工資訊,更進一步地提高學生的資訊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學生探索能力。

  1、任務一——如何讓機器人畫正六邊形,並在模擬環境中留下軌跡。

  (1)任務啟動:興趣是學生積極求知的誘因,當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時,自然便能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使學生主動地進入探求的氛圍之中。

  展示:正六邊形的內角、外角。引導學生髮現:畫正六邊形,機器人轉向的角度是難點,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從而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產生要動手編寫程式的慾望。

  (2)操作指導:教師演示操作過程。

  (3)學生操作:學生可以透過教師的講解進行操作,也可自主合作探究完成。

  (4)資訊反饋:學生就進入具體的操作過程。

  (5)歸納總結:透過表格來分析機器人轉向的角度,並學習在模擬環境中如何根據需要進行顯示軌跡的設定。

  2、任務二——動手實踐畫正九邊形。

  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經驗和方法自己進行上機嘗試畫正九邊形。讓學生體會正多邊形轉向角度和邊數的關係,為總結畫正多邊形的規律做準備。

  (1)任務啟動:

  (2)操作指導:教師操作演示。

  (3)學生操作:學生認真觀察老師每一步的演示並聆聽老師的講解,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思考,去嘗試新的創作。

  (4)資訊反饋:學生將資訊填入老師佈置的表格中,以小組合作彙報或展開答辯會等形式反饋。展示的過程不僅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及語言組織能力,這也是與語文學科知識的結合,透過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認識和情感得到提升。

  (5)歸納總結:新課程強調尊重、讚賞,在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同時,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和喜悅。學生在展示作品時,教師多給學生揚長性地評價,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激發學生持續探究的興趣。

  3、任務三——總結畫正多邊形的規律。

  機器人迴圈的次數和正多邊形的邊數相同,機器人轉向的角度等於360度除以正多邊形的邊數。

  和同學們一起進行歸納總結並找出規律來,從中讓學生體會在程式設計控制機器人的過程中運用到了數學知識,各個學科的知識之間都存在某種聯絡,我們要注意知識的積累開闊視野,這樣才能增強我們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任務四——拓展練習(機器人畫電話)

  在這部分教學活動中可以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以及知識遷移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快樂。

  5、評價總結,再次深入展開,週而復始

  最後,用1-2分鐘的時間簡單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內容,學生的知識技能得到提升。並對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新問題到下一課再次展開研究,讓研究再次深入,從而培養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做到研究不止追求可持續發展。

  四、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學科整合的問題,同時注意了資訊科技教育知識的內部整合。

  2、講練結合。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精講。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透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獲取資訊,掌握操作。

  4、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丟擲的時候,都創設了許多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5、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6、協調學生與教師之間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7、注重分層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協作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

  本課,教師由學科專家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指導者,學生更注重問題,強調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注重分層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協作學習習慣的培養。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一方面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選擇不同層次的幫助,另一方面在對學生調控過程中進行不同層次的輔導,讓學生都能完成任務。因此本節課,教師講解少,主要任務是適時適當對學生加以組織調控,所以我留給了學生極大的空間,讓他們去自主學習,協作學習。

說課稿 篇2

  各位同仁、各位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畫角,下面我就從教材的地位、教學目標、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課堂小結、板書設計、反思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的地位

  畫角是在學生直觀認識銳角,直角,鈍角以及掌握角的度量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習這些內容,對於進一步學習空間與圖形的認識以及發展空間觀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學習“畫角”之前,學生對於角已有一定的認識,已能對角進行分類。

  二、教學目標

  根據對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對教材的分析,並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透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組討論等活動,使學生明確各種角的特徵。

  技能目標:能夠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會用三角尺畫30°,45°,60°和90°的角。

  情感目標: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並獲得成功的體驗,形成各類不同的角的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難點,教學的重點是怎樣用量角器畫角的方法,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用

  量角器和三角板畫角,才能理解和掌握畫任意一個角。難點是準確畫出指定度數的角以及用三角板畫角的和與差。這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學生沒有這部分的知識基礎。為了講清知識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三、教法學法 (一)教法

  考慮到我校四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從擺活動角到體驗畫角,學生能夠把量角的方法遷移到畫角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本人試著透過多媒體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三角板畫角的探究興趣,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透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2、直觀演示法:

  利用動畫的演示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3、集體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節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二)學法

  我們常說:“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是成功的充要條件”,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歸納法、總結反思法。

  四、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營造獨立,自主的學習氛圍,在整個教學過程設計中,我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設計了五個環節。

  (一) 複習舊知,激發興趣。

  1、把下列各角填入適當的括號內。

  銳角、鈍角、直角、平角。

  2、說出下列各角。 3、思考:我們已經學過量角的方法,如果知道一個角的度數,怎樣畫出這個角呢?

  【設計意圖:本環節在舊知的複習中引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從已有量角的經驗出發,為畫角的引入做鋪墊。】

  (二)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師明確研究任務:畫一個60°的角。

  2、利用活動角,滲透角的畫法。

  引導學生自主活動:

  (1)利用活動角和量角器,想辦法擺一個60°的角。

  (2)同學之間互相利用量角器檢驗。

  (3)請擺得比較準確的同學介紹擺角的方法。

  (4)嘗試擺不同的角。

  3、引導學生學習角的畫法:

  要求:利用量角器畫一個60°的角,畫完之後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引導學生活動:

  ⑴嘗試並體驗畫一個60°的角。

  ⑵質疑,提出自己畫角時遇到的問題。

  ⑶請學生介紹自己畫角的技巧。

  【設計意圖:從動手操作擺,到參與探索畫。給予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和思考空間,以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實踐性】

  4、教師演示角的畫法。

  5、討論畫角的步驟。

  一畫線,二重合,三找點,四連線,五標度數,六檢查。

  (三)歸納小結,質疑問難

  1、引導學生小結“角的畫法”

  2、讓學生質疑問難剛剛出現的問題。

  師:大家有什麼需要請教或者提醒別人注意的問題嗎?

  【設計意圖:本環節意在讓學生滲透畫角的方法,重視自己的.問題,找出自己所犯的錯誤,從而真正掌握畫角的訣竅】

  (四)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用量角器畫出30°的角。

  集體訂正。提問:如果不用量角器,你能準確地畫出30°的角嗎?(提醒學生利用手中現有工具——三角板)

  2、讓學生畫45°的角,由學生代表展示這兩種方法。

  3、提問: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畫出哪些角?

  我們常用的一副三角板有兩個,每個角的度數如下:

  下面我們來畫一畫。

  ⑴動手嘗試:分別用一塊三角板畫角。(直接畫30、45、60、90) ⑵使用兩個三角板用加或減的方法畫角。

  ⑶合作交流,按照同樣的畫法還可以畫出哪些角?

  (加一加75、105、120、135、150,減一減15度等)

  【設計意圖: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完成了知識的學習。在小組的共同活動中,獲得了兩種畫角的方法,還透過合作得到了自己未曾發現的一些角,這樣使學生體會到合作的愉悅。】

  4、讓學生畫出20°、70°、95°、135°和165°的角,比較與三角板的畫法,發現問題:

  用三角板不容易畫出的角,而用量角器能準確地畫出,三角板在畫角時是有侷限性的,所以,在畫角時應該根據角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

說課稿 篇3

  一、教學目標:

  (1)體會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是一樣的,並能正確計算分數混合運算(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

  (2)利用分數加、減、乘、除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3)透過畫線段圖來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

  教學重點:在解決實際總是的過程中,掌握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並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如何利用線段圖來增強學生分析、理解、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分數混合運算(二)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比較中,體會整數運算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

  (2)利用分數加、減、乘、除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在觀察比較中,體會整數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

  教學難點:“已知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求這個數”這種型別應用題的解法。

  三、分數混合運算(三)

  教學目標:

  1、利用議程解決與分數運算有關的實際問題。

  2、結合具體情境,發展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

  教學重點:利用議程解決與分數運算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四、教學策略

  情景教學法:《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本單元創設了三個問題情境,對問題的引入和解決以及教學目標的完成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發現法教學法:教師不能直接把 /sxsk/現成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以及最後結論的推導與驗證,都應該讓具備一定學習能力的小學高年級學生在教師適當的引導下自己去完成。

  自主探究法: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記憶,教學中要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自己探究,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如“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是一樣的”,“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這些結論應讓學生自己根據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去得出。

  五、教學流程(以分數混合運算一為例)

  (一)舊知鋪墊,提示課題

  1、找出下列數量關係。(用等式表示)

  (1)梨的重量是蘋果重量的4/5

  (2)五年級男生人數佔全班的5/8

  2、說出下列各式的運算順序

  58×3÷2 95÷(5+14) 95÷5+14

  3、匯入:剛才我們複習了有關分數乘法和整數混合運算的順序,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分數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生對話:我們班上有哪些興趣小組?你曾參加哪個興趣小組的活動。在這裡,我向大家介紹另外一個五年級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的情況。

  (由於我校規模小,五年級只有一個教學班,學生聽到要介紹和他們同齡的孩子學習情況,頓時對將要出現的資訊有興趣了,很快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三)主動探究,解決問題

  1、尋找數學資訊,讓學生讀題中的資訊。

  2、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分析數學關係。

  3、讓學生自己根據資訊去提問題 /soft/,並獨立解決

  (教師進行適當引導後,讓學生各自去解決問題,這樣給學生提供了充分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究)

  4、指名學生提出問題,並將不同的問題板書。

  如有學生會提出兩個分問題①攝影小組有多少人?航模小組有多少人?③也可能會提一個總問題,航模小組有多少人?

  5、畫線段圖,幫助學生分析理解題意。

  ①“攝影小組的人數是氣象小組的1/3表示什麼?可以怎樣畫線段圖來表示這樣的數量關係?”

  生:把氣象小組人數看作整體“1”,平均分成3份,攝影小組的人數相當於其中的1份。

  老師引導畫出線段圖:

  氣象小組:

  攝影小組:

  ②航模小組的人數是攝影小組的3/4,表示什麼?可以怎樣畫線段來表示這樣的數量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