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橋》說課稿(精選7篇)

《橋》說課稿

《橋》說課稿(精選7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橋》說課稿(精選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橋》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橋》是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標實驗教材第十冊第四單的一篇精讀課文,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突如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穩,高風亮節和果斷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這也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

  這篇課文在表達方法上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1、構思新穎別緻,設定懸念,前後照應。

  2、用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

  3、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表現力。

  第四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學習課文時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動我們的地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認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根據單元訓練重點、教材特點以及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放肆”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4、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意。

  二、說教學方法:

  (1)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抓住文中一些描寫自然環境的詞句想像面對死亡威脅的情景,感受當時的情況危急。

  (2)運用朗讀法。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如範讀,品讀,對比讀,齊讀,指名讀,自由讀等,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

  (3)運用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

  三、說學法:以學生自學為主,指導學生運用勾畫圈點法,抓住關鍵詞句來理解課文的主旨;採用朗讀法、討論法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程式:

  本課教學我安排兩課時五個環節完成教學任務。

  一、懸念匯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有一個村莊,曾經有過一座窄窄的木橋,它和村子裡的一百多號人一起經歷了一場可怕的災難。那個黎明究竟發生了什麼?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橋》這篇課文,一起去看個究竟。”上課伊始,我透過設定懸念,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三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一遍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結合課文注音和字詞典,聯絡上下文掃除字詞障礙。

  第二遍讀,我請幾位學生接讀課文,糾正字音,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在兩遍讀的基礎上,檢測本課的生字新詞,有針對性地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放肆”的si是平舌音,“瞪”字還有哪些形近字,字音字義上有什麼不同等。檢測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指名讀,開火車讀,男女生接讀,把詞語放回句子中讀等。透過反覆認讀,使生字新詞得以強化記憶,得以鞏固。課堂上還要讓學生動筆寫一寫本課要求會寫的字,透過觀察、相互提醒、教師範寫、生生評價等形式指導學生把字寫正確,寫美觀。

  第三遍讀,讓學生默讀,說說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培養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和語言概述能力。

  三、研讀課文,深入探究。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彙報交流,我只是在疑難困惑處適時點撥,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首先,出示自學提示:

  1、劃文中描寫大雨和洪水的詞句,思考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

  2、課文中的老漢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3、課文最後才交代老漢和小夥子的關係,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這三個問題是圍繞著課後習題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提出的。學生根據自學提示自主讀書,思考,勾畫圈點,小組討論,然後全班交流。

  (一)第一個問題在交流時,指導學生抓住一些重點詞語談自己的感受,如“像潑”“像倒”“咆哮”“受驚的野馬”“跳舞”“獰笑”“放肆”等,使學生明確這些描寫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起到了烘托渲染的作用,讓人們感受到洪水的無情與可怕(板書:洪水如魔)。教師適時追問:如果你置身於如此情境,會是什麼感受?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同時又加強了學生和文字的對話,增強了對文字的感受力。然後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因為有了切身的感受,學生定能入情入境地讀。

  (二)第二個問題,先請學生談一談老漢在自己心中的形象,然後找出文中具體描寫描寫老漢的動作、神態、語言的詞句感受老支書忠於職守、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精神。學生會找到這些句子(展示課件)。對這些詞句進行品析時,指導學生入境入情地讀,讀得鎮定,乾脆,急促和響亮,展現老漢如山的形象。

  某些句子可以進行對比閱讀加強感悟。如“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裡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把這句中的“衝”、“揪”、“吼”改成“跑”、“拉”,“叫”,並把後面那句改成“老漢兇得很”,讓學生在對比讀中體會老漢的果斷、不容置疑,感受他不徇私情、捨己為人的品質。

  安排小練筆,課文在寫“木橋轟地一聲塌了。小夥子被洪水吞沒了”時,“老漢似乎要喊什麼”,請你發揮想像,想一想老漢要喊什麼?用筆寫下來,並請幾位學生當堂讀給大家聽,再次加強學生與文字的對話,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第三個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在討論交流中達到共識,明白設定懸念的好處是——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語言的洗練增強了故事的悲壯色彩。

  四、總結課文,昇華情感。

  “同學們,面對如猛獸般的洪水,我們的老支書像山一樣臨危不懼,指揮若定,他念念不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顧全大局,犧牲了自己和兒子的生命。這種捨己救人的高尚品質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好好學習!讓我們帶著對老支書的崇敬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在這裡安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由部分迴歸到了整體,避免了把課文讀得支離破碎。

  學生讀課文後,我問道:“同學們,課文主要刻畫的是老支書這個形象,那麼題目為什麼是《橋》而不是《老漢》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思維的火花再次被點燃,在交流中明確了題目“橋”的雙重意義,它既是實實在在的物質上的橋,更是老支書用血肉之軀築起的生命橋,從而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五、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洪水退了,老漢和他的兒子犧牲了。假如同學們是村民中的一員,想想你會對老支書說些什麼?同學們可以自定題目,寫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這樣設定作業既是對課文的延伸,又使學生透過想像和抒寫進一步內化了情感。

  最後,我來說說板書。

  好的板書往往就是一份微型教案,本篇課文的板書我力求做到簡潔明瞭,突出重點,使學生一看板書便能對文章內容和人物形象一目瞭然。

  《橋》說課稿2

  本節課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橋》第十冊第四組第十六課。

  一、教學內容

  《橋》是一篇小小說,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這座橋樑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員密切聯絡群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

  根據本文的內容和表達的特點,我設計了第一課時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獰笑、擁戴、清瘦、沙啞、放肆、豹子、呻吟、攙扶、祭奠、亂哄哄、勢不可擋、跌跌撞撞”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主要內容。

  4、在瞭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初步認識老漢是個什麼樣的人。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老漢是個什麼樣的人。

  二、教學理念:

  讓學生有獨特的學習感受,就應該讓學生潛心涵泳、誦讀體味。特別是第一課時,要讓學生靜下心來認真地讀,以誦讀體味為主要教學形式,注重誦讀中涵泳、意會、體悟。並在讀中瞭解課文大意、抓住的主要內容。讓學生能與文字、作者充分的進行對話,為下一節課學習做好準備。

  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在上課時要求學生分三個層次的讀課文:一讀課文,正音,讀通課文。二讀課文,瞭解大意。三讀課文,品析主要人物。一讀課文,正音,讀通課文,對一些難理解、難寫的字詞,重點指導讀寫,掃除學習課文中的障礙,發揮語文學習的工具性作用,使學生能很快進入文字。二讀課文,讓學生能更流利的讀文,更好與文字對話,歸納出的大意,對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再在這個整體認識的基礎上,提煉出主要人物——老漢。第三次讀文,有感情的讀課文重點部分,就是有讓學生抓住主要人物老漢的言行,感悟老漢的偉大。(這部分主要在第二課時完成。)讓學生在瞭解之前掃除閱讀障礙,使學生能更好的感悟文字。在學習課文時潛心涵泳、誦讀體味,讀中感悟、啟思中說寫、促使學生在言和意的體會中進行感悟、內化、轉換。在教授課文時,我採用由整體到部分的方法,讓學生在瞭解的大意後,體會老漢的不簡單;再細讀文中,感悟老漢的偉大。使老漢的形象一步一步浮現出來,越來越清晰。從而使老黨支部書記的高大形象印在學生的腦海中。使學生情感生髮,激起了對老漢的敬佩之情。達到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三、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課題

  同學們都見過橋。誰來說說你見過的橋?(板書:橋)剛才同學們介紹的這些橋都是架在水上或空中便於通行的建築物。我們的漢字常是一詞多義,這個“橋”除了指我們常見的這些便於通行的建築物外,還有什麼意思呢?(形狀如橋樑的)

  對,我們曾學過的《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中的“橋”就是指比喻能起溝通作用的人或事物

  今天我們來學習《橋》這篇課文,看看那這裡的“橋”又是指什麼呢?

  (二) 初讀課文,正音,讀通課文。

  1、學好一篇課文必須會讀。讀課文就像上臺階一樣,第一級臺階就是把課文讀通、讀順,第二級就要能流利地讀課文,第三級臺階就要求我們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我們學習課文就要這樣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走。首先我們來爬第一級臺階,在讀課文之前大家要先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在讀的過程中如果有不認識或者拿不準的字,請查字典弄清楚。請大家放開聲音,大聲讀課文吧!

  2、學生讀課文。

  3、同學們讀得非常投入,說明我們都很會讀書。老師想請一位平時在全班讀書方面鍛鍊較少的同學來讀一讀課文的1—6自然段。大家說誰來?(生讀)大家來評評他讀得怎麼樣?(相機正音、學習詞語)(再請3位同學讀書)

  (三)再讀課文,瞭解大意。

  1、我們把讀書過程中的攔路虎,都清除了,這次請大家流利地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什麼?

  2、、剛才同學們讀了課文,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什麼?(指名說主要內容)

  深夜,當洪水襲來時,老村支書記冒著生命危險,不存私念地指揮一百多號人有秩序地過橋,最後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捲走了。

  (四)三讀課文,品析主要人物。

  1、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一位偉大的老漢,課文哪些地方是寫老漢的?(7—22)其他地方寫了什麼?

  2、我們來默讀課文,在讀的時候邊讀邊想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很深,用筆畫出來,想一想為什麼讓你感受很深。(生讀課文)

  3、來!說說再一次讀了一遍課文之後,課文的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特別?(生讀印象深刻的句段,師相機指導朗讀)

  4、透過剛才的讀,你們覺得老漢是個什麼樣的人?

  5、學習課文不深入到字裡行間,我們就無法感受的內涵;不深入到字裡行間,我們就無法理解老漢的言行。讓咱們再一次帶著自己對的感受,深入到課文的字裡行間,和村民一起去感受這場災難,和老漢一起去挽救村民。請大家發放聲讀7——22自然段。

  (五)小結

  我們以知道老漢是個忠於職守、捨己為人的人,我們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漢的這些高尚的品質呢?下節課接著學習!

  四、教後反思:

  在本輪的教學後,我反思全教學過程,認為我基本完成第一課時的任務,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瞭解,對老漢的形象有了初步的認識。這主要是我做好了以下三點:

  1、在課堂中突出基礎知識的訓練。其實在本輪教學中,我花了大量的時間給學生正音、結合語句理解字、詞的意思,懂得一句話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磨刀不誤砍柴工”。讓學生掃除學習障礙,很快進入文字、抓住的主要內容。

  2、讀的層次清楚,學生任務明確。在教學中,三個層次的讀,讓學生每次讀的任務明確,效果好,大多數學生在三次讀後都能基本回答課後的問題,對人物的形象有了一定的瞭解。

  3、給足讀的時間。課堂時間很寶貴,我還是讓學生多次的讀長,時間的讀,讓他們潛心涵泳、誦讀體味,所以自然而然的進入文字,與文中人物產生共鳴。

  在教學中,我認為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讀的落實固然重要。如果上課的時候,先給學生講講抗洪搶險的故事,播放幾組真實的鏡頭,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當中自然而然地釋放自己情感,然後再開始學習課文。這樣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如音樂、圖片、多媒體和同類的等等,為學生創設一個學習的氛圍,這樣學生就能更快的進入文字,瞭解人物的特點,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點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多思考。

  《橋》說課稿3

  一、說教材

  現在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了過多的溺愛,形成了許多不良個性:自私、任性,任何事都以自我為中心,這些性格將影響孩子日後的發展。因此,教育幼兒寬容待人,也是培養幼兒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質的重要方面。為此我選擇了中班語言課《小熊過橋》(續編故事)。

  二、說學情

  幼兒階段,由於年齡小,心理發育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還很差。有的幼兒常常因為爭奪一個玩具或是被別人不小心碰一下,就得理不饒人,甚至動手打別人才完事。因此,經常有幼兒來告狀:“老師,某某打我”,“老師,某某搶我的玩具”……《小熊過橋》是一個以相互謙讓為主題的故事,透過活動使幼兒意識到友愛和謙讓是一種值得歌頌的美麗行為,從而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模仿願望,明白相互謙讓的道理。

  三、說目標

  根據《綱要》、教材和本班幼兒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一) 理解故事的內容,能看圖講述故事。

  (二) 嘗試續編故事。

  (三) 培養幼兒相互關愛、相互謙讓的良好品德。

  四、說活動重、難點

  根據《綱要》和幼兒的已有經驗水平 ,我把本次活動的教學的重點、難點做了如下定製:

  (一) 重點是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學會看圖講故事。

  (二) 難點是讓幼兒嘗試續編故事。

  五、說準備 :

  為了讓幼兒更容易掌握故事內容忽然情節,我特意做了一下準備:

  背景圖畫兩幅、小白熊頭飾一個、小黑熊頭飾一個、實物禮物兩份、小橋一座。

  六、說教法

  新《綱要》重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所以我打算採用一下教法:觀察法

  透過觀察法,讓幼兒邊看背景圖邊聽故事,從而更好的 理解故事內容,突破故事重難點。也可以培養幼兒的引導法

  在活動中,我會運用引導法,讓幼兒透過我的引導來表達出他們的看法。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情景表演法在本節活動中我有一個簡單的環境創設,讓幼兒在自然環境中來表演,在表演中獲得快樂和社會經驗。

  七、說學法

  (一)討論法

  討論法是語言活動中很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這主要是讓幼兒透過和老師的討論,和同伴的而討論,來得出自己的想法。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

  (二)觀察法

  透過觀察法可以讓幼兒集中注意力,會說出自己觀察到的東西,我會努力創造出一個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的環境,進一步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遊戲法

  新《綱要》中國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力,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注重個別差異。另外遊戲法可以讓幼兒在遊戲中獲得快樂和經驗,真正做到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八、說過程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五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出示背景圖,引起幼兒的興趣。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只有在幼兒感興趣的情況下,他們才會學的輕鬆、學的愉快。一開始我出示一幅背景圖,引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觀察並提問:上面有什麼?透過觀察對背景有一個初步的理解,然後再用設問法提問:上面會發生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第二個環節:教師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

  我有感情的講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同時配上圖片的演示,讓幼兒初步感知小熊的的難題。欣賞後提問:故事裡有誰?故事裡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透過這些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前面的內容。

  然後是組織幼兒討論:兩隻小熊會怎麼做呢?這個部分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鼓勵大膽的講述自己的想法。

  第三個環節:情感教育。透過這個環節讓幼兒知道我們要做個相互關愛,相互謙讓的好孩子。主要是透過提問:如果你是小熊,你會怎麼做?

  第四個環節:情景表演。我會請幼兒帶上頭飾來表演:兩隻小熊在橋上遇到了,會怎麼做?我想讓幼兒透過自己表演,來幫助幼兒將獲得的感性經驗概括,總結。我會在活動中給予幼兒充分表達,表現和交往的機會,使他們成為活動的主體。

  第五個環節是我請幼兒來總結:今天我們知道了什麼?在這個時候我會先請幼兒總結,總結不出來的話我會對幼兒給予引導。

  以上是我對本節活動的說課,歡迎各位老師給予點評。

  《橋》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人美版)第三冊。屬於造型、表現領域的課程。本課的目的是透過觀察、分析北京的橋,瞭解橋的結構、藝術特點以及用途,從而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強烈的創作欲,並用繪畫的形式創作北京的橋,培養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

  學生分析:橋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並不陌生。但是對於橋的歷史、用途、結構並不瞭解。為此,我給他們佈置了一個課前作業:蒐集各種有關橋的知識,目的是讓學生自主的探究、瞭解橋的知識,起到一個先入為主的作用。另外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線描能力,所以本課安排學生用線描的方式表現橋。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仔細品味我國建築的歷史文化和藝術成就,瞭解北京地區古代橋的歷史及現代橋的作用,以及橋的基本結構和外形特點;欣賞橋的造型美。

  技能目標:透過查詢資料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並啟發學生用多種繪畫形式來表現北京的橋,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情感目標:透過欣賞、表現過程,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培養學生愛家鄉、愛北京的情感,增強學生的自豪感。

  三、教學重點:

  認識瞭解有關北京的橋的知識、作用以及外形藝術特色;用自己喜歡的繪畫形式創作北京的橋。

  四、教學難點:

  橋的不同結構表現方法以及畫面組織;感受橋的造型美。

  五、教學方法:

  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學習過程中我採用猜謎語、做遊戲和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美術的興趣,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課堂並從中得到鍛鍊,從認識橋的歷史—橋的作用—橋的結構—橋的表現方法,我採用了“循序漸進”、“情境性教學方法”、“演示法”等進行教學。

  六、教學程式:

  下面我以教學程式為框架,以教學思想為先導,以教學內容為主體說說這節課的教學環節和主要教學方法:

  一)、匯入部分:

  謎語:駝背公公,力大無窮,愛馱什麼?車水馬龍。(謎底:橋)出示板書課題——北京的橋。

  目的:我充分利用二年級學生愛玩的心理特徵,我課前準備了一個關於橋的謎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趣味性。透過謎語中對橋的語言描述,使學生對橋的形狀有了簡單的瞭解。

  二)、講授新課部分:

  我設計了六個環節,六個環節都緊密相連。

  (一)第一個環節:做遊戲

  1、首先我們一起玩有關橋的知識的搶答遊戲。

  2、出示搶答問題:

  (1)中國最古老的橋建於那一年?誰知道我國第一座橋建在什麼地方?

  生:公元35年,建在長江。

  (2)我國古代石拱橋的傑出代表是舉世聞名的`什麼橋?

  生: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

  (3)我國還有很多十分漂亮,在世界上比較出名的橋,你們知道嗎?(出示南京長江大橋的幻燈片)

  生:中國人自行設計、製造、施工的第一座公路橋南京長江大橋。

  目的:課前我佈置讓學生了解、學習有關橋的資料還有知識,課上以搶答遊戲的形式,反饋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結果併為之後的師生互動打好了基礎。讓學生從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同時幫助學生初步瞭解橋的歷史和特徵,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為下一步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

  (二)第二個環節:結合圖片講解關於橋的歷史(展示課件)

  我國的最早的橋樑大多是木橋,如:獨木橋。

  直到人們發明了磚和鐵器,橋的外形和製作材料也多了起來,從而增添了石柱、石樑、石橋面等新構件,使石拱橋應運而生。

  提問:根據你們收集的材料,誰來說一說都有哪些不同材料的橋?(學生回答後出示答案)

  學生舉手回答:石橋、磚橋、竹橋、藤橋、鹽橋、冰橋……

  隨著科學的不斷髮展,人們設計建造了許多外觀新穎、起到不同作用的橋。

  提問:那你們所知道的現在的橋都有哪些呢?(根據回答展示圖片)

  學生回答:鐵橋、鋼橋、立交橋、公園裡的橋、過街天橋

  目的:透過對橋歷史的講解,解決了學生缺乏對橋文化的瞭解。在這個過程中我針對古代橋和現代的橋分別進行了提問,第一個問題是讓學生結合自己所找的資料,利用回答問題的過程,把知識相互補充,擴充了學生的知識面。第二個問題則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並對我國建築的歷史文化有了一定的認識,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古代勞動人民和現代的科學技術充滿了崇敬。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三)第三個環節:橋的作用(展示課件)

  設定問題請小組討論:北京的橋很多,它們最早的用途是什麼?在現在還有什麼其它的用途?

  生:在過去橋是過河的。現代橋的作用不僅僅用於便利人的過河,還可以實現四通八達、人車分流,並可以節省土地的作用。美觀、實用的橋給我們居住的城市帶來了美。

  目的:發散學生的思維,為設計橋作鋪墊。

  (四)第四個環節:介紹北京橋:

  1、教師:那有一首關於橋的歌曲,你們聽說過麼?知道這首歌的名字麼?

  學生回答:聽說過,叫《北京的橋》。

  教師播放《北京的橋》的歌曲片斷。

  學生欣賞歌曲。

  2、北京古代的橋:

  (1)金水橋:天安門前的金水橋,通體的漢白玉,連線成五坐並列的石橋。

  (2)沁芳庭橋:處在大觀園中軸線上,白石為欄。

  (3)頤和園裡十七孔橋:猶如一道彩虹,凌空飛架在昆明湖上。

  (4)北京蘆溝橋:盧溝橋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始建於金朝,全長267米,有橋墩十座,共11孔,整個橋體都是石結構,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柱頭上均雕有大小石獅,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5)頤和園玉帶橋:都是大型石拱橋。玉帶橋全部用玉石琢成,配有精製白石欄板,顯得格外富麗堂皇。盧溝橋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始建於金朝,全長267米,有橋墩十座,共11孔,整個橋體都是石結構,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柱頭上均雕有大小石獅,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3、北京現代的橋:玉蜓橋、天寧寺立交橋、復興門立交橋、三元橋、過街天橋。

  目的:利用聽《北京的橋》這首歌曲過渡到介紹橋,我使用了“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創設環境,使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在介紹北京的橋的過程中,我是按照從古至今的順序介紹的,這樣使學生逐步體會到橋的變化。古代的橋我選擇的都是外形美觀、各具特色的古橋,金水橋的選擇,抓住了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之一。使學生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有了崇拜之感並增加了民族自豪感。現代橋樑首先介紹玉蜓橋是因為我校李玉蜓橋比較近,學生對玉蜓橋的印象非常深刻,對玉蜓橋的造型也比較瞭解,所以從學生的生活出發,能夠拉近橋與學生之間的聯絡,使學生有親切感。過街天橋的選擇是為了加重橋的現代感,過街天橋的介紹突出了他的特殊的功用,從而向學生滲透交通安全意識的重要性。我選擇的橋基本上都是大家所熟悉或見過的,因此學生如果對那些橋有了解我就讓學生來介紹這些橋,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第五個環節:橋的結構特徵

  1、小組討論橋的結構:每組分別拿出材料袋裡面的古代橋和現代橋的圖片,分組進行討論。

  學生:拿出圖片,進行觀察,分組討論分析橋的結構,進行總結,並彙報結果。

  2、教師根據學生髮表的結果,播放課件,出示答案:橋身、橋墩、橋欄、橋洞、橋面裝飾物。

  3、橋的形式多樣,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它們的共同之處?也就是說它們有什麼相同點?不同之處?(師出示課件,進行對比)

  學生討論結果:相同點:橋的結構基本相同。不同點:橋樑的橋墩粗細的變化、護欄的變化、橋燈的變化、橋的裝飾的變化。

  4、教師展示圖片,提問:說一說古代的橋與現代的橋有什麼不同之處?

  學生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5、鞏固學習:透過拼圖的形式鞏固學生對橋結構的認識。

  學生到黑板上面按照橋的結構把拼圖拼正確並且完整,如果遇到困難相互幫忙。

  目的:我把橋結構的分析作為本課講解得重點,只有清楚瞭解橋的基本結構,才能更好的設計橋、創作橋,並能更好的體現橋的功用性。這個環節我選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透過觀察、分析橋的圖片,讓學生學會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從中發現橋的結構,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在彙報討論結果的時候間接鍛鍊了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掌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事先製作了一些橋的結構的拼圖,請學生到黑板上按照橋的基本結構親自動手拼一拼,並且講一講各部分得結構和名稱,這時候就可以針對橋的各部分的作用進行滲透,加強學生對橋結構的理解。

  (六)第六個環節:橋的繪畫

  1、教師請學生充當小橋樑設計師,想一想怎樣用什麼樣的方法表現這些橋。

  學生:假設自己是橋樑設計師,開始構思。

  2、範畫:老師根據學生地拼圖,用線描的形式示範作畫過程。

  學生:觀看教師演示,學習線描表示方法。

  3、欣賞書中學生作品。

  學生:欣賞學生作品,拓展思路。

  目的:讓學生充當小設計師的角色,能使學生有自豪感,樹立信心,使學生能夠認真思考將要用什麼方法進行繪畫。我運用“示範法”起到提高學生學習注意力的作用,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拓展學生的設計思維,鞏固橋的知識。學生在教師直觀的示範過程中明白將要採用的作畫步驟。有一些孩子在畫畫時容易出現畫面內容不夠豐富、構圖不夠飽滿、結構不合理、創新能力弱的現象。在這個環節中,我就可以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指導。

  透過欣賞學生作品,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感受豐富多彩的學生作品,體驗美術作品的美。

  三佈置作業部分:

  1、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難度不同的作業要求,認知能力一般的孩子完成作業,能力較高的孩子可以完成作業。

  (1)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一座你熟悉的或喜歡的北京橋。

  (2)自己設計一座北京未來的橋。

  目的:透過創作,提高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

  2、學生練習、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目的:能夠及時瞭解學生的情況,並給與學生適當的幫助。

  四評價總結部分:

  1、學生畫好的作品貼在黑板上相互欣賞。

  2、師生評價作品。

  目的:透過作業展評的方式,引導學生自我評價,養成學習─評價─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透過評價,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透過師生、生生間的共同評價,發現作品的優秀之處和存在問題,有利於形成正確的認知能力。

  五知識拓展部分:

  2、教師引申人們“心中的橋”:

  (1)電話——溝通的橋:出門在外,想和家人、朋友聯絡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打電話。電話彷彿是在地球上的千家萬戶之間架起了一座座溝通的橋樑。

  (2)家長——成長的橋:爸爸媽媽用他們的愛連成橋讓我們茁壯成長。

  (3)捐資助學——希望的橋:有些小朋友因為沒有條件,不能上學。如果我們可以出一份力。就像是架起了一座希望的橋,讓他們也能得到教育。

  目的:知識拓展我選擇了看不見的橋,這些橋比較特殊,是人們心中的橋。這樣選擇是想讓學生了解人與人之間也會有許多看不見的橋,這些橋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聯絡,讓生活變得根美好。

  《橋》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屬於美術與社會生活這一板塊的內容,主要體現了美術課程標準的(設計運用)這一學習領域的內容,是對平面設計單元內容的拓展與延伸,另外,也是對本冊教材中工藝設計類知識的一個總結。使學生在鞏固已有知識的同時,對三維立體造型設計基礎知識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並掌握一般的製作技能。

  教材從介紹橋的功能,樣式入手,展現了橋的歷史,文化,環境,生活變遷中的發展與沿革,引導學生探究和發現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美術問題,透過與歷史,地理,工程學等知識的廣泛聯絡,幫助學生了解人類在社會發展的程序中,設計思想和思維方式的變化,理解共通的建築藝術發展原理和規律。開闊學生的視野,學習收集整理資訊和分析研究問題等方法,培養他們綜合思維和創新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關於"橋"的課題,學生不會感到陌生,由於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已經有了許多感性的體驗,因此容易引發學生共鳴,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前提;但是,也應充分估計到學生從平面設計過渡到立體造型的困惑和難點,因此,在教學中注重教學方法的"循序漸進"。

  三、教學目標的擬定:

  教學設計思路:根據課標精神:使學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並運用設計和工藝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進行有目的的創意,設計和製作活動,發展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使學生從設計製作與審美體驗雙重功能中,感受美術獨特的社會價值,從而進一步提高進行審美創造的願望。因此設計以下教學目標:

  1,瞭解橋樑的基本知識和各種造型方式。

  2,掌握簡易橋樑模型的設計及製作方法。

  3,體驗和討論優秀的橋樑建築藝術帶給 人們的審美情愫。

  四、教學重難點:

  1,瞭解,掌握橋樑的基本結構與功能

  2,橋樑造型的創新設計思維的培養

  五,教具與學具:

  1,多媒體教學課件,橋樑模型實物,圖片等

  2,列印紙,硬卡紙,剪刀,膠帶,直尺等

  六,教學流程與教法,學法:

  1,匯入:

  導課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新課上來,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要注意提問要能抓住學生的心,吸引他們的注意。如:世界名橋。

  2,討論"關於橋,你來說點什麼 ","說說家鄉的橋"等,輔助手段:各種橋樑圖片展示,引導鑑賞與探討。

  家鄉的橋

  在此主要採取"欣賞——啟發——引導",以例項為線索,充分動用教具,圖片等素材,合理採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例項的引導下,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加到積極動腦的思維活動中,教師再具體分析幾種橋樑形式,得出關於橋的一般概念及審美意義,從而引出新課《我心中的橋》。

  3,思考與討論:橋樑造型與實用功能的關係

  為什麼橋樑結構造型大多采用"圓拱形"和"三角形"

  提出一個問題:橋樑的各種造型只是為了好看嗎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可能有多數學生沒有深入的思考過這個問題。建築橋樑為什麼大多采用圓拱與三角造型 這個問題應該會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首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觀點去分析,歸類,並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然後教師再具體分析幾種橋樑形式,得出關於橋樑造型的一般概念,力學原理及審美意義。

  一個很有趣的小實驗:

  這是本課比較"出彩"的一個環節,也是本課教材裡沒有的內容。設計該環節的目的是要充分體現出學科知識的綜合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引導他們透過類似物理實驗的小製作,不僅要明白橋樑造型的多樣性,更重要的是,設計橋樑最首要的任務是考慮它的實用功能性。

  4,小實驗:一張硬紙,從A點到B點做一簡易橋,問題1:怎麼做,才能讓"橋"的負荷量最大

  5,從問題1引出問題2,此時引出有關橋樑的一般知識:如橋樑的基本結構,力學原理,結構力學,材料學,造型與功能等。

  結論:橋的負重能力與跨度和橋面形狀有關係

  6,學生作業:自己設計,製作一座"我心愛的橋"(時間不夠可在課外時間或下節課完成)

  要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設計出一座完整的橋樑模型是比較困難的事情,因此本課利用大量例項和製作過程的演示,啟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創造性思維。在課堂中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簡化橋樑的複雜造型,使學生沿著形象簡潔,手法概括,表達形式以簡練,實用為主(只要有橋面和支撐物就行)的思路前提下展開設計活動,增加了直觀性和可操作性,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7,作業的展示與評價方式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作業後進行評比,內容有兩項:

  1,負重比賽,看誰的橋能承載更大的重量 (砝碼或其 他重物)

  2,造型評分,看誰的橋造型最美

  綜合兩項得分。評出本班"最佳橋樑設計"獎。

  七,知識拓展:發散性思維,從具象到抽象:七夕鵲橋;心靈之橋;溝通本領……團隊精神……等。

  這個環節應"點到為止",有時間可討論一下,不必強求。

  設計該環節仍是按照新課標精神,"為促進學生髮展而評價",學生透過以上學習活動,積極探究,勇於嘗試,已經設計製作出了自己的作品,理應從中體驗到創造的喜悅以及成功的快樂!客觀而恰如其分的評價方式會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給予他們持續學習的動力!

  設計製作出一個橋樑模型並不是本課的主要目的,而是要透過對橋樑建築藝術這種文化現象的研究與思考,透過具體的設計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社會生活的大文化背景中,欣賞和體驗人類各種建築文化的精華,找出自己的"真知灼見"!從而真正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審美素質的最終目的!

  一座橋一個故事

  一座橋一段歷史

  一座橋一種文化

  這是本課力求達到的一種境界!

  《橋》說課稿6

  大家好!非常高興與各位一起探討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搭紙橋》。說課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 活動生成

  橋樑是人類所建造的最古老、最壯觀、最美麗的建築工程,橋樑與人類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能經常看到各種各樣的橋,同時在語文學習中也學過《趙州橋》、《盧溝橋的獅子》等有關橋樑知識的課文,學生對橋樑有一些基本的認識。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設計要儘量做到工具簡單、材料易找、花費節省、操作簡便、學生喜歡,基於這種認識,我選擇了利用廢舊報紙“搭紙橋”這一活動主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獲得能力。

  二、 活動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是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而開發和實踐的,以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標準》本主題的特點以及六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從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了活動的總目標。

  1、 認知目標

  圍繞活動主題,瞭解有關橋的造型的知識。

  2、 能力目標

  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學會如何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實踐、創新、合作、反思、人際交往等綜合能力。

  3、 情感目標

  透過對橋的造型的認識,讓學生體會橋的造型的藝術魅力。透過對橋的設計引起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和對生活中知識的關注。

  三、 活動準備

  1、學生準備:

  (1)、分活動小組:選出組長、成員分工等。

  (2)、活動前指導學生收集有關橋樑造型的資料。

  (3)、搭紙橋工具:紙張、剪刀、膠水等。

  2、教師準備:

  (1)、教師也蒐集有關資料。

  (2)、準備砝碼等。

  四、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 生成主題

  播放一組包含多幅橋樑照片的圖片。

  讓學生說說自己想到的。

  橋是如此的美麗,同時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我們可以設計自己的橋。

  2、探索交流 製作完成

  1、學生組內討論要製作什麼樣的紙橋,做好分工。

  2、學生彙報自己小組的設計方案及組員分工情況。

  3、學生合作製作紙橋,教師隨機指導。教師指導要有目的性,重點關注一些技術難關。如:橋墩與橋面的結合等。

  3、展示交流 彙報成果

  (1)、學生製作完成後,推選一位或者共同介紹自己的作品。

  (主要介紹所製作的橋的型別、功能、優點以及承重能力等)

  (2)、學生對橋進行承重測試。

  (3)、教師要適時的對學生的作品做出一定的肯定性的評價,也可提出一些改進建議。

  4、自主評價 課外延伸

  1、小組之間依據教師提供的表格互相評價作品,評出最佳設計獎、最堅 固獎等獎項。

  2、選出綜合表現最好的作品,準備參加全縣小發明、小製作活動。

  (學生可能一時評選不出,存在爭議,同時由於時間關係,作品粗糙,鼓勵學生課下進行加工,力爭更精美,再評選。)

  《橋》說課稿7

  一、說教材

  《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組課文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橋》的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他把生的希望讓給群眾,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

  這篇文章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在表達上構思新穎別緻,設定懸念,前後照應;多用簡短的句、段渲染氣氛;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增強表現力。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本課新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有感情地朗讀品味語言,理解內容,深刻感受共產黨員把生的希望留給百姓,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精神。

  3、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瞭解課文在佈局謀篇,人物刻畫,環境描寫上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

  三、說學生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朗讀能力,語言感悟的能力。對於本課扣人心絃的故事,學生的閱讀主動性,積極性應該很高,但對共產黨員面對危險時,把生的希望留給百姓,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夠深入。

  四、說教法

  1、針對學生認知特點和教材的特點,在教學中,儘量挖掘文字的價值,體會語言的魅力,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媒介,給學生以多方面的感性資料,儘可能多的把課堂交給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的學習

  2、倡導學生個性化閱讀,探究文字思想美。

  五、說學法

  學生主要透過自讀自悟,思考,探究等方法體會洪水的兇猛與無情。

  六、說課前準備

  準備洪水暴發的圖片及重點句子的課件。

  七、說課時安排

  我準備安排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抓住文中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第二課時 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八、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出示課件(影片資料)。

  看完資料,同學們想到了什麼?誰來說一說?

  預設:我想到了洪水是多麼可怕,洪水又是多麼的無情啊。

  2、出示課件(板書:16 橋)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在洪水襲來時人們自救的文章。

  二、自學生字詞。

  1、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出文章中的生字,劃出新詞。

  2、交流彙報。

  三、範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

  思考:課文寫了怎樣一件事?

  2、指名學生回答。

  深夜,當洪水襲來時,老村支書記冒著生命危險,不存私念地指揮一百多號人有秩序地過橋,最後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捲走了

  3、集體朗讀。

  四、再讀課文,感受洪水的兇猛。

  1、輕聲朗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描寫雨水和山洪兇猛的句子。

  出示課件

  (1)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你從哪些詞語中看出雨水非常大?誰來讀一讀?

  (2)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裡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2、指導朗讀,讀出洪水的兇猛與可怕。

  3、出示課件觀察畫面。

  這就是當時洪水襲來的情景。看了這幅畫面,這場洪水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形容嗎?

  4、出示課件引導:當洪水突然襲來的時候,村莊裡發生了什麼?

  村莊驚醒了。人們翻身下床,卻一腳踏在水裡。驚慌失措的人們你擁我擠地逃跑,尋找生路。

  5、引導:人們找到生路了嗎?是什麼?

  預設:找到了,是一座窄窄的木橋。

  6、引導:橋是一座窄窄的橋,人是一百多號人,水已沒到了腰部,如果人們毫無秩序地搶著過橋,會造成什麼後果?

  預設:(橋毀人亡)。

  7、引導:然而慘劇有沒有發生?(沒有)是誰扭轉了局面?是誰挽救了大家的性命?

  指名回答: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五、品讀語句,體會人物品質。

  1、出示課件,提問:年邁的老支書沒有因為驚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樣做的?怎麼說的呢?請讀課文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地方讀一讀。

  (1)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面臨危機時,老漢的神情是怎樣的?(沉著鎮靜)誰能讀出老漢的沉著鎮靜和威嚴來?

  (2)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

  指導朗讀。

  (3)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裡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A、找出描寫老漢動作的詞。(衝、揪、吼)

  B、你從這些動詞看出老漢當時的心情怎樣?

  C、你能用生氣的語氣讀出來嗎?

  問:從“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這句話看出老漢怎樣的神情與品質?

  你從這些語句中感受到老漢是個怎樣的人?

  六、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領悟了《橋》這篇課文中洪水的兇猛和無情,更加體會到了老支書把生的希望留給百姓,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偉大人格。

  七、思維拓展。

  學了這篇課文,你想對老漢說些什麼?或者你想用怎樣的語言去讚美老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