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網上呼救》優秀教案與反思

《網上呼救》優秀教案與反思

《網上呼救》優秀教案與反思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網上呼救》優秀教案與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1.透過對課文的學習,具體瞭解網際網路的作用,知道它的神奇和在它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

  2.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精神。

  [教學重點]

  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學習心理活動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心理活動描寫對於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軟體、照片。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

  1.現代生活中還有一種看不見的網,那是什麼網?

  出示:網際網路

  2.現代生活中它有哪些作用?你能說說看嗎?

  3.揭示課題:有人在危急的時刻,還能在網上呼救。(板書:網上呼救)

  4.理解“呼救”的意思

  5.網上呼救是什麼意思?你能換個詞解釋一下呼救嗎?

  板書:求救

  6.“網”是什麼?象形文字用圖畫的形式賦予了“網”的含義,縱橫交錯,相互交織。生活中有實體的網,還有無形的網。網際網路,網羅的是什麼?我覺得這篇文章給了我們詮釋,網路把人與人之間的真情維繫了起來。

  二、默讀思考,整體感知:

  1.出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開火車輪讀課文,反饋預習,讀準生字讀音。

  3.默讀課文,思考:誰在網上呼救?誰組織了救援?呼救的人最後得救了嗎?

  三、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分段朗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交流總結主要內容。

  二、深入學習,理解蘇珊要在網上呼救的原因

  1.聯絡生活經驗,瞭解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求救

  (1)通常我們透過什麼途徑呼救?

  (2)蘇珊為什麼要在網上呼救呢?快速默讀,找找課文哪一節寫了蘇珊只能在網上呼救的理由。

  2.精讀課文的第三節,指名讀思考:你能從中找到幾個理由?

  理由(1)整個樓面只有她一個人

  理由(2)電話無法拿到

  3.引讀第3節

  因為蘇珊突然之間……,她想求人幫忙,然而……,她想撥打急救電話,可是因為……,她唯一能夠藉助的就是網路,不知她的呼救是否會有人收到,但抱著一絲希望,她……。此時,將近六點,螢幕上出現了一行黑體字:

  三、研讀課文,感受網際網路快捷的特點。

  1.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找出課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2.從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中你體會到網際網路的.什麼特點?

  3.學生交流

  出:示媒體:芬蘭是位於北歐地區的一個發達國家,而美國是位於北美洲中部的一個國家,兩國之間如果使用飛機組織救援,至少要九個小時,而現在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鐘,可見網路縮短了救援時間,使救援行動變得快而及時。

  板書:快及時

  四、重點感受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1.在這短短的半小時裡,人們是怎樣組織救援工作的?

  2.集體交流:從這些內容你又讀懂些什麼?

  板書:熱心

  3.麥克為救援蘇珊做了些什麼?

  4.你從中看出麥克是個怎樣的人?板書:愛心

  五、教師總結。

  六、作業

  1.語文片段訓練:圍繞一點寫一寫,網際網路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2.預習下一課。

  教學反思:

  《網上呼救》這篇課文有許多語言的知識技能訓練內容,如表示時間的詞語、並列句式“一邊……一邊……”、對話語言的掌握等。孤立於文字的語言知識技能訓練是機械的操練,對學生的語言掌握沒有太大的意義,所以這些知識技能學習應當與課文內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領悟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作者運用這樣的語言技巧進行表述必有其道理,其目的就是為了作文、立意,使文章更精彩,使思想更深刻。教師在教學中就應該把握它們之間的聯絡,不僅讓學生學會怎麼用,還要知道作者為什麼要這樣用,以後自己在作文時也可以這樣用。

  本文作者按時間順序描寫了整個救援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找出了各時間的節點,從中可以看出救援的全部時間只有短短半個小時,然而在半個小時中許多人為了挽救蘇珊都積極地行動起來。時間的一再出現,救援行動的積極展開,最終蘇珊在三十分鐘內成功得就了。透過師生相互呼應的朗讀,學生不僅瞭解了作者的寫作方法,同時也體會到了時間與救援行動之間的相互關係。

  最常見的句式訓練莫過於給例句再模仿的方法了,可是沒有語言環境,句子的表達是毫無意義的。就如本文中的句式“一邊……一邊……”,工作人員為什麼要同時做兩件事情,因為時間緊迫,所以他這樣做合情合理,作者可以這樣描寫他,是環境所迫。

  那麼同樣的麥克也因為時間緊迫同時做著許多事,可課文略寫了,於是教師把這個情景創設給學生,讓學生學會運用句式的同時,體會到了作者的寫作用意。包括教學中讓同桌用對話的形式演一演美國緊急救援中心是如何與芬蘭有關方面聯絡的,也離不開原有文字的情景,時間緊迫對話語言的設計就必須簡短、清晰、準確。

  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的實現不是孤立的,是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本文的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