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徘徊在春世界裡-《找春天》優秀教案綜述

徘徊在春世界裡-《找春天》優秀教案綜述

徘徊在春世界裡-《找春天》優秀教案綜述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徘徊在春世界裡-《找春天》優秀教案綜述,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找春天》是人教版實驗教材語文第四冊第一單元的開篇課文。本組教材是以春天為主題的。

  翻開課本,輕輕地讀,發現這是一篇極美的文章,充溢了兒童情趣和文學色彩。讀著讀著,我感覺到自身就是那脫掉棉襖,衝出家門,奔向田野的小朋友,會有一種躍躍欲試、按捺不住的驚喜。我想,教材的編寫意圖不只是要引導同學去感受春天,更是要激勵同學在春天的大課堂裡主動學習,去發現、去探索、去想象。

  怎奈,今年的春天似乎來得很遲。昨日,對面的山上居然還出現積雪。否則,和小朋友們一起倘徉在春天的學校裡,一邊觀賞,一邊吟誦著“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該是何等的愜意啊。

  深思之後,我決定把《找春天》的教學分為兩大塊:

  第一,用好教材。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導小朋友們從記憶的倉庫裡提取春的印象,在讀中感悟春天的美,語言的美。

  第二、逾越教材。開展一系列有關春天的活動,給同學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並在實踐中積累、提高。

  一、在被啟用的狀態中踏上學習旅程

  記得小時候聽越劇《紅樓夢》,林黛玉初到大觀園時,園裡驚喜的聲音此起彼伏:“林姑娘來了!”“林姑娘來了!”“哎呀你們快來看呀,林姑娘來了!”……我聽了,不由深受感染,眼前似乎浮現出那迎接的熱鬧局面。

  春天來了!春天來了!我靈機一動,何不用多媒體制作這樣先聲奪人的一個片斷,渲染氛圍呢?上課鈴響了,小朋友們進教室坐好。忽然,教室裡瀰漫著鳥叫聲,流水聲,小孩的歡呼聲,還隨同著美妙的音樂。只見小朋友們睜大眼睛,轉著小腦袋四處張望,連嘴巴都是半張著的。那激動的心情簡直無以言表。音樂漸小。小朋友們早已按捺不住表達的慾望,小手如林,小眼放光。有的說,我聽到了小鳥在樹枝上嘰嘰喳喳地叫著;有的說,我聽到了泉水叮叮咚咚的聲音;有的說,老師,這聲音真好聽,我覺得自身很激動耶;有的站起來說,我知道,春天來了,小小朋友們去找春天了。那我還等什麼,快和他們一起去找春天吧!帶著一顆顆被啟用的心,進入課文的學習中。

  二、在童話般的情境中閱讀感悟

  從“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這個句子入手,我讓小朋友們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說說對“害羞”的理解,引導同學抓住初春的特點,體會課題中的“找”。

  (教師播放課件:早春圖)

  師:你們發現春天這害羞的小姑娘藏在哪兒了嗎?

  生1:在大地上,小草長出來了,花兒也開了。

  生2:還有,樹木發芽了。

  生3:冰融化了,小溪在向前奔跑。

  師:和她們打打招呼吧!

  (課件演示那秀眉一般的小草,欣然眨著眼睛的野花……卡通、動態的畫面讓小朋友們彷彿置身於童話世界)

  生1:嗨,小草你好!讓我們握握手吧。

  生2:小花你好!你真美麗。我們交個朋友吧!

  生3:小溪小溪,你到哪裡去啊?

  生4:小樹你好!你真精神。

  師:小朋友們真有禮貌,也很友好。看得出大家都非常喜歡她們。現在讓我們美美地讀讀課文,用我們的聲音來描繪美麗的春天吧!

  (同學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並展示)

  師:小朋友們讀了課文之後,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呢?

  生1:我覺得春天和小朋友一樣,也喜歡捉迷藏,要我們去找她。

  生2:我知道為什麼說春天是害羞的小姑娘了。因為春天剛剛來到,還不明顯。

  生3:春天太美了,我喜歡春天。

  生4:春天來了,大自然悄悄地改變,熱鬧起來了。

  師:小朋友們說得太好了,讓我們為自身鼓掌吧!

  三、在詩一般的意境中進行言語實踐

  為使同學能在讀懂課文後形成獨特體驗,也使思維進一步發展,我引導他們表達自身個性化的感受。

  師(陶醉地):“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早開的野花……”多生動的比喻啊!小朋友們也能學著說一說嗎?

  生(剛買了一個髮夾):蝴蝶在花叢中飛舞,那是春姑娘的髮夾吧?

  (多形象啊,小朋友們自發地給予掌聲。)

  師:你真會聯想,一點也不比作者差。

  (受到鼓舞,其他小朋友又蹦出了許多美麗的句子)

  生1:小草短短的,那是春姑娘挺著的鼻樑吧?

  生2:風兒輕輕地吹著,那是春姑娘的小手吧?

  生3:小雨輕輕地下,那是春姑娘薄薄的紗衣吧?

  師:多麼詩意的想象,多麼美麗的句子啊!其實我們還可以大膽想象,使我們的比喻更有創意,也可以把句子的形式改一改。

  生1:迎春花是春姑娘心愛的小喇叭!

  生2:你看,小燕子衣著晚禮服在天空中飛舞,那是春天的使者。

  生3:長長的柳枝垂到河裡,那是柳樹姐姐在和小魚做遊戲呢。

  師:老師真是佩服我們班的小詩人。春天已經不知不覺走進我們的心中。作者眼裡的春天是害羞的,你們心中的春天又是怎樣的呢?

  生:我覺得春天是彩色的。你看,桃花是粉紅色的,梨花是白色的,迎春花是黃色的,茶花是紅色的,還有小草小樹是綠色的。

  師:你眼裡的春天真是豐富多彩。

  生:讀了課文,我覺得春天有時很害羞,有時很活潑。因為她在柳枝上盪鞦韆,在風箏尾巴上搖啊搖……

  師:說得真棒,真會讀書,真會考慮!

  生:我覺得春天是個美麗的姑娘,衣著花衣裳和綠裙子,走路婀娜多姿。

  (眾生在笑)

  師:多麼有詩意的句子啊,你真會比喻。

  生:我可以朗讀自身寫的小詩嗎?

  師(驚喜地):當然可以。

  生:春天來了!她在剛睡醒的小草裡,在衣著新衣的小樹裡,她在已經變暖的江水裡,在和煦的春風裡……”

  生:春天來了!她在柳枝上蕩,在田野里長,在小樹上搖,在小燕子嘴裡叫……

  同學興趣盎然地把自身對春天的感受匯聚成一首首小詩,有聲有色地念著,班上不時響起陣陣掌聲。大家沉溺在濃濃詩意中。

  我讓同學把這些句子寫下來,張貼在“小荷尖尖”園地裡,他們有著說不出的得意。

  再看看我們在課外開展的尋春系列活動吧。

  1.積累描繪春天的詞語。這些都是小朋友們可以脫口而出的: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冰雪消融、桃紅柳綠、春光明媚、萬紫千紅、百花齊放、鶯歌燕舞……

  2.閱讀描寫春天的文章。有《春的訊息》《春在路上》……除了指定篇目,小朋友們還自主閱讀了不少。

  3.找春天的腳印,並作記載。於是,便有了“今天,我發現田徑場中間的草坪上,尖尖的小草長出來了,遠遠看去,像鋪了一層綠豆”“今天,學校裡的玉蘭花開了,像一盞盞壁燈。真奇怪,玉蘭花是先開花再長葉的”這些有著真實印跡的語句。

  4.唱一唱春天的歌,畫一畫春天的景色。

  5.感受生活。於是,天氣好時,有人會說“春暖花開”。下雨了,有人會說“春風化雨”。氣溫突降,又會有人說是“春寒料峭、乍暖還寒”。一陣又一陣的.尋春熱,一股又一股春的氣息。小朋友們熱情不減,似乎也知道了“一年之計在於春”。於是,我又想到了一個詞“春華秋實”。

  教學反思春的迴響

  教學《找春天》,最讓我欣慰的是小朋友們始終堅持著高漲的熱情。這裡有驚訝、有欣喜、有展示時的勝利感,學習成了一件非常主動、快樂的事。他們在學習中生長。反思教學的過程,有以下幾個收穫:

  一、注重情境的創設、興趣的誘發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同學有了興趣,才會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我想,讓同學與文字對話,是新課程致力追求的新理念。對於低年級的同學來說,與文字對話,首先要喚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這需要老師努力創設一個充溢新奇的課堂教學環境,引導同學在有趣的語文實踐中內化語言,運用語言。

  由於氣候的關係,我沒能事先帶著同學去觀察春天,但我利用多媒體為他們模擬了一個令人嚮往的境地,使他們興趣盎然,為接下來的學習調好了情感基調。“找找春姑娘藏在哪兒”“和它們打打招呼”拉近了同學與文字的距離,激發參與的興趣。

  二、營造寬鬆的氛圍,平等對話,個性閱讀

  閱讀教學是同學、教師、教科書編者、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同學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同學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考慮,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在本案例中,無不體現著教師對同學的尊重、賞識。同學始終處於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體驗中。在潛心會文後,談和對春天的感受時,更是折射出多元理解。同學在課堂上靈性飛揚。正因為教師創沒了讓同學思維自由賓士的空間,同學在進行語言實踐的過程中,處處閃現出智慧的火花。

  三、樹立課程資源意識,培養語文實踐能力

  課標指出,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必需要有開放性的課程意識。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樹立大語文的教學觀,巧妙整合各種教學資源,融合課內課外,把語文與生活融為一體。同時,語文也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同學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該是語文實踐。作為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正是在這種強烈的課程資源意識的指引下,我引導同學課內吟春頌春,課外尋春賞春,多次進行語文實踐活動,在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以致生活走進了語文,語文走向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