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滾動的物體》及教學反思範文合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滾動的物體》及教學反思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滾動的物體》及教學反思範文合集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滾動的物體》及教學反思範文合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滾動的物體》及教學反思範文合集1

  活動目標:

  1、對物體的滾動產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參與操作活動。

  2、感知物體滾動的特性。

  3、探究物體滾動軌跡與物體特點之間的關係。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正方體、長方體積木乒乓球薯片筒一次性杯子圓柱體、圓錐體紙筒

  活動過程:

  一、初次操作,發現滾動物體的特徵

  1、小朋友們,老師今天帶來了很多東西,請你們來玩一玩。你們可以摸一摸,也可以輕輕地推一推。組裡的小朋友可以交換著玩一玩。在玩之前呀,老師要提幾點要求,大家可以在桌子上玩,也可以在地上玩,但是不能離桌子太遠。現在請小朋友們起立,小椅子不用搬。

  2、幼兒自由操作

  3、交流:每個人都玩過了嗎?那你們在玩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什麼有趣的事呢?有沒有小朋友輕輕地推過這些東西呀?那你們發現了什麼?xx說會滾動,你們同意嗎?那我們請xx上來試一試(小朋友們講到了什麼就請他們上來試一試)我們剛剛一起嘗試過了,發現乒乓球、薯片筒和一次性杯子,我們輕輕一推,它們可以滾起來,可是這些積木卻不行。有沒有小朋友知道為什麼呢?

  4、 總結:因為這些東西是圓圓的,都有一個圓圓的面,所以輕輕推一下,它們可以滾起來。

  二、第二次操作,探究紙筒滾動軌跡的不同

  1、老師這兒還有兩個紙筒,請小朋友們看一看,你們覺得它們可以滾動碼?為什麼呢?它們都長的圓圓的,有一個圓圓的面,所以輕輕的推一推,它們可以…那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呢?(兩頭一樣大,一頭大一頭小)老師再請你們玩一玩,輕輕地推一推,看看它們滾的時候有什麼不一樣?

  2、幼兒自由操作

  3、交流:你們都輕輕推過這兩個紙筒了,發現它們滾動的時候有什麼不一樣了嗎?xx說這個紙筒滾起來會…我們請他上來試一試這個紙筒滾起來是向前的,這個紙筒滾起來是轉圈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在玩之前觀察過了,發現這兩個紙筒長的不一樣。你們想一想會不會因為它們長的不一樣,所以滾起來也不一樣呢?那它長的什麼樣子(兩頭一樣大)它滾的時候是…它長的什麼樣子(一頭小一頭大)它滾的時候是…我們再來試試其他的(薯片筒和一次性紙杯)。

  4、 總結:所以我們發現了,兩頭一樣大的滾起來是向前的,一頭小一頭大的滾起來會轉圈。

  三、課後小朋友們可以找找幼兒園裡有沒有其他可以滾動的物體,看看它們滾動的時候是不是一樣的。

  教學反思:

  在教學的活動中,讓幼兒自由操作的時候,從大家圍坐著到分組操作,“不用搬小椅子”這句話忘了說,導致了場面的零亂,並且浪費了時間。以後對於要提的要求在活動前要明確。??準備材料的時候,因為考慮到人手一份不太可能,所以是以小組為單位。但是小朋友們分享的意識還是不強。以後可以在之前先告知幼兒每人只能拿一個,玩好之後要與其他小朋友交換。幼兒自主探究的環節,還缺乏指導、觀察、發現、提升的能力。在召集幼兒回到座位的時候,我只是乾乾的喊著“請小朋友們回到座位上”,可是在當時的環境下,幼兒處於較興奮的狀態,喊了好幾遍,效果不是很好,拖拖拉拉的。以後可以嘗試在幼兒自主探究之前,就告訴他們聽到某個指令時,馬上收拾東西回到座位,這樣還可以使幼兒之間產生督促作用。在結束語的運用上,“課後”這個詞太書面化了。在活動的最後,應該再聯絡一下生活,使幼兒更能夠理解。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滾動的物體》及教學反思範文合集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感知滾動。

  2.激發幼兒探索事物的興趣。

  3.培養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1.常規至關重要,要能收能放。

  2.幼兒已善於在玩中發現、玩中學習

  3.各種形狀的玩具數個。

  4.紙板、搓板數個。

  5.大筐三個。

  活動過程:

  第一部份:設定情景,請幼兒自主操作玩具,引入課題。“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玩具,想不想玩?”

  1.玩後提問:“你玩的是什麼玩具,是怎麼玩的?”

  2.找出重點:“滾動”。“滾著玩”。“小皮球、易拉罐都能滾著玩”。

  3.教師講解操作皮球、易拉罐條件一樣下的滾動,介紹新詞彙:“滾動”。

  集體總結:“我們剛才玩小皮球、易拉罐時,發現了什麼?它們會幹嗎?”

  小皮球、易拉罐會——滾動。

  第二部分:教師提問,請幼兒帶著問題,第二次撒花,玩玩教具。

  a問題:“請你們找找哪些物體能滾動,哪些物體不能滾動?為什麼?”

  1.提問“所有的玩具都會——滾動嗎?”

  “哪些能滾動,哪些不能呢?為什麼呢?”

  2.集體總結:有角的玩具不能滾動,沒角的玩具能滾動。

  b進行分類。

  1.一次分類:“現在請你們把能滾動的放一起,不能滾的放一起”。

  過程框架:

  第一,撒花操作,發現滾動,學習新詞“滾動”。

  第二,撒花操作,發現滾動的條件;進行滾與不滾動的初淺分類;

  發現滾動物體的特殊情況,總結不同之處,並與二次分類。

  第三,球體大小、路面質量、外力一樣,高滾快,低滾慢。紀錄。

  球體大小、高度一樣,外力一樣,路面平的快,坑窪的慢。紀錄。

  提問結束:高度一樣、路面質量、外力一樣,而球體大小不一,哪個快?

  活動準備:

  1.球體、圓柱體的玩具佔多數;搓板、紙板數個,支架數個。玩具筐三個。

  2.常規至關重要,要能收能放,會聽開始與停止口令詞。幼兒已善於在玩中發現玩中學習。

  過程剖析:

  第一部份:集體分散玩教具。找出“滾動”,學習詞彙“滾動”。

  玩前:設定情景,引入課題。

  玩中:首要,保證玩中不亂;其次,幼兒已有善於在玩中發現的意識

  習慣;最後,教師參與其中,重在觀察、引導。

  玩後:提問:“你玩的是什麼玩具,是怎麼玩的?”

  發現:球體、圓柱體它們會——滾。

  總結:球體、圓柱體它們會——“滾動”。

  第二部分:集體分散,找出滾動物體,歸納捲軸件,並進行分類滾動與不滾動物體隨意與不能隨意滾動的物體。

  玩前:教師提問,請幼兒帶著問題,去集體分散遊戲

  玩中:首要,保證玩中不亂;其次,幼兒已有善於在玩中發現的意識

  習慣;最後,教師參與其中,重在觀察、引導。

  玩後:重複提問:所有的物體都能滾動嗎?哪些能,哪些不能,為什麼?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滾動的'物體》及教學反思範文合集3

  教學目標:

  1、初步知道圓圓的物體能滾動。

  2、激發幼兒對滾動現象的好奇心。

  3、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並能用恰當的詞彙進行描述。

  4、對科學探索感興趣,體驗積極探索帶來成功的心情。

  教學難點:

  讓幼兒能初步的感知滾動現象。

  課前準備:

  1、塑膠球、衝氣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塑膠玩具若干(每人一份);記錄紙每人一張(上畫有沒輪子的汽車);集體記錄紙兩張。

  2、情景表演的幼兒一名(大班);沒有輪子的汽車一輛。

  課時安排:四課時。

  教學過程:

  1、情景表演,引出問題C(大班):嗚嗚嗚""""",我的汽車"""T:小朋友,你怎麼了?C:(大班)我的汽車的輪子不見了,汽車不能玩了,小朋友,你們幫幫我,什麼東西可以象輪子那樣滾動呢?T:小朋友,你們知道什麼東西可以滾動嗎?C:氣球可以滾動!C:鈴鼓可以滾動,圓形的東西可以滾動。C:老師,地球也可以滾動的,還有口杯也可以滾動。C:奶瓶也能滾動,還有喇叭…………2、幼兒設想,老師做集體記錄C(大班):老師老師,你看,我找到了這麼多的東西,它們能不能滾動呢?T:這個?我得試試才知道。小朋友,我們一起想想這些東西誰誰能滾動C:圓形的東西可以滾動的,三角形就不行。C: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好象也可以滾動的。C:圓形的就可以滾動。T:我們一樣一樣的來想,然後老師把你們的想法記錄下來,好嗎?如果認為圓形能滾動的小朋友就站到曾老師這邊,認為不能滾動就站到馬老師那邊。(幼兒選擇後)咱們來數數曾老師這邊有幾個人?馬老師那邊又有幾個?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選擇同上。

  2、幼兒分組實驗,驗證想法T:每個小朋友說的都不一樣,那咱們試試,看看到底誰能滾動,好嗎?幼兒實驗,操作C:你看,圓形的可以滾動吧。C:正方形也可以啊!(這個小朋友在用手不停的翻動著正方形,他就認為這是正方形在滾動)C:老師,你看,我的三角形也能滾動(他用一隻手指輕輕壓住三角形的一角,然後用另一隻手來彈三角形,三角形就能移動)

  3、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T:你們剛才都試了,誰能滾動啊?那好,咱們把能滾動的形狀畫到汽車上,給它當輪子,好不好?

  4、交流,討論幼兒交流,再請每個孩子都上臺講述自己的發現。T:剛才你實驗的時候發現了什麼?把你的發現也告訴你旁邊的小朋友。老師也想聽聽你們的實驗,誰願意來告訴老師?C:我發現圓形的東西可以滾動,是這樣的(他用兩隻手在胸前不停的上下前後交替畫圈,象開火車那樣)C:我看到圓形的東西能滾動,能做汽車輪子,讓汽車動起來,爸爸就可以帶我上幼兒園了。

  活動延伸:

  有趣的圓形

  讓幼兒回家去尋找圓形的物體,並試試看,它們能不能滾動呢?課後隨想在這次實驗活動中,孩子的主動性很高,很樂意去探索。語言表達又有了進步。但是,活動結束後,我自己覺得在這次活動中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這次活動用的是汽車貫穿整個活動,可是,好象對孩子的暗示行比較大,因為在孩子的生活經驗裡汽車的輪子就是圓形的;還有就是,可能滾動這個現象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他們在活動中總是容易把滾動和移動的現象混為一談,可是如果解釋,我也感覺到不知道改怎樣去向小班的孩子解釋這個問題。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本文擴充套件閱讀:東西:東方屬木,代表一切植物,如花草、樹木、蔬菜、莊稼等;西方屬金,代表一切金屬礦物,如金、銀、銅、鐵、錫等等;南方屬火,火是一種化學現象;北方屬水,中方屬土,由於水、土和火是最常見的物質或現象,以致被古人忽視。而木(植物)和金(金屬礦物)最受人們的重視,可以代表一切有用物質。於是,人們就把代表"木"和"金"的兩個方向聯在一起,組成一個詞--"東西",用它代表世界上的所有物體。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滾動的物體》及教學反思範文合集4

  設計思路:

  日常生活中,物體的滾動現象是常見的,也是幼兒樂於探索的。如:在玩皮球的時候,總喜歡把球放到滑梯上讓它自由滾落,皮球是圓圓的,他們就覺得圓圓的物體都能滾動。其實不然,生活中有許多看似圓圓的物體並不會滾動。幼兒對這一話題投入了極大的興趣,為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與探索的願望,我設計了此活動,用故事情境激發幼兒去尋找會滾動的物體,在體驗中逐步感知哪些物體會滾動,哪些物體不會滾動,哪些物體看似會滾動其實不會滾動。活動目標:

  1.透過傾聽故事,產生尋找會滾動的物體的願望。

  2.在尋找、體驗的過程中,感受探索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會滾動的物體(飲料罐、球形巧克力、木珠、乒乓球、雙面膠)、不會滾動的物體(小酒杯、鋼筆筆套、方形巧克力、方形積木等)、人手一張工作墊、人手一個小框、故事課件、樹林背景、長毛絨玩具。

  活動過程:

  設計有趣的故事情境,讓幼兒在教師創設的特定的問題情境中進入"科學研究",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有利於幼兒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主動解決問題。

  一、情境匯入

  用故事《快樂的輪胎》中小兔的話結尾,激發幼兒尋找會滾動的物體的願望,帶小動物們外出遊玩。

  師:小兔、小貓……都來了,也想坐上輪胎一起去玩,小兔說:"坐不下了,請你們幫幫忙找找像輪胎一樣會滾動的物體,帶更多的動物出去玩。"關鍵提問:輪胎帶著小兔、小貓、小狗到哪些地方去玩了?輪胎怎麼能一下子帶它們去那麼多地方玩呢?

  二、尋找、體驗

  在活動中,向幼兒提供觀察、比較的材料,讓幼兒透過親手實驗,自己觀察、分析、比較,然後教師再幫助他們得出結論。這個過程猶如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科學研究",為幼兒提供了積極觀察和分析事物的機會,並使他們體會到"有所發現"的喜悅。

  1.請幼兒拿著小框尋找會滾動的物體,再動手做實驗。關鍵提問:找到會滾動的物體後玩一玩、試一試,看看它能滾動嗎?

  2.幼兒體驗探索活動的快樂,教師觀察幼兒實驗的情況(鼓勵幼兒不斷尋找、實驗)。個別指導的關鍵提問:你找到什麼寶貝了(請幼兒說出物體的名稱)?它會滾動嗎?

  現場幼兒的反應:

  發現會滾動的物體後大膽實驗,並能與教師分享實驗的快樂。

  找錯了,有稜角的物體滾不起來。

  找到圓柱體的物體,但不知道把物體倒下來它就能滾動。

  3.幼兒分享交流:找到的哪些東西真的能滾動。

  4.大家一起驗證,看看找到的物體是否會滾動。童點解決:幼兒發現一些看似圓圓的物體,但它並不會滾動。組織大家討論這是為什麼。

  三、遊戲

  活動中,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探究哪些物體會滾動,提供的物體中有玩具、食品、日用品等。透過遊戲,讓幼兒發現圓圓的物體基本都會滾動,表現出想繼續探究的願望。

  1.告訴小動物,你們幫助它們找到了什麼寶貝(鼓勵幼兒完整表達)?

  2.請能力強的幼兒示範:"小老鼠,我找到了球,它會滾動。"

  3.鼓勵每個幼兒都來演示。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滾動的物體》及教學反思範文合集5

  活動目標

  1、對滾動的物體發生興趣,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徵。

  2、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係。

  3、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方形積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種圓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操作材料,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徵。

  1、出示一圓形物體,操作滾動。小朋友,這是什麼?它怎麼樣了?還有哪些東西會滾動呢?(幼兒自由發言)

  2、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實驗操作。

  3、教師幼兒共同總結實驗結果。

  〈1〉你玩的是什麼?你是怎麼玩的?為什麼它們會滾動呢?

  〈2〉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在玩中的新發現、新問題。小朋友,在玩的時候,你還發現了什麼問題?(啟發式提問:它們滾得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二)幼兒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圓形物體滾動軌跡的不同。

  為什麼有的物體滾一下不動了,有的能滾很遠。有的可以到處滾,

  有的卻朝一個方向滾。為什麼有的滾得很直,有的會拐彎。

  (三)幼兒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係。

  1、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實驗操作。

  2、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什麼物體滾動的軌跡不同。

  3、教師操作兩種不同的形狀的物體,驗證幼兒猜想。

  4、師幼共同交流實驗結果:物體的滾動與它們的形狀有關係,茶葉筒可以滾直是因為兩頭是一樣粗的,一次性紙杯滾不直是因為兩頭粗細不一樣。

  (四)幼兒滾動自己身體

  小朋友,我們的身體也會滾動,大家一起試一試。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源於幼兒的生活,生於幼兒的興趣,設定遊戲情境,以幼兒自主探索為主線,教師適時指導、提升為輔線,充分激發了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培養了幼兒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兒自我建構知識與經驗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學、玩中學,達到了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

  本文擴充套件閱讀:轉動體(指圓形體)沿轉動方向的運動稱作滾動。詞語滾動:轉動體沿轉動方向的運動稱作滾動。科技用語----------定義:轉動與位移的平面複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