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六年級下冊《詞兩首》優秀教案

六年級下冊《詞》優秀教案

六年級下冊《詞兩首》優秀教案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瞭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在理解詞的內容的基礎上,在腦海中建立形象的畫面,體會詞的意境,感受生活的情趣。

  教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瞭解詞的有關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如夢令》,背誦《如夢令》。

  3.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領悟詞的內容與意境,感受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教具準備

  插圖、課文配樂誦讀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常識

  1.板書課題:9。詞兩首。介紹詞的基本常識。

  2.板書《如夢令》。介紹作者李清照。

  二、初讀《如夢令》

  1.藉助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並自由朗讀課文。

  2.檢查朗讀,指導書寫藕字。

  3.範讀課文,指導學生把握好詞的節奏。

  4.詞中是否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大家討論。

  三、精讀《如夢令》

  1、輕聲朗讀課文,藉助書中插圖初步理解的內容,看看講了一件什麼事?你的眼前出現了哪些畫面?

  2、交流

  (1)、這首詞記敘了詞人的一次交遊活動,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分別是什麼?

  (2)從常記一詞我們也看出詞人是在回憶往事,那天詞人心情愉快,開懷暢飲,微醉而歸,為何會不知歸路?

  (3)日暮和醉為誤埋下伏筆,使誤入藕花深處顯得合情合理。詞人在誤入之後有何表現?

  3、這是件有趣且值得回味的事,難怪詞人把它記錄了下來。你能用語言來描繪嗎?想象畫面,練習描繪。

  4、這麼美的畫面,你能讀好它嗎?指導朗讀《如夢令》。

  5、配樂朗讀。

  6、古人說,詩言志,意思是:寫詩歌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某種意願或心境。那麼,在這首詞中,作者描繪了這麼一種美妙的場景,表達了他的什麼意思?

  7、練習有感情地背誦。

  四、總結、佈置作業

  這首詞是作者青年時期悠閒生活的寫照,全詞文字不多,但敘述卻十分完整,意境優美,構成一幅春日交遊的歡樂圖畫。回去以後可以再找些李清照的詞來賞讀,你一定能讀出更多的情趣。

  板書設計

  9

  詞兩首

  如夢令

  [李清照]

  日暮

  沉醉---->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

  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愛大自然

  愛生活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漁歌子》

  2、總結全文,激發學生自學古詩詞,背誦古詩詞的興趣。

  教具準備

  文中的掛圖,錄音機。音樂磁帶。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匯入新課

  1、指明背《如夢令》

  2、這首詞描繪了哪些自然景物?你從哪裡知道的`?

  3、匯入: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詞《漁歌子》。

  4、檢查預習。

  (1)作者是誰?是哪個朝代的?

  (2)說說你對這位詩人的認識。

  二、出示掛圖,感知畫面

  1、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學生觀察。

  2、學生反饋,口頭表述看到的景物及景物的特點。

  3、教師總結:這裡又是一幅景色宜人的江南水鄉圖,山前白鷺飛,兩岸桃花盛開,江中魚兒自由自在地遊玩,一位頭戴青箬笠,身披蓑衣的漁翁正在斜風細雨中悠然垂釣。

  4、引入學詞。《漁歌子》這首詞描繪的正是這幅圖。

  三、讀通詞,初步感知詞的內容

  1、指導讀下面四個字:鱖、箬、笠、蓑。

  2、全班齊讀。

  3、自由讀。

  4、指名讀,學生互相評議。

  5、教師總結,範讀。

  6、小組比賽讀,然後再全班齊讀。

  四、理解詞文,深入體會意境

  1、提出要求,小組合作學習。

  (1)由詞語到句子,結合圖理解詞的意思。

  (2)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時候的景色?具體寫了哪些景物?

  (3)作者描繪的是怎樣的一幅畫面?表達的是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2、逐題反饋。

  (1)詞意:

  不須歸:不願回家。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上黃綠色的魚兒歡樂地遊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怎樣的鮮豔。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他被美麗的江南景色迷住了,久久不願回家。

  (2)體會意境。

  a.這首詞描寫的是什麼時候的景色?具體寫了哪些景物?

  b.播放柔和的曲調,讓學生閉目想象由以上景物構成的江南水鄉景。

  c.談談自己對詞所描繪的這種意境的體會或感受。

  3.在體會意境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詞。

  五、體會詞中流露的詩人的心境

  1、問:漁翁不須歸緣何在?想象他此時的心境如何?

  2、小組討論、交流,然後集體反饋。

  3、教師介紹張志和的個人境遇。

  六、總結全文,有感情地誦讀詞

  板書設計

  《漁歌子》

  借景抒情

  江南春景

  景:鷺、花、水、魚、風、雨

  人:漁翁垂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