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上學期語言教案(通用12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上學期語言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上學期語言教案 篇1
[活動分析]
中班幼兒都已經有了各自的好朋友,對這一話題比較感興趣,並且已經有了一定的談話能力,本活動將是幼兒樂於談、能夠談的。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圍繞"我的好朋友"這一話題談話,學會用完整的語句談論好朋友的服裝、特徵,及願意找他做好朋友的原因。學習說普通話。
2、要求幼兒學會在傾聽同伴談話中瞭解別人談話的主要內容,培養幼兒理解性傾聽能力。
3、幫助幼兒輪流進行談話,懂得讓別人把話說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幫助幼兒掌握談話的規則。
[活動準備]
1、平時與幼兒個別交談,瞭解個人的好朋友是誰。
2、學會唱歌"拉拉勾"。
[活動過程]
1、創設談話情境,引出談話話題。
教師以輕鬆愉快的方式引出話題:我們每個人都有好朋友,你們有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誰?他長的什麼樣子?穿什麼衣服?請小朋友說給別人聽聽。
2、引導幼兒圍繞話題自由交談。要求幼兒主動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好朋友,清楚的表達好朋友的模樣和穿著。會用普通話與同伴交談。
教師巡迴參與幼兒的談話,有興趣的傾聽、瞭解幼兒說話的內容。對個別不知如何談論好朋友模樣的幼兒,教師可提些小問題加以引導。如:你的好朋友是高個子還是矮個子?長的胖還是瘦?等等。幫助幼兒開啟思路,知道應該從那些方面來描述人的模樣。幼兒交談時,教師用插話的方式,將談話內容緊緊圍繞在"好朋友"上。對個別會搶著講話的幼兒要提出要求,讓幼兒先耐心聽別人說話,等別人說完自己再說。
3、引導幼兒拓展談話範圍。
(1)集體談"好朋友"。請幾名在自由交談中能大方的談論"好朋友"的幼兒向全班作介紹。要求幼兒清楚的說出好朋友的特點。對個別說不清楚的幼兒,教師給予提示、補充,再讓其重複說一遍,幫助他們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教師用提問的方式拓展談話範圍。建議提這樣的問題:你的好朋友有哪些優點?你為什麼要找他做好朋友?此時教師用自己的談話引導幼兒的思路。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談話經驗,圍繞話題談論,說出自己好朋友的優點。
教師小結談話活動情況,使幼兒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大家要互相學習。
中班上學期語言教案 篇2
一、課程目標:
1、學習作者將中心論點自然地化於文中的論證方法和平易近人的談話方式。
2、透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口語和書面語的關係。
3、學會規範的使用語言。
二、教學策略:
討論法、默讀法。
三、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把握本文的論點以及展開論點的方式。
難點使學生從自身做起,規範地使用口語和書面語。
教學活動
一、匯入
師:我們生活中每天要說很多話,可能是太平常了,大家反而不會注意其中的規範和修飾。我們平時常用的口語大多有它相對應的書面語,大家能不能舉幾個例子?
生:父親——爸爸
師:那麼,你們有沒有想過書上的語言和我們平時說的口語究竟有什麼關係?
生:書面語更規範。書面語是經過加工的口語。
師:今天我們就在語言學家王力先生的帶領下,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
二、默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1、適當介紹作者情況和作品背景:
2、師:這是一篇相當於學術講座的談話文,下面請大家默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結構和大意。
3、抽多名學生髮言;
4、師小結:見板書設汁㈠
三、組織學生討論,歸納中心論點
1、師:本文的論點未直接提出,而是自然地蘊含在談話之中,下面我們來看看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2、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歸納文章的中心論點,以提高其分析課文和組織語言的能力。
3、鼓勵學生踴躍發言,教師加以點撥,對學生有可能提出的說法逐一進行辯駁。(見板書設計2)
由每組的負責人發言,說出討論出的中心論點。
(1)“既要考慮規範化,又要考慮大眾化。”
(2)“在對口語進行加工時,既要考慮規範化,又要號慮大眾化:”
(3)“書面語應當口語化,規範化:”
(4)文章要口語化,規範化:”
4、糾正學生習慣於在文章中找原句作為論點的做法,使學生明確以下內容:作
者淡淪的足書面語的使用問題,其論點可以歸納為“書面語應當是口語的規範化”,它又可分為兩個分論點,第一個是“書面語不能脫離u語”,第二個是“書面語應當是規範的”。這是由本文的形式決定的,因為談話必須乎易,而直接說出論點可能過於莊重,而且談話中,句子與語境的關係更為密切,因而不能生硬。同時,談話是個逐步展開的過程,往往先把最主要的觀點說出來,然後逐步把思想表達完整。
【課後體會】
本文的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在初步接觸議論文之後掌握相關的知識,還要借用課文,的例子,啟發學生,使其具備一定的應用能力,規範地使用口語和書面語。如文中“七月流火”的例子是為了說明弄巧可能成拙,但此例的直接意義卻在於讀書不能望文生,教學中可藉此例引導學生認真讀書。
中班上學期語言教案 篇3
教材簡析:
課文選自著名語言學家、語文教育家呂叔湘先生撰寫的語言文字家通俗讀物《語文常談》一書,原題材是“只有人類有真正的語言”。全文不足千字,卻把人類的語言這一複雜的社會現象的本質、特點和賴以進行的手段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教學目標:
1、理解本篇說明文的內容,掌握說明物件的特徵。
2、學習和掌握課文中運用的主要的說明方法。
3、激發學生熱愛人類的語言,學好語言文字。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和掌握用比較的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作比較等說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方法:
目標導讀與練習結合。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具準備:
幻燈機及已制幻燈片(有條件也可用電腦幻燈演示)。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明確學習目標。
1、導語:(以俗語匯入)不知同學們是否聽說過這樣一句俗語,“人有人言,獸有獸語”?(顯示)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呢?(鼓勵學習說,主要含義是:人言不同於獸語。)那麼,人言與獸語到底有什麼不同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呂叔湘先生寫的文章——《人類的語言》。(顯示課題、作者,簡略提問學生對作者的瞭解情況。)
2、引導學生明確本篇課文的學習目標。
⑴設疑:根據單元的學習要求,本課的學習應該達到什麼目標呢?
⑵顯示:
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習本課的說明方法。
二、新課教學。
1、圍繞“學習目標1”進行教學,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本篇說明文的內容。
⑴顯示練習。
一、瀏覽課文,回答下面問題。
1、課題揭示本篇說明文的xx。
2、請用波浪線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3、第一段說明了人類語言的xx:第二段說明了人類語言的xx:第三段說明了人類語言的xx。
4、請概括回答:人類語言有什麼特徵?
⑵引導學生明確習題材要求,進行練習。
(“瀏覽”即要求在較少的時間裡獲取較多的資訊,要圍繞習題,閱讀必須專注。
⑶檢查練習完成的情況,
(第1、2、3題主要面向中下基礎的學生,第4題主要面向基礎較好的學生。結合檢查的情況,顯示相關的內容。
⑷小結:課題明確地揭示了說明的物件,即本篇說明文要說明什麼;課文三段文字分別在段中、段尾、段首各有一箇中心句,概括了各自的說明內容,即“人類語言的重要性”、“人類語言的特點”、“人類語言的手段”;人類語言的特徵是:人類語言是使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的特徵之一,它以聲音作手段,用變化無窮的語音表達變化無窮的意義。
2、圍繞“教學目標2”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課文運用的說明方法。
⑴顯示練習。
二、逐段閱讀課文,回答下面各題。
1、課文第一段除了用說話與吃飯、走路進行比較之外,主要還用動物與人從xx、xx、xx等三個方面作比較,從而說明xx。
2、課文第二段開頭的敘述有什麼作用?人類語言與動物發聲有什麼不同?本段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本段運用的說明方法的具體作用是什麼?
3、人類的語言為什麼能夠得到前程萬里的發展?課文第三段是怎麼樣進行說明的?這樣說明的目的是什麼?
⑵指導學生逐段閱讀,並透過回答問題學習和掌握本課運用的說明方法。
⑶小結:課文為了說明人類語言的特徵,闡釋“只有人類有真正的語言”這一事理,主要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第一段透過作比較,說明人類語言非同小可,它使人類有別於其他的動物;第二段,透過作比較,說明了人類語言的特點,從而揭示“人類語言才是真正的語言”這一事理;第三段透過聲音與畫畫兒、打手勢作比較,說明人類語言能夠前程萬里地發展的內在原因。可見,說明方法是為說明事物的特徵、闡釋事理——即實現說明目的服務的。
三、堂上練習。
歸納本篇說明文的中心思想。(承上小結提問:那麼,本篇說明文的說明目的是什麼呢?
四、總結。
結語: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呂叔湘先生的《人類的語言》。從這篇課文,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人類的語言是多麼了不起啊!它使人類有別於一般的動物,它用聲音作手段以變化無窮的聲音表達變化無窮的意義。我們人微言輕人類的一分子,應該熱愛自己的語言,學好語言文字。語文學習,就是學好語言文字的一條重要途徑。
五、課後作業。
顯示:
課後作業:
1、分析課文第三段的結構層次。
2、思考:本文采用怎麼樣的說明順序來安排說明條理?為什麼要這樣安排?
中班上學期語言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學習猜謎語,會按謎面表述的特徵猜出謎語。
2、喜歡動物,能瞭解常見動物的特點。
課前準備:
1、有關動物的謎語。
2、幼兒已有猜謎語的經驗,並知道1---2個有關動物的謎語。
教學過程:
1、以動物朋友來做客的情境引發猜謎興趣。
(1)學猜公雞的謎語:
教師說謎面:頭戴紅紅帽,身穿花花衣,尾巴高高翹,叫人早早起。
(2)幼兒猜謎,並說出理由。
(3)出示公雞的圖片,與幼兒共同分析謎面,邊說謎面邊看圖,幫助幼兒理解。
2、猜猜、說說。
(1)教師出謎,幼兒學猜、學說。
(2)幼兒相互猜謎,表揚猜對的幼兒。
中班上學期語言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在領悟遊戲規則的基礎上與同伴合作遊戲。
2、學會快速,輪流,準確地說繞口令,為六一表演作準備。
3、發準藤,停,銅,鈴等字的後鼻音。
二、活動準備:
教師根據繞口令內容繪製教學掛圖。
三、活動過程:
1、教師設定遊戲情境,激發幼兒遊戲興趣。
(1)朗誦繞口令《高高山上一條藤》,使幼兒基瞭解遊戲的內容。
(2)出示教學掛圖,帶領幼兒學習繞口令,重點幫助幼兒發出藤,停,銅,鈴等字的後鼻音。
2、教師邊講解邊示範遊戲的玩法及規則。
(1)遊戲由兩人組或四人組進行發,幼兒以輪流的方式一人念一句繞口令,一邊念,一邊將右手伸出去,用拇指和食指拎住前一個小朋友的手背,依次爬上去,若人數不夠,可用左手接上去。
(2)幼兒輪流繞口令做動作時,要注意傾聽同伴的語言,自己也要快速接念,不要使遊戲中斷。
3教師面向全體幼兒,帶領大家邊念繞口令邊用自己的左手和右手交替做拎手背的動作。然後,由教師扮“風爺爺”,發出“風吹了”和“風停了”的指令,帶領全班小朋友做銅鈴搖擺,停止的動作,使幼兒熟悉遊戲的內容和玩法。
4、幼兒自主遊戲,教師引導。
(1)教師分2-3次請三位幼兒上臺,與教師共同開展“高高山上一條藤”的遊戲,讓幼兒更加清楚地瞭解遊戲的過程。
(2)幼兒按四人一組,自主進行遊戲。教師巡視幼兒的遊戲情況,發現問題既是給予幫助與處理。
中班上學期語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體驗詩歌中人和自然的情感。
2、學習詩歌,理解詩歌中的美。
3、能合作並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課件、彩筆、四種顏色的卡紙
活動過程:
一、直接語言匯入:你們知道嗎?不光是我們人會說話,大自然也會說話,而且大自然的話到處都是,不信?我們一起來看!(出示flash課件1)
二、配樂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1、白雲飄得高高,告訴我們什麼呢?
2、瞧!誰出來了?(螞蟻)它們在幹什麼呢?
螞蟻往高處搬家,這是要告訴我們什麼呢?
3、這是什麼呀?(大樹樁)上面有什麼?對!每一個圓圈就是一個年輪,大樹樁告訴我們有幾圈年輪就代表它幾歲了!
4、教師小結:大自然的語言多奇妙啊!我們只要認真觀察就能夠發現。
三、用圖譜完整學習詩歌
四、分組合作朗誦詩歌。
附詩歌:
大自然的話別以為人才會說話, 大自然也有語言,這語言到處都有,仔細觀察就能發現。
白雲飄得高高,明天準是晴天,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螞蟻往高處搬家,出門要帶雨傘,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樹樁上有一道道圈圈,一圈就是一年,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大自然的語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不愛學習的人聽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遠聽不見。
中班上學期語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學習確切的動詞,較連貫的語句講出兔子搬家的過程。
2、懂得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
3、學習詞:鑽、躲、抬、擋、搬。學習句式:又……又……
重點:
仔細觀察圖片,較連貫的語句講出兔子搬家的過程,懂得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
難點:
學習詞:鑽、躲、抬、擋、搬。學習句式:又……又……
活動準備:
1、圖片四幅
2、小兔頭飾四個,小桌一張,小凳二張
一、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並回答問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關於小兔子的故事
出示圖1 提問:
1、你在圖片上看到什麼?小兔子為什麼要搬家?
2、它們是怎樣搬家的?(學習詞:抬、搬)
(剛才他用了一個好聽的詞叫抬,我們也來學一學,跟念抬,現在請誰來學學這個動作,教師這有張桌子,誰來試試這個動作)對嗎?那這個動作叫什麼?
出示圖2提問:
1、路上,天氣怎麼樣了,一隻兔子想了個什麼辦法躲雨?(學習詞:躲、鑽)
2、它對夥伴們說了什麼?
3、雨下個不停,怎麼搬家呢?(引導幼兒討論)
出示圖3提問:
1、小兔子們都怎麼做了?
2、雨下個不停,小兔子們心裡是怎麼想的?
3、假如你是小兔子,你會怎麼辦?
出示圖4提問:
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兔子是怎麼做的?
二、 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三、 指導幼兒學習連貫講述。
1、小結幼兒在講述中學習和運用的新詞和句子。
小朋友剛才在講述圖片的時候學習了一些很好聽的詞語,如擋、鑽、躲、抬、搬,還有一句很好聽的句子:又淋不到雨又能搬家。下面老師要請小朋友把四幅圖連起來講,如果你們能把這些詞句都用到講達中去,那我們聽的人就一定會覺得你講得很好!
2、請幼兒學習連貫講述。
四、表演搬家的過程 ,鞏固講述經驗。
情境表演《小兔搬家》,幼兒表演,教師講述。
五、小結
搬新家是一折很高興的事,但雙很麻煩,而且還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不過只要會動腦筋想辦法,這些事都是可以解決的。
活動評析:
活動中較多的運用了開放式提問,很好的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能過觀察來講述自己的發現與想法。當問到用什麼辦法可以又淋不到雨又能搬家時,幼兒較好的結合了自己以知的感性知識,想出了各自不同的辦法。在學習詞時較形象的將動詞用動作展示出來。透過情境表。
中班上學期語言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圖文結合,理解詞句的意思,懂得大自然的語言情況指的是什麼。
2、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養學生觀察的興趣。
4、培養學生初步收集材料的能力。
5、初步培養學生利用教師小結的學習方法進行自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詞句的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學生對有些自然現象缺乏感性認識,能初步懂得大自然的語言情況指的是什麼。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準備魚鱗、彈珠;
教學過程:
一、釋題
1、藉助課件(人類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由人類的語言引導進入理解大自然的語言。
播放課件(人類的語言)
提問:他們在幹什麼?他們為什麼要使用語言呢?說出自己的想法?(表達出自己的意思)
2、揭示課題,理解:大自然的語言。
強化課題。出示課件(大自然的語言),繼續理解什麼叫大自然的語言。
提問:大自然會用什麼樣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呢?
表揚那些找到大自然語言的學生,並小結第一節內容。
小結:
大自然也有自己表達意思的'方式,這些讓我們聽到的、看到的和感覺到的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二、新授課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用具體符號標出小節(互評互議,難讀的字音上黑板)。
2、指名讀,指名評,師生互讀。
學生自由朗讀2、3、4節,讀懂每一節的意思。
提問:各小節分別講了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你是怎麼知道的?
3、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學習2、3、4各小節。
1)教學第二節,出示課件(蝌蚪在水中游動),幫助瞭解所選小節的知識。
①齊讀第二節,抽個別學生讀第二節。
②請學生在學習小組裡面說一說:你找到了什麼樣的大自然語言,它是怎麼告訴你的?
③抽個別學生彙報學習結果。
④集體朗讀第二節(教師指導朗讀)。
2)教學第三節。
①學生自由朗讀第三節。
②提問:這一節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它透過什麼告訴大家的?
③讓學生自己來講一講,你是怎樣計算和識別魚的年齡的,教師再拿出準備的大小魚鱗兩片,告訴同學們,魚的年齡是由魚鱗片上的圓圈的多少來決定的,圓圈越多魚的年齡就越大。
④小結學法:什麼樣的語言告訴人們什麼樣的知識。
⑤齊讀第三節,小結:學習了這節內容,你知道大自然告訴了我們什麼,它是怎樣告訴我們的?
3)根據學法,分組自由學所剩下的小節。
①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想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②分組自學。
③學生彙報學習結果,教師同學生學習不理解的地方。
理解三葉蟲化石(播放課件:三葉蟲化石)。
理解詞語:鑲嵌
三葉蟲是海洋裡的動物,現在卻鑲嵌在喜馬拉雅山上,那麼你理解鑲嵌的意思嗎?誰願意給大家演示、演示鑲嵌的動作。(請學生用橡皮泥及彈珠表示詞語鑲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理解句子:那兒曾是汪洋一片
播放課件:造山運動
④教師小結,強化學法
4)小結2-4節內容。
①透過這節課文的學習,你瞭解了什麼大自然的語言?它是怎麼告訴我們的。
②齊讀2-4節,請學生說說透過這三節的學習,你都學到了什麼?
③透過反覆朗讀,讓學生比較第二節與第四節的相同點,引導學生用書上一問一答的形式練習說話。
三、擴充套件練習
1、請學生自由說出自己觀察到的、查閱到的、詢問到的有關的大自然語言,及這個語言所告訴的知識。
透過三段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大自然的語言也是用來表達自已的意思,它是可以讓人類看到的、聽到的或感覺到的。
前幾天,老師請小朋友們回家請教家長或自己閱讀圖書查找了一些這方面的有關資料,你們找到了嗎?願意把你知道的其它的大自然的語言告訴我們嗎?(查詢到相同的大自然語言的小朋友可自由組合,互相講一講,請他們儘量用書上的形式告訴大家)。
2、教師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語言及其所告訴我們的知識,出示課件(教師收集的大自然的語言),教師用書上的述敘形式進行解說。強化觀察和提高學生的說話興趣。
四、總結
透過這堂課的學習,你們都學到些什麼,能告訴大家嗎?(教師作全課小結)
板書設計:
1、語言
2、知識
簡筆畫:
三葉蟲化石那兒曾是汪洋一片
簡筆畫:
蝌蚪春天到了
簡筆畫:
魚鱗兩圈就是一歲
中班上學期語言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1、創造性地閱讀繪本故事,理解故事內容,體會角色情感。
2、透過閱讀整本書,培養學生最基本的閱讀能力。引導學生透過看圖和猜測閱讀,想象創編、續編,角色體驗等多種形式閱讀,感受語言文字和圖畫的魅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積累發展語言,學會運用“如果你變成……,我就變成……”的句式說話。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創新想象能力。
4、親子、師生互動中,讓學生感受閱讀的快樂,同時感受母愛的細膩、真摯、偉大,讓家長也體驗親子之愛,體會母子情深。
重難點:
1、重點:在情境中讓孩子展開想象,讓孩子根據圖畫創編故事。
2、難點: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力,想象兔媽媽和兔寶寶還會變成什麼,並在此過程中領悟偉大的母愛。
閱讀準備:
詞條、部分無字圖片、手繪本材料、頭飾。
活動時間:
40分鐘
活動物件:
一年級小朋友56人和媽媽代表。
導讀過程:
一、簡介作者、謎語匯入
1、簡介作者:這本書是一本爺爺書,因為它已經70多歲了,它由美國的瑪格麗特·懷茲·布朗編寫,美國雜誌曾把它評為“好中之好”童書”。它讓世界上的人都為之著魔,你想看看這本爺爺書嗎?那還得先猜出下面的謎語才行。
2、揭示課題
①猜謎語:前腿短來後腿長,兩眼通紅耳朵長,三瓣小嘴不吃肉,白菜蘿蔔吃不夠。
學生猜出謎底時,相機板書:小兔
②補充題目。再啟發學生猜想,這是一隻什麼樣的小兔呢?。
逃家小兔。換詞理解“逃家”(離家出走、從家裡逃跑或逃離家)。
二、師生一起講故事
如果你是這隻小兔,你會逃到哪裡?(學生自由說)
(一)第一次。
1、出示第一幅黑白圖:從前有一隻小兔子,他很想要離家出走。有一天,他對媽媽說:“我要跑走啦。”
2.嗨!生活這樣幸福美好,媽媽這樣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它,為什麼小兔會突然宣佈要離開自己的家,離開媽媽呢?誰來猜一猜?(媽媽對小兔的要求太高了;外面的世界多漂亮,想出去走走;想要更多的自由……)
(誰來讀?讀出想離家的語氣和感受)
3、孩子要離家出走了,媽媽會怎麼樣?(多著急啊!)她又會怎麼做呢?故事究竟是什麼樣的呢?(學生猜測故事的發展、情節)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
①小兔對媽媽說:“如果你來追我,我就要變成溪裡的小鱒魚,遊得遠遠的。”(課件出示)多開心的小兔呀,他以為變成了鱒魚,就可以離開媽媽自由地玩耍了。
②自己的孩子變成小鱒魚遊走了,兔媽媽該怎麼辦才好呢?聰明的孩子們,快來幫幫兔媽媽吧!(你們的想象都有一定的道理,能結合實際情況合理想象,這是讀書的好方法。也能提高你們的想象能力。)
③你瞧,媽媽變成了什麼?(出示沒有文字的第二幅圖。)變成了捕魚的人,穿著黑色的大雨鞋,站在冰冷的水裡,丟擲了那麼長的魚線在釣小魚,咦?為什麼媽媽用一根紅蘿蔔作為誘餌呢?
④瞧,媽媽這位捕魚人可有意思啦!大家再看有意思嗎?哪兒最有意思?
多有趣的母子倆啊!(透過朗讀,大家就更能體會當事人的心情,更能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內容,看來分角色朗讀也是讀書的好方法。)
(二)看來小兔想變成鱒魚逃走的計劃失敗了,可小兔還沒有打消想離開家的念頭。
1、它又想變成什麼呢?(學生猜測、想象)
2、孩子們請看:小兔對媽媽說:“如果你變成捕魚的人,我就要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讓你抓不到我。”(課件出示)聽聽,小兔以為變成了大石頭,媽媽就找不到它了。
3、自己的孩子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兔媽媽該怎麼辦才好呢?再來幫兔媽媽想想辦法吧。(學生自由說)
三、放手閱讀全書,幫助學生整體把握故事情節
又一次失敗了,可小兔仍然沒有打消逃家念頭,它又會想變成什麼來躲避媽媽的追逐呢?
師:大家再來想象一下,小兔會作哪些變化呢?(如果你在讀書時能夠像現在這樣,不去看後面的情節,自己先去猜一猜,編一編,你會發現你也能成為一名了不起的作者。)
中班上學期語言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瞭解荷花的各種特點,從而理解兒歌的含義。
2、啟發幼兒根據兒歌的內容想象並用動作來表演。
活動準備
1、瞭解荷花的生長過程。
2、與兒歌相應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欣賞荷花,幼兒說說荷花的主要特點和生長過程
1.教師:荷花是長在什麼地方的呀?荷花的葉子是怎樣的?荷花池裡還會有什麼呢?
2.幼兒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講述。
二、結合圖片學習兒歌《荷花開》
1、出示圖片:圖上有什麼?(小魚、小蝦、小雨還有風兒和荷花。)
2、老師把這張圖片上的內容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大家一起來聽一聽吧!
3、教師示範朗誦兒歌《荷花開》
4、幼兒根據圖片內容逐步念出兒歌的內容,同時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的含義。
教師:兒歌裡說的紅色的大傘是什麼呀?(荷花)
三、啟發幼兒根據兒歌內容創編動作
1、教師:暖暖的風兒吹過來,可以做什麼動作呢?
小雨又能做什麼動作呢?
小魚、小蝦可以用什麼動作表示?
2、先讓個別幼兒演示他創編的動作,在選擇合適的集體練習。
3、帶領幼兒邊念兒歌邊表演動作。
附兒歌:
池塘裡,
暖暖的風兒吹過來,
細細的小雨落下來,
小魚兒、小蝦兒游過來,
紅色的大傘,
一朵一朵開啟來!
中班上學期語言教案 篇11
一、活動目標:
1、瞭解傘的多種功能及用途。
2、初步嘗試用替換詞語的方法仿編兒歌。
3、感受運用語言和想像所帶來的樂趣。
4、拓展幼兒對傘的想象和體驗與傘做遊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實物傘一把。
2、圖片:傘、問號、小螞蟻、小鳥、長頸鹿等圖片。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傘,匯入活動。
1、今日教師帶來了一把傘,漂亮嗎?
2、如果你有一把傘,你會用它來做什麼?
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並學習兒歌中的新句子。
(避風雨、遮太陽、當柺杖、看不見了,遮住你)
(二)看圖學兒歌《傘能夠做什麼》。
1、教師問,幼兒按秩序回答傘能夠用來做什麼。
2、引出兒歌:傘能夠做什麼
教師完整朗誦兒歌
3、幼兒看圖片完整念兒歌
4、分組念兒歌,讓幼兒感受兒歌一問一答的結構。
(三)在熟悉兒歌的基礎上,學習替換原有的詞句,仿編兒歌。
(1)如果小螞蟻也有這樣的一把傘,它會用傘做什麼呢?(幼兒猜,然後出示圖:小螞蟻把傘當作小船)
(2)小鳥會用傘做什麼啊?(出示:小鳥把傘當作鳥窩)
(3)長頸鹿會用傘做什麼呢?(出示:長頸鹿把傘當作帽子)
(四)念新編的兒歌《傘能夠做什麼》。
1、我們把小動物們怎樣用傘的事情,編進兒歌裡,念一念。
2、請幼兒試著編兒歌。
3、大家一起念兒歌。
(五)學習用傘的方法。
1、傘的用處可真大。那你會用傘嗎?開啟傘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2、收傘的時候應當注意什麼?
教師小結:開啟傘,收傘的時候,都要注意安全,不要打到別的小朋友,打到別的東西。
中班上學期語言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耐心傾聽同伴談話,並能清楚地說出自己對線條的認識。
2、學會用"我畫的是XXX,用了XXX線條"的句式,談論自己畫的圖畫。
3、積極參與談話活動,樂意在團體面前自然大方的談話。
活動準備:
ppt課件,白紙(每人一份),油畫棒(五盒)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1、教師:小朋友們看看教師的衣服有什麼不一樣?
衣服上有什麼?
這些漂亮的線條一樣嗎?它們有什麼不用?
2、教師小結:教師的衣服上有很多線條,有長的、短的、粗的、細的,它們組成了很漂亮的圖案。
3、教師:小朋友們找找你們的衣服上有沒有線條?
二、課件演示
提問:
1、除了這些的線條,你還看到過那些線條?
2、你在哪裡看到的?
3、這些線條有什麼特點?它們像什麼?
教師:小朋友們說的真好。那除了我們剛才說的線條,還有哪些趣味的線條呢?
我們一起來看看。
三、出示圖片(課件)
提問:
1、這是什麼?上頭的線條是怎樣的?
2、這種線條看起來像什麼?
3、你還在哪裡見過這樣的線條?
4、這些線條有什麼作用?
教師小結:我們身邊的線條真多呀。此刻,教師為這些線條起個名字。
我們把這直直的線條叫直線,把彎彎的線條叫曲線,把這種像海浪一樣的線條叫波浪線,
把這種一圈一圈圍起來的線條叫螺旋線。
四、畫線條畫
教師:我們剛才啊認識了許多線條,有直線、曲線、波浪線和螺旋線。
此刻,教師想請小朋友們用自己喜歡的線條畫一幅畫。
在猴兒作畫時,教師巡迴觀察,基於幼兒適當的指導,並鼓勵幼兒用多種線條作畫。
五、小組談論讓幼兒用"我畫的是XXX,用了XXX線條"的句式和小組同伴交流自己的畫。
六、作品展示
教師把幼兒的作品貼在展板上,請2-3名幼兒用"我畫的是XXX,用了XXX線條"的句式在團體面前
把自己的畫介紹給大家。
再請1-2名幼兒說出自己最喜歡那幅畫,並說明原因。
(引導幼兒說出畫中用了那些線條,這些線條有什麼特點,它們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