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中考素材> 2017年中考名人作文素材集錦

中考名人作文素材

2017年中考名人作文素材集錦

  導語:古往今來有不少名人烈士被人們所讚頌,下面是yuwenmi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中考素材,歡迎閱讀與借鑑,謝謝!

  屈原

  “眾人皆醉我獨醒”,“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愛國志士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面對支離破碎的祖國,面對飢寒受苦的老百姓,作為士大夫卻束手無策,縱身躍入滔滔江水中,為後世可歌可泣之人。他找準了自己的位置,他是一名為黎民百姓謀幸福生活計程車大夫,面對朝廷的腐敗束手無策,只好投身於海,為祖國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披髮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國的落日染紅眼前的汨羅江,子蘭讒言,鄭袖內惑,人民如涸轍之鮒,喘息掙扎。屈子的堅持有用嗎?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搖頭嘆息。楚國滅亡之時,也是他命盡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遠置於詩人之上。“人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為詩人,死的方式卻是詩人的。執著如屈子,你怎聽不進“聖人不凝滯於物”呢?

  是“正道直行,竭忠盡智”的三閭大夫,是“上下求索”的尋路者,是“披髮行吟澤畔”的末路人是汨羅江畔不散的清魂。當懷王的靡靡之音在郢都縈繞,當鄭袖的巧施心計讓你無力招架,當張儀的巧舌如簧讓你心力交瘁,你終於還是選擇了銘記,銘記傷痛,銘記惡濁,銘記忠誠,也銘刻了死亡。

  披髮行吟於澤畔的是屈子。楚國的落日染紅了眼前的汨羅江,子蘭諂言,鄭袖內惑,人民如涸轍之鮒,喘息掙扎,屈子的堅持有用嗎?他把政治家的身份遠至於詩人之上。“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執著如屈子,你怎聽不進“聖人不凝滯於物”呢?

  一位“芰荷為易,芙蓉為裳”的詩人披髮行吟於澤畔,我見他形容枯槁,卻不為己哀,大聲吟道:“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這是正道直行的忠臣,這是志潔行廉的詩人,這是至死不悔的屈原。他為明天留下什麼,是一顆關懷天下的赤子之心,是一顆摯愛祖國的拳拳之心。

  猛地發現自己心中的天使有著屈子般的純潔與偉岸,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懷著一顆“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忠誠,只可惜“舉世皆濁我獨醒”,他生不逢時,最終讓汨羅江的浪花淹沒了他高潔的.身軀2017年中考材料作文素材彙總2017年中考材料作文素材彙總。

  屈大夫沉吟澤畔,九死不悔,既便佞臣當道,汙濁橫流,他也決不肯“隨其波而揚其流”,與之同流合汙,他守住了自己的顏面,終於獲得了“皓皓之白”的美名。

  司馬遷

  當你一個人孤獨地坐在那陰溼的牢獄裡,等著最後的決斷。你,一個小小史官,沒有多少家產,面對這樣的牢獄之災,你只能做出屈辱的選擇……有誰知道那一刻你的內心所滾動的痛苦和無奈,有誰能到你內心所翻騰的屈辱和淚水?假如時光能倒流,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告訴你一句話:在億萬中國人的心中,你,司馬遷,就是一個大大的英雄!你以你瘦弱的軀體,鑄就了中國人心中永遠的魂魄——屈辱非但沒有消滅一個人的人格,反而成就了他的非凡的偉大!

  司馬遷剛直與堅韌。面對殘酷的刑罰,面對眾人的嘲笑,他沒有屈服,他依舊屹立在歷史的巔峰上。“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剛正不阿,留作正氣滿乾坤;幽怨憂憤,著成信史照塵寰。正是太史公的凜然正氣,才能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嘯:“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微笑的臉,自信而剛強,柔和而不屈,以不變應萬變的從容瀟灑。怪不得,一部“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終於成就了你,那位以一張永葆微笑的臉化屈辱為力量、化鄙薄為鬥志,“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人。極刑之下見勇夫,因為《史記》,你留給了世人一筆最大的財富;因為微笑的臉,你留給了我們永遠的崇敬。

  曾經身處那樣險惡的環境,忍受著世人的嘲諷和內心的痛苦,太史公卻憑著自己的奇崛神筆,以剛毅之心正直之氣來書寫歷史,書寫兩千年的滄海桑田。於是,他的名字便與他的不朽著作一起載入史冊,那張懸著兩滴清淚的臉也與他的精神一起沉澱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後人對他的光輝評價:剛直不阿,留將正氣衝霄漢,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

  杜 甫

  我多想握住你的手啊!讓我感受一下這神奇的手。這手寫下了多少千古鴻文!多少名詩在這手下誕生!筆底波瀾,民間疾苦;世上瘡痍,詩中聖哲。這不正是你的寫照嗎?那句話我已爛熟於胸。“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具倶歡顏。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無數人感動、折服。這是一個怎樣寬廣的胸懷啊?這是一顆怎樣仁厚的赤子之心啊?就讓我握住你的手吧,讓我摸摸那青綠色的血管。

  辛其疾

  落日樓頭,斷鴻聲裡,猶見你這個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南宋小朝廷的苟安讓你有如共工撞擊不周山一般,在一次次地奮力抗爭中遍體鱗傷。你悲憤,你無奈,你拍胸,你哭號,你的震天長嘯只換來同僚的白眼和朝廷的鄙棄。你累了,醉了,俯在酒案上高吟“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然而,稼軒,你是否看見,千百年來,有一位書生同樣意氣方遒,要與你同飲杜康,銷汝塊壘。稼軒,你不是孤獨的,你的金石之容,豪氣貫虹,將永載青史,千秋萬代!

  陶淵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國的文人裡,又有誰能將心澄淨到如此境界,以至於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淵明選擇了歸隱之路。這一路走得瀟灑,走得清明,然而,陶潛除了飲酒採菊之外,還做了些什麼?這或許連他自己都無法回答。歸隱之路為中國無數文人選擇,但正如餘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導致了整體上的不道德。”或許是歷史的機緣,促成了一座文學的豐碑。但歷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憑千萬個陶淵明能夠走出嗎?

  在動盪不安政權更迭頻繁的魏晉,他終於從塵網中掙脫出來,似乎南山的菊花才是他的最愛,於是他站在高處將塵世盡收眼底,於是那些空靈潔淨的文字如同天籟之音,只有俯視才有高屋建瓴的氣質,只有超脫才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閒。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返,遠離世俗喧囂,臨清流而賦詩,醉倒在終南山的悠悠南風裡,與飛鳥相與歸返,懷瑾握瑜,獨守高潔,陶淵明讓我懂得了在煩躁紛擾中獨守心中一方樂園和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