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是未雨綢繆還是杞人憂天?
做好自己的事情,順應事情的發展,“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未雨綢繆固然是好事,但想多了就變成“杞人憂天”了。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哲理故事:是未雨綢繆還是杞人憂天?,希望讀者喜歡。
哲理故事:是未雨綢繆還是杞人憂天?
當你陷入煩惱的習慣性反應時,記住你就好比那隻章魚,要鬆開你的八隻手,讓它們自由遊動。繫住章魚的是自己的手臂,而不是珊瑚礁的枝椏。
有一位年輕人去找心理學教授,他對大學畢業之後何去何從感到彷徨。他向教授傾訴了所有的煩惱:沒有考上研究生,不知道自己未來的發展;女朋友將去一個人才雲集的大公司,很可能會移情別戀……
聽了這些之後,教授沒有說什麼,只是讓他把煩惱一一寫在紙上,然後判斷其是否真實,一併將結果也記在旁邊。經過實際分析,年輕人發現其實自己的`真正困擾很少。他看看自己那張困擾記錄,不禁說道:“無病呻吟!”教授注視著這一切,微微對他點點頭。然後,教授對他說:“你看見過章魚嗎?”
年輕人茫然地點點頭。
“有一隻章魚,在大海中,本來可以自由自在地遊動,尋找食物,欣賞海底世界的景緻,享受生命的豐富情趣。但它卻找了個珊瑚礁,然後動彈不得,喊著說自己陷入絕境,你覺得如何?”
教授用講故事的方式引導年輕人思考。
年輕人沉默了一會兒說:“您是說我像那隻章魚?”年輕人自己接著說:“真的很像。”於是,教授提醒他:“當你陷入煩惱的習慣性反應時,記住你就好比那隻章魚,要鬆開你的八隻手,讓它們自由遊動。繫住章魚的是自己的手臂,而不是珊瑚礁的枝椏。”
我們總在自己的思維圈子中鑽來鑽去,從一個假設到另一個假設,這是缺乏自信、心浮氣躁的表現。做好自己的事情,順應事情的發展,“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未雨綢繆固然是好事,但想多了就變成“杞人憂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