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議論文> 2021議論文

議論文

2021議論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1議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2021議論文1

  “我聽聞最美麗的傳說,是惡龍死了,屠龍的少年還在燃燒。”

  何為“勇氣”?廉頗“以勇氣聞於諸侯”,那是他的驍勇善戰,的確可以成為勇氣。然而勇氣二字,所能蘊含的意思,可遠不只如此。

  人們說“勇氣”,很多時候是說敢不敢。這是很普遍的理解,卻仍非完全正確。勇氣,不是愚勇。人家指著懸崖問你敢不敢跳,你說敢,然後啪嘰,你死了,這不是勇氣。勇氣本應是人性中力量的源泉,它常給人以希望、光芒,也會阻止慾望、愚妄。

  要讓我說,“勇氣”是始終與“少年”分不開的。人們常說“年少輕狂”,“輕”是身家輕,年紀輕,性命輕;“狂”則難以理解一點:路遇流氓,你說“大哥饒命”,這不是狂;你拉開架勢,說“來戰吧”,這也不是狂,這是智障;你說“瞅你咋地”,這才是狂。可是這種行為,似乎與上文所提“勇氣”不符,它有愚在裡面。假若去掉“愚”,那便是一鍋最純粹的勇氣,因為只有少年,他們的血還是熱的。

  這裡,少年便不只指代那些年齡上的少年了。衛兵笑子路,“你的老師便是那個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人嗎?”孔子聽後稱然。這是孔子的勇氣,也是激勵了後世萬千士大夫的勇氣;瑪格麗特杜拉斯在法國大使館遇到曾經的情人,他說:“我像過去一樣愛你。”好似亨伯特·亨伯特說出他情人名字時,舌尖的三次旅途一般,滿腹柔作文情。愛情讓他們成為了少年,熱了他們的血,給了他們勇氣;《戀情的終結》中薩拉對天主的信奉,終結了她俗世的塵緣,儘管戀情因為太愛而終結,儘管她已歸去,但天主讓她再次成為了少年,她信仰的血液給了她勇氣。

  所以你看,儘管大家下定義的時候都想把“愚”給排除,可真實中,又有誰能勇而不愚呢?愛情給人希望,也帶來煩惱和愚妄;哲人追求理想,可理想多少與現實不一樣。面對選擇,少年往往選擇接受這份勇氣。

  少年是鼎爐,勇氣便是裡面滾燙的血。

  我愛與人接觸,有次一位朋友好了四年的女友跟老闆跑了,我說別灰心,他說有什麼用。想起他們曾經的情誼,我只覺得一爐熱血全灑了。

  當今社會,物慾橫流,往往是為了名利,忘了夢想和淺斟低唱。人們都懂勇與愚並生,太懂了,以至於再不敢揮灑熱血,不再敢提劍向惡龍,於是他們的生活便很簡單:我看見,我來了,我慫了。他們聽聞,有人切開胸膛,可以燎原的熱血灑在大理石上,滅了,於是便放下刀,立地成佛。他們似乎已經不太相信勇氣、少年。

  但我還信,而且我絕不孤身一人。當勇者不再膽怯的問惡龍“你是水車嗎”的時候,他便又活過來了。高舉火炬,禹禹獨行的,只有少年與他們的勇氣,從來如此。

  惡龍死了,屠龍的少年還在燃燒時,我便又相信了勇氣,即便在今天。

2021議論文2

  一、首尾呼應式:

  首尾呼應是作文構思的慣用手法,開頭提出觀點,經過論證,結尾再次照應觀點,強化主題,使文章首尾圓合,嚴整完美。

  [例1]

  [開頭]自嘲,大致意思是自己開自己的玩笑。不過要真探討起來,這樣解釋就不能說明它的內涵了。自嘲是一種生活哲學。

  [結尾]究竟是自嘲讓蘇格拉底成了哲學家,還是哲學家讓他學會了自嘲,弄不清楚。但自嘲確實是一種生活哲學。

  [例2]

  [開頭]當漫天的黃沙遮蓋了遠行的身影,當滾滾的濃煙升騰成不落的信念,當咫尺的天涯跨越了時空的阻隔,我看到,大片大片的紅色,笑對風霜,在歷史的每一個年輪上傲然綻放。

  [結尾]當風沙覆蓋了唐玄奘的腳印,當歷史湮沒了林則徐的音容,當人們送走了連戰的身影,我站在歷史的天空下,看到一片片花紅從每一個歷史的年輪上蔓延開來。

  (《今年花勝去年紅》

  文章開頭就以一組韻味深長的排比造成先聲奪人之勢,並以一句“我看到,大片大片的紅色,笑對風霜,在歷史的每一個年輪上傲然綻放。”引出下文對歷史的思考。結尾又以一組韻味綿長的排比和一句“我站在歷史的天空下,看到一片片花紅從每一個歷史的年輪上蔓延開來┅┅”照應開頭,如幽谷迴響,餘音嫋嫋,令人回味無窮。

  二、結尾點題式:

  結尾部分往往是中心論點所在或者結尾再次提出中心論點。

  例1:

  悲觀的人,先被自己打敗,然後才被生活打敗;樂觀的人,先戰勝自己,然後才戰勝生活。悲觀的人,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樂觀的人,所受的磨難無量,前途也無量。在悲觀的人眼裡,原來可能的事也能變成不可能;在樂觀的人眼裡,原來不可能的事也能變成可能。悲觀只能產生平庸,樂觀才能造就卓絕。從卓絕的人那裡,我們不難發現樂觀的精神;從平庸的人那裡,我們很容易找到陰鬱的影子。(《悲觀與樂觀》

  [例2]

  [開頭]古人有言: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

  [結尾]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世事變化多端,觀念繁雜無比。我們不一定都要像陶淵明一樣“出”,也不一定都要像李白一樣“入”而是要萬物歸於一心。俗話說得好,“心靜自然涼”只要內心真誠、純淨,又何必理會汙濁的俗事呢?我們不妨靜下心來:大隱隱於市。(《大隱隱於市》文章結尾引用蘇東波的名句和俗語,最後說“只要內心真誠、純淨,又何必理會汙濁的俗事呢?我們不妨靜下心來:大隱隱於市。”照應題目和開頭,強化了中

  心。

  三、思想昇華式:

  即用形象或哲理性的的語言闡述自己的見解,發表評議,儆戒世人。不僅文采斐然,而且給人啟迪,引人深思。

  例1、話題:“規則” 《規則與道德》

  一個人被外在的規則和內在的道德約束著,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社會的規則與道德相輔相成,這個社會才能充滿希望。道德是通向美好未來的路,而規則就是路旁的燈,照亮我們純潔的靈魂,也照亮那條充滿理想的大道。我們將道德埋在心底,將規則挽在手上,勇敢地面對未來。

  以“路” “燈”為喻,闡明道德和規則二者的關係;並用“埋在心底”和“挽在手上”這種形象化的語言再次強調二者並重的觀點。文采斐然,思想深刻。

  例2、

  開頭:曾經聽過那首《隱形的翅膀》,動聽的旋律,優美的歌詞。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隱形的翅膀,正是有了它,我們才能充滿希望,飛向遠方。而對於我,那雙翅膀就是那看似厚重的書籍,正是有了它,我才能充滿夢想,飛向遠方。

  結尾:耳畔似乎又想起了那熟悉的旋律: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給我希望。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向遠方。是的,書就是我那雙隱形的翅膀,它豐富了我的眼界,指引了我的人生方向,帶我飛向成功的彼岸。

  書,我隱形的翅膀!(《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

  四、發人深思式:

  為了增添文章的藝術魅力,給讀者以想象回味的餘地,議論文的結尾我們也可運用含蓄委婉的手法,或託物言志,或含蓄議論,或藉助引用、比喻、象徵、比擬、排比、設問、反問、對偶等方法,使結尾蘊涵豐厚,寓意深遠,“言有盡而意無窮”,給人以深刻的啟迪,留下無窮回味的境地。

  [例1]

  開頭:美麗的故事,當其遭遇“人類發展史”的思索,它便只是書架上等待蒙塵的失落一族。而當它以童話的姿態站在世介面前,它便成為了全世界兒童心中的故鄉,成了築夢的奇蹟工廠。人生亦如這本險遭埋沒的童話:站對舞臺,造就成功。

  結尾:事實上,人人都是人生的主角,許多人只是站錯了舞臺,才使短暫卻珍貴的一生耗費在一個看不到出路的角色上。聰明的朋友,這個世界有許多舞臺,正是這無限的選擇,給你機會成就自己。讓我們睜開靈動著智慧的雙眼,尋那樣一方美麗的天地,去釋放生命的能量,去完成從一塊不起眼的頑石到人人稱羨的瓊瑤的華麗轉身。

  站對人生的舞臺,成就人生的輝煌!你覺得呢?(《站對人生的舞臺》

  [例2]

  結尾:“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這是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說的一句名言。其實,當鄉親們的雙腳洗去了昨日的泥濘,甩掉了昔日的辛酸,擺脫了貧困的命運,帶著澎湃的激情與自信,帶著美好的憧憬和嚮往,帶著莊稼人特有的樸實和芬芳,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開創更加燦爛的未來,我的心情也充滿

  了豪邁:家鄉發生的可喜的變化,難道不是當代中國60年來繼往開來、翻天覆地巨大變化一個直觀的縮影,一個偉大的見證嗎?(《見證》

  五、運用類比式:

  [例1]

  蛇、蟬不斷蛻皮,才能越長越大;鳥兒經常脫毛才能飛得更高更遠;人類不斷自我更新才能進步、發展,朋友,願你在更新中發展,蛻去舊皮,脫去舊羽,插上理想和時代的新翅,去奮飛。(《脫羽小議》

  [例2]

  開頭:有青翠高大的松柏,有玲瓏芬豔的野花,高與低、綠與紅,點染完美的畫卷;有如雲朵飄飄的風帆,有如赤鱗翔浪的木船,枝與本,動與靜,成就遠航的輕騎。燦爛的陽光下,有“萬類霜天競自由”,也正是魚與鳥、人與獸、雷與電、風與雨,補起乾坤中永珍爭榮的麗景。讓參差咬合,長短互補,在競爭的天地間,讓前進的齒輪運轉!

  結尾:有青松翠柏的高大挺拔,才有無名化草的別樣馨香;有如雲飛飄的風帆,才有駛波翔浪的輕舟;有翼可蔽空的大鵬,才更愛簷頭私語的麻雀;慕狂飆萬里的風,更羨瀟灑入地的雨。

  長短交合才有一輪推進文明的齒輪。(《齒輪》

  六、號召勸誡式:

  對讀者的勸誡、要求、希望等,在文章的最後表達出來,起到教育、鼓舞或者激勵的作用。

  [例1]

  人類啊!醒悟吧!別再破壞大自然,還母親一個美麗的容顏,還同根生的兄妹,安然生存的一個家園。讓世界充滿愛和溫暖,讓母親痛苦的呻吟變成歡愉的微笑,讓母親的肌膚更細膩,臉上綻放歡快的笑容。(《地球在呻吟》

  [例2]

  結尾:總有一種成功被誤讀成“偶然”,然而其背後總氤氳著“必然”的辛酸!

  沒有一種成功只倚仗著“偶然”,通向它的路上一定有“必然”的血汗!

  沒有一種成功只青睞著“偶然”,成功往往鋪塹著一塊又一塊努力的金磚!

  偶然的成功?

  請用必然的毅志繪就!(《偶然?必然!》

  七、直抒胸臆式:

  [例1]《選擇真善美》的結尾:

  選擇真,我們擁抱藍天;選擇善,我們渴望絲雨;選擇美,我們呼喊大千世界!心靈包容了真善美三色,我們就能更加快速地奔向七色的明天!

  文章在前面分別論述了選擇真、選擇善、選擇美的基礎上,直接抒發作者的感情,熱情洋溢,激情澎湃,引起了讀者強烈的共鳴。

  [例2]

  開頭:中國的聖賢先哲大都強調一種格物致知的精神,認為做學問就要把它弄明白,搞透徹,不能淺嘗輒止,似是而非,因而孔子韋編三絕而精通周易。今日之時,商

  業化的文化如快餐般呈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往往手足無措,我們確實失去了什麼,也許就是文化的厚重感。

  結尾:文化快餐只能作為一種嘗試,一種體驗,它不能替代主食。重拾遺落的厚重,沉潛寧靜,到知識的海洋中開拓一片全新的天地。重拾遺落的厚重,讓民族有強大的精神支撐,我們會看到真正的崛起與復興。

  (《重拾遺落的厚重》

  八、排比議論式:

  [例1]

  有青松翠柏的高大挺拔,才有無名化草的別樣馨香;有如雲飛飄的風帆,才有駛波翔浪的輕舟;有翼可蔽空的大鵬,才更愛簷頭私語的麻雀;慕狂飆萬里的風,更羨瀟灑入地的雨。

  長短交合才有一輪推進文明的齒輪。(20xx年山東考生作文《齒輪》

  文中先將白晝和星空、麻雀和大鵬、愛因斯坦和玻爾、牛頓和加利略、開普勒和第谷的關係類比為齒輪,又將思路宕開一筆,寫“春花與秋月”、“詩詞與歌賦”、“鼓角與絲竹”各領域中的相互依存對立統一的事物。作者在分析了它們既對立又統一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辨證關係之後,用鋪排式的議論收束全文,在議論中抒情,在抒情中顯志,顯示出強大的感染力。這種結尾模式多見於議論性散文,思維的張力、飽滿的熱情、華麗的文采融於一體,形成強烈的視覺衝擊。

  [例2]

  冰雪覆蓋的時候,我們需要一團火來取暖;暗夜無邊的時候,我們需要點點星光來取暖;前途茫茫時,我們需要一盞航燈來取暖……四季輪迴,心裡濾不去的是煩惱和憂愁,腳下略不去的是艱辛和傷痛。寒天冷日,讓我們用什麼來溫暖迎風而立的自己?留些真誠給自己取暖吧!(《真誠》

  九、引用名言式:

  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結尾之時,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許多。這裡列舉幾例分別引用了詩文佳句、名人言論,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效果很好,應加以學習,此外,引用的範圍可大些,如俗語、諺語、流行歌詞等均可引用。

  [例1]陸游曾說:“誰能養氣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即使你沒有博大的思想,但你有意識,也就擁有了發言權,站起來吧,像王朔叫板金庸一樣,舞出自我生命的亮點。(《吐出自足成虹霓》

  [例2]可見,列夫·托爾斯泰的名言“幸福之家各個相同,不幸之家各有各的不幸”也不必完全奉為真理。關於幸福的答案,同樣是豐富多彩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2021議論文3

  高中階段,議論文的寫作教學是作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它難就難在學生無話可說,也不知怎麼來說。對應著議論文寫作其形式和內容這兩個方面,“不知怎麼來說”這一結構形式上的問題可以透過平時的模仿、訓練、鞏固、強化從而得以解決。而“無話可說”這一內容、材料方面的問題才是我們作文教學與學生作文寫作所面臨的最大難題。解決好了這一難題,其他的問題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可這“解決”二字卻談何容易。可以說,至今也沒有多少語文教師能夠說他已經很好的解決了這一難題。然而,針對此問題所進行的思考與探索卻一直沒有停止過。

  我校自20xx年以來,一直在開展由邱學華先生創立並倡導的“嘗試教學理論”“嘗試教學法”這一課題的教學改革實驗,運用其相關理論去解決教學中的相關問題。作為語文教師,我也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嘗試與探索,經過幾年的實踐,自己對此有了一定的體驗和想法。

  下面我就來談談我自己是如何運用“嘗試教學法”的相關理論、原則,結合課堂教學來進行議論文的寫作教學。在這裡我們主要研究議論文論據的蒐集、運用以及拓展遷移幾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說說邱學華先生的這套教學理論的核心內容。其核心就是在教學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自我嘗試、自主探究,然後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歸納、明確學生自主學習的相關知識與內容,並對此進行相應的總結與點撥,從而完成知識的傳授。在具體的教學操作中,上述理論可體現為“先學後教”“先練後講”“自主嘗試”“兵教兵互助合作”。那麼,在進行議論文論據的蒐集與運用的具體教學活動時,如何來體現“嘗試教學理論”的相關理念與原則呢?

  我們先來嘗試操作一個例子。

  我們向學生提供一個話題:“逆境與成功”,然後要求學生自我嘗試著去審題立意,並根據自己的立意去自主探究,蒐集並運用論據。這一過程結束後,我們操作第二步,將所有學生的審題立意歸類,然後師生共同明確哪些是最佳立意,哪些是一般立意,哪些已經偏題跑題。然後再對論據進行歸類,哪些是典型論據,哪些是一般論據,哪些不能成為論據,最後讓學生選擇最佳立意與典型論據,運用我們所要求的模式來作文。作文完畢,這一教學過程是否就結束了呢?沒有,這只是個開始。接下來我們要求學生將蒐集得來的論據進行歸類,無論是最佳立意的,還是一般立意的,甚至偏題、跑題的論據。首先要求學生明確一點,上述收集的所有論據除去不能成為論據的材料外,所有的論據都是有用的。這些論據中的某些事例或許不能用來論證此觀點,但換個場合它們卻會成為其他觀點的典型論據,所以將這些論據劃分為有用論據。然後將有用論據進行分類,將它們分為正面論據與反面論據兩大類。然後正面論據又可分為古代中國、古代外國、現代中國、現代外國四個類別。劃分完之後,現代中國又可分為:1.名人名言名事;2.格言俗語。其中名人名言名事又可細分為自然科學家(再細分為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社會科學家(再細分為政治、哲學、經濟、歷史、文化等)、社會名人、企業家以及體藝明星等類別,名事包括新聞、時事時政、廣告詞等類別。正面論據分類中的古代中國、古代外國、現代外國也都依各自特點而類同,反面論據亦然。這樣一劃分,就形成了一個有關論據蒐集、歸類的結構圖表。

  再接下來,我們又可以引導學生從結構圖表中去拓展,進一步蒐集論據。學生經過老師的引導能夠發散思維,擴充套件視野,從古今中外中搜集不同的論據。每個學生都各自收集了相當數量的論據,然後再展開“兵教兵”互助環節,將蒐集得來的論據再次進行分類,哪些是典型的,哪些是一般的,哪些是不能成為論據的,然後就是同學之間論據的互換交流、交叉收集與傳閱。這一交流活動可以是同班之間,也可以是教師任教的班級之間,甚至可以是同年級的平行班之間。這樣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歸納出典型的、符合審題立意要求的富有表現力和說服力的論據。這樣蒐集下去,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所收集起來的論據隨之組成了一個論據庫,拓展開來就成了一個作文論據材料的資源庫,以後寫議論文時,就可以從中提取相應的論據材料來作文了。

  完成了上述工作之後,我們就可以繼續運用“嘗試教學理論”來進行深度探究。

  在“先學後教”、“先練後講”的相關原則下,教師引導並要求學生對蒐集來的論據進行隱含價值再挖掘。何謂“論據的隱含價值再挖掘”呢?舉個例子來說,前面我們的話題為“逆境與成功”,學生很自然地就想到居里夫人發現鐳的事例。那麼透過深度探究,我們可以從居里夫人身上挖掘出如下的一些價值:其一,居里夫人與丈夫共同發現鐳,表現了夫妻之間同心協作、共同取得事業的成功;其二,居里夫人所在的家族有多人在科學上有重大貢獻,又說明了環境對人的影響;其三,居里夫人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經常拿錢物去資助他人,又表現出可貴的、崇高的道德品質;其四,居里夫人是波蘭人,二戰期間,波蘭深受法西斯的傷害,居里夫人為了祖國的自由而積極奔走,又體現出令人敬仰的愛國精神。這樣一挖掘,有關居里夫人的這條論據就轉化為能論證五個方面問題的論據材料,一下子就提高了論據的使用價值,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我們把這一過程稱之為“榨油”,也就是要儘可能多的從一個人身上挖掘出更多有價值的論據材料。

  接下來,在“嘗試教學理論”的指導下,老師再選出一個人或一個事例,要求學生也這樣去挖掘其隱含價值,使學生們能熟練操作。等學生們都熟練了以後,就又可以將蒐集來的論據分類,然後再分派給不同的學習小組,開展“兵教兵”互助活動,將所有可能有隱含價值的論據的隱含價值挖掘出來,積累下來,成為新的論據材料。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一個星期提供一個話題,要求學生按照上述操作流程去操作,不停地蒐集,不斷地交流,不懈地積累,幾個學期下來,積累的論據材料是非常可觀的,學生寫議論文時就不再無話可說,無論據可用了。

  談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這樣去搜集、去挖掘,論據不總有蒐集完的一天嗎?其實,這大可不必擔心。我們在前面的結構圖表裡有這樣的積累途徑――古今中外的論據材料、新聞、時事時政,這些事例,尤其是新聞、時事時政是日新月異,動態的、永恆發展著的。所以,它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又何來終竭之說呢?反倒隨著時間的推移,論據材料會不斷更新、不斷豐富。

  論據的蒐集完成之後,接下來我們要解決論據運用的兩個問題:其一是論據本身的基本運用;其二是論據的拓展運用。

  首先,我們來說說論據本身的基本運用。

  這個基本運用是這麼樣的含義:我們所蒐集來的論據可能是一句話,也可能是很長的一段話。若是一句話,在將其與觀點聯絡起來進行論證說理時,就有必要對其進行擴充套件,我們可設計不同的句式來展示這一條論據,使之富有文采,富有表現力,富有令讀者信服的力量。若是一段話,我們又必須對其進行精簡,使之既能與觀點緊密聯絡,又富有說理性,同時我們也要對其進行句式方面的設計,使它們有文采,有說服力,且具有典型性。只有這樣,學生們寫出來的文章才會論據有典型性,有說服力,論據語言有文采,簡潔自然,邏輯嚴密,論說力量十足,從而在保證論證過程有理有據,論證得當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增加文章的文采,提升文章的檔次。

  其次,我們來談談論據的拓展運用。

  前面我們談到,在學生所蒐集的論據中,有些能很好的論證此觀點,而有些卻與觀點的聯絡並不緊密。那麼,這些聯絡不緊密的論據怎麼辦?我們在將其蒐集來之後,對它們進行了歸類,進行了“榨油”,挖掘了其身上的隱含價值,而現在我們就可以拓展運用他們身上的隱含價值,最大限度的發揮這些論據其隱含價值的效益。

  具體怎樣來做呢?

  我們作文訓練時一般的作文程式是:出題者提供材料、話題,然後我們根據材料和話題而審題立意,然後根據審題立意去搜集論據,再然後對文章的結構進行構思、設計,最後下筆成文,從而完成一篇作文的寫作。而我們現在談及的論據的拓展運用,卻是上述作文過程的逆過程,即由論據而引申推延,由引申推延而發掘出新的立意,由新的立意而寫成新的文章。

  在這一由論據而發掘出新的立意的過程中,教師平時應該注意引導學生在審題立意的過程中,始終要求學生的立意指向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思想道德觀、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態度,使其立意始終能立足於一定的人生高度。這樣堅持寫下來,學生的論據多了、新了,學生的審題立意也多了、新了,然後再加上作文結構的模仿、訓練、鞏固、加強,學生的作文水平自然會水漲船高。

  上述一系列過程,我們將其稱之為:議論文論據材料的蒐集、運用以及拓展遷移。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自我嘗試、自主探究,充分體現了其學習的主體性,而教師也能及時指導、歸納、總結、明確,體現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性。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同樣也很好地體現了“嘗試教學理論”的“先學後教”“先練後講”“兵教兵互助合作”等幾項原則,因而在具體的操作實踐中,有效地解決了在議論文教學與寫作中,學生無話可說及不知怎麼來說、不知從何說起的難題,給了議論文的寫作教學一個好的突破口。

  筆者的實踐證明,這種議論文寫作教學模式是切實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它能有效地解決議論文寫作教學中遇到的難題,我們都可以在這一方面進行有益的嘗試,進行共同的探討。

2021議論文4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明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明服務之中去。

  小鳥在藍天自由自在地飛翔,一個小生命在活動,可是,可惡的獵人槍把它打了下來,一個小生命就這樣被這一槍打死了;魚兒在水中養兒育女,一個個小生命即將來到這個美麗的世界上,但是魚兒的天敵又將生命吃掉,一個個小生命就這樣沒了。同學們一大早來到學校,不是來學習的,而是來逛街的,這樣浪費時間等於浪費了寶貴的生命。

  生命,它比千金還重要,任何代價,上萬的金銀財寶也買不來。有些人寧可拋棄生命,也不願損失金錢,我想問他們,有了金錢沒了生命是無可用處的,有了生命沒了錢也能賺錢,但生命一但失去來了就再也不能挽回了。我的弟弟一直在浪費生命,每次放學回家,不是打遊戲,就是看電視,沒有想學習的念頭。我們現在擁有幸福的生活,應該好好珍惜,不浪費每一分每一秒,讓每一分每一秒變得有價值。

  是呀,人的生命可貴,不要失去了才覺得生命寶貴。從現在開始,我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2021議論文5

  時光流轉,我們從艱苦卓絕的抗戰中來到了繁華美好,科技高速發展的21世紀。在許多青少年的心中,戰士、民族、保家衛國的熱血激情似乎成為了隱形基因。對於英雄,很多人的理解是漫威裡無所不能的鋼鐵俠,是遙遠年代的紅軍戰士,更有甚者將熒屏上的“流量小生”定義為英雄。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英雄呢?

  英雄,是在危難時挺身而出的人;是在人人膽怯時奮不顧身的人;是不畏強權,勇於鬥爭的人;是在災難面前捨己為人,讓無數人發出心聲:“請一定要活著回來!”的人。英雄的定義是心懷天下,捨己為人,赤子之心,一腔愛國熱情,不忘初心的人。

  有的人認為,英雄一定是“大人物”,一定離我們很遠很遠。但事實上,英雄並非如此。

  在戰場上拋棄生命,奮勇殺敵的戰士可以被稱為英雄,不顧自身安危跳進河裡救人的亦可以稱之為英雄。

  最初,我接觸到“英雄”這個詞是2008年的5月12日。那天是個昏暗的日子,汶川發生了大地震。一夕之間,無數房子倒塌,無數人被埋在破碎的牆底下,無數孩子轉眼間沒了爹孃……汶川大地震的威力,甚至相當於美國向日本投下的那種原子彈252顆爆炸力的總和。可想而知,情況有多麼危險。然而,這一訊息傳出,震撼了國人,成千上萬的人選擇捐款、幫助災後重建、不顧安危前往參加救援……一些消防員和解放軍戰士以最快的速度爬過高山,跑過草地,幾乎只休息兩三個小時,用最短的時間到達了地震地點。一隊戰士乘坐飛機來到陰森的災區上空幾千米處,為了更快救援他們咬牙跳了下去。在沒有地面聯絡站的情況下,這樣做無異於找死。但面作文對危險,他們毅然決然的跳了下去。其中一個年僅23歲的戰士給妻子發了最後一條訊息:“老婆,我去參加汶川救援了,我不知道能不能活著回來,但我不後悔,請不要為我擔心。你記得,我要救很多人,我要當個英雄!”

  在這場天災中,戰士們不眠不休幾天,挽救了無數生命。一名被砸傷腿的戰士堅決不退出救援,他用盡全力站起來,大聲嘶吼:“讓我再救一個吧!”

  那時我很小,什麼都記不清,唯一記得的,是母親流著眼淚指著螢幕上的戰士們對我說:“你記住,這才是真正的英雄!”

  英雄,往往在危難時刻感動人心。

  今年的4月30日,四川涼山森林發生大火,火勢迅猛,熱浪滔天。當地的消防員戰士義無反顧的走進了火場,與炙熱的火舌英勇搏鬥。30餘名消防戰士壯烈犧牲。但他們仍勇敢發聲:“我們為的是守護好國家的一草一木,面對重大火情,我們必須向前!”這樣的精神感動了廣大民眾。當天,人們紛紛寄去自己的關心與祝福。其中,一份特殊的禮物在網路上“火了”--那是100個小蛋糕,盒子上還印有卡通消防員的圖案,上面還帶了一張令人哭笑不得的紙條:“快遞小哥,請一定要認真送達,如果他們不收,放下就跑。”可就是這樣一張紙條,讓面對大火不退縮的戰士們紅了眼眶。

  當我看到這些新聞時,一種異樣的感覺油然而生,我知道面對這些無私的人,只能用一個詞形容——英雄。

  自那之後,我明白了英雄的定義:心懷天下,捨己為人,赤子之心,一腔熱血,不忘初心。假如時間給我一次機會能與這些英雄對話,我只想說:“謝謝你們,請一定要活著回來!”

2021議論文6

  摘 要:議論文是語文教學中作文課程中的學習內容。高中生在學習議論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鍛鍊他們的邏輯能力和對事物理性的認識。在前輩們的教學中已經使得議論文在高中階段有了一定的掌握能力,但是就目前的狀況而言仍然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改進。根據教學經歷中觀察到的現象總結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中;議論文寫作;問題;建議

  我國在上個世紀初對問題進行分類之後議論文就作為一種文體成了四大文體之一,在高中時期學習的議論文主要是以訓練學生的寫作技巧和提高寫作技巧為主要目的,在寫作的過程中運用議論的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議論文的寫作是作者對於所描述的事情的一種梳理的過程。在表述自己觀點的過程中透過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的結合來作為支撐,而後把自己的觀點揉入其中的過程。

  一、目前高中議論文寫作存在的問題

  1.不在乎學生的情感需求,一味追求技巧

  在一切以分數為最後標準的教育環境中,議論文的教授使得議論文在學生眼裡是一種死板和無聊的文體。由於這種分數至上的思想存在,使得學生和教師在學習議論文的過程中只是過度地追求寫作的技巧,但是沒有進行系統的議論文學習,使得議論文的情感度不夠,這一點也是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對於議論文的看法。

  議論文字應該是一個表達自己觀點的文體,卻由於這種功利的心理使得教學的效果本末倒置。

  2.議論文作為一種文體學生沒有充分掌握議論文的文體格式

  作為一種文體自然還要有區別於其他文體的格式來與其他文體進行區別,但目前大多數學生的議論文寫作中出現了很多的類議論文。一部分學生對於議論文的文體格式和行文要求沒有準確的認知,這使得學生在議論文的使用過程中出現議論文寫得不像。

  3.在日常的教學中沒有使得寫作和閱讀很好地結合起來

  寫作的前提是學習,學習的過程也就是模仿的過程。只有經過一定量的閱讀才能建立起來一定的基礎。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係一直沒有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這也使得學生對於議論文的理論體會得不深刻。應該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多進行閱讀的訓練,養成良好的習慣和豐富的素材,從內在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

  4.忽視了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和思維模式的訓練

  議論文的文體在日常的應用中大部分是根據教師的標準來制定,這樣使得學生在寫作中的自主能力受到很大的制約。這種現象也是在日常學習議論文中的比較重要的問題。

  二、高中議論文寫作訓練策略與建議

  1.寫作意識培養和心理訓練

  學生的厭學往往就是心理的因素,這種心理因素是可以透過外在的影響和調整來改變的。高中生的作文中的心態基本就是學生自身的個性心態。擁有正確的寫作意識和心理素質是寫作的前提。

  2.引導學生培養寫作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是大部分人承認的教學思想,在興趣建立以後學習的自主性就會大大地增加。這也是屬於心理特徵的一方面。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與在生活中受到的文化教育和家庭背景有著很大的關係。透過各種教學安排的設定能夠對學生學習興趣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3.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

  議論文在議論的基礎上必定是對於事物的整體有了全面的把握之後才能進行的。這樣在論據的提出和論證的過程都會顧全大局形成一個文章整體結構的完整性。而這些能力可以透過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來實現,可以在實際的教學中設定這樣的訓練課程鍛鍊學生對於事物的觀察能力。透過對於事物的寫作描寫來讓學生體會議論文在闡述事物層面的寫作技巧。

  4.寫作發散性思維的訓練

  寫作的過程是作者思考的過程,這期間也是作者在腦中進行構架的過程。這期間就會涉及發現思維的運用過程。從一個觀點的闡述中引申至另外的觀點,這也是議論文寫作能力的一種。另外,推理性的思維和辯證性思維同樣也是在議論文中需要熟練運用的。在日常教學中針對這樣的能力進行一定訓練對於新時期高中議論文的教學會有很大的幫助。

  5.寫作方向的訓練,有關資料素材蒐集能力的培養

  議論文的寫作在學生的觀念中是對於事物的簡單描述和闡述,透過這種文體的形式進行類似說明的作用。其實不然,議論文在文體上雖然有一定的侷限性,但是在行文的寫作內容上如果能很好地結合其他文體再加之很好的文字功底是能夠寫得很吸引人的。這樣的能力在日常素材和資料的蒐集上有一定的要求,在資料蒐集和素材整理方面進行訓練能夠有效地提高這種能力。

  學習議論文的過程是和任何學習過程類似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根據現有高中議論文寫作問題的基礎上能夠改變學生和教師的學習觀念才是關鍵。只有在改變了學習觀念,使得學習議論文寫作作為一門普通課程呈現在學習中才能迴歸學習最初的純潔目的。這樣上述筆者的一家之言或許才會發揮最大的功效。

  參考文獻:

  [1]孫紹振。議論文寫作:尋找黑天鵝[J]。語文建設,20xx(09)。

  [2]董蓓菲。作文教學的癥結何在[J]。語文學習,20xx(02)。

  [3]魏小娜。中西方作文文體知識開發的比較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xx(01)。

  淺談如何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寫作教學:讀寫結合,內外兼修高中生議論文寫作技巧:剖析"概念"妙筆生"理"

2021議論文7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句小調簡單而又深刻地揭示了在大自然舞臺上的主旋律——適者生存。

  大自然就好比一個宏大的競技臺,不斷地生物PK醞釀了環環相扣的生物之鏈。人類自以為是這個競技臺的“常勝將軍”,或是旁觀者的主席身份。實則不然,只要有生命,只要是自然是一份子,就會有不斷地競爭。小到一個細胞,大至整個自然。而人類只是其中渺小的一支隊伍。

  恐龍原是自然界一支實力強盛的“鐵騎軍”,但面對天災人禍,缺乏創造力的它們只在短短的時間裡銷聲匿跡。自然界是殘酷的,不會抱守一堆白骨,而是繼續發展創造;自然界又是健忘的,“恐龍”這個名字會日漸沉淪,被新的物種替代,人類是自然創造的新物種。如今,可能人類在為自己的成就而感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當更大的滅頂之災降臨時,人類僅有的創造只是一堆破銅爛鐵。因此需要自衛自己的領域,就是不斷地科技創新,“強大”是沒有終點的。

  謙遜與創造是人類社會的兩大處事原則,是每個人的座右銘。不斷地上進與突破是人類的最高準則,是“適者生存”的精髓。

2021議論文8

  超市香菸不翼而飛,店內天花板也離奇被破,今年三次連續被盜,店門卻完好無損,超市老闆趙女士可是百思不得其解。看完店裡監控之後,趙女士被嚇了一跳,這小偷竟然是“從天而降”!

  13日凌晨,武昌一超市今年第三次被盜。監控顯示,小偷每次都是從天花板跳下來,盜走了10多萬元的香菸。

  超市天花板藏活人

  超市天花板離奇被破

  事發武昌區才華街可多超市。店長趙女士介紹,13日凌晨6點多來開門,發現天花板又破了,櫃子裡存放的香菸全部不翼而飛。而這已經是今年來第三次被盜了,前一次就在兩天前,第一次是1月6日,三次加起來損失了10多萬元的香菸。

  趙女士說,她的店內裝有監控,第一次看到偷竊畫面時,她驚呆了:小偷竟是從天花板上跳下來的。

  13日,記者從監控畫面中看到,前兩次,一名男子拿著手電筒從店中央的天花板跳下,隨後迅速拉掉電源,切斷了監控。

  後來,店員將此處天花板用粘膠加固,結果13日凌晨4點半,小偷從門口附近的天花板上跳下。記者看到,天花板上面還有半米多高的空間。

  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

  為什麼小偷會藏在天花板裡呢?據瞭解,趙女士店鋪相鄰的店鋪上都有著很大的招牌,招牌都是空心的,而且相互連通,只要小偷從任何一個店鋪招牌裡面鑽進去,都可以進入趙女士的超市中。看來,店鋪的招牌可都是要重新換了才能防止小偷如此“從天而降”了。

2021議論文9

  一、比較

  題好一半文,開頭也一樣。考場作文的開頭段是閱卷者第一眼關注的地方,同標題一樣,有時候可以決定整篇作文的分數。那麼,什麼樣的開頭段能獲得閱卷者的青睞呢?請看下面的開頭段:

  第一組:普通與特殊

  【文題關鍵詞】我只是一顆塵埃/世界因我而造

  A 地理課上我們學過一個知識點:地球的一般與特殊。當時我就疑惑,地球到底是一般的還是特殊的呢?我想現在大家都應該很熟悉:針對廣大無邊的宇宙來說地球只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天體。就拿太陽系來講地球也只是個繞太陽公轉的八大行星之一。它的體積沒有水星木星來的大,離太陽沒有水星來的近,所以他是一般的。可是它為什麼又是特殊的呢?因為在千千萬萬個大大小小的天體中唯獨它孕育著生命,所以它是特殊的。

  B 在廣大無邊的宇宙中,地球是普通的,但它是已知星球中孕育著生命的唯一,所以又是特殊的。可見,普通和特殊並不是永遠對立的,在普通中尋找亮點,普通也能變特殊。

  分析:A B兩段有繁複與簡潔、散漫與明確之別,顯然,作為論述文,B段開頭更容易獲得高分。

  第二組:重複與創造

  【題目】有人說:重複是成功之母,義大利畫家達芬奇不就是從一次次畫蛋中走向成功的嗎?但87歲的中國畫吳冠中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稱號時說:“如果畫,一定要畫出新的想法、新感受,重複自己是可恥的。”綜合上述材料,結合你的所感所思,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論述性。

  A 又是一個新春將至的時節。我不由想起往昔那一年一年萬頭攢頭笑著火樹銀花的日子。人們愛著這漫天絢麗的煙火,因為每一個新春它們都化了不一樣的彩妝,銘刻著不一樣的記憶。若是年年皆是一種模樣,早被人們厭棄了。重複,不僅僅侷限於僵化的程式,而是翻動著創造的水泡,積蓄著轉變等待迎接噴發。

  B 新春時節,火樹銀花,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世間萬物,周流不居,但自然法則,總是昭然若揭:迴圈促成新生,重複方能創造。

  分析:AB兩段有敘述和概括,曲折和流暢之別,A段重在舉例,B段節末點題,顯然B段更可能獲取高分。

  二、總結

  總結上述二組考場作文的開頭,吸引閱卷者眼球的開頭段首先要做到四個“最好”:

  1.篇幅。最好不要超過100字,50字左右最適宜。閱卷老師看到長長一段放在開頭,心下就煩,對整篇作文的評估會失卻耐心。

  2.行文。最好不要展開論證,如果舉例,也只要引出論點即可,分析也要留到本論部分。開頭段就展開論證是不懂論述文寫作的表現之一。

  3.觀點。最好在段末或者句首直接點出,閱卷老師看第一段有一種期待:論點呢?論點呢?你在段首或段尾恰好點出,閱卷者就心安:觀點有了!

  4.語言。最好用簡潔的短句和整句,力避冗長描述。簡潔的四字短語最為乾脆,有節奏,但要流暢通順,不能生造;用排比來打造整句是近幾年考場作文的傾向,但要注意最後一句一定是觀點句。

  三、舉例

  開頭段如何寫呢?張中行先生在《作文雜談》中提出開頭有“明說”和“暗說”兩種。所謂“明說”就是在引論段中開門見山,一語破的,明確提出論點。我們可稱之為“開門見山式”。

  1.開門見山式,如:

  ①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談骨氣》)

  ②力氣是有限的,而智慧是無窮的。做一件事,往往用力不能取得成功,用智慧卻能達到預想的目的。(《智慧大於力氣》)

  ③無論做什麼樣的領導工作,既要有專門的學問,又要有廣博的知識。前者應以後者為基礎。這個道理十分淺顯。《歡迎“雜家”》)

  ①是一句話破題,直接提出中心論點。②③雖有兩句話,但句意都是相承接的,中心論點的提出也是直截了當。可見“明說”,一般只用1-4句話,其中一句話必然是論點句,其餘句子或者解釋,或者承接,或者對比,都是為了突出那句論點句。

  至於“暗說”,辦法多種多樣,列舉如次:

  2.對比轉折式。前後對比,中間用轉折詞。如:

  ①不好表現自己,確實是一個人謙虛謹慎的美德。但是,我敢說,“好表現自己”也是一種美德。(《小議“好表現自己”》)

  ②一般人常常以為,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實也不盡然。我們雖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態度,但是,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度同樣沒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

  3.類比設喻式。簡述故事、寓言或者笑話作為類比或者比方,然後從中引出一句論點。要注意的是,敘述要簡要概括,能說明問題即可,不要寫成小記敘文。如:

  看見一隻兔子撞死在樹上,於是,就天天站在樹下等著撿死兔子。人們笑話守株待兔的人,是因為把偶然現象視作必然規律的人,就一定會做出愚蠢的決定。(《偶然與必然》)

  4.引經據典式。開頭先引用一句別人的話(名言、警句、俗話、諺語、格言等),或者直接用這些句子作為論點,或經過解釋從中引出論點。如;

  “謙受益,滿招鍍”,這句格言流傳到今天至少有兩手多年了。這是普遍真理,任何地區、任何時代都適用的真理。這條真理指出人們成功和失敗的道理。但是,可惜得很,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從這個格言受到教益。(《說謙虛》)

  5.敘述事件式。開頭先敘述一件事件(國家大事,世界要聞;凡人小事,自然現象;逸聞軼事,文藝傳奇等等),然後根據這件事,提出論點,或從此事聯想開去,引出一個論點或論題。

  夏日來臨,暑熱難當,開啟門窗,絲絲涼風吹進屋內,使人頓覺清爽異常。但是,蚊子、蒼蠅也乘機而入,影響人們的工作和休息,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若安上窗紗,既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又防止了蚊蠅之害,實在是兩全其美的措施。由此,我聯想到了學習西方文化的問題(《窗紗與蚊蚋》)

  6.概括材料式。即“順杆爬”:引論段開頭先簡要、概括地複述題目所供材料的內容,然後提出論點;或者是在對材料的夾敘夾議中,使論點逐步鮮明起來。如: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人說,這是一個快速變化、發展的時代,要追尋潮流乃至立於潮頭之上,如果一個人不能融入現代潮流,那他就會成為落伍者。

  也有人說,任憑潮流湧動,我只做自己內心的國王,就如“風可以吹走/一張無助的紙片/卻吹不走/一隻會飛的蝴蝶/因為生命的力量在於不順從”。

  還有人說,追尋潮流與追尋自我並不矛盾,一方面順應潮流但保持理性的距離,另一方面順應內心但不被自我矇蔽。

  對上述議論,你有什麼所思所感?寫一篇論述類。

  順著材料改編,就有如下的開頭:

  是做勇立潮頭的“弄潮兒”,還是做自我的“國王”?有人說不做落伍者,你就要立於潮頭。有人說,不順從,你的生命才有力量。而我要說,追趕潮流但不能迷失自我,保持自我但不能固步自封。

  7.提出問題式。在引論段的開頭,先針對議論的問題提出疑問,然後在回答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如:

  人大概生下來就是與“難”字打交道的。遇到“難”以後,怎樣對待呢?有的人無視困難,或不承認困難,這未免目光短淺。有的人“難”字障目,被困難嚇倒,只有懦夫懶漢才是這樣。有的人正視困難,不怕困難,迎難而上,戰勝困難,這是我們所需要的智勇之士。(《說難》)

  8.解釋定義式。引論段的開頭將標題或有關概念的含義解釋一下,在解釋中引出論點。如:

  ①由於重複或練習而鞏固下來的並變成需要的行動方式就是習慣。從這個解釋中,我們可以看出兩點:一是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經過較長時間的重複和練習才能鞏固下來的。二是習慣是一種需要,就象吃飯和睡覺一樣,很難改變。由此看來,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要持之以恆,反覆訓練,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便能受益終身。(《習慣》)

  ②漢語中,表示“堅硬”這樣性質的字不少,表示“柔軟”的也很多。可是既表示“堅硬”,又表示“柔軟”,把這兩種對立的性質統一在一起的字就不很多了。“堅韌”就是這樣一個。字典上註釋,“堅韌”又柔軟又結實,不易“折斷”。“堅韌”確是一個耐人深思的字。(《談“堅韌”》)

  四、實踐

  以上八種開頭方法,符合了四個“最好”。當然,要寫好考場作文的開頭,最根本的條件是二個:一是“想清楚”,即審題不出差錯,你理解命題者的意圖,也明白自己要表達什麼;二是“說清楚”,能夠簡潔流暢地把自己的觀點用一二句話寫出來,而不是佶屈聱牙,裝腔作勢,或者雕章琢句,以辭害意。下面試以寧波市二模作文題為例,用八種方法擬寫開頭段:

  26.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說,這是一個快速變化、發展的時代,要追尋潮流乃至立於潮頭之上,如果一個人不能融入現代潮流,那他就會成為落伍者。

  也有人說,任憑潮流湧動,我只做自己內心的國王,就如“風可以吹走/一張無助的紙片/卻吹不走/一隻會飛的蝴蝶/因為生命的力量在於不順從”。

  還有人說,追尋潮流與追尋自我並不矛盾,一方面順應潮流但保持理性的距離,另一方面順應內心但不被自我矇蔽。

  對上述議論,你有什麼所思所感?寫一篇論述類。

  (立意分析:勇作弄潮兒。立定腳跟不放鬆。內方外圓,順勢而為。以上三種立意均是可以的。)

  1.開門見山式。

  世界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在時代洪流之前,奮勇前進,順勢而為,才是唯一出路。

  2.對比轉折式。

  雖然有人說在潮流之前,“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但是我願意“冷眼向洋看世界”,在浮躁喧囂的時代潮流中保持內心的從容與淡定。

  3.類比設喻式。

  牆頭之草,東風襲來向西倒,巖中翠柏,立定腳跟不放鬆。春去冬來,牆頭之草,望秋先隕,但巖中翠柏,凌冬不凋。人也一樣,只有堅守自我,才能顯示出生命的力量。

  4.引經據典式。

  江浙一帶,素有弄潮好手。“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市場經濟初期,多少浙江人見微知著,順應潮流。先有溫州模式,後有馬雲電商。如果不做弄潮兒,哪有今天的經濟奇蹟?

  5.敘述事件式。

  n是一個泰國鄉下糙哥,隨著入城潮流,他也到曼谷去做了“曼漂”。雖然進入法學院讀書,但不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端過盤子,發過廣告,看過大門??????過了7年鬱鬱寡歡的都市生活以後,他終於聽從內心的召喚,決定逆流而動,回到故鄉。在離清邁50裡的地方,他開荒、種菜、養魚、造房、辦農家樂,最後居然有了自己的農場,有了自己的品牌,吸引著世界各地人們前去學習和體驗他的有機生活方式。n的經歷告訴我們,追尋潮流和保持自我是可以和諧共存的,甚至保持自我也可以倡導新的潮流。

  6.概括材料式。

  是做勇立潮頭的“弄潮兒”,還是做自我的“國王”?有人說不做落伍者,你就要立於潮頭。有人說,不順從,你的生命就有力量。而我要說,追趕潮流但不能迷失自我,保持自我但不能固步自封。

  7.提出問題式。

  是做勇立潮頭的“弄潮兒”,還是做自我的“國王”?不做落伍者,就一定要立於潮頭?不順從,生命才有力量?世間萬物的許多選擇,恐怕不是非此即皮、黑白二元這樣簡單。能否做到追趕潮流但不能迷失自我,保持自我但不能固步自封呢?

  8.解釋定義式。

  俗話說,做人要“內方外圓”。“外圓”就是“追尋潮流”,就是適應變化,順勢而為;“內方”就是“追尋自我”,就是保持自我,心有操守。很多時候,這兩者是對立統一的。

  五、修改

  以下四篇作文,是我市二模作文中的優秀卷。三篇來自效實中學,一篇來自鎮海中學。從近幾年的考場作文來看,這是追求華麗語言、抒發小資情感的典型篇章,在前幾年,無疑是作為高分卷的。但今年,這樣的在考場上的命運,很難判斷。因為最近三年,評卷組反覆打壓“套作”,強調“說人話”的論述文的迴歸。所以,這種風格的開頭段,還得改一改。

  1.《繁華境裡,聽輕曲一首》

  克魯德曾言:“我不願預測,我只透過窗子,看著那已發生的未來。”窗子裡,窗子外,繁華境裡,繁華境外,潮流湧動之下,築窗一扇堅守初心的人又何其的少。

  (克魯德曾言:“我不願預測,我只透過窗子,看著那已發生的未來。”在克魯德看來,無論窗子外的繁華境裡,湧動著怎樣的潮流,他自己要築窗一扇,堅守初心。在天下攘攘的今天,像克魯德那樣的人又何其的少,而正因為其少,故更顯珍貴。)

  2.《順風飛揚,逆風歌唱》

  我在燈紅酒綠、霓虹通明的都市街頭感受生活的細心,我在小橋流水、花香四溢的感受燥熱的野心膨脹,我在慾望的潮流和內心的反思中踏歌而行。

  (有多少人在車來人往、燈紅酒綠的都市潮流裡放縱慾望?有多少人在小橋流水、花香四溢的精神後院裡堅守本心?而我願在時代的潮流裡順風飛揚,在內心的堅守中逆風歌唱。)

  3.《行於時代大潮》

  李谷一的《知音》——“將軍拔劍南天起,我願做長風繞戰旗。”總能在心中激起千層浪。

  (“將軍拔劍南天起,我願做長風繞戰旗。”這是李谷一在《知音》裡唱詞,它總能在我心中激起千層波浪:在時代大潮裡,像蔡松坡那樣勇立潮頭,還是像袁世凱那樣逆流而動呢?答案顯然是前者)

  4.《順流而生,把我自我》

  她征服了世界。這是人們對可可。香奈兒的評價。她以睿智的目光洞察潮流的走向,又以高傲的姿態堅持黑白灰的美感,融入潮流與守住自我在她身上得到完美統一,最後她走向了世界。

  無疑,順應潮流是歷史的真理。那百年曆史,近代中國曾試圖逆流,最終被歷史遺棄。在民主的歷史潮流之下仍頑強地堅守專制,在一次次被打倒之後,這真理才終於為我們所知。蒙受恥辱是不幸的,但幸運的是,我們終於邁步走向世界,在時代大潮之下,我們腳步穩健。

  但是盲目跟風、隨波逐流只能帶來庸碌與失敗。如何與潮流保持理性的距離,答案是保持對自我的追尋。

  (可可.香奈兒以睿智的目光洞察潮流的走向,又以高傲的姿態堅持黑白灰的美感,融入潮流與守住自我在她身上得到完美統一。最後她走向了世界,進而征服了世界。可可.香奈兒的成功,告訴我們一種人生的智慧:既要順流而生,又要把握自我。)

  六、實踐

  比較四個修改後的議論文的開頭,大家應該知道考場議論文的開頭段應該怎樣鮮明集中地點題,怎樣清楚明白地表達,怎樣簡潔明快地開篇了。下面提供今年浙江省五校第二次聯考作文模擬題,請用幾種不同的方法,寫幾個議論文的開頭段。

  26.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一個操場上,有人正進行萬米長跑,有人正在拼百米衝刺,也有人繞著跑道一圈圈慢慢散步。那跑1萬米的看見百米衝刺的人滿面通紅,肌肉緊繃,心裡會“顫抖”嗎?不會,因為他知道自己的終點在哪裡,考驗在後面等著自己呢。那悠閒散步的,看見跑萬米的人氣喘吁吁地追過來,會內心緊張,擔心被“追上”“淘汰”嗎?也不會的,因為他知道自己就是來散步的。

  讀了這段文字,你有什麼所思所感,寫一篇闡述你的觀點。【注意】①明確觀點,自擬題目。②不少於800字。③不得抄襲、套作。

2021議論文10

  作為21世紀的一代孩子,我們成為了眾多人眼中最幸福的一代——我們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生活很滋潤。然而,我們又失去了多少呢?當我們捫心自問時,太多的困惑湧上了心頭。

  當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老師用他們淵博的知識孜孜不倦地傳授給我們時,為什麼我們眼中沒有太多對知識的渴望?不是我們好學,不是我們不長進,是因為作業、功課佔據了我們整個童年。我們的童年失去了太多的色彩。我們沒有無拘無束地玩耍過,也沒有時間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我們沒見過小鳥是怎樣打窩的;沒聽見過蟋蟀是怎麼唱歌的:沒有親自到河邊去捉蝦……這是因為,我們被那堆積如山的作業給覆蓋了。我們的童年去哪了?是誰奪走了那多姿多彩的童年呢?是什麼原因讓我們變得不太愛學習了呢?

  在我的童年裡,沒有了那雙充滿童真的眼睛:沒有了那天真、可愛的童心:也沒有了渴望說童語的衝動……我開始慢慢適應社會給予我們的一切,但是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又會想:什麼時候社會會理解我們,還給我們一顆童心呢?

2021議論文11

  寫議論文,請圍繞四個詞“做文章”——角度、展開、啟發、標誌。

  1.“角度”要精準

  只有角度準,才能確立正確的論點;只有角度精,才能使論證有力。

  (1)命題寫議論文

  題目就是論點的不談。如《勿以惡小而為》、《毀樹容易種樹難》等。

  如果題目只是論題,論點需自行提煉。“提煉”論點的角度有:

  ①未限制處

  例如題目:說小

  題目限制的是隻準論述“小”,但它並未限制一定要論述“小”的什麼方面。這正是可以發揮的地方。

  於是便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論點:

  “小”並不小;

  勿以善小而不為;

  小洞不補,大洞吃苦。

  ②抓修飾語

  例如題目:開動思維機器

  題目的重心在修飾語“思維”二字上。抓住了它,就明確了“開動”的“機器”是人的腦筋。

  ③剖析喻義

  例如題目:不要拒絕陽光/在轉彎中創造/讓我們串起愛的環鏈/真味是嚐出來的

  “陽光”、“轉彎”、“環鏈”、“味”都取其比喻義。

  ④揭示關係

  例如題目:樹木·森林·氣候

  題目中三者之間既是並列的,又存在著一種互為因果、環環相扣的關係,暗示著人類社會生活中的某些關係。

  (2)供材料寫議論文

  ①材料常常是多義的

  例如:仔細閱讀下面這篇短文,聯絡自己的實際情況,以“讀《畫蛋》有感”為題寫一篇讀後感。

  畫蛋

  達·芬奇從小愛好繪畫,父親送他到當時義大利的名城佛羅倫薩,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老師不是先教他創作什麼作品,而是要他從畫蛋入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幾天。老師見他有些不耐煩了,對他說:不要以為畫蛋容易。要知道,一千個蛋當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形狀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比方說,把頭抬高一點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點看,這個蛋的橢圓形輪廓就會有差異。所以,要在畫紙上把它完善地表現出來,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佛羅基奧還說:反覆地練習畫蛋,就是嚴格訓練用眼睛細緻地觀察形象,用手準確地描繪形象;做到手眼一致,不論畫什麼就都能得心應手了。後來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期的艱苦的藝術實踐,終於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成為一代宗師。

  分析

  材料起碼有以下4個含義:天才出於勤奮;要打牢基礎,練好基本功;學會全面看問題;名師出高徒。

  ②同一個材料可以有不同的認識

  例如:寫《失街亭》的讀後感。

  從孔明的角度,既可提煉出“執法如山”、“嚴於律已”的觀點,又可圍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去發表感想;

  從馬謖的角度,則可發表“馬謖是個好參謀而不是個好統帥”的見解;

  從王平的角度,還可以寫出如下的感想:“重用人才,就應委以重任。”

  但論點只能有一個,萬不可把幾個啟示都堆上去,結果一個也說不清。

  2.論證要“展開”

  議論文的著眼點、著重點是“論”,要把中心論透,讓“思想”顯亮。

  展開議論的關鍵是將中心論點分解為兩三個分論點。

  (1)並列展開

  對中心論點進行條分縷析,分解出幾個並列的分論點,以顯示論證的全面性。

  例如題目:梅花香自苦寒來,可分解為三個並列關係的分論點:①苦可以激發進取心;②苦可以培養堅強的意志;③苦可以培養創造精神。

  (2)遞進展開

  對事理作縱深剖析,以顯示出思維的深刻性。

  例如題目:在困難面前,可分層推進,分解為這樣幾個分論點:①要承認困難,因為困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②要不怕困難,因為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③要分析研究困難,千方百計地戰勝困難。

  3.觀點要有“啟發”意義

  論述,要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出問題產生的原因,使觀點具有啟發意義。

  具體怎麼做呢?

  (1)善於質疑

  質疑通常是創新的先導。隨著時代的發展,重新評價那些傳統觀念,重新審視一些過去約定俗成的事物,你會發現有些觀點是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

  (2)變換角度

  我們習慣於從某個固定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時間長了,老話連篇;如果換個角度去思考,就可能出新意。

  (3)限定範圍

  不少道理只有在一定範圍內、一定領域裡才說得通。如果你把某些觀點、某些現象限定在另一個特定的範圍內去分析,就可能出新意。

  (4)縱橫推進

  縱,就是深入地想;橫,就是擴充套件去想。

  4.“標誌”要顯

  要想讓老師很快把握你的思路,必須有一些標誌性的語言。

  這些“標誌性的語言”包括:擬好題、開好頭、有好段、結好尾、設亮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