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範文:信念是生存的基礎
“沒有理想,就沒有企盼和期待,也沒有明天;沒有信念,就沒有勇氣和毅力生髮的源泉,我們就無法超越橫亙在通往理想之境的無數險阻和艱難;沒有,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沒有情趣和藝術,之花就得不到醇美的滋養,理想、信念、與真情,就缺少了最有力、最動人的表達方式。”這是肖川在他的《教育的與真情》自序中的流溢而出的思想芬芳。一直以來,我感動著肖川,感動著他的睿智,感動著他的詩意,感動著他理性的思辯……。不過,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對待人生的真誠,他說他準備用一生的來完成《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教育的與真情》《教育的情趣與藝術》。毫無疑問,肖川是在用心靈打造著他所期望的“”。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人生下來,並不是為了像無人問津的塵埃那樣無影無蹤的.消失。人生下來是為了自己身後留下痕跡——永久的痕跡。”然而,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教師思考過為自己的人生留下過永久的痕跡呢?可能更多的是在抱怨中度日,在逃避中揮發著光陰,在消耗中消耗。儘管許多教師站在三尺講臺上幾十年如一日訓誡著天真無邪的孩童要“學會做一個大寫的人”,卻很少捫心自問“我”是否挺立。眼下不少“有為”教師好劍指灰暗針砭時弊。固然,批判現實需要勇氣,但也許他們很少想過批判並建設自己更需要大智大勇。很多時候,我們在無為中往往羨慕成名成家的同行,卻很少研讀他們行走人生的軌跡。魏書生算得上是當今教育界的“大腕”,從教六年就榮獲省級“特等勞動模範”“特級教師”,十年就博得“突出貢獻的專家”,為師12年就榮升為“中國十大傑出青年”,並以他為原形的電視連續劇《一介書生》在國家級電視臺多次播放,如此無限風光的待遇,在中國教育界可能無法再找出第二人。然而,我們不能忽略的是魏書生的背後有無人能及的傳奇:先後150多次“上書”做老師,用精神之筆勤奮地“長跑”出170多萬字的。而這一切的支撐點就是“我想,這世界上,如果由於自己的存在而多了一顆真誠、閃亮、的心靈,那我便獲得了生存的,有了一份生存的”的美麗信念和“自強不息,超越自我。”的人生。陶行知算得上是中國現代名副其實的享有世界聲譽的教育家。他的來自於堅信只有教育能夠救國、興國,並把中國的平民百姓能受到教育,普及平民教育作為終身的。為了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他毅然決然的脫去洋裝,穿上草鞋,一輩子紮根於鄉村教育,在實踐中走出了生活教育之路。
用一生的心靈的真誠以及“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博大胸襟打造出了中國教育的精神。蘇霍姆林斯基應該是對中國乃至世界教育影響深遠的教育家,他的一生都在用心靈寫詩,即使是彌留之際都還在規劃著教育的藍圖。因為他始終信奉著““我任教十年之後被任命為帕夫雷什中學的校長。在頭十年的教育工作中我逐漸積累起來的信念就在這裡形成。我十分堅信,確實有那麼一種精神品質,一個缺少了它們就不可能成為真正教育者,而其中首要的便是深入兒童精神世界的本領。”因為他用一生的行走在兌現著“把整個心靈獻給”的突破自我的承諾。
當然,類似於魏書生、陶行知、 蘇霍姆林斯的教育者還有許多,他們之所以能夠為自己的人生留下“光彩,來自於他們守望人生的積極、求實、豁達、樂觀、勤勉、堅韌的。正是這樣的使他們能夠坦然地漫步心靈,積蓄起教育的勇氣,在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的吶喊中鑄就了突破自我追求成熟飄揚在心靈深處的信念。如果我們要想在平凡中活出自己,那麼就讓我們這樣起步:“你僅僅需要申明你生活中的事件造就了屬於你的你自己,當你真正擁抱你展開擁有的一切一切和所做的一切一切……你就是真正勇敢的面對現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