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揚州> 描寫揚州月亮的優質作文

描寫揚州月亮的優質作文

描寫揚州月亮的優質作文

  尋一支竹,攜上一管簫,一壺茶,獨自泛舟於瘦西湖上。輕輕地,緩緩地,竹並不避開這垂柳,只徑向前去。柳葉嫩嫩的,細細的,輕託著你的臉龐。天幕上一輪圓月,此時想著“白兔搗藥成”的故事。

  月光均勻地撒在湖面。湖面上波光閃爍,月色便朦朧在湖面的水氣之上,夾雜著嫩柳的清香,使人賞心悅目。月光蹁躚著,低吟著。這光剔透,樸素,這光美麗,純潔。

  月下有晚練的人,有品茶吟詩的人,更多的是五、六個人圍坐在一起,一邊磕瓜子,一邊拉家常的人。人們盡情地享受著月光的美好。

  平躺於竹筏之上,飲一壺揚州綠茶。抬頭仰望夜空,月亮明而大,白日的所有憂愁煩惱都拋於腦後船飄至五亭橋下,每個橋洞都有一輪明月,投一顆石子於洞下的月亮,月亮變得朦朦朧朧,彷彿有些支離破碎,又彷彿有些飄忽不定。爾後,便又復攏起來了。天下的星星密密麻麻的,襯托著月亮,使此時之月又有一番神韻。月亮的周圍,鑲了一道黃色的邊,月邊沒有半絲雜雲,感嘆道:“明天又是個晴天!”

  天涯共此月,但揚州地平湖多,因此在揚州便能尋覓到“許多月亮”。天涯共此月,揚州的月,以她的柔、靜、美,哺育了揚州這片熱土上的一代又一代人,不愧於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的美譽。

  提到揚州的月,不得不聯想到“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的詩句。揚州的簫聲和揚州的明月是緊密聯絡的,這應了有簫必有月,有月必有簫,簫以它的悠揚純樸博得了文人墨客與絕代佳人的情物。

  揚州的明月被世人所讚頌,因為她美得純潔,美得剔透,美得不張揚,美得不妖嬈。

  揚州的月亮

  揚州是一個風景秀麗的現代都市,也是一個滿含文化底蘊的歷史古都。該如何展示這座華夏名城的風采呢?作者想到了月亮。因為文人總是離不開月亮,而月亮又與這座城市處處相連。這種化大為小、細處取材的方法,令內容新意頓生。

  寫月亮,總是離不開文人,寫文人自然離不開詩詞典故。月光營造出的寧靜夜晚,小秦淮河邊盪漾的縷縷簫聲,以及詩詞引出的無窮詩意,將揚州獨特的古蘊揭示得淋漓盡致。倘若作者找不到“月亮”這一獨特的材料,我們怎能讀到如此美不勝收的佳篇?

  揚州,一個人傑地靈、令人神往的地方。在浩瀚而美麗的歷史長河中,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為它陶醉。揚州又被人們稱為“月亮城”,揚州的月亮美在它的含蓄而不張揚,美在它的自然而不事雕琢。

  天氣晴朗的夜晚,皎潔的月光灑在揚州城的每一個角落,秀美、柔和、寧靜、優雅。夜色斑斕,勞累了一天的人們,靜靜地享受著這寧靜的夜晚。託一壺清新淡雅的香茶,與左鄰右舍圍桌而坐,談談閒話,論論家常,清風為舞,明月相伴,真是無限愜意。信步於小秦淮河邊,或漫步於瘦西湖畔,你隨處可以聞到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水的氣息和花與樹的清香。月光灑在瘦西湖上,給這美麗的人間仙境又增添了幾分迷人的風采。透過月色,朦朧的沉醉中似乎聽見簫聲,不禁令人浮想聯翩:那長髮飄飄手執玉簫的美貌女子此刻彷彿就站在二十四橋上和著晚風輕輕地吹奏著。此刻水邊的垂柳低低地拂著水面,微風撥弄著湖面。湖水在小橋下堆起一層層漣漪。

  月光在湖面閃動著。隨意撿起一粒石子丟向湖裡,撲通一聲,畫出一道道美麗的弧形,盪漾著向四周擴散。而我的心也如月影一樣被均勻地分成了一圈圈,晃著,蕩著……等水波漸漸地平靜了,那細條兒也聚攏起來,河面上又映出一輪明淨的月。據說每到皓月當空之夜,站在瘦西湖邊往五亭橋下望去,十五個橋洞,洞洞有月,形成了天上月,水中月,水天一色,眾月爭輝的絕美景觀。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道出了揚州無邊的月色。就連大詩人杜牧也因“十年一覺揚州夢”而流連忘返,真可謂是“半灣星月漾銀溝,瘦盡春城十二樓”,“明月滿揚州”啊!

  河岸、細柳、拱橋、天幕,越往上越清晰,一輪淡黃中透出白皙的月兒便是這一切的靈魂。她默默地打量著這個日新月異的城市,把她的萬般柔情化作了那絲絲縷縷的纏綿灑向揚州的每個角落。湖水清清,楊柳依依,微風習習,簫聲陣陣,與皎潔的月光融為一體。這溫馨的氣氛籠罩在揚州城上空,瀰漫著,升騰著,成了數百數千年的永恆,成了永遠流傳的家鄉月,故鄉情。

  遊過揚州,誰能忘得了這揚州的月亮?

  我的家鄉“月亮之城”揚州

  二十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明白人一眼看出是描寫揚州的一首詩,沒錯,今天,我就讓大家來領略一下揚州的風情文化及月的特色。

  揚州是中國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地處在江蘇的中部,江淮平原南端,長江中下游。揚州城區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了,在揚州的範圍有:郊區,廣陵區,邗江區3個地區;高郵,江都,寶應,儀徵。這麼一個歷史遺留下來的風水飽地,特色那一定是少不了,揚州的特色就有:包子,醬菜等等。那當然少不了月。揚州的月我認為是最好看的,尤其是在瘦西湖看月亮。馬上就是中秋節了,那時的月亮是最圓的,如果把它倒影在五亭橋的那些洞下,那就有16個月亮倒影在水中,那種景色是多麼美啊!

  關於月亮的傳說有很多,大多都是關於嫦娥的,有人說嫦娥奔月,有人說嫦娥下凡,還有人說吃了月餅之後就夢見嫦娥,這些一大堆的故事我小的時候聽的很多,所以我說揚州的月亮是最好看的,決對不是吹牛。要不然很多人稱揚州為月亮城呢?現在有很多的人用揚州月或月亮城做廣告,現代的寫揚州的裡面總也要提到一個“月”字,好像突出月亮城之美,所以來到揚州旅遊的遊客都說;“揚州城真是名不虛傳啊。”都在為這有著月亮城之稱的揚州城而讚歎。

  揚州,它不僅有月亮城的美稱,而在月亮的基礎上的煙花三月旅遊節更是別有一翻風味,這個旅遊節可是吸引了更多的遊客前來揚州玩,差不多都是為了“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首李白的千古絕詩而來,雖然有了詩句,但沒有真才實料也不行所以,揚州本來就是一座風光秀美的風景城;有著知識和文話的文化城;有著千年博物的博物城。我記的有人說過,“淮海淮揚州。”這句話的意思是:揚州四界地方多水,水揚波以揚出了名。所以,這就是揚州的真才實料。從地圖上看,揚州屬於亞熱帶的氣候地區,一的四季中,又是以春天的氣候最好,景色最迷人的。煙花三月下揚州的“三月”是指農曆,相當於一年中的四月。有資料表示說明:當時的揚州,平均氣溫為14。3攝試度,大地回春,各種各樣的花都開了,這就是煙花,就在這是候,揚州的市花——瓊花,伴隨著揚州的市歌——茉莉花的音調下開放,那時的揚州有一種無與倫比的魅力。所以煙花三月旅遊節才引來了那麼多的遊客,大家都異口同聲,拍手叫好。

  揚州,這個美麗城市,不但有家鄉的特產,還有“月亮城,旅遊城”的`美稱。最後,我就用一首詩來結束,表達我對揚州的讚美之情:

  月亮已經走過自己的歷程,如山河一樣,以七五的時間從殘缺走向圓滿此時天朗氣清一盤冰輪懸在空中,把一結白灑向人間,人的個條大道的腳步頻密如急速的鼓點。那是歸人的心跳啊!所有遊子彷彿受到了月亮的召喚,月亮的吸引,都急匆匆的往家奔去。

  揚州的月亮

  古代文人墨客都喜好對月抒情,因而古城揚州便成了詩人墨客的雲集之地。

  素有古詩聞名遐邇,“天下三月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揚州的月亮確是不同一般,教人心嚮往之。

  “二月明月照人愁”

  皓月當空,皎潔如玉,似薄紗那般輕柔,又似白雪那般純潔,像天真爛漫的孩子,又像矜持含羞的少女,叫人憐惜,又叫人生情。

  月啊,為何你會勾起人的無限哀思。

  滿腹愁悵,卻又得不到傾訴,只有往事一幕幕,顯現在眼前……

  靜謐的夜晚,幽靜的林子,還有這一方水池。

  惟有月色籠罩在水面上,淡淡的,偶有微風輕佛,了只見一陣輕煙從眼前飄過,如詩如畫,如夢如幻,許是瑤池邊上的美景,神仙般地讓人琢磨不透。

  留下一絲的神秘,撩人心頭。

  “二十四橋明月夜”

  “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月光籠罩的二十四橋上,吹簫歌女披著銀輝,宛若雪潔冰清的玉人,悠揚宛轉的簫聲飄散在雖冰未寒的江南秋夜,迴盪在青山綠水之間。

  揚州的月亮,更有一種另類的美。

  那“何處相思明月樓”的扁舟子,道出了揚州明月的美。自古以來,揚州就以吹簫的美女而聞名。揚州美,美在揚州夜,揚州夜色美,美在二分明月一聲簫。

  要說揚州明月,還得“夜聽玉人簫”,揚州月與揚州人的美是一樣的。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是美,由感而發,當然並作欣賞。

  “海上明月共潮生”

  詩人張若虛的唐詩名篇《春江花月夜》,深知揚州之精髓在於月。

  總是愛在深夜,當一切都靜寂無聲時,依儇在窗旁,欣賞著月亮。

  有時細如銀鉤,就像楊柳葉子般依依醉人,有時圓如玉女盤,讓人產生一種意象,月宮中的嫦娥仙子在飄然起舞,可謂“美不勝收”。

  多情自古傷離別!

  ”楊柳岸,曉風殘月”,就連要分開的人兒都會記著那一輪明亮,即使是殘月,也會讓人永記,即便是天涯海角,難以共月,也會記著有過那麼難忘的一瞬間。

  在一起共賞月。

  揚州明月,風流不盡,歌詠不窮。

  我眼中的揚州月亮

  揚州人對月亮似乎情有獨終。從正月十五的鬧元宵,到八月中秋的各種慶祝活動,尤其是近年來,與臺灣、香港等電視臺共同舉辦的“天涯共此時”等大型活動,更是揚州人月文化情結的體現。

  自古以來,揚州人就驕傲於他們的月文化。從剛學會說話的幼兒,到耄耋之年的老翁老太;從德高望重的學者、教授,到擔水、洗衣的鄉村居民;都能以其獨有的方式表達出他們對揚州明月的讚美。揚州人之所以有如此的自豪,這固然得益於歷代文人墨客對揚州明月的吟誦,得益於數代揚州經濟的繁榮與數千年揚州文化的積累與沉澱。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杜牧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吸引了多少古今中外名人雅士,又使多少人至今還對揚州魂牽夢繞。我對揚州明月的認識,最初起於八月中秋五亭橋會出現十五個月亮之說。我隨父母親跟著如雲的遊人,早早就等在五亭橋橋畔,可一直未能捕捉到同時看到十五個月亮的瞬間。待我質疑時,父母親才道出了看到十五個月亮的“真諦”——原來是五亭橋十五個橋洞下會映出個十五月亮。我不禁感嘆揚州人聰明的詮釋。或許正由於揚州人對月的偏愛,我從幼兒園到小學,到現在的中學,每每遭遇到老師特殊的作業———背誦有關月亮的詩歌。看來,揚州人從小就薰陶於月文化之中了。揚州月光的明朗、朦朧或溫柔給了人們多少遐想,可人們可曾想過,揚州的月亮為何有別於他鄉?

  揚州的月亮之所以有別於他鄉,我想或許有下面幾個原因。首先,唐代以來揚州曾是我國經濟和文化最繁榮和最發達的城市。每當夜幕降臨,華燈放彩,“人造”的街市比“天然”的街市更具光彩。街市的燈光和萬家燈火照亮了整個揚州城。她又吸引了更多的遊客與不歸人。其次,我國自古以來為農業國家,而揚州這裡更是精耕細作。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揚州,地處平原,無山丘遮擋,也少有折射,從視覺上看,這也使得揚州的月亮比他方的更亮、更圓。最後,從人們的心理看,人們先入為主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不是都說“月是故鄉明”嗎?因而說揚州明月“天下三分有其二”也就不足為奇了。月亮的多情如春雨潤物般地滲透到人們內心世界的角角落落與每一條肌理。人們在月光下傾訴、在月光下回憶、在月光下漫步、在月光下不知不覺地開啟心扉,就如清風掀動的一襲幽簾一扇柴門。“月兒如鉤,遙掛長天。清輝流瀉,下照無眠。”月是我們的朋友,是我們的知己,誰能不偏愛呢?

  遺憾的是,今天城市的光汙染和空氣汙染,使現代人正在遠離月亮,遠離生活中的詩意。雖然目前城市的空氣汙染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治理,但是光汙染卻仍然被忽視,而且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城市的亮化工程,眾多的人造光源景觀,正使得揚州每天的夜晚不知有多少個人造“明月”與天上唯一的月亮競相爭輝。長此以往,我們的後代或許真不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更圓,哪個更亮!真希望揚州的“二分明月”依然獨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