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讓我痛並幸福著1000字敘事文
為什麼需要文學?龍應臺說,那是使看不見的東西被看見,而正是因為這些看不見的東西,文學讓我痛並快樂著。
文學,讓我看見了人間“看不見”的苦難與艱辛。小時候不知何為生活的艱難,因為沒有那種經歷。後來我讀到了《駱駝祥子》,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奔忙,揮汗如雨又寒冷不堪,那種情景一下子烙在我心中,竟覺得那麼地沉重。祥子和其他街坊一樣,為了不死而拼命地活。沒有煽情對白和號啕大哭,但我真切地看到了生活的艱辛。後來又看了餘華的《活著》,福貴的一生伴隨著中國社會的變遷,大躍進時他兒子被庸醫害死,文革中女兒難產而死,妻子病死。他在饑荒、戰爭和人禍中生存至此,那種不能言說的苦難卻被文學道出了,並長久地震撼著我。是文學讓沉默的.大多數得以不沉沒。
文學讓我看見了人與自然間“看不見”的和諧。現代人只會拼命工作追逐利益,作為學生的我們亦三點一線埋頭書堆。多久沒抬頭看看天空了?多久沒為一片繁花燦爛而驚喜?後來我遭遇了梭羅和他的《瓦爾登湖》,我彷彿看見他漫步於湖邊,耕作自足,為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蟲一鳥而驚喜而心動。這不是一本風花雪月之書,而是一位隱士的生活哲學,彷彿讓我置身叢林,屏除煩囂,深深呼吸,心存感激。這是一種簡約樸素的自然情懷,與“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一樣,文學讓我看見了大地上的純美,看見了泰戈爾所說的“人梵合一”。
文學,讓我看到了藏在歷史河底“看不見”的高貴人格。很早在我們的教材上就出現“魯迅”這個名字,隨著對他的瞭解,我知道了何為中華的“民族魂”:正義、傲骨、不屈的抗爭。後來讀得多了,聽到了海明威“人可以被消滅,不可以被打敗”的宣言,領略到安徒生那片真善美的童話風光;遭遇了讓人感慨萬端的輪椅上的史鐵生。這些人讓我吸取了回味不盡的瓊漿玉液,當我自卑時我聽見李白傲言“天生我材必有用”,當我絕望時我聽見魯迅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文學教會了我做人,讓我不斷修煉自己的性情和人格。
文學啊,無論你讓我憂,讓我喜,還是讓我痛並幸福著,你都是生命中不滅的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