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論語》的讀後感550字

《論語》的讀後感550字

《論語》的讀後感550字

  孔子一次次的對我們談“仁”,而每一次的角度都不同(也許是因材施教的緣故),在其眾多談“仁”的話語中,我最欣賞的一句是“仁者人也”,這句話可以理解為人格之完善即為仁,在孔子看來,這種人格完善也是人的一種本性,當人的人格接近於完善的時候,這個人就是仁者,這個仁者也就是一種人生的境界。

  孔子還說仁者愛人,“仁”就是“泛愛眾”,這種愛又是由親朋之愛逐漸拓展到對他人的博愛的愛,因此,仁者,即愛人。具體來說,愛人亦是有方的,於是,孔子就講“克己復禮”和“忠恕之道”,強調人應該剋制、修養自己,同時人應該具有寬容精華和溝通理性,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些愛人的方法用兩個字來說,就是“中庸”。在這一層面來說,孔子的仁就是尊重、愛護人,亦可以理解為處理人與人社會關係的方法,如“禮”等。

  孔子還是一個有情的人,這也是我親自讀《論語》最大的收穫,這使我認識到:孔子不僅講理,也講情。讀到“子為父隱,父為子隱,直在其中矣”(即父親做了壞事,兒子應該要為父親隱瞞,反之亦然),感動得流涕,孔子在這裡就沒有講人應該做什麼,而說人必須做什麼,講情分了。孔子講孝悌之道,不是抽象的.,而是切實的,如“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為了對父母盡孝,我們應該“危邦不入,亂友不交”,這些都表明,孔子對人性的洞見是深刻而實際的。同時,孔子認為人不應該以德報怨,而是以直報怨;孔子反對“鄉愿”(反對那些總是和事的老好人)……這些都表明孔子是一個具有人的正常情感的人,是一個鮮活而具體的人,是一個有情有份的人,這當然也深刻的影響了中國人在兩千年來的做事態度,至今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