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俗> 中秋節的習俗學生作文(精選12篇)

中秋節的習俗學生作文

中秋節的習俗學生作文(精選12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秋節的習俗學生作文(精選12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節的習俗學生作文1

  今天是八月十五日,是什麼日子呢?是中秋節!

  中秋節可是我國傳統節日呢!我要好好地過這個象徵著團圓的佳節。

  夜幕降臨,在黑幕中一輪玉盤漸漸升起。啊!多麼明亮的月亮,月亮映著一家團圓。

  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吃月餅,在中秋節裡吃著月餅是多麼甜蜜,滋潤人的心田,月餅也像月亮一樣,在中秋節裡,是象徵團圓。我們坐在桌邊上吃著飯,這樣真得很高興,平時父母都是早出晚歸,吃一頓飯要吃得很快,沒有能一起說說話,聊一聊天。可今天不一樣,平時不太搞笑的爸爸今天也開起了玩笑,還說笑話。吃完飯,我本想去賞月,但是媽媽說;“你還是先待會去吧,姥姥在家裡,很孤獨,你去打個電話,和姥姥說說話。”我和姥姥在聊天中,我聽到姥姥笑得很高興,如收到最好的禮物。

  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月亮。今天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出國的滿月更亮更圓。許多詩人給這明月作詩,裡面都含有對家人、對親人的思念。對啊,每次見到這圓圓的月亮,都會想起親人和家人,又想起自己的孤獨,一種缺少愛的滋味,多麼不好受。我覺得我是幸福的,也是幸運的。許多人因為工作忙,不能和家人團聚,只能仰望天上的明月。更可憐的是沒有父母的孤兒,他們不明白,為什麼中秋節我就不能與家人團聚。

  這個團圓的中秋,給多少人帶來幸福、美滿的回憶,我真想把時間永遠地停在那一刻。

  中秋節的習俗學生作文2

  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習俗則多種多樣,並且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節時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宮嫦娥。金門人中秋拜月之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主要是婦女和小孩,且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裡設案,桌上擺滿佳果和餅食,銀燭高燃,香菸繚繞,然後拜月。

  中秋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約1至3公尺,多用碎瓦片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之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穀殼等,火焰熊熊,極為壯觀。

  還有一些地方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託球舞等。

  如今中秋習俗,遠不如舊時盛行,祭月拜月活動已經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遊樂活動,唯獨吃月餅,仍很盛行,把酒問明月,慶賀美好生活,為遠方的親人祝福,“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學生作文3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秋節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有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說起中秋節,民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蛾奔月,嫦娥偷了丈夫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許多說法。在較早的記載中,嫦蛾偷吃了仙丹,變成了癩蛤蟆,被叫月精,奔月後,嫦蛾住在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樹和一隻兔子,就別無他物了。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今天是中秋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坐在陽臺上,吹著涼爽的秋風,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我問媽媽:“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呀?”媽媽就給我講了觀於中秋節的習俗。

  每年8月15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是的中秋是一年四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秀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8月15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月亮更圓滿,更明亮,所以又叫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所以又叫團圓節。

  在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師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孟良錄》中,那是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中秋節的習俗學生作文4

  中秋節晚上,泉州少林寺舉行“中秋佳節祈福平安歡喜傳燈法會”的活動。我高興地想:中秋節就在少林寺笑傲江湖。

  “天涯共此時”的時刻到來,只見大雄寶殿前的石埕上,百盞蠟燭被擺成“中國夢”字樣,燭光在夜色裡搖曳,引得市民爭相拍照。

  媽媽來到香案前,供上柚子、龍眼、月餅,我連忙取來三枝清香,虔誠地焚香祈祝。媽媽笑著說:“龍眼通稱‘桂圓’,因此也寓意著‘蟾宮折桂’,而柚子還要在柚皮上畫鬼臉,祭月後剝皮食柚肉,有祛除邪惡的意思。”

  參加傳燈活動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圍成一個大圓圈,共同期望美好的中國夢能夠早日實現。

  多麼難忘的中秋傳燈祈福活動,我想:美妙的佳節真可以用花好月圓來形容。

  中秋節的習俗學生作文5

  八月十五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每到中秋節的.晚上,家家戶戶都團聚在一起,在陽臺上吃著月餅,欣賞著月亮,那天的月亮特別的圓,如一張金黃的煎餅。

  去年八月十五日,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吃過晚飯,我便拿出一大盒月餅,那個月餅的包裝盒子十分漂亮,它是用金屬鐵皮做成的一個精緻的盒子,盒子上面用塑膠紙貼著,紅紅的、黃黃的,在燈光下還會不停地閃爍著,特別華麗。我想:裡面的月餅可能也一定很好吃吧,我迫不及待地開啟包裝盒,裡面是一個個圓圓的月餅,月餅的外面竟然還有一張透明的塑膠紙包著,我撕開包裝紙,月餅的香味一下子從中跑出來,跑進了我的鼻子裡,“好香好香!”我忍不住吃了一口,說:“這月餅真好吃。”我讓爸爸、媽媽也嚐嚐。他們嘗後連忙說好吃、好吃。後來我們發現一盒月餅中有不同的種類,有豆沙、椒鹽、瓜子仁、花生仁等各種月餅。”我們邊吃邊欣賞著窗外的月亮,有說有笑的。那晚的月亮真美麗,我彷彿看到了嫦娥在月宮中跳起了歡樂的舞蹈。看著看著,我覺得那晚的月亮特別特別的圓,就像祖國大家庭的人在一起團團圓圓的樣子。

  中秋節的月餅真好吃啊!它一直甜到了我的心裡;中秋節的月亮真美啊!它美得讓我賞心悅目。

  中秋節的習俗學生作文6

  大家都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那麼大家知道中秋節有什麼習俗嗎?我想大家都會回答中秋節當然是吃月餅和賞月了!我就要回答你們,那就是:恭喜你,打錯了。你們知道嗎,中秋節不止這些。中秋節肯定少不了團圓飯了,你們都忘了。

  還有呢!我給你們一一說說吧:中秋節還要猜燈謎、吃月餅、燃燈、賞月、玩月、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穿行南浦橋、掛燈、拜月時請月姑、燒瓦罐、點桔燈、“看會”、祭土穀神、上墳祭祖、守夜、沿門吹鼓、討賞錢、看串月、跳月,祭月,拜月等等好多呢你們肯定不信,如果不信可以上網哦!

  中秋節的習俗學生作文7

  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出國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中秋節的習俗學生作文8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賞時”。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團圓節或月夕、仲秋節、八月節等。有關中秋節的來歷眾說不一據專家考證在中國傳統的三大節日——春節、端午和中秋中中秋節形成最晚。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除了我們所所熟悉的賞月和吃月餅之外,不同地區的人們也都根據自己的地域傳統和社會風情來歡慶中秋,形成了帶有濃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風俗。如南方許多地區盛行中秋賞桂和觀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兒爺,此外還有廣州的樹中秋、安徽一帶的燒塔、香港的舞火龍等等,很多少數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習俗,這些活動大大豐富了我國傳統節日文化。

  雖然各地的習俗有所不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秋節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有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說起中秋節,民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有嫦蛾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遊月宮等故事。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蛾奔月,嫦蛾偷了丈夫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許多說法。在較早的記載中,嫦蛾偷吃了仙丹,變成了癩蛤蟆,被叫月精,奔月後,嫦蛾住在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樹和一隻兔子,就別無他物了。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的習俗學生作文9

  提起中秋節,誰都知道,“八月十五中秋節”嘛。可我們舟山人過中秋節卻在農曆的八月十六日。那麼,我們舟山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是什麼呢?吃月餅、賞月、和家人團聚……這些都已成為我們舟山人必不可少的習俗。

  ?在八月十六這一天,多數人家的餐桌上都會有一碗傳統小菜“芋艿鴨”。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傳說在很早以前舟山人不知有芋艿,到後來食用芋艿,這中間與明愛國將領抗倭有關。明嘉靖三十二年八月十六,瓊州參將俞大猷奉命在舟山圍殲倭寇,不料在離舟山不遠的海面上遭到襲擊。幸虧俞大猷指揮有方,將部隊安全撤退到普陀山附近一個小島駐紮,只是運糧船被倭寇劫走,吃飯成了問題,當時實行海禁,島嶼上居民已被強迫遷走,島已變為荒島,部隊面臨糧草斷絕的困境。士兵們餓得發慌,遍地去找可吃之物,發現沼澤地裡有種野生植物,根部長有球莖,於是便挖來煮著試吃。一吃味道很好,且又耐飢。俞大猷得知後發動大家都去採挖。就靠這種球莖,俞大猷的部隊渡過了難關。所以俞大猷把這種不知名的食物取名為“遇難”。第二天,俞得到情報,那些槍糧的倭寇在普陀集結,設計水陸夾擊大敗倭寇,普陀山潮音洞畔到今留有紀念明將抗倭石刻,上鐫“明嘉靖癸丑秋,副使李文進,參將俞大猷,都司劉恩至,督兵滅倭於此”字樣。

  舟山人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秋節的習俗學生作文10

  首先,我想說說月餅。我喜歡吃月餅,因為我希望以後能成為一名飛行員。中秋節那天,月亮又大又圓,就像美麗的盤子掛在藍色的衣服上一樣。

  中秋節是中國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在八月十五號。在節日來臨的前幾天,家庭中的每一個人都幫著打掃房子,把房子裝扮得漂漂亮亮的,燈籠掛在屋前。

  晚上有一頓美餐,離家在外工作的人也要回來團圓。晚飯後,人們點亮燈籠,一般是紅色的圓燈籠。孩子們會高高興興地玩他們的玩具燈籠。月亮又圓又大,人們在賞月的同時吃著中秋節特別的食品——月餅。人們在一起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中秋節的習俗學生作文11

  中秋節,幾乎是家家戶戶都在吃月餅,有蛋黃餡的,有豆沙餡的、有綠豆糕餡的、有棗泥餡、水果餡、有香芋餡……。,每一家都吃得開開心心,每一戶都吃得高高興興,那種感覺無法形容,然而月餅的由來你知道嗎?也許有很多人不知道吧!現在我就給大家講講,月餅的由來和在海上世界吃月餅的時候發生的一些有趣事情吧!

  月餅,原本是祭月時供品的一種,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記》曰:“八月十五日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隨著科學的發展,祭月現在催向理性,慢慢成為民間互相饋贈的禮品。

  月餅象徵著團圓,也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拿著月餅、西瓜、水果,等物品對著月亮: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上一個中秋的時候,我們全家和樓上全家一起去海上世界去度中秋節,我們買那種皮很薄而且會融化的冰皮月餅,還有水果月餅,蛋黃和蓮蓉月餅。隨著現在的技術越來越好,工藝越來越棒,幾乎能做出一個又一個美味香甜的月餅,我們吃著美味的月餅,聽著美妙的音樂,好像自己生活在夢裡一樣。

  中秋節的習俗學生作文12

  “十二度圓皆好看,其中圓極是中秋。”這詩句中說的“中秋”,指的就是婦孺皆知的中秋節。

  在我國,一年之中與歲時有關的節日非常多,而中秋節是人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也是最富有詩意的節日。中秋節還有八月半、團圓節、月夕待一些別名。因為中秋節在八月十五,正是八月二分之一,俗稱“八月半”。因為中秋節人們有邀請親朋好友夜飲玩月的習俗,又有媳婦歸省至此日必還家的俗規,且以圓月為象徵,稱中秋為團圓節。又因為傳說唐明皇在這一天夜遊月宮,便稱中秋為月夕。至於什麼時候才開始有中秋節,文獻上找不出答案。古時專門記述歲時節令的專著《荊楚歲時記》中唯獨沒有關於中秋的記事。就連唐代成書的《初學記》中也不見關於“中秋節”的文字。

  關於中秋節的來由,前人大致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中秋與秋社有關。周雲錦、何湘妃合撰的《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中說:“或許是因為我國是個農業國家,家事和季節有很大的關係,古人在播種的時候,就祀土地神祈求豐收,而在收成時也祀土地神報告豐收,答謝神祗的護佑。前者叫做春祈,後者叫做秋報。八月十五是稻子成熟的季節,這一天各家拜的也是土地,很可能中秋節,就是秋報的遺俗,經過後人踵事增華而漸漸盛大起來。”另一種說法認為中秋與古代的祭月風俗有關。今人徐傑舜、陳順宣合著的《中國的風俗》一書中說:“中秋節的起源可能與古代對月的原始信仰有聯絡。我國古代神話中有女媧捧月的故事和嫦娥奔月的故事。《禮記·祭法》中就有夜明,祭月也的記述。秦漢之前的禮儀中,就已經有秋分之夜,天子到國都西郊月壇祭月的規定,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場所。從唐詩寫中秋的詩中,已看到當時已經把嫦娥奔月神話故事與中秋賞月聯絡在一起了。到宋朝,節日活動已很盛大,南宋時杭州因為中秋賞月,此夜天街買賣,直到五鼓,玩月遊人,婆娑於市,至曉不絕。”

  吃月餅

  閒秦再思《洛中記聞》說,唐僖宗在中秋節日吃月餅,味道極美,他聽到新科進士的曲江設開喜宴,便命御廚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的關於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更加清致。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讚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後,製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各種各樣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餅面上的圖案,起初大概是先畫在紙上然後貼上在餅面上,後業乾脆用面模壓制在月餅之上。滿月形的月餅也跟十五的圓月一樣象徵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贈送親友。這無疑是漢民族的一種民族心理的反映。傳說,元朝初年,元蒙統治者懼怕民眾起來反抗,採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監視,十家只許用一把菜刀的高壓政策,人民忍無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節互贈月餅之機,在月餅裡放一個蠟丸,蠟丸中裹著紙,紙上寫著誓言,餅底還貼一張紙做暗示,以此互相號召反蒙復國。浙江溫州一帶稱這種月餅為"三錦",按當地方言的諧音就是"殺緊"。這大概就是今天月餅外常貼上一張紙的由來。

  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以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大賦中就有了相當說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條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的時候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巔峰。

  燃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之美景,然而對此人們並未滿足,於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樹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竿,燈籠兩顆,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