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材料作文寫作技巧
材料,是根據所給材料和要求來寫文章的一種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點是要求考生依據材料來立意、構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來源,不能脫離材料所揭示的中心來寫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題者已經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給考生了。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高考作文:材料作文寫作技巧,歡迎閱讀。
材料作文常見型別
1、現實(歷史)生活材料
2、寓言故事材料
比喻性故事,或是寓言故事,必須從中概括提煉出寓意(主旨、觀點)。
單一型(一則)材料,根據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來把握中心。
例1、一個趙國人牽了一匹馬到集市上去賣,賣了三天,無人問津。他找到伯樂,要伯樂圍著他的馬轉三圈,然後離開。離開時要三次回頭看馬。如果伯樂這樣做,他付給伯樂一天的工錢。伯樂照著趙國人的話做了,馬很快賣掉了,而且馬價提高了十倍。
材料分析;文中的人物有賣馬人、伯樂和買馬人(未點明),但主要人物是賣馬人。中心事件是賣馬人請伯樂幫忙,以好價錢賣掉了一匹劣馬。據此可以確定材料的中心是譴責那種不擇手段欺騙別人,從而謀取私利的人。
立意角度:可以從賣馬人的角度立意抨擊不擇手段害人謀利的行為;也可以從伯樂的角度立意,批評名人為劣質產品作廣告的錯誤行為;還可以從買馬者的角度立意,指出盲從的後果。
正反對比型材料,則應從正反兩方面進行概括;但中心往往側重表現在正面材料上,反面材料只起到對比、襯托的作用
例2、“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一個巧皮匠,沒有好鞋樣;兩個笨皮匠,商量出鞋樣;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三個和尚沒水吃是因為不團結、不齊心;三個皮匠能頂諸葛亮是因為齊心協力。正反對比,中心明顯:只有齊心協力,才能把事情辦好。如果只從正面材料入手,把中心理解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顯然屬於離題。
正面列舉型材料,分析這類材料,應找到所列人、事、物的共同點,據此確定中心。
例3“蠶吃桑葉,所吐者絲也,非桑也;蜜蜂採花,所釀者蜜也,非花也。學習亦然。”
這裡列舉的兩類事物,共同點都是吸收、消化、創新;再參考後一句提示,材料的中心應該是“在學習上,只有廣泛地獲取知識,並理解,才能學有所得,(作文網 )有所創新。
例4、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1)姚明率領中國男藍的隊友們,為中華骨髓庫捐獻造血幹細胞。姚明鄭重承諾,一旦配型成功,立即放棄一切,回國捐獻。姚明還表示:除了捐獻骨髓,他還將抽出時間,參與相關公益推廣活動。
(2)成龍在上海組織慈善週末,又是演唱會,又是美女賽車,又是慈善拍賣晚會,很是惹眼,但目的只有一個,慈善捐獻。成龍表示帶領更多好朋友參與慈善事業。
(3)蘇有朋利用過生日時機,成立“蘇有朋慈善基金會”,把生日收到的賀金作為第一筆慈善基金會的基金,並表示以後會透過義演等手段增加基金會的'基金,幫助更多的人。
要求全面理解上述三則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多則材料審題的關鍵是找到材料的共同點
上述三則材料的共同點是名人熱心於慈善公益事業。
上述三則材料的主要事件是名人參與慈善公益事業,關鍵詞是“慈善”,據此,可以形成下述若干觀點:①慈善時尚化會是一種進步。②構建和諧社會,我們需要相信愛。③奉獻點滴愛,社會更和諧。④奉獻愛心,社會更和諧。⑤要有感恩和回饋之心。⑥用慈善行動來表達我們的愛。⑦讓更多的人擁有對社會的愛和責任。⑧做個慈善的人,讓世界更美好。⑨擁有一顆慈善之心,生活將更豐盈。⑩慈善源於對生命的愛。
反面列舉型材料
例5、“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失之毫釐,謬以千里。”這兩個成語的共同點都是從反面揭示“小”與“大”的辯證關係,材料的中心應是:如不注意糾正小毛病,就會鑄成大錯,造成重大損失。
材料作文審題的切入點
1、從分析原因入手。
任何事物的產生、變化和發展,都有其內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閱讀分析材料的因果聯絡,從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2006年全國卷(乙卷)的作文材料是一則寓言。
烏鴉為什麼抓山羊失敗?因為它不顧自身條件(身子太輕,爪子不如老鷹鋒利),盲目模仿老鷹,哪有不失敗之理?從原因入手,可立意為:盲目模仿別人,就如東施效顰,難免遭致失敗。
當然,也可從小孩稱讚烏鴉“它也很可愛啊!”分析原因立意。為什麼小孩覺得烏鴉也很可愛呢?因為它不甘心做一隻普通的烏鴉,它要超越,它敢於挑戰,勇氣可嘉!從此處立意,更容易寫出新意。
2、從抓住材料的關鍵詞句入手。
有的材料為突出中心,有時會在材料中設定關鍵句,抓住這些關鍵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準確理解材料,正確立意。
例6、巴西足球名將貝利在足壇上初露鋒芒時,一個記者問他:“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說:“下一個!”而當他在足壇嶄露頭角,已成為世界著名球王,並踢進一千多個球后,記者又問道:“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個!”
讀這則材料,就要注意貝利先後兩次回答“下一個”時所處的情景,要抓住最關鍵的句子“下一個!”思考,初露鋒芒說“下一個”,表現了他的不滿現狀;而第二次是在踢進了一千多個球,成為舉世聞名的球王之後說的,這就更表現了他的永遠進取,奮鬥拼搏的精神。抓住這一點立意即可。
3、從辨明關係入手。
讀材料時,如果善於分析材料中諸事物的關係,即可找到立意的依據。事物的關係主要有依存關係(如學與問)、主次關係(如奉獻與索取)、取捨關係(如自卑與自強)和條件關係(如繼承與創新)。辨明這些關係,有利於立意構思作文。
例7、美國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護區內,曾發生過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們為了保護鹿而把當地的狼消滅了,於是,鹿沒有了天敵,終日無憂無慮地飽食於林中。十幾年後,鹿群由四百隻發展到四萬只。然而鹿的體態愚笨,失去了昔日的靈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踐踏而凋零了。鹿由於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動所帶來的體質衰弱而大批死亡。於是人們再次把狼請進來,鹿只有奮力奔跑了,保護區恢復了昔日的勃勃生機。
從材料中看,鹿和狼的關係,鹿和周圍環境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只有狼和鹿共處,相剋相生,才能保證它們不失本性,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據此可立意為:生態平衡是自然界的規律,人類亦如此,自然規律不可違。
從鹿和周圍自然生活環境的關係看,鹿沒有了狼這樣的天敵,生活太安逸、舒適,飽食終日,數量大增。人們似乎達到了保護鹿的目的,但鹿沒有了天敵,也就消除了生存的壓力,於是體態愚笨;後來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奮力奔跑,終於又恢復了生機。聯絡實際,我們不難想到人類的生活。如果像材料中的鹿群那樣,沒有生存的壓力,人的意志就會消沉,精神就會空虛。可見,競爭是促進發展的重要條件。正如古人所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例8、有人做了這樣一個試驗:用鐵鏈拴住一隻狗,不一會兒,狗掙斷鐵鏈跑了。原來鐵鏈上的100個環扣中,99個都完好,只有1個鏽壞了,結果整條鐵鏈連狗都拴不住。
材料中的1個環扣和其他99個環扣之間,也是依存關係。據此,我們可立意為:小小的過錯或疏忽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因為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就此立意即可。
4、從材料的情感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敘述、說明或評論某個事物時,明顯地流露出情感傾向,此時,可從材料的情感傾向入手來審題立意。
例9、當斷臂的維納斯展示在人們面前時,吸引了無數好事之徒趨之若鶩。它們提出種種接上斷臂的奇思妙想。維納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圈套。但迄今為止仍未有任何設計能取得普遍的讚賞。
材料中的情感傾向十分明顯。“好事之徒”、“趨之若鶩”等詞貶斥之情溢於言表。對想接上斷臂在做法持否定態度,對斷臂維納斯持讚賞態度。據此可立意為:①要有獨特的美(從斷臂的維納斯的角度)②應順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從好事者的角度)。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傾向,立意為:堅持就是勝利或攻書莫畏難。就明顯偏離題意。
5、從材料的互補關係入手。
有些多項材料性質是同一的,但各自並不全面,而是互為補充的,只有將它們疊加起來,才是科學合理的,也只有這樣才能提煉出正確的觀點,這就是互補疊加法。
例10、①詩人但丁的:“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②波蘭諺語:“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
這兩則材料都是講如何走好人生之路的。材料①強調要有自己堅定的信念;材料②著重說明要有虛心求教的精神,要聽從他人指導。兩者誰是誰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是就某一方面而言,因此,綜合兩者就可以提煉出這樣的觀點:既要有“走自己的路”堅定的信念,又要有“常問路”的虛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