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三單元]寫一首詩> 關於詩與遠方作文集錦6篇

詩與遠方作文

關於詩與遠方作文集錦6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詩與遠方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詩與遠方作文 篇1

  千百年來,你是華夏大地上最為詩意的那抹流光。你盛開在唐詩宋詞的淡煙疏雨中,你縈繞在無數文人墨客的心扉裡。最亮麗的風景在你的明眸中流轉,最動人的傳說於你演繹……

  你,西湖,美得令人心醉。

  載一畫舫,隨幾尾透紅的鯉魚,漸漸靠近你。此時陽春三月,木漿劃過你那澄明如鏡的湖面,波光粼粼,攪碎了一湖春水,不禁詩情滿腔。我望著你笑,彷彿看見時光的另一頭,一個人泛舟閒遊湖上,感慨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千百年了,你守著你的詩情畫意,讓人們沉醉於你,也希望千百年後,又是一番遊人盛景。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白堤與蘇堤,如兩條綠帶,從唐宋的春光中綿亙蜿蜒而來,在今日的春光中熠熠生輝,又在明日的春光裡更加美麗而富有生機。它們從歷史中走來,又向未來走去,延伸向無際的遠方。

  你擁有許多動人的傳說,亦有許多令人難忘的風景:三潭印月、雷峰塔影、斷橋遺夢……我撐著遮陽傘與許多年前那手執油紙傘的倩影,一道在石板路上且吟且徐行,穿過牡丹園到花港觀魚。時光的風輕柔地從遠處飄來,吹拂臉上,頭頂陽光正好。你的明媚,鐫刻在一代代人心中,也願你的美走向未來更遠的遠方。

  曲折迴廊,小軒窗,四處風景各不同。漫步你花開繽紛的湖畔,感嘆於你的美。千百年的時光啊,悠悠地漫長地流過,你一直在那裡,從不曾走遠。你似乎沒有變過,又好像在一刻不停地變化著。你一直堅守著你的詩情畫意,你又一直展望著更加美好的未來。你的詩意與你的遠方,也是每一個愛你的人永遠的守望。

  西湖龍井,令人讀其名便唇齒留香,更不用說細品時那回味綿長的滋味了。以你的靈氣涵養的茶葉,望著你那顧盼生姿的明眸,融入了溫潤清香、最為甘醇的氣息與品質,融入了和而不同、融通四方的風骨與精神。千百年前,它隨著商賈與駝鈴在絲綢之路上一路向前;千百年後,它亦在新絲路上與漫天黃沙一道歡舞。千百年間,它將異域的靈魂縈牽到你那充滿詩意的秀麗江南,讓你擁有了更多來自遠方的牽掛。你堅守著你的美,亦對那遠方,是充滿欣喜與期望的吧。

  盪舟西湖,漫步蘇堤,徜徉白堤,怎不憶古思今感從中來。而今的白堤,並非白刺史主持修築的白公堤,而是他筆下的“綠楊陰裡白沙堤”。任時光流過千餘年,王朝更迭何其紛繁,人們始終沒有忘卻兩位心繫百姓、造福一方的官員,樂意用最美的景緻緬懷傳頌,把兩堤當作其亙古的豐碑,並請他們代言這舉世無雙的青山碧水。在嶽王廟前,還跪著兩個知名宋人,卻任由如織遊客指斥唾棄……以人為鑑明得失,以史為鑑知興替,流連忘返的我們收穫的又何止是如畫的風景。

  你的詩意,千百年來有無數佳作爭相讚美歌頌,未來,還將呈現出更多的精彩。也不再只是古典詩詞,你亦走進了散文、流行歌曲……你的美麗,將傳統與現代交融,G20峰會的一場西湖盛宴,讓你驚豔了世界。你的遠方,正向著無窮之遠不斷延伸、永無際線!

  你守著古意,望向現代。

  你守著詩情,望向創新。

  你守著歷史,望向明天。

  你的守望,是最令人感動的深情。

  你的守望,是最溫暖人心的力量。

  你的守望,是最絢爛執著的夢想……

  西湖,我願陪你一起守望,守望著你的詩意與遠方!

詩與遠方作文 篇2

  河邊的青草地,已經齊刷刷地長出新嫩油綠的小草,一根根拔地而起,上面佈滿了露珠,緩緩從上方滑下。許多五顏六色的不知名的小花,點綴著綠色的草地,遠處看,就像五彩繽紛的鑽石鑲嵌在綠色的手鐲上。

  岸邊的柔柳,鳥兒在這綠色的迷宮中迷了路,許多貪玩的傢伙不小心將自己綁在了柳枝上,知趣的大人們撩撥著柳枝,垂到湖面上泛起了一圈圈的漣漪。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春風三四聲”。小河畔,一陣清揚悅耳的笛聲在濃綠的草地上掠過,那麼歡快,那麼柔美,那麼悠揚。莫非這就是一千多年前呂岩走進的那幅鄉村畫卷?

  不知什麼時候,田野裡的油菜花開了,遠遠望去,就是花的海洋,一層接著一層。走近了,你才發現一片片花瓣竟如此飽滿,一株上有許多朵,每朵的圓錐形花瓣都是純黃色的,空隙雖多,但又不是很稀疏,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

  就在這片金色的花海里,一個扎著紅頭繩的小女孩正在追蝴蝶,辮子抖動著,一點一點將花粉採集。顫動的劉海,使她在花海中格外醒目。蝴蝶撲閃著翅膀,停在了一朵油菜花上。恍惚之間,我彷彿穿越到宋朝,闖進了那道籬笆。看到了楊萬里曾看到的那個童年——“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春去夏來,池塘裡的荷花競相開放。一朵朵裡粉外紅,偶爾有一些保護著蓮子的黑色蓮蓬。池塘邊,兩個小娃坐在船中,撐著小艇,影子因為船激起的微波而浮拂不定。玩累了,他們誤入荷塘,你看,他們左顧右盼,前瞻後顧,在確保無人之下,小心翼翼地採下一朵朵蓮花,一個個蓮蓬。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楊萬里筆下的童年已然成了我心頭的夢想。我也是水鄉的孩子啊,卻只能在古詩中感受“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的那份竊喜。

  落日熔金,晚霞染紅天際。牧童牽著韁繩,起身回家了。牧童騎在牛身上,四周的樹木上有許多蛐蛐在鳴叫。隨手摺下一小根竹子,趕著牛,橫穿過大河,回到家中。

  倦鳥歸林,暮雲合壁,“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這便是詩中的童年。放牧,吹笛,捉蝶,採蓮,撐船舶,捕蟬,臥月……這便是我羨慕的詩與遠方。

詩與遠方作文 篇3

  清淡的歡愉,最美的本質。

  ——題記

  車水馬龍,高樓聳立,夜晚的燈紅酒綠映在我的臉上,擾亂了我的思緒。躁動的搖滾,喧囂的人群,耳邊一片紛紛擾擾……在這個十字路口,我迷失了自己,看不清方向——學習的壓力層層疊疊地堆積在心頭,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如機器般日復一日地迴圈,愈發迅速的節奏,讓我覺得前途一片黑暗。漸漸地,我跟不上生活的腳步,成了個迷惘的孩子……苟且偷生罷了!我多想逃離這個世界,在這世俗裡,隱藏自己。

  所以,我回到了那個地方,暫且做個隱逸者。

  那兒就是我的故鄉,一個古樸的鄉村。沒有新房,沒有科技,只有那灰牆青瓦,低矮的土屋。放眼遙望,平曠的農田裡玉米挺立,點綴著幾間木屋。屋舍的盡頭,盡是青翠的竹林,鵝卵石鋪成的小路終於山底。山腳下有一泓渠水,渠中的水清澈見底,金黃的銀杏葉隨流波飄向遠方。“綠的草,藍的水,紅的葉,白的山,我看著這一切秋天的童話發呆。”我品著林清玄的句子,散落在秋天的角落裡——原來世上不只有燈紅酒綠,不只有機械地學習。

  鄉村的日子過得極其簡單。鄉親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似規律的生活,卻充滿了隨性。男人們熱愛勞動,聞雞鳴而起,哼著小曲兒扛著鋤頭便幹活而去。在田裡,他們邊收割著莊稼便話著家常,在他們的臉上,一點也瞧不出累的蹤影,反而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和滿足的笑容,流淌的汗水是他們夢想的結晶。

  而鄉村的女人們也是如此。被初升的晨曦喚醒,在小水潭邊洗衣,悅耳的浣衣聲和著鳥兒的小令,彷彿奏起了《田園交響曲》,舒緩而寧靜。

  我坐在藤條編織的吊椅上,品著一杯綠茶,享受著此時清雅的畫卷,耳邊聽到的不再是躁動的搖滾,而是自然的音符。我漸漸地放慢了腳步,與這座鄉村並肩而行,感受到了慢的魅力。傍晚,暮色四合,我和爺爺奶奶坐在竹籬圍成的小院裡,捧著粗茶淡飯,品著清香苦茶,但見頭頂,月光淋漓。在這個樸實的鄉村裡,我找尋到最本質的自己——簡單純真的自己,不受約束、隨性漫步,猶如在另一個緩慢而詩意的世界中生活的自己。

  林清玄曾在《人生最美是清歡》中說:“清歡是來自對於沉靜的疏淡的簡單的生涯的一種酷愛。當一小我能品嚐出野菜的清臭賽過了粗茶淡飯……這些便是‘清歡’。”大概,生活在快節奏中的我們,偶爾所需要的,就是這樣有詩意的清歡生活吧!

  此時此刻,在與這座古樸鄉村——故鄉的相遇中,我邂逅了詩意的生活,到達了心靈的遠方。

詩與遠方作文 篇4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有的人升上天堂,有的人直墜地獄。

  ——題記

  仔細回想高一下學期的最後幾個月,頗有些感慨,自己居然能為了一個目標如此奮不顧身。一面埋怨著自己上學期為什麼不更加努力,一面拼死拼活的複習力求考的更好。是啊!既然已經錯失了過去,就不要再辜負了將來。所幸最終的結果差強人意,但分班結果尚未揭曉之前,我的每天都是提心吊膽,只想時間永遠定格在當下,不願與他人展望未來,害怕最終他們的時間裡,他們的世界中不再有我的身影。可是,那怎麼行呢?我還有幾段彌足珍貴的友情想去珍惜,幾分倔強的自尊想去維護。

  肖哥那不標準的普通話在我心中激起的`早已不是層層漣漪,而是驚濤駭浪,我像久旱逢甘露的禾苗般瘋狂的渴求自己的名字後面接的是“1918班”。如願以償,我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堆砌再華麗的詞藻也無法形容我的喜悅。然後,整個人都癱軟了下來,積累了近半年的壓力從五臟六腑中迸發而出,頗有種想要“登東皋以舒嘯”的衝動。

  我天真的以為自己已經進了保險箱,不用再那麼努力了吧?我安慰著自己,打算一掃當初的緊張,做一個無所事事的閒人,但又總是心有不甘,又不明白這不甘來自何處。高一年級的獎學金花落各家,理所當然的沒有我,但我似乎沒有那麼不以為然……班主任展示著20xx年高考紅榜,記錄了成績優異的人所考取的大學,但以我當下的水平,似乎無法觸及,有能力的一口一個“我根本考不起”,稍差之的只能沉默不語。我清楚那並不是真話,心下更不是滋味。我終於明瞭,幡然醒悟,這所謂的不甘來自實力的尚有所欠缺,毫不避諱的說,這是羨慕,更類似於嫉妒。仍記得從前看到過的一句話:“競爭不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原因,嫉妒才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遠方的遠方還有更遠的遠方,我不能止步於此,這並不是我的終點,也不希望我的終點僅僅只是別人的起點。

  雖然說來顯得太過物質事俗,但在這個學校裡,成績好壞確實潛移默化的影響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同爬樹一般,向下能看到別人的頭頂,向上只能看到別人的背影。但大部分人都並不在意有多少人只能看他的背影,只關心還有多少背影亟待他去超越。或許是所謂的上進心在作祟,不希望只跟在別人身後,也不期待有誰能回頭,果然只能靠自己的雙腳去追平去超越。但人不是生來就要跟他人分個高下的,最終的目的都回歸到更好的自身,我並不期望透過與他人競爭成為人上人,但求保持著這份壓力走的更遠。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我將不貪圖眼前的苟且,也不止步於詩和遠方。

詩與遠方作文 篇5

  平沙莽莽黃入天|古時那些關於沙漠的詩與遠方

  在古詩的描述中,沙漠通常是邊疆戰士駐紮戍守的地方。

  詩人透過描寫沙漠壯觀瑰麗的景色抒發胸臆,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王維在《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737年,王維奉命赴西河節度使府慰問將士,路上有感寫出《使至塞上》,描繪了邊陲大漠中壯闊雄奇的景象,境界闊大,氣象雄渾。

  杜甫在《詠懷古蹟》中寫道“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他借詠昭君村,懷念王昭君來抒寫自己的抱負,詩中無邊的大漠更是凸顯了天地無情,青冢有恨的感情。

  邊塞詩人高適更是多次在詩中描寫大漠風光,“策馬自沙漠,長驅登塞垣”--《薊中作》,“北上登薊門,茫茫見沙漠”--《淇上酬薛三據,兼寄郭少府微》,“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燕歌行》

  沙漠在古時多寓意著將士們守家護國所駐守的地方。天地茫茫,不知道多少悲壯唏噓的故事還掩埋在這黃沙之下,靜靜地穿越時光的長河。

詩與遠方作文 篇6

  有人說:到不了的,是遠方。

  “遠方、遠方……”我張開雙唇極為迫切地呼喊著,每個音節都無不在訴說與顫抖。但沒人回答——就像沒有人真正提問過般。

  然後我抬頭,看著天邊的雲點點飄去,它們飄得很慢,好像在故意牽引我的思緒。我忽然回憶起小時候的個夜晚。

  那天,傾盆大雨不期而至,電閃雷鳴的夜晚,樹葉彷彿也在哭泣。伴隨著教室裡大大小小的哭聲,雨滴猛烈地拍打著窗欞。個男孩抽搐著,低聲嘟囔:“媽媽,媽媽……”那是顆怎樣稚嫩、恐懼的心靈!當時,我們都還 只是弱小的孩童,年級的第天在學校裡寄宿,竟恰巧碰上了停電。天上劃過的閃電,震耳欲聾的雷聲如噬人的惡魔,有哪個孩子的心不為之顫抖呢?黑暗中,我抹了抹已被淚水浸溼的雙頰,隱約從微咪的眼睛裡看到點點亮光。於是我迫切地睜開雙眼——老師小心翼翼地將兩支蠟燭放在前排的課桌上,拍拍手說:“有蠟燭照著,就不會害怕了。”

  燭光在寬敞的教師中愈發微弱,但這無邊的黑暗似又把渺茫的希望襯地更明亮了般。我們圍繞著蠟燭,看溫柔的燭光映過臉龐,吸著燭光金色的氣息。同學們瞳孔裡映出的光芒,好像被星星擦亮過,澄澈、透明、空靈,亦或是在跳動,跳動。猶如晨光,帶著熱量和情走到我的心靈深處。老師給我們讀小詩,我們聽老師讀小詩。字字清新典雅、月白風清,宛若敲擊心靈的鈴音,將簡單的小詩歌融到我們的心底。“我長大後也要寫好多好多小詩,也要像老師樣,用最溫柔的聲音讀給怕黑的孩子們聽。”我凝望著燭光,對自己說。

  這也許是我年少時最初最純真的夢想,深深地紮根在我的心中。每每回憶起,便會喚醒無數心潮澎湃的感動。

  我想,每首柔軟的詩都是遠方,對我而言,詩,便是夢的魂。而夢,則是詩的千古絕唱。

  我想,每顆未知的心都是遠方。如果還 有夢想,人的青春和心靈就不會停止輕狂。

  心之所向,即為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