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古詩作文10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古詩吧,廣義的古詩,泛指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所有的詩歌,與近代從西方傳來的現代新詩相對應。古詩的型別多樣,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作文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古詩作文 篇1
大雪三日不休。群山連綿,往日的高俊險拔只作如今眼前飄逸的水袖。
天地終是靜了。
沒有了飛鳥的蹤跡,天空縱是廣漠,也只餘寂寞的氣息。這樣冷的天,那還會有什麼飛禽走獸出來走動呢?
大雪封了山路,如今已不知腳下這一步該走向何處。路漫漫其修遠,求索的路註定不會好走。
想到舊日的魚竿在牆角里佈滿了塵埃,不如就在今日將它派上用場吧。輕輕吹去灰塵,將它放入一旁的魚簍中,披上一身蓑笠,信步走出了家門。
那隔壁的老鄰居,望到我這一身的裝束,深深的呼喚我一聲;喂,這麼冷的天,哪裡還有魚可釣?我沒有迴轉身去看他,只是輕輕地晃晃了頭示意我有聽到他的話語。
是啊,天好冷啊。可是,這份冷意卻讓我頭腦更為清醒,此雪,此山,此江,都是自然的傑作,無論何時,都能展現出它獨特的美。不如就劃上一艘小舟吧,去到那寒江的中心走一走。
只是不想,這江的中心遠沒有想象中的冷。反而,隱隱約約升騰起些溫的薄霧,倒沒有那入骨的寒了。丟擲那尾魚竿,靜待魚兒上鉤。小舟悠悠輕晃,江面不時浮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卻不見有魚兒游過來。
難道,那江中的魚兒也入眠了嗎?是啊,如今這樣的天氣,確是很適合窩起來眠上一眠。
天地都入眠了嗎?我仰頭望那低垂的天空,沒有一片雲。那遠處的山更像是被冰雪凝住一般。
四周無聲,世界怎會如此靜瀨。
哼一首小曲吧,哪怕無人來聽。且吟,且獨賞。
只是不知,在一個寒冷的雪天,我與這舟,這江,這山,化作誰嚴重的風景?
漸漸地,天空又飄起了雪。飄飄灑灑,落到我的斗笠和蓑衣上。
好一個寒江雪,江雪寒。
古詩作文 篇2
是刻骨斷腸的愛戀?還是滄桑千載的遺憾?深藏在起起伏伏的詞句之間,凝練千年,揉碎萬般的痴情,終成曠世的奇葩。
於是,這一年的四季變化,桃紅柳綠,夏蟬冬雪,都被這寥寥數語囊括在一起,在歲月長河中綻放出璀璨的思想之花。
初春,乾裂的桃樹皮在暖春的氤氳中潤出了亮亮的光澤。禿禿的枝頭頂著一個個豆大的粉色小苞,欲吐還羞。有的卻坦蕩蕩地在枝梢間綻出幾朵小花,粉粉的,淡淡的,好像雕刻家的作品一樣富有詩意。房前的小溪流裡淌著汩汩的清流,家裡養的肥胖笨鴨子,成群結隊地湧進水裡,在裡邊可勁兒地撲騰。水面上漂浮著幾片過早零落的花瓣,讓人彷彿覺得溪流是暖的。遠處還有幾縷疏疏的白煙,嫋嫋地升騰起來,好一幅“桃紅映暖江”啊!朗朗上口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美景,此時應景一般在我耳畔響起。
入夏之後,陣雨急而密,不知怎的就大雨傾盆,轉眼間又是光芒萬丈。真的就應了那句“六月的天,孩子的臉”。但是,生機盎然的夏終究是美的。烈日炙烤,暑氣蒸騰,荷塘裡的荷葉卻密密匝匝地鋪滿了水面,綿延到天邊。一株株高聳的素雅荷花,映著太陽兀自紅得醉人!一幅“夏荷美景”在天地間倏然綻開,詩人那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好景象真的在我眼前立刻再現了。
深秋,獨自騎車行至密林深處,停下車,伴著傍晚涼涼的秋意,在楓林中,尤愛深秋的楓葉配以如火的晚霞,再蒙上一層薄薄的霜花,看來一點兒也不遜色於三月的繁花,美的安然平和,叫人心裡踏實,這幅“晚秋楓林圖”再完美不過了。“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大抵也就如此吧。
寒冬,獨自划著一葉小舟,掠過覆蓋雪花的湖面,留下一道孤獨的痕跡。停在湖心處,帶著斗笠,披著蓑衣,垂下釣竿,守在船尾。船廂裡的紅泥小火爐上溫著一壺酒,路上寂靜無人,靜得令人生畏,這種於蒼茫天地間,獨留一人垂釣的場景,卻別有一番滋味。這樣的一幅“雪釣圖”,該配以詩人怎樣的心境啊。我反倒覺得那句“獨釣寒江雪,萬徑人蹤滅”,有著絲絲縷縷的暖意。
詩如畫,畫如詩,二者本就一樣,只是別於表達方式的不同。詩給人以無窮無盡的想象,畫給人更直觀的感受。詩畫交融於一體,卻美得令人窒息。
古詩作文 篇3
我信心滿滿地來到水老師家,因為待會要舉行古詩繪畫展覽,我肯定是最獨特的。一進門,大家便七嘴八舌地討論各自的“大作”。我心裡咯噔一下:完蛋鳥,畫了古詩卻忘帶了,死定了。老爸及時走進來:“畫在你包裡,自己找。”我心裡的石頭方才落了地,趕緊把它取了出來,寫上名字,交給水老師。
開始上課了,水老師說要大家猜古詩,我為了不暴露連忙把詩名擦掉了。
第一個上臺的是王子祺,我一探頭,便猜出答案:“是《漁歌子》吧?”她讚道:“神猜啊!你怎麼知道的?”我像偵探推理案情一樣,故意拖長聲音,嗡聲嗡氣地解釋:“《漁歌子》主要寫的是釣魚,而你正好畫了一個人在釣魚,我們學過的詩詞中只有一首寫釣魚的,肯定是《漁歌子》啦。”大家紛紛對我豎起了大拇指。
女生展示結束後,水老師讓王廣廈上臺,他不幹,我急忙喊:“水老師,我要當第一個‘吃螃蟹’的男生!”水老師點頭:“好吧,那你上,你真是一位勇敢的小男生。”我趕忙戴上小葫蘆,信心十足地上了臺。“這是什麼呀?”牛犖凡指著我的四格漫畫問。“這是柳樹,”我指著樹和兩隻小鳥,“這是兩隻小黃鸝鳥。”他們恍然大悟,茅塞頓開:“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大家異口同聲地誦讀《絕句》。
水老師表揚我設計有創意,我得意洋洋:“只有我一個人畫的是四格漫畫喲!”水老師又問:“有一道菜譜叫《絕句》,你們知道嗎?”“知——道——!”大家紛紛發言:“第一道:兩個蛋黃下面放蔥;第二道:兩個蛋白下面放韭菜;第三道:兩個蛋白切開倒扣起來;第四道:一碗水上面放四個蛋殼。”看來,大家的課外知道真豐富呀!說的我肚子都餓了,嘻嘻!
這真是一次有意思的活動,不但擴充了大家的課外知識,還讓我們欣賞了風格各異的“傑作”。哈哈!
古詩作文 篇4
陳老師微笑著走上講臺,說:“今天我們來尋找春天。”我瞅著灰濛濛的天空和光頭一樣的樹,疑惑了:“春天在哪裡呢?”老師讓我們拿出《唐詩80首》,我一翻,果真有一幅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在書裡出現了。
春風是早春的先鋒隊。你看,“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風呼呼地吹著,吹開了灰濛濛的霧霾,吹落了枝頭上的枯葉,吹軟了堅硬的大地。春風在大地上撒歡兒,連續高喊著:“春天到來了,萬物復甦了。”
跟著春風的春雨開始報幕了。它悄悄地降落到人間。“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亮晶晶的雨絲像春姑娘紡織的線,交織成一張若隱若現的網。雨絲飄進樹洞裡,喚醒了沉睡的小熊;雨絲落在柳樹上,喚醒了乾癟的柳條;雨絲灑在田野上,喚醒了枯黃的小草。春姑娘把雨水灑在大地上,對大地來說這就是脈動、紅牛能量飲料,它立刻甦醒了。
草綠了,花開了,柳樹上鑽出了一個個嫩芽。“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小草探出了淡黃的小腦袋,大口大口呼吸著清香的空氣。“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春風吹拂,柳條擺動著翠綠的長髮,那一片片柳葉像一片片耀眼的翡翠。“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陽春三月,無論是道邊、花園,都能看到五彩繽紛的鮮花,聞到淡淡的花香。
小鳥也來參加春天的派對了。“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嘰嘰喳喳,啁啁啾啾…鴛鴦戲水,野鴨叼魚,燕子做窩,好一副熱鬧的春景圖。
這樣一幅桃紅柳綠,生機勃勃的畫面,怎能少了兒童的身影呢?“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孩子們在廣場上、田野裡奔跑著,跳躍著,呼喊著,笑鬧著…我真想有一個時光機穿越回古代,和孩子們一起撒歡兒玩耍。
古詩裡的春天真是多姿多彩呀!
古詩作文 篇5
在一個古老的山村裡住這一位大詩人賀知章,他從小勤奮好學,終於在賀知章三十七歲的時候,考中了進 士他 離開家鄉當辭官去了。
一年一年過去了,賀知章很想念家鄉,有一天他來到鏡子旁看到自己的頭髮已經白了,他家鄉的口音沒有 變,他決定不當辭官了,他就坐著馬車日夜兼程,他卻不肯休息,急著回到自己的家鄉。
終於有一天賀知章坐著馬車來到村子的門口,他看見自己的家鄉還是那麼美麗,一排排楊樹高大挺拔,像 士兵一樣,一排排青山連綿起伏,一排排連綿起伏的青山下面,有一排排小草綠油油的,還有許多五彩繽紛的 小花盛開著,有紅的',粉的、藍的、黃的、紫的,房屋整整齊齊的。
賀知章走到村子裡,那邊有幾個小朋友,在玩耍著,賀知章走到他們的身邊,小朋友看見旁邊站了一位陌 生人,那幾個小孩微笑地說:"請問這客人從哪裡來呀?"賀知章聽到小朋友的話,賀知章非常後悔,他想: 如果我不去當辭官,他們也不會把我當做陌生人,賀知章回到了家,拿起筆來寫了一首詩:
回鄉偶書
唐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首詩一直流傳到現在。
古詩作文 篇6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王維
細讀慢品詩人王維“鹿柴”的詩句後,我眼前浮現出山林動人的場景,強烈感受到自然界中“靜”與“動”的和諧之美。你看:
鹿柴附近的空曠山林中,空氣清新,寧靜幽深,濃密大樹層層遮掩,看不見人的蹤跡,只聽見有人輕輕的說話聲。傍晚時分,夕陽透過濃密樹葉照進了這幽靜森林,斑駁陸離、星星點點,有一束陽光反射後照在碧綠溼潤的青苔上,極緩慢地移動著。
遠景是空山陪襯下的人語,近景是青苔陪襯下的夕陽。有動有靜,靜是主基調,動雖然輕微,卻顯得突出。靜陪襯了動,動反襯了靜,靜更顯寧靜,動更顯靈動。動與靜的互相陪襯就是和諧之美。
綠葉陪襯紅花,綠更綠、紅更紅,美不勝收,也是一種和諧之美。
寧靜的課堂,學生聚精會神、主動思考,老師循循善誘、娓娓動聽,知識和智慧在師生之間靜靜地流淌,仍是靜與動的和諧之美。
我讚美和諧之美,我欣賞和諧之美。
古詩作文 篇7
屈原·散落在古典中的“血書”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幾死,其猶為悔”正是你一生用血淚鑄就了的誓言,理想不容於世,你朗誦“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懷抱赤誠不被人理解。你高歌:“苟餘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然而同是志趣高潔,同時絕不與世俗同流合汙,你卻終不能流連陶潛“悠然見南山”的境界,也不能享受林逋“梅妻鶴子”的韻質。你無法超脫,你關心的永遠是“世俗事”——楚地的安危,人民的冷暖。於是你置於一個最痛苦的境界:遭貶卻心繫朝政,處一隅而胸懷天下。你身邊縈繞著不是松濤飛泉,而是農人的哀叫,小兒的啼哭;你眼前浮現的不是明月花徑,而是強秦眈眈的窺視和朝廷不思安危的宴飲嬉笑。你的心在流血,然而你從未想過,拯救自己——因為你心裡的“自己”早已不是屈原,楚國才是你、黎民才是你、天下才是你、楚國亡,你也自投汨羅江——這不是自刎,也不是輕生,因為你失去了自己。
屈原,你的血書,是一把刻刀,鐫在那汨羅江畔的“萬古悲風”。
杜甫·散落在古典中的“憂淚”
“憂家人而憂黎民,因小愛而大愛”你淚眼婆娑,在大唐深處踽踽獨行,你披一身襤褸,有盛唐制高點滑落,弓著腰,低著頭。恢宏與繁華,轉瞬間將你拋棄,將你的同胞拋棄,將你的國家拋棄,你們成為大唐的棄兒。
“漢江思歸客乾坤,腐儒”
從此你成為一個流浪兒,但你卻始終尋找著回家的路。
你駕一葉小舟,載著蒼生的眼淚,載著唐人的苦難,只是這葉小舟如何載的動這許多愁。
蒼天哭,大地哭,你也直哭。
你是為“戎馬關山北”而痛哭?你是為“路有凍死骨”而哭。
你哭的撕心裂肺,你哭的老淚縱流,可這大地的破碎聲,那滾滾的江流聲,將你的哭聲淹沒,不留一聲嘆息。
你心裡明白,夢想中的圓月早已被戈矛挑碎,斷鴻的悲鳴聲,在狂風中捲起漫天的憂患,悲鳴著殘破的江河。
蒼茫中,你毅然將嶙峋的詩骨,投入如墨的夜色中,讓簇簇浩氣穿過歲月的冷眉,穿過紛繁的千古溝壑,凜凜然然飄進歷史深陷的眼窩中潤色。
遠離廟堂,心憂蒼生,你始終在行走中歌吟。
杜甫,你的憂患是一把長刀,警示著士子昏昧的混世人格。
陸游·散落在古典裡的“珍珠”
沿著建溪溯流逶迤而上,去注視著一個堅韌的靈魂怎樣在古代的天空做著超越苦難的飛翔,走進山重水複的山西村,去欣賞一個曾執著於詩魂鑄劍的志士在心靈缺氧時如何華麗的轉身。
金戈鐵馬式的崇高情感,鑄就了你矗立於天地間的偉大人格;嘶啞的喉嚨歌唱出深愛著的大地。
陸游,你的詩魂,是一把利刃,被任何一個愛國志士把握。
合上古典,品一杯清茗,吹滅燭焰,在黑暗中撿拾著散落在古典中的“珍物”,細細品味。
古詩作文 篇8
“古詩太難學了”我第一次接觸古詩就有這種感覺。可是小學每冊教材裡幾乎都有古詩,而且都要求背頌,還得知道它的意思。我心裡老在想:再忍忍,過了小學這一段就好了。
誰知到了中學,古詩不但還有,而且更多更難。看一看初一教材裡的古詩,我根本就讀不通,意思也不懂,學起來真吃力。
這時,大伯幫助了我。他的講解,讓我覺得古詩是那麼有趣。每一首詩都生動、感人。
大伯讓我把古詩中的詩句想象成一幅幅的畫面,前後聯絡,我彷彿置身畫中,不但理解了詩詞的意思,還能形象地記住詩詞原句。
比如“兩隻黃鸝鳴翠柳”,可以想象成一棵茂密的大柳樹上有兩隻黃鸝在唱歌。“潮平兩岸闊”可以想象成兩岸之間很寬闊,河面很平靜,水流很平緩。大伯讓我一邊朗誦詩詞,一邊想象詩詞描寫的畫面,一邊用手勢輔助表達。
用了大伯教我的方法,我發現學故詩不難了,而且覺得古詩是那樣生動可愛,我好想在畫中,所有的東西都是活的。從此,我再也不覺得學古詩乏味無聊了。
這個辦法實在是太好了,我深深感謝大伯,給我幫了大忙。
古詩作文 篇9
今天上古詩課,我知道了學詩的四種方法,分別是:首先是看註釋、其次是看插圖,再次是讀題目、最後是讀詩句。我對《望天門山》最感興趣,我還會把它背下來,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我對裡面的“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這句詩印象最深刻,它的意思是天門這座山被楚江給從中間撞開了,分成了兩半,楚江江水向東流被天門山阻擋返回。它寫得很好,楚江像一個巨人的大手把天門山的門給打開了。讀了詩人李白寫的這首詩的感受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般的力量塑造瞭如此美好的景色。
古詩作文 篇10
漫長的暑假過去了一半,做完功課的我有些無所事事。一天,爸爸從書店帶回一本《小學生必背古詩75首》,要求我每天至少背誦三首。 “又要背書”,我很不情願,心裡直犯嘀咕,“這麼多古詩怎麼記得住呀?” 看……
“又要背書”,我很不情願,心裡直犯嘀咕,“這麼多古詩怎麼記得住呀?”
看我面有難色,爸爸堅定而又嚴厲地開導我說:“俗話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詩歌是中國古代文人智慧的結晶,很多經典詩篇語言優美,韻律感強,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很容易記憶的。你如果能從中吸取詩歌的精髓,豐富自己的學識,我相信這個假期你一定收穫很多。”
父命難違,我只有硬著頭皮從第一首《江南》開始背誦起來。每背一首古詩,爸爸先教我隨他一起大聲朗誦幾遍,然後給我解釋詩詞的大概意思,有些地方我一知半解,他就耐心地為我講述詩中所描繪的場景,再讓我反覆地吟誦,一遍又一遍,直到能熟練地背誦為止。
漸漸地,我開始踏進了詩歌的殿堂,一句句經典的詩詞把我引入到另一個童話般的世界,激起我無限的遐想。我像是闖入到阿里巴巴那滿是金銀的山洞,如飢似渴地吸取著知識的寶藏。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讓我體會到光陰飛逝時間的珍貴;“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明白了父母的養育之恩遊子們無以回報;“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我彷彿看到風雪大漠中將士們奮勇殺敵的場面;“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我又依稀看到了初春到來萬物萌發生的希望;“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祖國的江山多美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思鄉的情懷又是如此的哀愁……
我想我應該感謝爸爸,是他讓我領略到了經典古詩獨一無二的無窮魅力,也讓我體會到了嚴厲面孔後面那份如大山般厚重的父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