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同情> 關於同情的高中作文800字

同情的高中作文800字

關於同情的高中作文800字

  現實生活中,有同情心的人越來越少了,然而我們的生活多麼需要你我的同情心。下面是小編收集的關於同情的高中,歡迎閱讀。

  關於同情的高中作文:培養同情心

  我很喜歡小品演員蔡明,這倒不是因為她的演技和容貌,老實說,這兩點她也就是平平而已。讓我感動的是她的一件小事,蔡明每見到街上有人乞討,總要給錢。朋友勸她說,這些乞丐看著可憐,其實有不少都是假的,人家就是靠這發財的,家裡的小洋樓都蓋起來了,比你住得還寬敞。蔡明點點頭,若有所悟。可是下次碰見乞丐,她還照樣掏錢。朋友問:你怎麼還傻呢?她解釋說,萬一這個是真乞丐,他家裡沒蓋樓呢?一個富於同情心的演員,也許無法成為表演大師藝術巨匠,但可貴的同情心,卻會使他的人格大放異彩,受到人們的敬重和熱愛。

  在19世紀末葉的西伯利亞,富於同情心的小鎮居民,常常在深夜房外的窗臺上放著酸奶、麵包和舊衣服,以供那些從流亡地逃跑的十二月黨人食用,一些著名的十二月黨人,就是靠著這些食物和衣服才逃出了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小鎮居民的名字至今誰也不知道,更不見經傳史冊,可他們的善舉,不僅溫暖了凍餓之極的十二月黨人,也至今還溫暖著我們的心田。

  培根說:“同情在一切內在的道德和尊嚴中為最高的美德。”孟德斯鳩也說過:“同情是善良心所啟發的一種情感之反映。”所以,人不可無同情心,同情心可以使人變得可親可敬,變得偉大崇高。詩人杜甫,只有寫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那樣滾燙的詩句,才能戴上人民詩人的桂冠;詩人龔自珍,發出“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肺腑心聲,表現出悲天憫人的博大胸懷;面似冷峻的魯迅先生,則因“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拳拳之心,更顯其思想之深邃,道德之高尚;而不辭辛苦千里迢迢,到遇難礦工家裡慰問弔唁,潸然落淚,溫家寶總理用滿腔真情告訴我們什麼叫“情為民所繫”。

  同情心還可以讓世界充滿愛。南亞海嘯災難發生後,世界各國人民紛紛解囊相助,中國人也不甘落後,短短几天就捐贈了數十億元的現金與物資。這次災難,也是對地球村居民同情心的一次大檢閱,大洗禮。還有一件事也使我們很感動,今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為悼念海嘯遇難者,在演奏中取消了最歡快的《拉德斯基進行曲》。音樂中斷了,主持人走上臺,悲壯地講到海嘯災難,講到此刻要向災民捐款,為此,今晚將不再演奏《拉德斯基進行曲》。可以說,這是歷年來一次最人性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一個沒有同情心的人,是冷酷殘忍的人;一個沒有同情心的世界,是冷漠可怕的世界。但同情心不會自發產生,同情心也要靠精心培植和維護,心靈裡播下愛的種子,才能長成同情之花;全社會都為同情心叫好吶喊,才能形成一個充滿同情心的好環境。

  關於同情的高中作文:同情是一種好習慣

  “習慣”不僅僅是做事認真、不出錯、利於成功的代名詞。我覺得更是一種為人處事中下意識的行為,使自身思想得到昇華——這才叫習慣。

  我有這樣一次經歷。

  那是一個慵懶的上午,三月的春天只打了個哈欠,無精打采地攤著。空曠的公交車廂裡,只有我和幾個女生佔著這碩大的地盤。她們聊得很開心,只有我一個異性呆滯地望著窗外一棵棵光桿司令向後倒去……

  汽車快進站了,我下意識地朝前看了看,那從花圃中割出的小小的車站,看上去灰濛濛的,沒有一點亮色。汽車駛近了,車站一片躁動,人一下湧了過來,仔細一看,都是三四十歲的中年人。歲月似乎格外地摧殘了他們,臉上的皺紋彷彿已經印到了骨子裡,與城裡的“男人四十一枝花”相差甚遠;身上的大衣是布做的,裡面的棉花可能都翻出來了,上面的劃痕不知經歷了多少風雨,可以與臉上的皺紋一拼,但還是淺些……

  一看就知道他們是外來務工人員,也就是農民工。他們各自提著一大袋行李,麻布做的箱包顯得格外笨重。車門開了,幾個城裡人在農民工的謙讓下先上來了。

  當一個農民工提著行李,準備上來時,公交車司機一陣咆哮,“放不下,出去,出去!”門一下就關了,差點夾住他。

  車發動前進了,丟下十幾個大男人目光呆滯,動作僵硬,行李依舊提著,滿臉迷茫與無奈,沒有一點兒辦法,只能看著這剛來的機會就在呼喝聲中遠去。誰知下一輛車會怎樣,可能還要站著,拿著行李……可是車廂依舊空曠……

  旁邊的幾個女生,輕輕低著頭,說了三個意味深長的字“真可憐!”別的人無動於衷。

  農民工作為社會的一分子,也在為社會作貢獻。他們搬磚運瓦抹水泥,用自己的汗水澆築一座座高樓大廈。他們也有孩子、妻子、父母。為什麼他們會經常受到異樣目光的待遇?不正是人們在利益衝擊下失去了本性!為什麼不能對這些人多一點同情?有時可能不需要做,但心中總要有一點思想,不要做一個感情貧乏的人。

  同情是一種好習慣,是一個人心靈真善美的體現,我願大家都可以擁有這樣一個好習慣。就像“旭日陽剛”組合所說,讓他們活在溫暖的春天裡,也讓自己活在有靈魂的春天裡。

  關於同情的高中作文:呼喚同情心

  十八大以來,建設和諧社會已成為議論 最集中、談論最多的一個問題。圍繞這個問題,各種議論觀點很多,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如何讓社會更和諧,人民更幸福,國家更富強。

  在現今社會下,如何才能使社會更和諧呢?面對社會道德水準下降、榮辱觀下降的局面,面對一些人過於強調物質利益,過於看重物質財富的現實,特別是面對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和弱者,如何才能讓每一個人不僅在生活上感到和諧,在精神上、心理上也感到和諧呢?筆者認為,必須大力培養社會同情,建立比較廣泛的人與人之間的同情感、同情心。

  大家知道,同情是一種真誠的潛意識的感情流露,作為一個有愛心的人,在真誠的同情發出之後,往往都會做出一些具體行動,對被同情者予以物質或者精神、道義上的'扶持、支援和幫助。

  同情不是可憐,可憐雖然也是一種感情的真誠表露,但是,可憐對於被“可憐者”來說,似乎總有一絲“屈辱感”包含其中。所以,如果說同情某個人,同情某件事,人們不會感到難過,如果說可憐某個人,被可憐的人一定會感到有些難過。

  提倡同情,讓每一個人都有同情心,可以融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個社會,要想維持和諧,人與人之間必須有同情心,強者與強者之間,強者與弱者之間,弱者與弱者之間,都應該充滿同情心。一般看來,強者與弱者之間,強者是同情者,弱者是被同情者。其實不然。強者與弱者都是同情者與被同情者,只是強者被同情的機率可能少些,弱者被同情的機率可能大些。強者被同情的主要在精神,弱者被同情的往往在物質,如果兩者之間能夠建立互補的同情機制,那麼,社會就會和諧得多。強者與強者之間,弱者與弱者之間,如果也能夠建立良好的同情機制,那麼,就可以減少很多摩擦、很多矛盾,從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融洽,社會更加和諧。

  從實際情況看,同情在很多人的身上,已經慢慢失去,無論是對強者對弱者還是弱者對強者,包括強者與強者之間、弱者與弱者之間,都缺乏同情,缺少同情心。強者對弱者的生存環境、生活條件、生活質量沒有同情心,從而只顧自身的利益,只顧自己賺錢;弱者則對強者的物質產生極度的反感,在強者發生變故、發生問題時,常常表現出幸災樂禍的心態。在強者與強者之間,弱者與弱者之間,也是如此。

  沒有同情心,不僅表現在成人身上,在兒童身上,受社會風氣的影響,受大人教育的影響,也表現出了可怕的缺乏同情心。對同學、對老師、對社會上的弱者,對社會上發生的各種值得同情的事,都表現出麻木不仁、嗤之以鼻的感覺。

  沒有同情心,還表現在機關工作上,表現在對待群眾的態度上,表現在處理社會事務上,對來自於基層、企業的同志,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對上訪的群眾,對涉及群眾利益的城市拆遷、土地徵用、群眾生活安排、城市管理等,都嚴重缺乏同情心,缺乏感情。

  由於缺乏同情心,人與人之間也就缺乏溝通,缺少理解,社會矛盾也就容易發生。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真誠地表達同情,都具有充滿真情的同情心,那麼,人與人之間,就能夠建立一種可以依賴、可以依靠、可以幫助的真誠感情。

  建設和諧社會,需要建立一種真誠表達感情的同情機制,透過同情機制的建立,讓社會充滿愛,讓社會充滿情。

  關於同情的高中作文:不可或缺的同情心

  以前,在我原來的中學學校門口有個老人,終日衣衫襤褸,目光呆滯地坐在那裡,只有當面前的搪瓷杯裡有硬幣的聲響時,他才緩慢地移動一下身體,鞠一個躬。

  他是個乞丐,靠學生們零星的施捨度日。

  由於耳聞太多太多負面新聞,我不敢輕易相信乞討者,也不會因為同情他們而慷慨解囊。在現實面前,我的心變得越來越堅硬。但每次經過那個老人,我都會刻意地把頭轉向一邊,因為在這個不知是真還是假的乞討者面前我有點不知所措。

  終有一日,我內心深處那柔弱的琴絃被撥動了。

  那是一箇中午,一群調皮的初一 新生在老人鞠躬的時候,突然從他的搪瓷杯裡拿走了一些硬幣。由於行動不便,老人只有默默地看著這一切,幹得脫皮的嘴唇顫抖著,枯瘦的手也顫抖著,他卻無力與這些活力四射的初一新生對抗。

  初一新生拿硬幣時,杯子被碰倒了,和硬幣一起與地面碰撞出清脆的聲響,正午的陽光照在硬幣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我的眼睛被刺痛了。不知老人是被新生的舉動嚇壞了,還是對世態炎涼倍感失望,他一直僵坐在那裡。良久,他才緩過神來,緩慢的地伸出手臂,撿拾散落的硬幣,由於年紀大了,手指不靈活,撿幾枚小小的硬幣也讓他費了不少功夫。

  看到這些,我心裡格外地,突然很想幫助這位老人。但令我倍感沮喪的是,我翻遍身上大大小小的口袋,卻沒找到一分錢,正當我放棄的時候,一個嶄新的一元錢掉了出來。我撿了起來猶豫再三,還是決定把它送給老人。

  我將一元錢放在老人的手心,他像往常一樣,緩慢地移動身體,向我鞠躬。當他抬頭的一瞬間,我從他的眼睛裡讀出一些感激,還有一些感動。此時此刻,我不再懷疑他的身份,感覺自己做對了一件小事,內心湧起一股暖流。

  又過了幾日,我發現老人從校門口消失了,我提起此事,同學都搖搖頭。生活還是一如既往,沒有因為老人的存在或消失而改變,而我心中卻始終晃動著老人的身影:每當午後灼熱的陽光把學校大門上的燙金字照耀得更加炫目時,恍惚中總好像看見了那個老人,看見了他那佝僂的軀體、蒼老的容顏,還有那緩緩的鞠躬,眼神中流露出的溫情。

  這個世界上的真真假假我們也許不能完全看透,但面對弱勢群體,只要你喚醒自己的同情心,你會發現自己應該做的事,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在改變自己。

  同情心,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