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讀後感9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童年》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童年》讀後感1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著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著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
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裡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裡,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裡,被甜水泡著,被金燦燦的錢堆著……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麼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但擁有著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裡,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著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為了以後,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童年》讀後感2
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時常會遇到一些困難,但在家人和朋友的關愛中,我們都會勇往直前克服困難。
《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自從他失去父親,被母親帶到外祖父家後,他見證了兩個舅舅為爭奪家產而爭吵打架。這些家庭瑣事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他幼小的心靈,第一次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主人公的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有著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
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長之路很坎坷,三歲喪父,11歲失去母親,他很少得到別人的關愛。但有一個人,他的外祖母給了阿廖沙很多的愛。當阿廖沙感到害怕傷心時,外祖母總是會陪在她的身邊,還經常給他講一些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光明和正義的故事,並對他進行了有益的教導,使阿廖沙不再孤獨,讓他看到了自己的存在。在這個冰冷的世界裡,因為有了外祖母時刻庇佑著他,關心他,給予他無限的溫情與關愛,才讓他在生活條件困苦時,失去爸爸媽媽時,遭受外祖父毒打時,都能夠挺過這些難關,充滿信心與希望的生活下去。
每次看到關於阿廖沙外祖母的情節時,我就想到了外婆,在我五個月時,我的奶奶就離我而去了,但我並沒有因此缺少奶奶的關愛,外婆代替奶奶給了我關愛。
我兩歲時就開始與外婆一起生活,與外婆有了深厚的感情,外婆很疼愛我,甚至可以說對我是溺愛。從小到大,外婆沒有打過我,也很少罵我,平時別人拿了什麼好吃的好喝的給她,他都會留起來給我吃,自己不捨得吃,也不給外公和舅舅吃。我討厭吃藥,尤其是吃顆粒的藥,不管是多大還是多小的藥,我都吞不下去,每當這時,外婆都很有耐心,她就用水把藥融化,然後想方設法的哄我把藥喝掉。
小時候的我很頑皮,記得有一次我放學後,把書包放在橋樑上,然後從書包裡拿奶喝。結果我沒放穩剛從書包裡拿出來奶,書包就“咚”的一下掉到水裡去了。在一位高年級姐姐的幫助下,我的書包終於從河裡搶救回來了。但開啟書包,我發現書包裡的書和本子都溼了,上面的字都看不清楚了。讀後感·我哭著跑回了家,外婆嚇到了,就問我怎麼了,我把整個事情的經過都告訴了他。外婆雖然很生氣,但看到我哭的這麼傷心,就安慰我說沒有關係。外公回來後知道了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就掄起袖子想要打我,外公的脾氣很暴躁,我知道如果外婆攔著他的話,他可能還會和外婆吵架。雖然如此,但外婆還是和他說了好一番話,最後還是沒能攔住他。外公用手打我,我記得那是我生平第一次捱打,我哭的很厲害,外婆很心疼,就買了好吃的哄我,我哭過了好久,才停止了哭泣。
阿廖沙的外祖母和我的外婆都是一樣的,他們都給了我們很多愛,讓我們擁有了一個幸福充實快樂的童年。感謝你的愛,外婆!
《童年》讀後感3
面對困難時的由於退縮,面對挫折時的恐懼慌張,面對失敗後的彷徨失措……現在的我是否太脆弱了?思緒一拉開,難免將心事勾起。
印象中的自己是要強自信的,什麼事情都得去爭一爭,即使是失敗也不輕言後悔,而現在呢?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上學期的一次數學考試,那一次我考了不及格,這讓我遭受了不小的打擊,彷彿覺得自己毫無臉面再讀書下去了。不止一次的問過自己,到底在幹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子。有時候又會覺得自己十分可笑,就自己這點成績,拿什麼去和別人拼?
退縮,猶豫。彷徨,甚至是自嘲,我從未知道一個人要承受那麼多,即使在我身上並沒有發生什麼大事,脆弱如我,依然抵擋,不住挫折帶給我的折磨。
似乎是心有感觸一般的,將自己與《童年》中的阿廖沙的命運聯絡在了一起,阿廖沙四歲喪父。與母親投奔到外祖父的家裡過日子,外祖父生性殘暴,專橫,對待自己的親外孫也不手下留情,小小的阿廖沙只得承受他皮鞭下的怒氣,阿廖沙的遭遇是我十分同情,同屬憤怒也油然而生,對於這個瀰漫著殘暴與仇恨的家庭我充滿厭惡,阿廖沙應該也算如此感覺的吧!可是被命運玩弄的他,在那時候只得屈服,承受著上帝所發洩在他身上的一切不滿。
在憐憫阿廖沙的同時,而難免害怕因為我不敢想象哪些事情如果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又會是怎樣的結果?說不定我早就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呢!這時我又對阿廖沙有所崇拜,他的勇氣,他的樂觀,她的堅強,他的正直……都是我缺少而所沒有的,與他相比我是如此渺小,不堪一擊,與它的遭遇相比,我的經歷又如此不值一提。
若不是過早放入體會了人間的痛苦與醜惡,他怎能在初遇險惡時鎮定?若不是經歷了太多苦難,他怎能在挫折中堅強?……要不是童年的經歷使他明白了太多,他又怎能成就美好輝煌!一時間,一種對自己行為的羞愧油然而生……
其實沒有什麼堅強與不堅強,前者不過是對事物涉足太多有勇氣與經驗罷了,而後者若不去涉足不去接受,是始終無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強者的!
誠然,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心若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一個若是有目標而不奮鬥怎麼會如願所償?時別數日,我對自己說:分數不是關鍵,只要不被自己所打敗,去為目標而奮鬥,就沒必要花時間去自責,彷徨!我應該去找回屬於我自己的信心與力量!看!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童年》讀後感4
放寒假時,老師佈置了一道作業,讀高爾基“人間三部曲”其中一部。回到家,我認真的查找了一些網站,在網上,閱讀了其中一部——童年。
作者高爾基是一位偉大的作家,在俄國,乃至世界文壇,都有的極大的盛譽,《童年》也可以說成是他的代表作。
20天后,我終於讀完了這部偉大的作品,關掉網頁,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想起了許多許多。高爾基那悲慘、令人憐憫,令人感嘆,令人同情的童年故事,頓時把我吸引住了。故事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故事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在這樣一個瀰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裡,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骯髒和醜惡,那幼小的心靈因受到許多許多次沉重打擊而深深震動。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甚至可以說成算是阿廖沙的親人,保護和支援了阿廖沙…………展示了那些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汙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阿廖沙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化、醜惡。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和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追求自己所希望的生活苦難歷程。
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高爾基用真實優美的文筆描述了自已苦難而令人難以置信童年,我為自己而慶幸——我沒有出生在那個年代,不可能受到那種痛苦,自己沒有失去親人……我很幸福,甚至可以說我很幸運,被家長寵著。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著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著你品嚐;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
我的童年,同其他同齡人一樣幸福,雖然沒有父母的陪伴,但我的祖父祖母把我養育成人,我同樣感到了溫暖,同樣感到了幸福,同樣感到了同齡人所感受到的一切。
但是高爾基,他卻不同,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他必須要承受這我們這個年齡所不能承受了,但他還是想我們一樣成長,在那樣可怕的環境裡都可以出高爾基這種大師,我們這樣的環境還不出人才的話,那真是愧對於父母。
我想,高爾基要告訴我們的是:要執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永遠以那種積極,勇於拼搏的態度對待現在和未來的生活!
讀完書的最後一頁,阿廖沙的童年也結束了,等待他的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
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閱讀中,我發現他的愛,尋思他的恨,品味著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童年》讀後感5
童年,像一首悠揚的歌,它慢慢飄進我的心裡;童年,像一幅五彩的畫,描繪著我的喜怒哀樂;童年,像一篇優美的文章,記錄著我從小到大一點一滴的美妙回憶;童年,像一輪火紅的太陽,照亮了我的心田,帶給我溫暖……
我用成長的腳步編織著七色童年,七色童年也在助力我的成長,見證我的成長。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經歷過許多難以忘懷的事情。運動會的經歷,讓我品嚐到了失敗的滋味,明白了只有全力以赴,努力拼搏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才不會留下遺憾。大隊委競選,讓我明白了怎樣向別人展示自己,獲得別人的支援,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和今後努力的方向。小記者活動,讓我學會了與別人交流,懂得抓住每一個自我鍛鍊和成長的機會。
成長路上的每一個經歷都是一筆財富,每一次進步都承載了童年的美好記憶。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件事給我的觸動至今讓我記憶深刻。今年暑假的時候,媽媽要參加黨員活動,黨員活動不允許帶孩子,爸爸在外地上班,我只好一個人獨自在家。第一次獨自在家呆上一整天,對我來說真是一種挑戰,我心裡很是害怕和擔憂。腦海中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陌生人敲門啊,煤氣洩露啊,入室搶劫啊……總之,新聞裡看到的那些可怕的事情,莫名其妙地出現在了頭腦中。
後來,為了戰勝內心的恐懼,我逼迫自己冷靜,逼迫自己勇敢,我開始專注地做自己的事情。我首先按計劃認認真真地完成了作業,然後拿出《淘氣包馬小跳》用心的讀起來,累的時候就到陽臺休息會兒,最後還看了會兒電視。就這樣,不知不覺中已經到了中午,我肚子餓了,我把事先準備好的兩桶泡麵都吃了個精光,連湯汁都沒剩下,第一次這麼暢快的吃泡麵,感覺真是好極了。簡單的午餐過後,我又在床上小睡了一會兒。一天的時間,就這樣輕易的被我打發完了,媽媽也回來了。
第一次獨自在家,我是如何克服恐懼的呢?我總結了兩點:一是,讓自己忙起來,充實的生活會讓人忘記時間,忘記恐懼;二是,反覆告訴自己獨自在家的好處,比如:能吃泡麵啊,能看電視啊,不受約束啊……獨自一人在家的經歷,教會了我勇敢獨立,讓我學會了獨自面對困難。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歡樂、憂傷,有笑和淚,有得與失……不過,我們正是在這樣的成長足跡中,慢慢描繪著屬於我們自己的七彩童年!
《童年》讀後感6
《童年》是報告阿廖沙小我私人死少戰糊心經歷的自傳小講,也是反應廣大社會糊心的理想主義小講,閉於我們去講,我們的童年浸泡正在苦好中,出有戰治,出有糾葛,只要愛的陽光的溫戰,只要親情的雨露的滋潤。童年,是好好的,最值得回念的工婦,可對下我基去講呢?暑假裡,我細讀了下我基的《童年》,心暫暫沒有能安靜熱靜偏僻熱僻。
細讀《童年》,如同走進一個書卷裡雕刻的漆烏社會,凝聽一次社會底層老百姓的埋怨,它固然出有年夜部小講的氣魄雄偉,卻給我帶去了更多的慨嘆與震憾。
故事如潺潺流水,流啊流,也流經了許多好好善良的人物:中祖母冒死救水,給阿廖沙講奇特的童話故事;正直天職的老匠人;用本人足臂婦阿廖沙擋住皮鞭的“小茨岡”;喜好科教的佃農“好事情”——他們的寶貴的地方是他們處於烏漆烏,仍舊出淤泥而沒有染,讓人正在一片渾沌中嗅到芳噴鼻!
便那樣,故事正在阿廖沙母親死去,中祖女與中祖母分炊,小阿廖沙去人間營死後終了了。阿廖沙那災易的童年呵,也悄悄無聲天終了了——
但是,與阿廖沙相比,我們是何等懦強。大概,那些鍛鍊閉於如古同齡人去講,沒有會收作也出有一小我私人做得到,但是,萬一收作了,我們是沒有是也應背阿廖沙那樣英怯空中對呢?幼小的阿廖沙以他的固執的毅力戰堅定的.疑念,以他分明的擅惡戰激烈的憐憫心,抑止了各種艱易,遁供本人的幻念,他是一個“年夜寫的人”!
讀完整文,我心如同壓了千鈞之石,一片沉重與慘濃。是的,阿寥沙那麼小,卻飽嘗了人間的悲悲離開。裡臨喪父之痛,他冷靜接受,裡臨毒挨,侮辱,和無公貪婪、文明暴虐的小市仄易遠,他以菲薄之力對峙。十一歲便被中祖女趕降收門,到裡裡營死。正在中祖母好好品量的止薰陶下,他憎惡漆烏的社會,憐憫沒有幸的人,對好好的糊心布謙了神往。他對峙中祖女的毒挨,正在氣憤中,他險些要殺了毆挨母親的繼女,阿廖沙,那是一個何等布謙公理,沒有畏強橫的少年形象!
《童年》給了我很年夜的啟迪,每當我裡臨鍛鍊躊躇沒有前時,阿廖沙那災易的童年浮如古少遠。幼小的阿廖沙皆能剛強天挺過,我們為甚麼沒有能?讓我們擦擦淚水,連結著糊心的怯氣戰自疑心,背前衝啊!永久以自動的,怯於拼搏的立場看待我後的人死!
《童年》讀後感7
高爾基在《童年》中一再說明:“每當我回憶起俄國令人壓抑的齷齪野蠻的生活,我常常問自己:這種醜陋的行為有必要去寫嗎?每次我都懷著充分的信心回答自己:有必要!因為這就三活生生的醜陋的生活現實,這就是目前還存在著。要改變這種現實,要從人們的記憶和心靈中,從我們沉重齷齪的生活中清除它的影響,就必須透徹地瞭解這種現實。”是的,我們人類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難免會有許多無奈,也會遇到很多看起來不盡人意的事情,高爾基是勇敢的,他沒有選擇沉默,而是用鋒利的筆尖向世人展示了最真的現實。
作品主要塑造了兩大類人物形象,作者透過對這兩大類人物的敘述表達了對他們的愛憎之情。兩大類人物一類以外公為代表的自私殘暴的人,一類是以外婆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作者實寫自己,也間接寫出了這兩類人不同的命運,留給我們深深的思考……這世界,還是好人有好報的。也啟發了我們當今社會正努力構建的一種和諧的氛圍iu。世界是我們大家的,生活是我們共同來創造的,只有用一片真心去對待身邊的每個人,我們的內心才會提升到一種更高的境界,我們的社會,我們美好的明天才會更加輝煌!
很同情高爾基的童年,他4歲喪父,10歲喪母,後靠自己努力學習奮鬥成為了蘇聯偉大的文學家。《童年》講述他喪父,母親改嫁,後跟隨脾氣暴躁的,日漸破落的小染坊主外公外婆生活的童年時光。透過一個兒童無邪的眼光,向我們生動展示了19世紀中葉俄羅斯社會底層人物的生活,描繪了小市民醜陋和愚昧的生活風貌,以及當時俄國的宗教、喪葬等民俗。高爾基的這些回憶,有助於我們瞭解沙皇俄國那個時代的風貌,瞭解一代文學大師高爾基童年時的社會環境。
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幸福了許多。也許父母賜予我們的不是最好的,但一定三我們最值得珍惜和回味的。生活只有一次,童年只有一次。我們早已走過,經過,路過了。多年以後,當我們在夕陽下漫步,回憶起童年的點點滴滴,一定會有不同尋常的感受。仔細品味,會像香甜的奶糖,直透入我們的心扉,湧出一股甜甜地,暖暖的味道……
其實人生如夢,歲月無情,豁然回首,才發現人活著是一種心情。窮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過眼雲煙,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快樂就是美好的一天,不管是親情、友情、愛情,能永遠珍惜就是好心情。曾經擁有的不要忘記,已經得到的更加珍惜,屬於自己的不要放棄,已經失去的留作回憶。讓我們把童年都當成一份最美的回憶,用心來譜寫我們的人生歷史吧!
《童年》讀後感8
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假期的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書上的字型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打動了我:四歲喪父,跟隨痛哭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阿廖沙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裡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打架……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裡,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默默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似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漸漸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歡樂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爭吵之類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裡,被甜水泡……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但擁有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裡,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似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為了以後,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童年》讀後感9
回憶童年,我們的童年是記憶深處的一顆火種,是人生初始的一段陽光,是小巷深處的一首歌謠,是高遠天空的一隻紙鳶。而對於高爾基來說童年他的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的回憶。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小說寫於1913年,產生在風起雲湧的革命時代。講述的是作家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小主人公阿廖沙三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投奔到專橫、粗暴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隨著家業的衰落,外祖父經常毒打外祖母和阿廖沙,狠心剝削手下的工人。甚至因為阿廖沙染壞了一塊布將他打得失去了知覺。同時他親眼目睹了舅舅們為了爭奪財產而爭吵鬥毆的情景。這一幕反映了俄國下層人民沉痛的生活狀況。
在外祖父家,阿廖沙認識了佔有特殊地位的“小茨岡”,他懂行能幹,外祖父很器重他。他常常在外祖父打“我”的時候,儘量地用自己的手臂擋著鞭子。他憑藉著他的聰明給這個家帶來了許多快樂,而他卻逃不過死亡的悲慘命運。一次,兩個舅舅和他一起搬運一個十分沉重的橡木大十字架。他絆了一跤,兩個舅舅竟只顧自己保命,他卻被砸死了。佈滿陰霾的日子裡,只有外祖母保護和支持者阿廖沙,使他感受到了溫暖和光明。她給“我”講上帝、鬼神等故事,又常常向“我”回憶起當年“我”的父母相戀、共同生活的情景。
然而生活遠沒有那麼平淡,米哈伊爾舅舅放火燒了染坊,那一次外祖母頭上頂著空口袋,身上裹著馬被,直衝著火跑了進去,抱出了隨時可能會爆炸的硫酸鹽罐子,她又指揮聞訊而來的鄰居,和家人一起撲滅了大火。而“我”卻被舅舅摔昏了過去,甦醒之後,得知納塔利婭舅母死了。災難突如其來的降臨,使“我‘感到了恐懼。逃離恐懼的渴求主宰了”我“,自然想起了”小茨岡“的死。所有這些殘酷的現實令”我“不堪重負。舅舅們分家了,為了爭奪家產,父子相殘,也因此打傷了外祖母。接著,外祖父就搬家了,”我“對新的生活充滿了希望和新鮮感。阿廖沙認識了”好事情“,但大家都不大喜歡他,把它給攆走了。阿廖沙又和彼得伯伯和隔壁三個小朋友結下了友誼。後來母親回到了家中,阿廖沙也感受到了溫暖。
高爾基向我們展現了他的一段悲慘的童年生活,不是為了讓我們同情他,而是讓我們懂得:在逆境中,學會堅強。給他力量的正是像外祖母一樣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忍讓,有著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的人。正如高爾基後來寫到:”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也有像”好事情“一樣的普通人把各種生活知識送給了阿廖沙,使他心靈豐富,茁壯成長。高爾基在小說中寫到”但只要知識,就是蜜“這是高爾基的一句名言。它說明高爾基對科學知識的極端重視、尊敬和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