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三友軒記閱讀答案附翻譯

三友軒記閱讀答案附翻譯

三友軒記閱讀答案附翻譯

  大定歲丙午冬仲月,予由侍從出守汝南。既視事之明年,即州之北,得敗屋數楹,旁穿上漏,不庇風雨,乃命枝傾補罅,仍其舊而新之,公餘吏退以為燕息之所。兩簷之外,左有筍石,屹然而筆卓;右有仙榆,蔚然而蓋偃。每佳夕勝日,予幅巾杖屨,徜徉乎其間。至於倚蒼壁而送飛鴻,藉清陰而遊夢蝶,方其自得於言意之表也,心如堅石,形如槁木,陶陶然,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其為樂可勝計耶?予自是與木石有忘年莫逆之歡,因榜其軒曰“三友”。

  客有過而問焉,曰:“竊聞吾子杜門屏跡,交親解散,其所友者誰歟?”予指以告。客仰而嘆俯而笑曰:(甲)“曩吾以子為達,今子之鄙至此乎!所謂筍石者,鱗皴枯燥,不任斤鑿,此固無用之石也。所謂仙榆者,離奇捲曲,不中規矩,此亦不材之木也。人且賤而棄之,曾不一顧,子惡取而獨友于是哉?”予曰:“嘻!若知其一,未知其二。向有牛奇章之嘉石,錢吳越之大樹,則第以甲乙,衣以錦繡矣。予雖欲友,其可得乎?今以予謬人,與夫頑石散木,皆絕意於世,而世亦無所事焉,此其所以為友也。夫人情之嗜好,固不在乎尤物,而在乎適意而已。(乙)然必先得之於心,而後寓之於物,故無物不可為樂。雖其所寓不同,亦各適其適也。子意以為何如?”客曰:“是則然矣,奈何木石無情,奚足以知子之區區如此?”予曰:“不然,(丙)人之遇物,但患不誠,果能以誠,則生公之石,可以點頭,玄奘之松,亦能回指。幸無忽。”

  客愧予言,茫然自失,宜其有會於心者,乃相顧一笑而去。予因以是言而刻諸石。時丁未夏,四月望日。三槐王元老記。

  取材於王寂《三友軒記》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A、 仍其舊而新之   仍:依循   B、竊聞吾子杜門屏跡  杜:關閉

  C、不任斤鑿      任:承受   D、奚足以知子之區區如此 區區:微不足道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因榜其軒曰“三友”     予因以是言而刻諸石

  B、其所友者誰歟        予雖欲友,其可得乎

  C、與夫頑石散木,皆絕意於世  夫人情之嗜好

  D. 然必先得之於心       是則然矣

  3、本文“曩吾以子為達,今子之鄙至此乎?”句中的“此”所指具體內容是什麼?請概括回答(3分)

  4、①“如謝康樂之山水,陶彭澤之琴酒,嵇康之鍛,阮孚之屐”這組例子能證明甲乙丙處的哪一個觀點?(3分)

  ②謝康樂指謝靈運,是      詩派的開創者;陶彭澤指    ,是     詩派的代表人物。(3分)

  5、作者認為人情嗜好“雖其所寓不同,亦各適其適也”,這與王羲之“       ,

  ,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蘭亭集序》)所見略同。作者以木石為友,蘇東坡則“漁樵於江渚之上,            ”(《赤壁賦》)可謂各適其適。(3分)

  參考答案

  1.(3分)D

  2.(3分)A

  3.(3分)此:與不材之木、無用之石為友(3分)。如只答“與不材之木為友”或“與無用之石為友”得2分,如答“與木石為友”得1分。如答“杜門屏跡,交親解散”,可得1分。

  4.①(3分)乙 ②(3分)山水、陶潛(陶淵明、陶元亮)、田園或隱逸,每空1分。

  5.(3分)雖趣舍萬殊 靜躁不同 侶魚蝦而友麋鹿  (書寫正確、規範、美觀,筆畫不清按錯別字扣分。每空1分,寫錯字、別字或漏字不給分)

  文言文譯文

  金大定丙午年冬季十一月,我以侍從的身份離京任職汝南。我到任治事後的第二年,在州北尋得幾間破屋子,四壁透風,屋頂漏雨,於是讓人支撐傾斜(的地方),修補縫隙,依循它的舊貌來翻新它,在我公務餘暇,小吏下班之後,把它作為休息的地方。(屋子)兩簷之外,左有筍石,高聳而筆直;右有仙榆,長勢茂密,枝葉橫垂,大如傘蓋。每逢美好時日,我束巾拄杖漫步石木之間。至於(有時)背靠著蒼青的`石壁而目送遠飛的鴻雁,(有時)借一片清涼的樹陰而像莊周夢蝶,每當自己悠閒得用言語無法形容,內心就像磐石(篤定),身體就像枯木(沉靜),閒適快樂得都不知道什麼是我,什麼是外物,那種快樂之情怎麼能夠計量得出呢?我從此和木石有了忘年知心的交情,於是命名(木石)之旁的屋舍為“三友軒”。

  有來訪的客人(不解其意)而問我:“我私下裡聽說您閉門隱跡,親戚朋友疏離,那和您做朋友的是誰呢?”我指著石木告訴(客人)。客人前仰後合地笑道:“從前我認為您很通達,(沒想到)現在您竟見識淺薄到如此地步!筍石,有如鱗片般的皴痕,形體乾枯,不堪斤斧雕琢,它原本就是無用的頑石。仙榆,盤繞彎曲,不合於規矩,也是無用的樹木。常人尚且看不上並將它們拋棄,甚至不願多看一眼,您怎麼偏偏把它們作為好友呢?”我說:“啊!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從前(唐人)牛奇章的美石,錢吳越的大樹,(世人)就已經把(它們)置之高位,(給它們)穿上錦繡。我即便想與它們為友,哪裡能做得到呢?現在我(這個)被貶受辱的人,和那頑劣的石頭、無用的木頭一樣,都無意於世俗,也不想有什麼作為,這就是我以它們為友的原因。人的情感喜好,原本就不在於寄託的是否為珍奇之物,而在於是否能稱心合意罷了。但是一定是先在心裡有所領會,之後再寄託在外物之上,所以沒有什麼外物不能夠讓人感到快樂。【正如謝靈運(襲封‘康樂公’)寄情山水,陶淵明(曾做彭澤令)寓情琴酒,嵇康打鐵,阮孚蠟屐,】雖然他們所遇到的事物不同,卻都各自滿意於能帶給自己快樂的事物。您的想法如何呢?”客人說:“(您所說的)這番話是對的。怎奈木石無情,哪裡能夠完全瞭解您這般誠摯的心意呢!”我說:“不是這樣的,人對待外物,只怕不夠真誠。如果能夠以誠相待,那麼生公講經之石可以點頭,玄奘之松也能夠轉向而指。希望您不要忽視啊!”yan

  客人對我所說的感到慚愧,悵然若失,(那些話)應當是讓他內心有所領悟的,於是對視一笑(他)就離開了。我於是把這番話刻在這石崖上。丁未夏四月十五日,三槐王元老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