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王安石> 王安石--《賈生》

王安石--《賈生》

王安石--《賈生》

  引導語:賈生,即賈誼,是西漢初年政論家、文學家,下面是小編收集王安石的《賈生》,我們透過下文的原文翻譯賞析,瞭解相關的資訊吧。

  《賈生》

  作者:王安石

  原文:

  一時謀議略施行,

  誰道君王薄賈生?

  爵位自高言盡廢,

  古來何啻萬公卿。

  賞析:

  此詩詠賈誼,通篇發議論,但所持觀點與李商隱的詩明顯有別。詩的前兩句“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一寫賈誼,一寫文帝。“謀議”,謀略、建議,詩中指賈誼的治國安民之方;“略”,此處有“大體上”之意;“薄”,指輕視,與表示推服器重之“重”相對。這兩句是反詰句,意為賈誼所獻的“謀議”,大體上都能獲得施行,誰能說文帝輕視賈誼呢?以賈誼進言與文帝納言相對照,承班固《漢書·賈誼傳》中之“贊”詞:“追觀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風俗,誼之所陳略施行矣”,與前人寫賈誼懷才不遇之作唱反調。後兩句“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一寫爵位高的“公卿”,一寫君王。“自”,含有空自之意;“何啻”,系以反問的語氣表示不止;“萬”,此處非實指,而只是極言其多;“公卿”,泛指達官貴人。這兩句也構成了一個反詰句,意為: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達官貴人,儘管他們的官爵職位很高,但其言論都被君王廢棄了。弦外之音是賈誼比那些達官貴人更為幸運。此詩採用兩個反詰句,寓答於反問之中,以賈誼的“謀議略施行”與身居高位的達官貴人“言盡廢”相對照,以文帝採納賈誼的“謀議”,古來君王廢棄眾多地位顯赫的達官貴人的言論相對照,突出賈誼超群的才能與漢文帝的愛惜賢才。王安石早年就有題為《賈生》的詩:“漢有洛陽子,少年明是非。所論多感慨,自信肯依違。死者若可作,今人誰與歸。應須蹈東海,不若涕沾衣。”李壁註釋此詩:“言(魯)仲連蹈東海,不若誼仕漢,切於救時。”王安石的《賈生》不像李商隱的《賈生》那般諷文帝悼賈生,反而贊文帝褒賈生。這是因為王安石受到宋神宗的'殊遇,依託他推行新法,他也就有了新的體驗,認為賈誼只是遭到周勃、灌嬰等人的讒毀而未能如願以償而已。

  李商隱與王安石的同題詩《賈生》,雖然都是詠賈誼,但各自的著眼點不同,筆法相異,主要在於兩位詩人的思想有別,他們根據各自的思想對同一人物發表獨特的見解,前者欲抑先揚,以古諷今,筆鋒犀利而含蓄,後者褒貶分明,對比強烈。

 

  王安石的《賈生》和李商隱的《賈生》這兩首詩的觀點有何不同?為什麼?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李商隱《賈生》

  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

  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

  ——王安石《賈生》

  李商隱與王安石的同題詩《賈生》,雖然都是詠賈誼,但各自的著眼點不同,筆法相異,主要在於兩位詩人的思想有別.他們根據各自的思想對同一人物發表獨特的見解,前者運用了欲抑先揚的表現手法,以古諷今,筆鋒犀利而含蓄;後者運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褒貶分明,對比強烈.

  李詩的前兩句,從正面下筆.寫賈誼的才能無與倫比,漢文帝好像極為愛惜賢才,特地將賈誼從放逐地長沙召回至“宣室”訪問.這似乎表明漢文帝求賢若渴,同時,襯托出賈誼的才能超群不凡.這兩句是“揚”,為下文的“抑”張本.結句分別以“不問”與“問”、“蒼生”與“鬼神”相對照,表明文帝不是關心國計民生的大事,以治國安民之方求教於賈誼,而是問他些毫無道理的鬼神之事,由上文的“揚”轉而為“抑”,顯示出了文帝的昏庸與賈誼的不遇.李商隱不把賈誼的此次被徵召視為幸遇殊寵,而是借題發揮,以古諷今.

  王詩通篇發議論,但所持觀點與李商隱的詩明顯有別.兩句是反詰句,意為賈誼所獻的“謀議”,大體上都能獲得施行,誰能說文帝輕視賈誼呢?與前人寫賈誼懷才不遇之作唱反調.後兩句也構成了一個反詰句,意為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達官貴人,儘管他們的官爵職位很高,但其言論都被君王廢棄了,弦外之音是賈誼比那些達官貴人更為幸運.此詩採用兩個反詰句,寓答於反問之中,以賈誼的“謀議略施行”與身居高位的達官貴人“言盡廢”相對照,以文帝採納賈誼的“謀議”,古來君王廢棄眾多地位顯赫的達官貴人的言論相對照,突出賈誼超群的才能與漢文帝的愛惜賢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