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新會小鳥天堂成林南國奇觀散文
許是上小學時那篇《鳥的天堂》課文的生動描述,因而在腦海中便無數次想象她的姿態,想象那一樹成林盤踞河中紮根茂盛南國奇觀,想象那成群大小鳥兒振翅起舞、亮喉歌唱、歸巢壯觀,期待著有機會親臨那一方向往已久鳥的天堂,看看那鳥的蹁躚雄姿,感受嶺南水鄉獨有的一樹成林精彩。
機會來了,在炎熱的夏天,因了出差到新會局學習間隙,終於來到了距城區以南10公里處的天馬村——小鳥天堂。
只見今日的景區已建設得相當成熟完善,高大宏偉的園門上方鑲嵌著由巴金先生揮毫的“小鳥天堂”四個金色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發光;園區內裝飾著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生動逼真、惟妙惟肖飛禽走獸,咋一看,還以為是天堂鳥兒下凡人間,唯恐同事們走近,攪亂了它們覓食、嬉戲興致呢。
漫步園區,南國獨有的高大椰樹、榕樹錯落有致,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在烈日蒸騰下,正散發著淡淡樹葉清香伴著陣陣風兒撲面而來。
正行走間,忽而覺得一襲清涼擁滿懷間,哦,一彎碧水已映入眼簾,這就是巴金先生曾繪聲繪色描述、聞名中外鳥的天堂了。
只見眼前的綠,在水中肆意著蔓延,看不到頭,望不到邊,像極一把撐開的綠色大傘,穩穩妝點在緩緩流淌的河水中。
右前方是被綠蔭遮蔽著的觀鳥長廊,據說遊人可以從不同角度觀賞島上野鷺美態,只可惜時間關係,我只能放棄踏足了。
我三步兩步登上觀鳥樓,向南看,只見鳥島全貌、天馬水鄉田園風光一望無際;眼光轉向北面,園區鳥語花香景色盡收眼底。
河邊碼頭停泊著或不加任何雕色、簡樸厚實,發出原木清香、獨具嶺南水鄉特色的搖櫓小船,或裝飾豪華、透出幾分宮廷風格、古色古香的大遊船,船的主人已躲到樹蔭下了,只有船兒在風兒推攘下輕輕搖晃,等待著客人光顧。
為了零距離欣賞島上風光,我們一行選擇坐上了簡樸的'搖櫓小船,隨著艄公“起船咯......”的悠揚喊聲響起,小船已滑向碧波盪漾的小河中央了。
抬頭遠望,麗日藍天白雲朵朵飄蕩,低頭俯覽,樹與雲倒影河中,相映成趣,清晰如畫,分不清天上人間了。只見漿動船移,又把幅幅倒影碾碎,真捨不得讓船再前行,攪亂這眼前美景。
遊船緩緩穿行在“原始亞馬遜”榕蔭水道,遊人伸手可及浸淫在碧水中的翠綠枝椏。那長在榕樹枝幹上密密麻麻、長條褐色鬚根,或浸在水裡紮根慢慢再長大成林,或飄在半空中,任由風兒撫慰、搖弋生姿。
哇,有大鳥哦。大家目光齊刷刷循聲望去,隱約可見三兩隻白色鷺鳥正站在濃密枝頭像在等候歡迎著遊人到來,可容不得我們多拍幾張它們的倩影,忽而又藏身於密林中去了。
據導遊小姐介紹:380多年前,這河中原來只有一個泥墩,一棵榕樹就長在上面,經過長期繁衍,根生長成樹,樹又長出根,子子孫孫,慢慢形成了一家之林、枝葉覆蓋1萬多平方米,樹上棲鳥千萬只,鳥與樹相依,人與鳥和諧相處,世間罕有的一道天然美麗奇趣風景線。1933年,文學大師巴金先生乘船遊覽後歎為觀止,於是有了我們小學課本里的優美散文《鳥的天堂》,“小鳥天堂”也從此得名並揚名。
導遊接著介紹說,小鳥天堂的鳥類以野生鷺鳥居多,有毛雞、麻鶴……。白鷺晨出暮歸,灰鷺暮出朝回,它們像約好似的,互不干擾,極有風度。每當晨熙薄霧初現,水鄉還在夢中沉睡,只見萬千靈鳥已嘎嘎呼喚,蹁躚雀躍起舞,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壯觀無比;那一片和鳴諧調的天籟之聲,能聆聽一回,想必定能盪滌心中煩囂俗念。
我們來的不是時候,雖看不見白鷺晨出暮歸,灰鷺暮出朝回的壯觀場面,但能窺見不少眷戀家中的鷺鳥身影,也算是不虛此行了。
一樹成林南國精彩奇觀鳥的天堂,得益於當地群眾簡樸環保善念,成就了聞名海外著名景點。依依惜別,水鄉深處隱約傳來的鹹水歌對唱,那婉轉悠揚悅耳歌聲隨風響在耳邊,飄向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