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山水詩《終南山》賞析
【作者簡介】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州陽(今湖北陽)人,世稱孟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生當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孟浩然的詩歌詩中情和景的關係,不僅是彼此襯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詩的意境,由於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諧調的成分,而顯得更加單純明淨;詩的結構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愛水行,如他自己所說:“為多山水樂,頻作泛舟行。”
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夫。
譯文:
終南山高大雄偉,幾乎接近天都,山山相連,直到海角。回望剛剛在身前退向兩邊的茫茫白雲,淡淡青霧,又瀰漫成了朦朧迷濛的一片奇幻的境界。中峰高大雄偉,成了分野之界,陰天和晴天裡千巖萬壑的景象相差懸殊。天晚了,想要找個人家住下,我只好隔著水向夫打聽。
疑難點註釋:①太乙:終南山的主峰,也是終南山的別名,在唐京長安城南約四十里處。西起甘肅天水,東至河南陝縣,綿延八百餘里。天都:因太乙為洞天之最,故曰天都,或說指唐都長安。
②連山句:山山相連,直到海角。 ③ 兩句詩互文。即“白雲入看無,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回望合”。
白雲,白茫茫的霧氣。青靄,也是霧氣,比白雲淡。
④分野句:中峰南北,屬於不同的分野。古代天文學家將天空十二星辰的位置與地上州郡區域相對應,稱某地為某星之分野。 ⑤人處:人家、村子。
賞點撥:
鑑賞這首詩,首先要注意詩的線索和順序。作者以遊蹤為線索,以時空變化為順序,對終南山進行了描繪。譯文:
終南山高大雄偉,幾乎接近天都,山山相連,直到海角。回望剛剛在身前退向兩邊的茫茫白雲,淡淡青霧,又瀰漫成了朦朧迷濛的一片奇幻的境界。中峰高大雄偉,成了分野之界,陰天和晴天裡千巖萬壑的景象相差懸殊。天晚了,想要找個人家住下,我只好隔著水向夫打聽。
疑難點註釋:①太乙:終南山的主峰,也是終南山的別名,在唐京長安城南約四十里處。西起甘肅天水,東至河南陝縣,綿延八百餘里。天都:因太乙為洞天之最,故曰天都,或說指唐都長安。
②連山句:山山相連,直到海角。 ③ 兩句詩互文。即“白雲入看無,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回望合”。
白雲,白茫茫的霧氣。青靄,也是霧氣,比白雲淡。
④分野句:中峰南北,屬於不同的分野。古代天文學家將天空十二星辰的位置與地上州郡區域相對應,稱某地為某星之分野。 ⑤人處:人家、村子。
賞點撥:
鑑賞這首詩,首先要注意詩的.線索和順序。作者以遊蹤為線索,以時空變化為順序,對終南山進行了描繪。首聯是遠觀,用誇張手法寫出了終南山的高峻、廣大,它高近天都,山山相連,直到海角。頷聯寫進入山中所見到的雲霧繞變幻莫測的奇妙景象。頸聯寫來到中峰時所見到的景象,突出了山之高大、景象之變換無窮。尾聯寫登山流連往返,以至天晚欲尋覓宿處。線索清楚,層次分明,在僅僅四十個字之內把終南山的高大雄偉展現在我們面前。
其次,重點鑑賞詩的第二聯。這一聯詩採用了互文的手法來描寫進入終南山所見到的奇妙景象。詩人進入終南山,朝前看,白雲瀰漫,看不見路,也看不見其他景物,彷彿再走幾步,就可以浮游於白雲的海洋;然而繼續前進,白雲卻繼續分向兩邊,可望而不可即;回頭看,分向兩邊的白雲又合攏來,匯成茫茫雲海。這種奇妙的境界,凡有遊山經驗的人都並不陌生,而除了王維,又有誰能夠只用五個字就表現得如此真切呢?“青靄入看無”一句,與上句“白雲回望合”是“互文”,它們交錯為用,相互補充。詩人走出茫茫雲海,前面又是濛濛青靄,彷彿繼續前進,就可以摸著那青靄了;然而走了進去,卻不但摸不著,而且看不見;回過頭去,那青靄又合攏來,濛濛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總起來看,這首詩的主要特點和優點是善於“以不全求全”,從而收到了“以少總多”、“意餘於象”的藝術效果。
頷聯寫進入山中所見到的雲霧繞變幻莫測的奇妙景象。頸聯寫來到中峰時所見到的景象,突出了山之高大、景象之變換無窮。尾聯寫登山流連往返,以至天晚欲尋覓宿處。線索清楚,層次分明,在僅僅四十個字之內把終南山的高大雄偉展現在我們面前。
其次,重點鑑賞詩的第二聯。這一聯詩採用了互文的手法來描寫進入終南山所見到的奇妙景象。詩人進入終南山,朝前看,白雲瀰漫,看不見路,也看不見其他景物,彷彿再走幾步,就可以浮游於白雲的海洋;然而繼續前進,白雲卻繼續分向兩邊,可望而不可即;回頭看,分向兩邊的白雲又合攏來,匯成茫茫雲海。這種奇妙的境界,凡有遊山經驗的人都並不陌生,而除了王維,又有誰能夠只用五個字就表現得如此真切呢?“青靄入看無”一句,與上句“白雲回望合”是“互文”,它們交錯為用,相互補充。詩人走出茫茫雲海,前面又是濛濛青靄,彷彿繼續前進,就可以摸著那青靄了;然而走了進去,卻不但摸不著,而且看不見;回過頭去,那青靄又合攏來,濛濛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總起來看,這首詩的主要特點和優點是善於“以不全求全”,從而收到了“以少總多”、“意餘於象”的藝術效果。
題目
1.這首山水詩是以什麼為線索?以什麼為順序?
2.詩的第2聯用了什麼修辭手法?第一聯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好處?
答案
1.以遊蹤為線索,以空間為順序.
2.詩的第一練用了誇張的手法.寫出了終南山的高峻,廣大,與天際相連.第二聯用了互文的手法.描寫了進入終南山看到的奇幻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