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蝶戀花> 《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賞析

《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賞析

《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賞析

  《蝶戀花》,唐教坊曲名。本名《鵲踏枝》。晏殊詞改今名。調名取梁簡文帝蕭綱詩句“翻階蛺蝶戀花情”中的三字。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賞析,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www.ruiwen.com/wenxue)。

  【作品簡介】

  《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由晏幾道創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首詞透過夢境寫纏綿戀情,表達對戀人的無盡思念。開始就以伊人在夢中遠覓徵人行蹤,表現入骨的相思。思婦已“行盡江南”,可見其決心。然而仍不能與離人相遇,醒後反更添惆悵,埋怨自己夢中“消魂”,因而“誤”了與親人的碰面機會。既已誤,仍不甘休,欲寫信寄情,然而雁在天空,魚沉水底,即使寫好信也無法寄去。只得寄情於秦箏、歌喉,誰知還未開口,弦緊柱裂,令人心碎腸斷!如此頓挫曲折,訴盡怨婦念遠思夫的衷腸。

  【原文】

  《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

  作者:晏幾道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睡裡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卻倚緩絃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

  【註釋】

  惆悵:因失望或失意而哀傷。

  消魂:一作“佳期”。

  尺素:書簡。素:白絹。古人為書,多寫於白絹上。

  浮雁沉魚:古代詩文中常以鴻雁和魚作為傳遞書信的`使者。

  終了:終究,到底。

  無憑據:不可靠,靠不住。

  移破:移遍,彈遍。

  【譯文】

  睡夢中進入了煙水微茫的江南路,走遍江南也未與離別的情侶相遇。睡夢裡離情消魂無處訴,夢醒來更覺惆悵,消魂離情將人誤。

  想寫上一封情書傾訴衷腸,高浮的雁兒深藏的魚,借它們傳書終究無憑據。卻和著舒緩的琴絃唱出離情別緒,為奏斷腸悲曲,將秦箏的弦柱遍移。

  【點評】

  這首詞透過夢境寫纏綿戀情,表達對戀人的無盡思念。開始就以伊人在夢中遠覓徵人行蹤,表現入骨的相思。思婦已“行盡江南”,可見其決心。然而仍不能與離人相遇,醒後反更添惆悵,埋怨自己夢中“消魂”,因而“誤”了與親人的碰面機會。既已誤,仍不甘休,欲寫信寄情,然而雁在天空,魚沉水底,即使寫好信也無法寄去。只得寄情於秦箏、歌喉,誰知還未開口,弦緊柱裂,令人心碎腸斷!如此頓挫曲折,訴盡怨婦念遠思夫的衷腸。

  【賞析】

  此詞上片寫夢裡相思。下片寫醒後遣懷。全詞語言清暢,而抒情有遞進、有頓挫,故沉摯有力。

  起首三句:“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是說夢遊江南,夢中始終找不到離別的“心上人”。“行盡”二字,狀夢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於夢中的潛意識活動,深更可知。“煙水路”三字寫出江南景物特徵,使夢境顯得優美。上下句“江南”疊用,加深感情力量。

  接著兩句:“睡裡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這兩句寫得最精彩,它表示夢中找不到“心上人”的“消魂”情緒無處可說,已經夠難受;醒來尋思,加備“惆悵”,更覺得這“消魂”的誤人。“消魂”二字,也是前後重疊;但重疊中又用反跌機勢,遞進一層,比“江南”一詞的重疊,更為曲折,自然也就備增綿邈。這種以反跌為遞進的句法,詞中不多見。詞之上片,寫夢中無法尋覓到離人。

  下片轉寫寄信事。起三句:“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說的是寫了信要寄無從寄出,寄了也得不到迴音。相思之情,真到了無可彌補、無可表達的地步了,那隻好借音樂來排遣。

  結尾兩句:“欲倚緩絃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用的樂器是秦箏。古箏弦、柱十三,每根弦有柱支撐,“柱”左右移動以調節音高,弦急則高,弦緩則低。她借低音緩弦抒發傷別的情懷,移遍箏柱不免是“斷腸”之聲。以“緩弦”、“移柱”來表達其“幽懷難寫”,可見以行動寫心理,自有其妙處。

  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稱小晏亦是“古之傷心人”,所以寫出來的詞,“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